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识字编故事

小学语文识字编故事

发布时间:2021-01-16 06:04:16

小学语文随文识字的方法有哪些

一、引导学生随文正音

农村学生,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因此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我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

二、引导学生随文记字形

低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了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要让孩子对生字字形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

三、引导学生结合语言,随文解义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要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在编故事中识字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既然识字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喜欢学字、感受汉字的魅力,那么就应该采取孩子喜欢的方式之一――故事识字法。比如一年级下册《春笋》中“块”字的故事:“块”和“快”是双胞胎,它们的名字都叫kuài,只要叫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会跑来。我给他们重新起了名字。块,喜欢躺在地上,就叫土块;快,每天都很开心,就叫快乐吧!

五、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识写结合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总是把写字这个环节安排为随机环节,课堂上有时间就写几个,没有时间就课外再写。其实,学生当堂写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光说不写或过后再写,容易形成字形“消化不良”。在课堂上每学完一个生字我都能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练习,把识记与书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重写字方法的指导,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㈡ 小学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识字79页看图写话怎么写

先写出时间、地点,再写出发生的事情,最后写出结果怎样。

《不要捕蜻蜓》

夏天的下午,天空中飘着一朵朵的乌云,天气很闷,小明来到公园里捕捉蜻蜓,他拿着捕网冲着低飞的蜻蜓,东一网西一网的捕捉着,这时,妈妈连忙走过来,对小明说:“不能捕蜻蜓,它是益虫,一年能吃好多蚊子呢。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小明不好意思脸红了,妈妈说:“快把蜻蜓放了吧!”小明连忙点点头,松开手,蜻蜓扇动着美丽的翅膀飞向天空,又捕食蚊虫了。

(2)小学语文识字编故事扩展阅读:

指导观察景物图

1、(示图)这是一幅什么图?(景物图)

2、怎样观察景物图呢?(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观察)

3、那就按同学们说的观察,图上都有什么?(白云,树木,蜻蜓、栅栏等)

4、你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的?(从上到下)

5、谁能说说蜻蜓是什么样子的?用上“有------有-------还有------”练习说话。

6、谁能把这几处景物连起来说一说?(指说、练说、指说)

(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树木长得茂盛极了。漂亮的蜻蜓在空中飞来飞去,这些蜻蜓有向上飞的,有向下飞的,还有向前飞的,真像一架架小飞机呀!)

7、同学们按照一定顺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把这幅图描绘得非常美。看到这些景物你能猜出这是哪吗?(公园里)

8、公园这么美,把小朋友也吸引来了。看,谁来了?

㈢ 如何让小学低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识字是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我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认识几个甚至十几个字,因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开火车识字、摘果子游戏、走迷宫、“抓特务”游戏等,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我让学生自制牌形生字卡片,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再组词读(组词越多越好),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谁获胜。在此游戏中为了取胜,同学们会积极认字,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2时,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同学到其他小组“抓特务”。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如果有不会的即是“特务”,要求小组长立即帮助学习生字。这样一来人人都不想当特务,识字效率明显提高,即使有困难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会很快认识。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识字3时,采用开火车识字的方法,即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型、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轻声发出火车开动时的“呜一咔嚓、咔嚓”声。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它),“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2、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快的“授之以鱼”,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识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①、儿歌识字法:读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编一些适合儿童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歌诀,让他们反复诵读,使学生对字形产生直观形象,从而提高记忆字形的准确性。如:“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碧”,“没头就是早,早上长青草,牛羊见它乐,禾苗见它恼——草”,“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磨”。
②、字谜识字法:学生对字谜非常感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三人同日去看花——春”,“一口咬掉牛尾巴——告”,“牛走独木桥——生”,“1+1不等于2——王”,“六十天——朋”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非常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都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③、故事识字法: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如教学“ 影子”的“ 影”字时,把“ 影”字拆成“ 日( 太阳)、京( 京京)、彡( 影子)”,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京京,他站在太阳下,地上留下了三撇( 影子)。这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三者得到有趣的组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效果很好。
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有很多识字方法,如:拆字法、比较法、熟字加一笔、减一笔、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法、动作演示法、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等。教师要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其实生活就是识字的背景和舞台。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首先,要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形成识字的敏感性和浓厚兴趣。比如:电视上动画片中的说话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程表,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论是常规活动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还是校本活动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以认字贯穿其中,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还可以在研究中,在玩乐中接触认识不少汉字。让孩子走进一个无声而精彩的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他才会更加主动地识字,并使阅读成为自己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这种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如:认识“司”字时,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旁就变成了“司”。学习“李”字时,有的学生说“李”就是“十、八、子”这三个字组成的,有的学生说“李”就是“木、子”这两个字组成的。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总之,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在课堂外,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老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发现,使儿童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适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㈣ 长春小学生用哪个版本教材

