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语文中小学衔接效果

语文中小学衔接效果

发布时间:2021-01-15 11:25:27

『壹』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

)加强学习习惯上衔接克服良倾向

教学实践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举足轻重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下良好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有自觉复习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及加记习惯;(8)文章写成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好坏教师引出来而靠老师讲出来学生升入初对新学习环境及些新教学方法陌生时语文教师要充分起好桥梁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仅教们学会而且让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们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行因此对学生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搞好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重要前提严格训练、讲究效益基础上去开阔学生阅读面拓宽学生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基础切实打好了应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读促写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衔接关键时刻拉把

学生进入初经过段时间学习学生成绩必会出现好、、差了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运用能力差;有学生阅读能力强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补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把能让们掉队使们和其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利于学生初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持续发展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调查及课外阅读拓展研究初和小学学习语文同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分析初老师提出些具有建设性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第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实效

六、具体策略

()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学生能说口漂亮普通能书手漂亮国字做堂堂正正国人书漂漂亮亮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自由表达思想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舞台给学生作文灵感给学生生活积淀给学生思想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谈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思想去表达习惯提高作文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价值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效益

3.阅读教学:加强读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读三层次:读正确;读流利;读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兴趣和读技巧;三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占20%,甚至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语感感悟文字能力;

二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生活语文渗透课堂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进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有限校内学习拓展无限课外学习空间诸语文研究性学习

四加大学法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改革

五考试评价及命题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规律

(二)初阶段

1.七年级上半学期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环境、新教材、新老师需要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跳能摘桃子断成功体验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学习动力例初语文第册第单元教学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语文教材特点及语文学习般规律、方法又例初上学期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与学生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初下学期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学术语言对于学生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热情断肯定与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活学、乐学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知之者好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吸收及自学能力形成

『贰』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一)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众所周知的道理: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关键时刻拉一把。

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中、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多分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但写作能力差,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思想容易波动,成绩也容易滑坡,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就能不让他们掉队,使他们和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五、初步设想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做对比性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研究学法,通过课堂学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

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通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初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

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确保研究的实效。

六、具体策略

(一)小学阶段

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漂漂亮亮中国字。

2.作文教学: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作文是自由表达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给学生作文的灵感,给学生生活的积淀,给学生思想的放飞,通过课内海量阅读、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看新闻、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用自己的思想去表达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交流分享,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

3.阅读教学:一是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喜欢读,喜欢大声读,达到读的三个层次:读的正确;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二欣赏读,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建立读书平台,落实读书评价,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总分的占20%,甚至可以单独拟定考试卷。

4.课堂教学研究:

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让学生有独立阅读,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达;

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建立学科资源库,通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引领学生写作,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多研究学情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尝试课堂备课的改革。

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通过命题分析及解题,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初中阶段

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老师,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适当降低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前,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总结教训;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无论答案正确与否,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叁』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与小学语文衔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型期,也是学生“学习大厦”回建立的承前启后答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稳小学教师交过来的“接力棒”,防止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脱节,提高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质量。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如何做到“最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剩余2855字)

