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发布时间:2021-01-11 00:46:54

A.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新课标考试卷(第三学段)

我觉得以上复教学片段中的制辩论有一种舍本逐末的味道。《落花生》一文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上面的教学片段只注重了教学气氛,而歪曲了本文教学的目的,并导致了有部分同学对“做花生一样的人”的尴尬。

B. 如何把握小学语文各阶段教学重难点

在小抄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强袭化教学研究,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教学成效.针对以往应试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尤其是过于强调知识点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认真开展思考,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切实提高教学素质化水平,体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1)深入研究教材教法,把握好教学设计环节.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准其中的重难点,并将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实际、学习基础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运用和“二次修正”,同时要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力基础,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环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有利因素和存在不足充分考虑进去.教学设计中,要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将其有效分解落实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尤其是要在引导学生在开展自主学习的思考题里面体现出来.同时,要把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学生思维特点结合起来,体现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促进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学成效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2)指导科学预习方法,把握好学习准备环节.

C.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书

书店有卖的,另外如果你是在职教师的话,学校会发的 。

D. 有关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资料!谢谢!

您是老师吧!我从不骗老师,给您个网站,没毒,是小学语文教材网!http://xiaoxue.ruiwen.com/ 先给点!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低年级古诗教学怎样才算有效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该如何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教《画鸡》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大公鸡》这首歌,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学习《夜宿山寺》一诗时,课中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渐趋分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动作配诗,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又如《梅花》一诗的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便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识写结合,加强学生的书写指导。

语文课标指出:认识生字和指导生字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指导。古诗教学中一定要匀出一定份量的时间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对诗中带有新笔画或新偏旁的字重点指导,教给学生有关汉字笔画笔顺的基础知识和书写汉字的方法。如学习《画》一诗中,可在学生对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带有“春字头”的生字---“春”,放手让学生试写,教师再板演示范。还可利用汉字构字规律,引导学生分析辩认,记忆记形,如“人”这个象形字让学生与现实中人双脚分开站立的形象相联系,让他们自已发现字形书写方法。而在指导书写时,一定要充分发挥田字格的作用,让每个学生注意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并让学生动手写上2-5个。每次书写前教师应强调坐姿及执笔姿势;书写时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书写后,教师将有代表性的作业投影出来,当堂相互评价、纠正错误。学生从中悟出写字的一些基本规律,有质量地完成写字任务。这样把写字过程穿插在古诗教学中,有动有静,学生脑力劳动得到调节,学生情绪高涨,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每位教语文的同仁,莫不感到咱们学生的作文,要么\"假.大.空\",要么\"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们智商不高,而是我们束缚了他们个性的张扬.那怎么样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呢?我认为应利用孩子们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他们在玩中去学.下面我就个人教作文的点滴体会谈一谈.

一.玩出写作素材

学生不乐意写作文,是不知道\"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生活入手.因此,我常常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游戏或活动,帮助.引导学生积累写作内容.如:

写作内容:\"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有会使你有所发现,你在生活中曾经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写.

课前准备:(我地少儿频道中看到孩子们制作指偶,真好玩!于是我想让学生试试.)材料:故事书.简笔画.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白纸(或其它纯色纸)

教学过程:我出示了几个自制的指偶,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用?你喜欢哪个指偶?为什么?学生观察欣赏后我提供了几种指偶的设计制作方法及步骤,让他们从故事书中找喜欢的人物作出指偶,并演演故事.

观察要求:

你们设计制作了什么指偶?怎么样做的?你们小组制作时说了什么?场面怎么样?你猜其他小组制作的指偶想表演什么节目?

活动后我问:能不能把刚才制作过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同学们毫无难色就动笔写作了.

瞧,孩子们的情被调动起来了,自然就产生表达的欲望了.这还愁找不到写作素材吗?

二.玩出写作知识

写作教学不免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写作知识,如果干巴巴地讲,学生会没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情感,才能学得好.\"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严肃的工作.我让孩子们参与游戏,让其更能\"亲其师,信其道.\"如:

教学内容:写好亲身经历的事

游戏过程:每次选13名同学参加,我对第一个同学说了一段绕口令,让他(她)接耳传给第二个,第二个传给第三个......传到最后一个.我让第一个把听到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最后一个也把听到的写在黑板上.

