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

发布时间:2021-01-09 02:01:20

1. 初三语文下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全部翻译。

考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考点分析】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3.重点语句的背诵与翻译; 4.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6.开放性试题。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预计今后中考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较大变化:
(1)主观题型增多,单纯选择题减少;(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增多;(3)所选文言文语段逐步走向课外,或课内外结合;(4)题目分量增大,会出现少量的开放型试题;(5)根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在中考文言文测试中会相应降低难度,同时可能加大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试题的分量。
【备考建议】
一、基础要牢固,运用要灵活。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夯实基础,特别要注意对字词的理解、记忆。有了牢固的基础,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
二、把握断句停顿的节奏。
诵读文言文时有时要在句中停顿,就必须辨清语意和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及语言结构一致。如:”今齐地方千里“就应读成”今齐地/方千里“。
三、注意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三原则。“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顺;“雅”就是译文要文笔生动优美。
2.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有两种方法,即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按照文言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用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不便于直译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需要,辅之以意译。也就是说,在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注意问题:首先是译句不能脱离原文、原句的意思,必须忠实地表达愿意。其次,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第三,文言文多省略,翻译时要补充。最后,专有名词不翻译。
四、把握意脉,突出整体理解。
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大都是对句子含义、句子作用(在文中的地位)、句子语气、句子表达效果(含品析)和对文段中心意思、思想倾向、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的分析理解。所谓把握译脉,就是对全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要胸中有数,这是整体理解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对句、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要统观全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将词(关键词)、句、段,段与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倾向、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不能架空分析,牵强附会。在分析过程中可运用联系、比较法。
唐山市友谊中学 李国金
真题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边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2.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5.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第1题是对文中重点实词的考查,要在平常学习时将其掌握。第2题中涉及的“之”有多种用法,可以作代词,可以作助词“的”,可以表宾语前置,可以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可以作动词“去、往”等,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与B项相同。第3题是对文章理解的考查,涉及到文章的中心。第4题则是对邹忌进谏的语言技巧的考查,侧重于语势和论证关系角度。第5题属翻译句子,并不复杂。
答案:
1.A 2.B 3.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志。(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4.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唐山市友谊中学 黄杰
专题研究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法赏鉴
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
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
3.语言简练生动。
一篇300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都是异常简洁的。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4.别致精巧的层次结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记的。在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二、《愚公移山》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这篇寓言中有不少的细节描写,它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而且也为突出文章主旨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愚公提出“吾与汝毕力平险”后,家人“杂然相许”,一个“杂然”道出了大家热情之高。可见,愚公的主张得人心!愚公率领三个人,“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一词,交代了工具之简单而落后。愚公的坚定意志由此可见!邻人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一个动作细节“跳”,既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又道出了其热心参与的态度。可见愚公移山不仅家人赞同,群众也支持!“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一个神态细节“笑”,让读者看到了智叟可掬的自作聪明之态;“北山愚公长息曰”,一个“长息”,写出了愚公早已成竹在胸。二者对比,突出了愚公不畏艰险的精神!

2. 谁知道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的课文 不要电子书!!!急要!!

智取生辰纲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昔日吴七郡王有八句诗道:
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
簟铺八尺白虾须,头枕一枚红玛瑙。
六龙惧热不敢行,海水煎沸蓬莱岛。
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
这八句诗单题着炎天暑月,那公子王孙在凉亭上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冰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路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
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起来,都要趁凉起身去。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古人有八句诗道: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红炉中。
五岳翠干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起,为我扫除天下热。
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但见:
热气蒸人,嚣尘扑面。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四野无云,风寂寂树焚溪坼;千山灼焰,

3.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目录

人教版复语文九年级下册目制录如下(包含《乡愁》):

拓展:《乡愁》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乡愁》全文如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chēn( )怒 òu( )气 guō( )噪 zèn ( )害
2、在下列括号内插入适当的关联词语。(2分)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 )别人,
原来( )晃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 )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
3、将下面的句子按合理的顺序排成一段话。写序号即可。(2分)
①不要以为非长篇大论不算文章。
②文章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③长篇如是,短篇也是如此。
④文章跟别的艺术品一样,必须求精,出奇制胜。
4.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2分)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5.仿照例句写两个关于书的比喻句。(2分)
例句:书是钥匙,能开启人的智慧之门。
仿句:书是 书是
6、填空(10分)
①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 》、《 》、《 》、《 》。
② 《范进中举》选自我国古代长篇讽刺小说《 》,作者是( )。作品主要通过( )这一情节,反映了( )对人们灵魂的残害。
③有一位作家曾对自己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 ,该作品是( )。

二、阅读理解(50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25题。
(一)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这六两多银子,老爹那了去。”屠户把银子____(捏,抓,攥)在手里紧紧地,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_____(缩,收,取)了回去,往裤腰里(放,揣,摆),口里说:“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哩!他家就是我买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死这砍头命短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

7、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2分)

8、上文横线上所填的动词,刻画了胡屠户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9、中举前,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中举后称呼他为“老爹”,这种称谓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0、上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胡屠户这一人物的?试举例说明。(2分)

(二)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顶上戴着赤金盘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横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裙。一双单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南省俗谓作‘凤腊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赫之子贾琏,娶的就是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边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走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见了一个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连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也可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吃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东西行李都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紧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说话时,以摆上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以放完了。刚才带着人道后楼上好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改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闲聊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1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2、“一双三角丹凤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单唇未启笑先闻”的肖像描写,从直觉上给人什么样的印象?(2分)

