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小学生要学好语文,预习非常重要,学生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老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预习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些学生,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他们在台下却不知所云。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相反,有些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1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对预习有兴趣,他们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小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学习知识和探索真理。预习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教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看到老师教新课,会兴奋地告诉老师,这课我会读了,这个生字认识了。(他预习了)到了课上,见别的小朋友不会自己会,他就特别起劲。老师表扬了就更开心,以后课前预习就更主动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会效仿他。这种预习的热情低年段的老师要特别注意呵护,久而久之就能培养他们预习的习惯和能力。低年级适当做一些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也可提高学习的效率。
2指导预习的方法
2.2懂得使用工具书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着重放在音、形上,而对高年级则着重了解词语的本意外,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如果学生课前预习的比较扎实,那么课堂中就不去讲或少讲生字新词,而集中精力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锻炼了学生的预习能力。
2.3要勤动笔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还可以对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2.4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当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预习,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在预习时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预习课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比如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我给学生的预习题目是这样的:假如你是老师,你准备让学生弄懂什么?学到什么?怎样上课等等。课中进行抽查时发现,有些同学竟写出十个以上的问题,与大家交流讨论。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千方百计地、绞尽脑汁地、认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野”。3预习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② "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 可以做些什么活动记载
好习惯——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 马兰: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杨馨凤: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于实践,充分说明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也说明习惯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更是小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任菊莲:我曾听到过这样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说来和大家分享:“每一个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时,手也动,脚也动,就是情不动;读书时,别人读,他也读,就是心没读;作业时,东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时,书也丢,包也丢,就是‘毛病’不丢。人人都说其‘聪明’,年年不见其长进。孩子的家长,甚至一些教师都认为这是‘年幼’‘贪玩’‘不懂事’,却很少站到‘习惯’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而也就看不到它们在该生今后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危机’了。”从某种角度讲,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其意义要比教给他们有限的语文知识大多了,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要“好高骛远”,一定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帮助孩子练好“童子功”,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份内事。 曹晓静:“大凡习惯培养,宜早不宜晚。早,白纸作画,易于起笔;晚,荒地种谷,需先除草。”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抓住这个时机做工作,事半功倍。“起初是我们造就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小时候人是习惯的主人,成人后人是习惯的奴隶。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基础阶段和最佳时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 仇千记:一般情况下,好习惯与好成绩相辅相成,好习惯出好成绩。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好多探访和报道高考状元“学习秘诀”或高考满分作文“写作秘诀”一类的文章。其实不用多看,读过三个便知全部——他们最大的“秘诀”大都离不开“好习惯”三个字。许多人可能至今还记得那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它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的第一篇古白话文作文。作者蒋昕捷的作文“秘诀”之一就是他有一个随时随地收集积累材料的好习惯。《赤兔之死》中的那句揭示主题的古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就是他在高考前一天晚上观看央视八套《少儿剧苑》节目时,从一位电视评论家那里听来的。他及时记了下来,第二天就用上了,而且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张雁: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能和有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学生共同学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有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意味着学生会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引领下,自觉自愿的、饶有兴趣地在书海中畅游,会睁大好奇的双眼探寻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还会落落大方、朝气蓬勃地参与到社会交往之中,会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话题二:语文好习惯——你了然于心吗? 马兰:语文学习习惯包括哪些,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必须了然于心的事情。这样,习惯培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曹晓静: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方方面面:上课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认真记听课笔记的习惯,喜欢质疑问难、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整洁的习惯,及时检查作业和作业批改后自觉订正的习惯,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爱护课本、用具的习惯,认真倾听、边听边想的听话习惯,先想后说、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的说话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经常看书读报、听广播的习惯,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勤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积极开展想象和联想的习惯,勤记日记、常练笔的习惯,积极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习惯等等。 杨馨凤:语文学习习惯是一个大系统,可以按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学习内容分为若干子系统。