观察要求:

1.传话同学的语言.神态.动作怎样?听话人的表情.动作又怎么样?你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2.两个同学所听的,内容相比,你明白了什么?

3.同学们的反应怎么样?

4.游戏结束后,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玩中学会了写人.写事.写场面等的写作知识了.

三.\"玩\"出个性,\"玩\"出兴趣

玩只单纯地玩,没有老师的引导.扶持.升华,也达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平时我除了积极参与学生的\"玩\"外,更注重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而每次习作的评价,我都是根据学生各自特性去欣赏,尽可能挖掘学生装习作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树立信心,体会写作的快乐.如有位内向的学生写了一篇较有创意的文章,我是这样评价的:\"哇,多妙的构思!你有着天才的资本,加油吧!\"而另一位优秀的学生在写例二这个游戏<<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中人物描写形象极了,我是这样评价的\"看了你栩栩如生的描绘,我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了,瞧我们的同学在你笔下可爱极了!下次游戏,非让你当解说员不可!\"......第斯多惠曾说过:\"我们认为,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这样\"出轨\"的评价,也像在\"玩\"一样,我觉得更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勇于写作,你说呢?

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快乐教学,使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去玩去学,就一定能为孩子们铺出一条写作的绿色通道.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那么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进行引导读说训练呢?我们百灵鸟学院的几位语文教师在院长卢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试验。收到一定效果,下面浅谈认识和做法。

一、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对比较容易读错字的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近两年的训练,我们学院的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重视范读、领读,读中领会语言文字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们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很强,教师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读我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欢庆》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领读的“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燃烧的火把.”,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体会诗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欢庆.热烈的节日氛围之中,亲身感受着那人如海,歌如潮的欢乐情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教师的正确领读,将无声的书面的语言变成了富有感情色彩的口头语言,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如教《称赞》时,在学生理解称赞的意思后先向学生提出:是谁称赞了谁呢?我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刺猬对小獾进行称赞的段落和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读说训练,以读带说,以说促理解。这样提高了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学思维的发展。

四、读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训练说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还是以《称赞》一课为例,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小刺猬是怎样称赞小獾的?(2)小獾又是如何表现的?小刺猬真诚的称赞对小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榴》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关于石榴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七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学生觉得写童话并不难,很多人跃跃欲试,就可以让学生去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这样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E.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有哪些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但是如何把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从现代教学理论上提高呢?丁有宽老师在他4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实验中,不断探索这个问题,建立了独具一格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

一建立起小学语文知识结构及教学目标体系

丁有宽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新体系是以读写结合为特征的。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如,“熟读成章”“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都说明读写的自然结合。读写结合不能理解为阅读和作文机械地、生硬地结合。研究读写结合,首先必须明确阅读和作文都是语文教学要完成的目的任务。其次必须研究阅读和作文两个过程的关系,读与写是对等的,又是彼此联系的,读与写之间有着共同的“联系点”。丁老师的读写结合特点,就是紧紧围绕以下三条线索找到了相应的读写“联系点”,构成了读写结合的语文知识和教学目标体系。

(一)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

语言本身是有规律的,是按一定的方法构造的。语言构造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极密切的;由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由段成篇。不论是理解语言还是表达语言,除理解和表达语言反映的内容外,还要理解和掌握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重点段与其他各段之间的关系,例如,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就要理解各段之间的关系;要理解段的含义,就要理解段内句子及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要理解句子,就要理解一句之中的词语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所以阅读一篇文章,在初读全文基础上,一般是先由字词理解,再到句、段、篇。作文一般是先有内容材料和要表达的思想,拟出提纲,构思各段之间的关系,再按提纲逐段写下去;写每一段话时,还要把句子的先后关系表达清楚;最后考虑词语运用是否恰当。阅读与作文正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语言构造是有方法的,字、词、句、段、篇都有一定的构造方法。因此,在读与写过程中,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构造方法。只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构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书、作文能力。丁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特点之一,就是体现了语言构造方法。

1.体现出语言构造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方法。从句子结构法开始—句群结构法—段的结构法—篇的结构法。既体现了语言构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又突出了语言构造方法。

