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语文课堂模式小学自由论文

语文课堂模式小学自由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10 12:30:43

小学语文小论文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语文课程是反映生活的最好载体,语文课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识理解课文,探究课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势必使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思考探究。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过的或正经历的困难及体验,说说怎样处理了?或打算怎样处理?学过课文后又有什么启示?结果学生纷纷讲述自己学习中、人际交往中、劳动中、和父母关系处理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谈了学此文后如果重新解决他们会采取的办法。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遇到困难“化整为零”一步步解决的主旨。尤其对待学习上,他们想到制定短期目标,把不会的内容分成一块块、一点点分时期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情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以致用尝试着去解决问题。教学《散步》时让学生谈在家中听到、看到或经历的对待老人和孩子的事例,并谈个人看法。学生积极讲述,既更好的理解了文章又提高了认识。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组织了一场关于金钱的讨论,这个话题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话说,所以讨论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最后达成“金钱”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想赚钱并不可耻,也不罪过,但要做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的共识。总之,沟通和生活的联系学生都比较积极活跃,他们主宰了课堂。
二、进行比较阅读,激活思维。
这是拓展思维、活跃思维,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好办法。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是他们需要的,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引入与之类似的课文进行比较研读也是他们能并乐于做的。乐意和需要都能让学生动起来,因为二者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唤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学写景抒情的文章可比较句式、修辞、语言风格、观察角度、景物描写方法等。如教学《济南的的冬天》可和《春》作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写景的文章 要选好景物、运用五觉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一定修辞和运用动静结合、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等技法把它恰当的表现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浓墨重彩地描写是为抒心中喜爱赞美之情。学写人文章就比人物性格、塑造人物方法的异同,如比较《刷子李》和《泥人张》既欣赏了人物形像内敛和张扬不同的个性美又学习到写人文章的一些写法。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把它和郑振铎的《最后一课》甚至和《小英雄雨来》、《丰碑》、《金色的鱼钩》作比,让学生总结出写人文章的写法。这样,学生不仅“动”起来了,而且对文章主旨、写作特点都有了更好的理解。比较阅读有实效又便于操作,大到文章中心、写法小到词句的运用(用置换词句法进行小方面的比较可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范围很广。无论哪种比较都可让学生积极思维。
三、率先示范,做好引导,创造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也是学生探究活动的伙伴,师生互动,课堂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师既是学习的发动者,又是合作者,转变角色要求教师树立合作理念,在合作中使气氛融洽。有些时候教学中需要教师先尝试着述说、写作以打消学生的顾虑,激起其热情。如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就先讲了自己被“欺骗”的经历,以引出学生的话匣子。讲《羚羊木雕》时,我先讲学生时代和母亲的矛盾冲突,讲关于父爱的文章时,我讲了自己愧对父亲的一段往事,学生一听老师都能敞开心扉坦言自己的经历,就不在顾虑重重,担心同学、老师瞧不起自己的弱点或因为自己做过不光彩的事而难为情了。而后纷纷畅所欲言,完成和同学以及和文本的对话,进而和作者产生思想的共鸣。有时需要教师“不会”。当有学生提出问题而其他同学回答兴趣不浓时,我就说,这个问题老师存在疑问,并且还没释疑,希望借此机会听听大家的认识。果然,学生的兴趣来了,因为他们希望上老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需要老师“下水”。讲《安塞腰鼓》为引导学生描述一种艺术形式,我先写了一个东北大秧歌片段。教师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调动起来。
