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题目

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题目

发布时间:2021-01-11 07:01:04

❶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评课稿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字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读准字音,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重点词“珍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回答,再让学生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然后让学生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有的说:“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通过说话,既加深了词语的理解,又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如《精彩的马戏》最后一句:“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能让动物听从人的指挥。”教师启发学生:“如果你们看了这精彩的马戏,会怎么想,谁能说一说呢?”有的说:“啊!这么精彩的马戏,多好看呀!叔叔阿姨们能把动物训练得这么听话,表演出这么精彩的绝技,真不简单!”……这就大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 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只相信学生。以为学生什么都不懂,课文的理解全靠教师的讲解。甚至学生已弄懂了的,也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浓了,抑制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只是听,被动地接受,阅读能力怎么能得到培养呢?其实有的课文,或者有的段、句读读就懂了,不需要教师多讲。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形容海水种种色彩的:“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地交错着,五光十色,异常美丽。”形容珊瑚的:“有的象绽开的花朵,有的象美丽的鹿角。海参……大龙虾……”学生一读就懂了而且读得有声有色,津津有味。比教师一味的分析讲解,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阅读能力能反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课文中的词语、句段意思不太懂,学生读起来必然不流畅;如果意思领会不正确,阅读时的语调、感情就不恰当、不自如。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难点在哪里,只要找上、中、下层生分别读一读课文,就能知道学生的实际。只有了解学生实际,才能有的放 进行教学。有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一定难以理解。如第六册《沙漠里的“船”》,由于生活环境不同的关系,学生对于沙漠、骆驼的情况知道得很少,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教师可放投影水中航行的船,卦一副一匹骆驼站在沙漠里的图,通过两幅图的比较,让学生理解“船”是指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它叫作沙漠里的“船”。然后教师提出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它有什么特点?它如何适应沙漠而生活?有什么作用?骆驼的“特点—本领—用途“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读议。这样通过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方法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看课文内容,看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讲的讲,该读的读,该练的练,该做的做。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相信他们通过读、练、议能掌握相当部分的内容,教师的精力集中到学生不易掌握的那些方面去,探索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学生一经起启发,积极性就高起来,认真读书,主动发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学生的求知欲强了学习兴趣也深了。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

❷ 小学五年级语文(早)第二课时评课稿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男孩子高高兴兴地来到这片空地上,把书包和帽子一丢,堆成两堆,便成了简易的球门。激烈的球赛开始了。那位头发金黄的守门员,脸因紧张、兴奋涨成了红色,虽然昨天膝盖被擦破了,但他毫不在意。只见他把双手放在膝盖上,半蹲着身子,聚精会神地盯着足球,跃跃欲试。站在他身后的小男孩,穿着红色的运动服,挺着肚子,有些不服气,昨天大哥哥的腿摔破时,还是他踢进了一球,取得胜利呢。他想到这儿,有些洋洋得意。过往的行人都被这场紧张的球赛吸引了。纷纷停下脚步,坐在长凳上,认真地观看起来。你瞧,那个带着弟弟的小男孩,目光紧紧地锁住黄队,坐着一动不动,生怕黄队输了。和守门员一样有着金黄色头发的小男孩,伸长了脖子,口中轻声喃喃自语:“加油!踢!好!”站在他身后的、头上系着深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儿,索性站起来,只见她双手*腰,眉头紧皱,好像有什么不顺心。戴红色帽子的小女孩,弯着腰,伸头向右望去,她涨红了脸,虽说她没有上“战场”,但她的心因紧张而“咚”、“咚”、“咚”地跳得厉害。一位抱着洋娃娃的女孩,一直微笑着,眼睛紧紧地盯着场中的足球,看球究竟控制在哪个队里。那个穿着绿衣服的小男孩,也许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场面吧,他一边轻轻摇着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真精彩,太不可思议了。”不知是谁家的小狗,它可对足球不感兴趣,只想玩主人给它买的小皮球,现在,它正无所事事地在草地上打呼噜呢。看得最认真的算是那位大个子叔叔了,他看得津津有味。他想起了童年,他是足球队的前锋,那是多么难忘的岁月啊,他又想到了将来足球事业的发展,和即将到来的世界杯。

