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语文课难,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更难。经历备课转折一关的时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说,要设计好精而简的导语,设计好严而松的课堂环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具备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将课堂教学落于实处。语文课虽然难,但是也有收获成果的乐趣。难并快乐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标准中又说: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三、寻求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要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必须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教师需要经常结合阅读教学,了解学生阅读动向。
一次,新的语文书发下后,学生新奇,从头到尾把它读了一遍。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塞满了虫子?”我翻开苏教版语文书第九册,看到了《塞满昆虫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来课外阅读兴趣的根源就在这里。于是,我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故事来阅读,跟学生一起,在网上观看科学家研究科学录像和影片。这样,科学家热爱科学的精神,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领悟了。
四、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
课外阅读要讲究最佳机会。这一最佳机会,因学生、教师、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话,教师要根据教学意境来确定课外阅读的最佳机会。这个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学生阅读兴趣应处于高潮、亢奋的时机。每天早晨,我一到学校,就去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我偶尔听到两位学生在争论谁学的古诗多。一个说:“我会背于谦写的《石灰吟》!”另一个说:“我会背王冕写的《墨梅》!”一个又说:“我会背王维写的《鹿柴》!”另一个又说:“我会背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我豁然开朗:原来,读书兴趣的源泉就在这里——听和看。于是,我赶忙从学校的阅览室里,借来了十多本《古诗集》,发给学生轮流去读。在几个礼拜中,全班45位学生,都把十来本《古诗集》看完了。正在此时,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结果,同学们争着朗诵,多的能朗诵三十几首古诗,还有声有色。趁此机会,我向全班学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从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每周一次,去阅览室借书看。一时间,班上读书之气蔚然成风。
五、教给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会解决“会学”的问题。通过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摸索出了几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1、编写提纲法。主要给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纲。2、卡片摘录法。即在阅读时,把文章的要点或重点句、段摘录在卡片上。3、符号代替法。即根据自己的读书习惯,设计多种符号,在文中圈、点、勾、画。4、批语注释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上批注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编索引的方法来读书,记下文章篇名、作者、报刊的名称期数、页码,需要时翻索引。6、剪贴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断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脉、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
总之,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其意义、作用是非同寻常的。课外阅读“天地广阔”这必将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又一新篇章。
篇二: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我,是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9)班的卢美琪和七(10)班的曾福川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10)班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❷ 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主旋律。小学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要地位。而学校运行的中
心工作是学科教学。那么该如何处理实际教学中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呢古人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精辟地道出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相辅相
成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把德育教育融入
语文课堂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激发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
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
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想品德老师
的事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
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
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将品德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中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
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
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思想教育呢正如杜甫的《春夜喜
雨》一诗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润物细无声”恰恰可以成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中的一个特色。但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理
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
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最佳结合点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
的德育内容探索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规律。语文教学对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形成
高尚的道德情操相当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
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
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
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儿童的
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在他们的心灵播下热爱新中国的种子。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
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如果只让学生
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杨梅的热爱就没有准确把握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
生作者描述故乡杨梅的可爱实际是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
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
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时学
生往往提出“董存瑞为什么不想其它办法炸碉堡为什么用手托着牺牲自己呢”这时就需要
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当时情况的紧急和董存瑞的献身精神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
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
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
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如笔者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总结全文回顾这篇课文作
者离开自己的祖国心情异常复杂。这包括对亲友送别的由衷感激对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对自己离国而去的深深自责对祖国前途命运的热切希望。从整
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殷殷爱国志、拳拳爱国情。教师的激情
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无比热爱祖国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
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
好的效果。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语文
活动课和语文主题活动。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
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培养目标狠抓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视品德教育以德育人。
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注重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与学校的一切活动
中。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手
于挖掘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学习好而且道德品质
❸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本年度本人任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将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 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 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对个别的学习困难生,能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
三 教育工作方面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谆谆善诱,耐心疏导,耐心教育.例如班里略有“问题”的学生,我采取和他经常谈心的方法,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的知心人,与家长紧密配合,发现有一点儿进步就及时表扬他,鼓励他,树立起他在班级中的自信.组织好班委会,选出班级骨干,努力培养班级骨干.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班里的状况正在沿着我设想的方向发展,面貌可喜.
另外,本人遵守校纪校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
始终为做一个合格的安中人努力着.
