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建议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建议

发布时间:2021-01-09 17:01:45

❶ 小学的语文考试家长意见怎么签

1、从孩子的卷子上来看,专业成绩算得上优秀。和上一次相比较,没有回退步也没有进步。希望孩子继续努力,答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2、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孩子的教育,让他变得更加的聪明,懂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在孩子的心里具有神圣的地位。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使之变得更棒。希望孩子在以后更加的优秀,在此感谢老师辛勤的付出,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密切配合老师。

3、看了这次考试的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是满意的。但需改掉粗心大意的病。有几个地方都是不应该出错的,就是粗心,我们会配合老师把他的学习抓上去。

4、这次考核成绩总分略有退步,主要原因为孩子较为粗心,我会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也请老师在学期间多加教育。

5、虽然这次成绩并不是班里名列前茅,但这只是一次测试,一次对自己知识的考验,一次查缺补漏的过程,可以让你看清自己不会的地方,对于马虎和粗心,希望在下次考试中要尽量避免,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❷ 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主要是靠专课堂教学中属落实“三维目标”,完成学段目标。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依据总体目标、一般目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及教学设施等设立的师生在每课时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在下县听课、调研中,发现现实中教学目标从设立到落实却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❸ 再谈如何改革与创新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方式

一、小学语文考试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评价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而行为目标是结果取向的,它重视的是学习结束后的成就,而忽略学习的过程”。过去,所追求的终结性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束后考试所得的成绩,而忽视学习的经过。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包括书写)的能力,即运用母语交际的能力。

听和说,无法笔试;读和写,可以用考试来反映,但很有限。比如“写”,可以用笔试反映,如书写是否工整整洁,作文的能力等等。但是,就一篇作文、一次考试,能够反映学生一学期来所有的书面表达能力吗?显然不科学。既然考试不能全面反映语文素养,那么就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全部,应该把形成性评价(口试、面试、成长记录等)、定性评价(观察描述、评语等)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态度、情感、能力等,力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业成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可以成为考查、评价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主要场所,观察、访谈、开展活动等就成了考查、评价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主要方式。

学生的倾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默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面、综合性学习、方法习惯、情感态度等重要的语文素养,只有通过平时的观察、访谈、开展活动、面试等,才能得比较到客观、准确的反映。这样的考试评价才能有效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例如,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活动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学生对学生、学生自我、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今天的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评价时,依然没有留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时空,导致被评价者——学生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这种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明显处于主体地位。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一篇作文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从字词到句段,从布局到谋篇,认真批阅。遗憾的是教师的辛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为发下作文本,大多数学生只在乎得分,很少有学生对老师所批改的内容进行研读、思索。这样的评价过程事倍而功半,学生的作文水平、评价鉴赏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创新试卷结果的处理

每次测试阅卷后,对每个学生的分数改变以往一锤定音的做法。先让学生把做错的题重做一遍,如果重做对了,说明学生对知识已经掌握了,照样给学生分数,即在原得分的基础上加上重做的得分,并把两项得分之和作为学生的最后得分。通过考试重做得分,淡化了学生的分数概念,使学生明白分数不是唯一的目的,掌握语文知识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考试重做得分,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考试并不是老师要为难他们;通过考试重做得分的深入,老师可以准确掌握每个学生对某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考试重做得分的深入,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认真、细心等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在具体操作中,应当灵活运用,如果每次都允许学生重做得分,那样学生容易对重做产生依赖思想,容易搞成重复考试,所以每学期或每学年也适当安排不允许重做考试,使学生明白错了并不是每次都有机会的纠正,培养学生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和认真做事的习惯。此外,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一般不允许重做得分,或重做只得一半分。这样,考试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既有利于中、差水平学生的进步,也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发展。

❹ 小学语文考试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存在问题

从整张试卷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从按要求写韵母专或音节一题和补充属音节、连线等题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满分,除了这些,其他的题失分的地方还很多。如第六题读一读,画一画一题,学生画的图与实物差距很大。还有第十题读儿歌,回答问题这一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在一个就是个别学生的字写的不规范,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二、整改措施

1、虽然拼音学完了,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渗透拼音教学,努力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汉语拼音.

2、书写方面。平时每次作业都应该严格要求,对于不认真书写的作业应当坚决要求学生重写。平时要交给学生一些练字的方法。平时作业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避免学生为了求快而降低质量要求的现象发生。

3、读短文回答问题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4、教育学生平时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让孩子多见一些练习题型,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仔细审题、独立答题、想好了再下笔、完成所有练习后还要认真检查的习惯.