❸ 小学语文评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场桥二小的一名新教师。身为一名新教师,我的教学经验为“零”。与其说我今天是来评课的,还不如说我是来学习的。能向在场的这么多资深教师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机会和荣幸,我感到非常的可贵。

今天有幸听到吴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吴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吴老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诵读质疑法: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声、乐、情中自主学习。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词析句法:吴老师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思考,通过细心朗读,领读课文语言。

我认为吴老师教学时有很多的亮点和可取之处,在这里我就简单地讲以下四点:

一、语言优美,导入引人

教学开始,吴老师以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胜古迹——黄鹤楼的同名古诗导入新课。优秀、自然的导入既渲染了浓浓的离别之情,又给人自然、新颖之感,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走入文本。同时,吴老师一开始就抓住了此篇古诗课题的两个难点:一点是朗读课题的节奏划分;二点是“之”的理解;并且非常顺利地解决了这两处的难点。

二、品词析句,感悟真情

吴老师在教学课文时,始终抓住一些关键字词,通过反复品读、比较、回味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词之妙。

如抓住第二句的“烟花三月”一词,提问烟花三月是一种什么美景?让学生透过简简单单地一个词感受藏字背后李孟二人那份浓浓的情谊,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读好课文。

在讲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首诗时更是抓住“孤帆”、“之”等词,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的心声。

三、朗读多样,读中感悟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吴老师通过让学生个别朗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小组读、配乐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

四、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吴老师很有心地补充了李白的作品《赠孟浩然》、《江下行》、《芙蓉楼送辛渐》、《别董大》、《

❹ 小学语文古诗的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这次小语年会的古诗词教学展评一共有十四堂课,可以说是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合平乐曲的韵律、节奏。古诗的语言追求精确美、凝炼美、意境美、结构美。古诗教学要有诗有画有意境,重在“读”、“品”、“赏”、“悟”,让学生会其意,悟其神,入其境。这次活动中,14位老师的课精彩纷呈,各有千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诗化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
诗化的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冬阳,多数教师都是诗一样的导语、过渡语、评价语,或抒情或凝重或简明或精致。如巴州区四小的刘春蕾老师,用有“温度”的诗意语言再现了敬亭山与李白深情凝望的情景。通江五小的何艳老师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巴中市实验小学的杨贵琼老师用诗意的语言引读诗句。
二、以读为主,落到实处。
好诗不厌百回读,课堂上有品读、赏读、范读、引读、赛读、小组读等多形式、多层次、多梯度的读,孩子们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教师的指导也非常到位,如引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标点、读出理解,加上表情和动作读,看着老师的手势读,平声应读得长一些,仄声应读得短一点,当学生读快了,老师让他们舒缓一点,再舒缓一点儿,读出古味。上课时教师的引读也是一大亮点。他们诗一样的语言一引,孩子们自然读得入情入境。如《赠汪伦》一诗中,通江实小的何庆华老师用“感动之情有一尺深,再深一些,有五百尺深,一千尺深了”来反复引读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孩子们读得一次比一次有味儿。还有巴州区十一小的苟敏老师、南江二小的何泽翠老师、平昌三小的付玲老师,他们的引读都非常到位。
三、注重多元整合。
教师注重了课内外知识的整合和新旧知识的整合,互相融通,组成知识环。还注重了“诗”、“文”的整合,“诗”是“文”的浓缩,“文”是“诗”的诠释。。“诗”、“文”各有独特的语言个性,“诗”、“文”有效巧结合,优势互补,有助于学生理解、积累语言。如平昌金宝小学的何艳老师讲《七律长征》时,就用“讲故事”的方式使“诗”、“文”巧妙整合,南江实小的罗翠华老师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用“画示意图”、“填空”的方式巧解诗意。这次展评还注重了“诗”“画”的整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参加展评的老师能把文中的插图、自制的图片、板书时的简笔画、示意图与古诗有机整合,如通江二小的蔡丽华老师设计的据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练习说话。南江实小的罗老师画示意图让学生理解诗意。
四、关注学生,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被尊重,就有浓浓的“温度”,关注学生要落到实处,要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观察学生的讨论状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要怕学生节外生枝。老师要学会等待,因为课堂需要“安静”,表面的浮华不利师生的深度交流,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很多老师上课时很好地关注了学生,而且无形中还渗透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前查资料”“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意”“没有背诵的学习是不牢固的”等。
其实,老师们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板书有特色,仪态端庄,普通话标准等。但只要是真实的,就总会是有缺憾的。这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1、解读文本没做到多元化,深度解读不够。
2、读应有层次、有梯度。
3、文本中的插图抛之不用,太多的课件流于形式。
4、评价语言不丰富,不贴切。
5、识字、写字训练很少拿入设计环节。
各位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让学生享受充满诗意的人生,我们共同期待“古树”开“新花”吧!