13、你怎样看待黛玉与凤姐见面时所说的那番话?如何理解“忙转悲为喜”的“忙”字?(2分)

14、凤姐对黛玉提出的一连串问题是希望黛玉回答吗?如果不是,为什么要问?(2分)

15、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问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

(三)
小学回家的路是一条乡村的土路。萝卜头一般的我骑着硕大的一辆二八自行车,横冲直撞地冲回鸡、狗、牛、羊满院的家。
中学回家的路是一条城市里的柏油路。放学后走过那时认为有点神圣的市政府,再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钻过,回到种有两棵果树的家里。
上高中补习班时回家的路要坐一夜的夜班车睡到家。放寒假要补十天课,我破天荒在老师的办公室哭了半个小时,终于提前了5天回家。那一夜在班车上我兴奋地无法入睡,直到进了院看到果树,喝了爸爸熬的奶茶,才在疲惫中睡去。
大学回家的路漫长得可怕———两天两夜的火车再加上一夜的班车。那年到家后,体力不支,一下子烧到40度,爸妈心疼的样子却让我感觉欣幸,原来回家可以这么幸福———有人疼。
那天妈妈打电话说:“回来吧 这边有个新办的高中招老师,反正你明年毕业也要找工作,你又喜欢当老师,在外面教书不如回家来吧 ”我当时答应考虑,但是后来还是写了封信告诉家里我不回去。我将信投入信箱的瞬间明白了,原来已经没有回家的路了。一如当年父母从湖南来到新疆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凝望书桌前摆着的父母的合影,我想家,想得扯心扯肺地痛,想得泪流满面,我为什么不选择回去 难道我的心已经背叛了我的家吗难道我成了断线的风筝,只能望着爸妈手中的轱辘落泪 不,不,不,穷我一生都不可能走出父母的爱,可是我为什么不回家 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巢是我的起点,蓝天是我的旅途,另外一只小小鸟是我的终点。因为我是一粒树种,落在大树根下,荫翳会扼杀我的生命,我只有随风到那个有阳光的地方,生根、成长,再结出新的树种。人类不也是这样轮回的吗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用心、用汗、用血、用泪、用生命来爱孩子。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将挣脱那个温暖的怀抱,去闯、去拼,直到有一天他将自己所有的世界全给了另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他才会明白他的轮回。既然是轮回那就只有顺着转,而不能突然的停下来转回去。我读过许多人谈及父母时的悔,悔当初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悔当初没有多爱父母一点,悔当初没有多陪父母几天。其实如果从头来过,他们依旧会选择同样的路,因为这世界本没有回家的路。
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还有家,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父母的爱就在哪里。没有了回家的路,我依然深爱我的父亲、母亲。我还记得小时候我用稚气的声音给父亲背诵《游子吟》,今天,我真的成了那个游子,就让我再给我最亲爱的父母背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载《视野》 )

16、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轮回:

17、选出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上文写“回家的路”由土路变柏油路,由柏油路变铁路,目的是要表明家乡的发展快,变化大。
B.上文表现的是作者这样的思想认识:作为子女要爱父母,但不一定一辈子厮守在父母身边,好儿女应志在四方。
C.文章开始极力写“我”读书时回家的迫切心情和幸福感,与后面写“我”工作后“放飞”异地,无法留家的无奈形成对比,突出我的爱家、恋家。
D.作者本来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乡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无法和大都市相比,当年父母不愿回湖南老家,亦是如此。

18、用横线在原文画出回答“我为什么不回家”的两个比喻句,并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用比喻句回答的好处。(3分)

19、读了本文,你觉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谈谈你的感受和理由。(4分)

(四)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乐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他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强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命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的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地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⑥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的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是永远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的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以死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觉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是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的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①①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①②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藏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20、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第③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是一种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的是什么?(4分)

22、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3分)

23、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4分)

24、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义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绝大多数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地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以死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25、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然后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鲜花,因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天空,因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安详;大地,因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平和、馨香。而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也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和谐吗?
请以“和谐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立意自定。⑤不得少于800字。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嗔 怄 聒 谮
2、不是 正是 缺才
3、⑵⑴⑷⑶
4、D
5、略
6、⑴《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⑵《儒林外史》 吴敬梓 范进中举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
⑶曹雪芹 《红楼梦》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7、攥、缩 、揣
8、、见钱眼开、虚伪做作
9、中举后身份地位发生改变,得意忘形,趾高气扬
10、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举例略
(二)
11、出场的特点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泼辣。
12、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美貌,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
13、第一问:既赞美了林黛玉的标志,又暗扬了其他姐妹的地位,显示了她的良苦用心和八面玲珑。第二问:生态的转变,显示了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惟老祖宗是从,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14、不希望。用意一是表现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显示自己的地位。
15、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精明能干的特点。
(三)
16、.这里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长大后外出谋求发展”、“孩子成为父母后又关爱自己的孩子”这种循环的过程。
17B
18..两个比喻句:“因为我是一只小鸟……因为我是一粒树种……”好处;。语言含蓄,生动形象
19、略
(四)
20、非常熟悉
21、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让生命活得有意义
22、钟声可以测量生命的长短
23、生命的长短、生命的质量角度谈即可
24、略
25、略
三 、作文(50分)
26题、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欢迎来我的空间

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三方教育网下载是免费的。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