『肆』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作家刘青说:“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确实,人生最关键的只有几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别人强一点点,那么几步下来,你的优势将十分明显。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孩子们在一步步成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如何在这关键几步迈好,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的小孩从幼儿园进入小学都是欢天喜地的,有一种很满足的感觉。可在小学到初中的这一步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兴趣锐减;家长疑惑不解;中学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一届不如一届?……面对这些问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中小学教材的不衔接,有的说是中小学教师教法的不衔接……确实,初一的语文和小学语文相比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与小学也不尽一致。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掌握中小学语文知识的衔接点,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学质量。
一、 新与旧的衔接
1.教材--了然于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把解读教材当作一项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用教材教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质量。 [1]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次的理解,教师教学节奏偏慢,教学时间相当宽裕,学生只要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较轻松地取得好成绩。一到中学,教学任务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求高了,学习的密度大了,教师的教学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学生经历了一个暑假之后进入中学,本来是兴致勃勃、满怀憧憬未来的,然而大量需要记忆,需要分析与理解的知识一下子涌了进来,老师也不再如同以前的老师那样慢条斯理地讲授,节奏变快了许多,甚至单个辅导的机会也急剧减少,学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么此时,急需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师沟通交流,齐心协力“摸清底细”,参透“新课程标准”,确实把握中小学之间语文各学段的目标,好好利用教材这一工具,帮助学生顺利跨上新的台阶。
2.沟通--从心开始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则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事物。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了。” 孩子从小学进入中学,环境完全不同,此时的心理也不同。尤其在我们农村,六年级时班里的同学大部分来自同一个村,或者临村,大家共同相处了六年的时间,已经彼此熟悉相知,培养了一定的感情。升入初中后,很多平时一起回家,一起玩,一起讲悄悄话的孩子,现在却在不同的班级,虽然还是在同一个学校,可孩子们心里的感觉还是差了很多,特别是那些较腼腆的孩子,总觉得很难适应这个新的环境。我曾问一个女孩子:中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她说:“刚刚进入中学,那时的印象太深了。因为班里的同学都在潘径中学读初中,只有我一个在南岳中学就读。看见别人都是三五成群在一块儿聊天,我却一个也不认识,心里空落落的,感到孤单又无助,很想逃离这里。”虽然她是较特殊的一个,但从她身上,可以折射出刚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恐惧感。此时,中学的教师就该抓好起步,关注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适应这个新的环境,为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
二、习惯与方法的衔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所以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学习路上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扬长避短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坐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书写端正……这些好的习惯都是小学教师们辛勤培养的结果。如今,跟着学生到了中学,中学的教师应注意学生这些好习惯的“延续”,切勿让这些习惯走下坡路。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学和中学时的学习:小学时,我们那班的成绩挺好。因为老师“抓”的太紧了,对于一些课外书,指导得特别详细,不但要求我们去看,去背,甚至会抽查或者比赛。那时,很怕没完成任务被老师处罚,所以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时在班里我的成绩总是第一。可到中学就不一样了,老师虽说也要求我们看书,可很少检查,于是我的惰性又“复发”了,所以成绩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话让我们语文教师该思考如何“紧”,如何“松”,才能让学生从小学学习平稳过度到中学学习,不至于让孩子在中小学里,学习的积极性差别那么大。因为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12~14岁之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成人感”突出,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一个“度”,是相当关键的。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在小学阶段的中年级,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摘抄的习惯,一直到高年级,学生都能坚持做摘抄。但学生大部分是出于老师的要求才去做的,且对于摘抄的句子大多不能说出“为什么抄”。少数较优秀的学生在习作中懂得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句子,或者模仿他人的写作优点。到了中学,随着学生阅读面的广和生活的积累,他们会越来越懂得欣赏优美的句子和文章。那么,中学教师这时一旦让孩子养成看书独立思考,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的知识的良好习惯时,学生将受益终生。
2.百花齐放“教是为了不教”。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但教无定法,老师们应在“教”字上下工夫。首先,在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对阅读、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仅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在课后的习题中,也仅是以读悟为主要目标,研讨探究性的合作学习较少。基于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课前如何预习,怎样做好基础知识,拿到语段怎么阅读,每篇课文写什么,怎么写,用几句话就可讲明白?课后师生一起质疑,培养他的自学能力。这才是真正达到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标准。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这样的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尝到成功的喜悦。此阶段,教师教学的节奏以快半拍为宜。
其次,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节奏则恰恰以慢半拍才妙。从教学目标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所谓能力,就是把一系列有关知识经验加以联系、组合的能力和把它们加以变化,个别化,变种化的能力。4 例:在教学七年级第一单元时,不宜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应侧重巩固,完善学生已有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共同了解中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及学习的一般规律、方法,一同整理,归纳知识要点,对他们的任何一点成绩给予高度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能力。把这一个阶段当做过渡期,降低学习的梯度,由半抚半放的教学方式走向自主独立的探究,让学生在经验中学--实践中学--探索中学--解决问题中学,将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向能力为主的教学。最后,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要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发挥主导作用,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诵古诗文时,我们可以组织各小组搞个接力赛或排成课本剧或对诗比拼,甚至可以鼓励学生提前背诵,将整册书中需要背诵的古诗文篇目来个“滚雪球”似的背诵。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乐地学习语文。
从小学到中学的这一步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并且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还必须得走在他们的前头,全面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集中精力把劲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伍』 如何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

