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课课文全文
雨中去访灵隐(西湖附近飞来峰畔的著名寺院),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的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的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平稳稳也是壁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把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近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奇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即苏轼。他在杭州任职期间曾浚湖筑堤)对他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有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地。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翩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静,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 乃,愈增加了一湖的幽静。
对不起,我只找到节选
Ⅱ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第8册《大厦的由来》告诉我们了什么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所拥有成就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
Ⅲ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原文人教版
菜园小记
作者:吴伯萧 文体:散文 作者简介:吴伯萧(—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和散文家。1906年3月13日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82年8月10日病逝于北京。吴伯萧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慧,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1924年毕业后,在孔府任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德成的英语教师。1925年,因不满封建婚姻,婚后三天即离家出走,暑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1931年师大毕业,在青岛大学(现为山东大学)当过三年多校长办公室职员,之后在简易济南乡村师范当过一年半教务主任兼国文教员。抗战前,还在山东省教育厅担任过高等教育股主任科员、莱阳简易师范学校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满怀报国之志,毅然放弃了优裕的生活,于1938年4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一大队政治班学习四个月,后到晋东南前方工作,写了《潞安风物》、《冰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大量作品。1941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聆听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思想境界有了很大提高。在延安期间,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教育厅教育科长、文化协会秘书长、延安大学和华北大学教授,并发表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一坛血》、《黑红点》、《化装》等大量反映当时抗战军民英勇斗争的文章,后来这些文章由作家出版社收入在《烟尘集》中,于1955年出版。解放战争至建国后,吴伯萧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兼文学院长;1949年7月,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文化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理事,同时被任命为秘书长,后又连续担任了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民出版社付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文联委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1956年10月,赴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1981年11月,年逾古稀的吴伯萧又在英国进行访问。 吴伯萧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他自己曾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事实正是如此,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成为我国当代有突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吴伯萧散文集》中。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作为范文收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其数量之多在同代作家中首屈一指。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炼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正如他的战友、文艺工作者张志民同志所说:“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词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象一位身穿土布衣裤、家做布鞋的村姑,她脸上没有脂粉,但那种自然的美,那种天然的健康,比艳丽的浓妆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在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吴伯萧始终保持着党的优良传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有着朴素深厚的感情。无论是当革命顺利或受挫折时,还是个人愉快或苦恼时,都以党的事业为重,乐观向上,充满信心。十年动乱期间,他被批斗下放工厂,没处交党费,就自己作了一个红布口袋,每月按时把党费放在里面,把向党的汇报写在小本子上。吴伯萧人如其文,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他身居高位而不谋私利,在北京工作多年,一直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经常和普通百姓一样,上下班挤公共汽车,他秉性耿直,对人诚恳,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临终时他对子女们说:“我死后不要给人民添任何麻烦,不通知亲友,不举行任何仪式,希望把骨灰撒在家乡的泰山。”吴伯萧同志作为一个有高尚情操、一身正气的化名人,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写作时间:1961年4月9日 内容: 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说:“瓜菜半年粮。” 