立足长春版教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我有幸成为一名长春版实验教材首批实验教师,面对着这机遇和挑战,倍感身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同时也庆幸自己能沐浴着这场世纪春雨,与新课程一起茁壮成长,与新教材共同成长。这套色彩明丽、图文并茂的长春版语文教材,它独到的结构体系和编排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我们深知这套教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变化,更主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改变。因此,我们在真正了解长春版语文教材所倡导的“重视积累、培养灵性”的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工具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基的重要任务。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固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看,不仅仅是这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为求在教学中突出教材优势,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凸显汉字文化,让孩子认字兴趣变得更浓厚
长春版语文教材是我省自己编写的新课标教材,即和其他教材有着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凸显汉字文化。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殊关注尊重汉字、汉语的特点和儿童学习的规律,因此编排了系列的“汉字家园”和“汉语家园”两个特色的学习领域,深受师生喜爱。它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字的音、形、义,而且还在认字中安排了字理识字的内容,介绍了汉字的创造和发展演变的过程,这样极易使学生对识记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这一编排特点,我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的活动中来,让他们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获得识字的成就感。
1.利用字理识字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这套教材中,我充分利用书中的字理识字图,把枯燥的汉字变成了学生眼中的一幅幅图画,来增加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在“汉字家园”的学习中,我先让学生看到了关于“焚”的字理图,然后引导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字,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猜出是“焚”字。接下来,学生再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会惊喜地发现:原来“焚”字的意思和图中所变现的内容一致,就是指用火烧毁树木或者其他东西。这样,通过学生对图的直观认识,很形象地了解了“焚”字的字义,而且对“焚”字的字型是“林十火”也记忆得扎实、牢固。在这节课上,学生学得自主积极,感受到了识字的趣味性,并产生主动认字的愿望。
2.运用“故事”联想法,浓厚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汉字各组成部分的本义引导学生用“讲故事”的方法阑明其构型原理,使其产生合理的联想,使学生形象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同时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创造记忆方法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每节识字课中,学生们不仅“有备而来”,而且都积极地参与到“争当识字小老师”的活动中,在课上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识字方法,展示了“小老师”的风采。这样的识字课堂活起来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孩子们自主认字的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渐渐地形成了。新教材让孩子们对汉字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们在学习中尝试用多种形象的方法,如编儿歌、猜谜语、比较法等识记每个汉字,使学生在一套行之有效的认字方法指导下能够自主识字。
3.引入自制“识字袋”,调动学生识字热情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我认为课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重要,是学生们识字的广阔天地。本学期,课本中出现的一些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了,所以我引导学生自制“识字袋”,把每一天从课外—比如报刊、杂志、电视、故事书、商店招牌、包装袋等多种识字途径中识记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如果喜欢画画的同学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图画,然后装进识字袋里。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在长春版教材的伴随下,我积极尝试字理识字、情趣识字和生活中识字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为认字教学注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识字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它在学生明亮的眼睛中,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中,在学生精彩的发言中,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焕发着魅力。
二、丰富语文积累,为孩子打下扎实的语文功底
本套教材又有一大特点:它追求精品文质,注重语文积累。教材选文既注重丰富性,又注重经典性。选材包括中外优秀现代诗歌、儿歌、童谣、散文、幽默等,此外还选入适量的中华优秀古诗词、成语。对于这些内容的安排,重在引导学生感悟积累,朗读背诵,从中获得美的熏陶感染。这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材料,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这一现成的资源,为学生创设朗读背诵的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积累感悟的同时获得了知识,丰富了头脑,积淀了语言,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功底。
1.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积累语言材料,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从本学期开始,我就在班内开展一系列“诵读古诗文”活动,努力尝试让中年级孩子多诵读古诗及经典文章,培养他们诵读的兴趣。
2.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基于这个思想,在教学中我力争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引导学生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记忆的最佳时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多记一些美文佳句,以此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此外,我还为学生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如《唐诗三百首》、《鲁宾逊漂流记》和《爱的教育》等课外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有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小小读书交流会”、“好词好句欣赏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品尝扩展阅读的收获,进一步激发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总之,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言的金钥匙。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素养也就提高了。
三、由课内到课外,使学生形成自主的能力
长春版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综合性学习素材。素材中语言综合性学习设计体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由语言到生活,由生活再落脚到语文设计理念,体现了语言学科的特点。因此,我利用此教材开展了丰富生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目的。
1.利用各大节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每年的各大节日是让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良好时机,通过活动让学生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把实践活动融入到节目中是十分必要的。我在班内开展了以“我们了解的中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我先调查了解学生的活动意向,接着依据教材中提示的“找一找”内容,为学生制定了活动计划:查一查日历看中秋是哪一天;搜集月饼包装商标;请父母讲中秋节的故事传说;找一找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或歌曲。准备活动期间,同学们按查资料的类别组成若干小组,然后各组成员集体协作共同搜集相关资料,他们有的向爸爸妈妈请教,有的上网查阅,有的逛书店图书馆,还有的搜集各种影视、音像资料……总之,孩子们说的说、查的查、问的问、找的找、记的记,画的画,每人手中都有一项任务要完成。经过大家的紧张筹备之后,在汇报那天,我看到了他们的精彩展示。整个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对中秋节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2.走进大自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大自然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收获知识,让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了“秋天”这一主题板块后,我将整个实践活动分为“秋之声——秋之彩——秋之实”三个构成部分,让学生在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用秋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等活动中,去了解秋天的美、记忆秋天的色彩、用多种艺术方式展现秋天。效果颇佳。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为老师创设了语文学习的情境,注重沟通了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增加了他们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总而言之,长春版语文教材不仅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教师的学习、运用和创新,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真情地投入教材,主动地更新观念,积极地参与课改实践,和教材一同成长,一同收获,一同去迎接长春版语文教材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㈤ 读作文和阅读有什么关系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写作是阅读内能力的一个外在容的体现.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校的语文教育要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为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㈥ 小猫种鱼课文

