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语文习作说课稿
一、 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笔下生辉。这次的习作要求是把自己搜集的民间传说写下来,这既是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符合,又是这次口语交际的延续。从教材的安排来看本次的习作设计并非某一节课实施过程的具体设计,而是要把这次习作融在一个“大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包括了课外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又包括了跟大家交流信息,最后才是写作。
本单元学习课文有神话、童话和传说故事,学生对于这三类传说故事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进行独立写作文是可以实现的。而传说故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根据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及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维度我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知道民间传说中要介绍清楚: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
2、激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编写出有趣的、感人的民间传说。能把语句写通顺、流畅,把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
3、能相互修改和自己修改民间传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喜欢读、讲民间传说。
2、使学生喜欢写民间传说。
3、愿意把自己编写的民间传说讲给别人听。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制定教学重点:如何抓住传说故事的主要情节来写。教学难点:如何把传说故事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二、说教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说、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的完成这次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激趣法: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2、 点拨法: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适当点拨、诱导。帮学生指出、归纳编童话的方法,而不是将写作方法强加给学生。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成4人小组交流,畅所欲言。三、说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教师尽量少说,大量让学生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2、互说互评法:学生讲好的故事,无论句、段、篇,哪怕是一个词,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3、学生修改法:说中改、评中改,提高学生口头修改作文能力,在相互修改中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应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习作教学应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启迪他们的写作灵感,大胆想象,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学生们快乐的写作文。为此我打算这样来安排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民间传说故事。(一) 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作文的一种内驱力,习作指导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一开始我就兴奋地告诉学生:咱们班这段时间有好些同学都在搞创作,出了好些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天。我准备集合全班的智慧共同编一本书叫《美丽的民间传说》。这样就会在一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紧接着我的话题一转,告诉学生:要编好这本书,可不容易。首先,咱们得要收集这些民间传说。顺着这个话题,问学生: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了不少的民间传说,谁能给大家说说这个传说的名字,你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收集到得。这样既检查了课前学生的准备工作,又让学生了解了可以从什么地方寻找写作素材,可谓是一举两得。(二) 言语交际,引导自主表达,教给写作方法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被很好的激发出来了,所以整个习作课我会顺着编书这根线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咱们第一步已经选好了要写的材料,那么第二步就是要把它写下来。那怎么的故事你才会喜欢读呢?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故事首先必须是完整的,然后还要写得生动具体,大家才会喜欢。写作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还得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本单元学习的民间传说就是学生可仿可学的范文。接着,我让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两个故事,想象它们都有哪些内容?我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肯定有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这些要素,而这个事件又是由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组成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中写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当然故事写完整了,还是不够的,要吸引人这个故事必须是生动有趣或者感人的。如何让学生把民间传说的有趣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为此我让学生再回到《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中,知道作者之所以把这个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做到了以下几点:1.主人公只有两三个,不多,选择主要的情节写。2.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言语写得生动,把故事的经过写得很具体。3、大胆的想象,加入了自己创作的情节。接着要求要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故事在小组内说说,并按照上一个环节归纳的一个生动的故事要注意的几点去说故事和听故事。最后小组选出一个讲的最生动的同学在班里说。学生说中评,评中说,充分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也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下一步写故事的自信心,并进一步巩固写作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激发学生对写传说故事的喜爱,又能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说故事的快乐。同时鼓励好生在说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可以加入自己的设想,又让后进生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故事后,有内容可写,让他们觉得写作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三) 课上评改在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后,学生对于民间传说的编写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新课标说:要重视学生的评价和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所以在学生写好后,我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现在把你们写的故事编成书还不行,必须要进行多次修改。接着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评改,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组内交流:互听、互评,看谁写得最有趣、最感人。
听评要求:
是否听清楚主人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篇故事有趣吗?感人吗?你最欣赏编写的哪部分内容?