我想起在延安蓝家坪我们种的菜园来了。 说是菜园,其实是果园。那园里桃树杏树很多,还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红的桃杏花开罢,不久就开绿叶衬托的艳丽的海棠花,很热闹。果实成熟的时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联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果园也是花园。那园里花的种类不少。木本的有蔷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凤仙,石竹,夜来香,江西腊,步步高,……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甬路的两边,菜地的周围,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密密丛丛地长满了向阳的山坡。这种花开得稠,有绛紫的,有银白的,一层一层,散发着浓郁的异香;也开得时间长,能装点整个秋天。这一点很像野生的千头菊。这种花称作“菊”,看来是有道理的。 说的菜园,是就园里的隙地开辟的。果树是围屏,草花是篱笆,中间是菜畦,共有三五处,面积大小不等,都是土壤肥沃,阳光充足,最适于种菜的地方。我们经营的那一处,三面是果树,一面是山坡;地形长方,面积约二三分。那是在大种蔬菜的时期我们三个同志在业余时间为集体经营的。收成的蔬菜归集体伙食,自己也有一份比较丰富的享用。 那几年,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学习,战斗的空隙里种蔬菜。 机关,学校,部队里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那个时候没有提出种“十边”,可是见缝插针,很自然地“十边”都种了。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边,路边,甚至个别山头新开的土地都种了菜、我们种的那块菜地,在那园里是条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经有人侍弄过,算是熟菜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费太大的劳力(当然要费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出了九就能发出鲜绿肥嫩的韭芽。最难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个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乱石沉泥,石缝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 石窠不大,但是积一窠水恰好可以浇完那块菜地。积水用完,一顿饭的工夫又可以蓄满。水满的时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点像童话里的宝瓶,水用了还有,用了还有,不用就总是满着。泉水清冽,不浇菜也可以浇果树,或者用来洗头,洗衣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比沧浪之水还好。同样种菜的别的同志,菜地附近没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们三个,从石窠通菜地掏一条窄窄浅浅的水沟,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浇了。大家都羡慕我们。我们也觉得沾了自然条件的光,仿佛干活掂了轻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决心要把菜地种好,管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为了积肥,大家趁早晚散步的时候到大路上拾粪,那里来往的牲口多,“只要动动手,肥源到处有”啊。我们请老农讲课,大家跟着学了不少知识。《万丈高楼从地起》的歌者,农民诗人孙万福,就是有名的老师之一。记得那个时候他是六十多岁,精神矍铄,声音响亮,讲话又亲切又质朴,那老当益壮的风度,到现在我还留着深刻的印象。跟那些老师,我们学种菜,种瓜,种烟。像种瓜要浸种、压秧,种烟要打权、掐尖,很多实际学问我们都是边做边跟老师学的。有的学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纸烟和雪茄;有的学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学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但是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像苏东坡在《菜羹赋》里所说的:“汲幽泉以揉濯,待露叶与琼枝。 或者像他在《后妃菊赋》里所说的:“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西河南阳之寿。”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种,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吧,那时蔬菜还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种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给人很大的鼓舞。因为那希望是用成实的种子种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撤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 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衣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竟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那年蔬菜丰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莲下藕一样,那是以老来嫩有名的),掐了韭花。春白菜以后种了秋白菜,细水萝卜以后种了白萝卜。园里连江两腊、波斯菊都要开败的时候,我们还收了最后一批西红柿。天凉了,西红柿吃起来甘脆爽口,有些秋梨的味道。我们还把通红通红的辣椒穿成串晒干了,挂在窑洞的窗户旁边,一直挂到过新年。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劳动的美好。其实劳动是艰苦的,劳累的,不过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享受自己的成果时的确是愉快的,此时,回过头来看劳动就会感到劳动是美好的。 写作特色 1、即小见大的写法。题为小记,写的只是菜园,写了种菜的感受和体会,却放在了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反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伟大号召的巨大作用,表现了延安军民热爱劳动的崇高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2、抒发了浓烈的思想感情。直接抒发的不多,作者善于把感情融会在记叙描写之中。如菜园的环境描写及种菜的各个环节的记叙和描写都有无限喜爱的感情 4、 语言富有特色。 A准确生动,绚丽多彩。“花种得的好”——姹紫嫣红;“茎叶” ——嫩绿;“块根” ——肥硕;“果实” ——多浆。十分准确 B、动词叠字,生动形象,读来十分亲切。施施肥、培培土、浇浇水、抬抬手、吸吸烟、谈谈话 C、富有色彩美。青萝卜、紫茄子、红辣椒、红黄西红 D、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童话里的宝瓶”“新诗(拟人、比喻、排比、引用、反问“一首更新的诗”)” E、使用家谚俗语。“瓜菜半年粮”“一亩园十亩田”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
