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忆《太阳》这篇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有这样一种阳光
每天都伴随着日升月浮来享受着阳光的洗礼……
有这样一种阳光叫温馨,有这样一种阳光叫鼓励,有这样一种阳光叫友谊,有这样一种阳光叫关心,人生有太多的难关要过,每过一种难关便体会到一种阳光。
失败的天空中有这样一种阳光,它带你走出那悲伤的空间,它带你走向下次的成功。不要为一次的失败而沉浸在伤感与沮丧中,在失败的时候抓住那束阳光,和那阳光一起走向最灿烂的明天。
寂寞的空间里有这样一缕阳光,它会带你走出寂寞,摆脱烦恼,他将让你拥有友谊和朋友,只要拥有了这束阳光,,你一定会走出寂寞的空间,再次感受到与朋友在一起时的兴奋。
谎言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种阳光,让你在真实与炽热的心口徘徊,只要你坚信在谎言的世界里也有真诚,那么无论多么黑暗的世界也会让你赤红的新照亮,永久不衰,让你再次感受到真诚所带来的喜悦。
伤心的地盘里有这样一股阳光,它让眼泪不再落下,它让忧伤落荒而逃,它把你带出伤心的地盘,它把你带去快乐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忘忧谷,让你忘掉一切一切不该有的惆怅与泪水的结晶。
有一种阳光叫自信;有一种阳光叫友谊;有一种阳光叫真诚;有一种阳光叫快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把握每一束阳光,用各种阳光去温暖有些人坚若冰石的心灵,用每一缕阳光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又是一天太阳升起时的喜悦,又是一日夕阳落下时的惆怅,却又是一夜孤月寒星的孤寒…
2. 说说我们的语文 说明文
一、说教材1、《太阳》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之远、太阳的体积之大,以及太阳是一个能发光发热的球体等知识,还讲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2、教学目标:①学习本课生字词。②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③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教学重、难点、①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②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二、说教法治学的最高境界为“乐学”,因此,我将“乐学”思想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有效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和“分层指导法”来教学本课,为什么要选用着两种方法呢?因为本课描写了不同的四副画面,孩子们由于抽象思维的局限不能很好的体会课文内容的优美。因此,我创设一定的音乐氛围并配以相应的图画,感受太阳升起的动态过程,体会出课文语言美。将这种情感融入对课文的朗读中。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朗读技巧与方法,真正实现了有效学习。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四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还是很活跃,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不弱,而且这个时期的学生对科学性知识比较有兴趣,能否就利用学生的“好奇、兴趣”牵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想学、爱学这篇课文,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掌握情况。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倡导小组合作方式贯穿课堂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学生一定能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设计的教学思路如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用孩子们爱看的动画片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特别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后弈射日》)。这样一来,可以从学生的爱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四年级的学生借助课文中注音基本能够读准字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借助字典自主学习,然后组内接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的能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借助出示生字课件,让学生读熟巩固。3、重点指导“嫁、兽、蔬、滴、凝、菌”,从字形、写法,用想象记忆法帮助对字形的记忆,用组外竞争,来进行写字的交流展示。4、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每节课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创设了情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读中感悟。如在第二课时的品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抓住体现太阳三个特点的重要词句去品读,利用课件体会理解“热”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以学定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学习热情继续燃烧,同时课堂中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师互动的多方位的课堂结构。5、听说读的能力有机结合,促语文能力协调发展。本节语文课不是单一的说与读,而是读说结合,在读中感悟,并有意识培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与他们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体会,让读与说有机结合,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与提高。如:讲授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很密切这一部分时,首先请学生找出最能表现太阳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句话进行练读,然后,请学生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其中老师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阳……②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出示两种句式,由学生自己任意选择,体现因材施教。6、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件的使用上,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
3.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的说明文
一、明确说明文应交给学生什么。科普说明文是以介绍科学知识和说明方法为主的,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问题、关注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的光辉。这些都应成为科普说明文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太阳》一课,教学目标除了要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语言的简洁、准确外,还应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太阳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说明文文本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太阳》一课,我们设计了让学生做小小科学家研究太阳的环节,课前让学生提出他们想探究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太阳,再以科学考察成果报告会的形式展示探究的结果。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逐段分析讲解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实践。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科普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说明情境,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在教学《太阳》一文,我们设计了课堂小练笔环节:模仿《太阳》一文,选取月亮的一两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尝试把月亮的一两个特点说清楚。