有没有介绍不清楚的内容?有没有说得不通顺的地方?帮助同学改一改。
2.根据同学建议,修改自己的传说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听的同学能够有目的的听,并且在听过之后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读故事的同学则能够将他人提出的建议认真听取并努力改好自己的小故事。而这些也恰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必备的好品质。
(四)成果展示
1.装订民间传说故事集: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全班交流,传阅。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
2、给家长读一读自己的杰作,这样对于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建立学生写作信心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总之,整节课我都注意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尽量激活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善说,进而达到乐写、善写。
『贰』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落花生》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
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出示预习卡,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 ,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板书总结,深化感情(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结束本课学习)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它还叫什么呢?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让学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位置、外表和给人的印象进行比较,深刻认识花生的朴实无华。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爸爸教育我们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叁』 小学语文微型课示范稿
小学语文微型课示范稿如下: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感知,通文意
1.请同学听配乐朗读。听准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语言美,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四人一小组,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仍解决不了的可等会儿再提出。
4.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5.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文中的四段,依次描绘了什么画面?给它们起个名字。
明确:作者描绘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
『肆』 演课稿怎么写
一种新的教研活动方式——微格演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京剧作为国剧,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京剧是演员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戏台上的一招一式,都是经过科班严格训练而成,京剧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程式并发展成为各种流派的表演艺术,可谓博大精深。作为研究教学艺术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项技能,也应该经过专门的训练,反复研究。这样我们才能自如驾驭课堂教学技能,增强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0年代中期引进的微格教学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科学、有效地培训教师的方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视听技术的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微格教学的发明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指出:微格教学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者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几年来,我们在微格教学的基础上,总结、实验出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微格课演,收到了令人信服的明显效果,物理教研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1994年湖南省第一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上杨胜华老师获二等奖,1995年湖南省初中物理电化教学研讨会上王顺晚老师的<<密度的应用>>评为优质观摩课,1996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上陈坚老师获一等奖。
微格课演是在微格教学和说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认识论、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为理论依据,应用现代视听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行为的及时反馈,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教学实践系统。
微格课演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学习
为了使整堂课有理论的支持,教研组可组织老师学习现代教学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功能、使用、评价,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明确方向。
2、观摩
观摩一方面是看一些国内优秀教师的教学录相带,同时也可以请本组的优秀教师执教,然后组织全组教师分析、讨论。
3、备课
备课前教研组长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分成若干个子单元,每位老师承担一到二项任务。例如讲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可以分为新课引入、推导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讨论V随R变化的规律、讨论两种特殊情况及V随R变化的原因、应用及小结五个单元。每位老师对自己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且在全组老师会上进行介绍。在教研组长的主持下,对整堂课的内容衔核、方法连贯、风格协调、节奏处理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确定下教案。
4、演课
根据事先设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时间由教师依次演课,教研组的其余老师和学校领导可以当作学生,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双边配合,也可以请几位学生听课。
5、评价
演课完毕,老师们应对执教者的教学发表意见。既提肯定性的意见,也谈改进性的意见,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录相边看边评,执教者也可以在大家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谈个人的看法。这样通过争鸣,使大家的认识趋于一致,执教者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准备进行第二次演课。
为了使微格演课有生命力,并产生明显效果,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共同参与
微格演课将有关老师通过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备课时,在教学风格、节奏上都应该一致,因此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参与。
2、及时反馈
由于教学过程中的声像可以“全息”性录制和重放,为教学技能的研究提供了现场资料。并将执教者的语言、仪表、操
作中的“微瑕”暴露无遗,执教者可以自己来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与仅凭自我回忆和旁人评价大不一样。
3、准确评价
教学评价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微格课演的评价,将每项教学技能、每个教学单元列出具体的、可测的指标,这些指标作为检查质量的尺度。使执教教师的教学技能向指标靠拢,这样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提高了评价的准确度,为教学方案的决策,提供丰富、有效的信息。
4、演说互补
说课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集体备课方式,它主要是由执教者向大家介绍备课时的理论依据和教学设计、授课方案。由于没有课堂实践来检验,因此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如何,执教者心中没有数;而演课则是进行教学演练,类似于部队的战前学习,二者有机结合,就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目标。
『伍』 小学语文说课稿:《我是什么》
《我是什么》是小学语文注题试用课本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常识性精读课文,作者根据水的特点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作者抓住“水会变”这一显著特点,围绕“变”字展开,用第一人称“我”代替水,对水的变化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其中运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着,有时候穿白衣服,有时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红纱披在身上”以此来形容水变成云后的不同色彩。 而云遇冷又变成了雨、雹子、雪。课文分别用“小水珠”、“小硬球”、“小白花”来描述雨、雹、雪的形态;用“落”、“打”、“飘”三个动词来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时的情景,描写形象、确切、得体。水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动态,课文选用了“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动态,最后,写了水与人类的关系。全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把知识性、科学性融于趣味性之中。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的要求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知识储备,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水的特征、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