“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就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提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等具体要求。 任菊莲:还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把诸多习惯细化为具体内容,逐学年分步安排,循序渐进,如:低段可安排: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认真写好铅笔字、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爱护图书、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中段可安排: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要学会有选择地读书、读书要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坚持写日记;高段可安排:读书要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自主修改作文、多种渠道学语文、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等。 杨馨凤:除动作性习惯外,还有一些智慧性习惯,如提出问题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反思的习惯、不墨守成规的习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挑战权威的习惯、联想的习惯、发散思维的习惯、逆向思维的习惯、探究的习惯等,也是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培养的。 马兰:有一些习惯,虽然不完全归属于是语文学科,却是语文学科习惯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的根本保证。如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课的习惯、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及良好的书写习惯等等。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有心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留心挖掘,细心培养,再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反复督促和训练,一定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更加精彩。 话题三:良好习惯培养——语文老师,你能做什么 杨馨凤: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一般来说,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要有明确的认识;二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三要持之以恒,反复实践,四要逐步形成思维定势和稳定的行为倾向,小学生在认识、知识、自制力等方面还不完全具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导,尤其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作为语文教师,要制定习惯培养计划,还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习惯达标计划,要按照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指导。在制定培养计划时,需要依据学段目标和教学内容作一番整理工作,使培养计划在目标、内容、要求、进度、措施、方法等方面具体明确,便于落实。 任菊莲:良好的习惯养成虽然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是,习惯培养却是具体的、微观的,它的养成要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从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像读写姿势、握笔、听讲、发言中的一些问题,可能看似“小问题”,却是学习习惯的基础所在,教师要盯住这些“小问题”,从一招一式、一点一滴抓起,把这些“小问题”抓出成效。另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因为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科学有序的过程:知识可以传授,能力必须训练,而且要经常、反复地训练,训练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成为习惯才能随时运用。 张雁: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都是科学训练、严格要求、努力实践的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通过反复的督促指导和正面引导,要重视学生意志力和持之以恒精神的培养,在扶助、指点、鼓励和严格要求下,使学生的习惯培养落到实处。小学生意志力薄弱,坏习惯不用努力就会形成,改起来则很不容易。教师必须以敏锐的目光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发现偏差并及时指正。 曹晓静:在习惯培养方面,教师不但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还要积极想办法、舍得下功夫。比如在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后,要不停地纠正,反复地提醒。在细致的范写、讲解后,我校老师总是精心批改每一份作业,对写得不规范的笔画,用红笔给予纠正。并且给每一位学生打好字头,让学生回家后仿写。批改后,还把写得好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批改作业时,还及时用小印章给予奖励,每天发作业时,小组同学的印章加到一起,总数多的给小组加分,先周评月评,最后学期评比发奖品。还时不时地进行书写比赛,评出一、二等奖和进步奖,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时还鼓励家长参与班级书法竞赛,让学生全家在一张书法纸上书写,孩子和家长比,家庭和家庭比。活动的开展,引起了家长对孩子书写的重视,许多家长还开始和孩子一起坚持练字,在浓郁的练字氛围中,大大提高了学生认真写字的兴趣,促进了写字好习惯的形成。 仇千记: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教师的示范带动,属于一种耳濡目染的“言传身教”,如同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一线教学时,我曾接手过一个语文实验班。我为班里订阅了七八种适合于学生阅读的报纸,在教室后墙上拉了三层铁丝,把这些报纸挂在上面,供学生自由阅读。我把这些报纸叫做“挂在墙上的知识海洋”。一有时间,我就走到教室后面,随手取下一两份报纸,与凑到身边的学生们一块儿遨游其中。时间一长,闲暇时间读报似乎成了我和学生们的一种习惯,也成了我们的另一种“营养餐”。十几年后,几位当年的学生告诉我:当时,他们开始也不怎么喜欢看报纸,但那时看到我一有时间就来读报,而且不时能听到我在课堂上随手“拈”来那么多读来的知识,于是就不由自主地被我“俘虏”了。也就是那段时间,他们逐渐养成了随时读书看报的习惯,直到今天。 张雁: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确很重要,我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儿童读物,推荐前,自己一定先通读一遍,将有趣的内容先讲给学生,他们感兴趣之后,再拿出书来,给他们读一段更精彩的内容,告诉他们:“老师是从这本书上读到的,书的内容很精彩,课堂时间太紧张,想读的自己去读吧!”我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正读的书“落”在班里,学生会好奇地翻看书名、内容,感叹“老师读的书真多”,我呢,则会不失时机地巧妙讲述读书的重要性。不久,我就会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都在读我“无意中”在班里“落过”的书。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逐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任菊莲:因为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中,教师自身优秀的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其作用不可估量,有时可能还会产生“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效果。 马 兰:还需要提示的是:明智的老师不会单打独斗,会充分利用各种学生习惯培养的重要力量,如家长、学生和其他学科的老师等,各方面协同一致,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延伸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延伸到家庭学习环境中,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巩固。教师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信等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使家长了解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对学生在家里的语文学习能够继续给予督促、检查、指导,做到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校外一个样。 话题四:培养好习惯——好方法大家共享 杨馨凤:要使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使学生明确养成这种学习习惯的意义。如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先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养成默读的习惯,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学生明确了意义,就会自觉自愿地去完成。