Ⅳ 学习了人教版第八册语文实验教材,我的收获是……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八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学会学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此次修订,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保留了原教材20篇课文,新选了12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西湖的“绿”》《尊严》《父亲的菜园》《鸟情》《丑菊》《山雨》《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黄河魂》《桂花雨》《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地球万岁》,课文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训练项目上,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每篇精读课文前面设“预习”,后面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面设“阅读提示”。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要求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课例。包括预习(阅读提示)、课文和思考?练习。
预习。从本册开始,精读课文之前安排“预习”,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主要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等等。
课文。所选课文强调语言的典范性,思想性强,适于教学。每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出3―4个题目。一些课文后安排了选做题,用“△”标明,供学生选做。增设选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的结合。
阅读提示。安排在略读课文之前。阅读提示从激趣入手,一般提一两个要求,侧重在理解内容、提示阅读方法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重点训练项目的概括和归纳小结。调整后的训练重点,减少了数量,简化了头绪。所设的训练项目,努力体现试用修订版大纲精神,体现中年级读写训练要求。安排训练项目的两组,要围绕训练项目进行读写基本功的训练。没有安排训练项目的各组,要注意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读写基本功,使教学前后衔接,环环相扣。
4、积累?运用。安排在每组教材最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第三、七组各安排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将每组之后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首先,体现了指导思想的变化,由过去比较重视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转为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在语文实践中综合运用的能力。其次,是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和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习作”降低了要求,调整了内容,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比重,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习作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在设计积累?运用时,还注意到阅读短文与课文、习作之间的联系,注意到积累?运用内部各项训练之间的联系。
由导读到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的字为180个,分别安排在看图学文和精读课文中。每课要求学会的字在课后田字格和书后生字表中标明。要求会认的字为75个(只要求认读),在看图学文和部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后,用生字条标明。课文中的生字,包括二类字和多音字,均随词注音,生字表中的字注的是该字的本音。如,“麻烦”的“烦”,在课文中随词注f?n,在生字表中注本音fán。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导读、思考?练习、读写例话、积累?运用,采取难字注音的办法。上述内容出现的生字和课文中的其他生字不要求掌握,也不在统计之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5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整个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30万字。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
三、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分析
本册设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
四、本册教材的难点内容分析
本册难点训练项目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五、突破本册教材重点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1、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理解词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透过内容,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这样,就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那么,如何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
在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分清文章的主次是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读懂一篇文章的手段之一。通过分清主次,进而抓住主要内容推敲,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因此,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在阅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三点:一、要使学生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都有主有次,课文的主次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二、要使学生懂得阅读时分清主次,抓住重要内容认真阅读,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三、让学生在表达时分清主次,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在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这两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基于此,课文用较大的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作者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这一思想。因此,这部分就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文章的主次就让人一目了然了。