原文:

农民伯伯把玉米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农民伯伯把花版生种在地里,到了秋权天,花生也熟了。

小猫看见了,就把小鱼种在地里,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把小鱼也种熟的。

到了秋天,小猫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去收鱼。嘴里说:“今天一定会吃得饱啦。”到了地里,小猫看见了这些种在地里的小鱼死了,骨头都腐烂了,也都爬满了很多的虫子,小猫伤心地哭了。小猫明白了植物是能种的,动物是不能种的。

小猫先去市场买了一群鱼,然后把小鱼放在鱼缸里,天天给小鱼喂食,小鱼也慢慢地长大。小猫就天天可吃到小鱼了。

出处:小学语文课文;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

(6)小学语文识字编故事扩展阅读:

《小猫种鱼》是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看图识字文章。小猫看到农民把种子种到地里,秋天时,便能收获果实。小猫跟着学习,把鱼儿埋到了地里。

课文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学习小猫那种勤奋学习,敢于去假想,富有创造的精神。

参考资料:

网络——小猫种鱼

㈦ 如何让孩子识字量增加

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其实并不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孩子小呢,然后主要就是版锻炼他的记忆力,思考能权力,而不是让他认更多的字。将来要面临着上十几年的学。一定能够认识很多的日常的常用字,根本就不用担心他识字量的问题。

㈧ 小学一年级语文如何教识字

楼主你好!
一、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识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以一年级上学期为例,不仅要求会识字160个,而且要求至少认识363个字。对于这样的教学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方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一)字图结合,直观形象。
一年级新教材,要求首先识记一定数量的字词,再学习拼音。这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字与图相对应的识字,却较为轻松。例如在教学象形字“目”时,先将画着眼睛的图展示给大家看,然后出示“目”字让孩子们观察,问:这幅图与“目”字有何相似之处?马上有孩子说:“把图横着看就是‘目’字。”就这样,孩子们轻松地记住了“目”的字形。又如,在教学《家》这首儿歌时,笔者将“白云”、“鱼儿”、“种子”、“小鸟”等词语配上相应的画面。刚一展示字图结合,孩子们就异口同声地读出了词语,比教者一字一词的范读效果好了许多。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们尽量将图与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轻松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识字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制造欢快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识字呢?笔者认为:将游戏引入课堂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教学一年级语文《上学了》一课中,让孩子分角色表演“丁丁”、“冬冬”和“教师”的对话以及“丁丁”和“冬冬”的对话。结合教者指导,经过多组表演练习,孩子们在游戏中比较准确的认识了十二个生字。这在一年级新学期的第一次语文学习中是不易的。后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我们又将“走出字谜宫”、“山顶夺旗”等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识字激情高涨,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三)互助互学,加快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二、课外引导,兴趣为主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笔者认为,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识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
(一)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引导孩子识字。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识字愿望,只要我们积极引导,定会收到好效果。朋友讲述这样一件事:他与女儿上街,女儿边走边看,突然,女儿问道:“爸爸,什么叫‘有钱电话’?‘无钱电话’?”朋友一看,不禁笑了,原来广告牌上写着“有线电话”、“无线电话”。听了这件事后,笔者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都有识字的愿望,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周围的文化氛围进行识字教育呢?于是,在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彭州市实验小学”这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育人场所,带领孩子们参观熟悉学校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彭州市”“实验小学”“雷锋”“文明”等词句。以后,在课余及空隙时间,孩子们又认识了校园内的名言,草坪上的标语……两周之后,班上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许多,孩子们识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二)用故事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坚持用一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笔者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故事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故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第二天,很多家长打电话来说:“老师,我的孩子原来只喜欢看电视,可是昨天竟然要我讲故事,并教他认识上面的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班上已经有一些孩子能看着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虽然结结巴巴,但却可以看出,他们的识字的兴趣很大,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三)制作“识字袋”,巩固识字成果。
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笔者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纸卡上,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对传统的学习模式勇于探索、大胆改革,让孩子们能在富于启发性、具有开发性的氛围里愉快、自主地学习。持之以恒,教者、学者都会有很大收获。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识字编故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