其次,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正确掌握默读的多种方法——通读、摘读、快读、浏览、跳读等,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正确地读,快速地读,边读边想,不指读、不出声,在默读实践中认真练习,反复实践,直至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 张雁:有时,采取一些小策略,可能会对培养好习惯大有裨益。比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方面,我校老师从培养学生记录家庭作业的习惯做起,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刚入学,就用图画加阿拉伯数字的方法教学生记作业:嘴的简笔画表示读,笔的简笔画表示写,小耳朵表示听……学了汉语拼音后各科老师又都用拼音在黑板上书写作业要求;后来记作业的小本子又由语数英各一本变成了全部记在一个本子上,简化了家长和老师检查的程序;还让学生准备了一支浅色水笔,完成一项涂一项。对有困难的作业,做出特殊标记,以便询问,质疑。这样,既可避免漏写作业,又可以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我们还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合为一个作业本,这样,家长可以根据课堂作业的质量、老师的批示及批语,来指导学生做好家庭的巩固及拓展练习,并有针对性地记录孩子家庭学习表现及出现的问题。这样,作业本就成了学校、家庭、老师、家长及时沟通的纽带,保证了家庭作业的质量,促进了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逐步养成。 杨馨凤:养成训练要从规范入手,由浅入深,不要贪大求全,训练的要求应离学生的基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将要求细化并形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培养。如:“上课专心听讲”这一习惯,低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玩东西、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到了中年级的要求是“上课专心听讲,不想其他事,积极举手发言,发言时声音洪亮”,而高年级的要求则是“先预习后听讲,听讲时要善于发言”。这样,训练就有了层次和坡度,学生不易产生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 任菊莲:是的,许多习惯都可以细化或分解。比如,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也可以从几方面细化:“姿势不对不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不读帖不动笔”——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的好习惯;“提笔即是练字时”——培养学生时刻练字的好习惯;“持久方能见功夫”——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好习惯;“写字既是享受时”——培养学生在愉悦中练字的好习惯等等。尤其是“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非常必要。我们常见学生练字时端端正正,做作业时却是龙飞凤舞,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应该做到不管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都能做到书写认真、规范、整洁。 仇千记: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时来点硬性的任务驱动也不失一种好办法。四年前,升完国旗后我曾随口向学生提了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刚才“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什么(《放大自己的优点》),主人公是谁(大仲马)?未想一连叫了十几个学生都答不上来,学生不注意倾听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于是,我给学生郑重立下了“每周星期一国旗下演讲内容必须写进当天日记”的“规矩”。等到第二周“国旗下演讲”时,全班无一不在全神贯注地倾听,有的还一边听一边小声重复着演讲者的话……他们比我更现实:此刻不倾听,晚上没啥可写!一年多的坚持和训练,让学生们慢慢养成了倾听的良好习惯。 曹晓静:评价在习惯养成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点滴进步,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发小红花、书面批语等方法给予奖励,还可为学生们树立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小榜样,如认真听讲小标兵、写字姿势小榜样、读书大王等。还可根据每学年的习惯培养重点,设立习惯养成评比栏,一月一小比,一学期一大比,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好习惯的自然养成。 仇千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除鼓励之外,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可来点别样的“惩罚”,也有助于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有一次,我悄悄“偷拍”了几位同学的局部不良姿势。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我顺势告诉他们:“我有一个‘不良习惯曝光计划’,凡是我所看到的不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可能摄入我的照相机。虽然我是拍局部,不现脸庞,但我会知道这只抱笔写字的手是谁的,那个趴着写字的身躯叫什么名字,那张乱摊书本的桌面,谁是它的主人公……”学生们笑了,也警觉了。后来这相机也记录、展示过学生的好行为、好习惯,也算是既唱黑脸又唱红脸。总之,或曝光,或展示,都是为了纠正不良行为,培养正确习惯。 马兰:我们还必须明确,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阵地。教师要把学习习惯培养当成教学的硬任务,纳入其中,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措施,强化习惯培养。语文习惯培养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要求和习惯要求有机渗透,促进教学要求、语文能力和学习习惯的相互转化。如: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加字、不丢字、不顿读、不回读,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仪态大方;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画批注,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嘴、不指读。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耐心指导,要规范读书行为,提高读书效率。上述要求长期训练,就会转化成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动化,就会转化为良好的读书习惯。就这样,在指导学生学习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③ 小学生语文成绩太差如何快速提分
1、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4、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适当参加辅导
小学校内语文学习固然重要,校外语文辅导则会关注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查漏补缺,语文学习应该校内校外都兼顾。
另外,现在大大小小的补习机构琳琅满目,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容易被误导。建议在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要注意机构的大小,尽量不要去选择小作坊之类的机构;
要注意怎样的学习方式适合自己的孩子,一般会有小班制,跟一对一两种;
需要留意机构的口碑,以及师资力量;
口碑好有实力的大型机构并不是很多,小学语文辅导可以去卓越看看了解一下,语文学科的口碑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方案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这一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能力、张扬个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转变观念,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着眼点。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构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终结性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第四,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第六,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克服独立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及前后内容的相关度,并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生活,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递进式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创设课前预习问题的过程中来,使这样的课前预习题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努力使意见不同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如,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多采用一些让全体学生能先表达自己意见的组织形式。