综上所述,如何教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分清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其次,抓住主要部分认真、深入地阅读,仔细琢磨。因为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所要表达思想的理解,也可以从中学到表达思想的方法;再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分清文章的主次运用到表达中去。如:习作和说话时,要根据所表达的意思确定哪些内容写(说)得详细些,哪些内容写(说)得简略些,以达到所写(说)的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的目的。使人对你要表达的意思理解得明白、透彻。
六、本册教材教学建议
精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精读课文,题材、体裁多样。充分考虑了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和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继续重视字的教学。
识字始终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要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自学生字,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要加强写字的指导,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不断提高写字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识字教学应借鉴新世纪教材的经验,作好与“津版”教材的衔接。“生字”指下面三类字:A教材没有出现过,自己也不认识的。B学过的字,在新词中换了读音(实际上是形同而音义不同)的。C虽然学过,但自己仍然不认识,需要重新学习的字。在默读中,很容易漏掉生字:自己认为认识的字,实际上不认识或不能正确读音。教学时,要注意表扬那些能及时发现生字的同学,纠正那种以为“谁找不着生字,谁的语文水平就高”的片面认识。要养成发现生字及时查字典、注音后再默读一下带生字的句子的习惯。不要把生字攒到最后一块儿查,那样虽然省点事,可是不利于分散难点学习生字,不利于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也不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也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在中年级训练的基础上,应提高要求。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特别是那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词语,摘抄好词佳句;重视词句的运用,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加强与说、写之间的联系。
画生词也应当与默读同时进行。要注意不能把词画断,一时画不准的,可以把原文反复读几遍;也可以暂时用铅笔在旁边标上问号,在精读时确定;问老师同学也可以。词语训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词语训练的时机,要防止千篇一律地要求学生在课前大量地查字典,然后在课上对证的现象,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一些名词和难以理解的词语,应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前查字典,与课文关系不大的专门用语、术语,不必深究它们的意思,了解个大致轮廓就可以。教材中大量的词语需要学生在读中感悟,一些难理解的重点词语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些涉及全文内容理解的词语,还需在讲读后进一步全面地理解。二要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要灵活,重点突出在读中有所感悟,启发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要注意不要强求答案统一,对词语的感悟应珍视学生个人的见解;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不必非让学生说出确切的解释,可以引导学生用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无须下完整准确的定义。“理解”的方法,主要是学过的几种方法:A根据汉字表义的特点,去合成词语中几个汉字的意思。B从上千文中推知词语大概意思。C从字面展开联想和想象。D用近义词替代,用反义词从反面理解。E查字典或词典。因为学生情况差异较大,画出的词语在数量上、内容上都会不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但是应当要求学生认真作笔记,
3、注意“思考?练习”的变化。
修订后的“思考?练习”,去掉了原教材中一些繁琐的理解课文内容和孤立进行词句训练的题目,强调了整合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把理解内容和训练语言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表个人的感受和见解。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努力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加强了朗读、背诵,而且增加了弹性,许多课文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订后的“思考?练习”这些特点,充分利用“思考?练习”中的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课后安排的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学时不要作统一要求。
4、继续加强朗读、默读训练。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并使朗读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从当前阅读教学的状况看,教师分析讲解多、学生读书时间少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克服这种弊端,坚持多读少讲,是改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不仅要重视朗读,还要注意默读的训练,默读的训练要努力达到“课标”的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要重视读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我们提倡每课时读的时间应不少于1/3。第二要注意读的要求合理,要体现由初读到细读、深读、熟读的过程,由正确到流利、有感情,到背诵。第三要注意读的形式的合理变化,指名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默读等等,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合理安排,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自主地选择读的形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的方式。