❺ 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回技能和方答法。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❻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些什么内容

新课改,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基础知识、语文专业知识
差不多就这些

❼ 小学语文考试存在哪些问题

(一)教师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对备课存有极大的应付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
1.备课与上课脱节,无实效。有的老师完全局限于教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仅在教参和学生间起一个传声筒的作用;有的教师则把备课当成是应付领导检查的工具,备课时既没深钻教材,也没经过自己细致的构思,形成考虑周全、条理清楚的授课思路。多数备课是在抄教参,简单化、模式化严重,与上课基本是“两张皮”,没有实用价值;还有的老师,平时基本不备课,专等检查前突击完成,备课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学校提倡集体备课,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实现资源共享,但很多老师“发明”出“一人备课,多人使用”或者“分摊备课,集体共用”的轮流备课制,从网络上复制下载的现象十分严重。
2.备课只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只关注教材内容而忽视教学中的“人”。教师通常只注意思考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而忽视对一个单元板块或整册教学的研究和规划;即便是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经常也只是注意思考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只注重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却忽视学生的课堂活动,忽视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状态和需求,忽视学生可能做出的反应,只注意思考面向全体学生的划一目标和统一要求,却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造成教学设计缺少规划性、前瞻性和创造性。
3.只重视当堂教学,忽视教学后记。教后记应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情况的及时反思,应是以反思为主的融理论思考、教学实践的反思型笔记,能有效地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但多数教师未加重视,往往是三言两语应付而过,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4.教案缺乏完整性、实效性。
(1)教案项目不够齐全,少数教师没有写课前准备、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
(2)少部分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只写大的教学环节,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措施体现少。
(3)存在少部分教师机械抄袭其他教师教案与出版社发行的现成书本教案的现象,教案缺乏独到见解的教学设计。
原因分析:
一是语文老师课时负担重,作业批改量大,且大都兼任班主任,日常教学事物繁杂,加之语文备课的时数太多,语文教材又频繁修订,老师的备课压力很大。二是很多教师未能正确认识备课的重要性,未能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对备课存在严重的应付心理及惰性心理,未能踏踏实实走进文本,未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处理、环节设计,出现了备课上课脱节的现象。三是学校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一般只看结果,对备课中出现的问题没有采取有效的杜绝措施,导致备课走入“恶性循环”。
(二)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审视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有的老师不明白自己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自己的这堂课究竟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有的老师的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加重任务,拔高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连续不断地讲话,连珠炮式地提问,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慌里慌张地对答,快速扫描式地观看,整堂课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没有情与情的激荡,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读书似小和尚念经。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教学目标制定不准。“不准”意味着要么偏高要么偏低,也就是与学生认知特点,现有水平不符,与教材要求有差距,出现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如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读课文中学习识字,在读课文中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不少老师往往拔高要求,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级教师教学《乌鸦喝水》这课时,让学生思考: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很明显,这样的教学要求就是对年段目标、对教材要求把握不准。类似这种拔高教学目标的现象在“积累”的教学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让学生背下句子的含义;本只要求熟读、大致了解诗意的儿童诗,偏偏要让学生逐字逐句去解释。
还有个别现象是教师低估学生的现有水平,目标定位过低。如,三年级教学认读生字仍像一年级一样,由老师带着学生“声韵分开拼读”,目标定位不是“学”而是“教”。
②教学目标制定不全。新课标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要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三维目标不能有机融合,顾此失彼。大多数教师注重知识的讲解、灌输,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忽视对所习得方法运用上的指导,忽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植;或者三个维度的目标完全割裂,平均用力,一节课试图三方面目标同时实现,导致语文课成了“四不像”;或者过于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偏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
③教学目标制定不明。有的老师目标随意性极强,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目标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有的老师甚至自己都不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应该怎样去落实,目标制定极为模糊,教学目标的导向性无从谈起。
原因分析:一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定势及应试思想的影响。由于考试内容偏重知识体系,为追求高分数,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二是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尚模糊,不明确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而在处理过程中顾此失彼。三维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该是有层次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仍是主体,在这基本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关注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三维目标应是互相渗透、有机融合的,而不是将三个维度简单叠加。
2.教学策略选择不明确、不灵活、不恰当。
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取的解决一系列教学具体问题的行为方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策略选择不明确,随意性大。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吃”透教材,“析”透学生,策略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杂乱无章。(2)教学策略单调,缺少灵活性。面对新的课程标准,面对新的教材,很多老师沿用的仍是一两种陈旧的教学策略,课堂缺乏活力,气氛沉闷。(3)策略运用不恰当,不深入。存在“虚”(弱化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杂”(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碎”(零敲碎打,忽略整体性)、“偏”(强调接受性学习,重视双基)等问题。
原因分析:一是教材没有“吃”透。教师课前没有深钻教材,对课文缺乏整体感悟,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没有有准确的把握,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二是学生没有“析”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没有分析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预设。三是预设没有“做”透。教师缺乏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对专业和知识的预先准备,以及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以上原因导致教师上课时随意性较大,要么教学策略单调,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么随意运用几种教学策略,走了一个“热闹”的过程,却无实际效果。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师生间缺少交流、互动。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基本职能是照本宣科,无视学习的主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思维受到窒息,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学习热情和兴趣被消磨,个人发展被严重阻碍。具体表现在:(1)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占了主流。课堂上仍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更有的老师会将所谓的问题答案让学生抄写下来去死记硬背。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步骤都是围绕教师的预先设计进行,学生只是一名听众,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可供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空间,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与观点。(2)教师是为了成绩而教,学生是为了成绩而学。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方法,缺少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3)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浅尝辄止。在新形式下,有的老师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但由于教师对其研究不透,利用不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被采用,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追求表面的浮华热闹,实效性差。