2.创造了以“四素完整句”作为读写结合语言训练的开端法。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从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句子—进行训练,这也是语言训练的传统方法,如,古代的“属对”训练,就是作文的基础训练;近现代的说话、造句训练,也是为作文打基础的。但丁老师提出以“四素句”作为语言训练的开端,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因“四素句”是记叙文的基本知识结构,从“四素句”训练,会为学习记叙文奠定牢固的基础。

由“四素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四种构句法作为语言训练的基础。由四种构句法扩展到四种句群构造法:连续句群、并列句群、总分句群、概括与具体句群。再由这四种句群构造法,扩展到这四种段的构造法。以句段训练作为篇章的训练基础。

(二)体现了文章构造方法

文章构造方法很多,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记叙文为主,突出记叙文的四要素,并从“四素句”训练起;还有记叙顺序,文章的开头、结尾;记叙文的写事、写景、写人等文章构造方法。

(三)渗透了思维逻辑体系

语言体现思维,思维逻辑体现于语言之中,就形成语言逻辑。丁老师的教材、教法渗透了语言逻辑关系。在语言构造方法上,丁老师并不是教小学生单纯的语法知识,而是在语言构造方法上突出地体现了几种主要的思维逻辑关系,如连续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概括与具体的关系等。

由于语言构造方法与思维逻辑的结合,自然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语言有法可依,学后思路清晰,学习效果提高。

以上三条线相结合,构成小学语文知识结构网络,并分层次构成小学语文训练目标体系。以这三条线为支柱编写教材,进行训练,将读写密切结合起来。这就是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的根本特点。

以语文知识结构为基础编写语文教材难度是很大的。所选的课文,既要内容健康,题材多样,又要考虑到语文形式是否合于训练目标。在这方面,丁老师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也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之举。

二体现了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和迁移规律

语言规律,也可称为语言法则,或称语言组织方法。不论阅读或是作文都涉及到语言的组织问题。语言法则包括词法和句法,汉语主要倾向于研究句法,从句法研究用字、组词、造句。扩大言之,语言规律知识还应包括修辞及篇章方面的知识。丁有宽老师总结的读书“三十法”,七条读写对应规律以及句群结构法等,都是读写方面的基本规律知识。以语言规律知识为指导进行教学,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运用语言规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都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经验谈,就是靠多读书。鲁迅先生也曾指出过,先前的学古文,“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然而到底弄不通的也多得很。”《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卷,第233页。就是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用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这是非常宝贵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费时间较多,能够学出来的人不多。少数人之所以学出来,一是靠读得多,感知得多;二是要经过自己不断地分析、比较。鲁迅先生指出,这个过程是在“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而且要经过“年深月久之后”,终于摸索出点方法来;再用已掌握的方法去读、去写,就会提高读写效果。从这个学习过程分析,是经过了感知语言、掌握语言规律知识、记忆语言及其规律、运用语言及其规律的过程。只不过学生所掌握的语言规律知识,是经过自己在一条暗胡同里摸索到的。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学出来,恐怕是只靠语感,死记语言,而没有能够从中摸索到一定的语言规律和方法的缘故。丁有宽老师教改经验的可贵之处,就是他没有停留在多读、多写的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水平上,他不是让学生自己在暗胡同里摸索语言规律和方法,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语言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正如他所讲:“我把这来自课文的‘三十法’,作为帮助学生学习范文,了解作者如何叙事、状物、写人,表达思想感情和篇章结构的一把钥匙,同时又作为学生练习作文的借鉴。”他强调语言规律的指导作用,不仅体现了教学的理论指导原则,而且为探索语文知识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途径之一。

丁老师总结的读写“三十法”,每一法都体现读与写相联系,也都是读写知识结构。尤其是读写对应规律:解题、审题与拟题;归纳文章中心思想与表达中心思想;分段、概括段意与编写作文提纲;掌握文章的主次与作文的详略得当;理解文章品评词句与作文的遣词造句等,都体现了读与写的对应关系,将读与写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读写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写会更加自觉。这其中学习迁移规律起着决定作用。

学习迁移是心理学中的一条古老的学习规律。近年来,由于知识结构论的兴起,才被一些人重视和运用。迁移是指学习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之间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称为干扰)。这里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发生联系和同化,就是获得新知识。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架。丁老师提出的读写对应规律及读写“三十法”,都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语言规律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读写的知识结构,为学习迁移创造条件。