这些做法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挖掘教材本身魅力,让学生醉于其中。
用文本自身的力量吸引学生,让他们在焕然一新的感觉中“动”起来,进而精神为之一震,积极思维,不吐不快。如教学《孙权劝学》一课,教学快结束时,让学生谈启示,学生思维单一,思路狭隘,局限于学有所成,再忙也要学习的认识上。我引导学生:从文中可看出吕蒙和鲁肃非常熟识,但蒙学有长足进步时,肃才决定与其深交,这一点给你什么启示?人以群分,志同方能道合,要想结交儒雅饱学之士自己先变成同类人,生活中,你想和哪些人做朋友,成功了吗?为什么?学生或微笑或皱眉或严肃或活泼,心领神会者有,面露惭色者有。我敢肯定他们被触动了,思考了,审视自己了,提高了认识。讲五柳先生传时幽默自嘲的写作风格,是这篇文章的魅力之一,我就先下水示范,“我虽长得淑女,但天生嗓门亮,被誉为班上的扩音器;上课溜号,被老师叫起来多半云里雾里;天生一双大眼,好不幸,视物如雾里看花,不放上两片玻璃,就看不清前途……”学生兴起纷纷下笔,几分钟后佳句不乏,“我姓陈名赫鹏,同学们取其谐音,常叫我车棚”;“我身材窈窕,性情沉静是班里的|‘淑男’”;“吾性爱踢足球,但被称为臭脚”等。选入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文本魅力,是需老师去发现,而后引导学生一起去挖掘的。这样才便于学生动起来,向45分钟要效益。
五、重视学生的意见和见解,于争议处顺水推舟,引领学生超越文本,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设无论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测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事件。当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要迅速判断争议的价值,及其可生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思考,得到更丰富的收获。让课堂那不经预设的生成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例如笔者执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当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赞同孟子的逆境出人才(生于忧患)并举例佐证时,一个学生小声说“那也不一定”。我顺势引导“‘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生活的安逸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古今中外无数人的成功证明了孟子的‘生于忧患’;烽火戏诸侯的幽王,贪图享乐的隋炀帝,乐不思蜀的刘禅等也证明了“死于安乐”。但孟子还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他这个逆境成才,顺境亡身的看法,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你怎么看呢?结合生活实际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从语文联系到生活,从当代联系到古代,甚至想到周围家境好坏不同的同学的学习情况,最后我们师生达到共识:贫穷是一种财富,但未必人人都把它当成财富;苦难是一所大学,但未必人人都能从中成才。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但自身还是最重要的,内因决定外因。条件好了,生活富裕了,有钱并不是罪过,能吃大米白面、山珍海味,你偏吃糠咽菜,能穿“李宁”、“耐克”,你偏穿麻衣布鞋?关键是自己要有远大理想,并坚守、奋斗。布卢姆说“没有意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艺术”。有生成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动起来。
六、适当的进行等待是必要的。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说到底语文课堂实质是学生灵动的思维场。学生灵思飞扬,智慧生成不尽需要触动、激发,还需要时间,思维动起来,智慧生成得有过程。有时语文课堂上学生“动”不起来,是老师没有必要的等待。一个问题提出来,甚至话音刚落就让学生回答;有时学生都没听清问题;对于讨论,呈现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叽叽喳喳没有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进行不到一分钟,教师就说讨论好了吗,谁先说,一时冷场;一篇较长课文,只给学生两三分钟自读或一篇课文学生只读一遍就开始整体把握、内容探究。学生哪有思考的时间呢?没有思考哪来的思想观点?没有思想观点哪来积极主动的课堂表现?只有给学生时间想,待学生有了对问题的谱之后,讨论才会真实有效,产生思想的碰撞,智慧的火花。还有学生回答阐述观点时,一时语塞不仅需要教师一个微笑,更需将微笑延长几秒。这些都是必要的等待。语文课堂教师要耐心等待,给学生一定时间静心读书,安心思考、真心想像,以便他们联系生活,沟通课内外,沟通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来实现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思维活跃,表达精彩的学生思维和语言双发展的,又“活”又“实”的好课堂。
当然,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得充分备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既是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又是一种较高的教学艺术效果。对他的探究应该是无止境的,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有效,还有待各位教育同仁进一步研究探讨。