原因分析:一是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仍没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传统思想,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主探索;没有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没有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二是“成绩第一”的思想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片面追求教学成绩,把分数作为落脚点,只要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教师宁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影响了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三是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的思想惰性,习惯了墨守陈规,不愿去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3. 语文双基教学不务实、不落实、不扎实
“语文双基”的时代内涵是什么?所谓双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指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现在,准确、高效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双基,收集、处理、加工大量信息的能力也是双基。课程标准淡化“双基训练”,有的老师认为就不要双基训练了,这是对课程标准的一个误解。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打好基础,必须进行双基训练,这是良心。我们需要沉下来思考的是,我们要对“双基”赋予新的内涵。
以往调研,我们在每堂课结束前十分钟,都要针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简单的小检测,做与课上讲解相关的小练习。检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字词书写不规范、不工整,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或错别字多。一个小练笔,学生提笔有千斤重,半天动不了笔,即使动了笔,也写得语句不通,文不达意。
究其原因,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认认真真地搞形式,扎扎实实地“讲”与“问”,对“双基”教学不重视,对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不辨析字形,该认的字不认,该写的字不写;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该积累的不积累,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导致写字质量滑坡,错别字增多,词汇量下降,语言贫乏,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师没有把识字、写字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缺少时间保证、指导保证、练习保证。小学各个年级都应重视识字、写字,都应重视词句教学,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工程、基本任务──认识3000常用字,会写2500字,会用6000词,绝不能马虎。否则就会重点不重,基础不牢,长期下去将后患无穷。
4. 五大领域教学费时多、负担重、效率低
(1)识字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①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
②“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一视同仁,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学习负担,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缺乏情趣,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不高。
“语文课标”适当增加了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减少了写字量,确立了“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体现了“多识字少写字、提前进入阅读”的指导思想。长春版课标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标”的思想,采取“多识少写、识写分流、分进合击”的编排策略,为我们创新识字写字教学、大面积提高识字写字教学质量提供了资源、创造了条件。不少教师对这些编排意图和特点没有认真分析研究,没有把握住“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要求。(“认识”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整体认清字形,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它,对识字处于整体感知水平;“会写”的要求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所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识写不分,认识的字和要求写的字一起教,或者把要求写的字作为要求认的字来讲的现象。
③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没有突出出来
识字教学是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多向联系,而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平均用力的情况,这就有待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查,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龄前儿童口头上会发很多音,了解许多字的意义,但多不能掌握字形。因此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❽ 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从大学生的语文修养反思小学语文教育
从《一家长质疑大学语文教育》及《错字连篇·语文教育为之蒙羞》两篇文章可以看出,现在大学生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令人忧虑。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没有解决好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问题,企望在大学阶段补课,其效果是事倍功半的。
作为母语及国文,学生最起码要写一手好字,会写文章,能够鉴赏,能够清晰地表达。南京某高校日前对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希望了解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并列举了三四十种能力备选。结果大出所料,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恰恰是语文课所能给予学生的。专家们认为,尽管是一所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用人单位乃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3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
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语文教材其实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和根基的。我们的汉字,历经几千年不衰。它何以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优势是明显的:汉字组词能力强,能跟上时代和语言的变化;汉字信息量大字形与字音相辅,使每个汉字都携带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汉字富于联想,如日月为明,大小为尖,人言为信,就很有代表性;汉字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走遍天涯海角也能亲如一家等等。
2 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2.1传统的“三中心”体系
传统教学理论的体系,其核心是“三中心”,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这种“三中心”的教学理论体系,对中国的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的资源要开发拓展,教科书的局限性;语文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贯彻、执行新的课程理念时,要提倡辩证思维。
2.2关于语文教师的选择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更是教学改革的承担者。因此选择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科目不同,最重要有三点:第一,培养人最基本、最常用的听、说、读、写能力;第二,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的载体;第三,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基于此,我们的教师,不能只注重学历、普通话等条件,更要注重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精神。语文教师会影响成千上万的孩子.决不能忽视。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考试改革建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