❺ 小学语文《我的祖国》评课记录

《我的祖国》评课稿
《我的祖国》教学,无论对教材的把握还是对课堂的调控都让人叹服。听完课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对像本课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体会。
1、聆听效果较好
每次聆听之前,老师都作了一定的引导,且引导的内容都是与接下来所听音乐密切相关,根据音乐来设计的,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听,提高了聆听的效率,且教师的调控能力非常强,在学生对所听音乐有所“跑题”时,教师总是能从容地将学生“纠正”,引导到教学中来。聆听层次层层递进,一遍遍地深入,学生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次次地进入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2、欣赏教学手段灵活、丰富
在教学中,老师紧紧抓住乐曲中不同音乐形象的音乐特点进行教学,如听辨乐器、听辨音乐形象、演唱主题、跟音乐表演等,这些方式既切合了音乐实际,体现了各段落音乐的不同特点,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欣赏教学不局限于一遍遍地聆听、分析,而是带动了学生的所有感官进行体验,聆听教学活泼、生动,不枯燥。
3、知识技能渗透巧妙
老师不仅能从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上分析、聆听音乐,还能从不同乐器音色上来分辨音乐,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不仅是音乐要素、情绪对音乐起着作用,连用什么乐器演奏也是个大学问。不同的乐器所出现的不同音色能恰到好处地表现音乐形象,使聆听者能更好地展开想象,进行联想。
4、循序渐进地进行欣赏
老师执教的这首乐曲不同于一般的乐曲,有明显的段落区别,对比强烈。本曲着重叙事,有情节性,但不是非常明显,学生聆听时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点,老师采用了从简到难、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聆听。刚开始的聆听,老师的引导一直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欣赏能力基础上的,随着乐曲的变化,逐步进行深入的引导、学习,学生在聆听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聆听的能力;在音乐形象上,则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变化进行一段段地聆听,聆听时给人的感觉是像在放映动画片,相信每个孩子会随着音乐脑海中呈现出音乐所描绘的情景。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聆听的难度降低了,欣赏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5、注重学生个性思维
教学中,老师对一些学生音乐感受性的问题没有统一标准,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们能根据音乐想象出非常多的不同情景,音乐被“丰富化”了。还有在编创乐曲题目、续编结局等方面也充分体现了王老师注重学生个性思维发展的教学特点。
精彩之处还有很多,也有一些建议:在完整地聆听全曲时,如果教师能给学生一个故事发展顺序表帮助学生聆听效果可能会更好,那样学生会根据音乐故事的发展展开想象与聆听,否则学生在聆听时显得有点累,效果大打折扣。