❹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怎样正确把握语文教育这一特点
教课文 明显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着眼于一篇文章的话,可能忽视教育本回身。
教语文 思维范畴更答大,广度更高。选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优秀的文章,而由点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学引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思考,进而举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处理文章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初衷。
❺ 小学语文教师规划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一、专业现状思考
我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至今已有十三年了。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也曾担任过班主任。自新课改开始,我一直任教语文,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可以说对数学教材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该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完善自己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我虽然已有13年的教龄,但这么多年来并未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还不够理想,也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踏入课改之途,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新发现,要使自己不落伍,更需要促使自己不断学习,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一)个人优势分析
教师是我热爱的职业,当一名教师是我从小的理想。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抱着一颗全心全意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善于学习,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并接受善意的批评;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二)个人劣势分析
我对教材的处理,缺乏自我创新、自我风格,更多地停留于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专业理论知识欠缺,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论文等级不高,教育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粉笔字书写不佳,课件制作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
二、专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和发展型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课堂教学形成一定的独特风格。
(二)具体目标
1、师德目标 有健全的职业道德,充满爱心、耐心、细心,有大胆的勇于尝试和创新之心,能多学,多看,多尝试,凡事多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成为一个善良的,有个性,有思想的人。
2、素养目标 多阅读教育教学类书刊,有大量的教育理论做支撑,并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较高的数学素养,能在发展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提升自己的学科文化素养。坚持每天读书,做到读书有体会,上网有博客,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
3、能力目标 能独立承担镇、区级观摩课、研讨课,并能得到大多数老师的认可,有自己的教学特点与个性,成为一个拥有快乐心态,有一定辐射作用的人。争取上一节区级或市级公开课,完成一个课题研究,论文争取在市级获奖或公开发表一篇。争取成为区级骨干教师。
4、管理目标 自己的班级管理能有特色、有成效。注重家校沟通,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具体措施
1、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随着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实验不断深入,我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不仅要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之梦》、陶行知的《教育名篇》以及众多教育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专业报刊杂志外,我还将阅读巴金、冰心等国内名家的散文以及国外的名著,以在不断地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品味,让自己成为一名有语文素养的教师。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
课堂是老师能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不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教育就是要让老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必将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科研型的教师、学者型的教师。
3、坚持写“教育反思”。
教学反思是“老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坚持反思可以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并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由此形成一整套的成果呈现形式。
4、加强基本功训练。
“三字一话一画”的老师基本功要不断练习,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由于我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今后的学习中,我也将重点训练这一条,以便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5、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
由于一直处于农村小学,现代化配置不够,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更是有待于提高,这方面的欠缺也是我今后重点要加强的。
生动的课堂、全面的语文素养,都不是一日之功,我不敢奢望自己一下子成为特级教师,不敢奢望有自己的教育专著发表,但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会一直朝着心中的梦想迎风起航,虽一路风风雨雨,但是我一定坚持不懈,尽心尽力。
❻ 求:小学语文科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区低年组抓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语文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新一轮课改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巨大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变革,我们全体语文教师都深深懂得: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
一、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政策,让理论成为工作的先导
我们全体语文教师以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为主,用自学的方式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一学期来,教师们撰写学习心得28篇之多,以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2周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则是经常性的。经过学习和交流,我们认识到了:现代语文教学必须是科研为先导,必须明了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劣,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少走些弯路,才不至于盲目跟从。为此,我们在本学期开学初,组织一到三年级2名教师参加了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许多教师已把这种认识化作了自觉行动,阅读理论专著、教学杂志、研读《新课程标准》。大家带着问题读,结合教学实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新理念、新方法转化为平时的教学行为,不少教师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
二、以课堂为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观念是基础,但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渠道,而教师的参与则是关键。否则,教材再怎么改,观念再怎么新也无济于事。因此,我校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优扶新,初见成效。
1.开学第2周,科组长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基本情况,归纳存在的问题报教导处,制定下一步听课计划,做到有针对性。
2.第5--8周左右开展教师互听课活动,通过交流展示教师教学风采,检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每次活动前由教导处做好活动方案,要求同科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认真填写互听课科组反馈意见表,并及时做好科组授课总结。
3、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期末,我们举办了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并通过同教材、同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集众人之长,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研组的活动,能有效地激活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互动式对话的氛围,引起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本学期教研组本着活动宜精不宜滥的原则,精心组织了下列活动:
1、“教学设计——说课评点——课堂实践——评课研讨”开放式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我们本着学校教学发展为本,教师业务发展为本,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本的主导思想,举行多种形式的赛课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课堂教学交流竞赛月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赛课,年青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大大增强。一批年青的实验教师肯钻研、敢突破,在赛课中脱颖而出。