此环节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读”与“写”融会贯通,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读制度”、“图书交换制度方法” “一帮一制度方法”等。这样就能有序、有效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当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并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在学习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有些习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记得刚接手我现在任教的这个班时,在阅读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读一篇课文必须先标上小节号,必须要了解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读,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把主动权给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首先,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要将读书时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不能让读书成为阅读课上的形式,走过场,草草了事。那样的读是起不了效果的。其次,主动权给学生,我认为应当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特别是合作学习,除了明确学习目标外,还应当制定小组长职责。让小组长真正成为合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发言者。使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开展。小组长轮换制,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不是教师不闻不问了。教师应在巡视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醒学生有必要时甚至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这样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才有效果。最后,主动权给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汇报、交流时,往往一位学生答对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至有一位答对了,于是,这个也就解决了。一位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懂了吗?显然,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较普遍,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还没有掌握,就会受到批评。提出把主动权给学生,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5. 小学说明文群文阅读阅读方法有哪些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这种方式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确定主旨,给所学课文正确分类 群文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围绕主题选择好文章,或者将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确分类。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主题,教师就很难将原有的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这一点,其实教师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见的就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文章的人文内涵、作者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为不同主题。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考虑确定主题
以事物为主题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态的荷花”群文教学;以时间为写作主题的,如“春天的儿童诗”的群文教学;以人物为写作主题的,如“老舍笔下的人物”;以事件为主题的送别诗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 2.从文章的人文内涵角度考虑确定主题
以人物的成长教育为主题,如“名人成长的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以爱心为主题的,如“人与动物和谐发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如“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这样的分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尝试。
3.从作者写作文章的表达方式确定主题
以写作的方法为主题,如“跌宕起伏的小说”、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以写作方法为主题,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儿童诗”,等等。 二、多种结构地呈现群文,让课文巧妙地出场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1.设计比较性问题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高佳利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四篇童话故事后,引
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2.设计迁移性问题
在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于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如略读课文《刷子李》的群文阅读教学,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黑衣上没有白点—黑衣上出现白点—黑衣上的小洞”的情节结构,习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再引导学生阅读《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并思考:哪些文章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迁移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3.设计冲突性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为学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一定差异。我们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孔子的故事》,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的伟大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请大家再读这些文章,孔子有没有让你不太满意的地方?教学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感受各国创世神话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点之后,让学生深入思考:创世神话是先人的想象,不是科学,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读?从而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四、在群文阅读中学会质疑讨论 群文阅读教学,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间,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疑惑,难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讨论中理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质疑讨论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同学进行讨论。如李军晶老师教学的群文阅读《创世神话》,在引导学生寻找各国创世神话故事的共同之处时,激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本领超人的神、世界万物都是神变化而来的„„质疑后引导学生猜测讨论。
6. 说明文单元应该如何教学
《名城文化,魅力永恒——说明文单元模块教学》实录分析
上海市实验学校
执教人:吴雅琴
班 级:上海市实验学校中三(1)班
时 间:1999年12月1日
评课人:
录 像:李宿城
一、 背景:
1. 教材背景