❻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评课稿

说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逐步让学生走进鲜活的文本,感悟文本语言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学情:知根知底,因材施教
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可以让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当堂复习巩固,来学习文章中的生字。学生们已经学会了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字词并通过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感悟真谛。三年级的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说教法:以读为本,以读促学。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教材训练为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多变的手段,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地去探求有趣的知识,尝试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学习热情。
说学法:自主探究,科学创新
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学习作者观察问题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理解、感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的目的。
说教材:走进文本,潜心研读。
《李时珍》这篇课文是一篇简单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事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想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字11个,写字七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品质的写法。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学习李时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说教学课时:2课时
说教学流程:以读为本,生动课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读课文。
3、初步学习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中国是文明古国,医学发达,有着辉煌的成就。
2、出示课件2 望 闻 问 切四字诊断成为中医诊病的瑰宝。大家读读图片上四句话。
3、出示课件3
同学们请看我国古代五位著名的医生
他们分别是岐伯 张仲景 华佗李时珍 扁鹊。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4 李时珍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名医,中医诊断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下文学习李时珍学医,行医,采药等事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吗?下面老师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
1、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师: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听听这些同学读的效果。
a学生评价读书的效果。
b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集体订正。
c 开火车读生字。
d 寻找生字字形异同,提出难写的字,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4 检查学生自学新词的情况。
a 赛读词语读准音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b理解字义.说方法。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字词的能力。)
3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下面我们快速看课文,思考每小段写了什么?(学生可以多种交流)
b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论学生讲的多少,全面不全面都可以。
(设计意图:开放学生思维,发散课文的主题思想,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进入思维活跃的状态)
4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交流
师小结:这一课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研究药物,写成《本草纲目》的事迹。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课文中通过事迹表现李时珍精神品质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学习李时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
师:同学们,谁说说李时珍做了那些事情?
(立志学医,研究药物,写成《本草纲目》)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文本。
(这一教学设计复习旧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品读课文
A 、学习一、二段(立志学医)
1出示课件1 (第一段文字)
大家小声地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尽情地汇报。教师相机进行评价。
李时珍为什么要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穷人没有钱,李时珍的父子不是为了钱来行医的,而是为了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
教师小结:原来李时珍家世代行医,父亲同情穷人。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医生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用对李时珍敬佩、赞美的语气来读)
大家试试读读。
(设计意图:重在让学生知道高尚医德: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而李时珍从小就有一颗为穷人治病的博爱之心。)
2师:据说在那时候行医被人瞧不起,李时珍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可是后来父亲怎么又同意了呢?这里还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同桌一起读第二段并讨论。
交流汇报:哪儿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呢?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出李时珍留心自学医学和他学得很好的事例两句。)
师:你们夸夸李时珍。(真聪明 真棒 )
我们就用这种感情读这一段。
个别女生读。学生评价读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使学生明白李时珍小时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医学方面天资聪明能自学成医生。)
B、学习第三、四段——(研究药物书)
出示药方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药方,了解药方的药性药效要准确无误。为下文认识旧药物书的缺点。)
1、师引导: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请同学们默读三、四段思考: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用自己的语言,最好用2字来概括一下。
讨论交流(不全 不详 不准)
师: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记错了药性药效时?他想到了什么?(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
谁有感情的读这一句?
用什么语气读?(担心的)
于是他决心做一件什么事情?
(写一本完善的药物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旧的药物书的不足,并且有误人生命的危险,明白这样写李时珍要编一部新的药物书势在必行。)

2师:为了编这部书李时珍做了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说说讲了那些事情?从每件事情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象情境。
交流汇报
(采药时的艰辛、尝药时的苦涩及危险、访药时虚心求教。)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读出李时珍废寝忘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师范读这一段,学生听,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习从粗读到细读。从字面意思理解到想象文字深处的内涵。让学生把握人物的严谨的态度和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
C、学习最后一段。(编成《本草纲目》)
师导: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写了一部什么书?
出示课件 本草纲目
1谁来介绍这部书?
2李时珍写这部书用了多长时间?
3哪些词语写出了这部书的伟大?
4你是怎么知道的?不错对课文很熟悉啊!
课件出示 最后一段文字
那我们怎样才读出这一段的感情呢?(赞美的 惊叹的语气读)学生试读,指导读哪些地方要突出,读重音?
出示课件中强调的词语
大家再读读?个别男生读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草纲目》这部著作伟大的医学价值。这充分肯定说明了李时珍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师:李时珍从立志行医、研究实践、到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药物书的完成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想想这本书从明朝到现在多少中医依据它治愈多少病人啊!李时珍为人类的医学做出的贡献有多么大啊!我们从李时珍身上学到那些优秀的品质呢?
学生从不同的点展现自己的感悟都可以。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篇文章中,较丰满的体会人物的思想,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学习他人优点,做好自己。)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发现有趣的事儿。(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李时珍
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立 志: 为穷人治病 (伟大)
学 医: 处处留心 暗自记药方(观察)
发 现: 不全 不详 不准(不完善的)
写 书: 采药 尝药 问药(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的网络全书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在第一课时学习后,学生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深层次的问题。这三个问题:1、立志学医、2、研究药物、3、社会实践。每一问题抓住关键的句子加深理解。在第四段中,李时珍采药、尝药、问药三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经验对访药进行对话训练。由于李时珍的不懈努力,因此才编写成了伟大著作《本草纲目》,从而让学生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正如课标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个问题板块采用不同模式进行。第一板块自己小声读,学生发现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指导感情朗读。第二板块师用过渡句引导生默读思考旧的药物书不足。提出“病人吃错药多危险”关键句,从而让学生明白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新的药物书。进入全文的重点段第四段。出示自主合作探究要求。了解李时珍是怎样采药,尝药,访药的。第三板块抓住《本草纲目》这个关键的书名,课件出示它让学生说说相关的语句,怎样完成这本书及它的价值。
有效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才能上完这样一课内涵深厚的课文。古代中医及古代名医的了解。药方的简介。实践活动的图片等等课件直观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这些遥远的知识熟悉掌握。
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质疑解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