2、理解重点词句,懂得课文中拟人化句子的含义。
3、能在课文中找出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并基本懂得什么叫反义词。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教学的关键
运用实验、媒体、图文结合。
五、教法和学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遵循 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在应有的条件下,采取有效的媒体手段,使语言文字形象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文意。课堂结构应以读练为主,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方法的学习阶段,还不能自觉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境界。因此,教师的导学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的思想性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激发他们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学文与激情融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主观性,提倡发散思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以读懂词句为学习重点,以理解课文每个自然段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基于以上观点及理论原则,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直观演示,扣题引问
新课开始,请学生看老师做个小实验,观察水是如何变化的。然后,启发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水变成汽跑掉的现象,激发兴趣,推想结果。接着自由读文。学生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水的三态变化及水与人类、水与大自然的关系,并理清这些内容相应的自然段,在这里我用了扣题引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如:“我”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握重点,读讲课文
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写了水的三态变化,这是课文要求学生理解的重点,我选取了逐段导读的方法,根据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学习。如:水是怎样变成汽的?汽遇冷又变成了什么?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直观实际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朗读,达到读正确、读流畅,读出轻重缓急的朗读效果,从而使课文的语言文字与学生的情感得以交流。
(三)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词、句是构成“篇”的“血肉”,课文的自然段便成了建筑“篇”的“骨架”,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从水的动态,到水给人类造福,给人类带来灾害,可以采用电教与媒体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教学,使学生理解“温和”和“暴躁”这对反义词的意思,并能在课文中找出另外两对意思相反的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四)检查学习效果,训练说话能力
教学最后安排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乐曲声中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看板书设计,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水的三态变化,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陆』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模式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大家上午好!我是语文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是人教版-年级下/上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该单元以“ ”为主题展开。
《》是(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要达到的』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难……: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以多媒体出示q1,q2,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q1,q2的设置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 :拓展延伸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5 :课后作业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柒』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单元第XX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XX,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XX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XXX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XX是一门培养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XX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注重滨心理状况。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欲望。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 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 布置作业。
针对XX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XXX
七、说小结
1. 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 教学策略的选用
(1) 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XXX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2) 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XX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捌』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
一。先从大的方面着手
写说课稿离不开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如四年级的,你首先要认真阅读课程标准,知道课程标准对这一年级段的教学提出怎样的要求,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好处呢?教学目标可离不开它。其次还需要认真阅读的是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本册课文在整个年级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有哪些要求。对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有什么要求。这一点很重要。所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紧紧地围绕着它。
二。明确知识点
所谓知识点就是说在这篇课文当中你重点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也就是你要定的知识目标。这一点还可以定为教学重点。就比如《中彩那天》这篇课文,知识点应该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为什么父亲中奖时他的神情是严肃的,那是他正处于思想矛盾之中。他在面临着道德的难题,所以他高兴不起来。为什么要把这个定为知识点呢?那是因为新课标对于中年段的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去描写人物。有些老师往往会混淆这一点,有可能会把情感目标错当成知识点来讲,比如也可能会认为这一课的知识点在于教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笔财富这一道理。其实不是,这只是情感目标,而不是真正的知识点。那么既然是知识点我们就要把它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去.
三。教法要与学法统一起来
有些教师在写说课稿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即把教法和学法分开来写,两者走不到一块儿来。也就是讲一套做一套。比如这篇课文你明明是想通过创设情境法进行讲解,以讲解为主,而你说的学法却是自主学习法。这就自相矛盾了。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要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当中。不要让人感觉到你在说一套做一套。
总之,写说课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精透的过程,要写好它,就必须要先把课文熟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