刚升入初中的你们,
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
都愿在新
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
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有些同学的语文月考成绩不尽
如人意,
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奇,
是小学升初
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
①小学阶段学
生年龄小,
升学压力小,
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②小学语文知
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
为主,
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
④小
学以课堂上听课为主

,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解到以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
我们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
的过渡衔接,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螺旋
形提高。

我认为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会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收效甚微。因此有
必要首先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读语文书,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认真阅
读研究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我们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要看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
任务和重点,
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
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还可以摘抄或列表
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
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一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是:
在阅读语文
课本的同时,
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
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
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
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
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
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养成“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
复习时只要翻翻书,
重点难点
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
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符号使用,

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
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
因为标的太多反而
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语文书,
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
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

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
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
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
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
听课是获得知识,
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
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
、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
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
“看”的记忆为最好,
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
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
影、屏幕等等,
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
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
要一
字一句看明白,
力争做到过目不忘。
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
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
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2
、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
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3
、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
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
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
才知闲话不闲,
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
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
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
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
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
停顿、板书时抢记,
逐渐培养听记
结合的能力。

4
、积极问、答,锻炼思维

课上答问,
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
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
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
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
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
同学提出疑问,
请老师同学解
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四、学会积累,多读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我们阅读时,
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
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因为这些均是人类心灵
智慧的结晶,能开拓眼界、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读书,而不愿写
作文,
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
情感幼稚
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
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的同时,
必得加上一个字:
“写”!
“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
“写”可以锻造思想,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
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五、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

『陆』 中小学语文学段衔接,我们准备好了吗

语文教学衔接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相比内容更为丰富、复杂,在教学方法上与小学也不尽一致。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呢? 1 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要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成绩至关重要。而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习惯,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非常必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和研究发现,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是可行的,其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空白点是可以找到并予以加强的,关键是小学与中学的相互延展、靠拢、衔接和磨合。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延续性,哪个环节出了偏差或问题,都将影响学生的语文能力,而现今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结合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衔接的依据。 2 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的策略2.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衔接意识,小学初中齐抓共管是前提。小学和初中的教师、学校领导要有九年一贯制的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总体目标,转变各自为政的教育观念,树立衔接意识,为中小学衔接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性保障。小学尤其高段教师要有衔接意识,以培养学生语文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为初中语文教学打基础,促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持续提高;初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衔接意识,经常想到与小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2.2 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良倾向。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3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来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教师要延续小学老师常用的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初中新生在语文学习上的掌握程度,实行分层次地教学,选择一些活泼有趣、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材料,灵活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进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交流互动。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互动过程中进行鼓励,缓解他们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让他们慢慢融入到初中课堂的教学氛围中来,以行之有效的教学衔接策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5 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柒』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课题研究内容

加强复学习习惯上的衔接,克服不制良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有主动预习,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有眉批圈点、边读边思考的习惯;(7)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8)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9)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10)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