形成迁移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客体的共同因素,二是主体的概括能力。读写对应规律及读写“三十法”,就是利用读与读、读与写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因素,通过读建立起一定的读、写认知结构,再阅读新课文时,就会同原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同化,纳入已经掌握的有关读、写认知结构之中,巩固和提高已有的阅读能力。这是读与读之间的迁移,同时也会迁移到作文中去。例如,当学生通过数课学习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的知识和方法之后,再阅读新课文时,就会运用已掌握的分段方法及概括段意的能力,对新课文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同时,在作文中就会懂得如何编拟作文提纲。产生以上两种迁移时,要求学生能在读与读、读与写之间概括出共同因素,这种训练也会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学生建立起读、写认知结构,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就会比较快地提高读写能力,也会避免机械地学习。

三初步形成读、写结合教学过程模式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教学是先有教法后有教材,在他几十年的教改实验中形成一系列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系列;在教法基础上编出教材;又在教材基础上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方法体系,形成了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过程模式。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语文教学过程的一整套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即要解决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怎样做?又要确定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教学重点,以及师生的相互作用等。丁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特点,形成了“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

丁老师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是以单元编写的。每单元有七八篇课文,分精读篇、略读篇、自学篇、综合练习四类。而每一单元又分两组课文:第一组课文重点是认识训练目标,第二组课文目的在于强化、深入理解和掌握训练目标。这是丁有宽教材的又一特点。这样做有两个根据:(1)根据读写知识的特点。每项读写知识作为训练目标其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不可能在一两篇课文中都体现出来。例如,第五册第二单元,学习并列结构段。第一组课文精读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景物并列,通过学课文,初步认识并列结构段的含义。第二组课文精读篇《在艰苦的岁月里》是两个人物并列;《第一次会见》既有一个人物的外貌并列,又有景物(方位)并列。后两篇课文不仅体现出并列事项的内容不同,而且逐步加深难度。目的在于加深理解和强化巩固并列结构段。(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学生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如上例学生读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初步认识景物并列知识,还要经过略读课文《朝天椒》、自学课文《生物角》的读写练习之后,才能初步掌握景物并列结构段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并列结构段的新内容,即人物并列和人物、景物并列于一文中的构段知识。再通过略读篇《松竹梅》、自学篇《三个小雨点》进行巩固练习。学生这样掌握知识才能有消化吸收的过程,掌握才能牢固。

关于精读课的教学过程模式,一般采用以下的过程:(1)导自学,初步感知课文。(2)导精读深究,深究重点段。要求达到五会:会理解、会复述、会背诵、会品评、会应用。(3)导练习,巩固加深。指导学生总结和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多层次练习,达到基本掌握训练目标。

“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重在学生理解基础上指导其自学练习,提高学生独立的听说读写能力,基本符合建立语文教学过程模式的理论要求。

(一)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

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一般认知过程基础上的。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由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几个基本因素构成,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据此,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一般是:初读感知语言,细读、深读理解语言,品评欣赏语言,熟读记忆语言,练习运用语言。“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从全单元来看,通过精读课理解训练目标,由略读课加深理解和巩固训练目标,再由自学语文和综合练习达到基本掌握训练目标。从精读课的教学过程看,也符合这样的认知过程。

(二)符合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关系

语文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语文教材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凭借教材,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发展语言的过程。“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要求充分体现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和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挥主导作用。

1.丁老师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2.丁老师非常善于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去读、去说、去写、去思考,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写,提高读写能力。尤其对学习慢的学生更有所偏爱,善于引导,使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符合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在操作过程上体现了如下特点:(1)安排了足够的读书时间并体现出全过程不同的读书要求:初读、细读、深读、熟读。(2)体现语感和语言规律的结合,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学生语言构造方法。(3)体现语言和思维的结合,语言和思维逻辑的结合。(4)突出读写结合,强调语言训练。

四积累了一套小学语文教学的训练方法

“单元导练教学过程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单元导练方法,即按每单元的训练重点目标,指导读写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丁老师对于语言训练提出明确要求,即目标要明,重点要准,内容要精,时间要少,效果要高。对每项训练目标掌握要死,运用要活。在训练方法上有以下特点:

(一)在分项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训练

丁老师在语言训练上提出,既要着眼于篇,又要重视构成篇的字、词、句、段各因素的独立训练。教材是这样编的,先是句的训练、句群训练,再到段的训练;不仅训练读句、读句群、读段,而且训练写句、写句群、写段,在写的基础上还要训练自己修改。在句、句群、段的教学中,要依据语言构造方法训练。这样就形成若干个训练点和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多次反复,螺旋式上升。分项训练为篇的综合训练打下基础,再进行篇的训练,而篇中又有分项训练,在分项训练中也不忘整体。

(二)注重多层次训练

在认知基础上,一般先进行巩固性练习,后进行发展性练习;先进行模仿性练习,后进行创造性练习;前者目的一般是巩固训练目标,后者目的在于发展语文能力。尤其重视学生从读到写,从写到改自己的习作,从修改自己写的句子、句群、片段到修改文章,而且都体现在教材中。这就把读写的主动权和方法给了学生,不断提高其读写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

(三)重视多角度训练

一篇文章,多次教,多次练,每练一次换一个训练目标。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典型篇目适当进行多角度训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四)强调大面积训练

丁老师非常重视教学要面向全班学生,尤其偏爱学习慢的学生。在他的语言训练方法上,要求各项训练都要落实在全班学生身上,使全班学生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实现大面积训练。

五爱心是根,榜样力量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新体系的建立,是和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心分不开的。他认为“爱心是根”。丁老师的教改实验,有一个非常可贵之处,就是他的经验不是在优等生班,也不是在普通的学生班,而恰恰是在农村的差等生班取得的。在他任教的26个班中,22个是差生班或乱班。对这样的班级不要说搞实验,就是保持正常的教学也很困难。丁老师分析得很正确,认为农村的孩子并不都是那么“蛮”,那么“笨”。孩子们学习不好大都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深厚的情感;再者,由于教学思想不够端正,采用“灌”和“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越来越厌读怕写,和教师的情感隔阂越来越大,甚至由不满发展到反对教师。因此有的学生就采取逃学、退学,造成不少学生成为文盲、半文盲。丁老师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要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语文水平,要实现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必将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将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正由于丁老师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从提高差等生学习语文兴趣和能力着手,对于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于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有着重要的普遍的意义。因此,他总结出帮助差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宝贵经验:克服偏见,热爱差生;转化双差生,重在扬长补短;转化弱智生,重在发展智能;转变心理变异生,重在启发自尊等。同时,采用了“三先”(上课训练在先、批改作业在先、评讲工作在先),“三多”(多引导、多表扬、多鼓励)和“三个有别”(教案、训练要求和训练方法有别)等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他的耐心教育,大面积训练,成功地转变了200多名后进生,使他们对语文课从厌读怕写到喜读爱写。有许多顽童都变成良才,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工作。如果教师都像丁老师那样爱所有的学生,我国的教育就大有希望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丁老师高尚的教育思想。正因为他爱所有的学生所以他是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他善于寓教育于阅读、作文之中;寻美作文,在学生中开展寻美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既练文,又练人。

丁老师认为,要教学生练语言、练思维、练思想感情,首先要练自己。他教育孩子们学做人,他自己就是一位大写的人。他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从过去的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转变后进生,到现在的编写教材,著书立说,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为学生、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那诲人不倦的精神,就是不断地磨练出来的,他练就了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的红心。教师既不掌握物质力量,也不具备任何政治权利,他唯一所有的,就是他作为教师的思想、品德、情感,作为人的人格。他能把学生感动了的,只有通过教学、教育,以自己的言行、人格力量使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说到底,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去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以知识培养人。从丁老师身上,我们学到:作为教师要苦练自己,迅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人格力量,作学生的好榜样。

参考书目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丁有宽:《我与顽童》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F. 有关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复习资料!谢谢!

您是老师吧!我从不骗老师,给您个网站,没毒,是小学语文教材网! http://xiaoxue.ruiwen.com/ 先给点!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 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低年级古诗教学怎样才算有效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该如何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于兴趣。修订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教《画鸡》一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可播放《大公鸡》这首歌,让学生听一听、猜一猜唱的是什么动物。这立刻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把他们带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如在学习《夜宿山寺》一诗时,课中当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渐趋分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该如何动作配诗,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又如《梅花》一诗的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便让每个学生动手画一枝梅花并涂上颜色,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