附: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❼ 怎样写小学语文评课稿的宣讲提纲

[求助]小学语文评课稿怎么写? 继承传统 努力创新 建设语文教学新体系
——全国小学语文第五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上的发言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柯孔标

受全国小语会的委托,对本会场的8节高段阅读课作点评。和大家一样,刚刚欣赏完精彩的课堂,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只好把写在教案边上的感想和大家共享。大家认为说得对的地方,那是受全国小语会多年教育的结果;大家认为说错了的地方,那肯定是本人理解上有偏差。再次声明,我的发言只代表本人的观点,不代表评委们的集体意见,也不代表全国小语会的意见。为了节省时间,我采取“偷懒”的办法:每节课说一个亮点,说一个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不是对这8节课的全面评价,仅供各位参考。
1. 辽宁李文:《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亮点:比较好地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课文对父母的言行描写中体会到:母亲的赞扬是一种宽容的爱,父亲的批评是一种严格的爱。又从巴迪的成长过程的反思中(如“越来越”一句的品味)感悟到,儿女体会父母的爱需要时间,需要经历。巴笛不是一开始就明白父亲的意图,从当初的委屈地“痛哭”,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总之,这些感悟都是在朗读课文,品味词句中得出的,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精神教育的特点,整堂课很有“语文味”。
讨论:在本节课引入拓展文章《父爱,在拐弯处》,时机似乎早了一点。这篇文章是从“父爱特点”的角度与课文构成联系,冲淡了课文主题的多元性和深刻性。另外,为了阅读这个拓展材料,老师只能把前面的两个环节([1]让我们从头再来读一次课文,想想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新的收获?[2]读课文,想想你喜欢课文什么地方?为什么?)匆匆走过,使学生失去从局部感悟再次回到整体理解的机会,有点得不偿失。
2. 陕西温侠:《军神》
亮点:教学思路清晰,教学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老师在教学中,以沃克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以“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问题情境,通过自主阅读,自主讨论,领悟刘伯承的勇敢、坚强、镇静性格。
讨论:可惜这节课没有围绕一个大问题将研究性学习进行到底。老师似乎不太放心学生,生怕学生出错,于是先给他们提供了回答问题的唯一思路:按事件发展顺序理解和领悟,还提了十几个小问题,使整节课处于肢解状态。假如先放开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讨论的结果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那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训练,对刘伯承的军人性格和超凡意志力的理解会更加立体、全面。
3. 云南吴克伟:《蟋蟀的住宅》
亮点:教师抓住几个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整个课老师上得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学生知道了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用数据、打比方等),初步领悟到蟋蟀的耐心、勤奋、一丝不苟等特点。课上到最后,老师把一本《昆虫记》送给同学们,显示了对学生的真诚态度。我们不是提倡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自己掏腰包买书送学生,而是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不欺骗学生,不要随便许下永远不打算兑现的承诺。
讨论:这是一篇很有情趣的文章,课文与其说是在写蟋蟀的住宅,不如说是在写蟋蟀的可爱的性格,写像蟋蟀一样的人——勤劳,智慧,会工作,会享受。课文作者仿佛是蟋蟀的好朋友,对蟋蟀充满了赞美和欣赏,这是这篇课文的人文性所在。老师在这点上体会不够深,挖掘不到位,因此课堂上就少了一点情致和趣味。另外,有6大类18个小项目的《课堂评价表》,很费师生时间,作用却不大,建议不用。
4. 江苏强洪权:《船长》
亮点:这是一节掌声雷动的好课。教师以自己高超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情感,表现危机到来时的紧迫和危险。尤其是朗读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等人的对话这一段,充分表现了船长的威严、镇静、果断、忘我的性格和品质,以及船员的训练有素、互相合作的精神,教师、学生和观众都受到深深的感染。
讨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什么?通过默读领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文内涵,提高阅读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是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但已经不是重点,因为这时候朗读已经自动化,成了阅读教学的一种训练手段。到了高年级,仍满足于学生读好课文、获得零星的感悟,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如能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转换训练和开放式质疑问难的环节,就是一节比较理想的高段阅读课。
5. 河南张贵民:《军神》