『捌』 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当前,很多初一学生的家长反映:孩子语文成绩由原来小学的优秀下滑到中等水平。这种现象正表明了中小学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也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的衔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从小学升入初中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但这一转折点仅靠两个月就想顺利渡过从时间上来看尚有不够。六年级的学生周围的同学都是一些充满稚气的孩子,他们还是擅长用孩子那幼稚的处事理论、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已有一些自己的主见,但是还不能像成人那样妥善处理。当学生进入初中这个新学习环境时,他们会感到新奇、兴奋,但同时也会感到强烈的不适应,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的心理变化决定这个衔接的难度。
二、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小学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较少,教师一般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小学教师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小,且内容反复讲、反复练,所以小学的课堂效率很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掌握,极少数不能当堂掌握的学生通过课后的适当补习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鉴于小学学科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般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一进入初中,考试学科明显增多,特别是教材内容加深,知识点增多,除了记忆性的知识点(记忆性的知识点难度加深,主要体现在文言文部分),阅读量要求比小学明显增多,且更侧重分析与理解,思维难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初中语文教学课时紧,教师上课进度一般较快,课堂容量大,再加上学生往往是几个村校和中心小学合并的,所以班额较大,老师不太可能对每个人作细致的辅导,作业也不太可能精批细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自觉性,认真、独立地完成好作业。中学考试多、难度大、时间少,其中很多题目是要求知识点的迁移,所以部分学生有点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导致原来在小学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出现大幅度的后退。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也存在着脱节现象。小学教学模式是“全扶”式,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备详案,环环相扣,过渡语言也设计得非常完美,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堂中一步一个脚印,学得很踏实,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缺憾是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日复一日,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会越来越强;教师也不是主导的地位,教师扶的比较多,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张扬,这离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有一定的距离。长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小学生一到初中,他们就极不适应初中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会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中,老师只不过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占主导地位,初中语文课堂给人感觉随意性比较大,但也有一条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而不是一盘散沙,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放得开收得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见,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脱节的原因之一。
这些脱节现象,使得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该针对语文教学上的脱节状况,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去改革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加强中小学衔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经过思考和实践,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做好衔接工作:
一、教材内容的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能运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求知欲特别旺盛,但他们不满足于课堂上缓慢的节奏和单一的信息刺激。所以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了解初中语文教学课程要求,从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体现出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教学中以发散的方式来增加一些新知识,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进入中学打好基础、增强适应能力。同样,初中的语文教师也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在衔接期对学生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想一步到位但往往到不了位。

二、教学模式的衔接。心理学家认为: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身心特点和初中学生已比较接近,学生到五、六年级时,已经学得比较轻松,这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潜能,如果我们还是沿用低年级的“全扶”式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在了解中学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衔接。
三、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的互动,形成合力。多一些中、小学语文公开课的展示,特别是多听一些常态课,在听课过程中取长补短。在这个新形势下,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中小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继续并深入地开展,中小学要多开展互相听课活动,进行课堂研讨,真正地了解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学习习惯的衔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处在一个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卷面、字迹,特别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小学的教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学生都能写好字,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认真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学生有意识地增加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如《鲁宾逊漂流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并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累素材,所以在小学的高年级特别要注意这方面的加强。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其中一部分是因为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可就方法作指导,如读书的方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学生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进行检查等。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学习,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心理上的衔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增强其信心,帮帮他在学习中找回快乐、找回自信、找回动力,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顺利走过这个艰难的过渡期。
中小学语文衔接的脱节现象,虽然是个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变更教学理念,努力实践,及时总结,不断反思,相信我们会把这个难题顺利解决。

『玖』 浅析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

一般现在的抄小学老师会选择提前教学初中文言文,这样当然是好的,但是小升初的学业压力还挺大,小学老师一般只是让学生背熟文言文或古诗,却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真正让学生读懂文章。这样这个事本身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意义。建议文言文和古诗可以有选择地先将,尽量挑选有趣简单的篇目,另外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可以选择几本书统一阅读并交流感受。小学语文重在积累,课外知识足够丰富,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才不会出现缺口(全是手打啊。。。)

阅读全文

与语文中小学衔接效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