名城介绍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风光旖旎的中国名城——广州》、《光荣的城市》、《天府之国》。这几篇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对名城进行了介绍。这一单元的教学运用语文单元模块教学的模式,试图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几个环节,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领略名城的文化魅力,激发起对自己家乡——上海这座名城的热爱之情。
2.教师、学生背景
执教人是一位中年教师,职称为高级讲师,年龄47岁,任教17年。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市重点中学。这个班的学生从小学毕业考进该校就读为第三年,语文水平良好。学生个性活跃,有较强的表现欲。
样 本 背 景 表
学校类型 班
级 学
科 课
型 班额
(女) 教 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职务 水平
市重点中学 中
三 语
文 单元模块教学 43(14)
女
47
17 高级讲师 大
本 教研组长 骨干教师
二、 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1.设计指导思想: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外闻名的几座城市,展示了名城的文化魅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有以下考虑: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名城的夺目光彩,感受名城的美;二是进行课外阅读,拓展视野,让学生学会名城介绍的知识,掌握名城介绍的方法;三是走出校门,投身社会,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上海这座名城的美,并用各种形式表达美,激发起对上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建设上海、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结构:
预习
导入
一、 单元教学
活动回顾
教学
二、 神游中外名城
(专题小报介绍)
评价
雅典 名 人
伦敦 名建筑
罗马
三、 大上海巡礼 著名场馆
体育名星
小结
香港 名街南京路
巴黎 名 园
民歌民谣
7. 科普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课标》中对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反复阅读这句话,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感觉自己在教学中的确注意了向学生渗透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用词准确、层次清晰等特点,并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训练学生的概括、想象等能力,但教学后总感觉还是有些牵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带着自己的疑惑,我找来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一篇说明文《新型玻璃》的教学实录及张庆老师对这一课教学的评介,读后受益颇深。
读,仍是说明文教学的“主旋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认为朗读是小说、诗歌、散文的事,于是就导致分析讲解偏多,甚至省略了“读”这一环节,把学生读书的时间几乎全都占用了。读了于老师的教学实录和张庆老师的点评,感觉自己走入了误区。于是又重新阅读了几篇被选入小学课本的科普类说明文,发现很多抽象的科学知识作者都是通过常见的举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形象说明等形象化的写法把要说明的事物、道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只要让学生老老实实去读书,理解内容并不困难,教师只需在难点上加以点拨即可。于永正老师说的好,“说明,说明,本来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只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就行了,有多少东西好分析的?”他在《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就给了我们成功的启示——自始至终抓住读书训练不放,并使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寓于读书活动之中。教师在“助”上下工夫,以“讲”助“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读、精读阶段,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接着带着问题默读一遍,指名分节读中纠正了难读的字音,结合情境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掌握了边读边画边思的读书方法。在指导学生领会课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的用法时,于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将这些词语划下来,并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体会一下意思。这样,学生在读中充分感知,学生默而识之。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在积累运用阶段,于老师又精心设计了“新型玻璃自述”的练习,
把全班同学分成五个组,每组练习写一种新型玻璃,要求把各自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在这一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范文中的语言也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了。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读中理解了内容,感知了语言,创造性的复述中内化了文本的语言,说明方法、构段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回想自己教学中对说明方法的教学,很多次都是刻意告诉,这样强加于他们的关于“举数字、打比方”等抽象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应让学生感性地“悟”得,怎样悟呢?通过读、比较、品析,让他们形象地感受说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巧妙地习得、活用说明方法。
趣,说明文教学高效的“催化剂”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课堂上,怎样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说明文类文章的乐趣,使他们真正喜欢说明类文章呢?我觉得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才会有别样的生趣。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就处处充满了情趣。下面是于老师教学《新型玻璃》的两个片段:
导入时以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准备划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院子里便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俞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是一种新型玻璃。拿出本子来,跟于老师写字:新——型——玻——璃。(于老师工工整整地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写。)注意“新”的写法,最后一竖要长一点。“型”的第四笔竖,要写短一点。为什么要短呢?因为要让地方写底下的“土”。“玻”的捺要有“脚”,写长一些,这样才显得有精神。(教师巡视指导。)
积累运用阶段精心设计活动激趣:
师: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全班学生举手,表示明白了。)不过,我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自述”两个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对,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夹丝网防盗玻璃自述”,第二组写“夹丝网玻璃自述”,第三组
写“变色玻璃自述”,第四组写“吸热玻璃自述”,第五组写“吃音玻璃自述”。现在你们都是新型玻璃了。(笑声。)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作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笑声。)(全班学生写“自述”。师巡视。学生写了将近15分钟。)
于老师的练习设计颇具匠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利用课文中的材料进行了习作训练。采取的“自述”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吕淑湘先生说的好:“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是的,只要我们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说明文教学同样散发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