㈡ 怎样的课才算语文课 小学 论文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㈢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论文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
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学习课标,努力钻研课本,备好每一节课,做好课堂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
备课是教师积累知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提高备课实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打造高效课堂之关键。
课堂反思是一节课上完之后,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反思,包括值得继续发扬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好课堂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高效率。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最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能相同。
四、认真研究并设计好课堂提问。
第一,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有效。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认真思考。其次,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能引导他们快乐地学习,能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问的方式必须有效。好的提问方式应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提出一些能够与学生基础相适应并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课堂提问不在数量,而在提问的思维含量。
第三,问题要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课堂节奏把握的好坏是一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堂上,有的教师给学生提出了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七、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创建学习型课堂。
在师生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创建学习型课堂。
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应学知识、积极思维、提高能力。学生则完全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敢于质疑、主动提问,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八、优化练习布置,巩固学生知识。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可以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更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九、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认真备课,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合作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开放的、双向的、多面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构建高效课堂。

㈣ 求一篇《以精读训练为抓手,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突破口。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区别于其他科目的独特性,更注重思考、课外拓展以及内容与情感的结合。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滞留在传统的框架里,许多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效率低、效果差。本报告提出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总结了实现“阅读高效课堂”的新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高效课堂·策略·教学模式
正文: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课题研究背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应注重在阅读中的积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和能力。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并要求教师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品味,阅读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实践过程中,教师限于传统的做法,没能灵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一味地注重“预设”的教学程序,往往使“教”与“学”的行为单一而死板,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基于这样的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习方式的改革为核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便应运而生了。
(二)课题界定:阅读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形态,它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通过实验研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最终形成符合高学段目标要求的生本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模式、基本的教学流程或课堂结构,引领不同层次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提升。
(3)研究各种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开始形成课堂教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活动的如何取得高效
(2)研究学生学习活动如何取得高效
(3)如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4)建立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阅读有关经典阅读理论书籍,积累开展生本高效阅读课堂的第一手材料。
(2)行动研究法:记录开展阅读经典的基本做法。
(3)案例研究法:积累活动中好的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收集实验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出实验研究全过程的报告、总结。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 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相关材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2)进行实验方案拟定、论证、修改与确立。
(3)设计合理的师生问卷。
2、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日——2015年3月31日) 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每位教师根据制定的自我教学发展计划、改进措施和对策;
(2)研究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案例,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整改,并作好改进记录。
(3)聚焦课堂教学,形成“生本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1日——2015年6月30日)负责人:祁志、王新军
(1)收集实验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出实验研究全过程的报告、总结;
(2)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迎接课题组对课题的验收工作。
(五)课题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制订更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我们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座谈交流的形式对我校五、六年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力求找出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找出“高耗低效”存在的症结所在。
从对学生的调查可知,小学五、六年级学生55%以上,没有或很少有自主阅读,50%以上的学生很少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读书笔记或与人交流读书心得。对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显示,28%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45%的学生对阅读抱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5%的学生认为有阅读兴趣,但这些学生认为读书只不过是一种学习责任。
在和教师的座谈中,发现有很多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教学中的“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现象。
2、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紧紧依靠先进理念。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要搞好课堂教学工作,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以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
因此,我们从研究一开始,就制定下了学习计划。我们抱着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精神,来做好教学工作。因此我们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书籍,如:《不做教书匠》(管建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蔡林森)等。
3、议定教改措施,实施教学改革。
(1)积极展开讨论。我们先后展开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主题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2)研究教学案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研究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整改。同时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的感悟、教育心得和教育叙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通过文字记录下来,集成了自己的东西。
(3)撰写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记录课堂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处理不够理想的环节并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
4、分散试点,全面总结。
我们的研究采用集中讨论与分散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分别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分解,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的预习指导、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效的评价语言、有效的背诵指导、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这几个方面,将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理性研究与有效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途径、方法的研究相结合。
然后我们课题组进行整体归纳。在分散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集中讨论,集思广益,尝试把各自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环节的每一个过程,把预习指导、设计提问、朗读指导、评价、练习等有效性的研究,整合生成全新的、适用于有效阅读教学各环节的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成效
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教师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强。现将成果与成效分述如下:
(一)形成了关于“阅读高效课堂”的新认识。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等调查方法,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普遍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疲软状态,老师以讲代读,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学生们觉得累,而教学效果却没有提高。通过主题讨论等活动,老师们对 “阅读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堂成功的阅读课,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最后获得的课堂;阅读高效课堂应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的提高;阅读高效课堂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阅读高效课堂应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教师应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使学生“乐学习”。
(二)探索并构建了“阅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积极探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为学生终生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探索了“主题引领,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高效教学模式:
(1)把握“主题阅读”主线,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择法而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是按单元主题编写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依托“主题阅读”这条主线,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对于精读课文,教师应选一篇或两篇精讲,突出它的导的功能,抓住重难点,抛弃不必要的过细分析,节约时间完成预设的口语训练,突出作文训练的主题。而对于略读课文,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省时高效地学完教材内容。教师还应以“主题阅读”主线,将课内习得的阅读方法迁移到了课外阅读,在课堂上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浩瀚海洋。
(2)当堂检测,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内练习要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坚决避免重复。练习之后,师生共同批改检查,对作业的正误优劣进行当堂评价,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力求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达成目标。
(3)重视辅导,及时反馈,查漏补缺。
对于个性问题可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具体操作中,课让学生先独立解答,后交换批改,最后教师对巡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矫正;课内来不及的,收上后,课后批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
(三)积淀了一些实现“阅读高效课堂”的新策略。
策略一即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学习效率:1、教师备课。教师提前一周集体研究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预设突破难点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的设计。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大纲系统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要先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生实际条。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2、学生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和要求进行:浏览即将学习的新教材,了解主要内容,如清除生字词障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攻克难点;做好预习笔记,眉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记下没读懂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即引趣激兴,创设情境: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研究探索了实体情境(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模拟情境(运用电教手段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语感情境(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体会情境)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等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策略三即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研究探索了抓题眼提问、抓关键词句提问、抓主要线索提问等有效提问方式,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策略四即巧用评价,激活课堂: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欢乐。
策略五即读练结合,提高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高学段学生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策略六开展各类活动,拓展视野:阅读教学局限于课内是不够的,应该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开阔阅读范围,丰富阅读内容。鼓励孩子们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从而贮存大量的语言和思想资源,能对每个人有着为生命奠基的意义。利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经典诵读”,我们要求语文教师上好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并且开展了各类活动,如背诵比赛、集体诵读赛、演讲比赛等,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阅读课堂的高效,致力于“创新”,但从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未能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
(二)由于本课题在实践探索中的时间还不长、考虑也不够周密,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况复杂,由此离课题的预期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做法,只是初步的、零散的,更多的实质性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有时课题组的成员都忙于各自的事务,而没有经常开展研讨活动,今后应注意有一定的综合研讨的时间。
(三)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今后我们将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四)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争取机会向专家、学者请教。
【参考文献】
[1]《倡导“探究性”提高实效性》作者:张新元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激情策略》作者:周兆金
[3]《阅读教学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作者:刘彩
[4]《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作者:代红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㈤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阅读全文

与语文课堂模式小学自由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