亮点: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好,板块合理,环节清晰。每个环节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教学目标、学情预测、指导策略都十分明确。教师试图围绕“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这条主线展开教学,朗读指导比较到位,背景资料补充恰当有效。
讨论:很可惜,张老师似乎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当学生提出这节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后,老师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解决问题,多数时候是让学生用朗读课文片断代替理解和感悟。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思维,也没有时间把读书所得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语文研究性学习,一要读书、研究、感悟,二要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表达,两者缺一不可。
6. 香港陈碧琪:《论反省》
亮点:运用CIPP 模式设计教学流程,科学,合理。每个环节有目的、有教学策略、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学效果检测方法,非常容易操作。教学设计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从理解到运用层层推进,在整体理解中,感悟写作方法,体会词语意思。以写促读,通过运用进一步理解课文。
讨论:陈老师的教学风格自然、质朴、随意,使我们想起了参加广西赛课的黄锦燕。然而,为什么这么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不那么令人满意呢?本人认为,主要原因是祖国大陆的语文教材中很少这样“理性”和“刚性”的课文,大陆学生缺少议论文的阅读经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显得过多过难,学生学起来难度很大。时间允许的话,有些环节可以处理得更扎实一些。如,关于吃火锅的议论。学生提出了好多自己的看法,稍加整理便是一篇不错的说理文章:提出论题(来重庆不吃火锅是你的遗憾),解释论点(吃火锅能去潮湿;辣的味道帮助吃饭吃得快;吃火锅还能联络感情),加强论点(吃火锅还造就了重庆美女的泼辣性格),重申观点(火锅好吃,不能不吃,但不能多吃)。假使学生看了他们自己合作写的论文《论重庆火锅》,再读《论反省》,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7. 广东刘晓伟《两小儿辩日》
亮点: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读得入情,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讨论:古文教学类似于古诗,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这节课除了读书外,大量时间在梳理课文内容,因此第一、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够。文中“问其故”“不能决”“孰为汝多知乎”这些词句所有学生都明白了?本文的人文内涵大概有两种理解: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课堂上学生的感悟都没有错,但不全面,不确切,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评价和引导。
8. 西藏陈萨荣:《十里长街送总理》
亮点:课文内容离学生太远,课文中的强烈情感现代学生很难体会。选这样的课文来上观摩课,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教师上得很努力,在传统意义上应该说是一节不错的课。
讨论:情感型的课文除了让学生体会情感,是否还要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师是否应该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媒体(哀乐、录像等)应用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9. 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问题
所有的阅读课,从低段到高段,都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可是,很多老师在训练朗读时候,经常不顾课文的整体情感基调,把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要学生读出这样那样的感情,给学生以错误的朗读指导。请听以下教师给学生发的指令:
(1) 你能带着美丽的春天的感觉读读“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吗?(应该读出“伤感”)
(2) 你能用朗读把神州5号在碧空中画出美丽图画表现出来吗?(应该读出“自豪感”“幸福感”)
(3) “克利亚就这样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呆呆地望着窗户。”你能读出“静静”的感觉吗?你能不能读得再轻一点?(应该读出“无聊”“无奈”的感觉)
(4) 你能带着坐船、赏桥、听故事的感觉读这段话吗?(应该读出“愉悦”“怀念”的情感)
(5) 谁有本领通过朗读送我们“进入梦乡”?(应该读出“恬静”“怀旧”的情感)
(6) 你能把丹顶鹤的嘴读得再长一些吗?(应该读出“喜爱”“赞美”的情感)
也许,我的体会也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有感情地朗读到底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是什么?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专家评课稿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