这样学生因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会再随意地附和别人了。创设盲目从众而导致学习错误的情景。这样给盲目从众者有一次因从众而导致错误的体验,使他们深刻体验到学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由扶到放,该放则放。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探究,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课堂教学中,一是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它的开放性,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的习惯;建立互助、互查体系;收集网络在线资源,增加学习通道等等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演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演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们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网络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我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记得教《孔子拜师》一课前,学生对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连最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对孔子也只略知一二,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乡及纪念孔子的孔林、孔庙等等,之后全班举行了一次孔子专题信息交流会,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伙伴分享,同时编成手抄报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就对孔子产生了就更容易进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见,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阅读兴趣。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4、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增强能力,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动机激发入手,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校内开花校外香,我们的学生也定会收益终生。
⑤ 小学生语文太差,怎么补
孩子语文成绩差大多老师家长的方法是给他听写、做卷子,帮他一对一地订正,再回就是做卷子,讲卷子;或者答讲作文技巧、写作文。补基础知识,大多停留在让学困生比别人多练几遍,这种方法乍看有效,当日补习的内容会了,晚间听写、默写正确率提高了,考试前突击补一下,成绩也能上去几分,孩子的语文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补作文和阅读,孩子收获的也仅仅记住了一些阅读、作文方法的概念而已,并无实质改善。
孩子语文成绩差究其根本还是阅读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弱,因此,朗读与平时的积累就尤为重要,每天至少朗读一个小时以上,朗读的量远远超过假期留的作业;孩子刚开始不爱读,要家长督促;开始时一篇文章要练十遍八遍才能读好,后来只练三四遍就行了。基础扎实了。在“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积累填空”等基础考察中,孩子错别字大大减少了。表达流畅了。口语上一改原来站起来结结巴巴,吭吭哧哧的现象,变得清晰、流畅了。作文(随笔)一改原来前言不搭后语,写几句话就没话说的问题,变得语言通顺,思路清晰,内容比较丰富了。
⑥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 赵晓玲
〔摘要〕质疑问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创新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呢?本文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培养质疑问题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远远不适应了,它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是不善于提出问题,造成学生胆量小,思维不活跃。质疑问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创新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探索。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寓创新能力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质疑问难,是探究的一种,是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过去,疑难问题多由教师提出,我们总是以为学生限于知识和经验,不善于发现问题,于是总是由老师包办代替。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很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以便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1 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各假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各种思考、推断。
1.1 目的激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用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真假美猴王》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知道《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一根如意金箍棒,他用这根神通广大、变化莫测的金箍棒,闯入阎罗大王的地府,大闹玉皇大帝的天宫,弄得鬼神不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用这根棒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排除了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不知降伏了多少妖魔鬼怪。但是,你们可知道这根“如意金箍棒”是怎样来的呢?这样子将学生的思维就一下子引到了课文上来,教室里如炸开了锅,学生积极地到课文里去寻找答案了。老师激问:“你听过这些的人(事、物)吗?学习这一课你最想知道些什么?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这些字(词)的意思你都懂了吗?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学生因为课文的内容是第一次知道的,他们感到新鲜,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问难,成功的喜悦鼓舞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和兴趣。
1.3 悬念激发。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原因。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为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些神秘色彩,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 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
学生懂得了一些方法,会更自信,更有兴趣质疑问难。
2.1 教学生从课题质疑问难。课题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2 在内容的矛盾处质疑问难。课文中有些内容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作者的落墨着力之处。让学生在这些地方质疑,可以把课文理解的很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3 在阅读理解课文中质疑问难。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
2.4 教学生从课后思考题中质疑问难。
2.5 教学生从课文插图中质疑问难。课文中的插图,除了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外,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既可以是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可以是观察能力。
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很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新“课改”指导下,更好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