2、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围绕新课程标准下,以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以《我与课改同行》为主题,谈教师的真实体会,议课改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3、“师徒结对”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生力军,学校将继续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岗位练兵活动,安排好师徒接对活动,本学期要求我们的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必须率先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习品位,做“课改”的先行者,努力做好:①自我研读,做好笔记。②带着问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不断解决新问题。③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倡青年教师网上学习和积极交流。④本学期上一堂足以反映自身水平的公开课。⑥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明确师徒职责,通过师傅的导育人、导教学、导科研,促使徒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⑦期末写出一篇有较高质量的教学经验反思或案例剖析。⑧力争在相关学科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4、经常观摩名优教师的录像课,取他人之长,令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地探索和积累,使教师在教学中成长。在这一学年,我们多次举行观摩课,展示课,讨论课等课例,全体老师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蔚然成风。使得优秀科组无弱兵。在学校每次的教学开放日里,我们科组总是有大批老师积极参与,开出大批量的优质课,为学校的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
四、落实常规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管理机制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从下面几点进行考评: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周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4、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环节量化在教研组活动中公布,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我们还认真坚持“周查月报”制度。通过检查、督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质量,使全体教师养成良好的备课和办公习惯。本学期,在不断的周查月报检查中了解到,老师们都能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尤其是板书、练习设计及提问设计,甚至“教学后记”都作了详细记录,便于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涌现出一批表现优异的老师:谭秀霞、梁林英、温润笑、何丽飞等老师备课详细实用,质量很高。绝大多数教师布置的作业份量适中,并能突出重难点,作业都有明确要求,大多数学生也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书写规范、整洁。教师的批改也十分认真,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班级作业批改认真,尤其是曾智嫦、向艳萍、李燕老师,作业批改个性化,把五星奖励、作业评语等引入作业,还有黄慧珍老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作文批改详细。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能及时纠正并把检查的情况及时做好记录,做为期末评价教师的主要依据之一。批改作业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语文科组的全体教师正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努力,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推动素质教育。
❼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责任感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纪元,人与人之间将更加走向合作与分享,责任感将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要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打好这个基础,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责任感。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责任教育?
一、小学责任教育的定义
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学校责任教育就是使学生践行某种职责,而对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的过程。
小学生的责任心根据其年龄特点,可以从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这几个维度,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责任心:
1、自我责任心:自主、认真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事自己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珍爱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2、 他人责任心:心中有他人,对他人负责包括对家庭负责任,对集体负责任,感受责任带给自己的益处等。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生去付出责任,并且享受责任带来的益处,更高层次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习惯。
3、 社会责任心:承担家庭责任,对家庭负责。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集体负责。讲公德、守规则,对社会负责
4、 自然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怎样对他们进行责任教育?
二、小学生责任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多个环节入手。应该从学习实践中培养,从行为实践中培养,从家庭实践中培养,从社会实践中培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呢?
1、根据文本内容,制定有利于学生责任教育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例如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目标制定其中之一:“以读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然责任心,即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对自然负责。
2、利用新课中的导入,渗透责任教育
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新授课文《詹天佑》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是:多媒体出示青龙桥站旁的铜像,讲述铜像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本的内容,设计导入,在导入中渗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教学中融入了德育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主动地渗透责任教育。
从阅读课文的全篇内容中,感受人性关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把“关爱生命,塑造完美人生”的人文意识倾注给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从中感悟、体味人性关怀。
上课之前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文本,挖掘其中德育的材料,利用语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在《穷人》一文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 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事,他们的高尚品质让人感动。为了培养学生对他人的责任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 “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研读文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通过对教材的发掘,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在教学中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人间真情故事,让学生感受互相关爱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了责任教育。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教学中,我们的课本有很多的课文,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时间的投入,重要的文章要精讲,让学生能够很清晰的了解文章主题思想、文章的重要内容、文章的重要句子等等。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勇于进取,用一种独特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长期的坚持下去,养成一种爱读书、好读书的境界。
4、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相结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行动更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等人格力量的德育功能,其中特别是身教的作用就显得十分的必要。首先,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中模糊的认识或错误的观点要帮助澄清或予以纠正,切忌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片面的看待个别社会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认真对待各项工作;第三,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知识渊博、语言表达、板书等教学能力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表达教师爱心,荡起回应。“爱”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石,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没有爱,所有的人文精神将失去了光彩。教师要以爱为根,多种方法与学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我们不能把眼光放在知识接受上,重知识能力而轻爱好与特长教育,使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不能和平共处,缺乏融洽宽容的人文内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并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回应。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责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熏陶,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谐社会的新人才。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通过行为来体现。一个人具有对己对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才可能稳定持久,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
❽ 学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法的心得体会与以后应怎样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