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一般不要逐段讲读,不要把略读课文上成压缩的精读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略读课文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安排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读写例话的教学
读写例话重在提示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同时担负着指导阅读或习作的任务。读写例话属于独立阅读性质,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指导学生学习读写例话,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例话,知道例话在读写的哪一方面作了提示;然后联系本组的精读课文,对例话中提示的阅读或习作方法进一步加以理解;最后联系自己的读写实际,说说从例话中得到的启发与体会,重在引导学生把从例话中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
积累?运用的教学
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后,训练内容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一部分:读读背背
本册8组安排了两次名言警句、两首古诗、两次成语和1次三字经(节选)、1次对联。教学“读读背背”,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能够熟读成诵。教师千万不要讲解具体含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引导讨论或适当点拨。
第二部分:阅读
在每个积累?运用中都安排了阅读短文训练。教学时可凭借短文后面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最后再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短文时,注意将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运用于阅读实践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口语交际
本册在“积累?运用”中安排了6次口语交际,分别是“自己选自己好不好”、“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推荐一本好书”、“小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客人来我家”、“暑期怎么过”。安排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知道怎样去说。要加强说话通顺、连贯的训练,使学生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要体现学生间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体现交际性。口语交际的训练仅靠积累?运用中安排的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面向全体,使人人都有训练的机会,从根本上扭转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
第四部分:习作
本册安排了8次习作训练,分别是“写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缩写”、“写一件自己后悔的事”、“写建议书”、“写最想对他人说的心里话”、“写未来的人或事物”、“写第一次做的事”、“写我家的星期天”。指导习作,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和热爱周围的生活,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打开思路,不拘形式自由表达。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甚至幻想,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条件使学生乐于表达。
第五部分:实践活动
本册安排了两次,分别是调查社会用字情况和评选优秀的小发明文章。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实践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语文实践活动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扩展,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必过于受课时的限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该因地制宜。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安排仅供参考。
Ⅳ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第8册《奶奶该做哪》的主要内容和写法
这篇文章讲了三年级的四个同学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春燕扮演奶奶,高内晓亮扮演孙容子,福福扮演爸爸,小翠扮演妈妈。做好饭后,一家四口开始吃饭。可孙子,爸爸,妈妈都坐下吃饭后,奶奶还没坐下,他们就开始议论奶奶该坐哪。
写法以小见大,用小事情引出大事情,使文章的主旨升华。
Ⅵ 小学第八册语文 古诗都有哪些啊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回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答(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个就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的啊!我上学期刚学完的
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文内容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么?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Ⅷ 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
一. 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了解长城的现状;关心长城的未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民族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2.歌曲欣赏,激发情感。
3.对比阅读,引起思辨。
4、重读《国歌》,升华情感。
三.课时安排:(共5课时)
1、阅读“文章选读”,讨论文后的“讨论•研究”题。(1课时)
2、6—8人组成学习小组,选择感兴趣的角度,确定学习主题,制定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分工、合作、探究学习,搜集有用的资料;分析资料,提取信息,推荐发言人。(1课时、课后)
3、小组总结,话说长城;对比阅读,引起思辨,初步探究长城精神。(1课时、课后)
4、探究长城的现代价值,培养忧患意识,升华爱国情感。(1课时)
5、以“长城”为话题,课堂作文。(1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个不了解自己民族历史文化的人是可耻的!
一个不懂得反思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二、主问题:
1、话说长城
(1) 历史组: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
资料卡片:
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根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泰、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一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的长度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
(2) 建筑组:长城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结合资料,发挥想象,简述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建造长城的。
资料卡片:
城墙——城墙是长城的主要建筑工程,它翻山越岭,穿沙漠、过草原、经绝壁,宛如一条巨龙,飞腾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
墙台、敌台——在长城城墙上,隔不多远有一个突出墙外的台子,叫做墙台和敌台。有了突出的墙台若遇故人登城就可从侧面射击,使登城者受到城上和左右两方的射击。
烽火台——也称作烽燧、烽堠、烽台、烟墩、墩台、狼烟台、亭、燧等等。是利用烽火、烟气以传送军情的建筑。如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
城、堡、堠——这里所说的城,是指与长城关联的防御性城,非为州、郡、县城。在河北省围场县境内秦汉长城遗址旁边,发现了与长城紧密相联的小城,城的面积不大,城与城之间相距数十里不等。城内有官兵驻守,有的也有居民。 “堠”也即是候,又称作“斥候”, 是一种用来守望的建筑。 堡,往往有城墙围绕,也称作城堡。堡也有住居民的。有些堡内也有烽火台,把驻防与通讯结合起来。
关、塞、隘、口——长城的关、塞、隘、口非常之多,是长城防守的重点,也是平时出入长城的要道。
(3) 军事组:在战争中长城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长城还有军事价值吗?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资料卡片:
一、防御扰掠,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这是长城的主要任务。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主要是诸侯国家的互相防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主要的是防御匈奴奴隶主的扰掠。以后的许多朝代也大都是中原地区的统治者为防御游牧民族统治者的扰掠而修筑的。在这一功能上,长城确是起过不小的作用。许多王朝的前一阶段,政权得以巩固,生产得以发展,与长城的保卫作用是分不开的。
二、开发屯田、保护屯天和保护边远地区生产的发展。
秦始皇时期在修筑长城的同时,即在长城沿线设十二郡,并且移民前往开发,进行农牧业生产。郡治所辖范围,不仅在长城内而且也有远出长城以外的地区。这种屯田和移民开发荒辟通远地区的措施,以后一直延续了下来。屯田和发展生产,都需要比较安定的生活。长城、烽燧便是保护屯田和开发这些地区最好的屏障,使飘忽无定的匈奴等游骑不得进行扰掠。
三、保护通讯和商旅往还。
秦始皇时在北部地区都有宽大的直道和驰道,与首都咸阳相联系,沿着长城十二郡也有大道相同,传递文书,商旅往还络绎不绝。长城和烽燧正是保证这些交通大道通畅的重要条件。在汉代又打通了西域的交通大道,使节来往,商旅往还都是走这条大道。长城烽燧正沿着这条大道修筑,用以保护被称作“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
(4) 文学组:孟姜女哭长城哭诉的究竟是什么?从众多长城诗词中摘录几句你认为精彩的,然后把它背下来。
资料卡片:
提到秦始皇筑万里长城,往往联系到孟姜女的故事。多少年来,人们总是借孟姜女的故事来斥责秦始皇对劳动人民强暴奴役,同时也以此抒发对一切残暴统治者的不满。其实孟姜女故事的原始依据与秦始皇没有关系。
恸哭六军皆缟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梅村《圆圆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5) 导游组:假如你是长城的导游,请你对游客做一个简要而又精彩的介绍。
(6) 保护组:从自然力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几点可行的保护措施。
资料卡片:
1、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2、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
3、对于长城遗址进行适当还原。
4、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5、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6、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2、辩论:你赞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正面的声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工程。”
“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历史便是中国北方的发展史和民族交往史;长城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建设力,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人类文明遗产。”
“万里长城举世闻名,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坚强毅力的象征,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财富。”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
“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罕见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它早就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教堂等一起被誉为世界的奇迹。”
另一种声音:
资料卡片一:“有人认为,花费这么长的时间、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造长城,只是为了防御来犯之敌,求得平安,是不值得的。从保卫疆土、保护人民的安全来看,更应该多造进攻性武器。比如利用好火药等。”
资料卡片二:秦始皇一方面派三十万大军修长城,防御北方匈奴的侵犯;另一方面却“焚书坑儒”、横征暴敛,实施酷刑,最后到秦二世就亡国了。从战国时的秦国、赵国、燕国开始到明朝末年修筑的长城,历来就是中原农耕民族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手段。且不说长城沿线埋下了多少尸骨,耗费了多少财产,就是以军事上的作用而言,长城又何尝达到了中原统治者当初的目的呢?实际上一旦中原王朝失去军事实力,长城就形同虚设。秦始皇死后匈奴就越过长城占了河套地区,明朝末年清兵出入长城如入无人之境,真正沿着长城作武力对峙的例子并不多见。
资料卡片三:
长城固然多少遏制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的入侵和破坏,但同时也限制了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固定了农牧业的界线。所以历史上修筑长城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质量最高的明朝,正是对西北和北方最保守、最无作为的王朝。随着长城的最终完成,明朝的势力再也没有越出嘉峪关一步。相反,能够把农业和牧业民族同时 统一起来的政权就不需要、也绝不会修筑长城。到了清朝,长城内外归于一统,残留的长城开始还作为地区间的关卡,以后就被完全废弃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
秦朝人、汉朝人、明朝人的爱国主义自然只能以长城为界,因为长城外面就不是全心全意的国了,而是另一个政权或民族的疆域了。但唐朝人、清朝人的爱国主义就绝不会受到长城的限制,因为长城外边同样是他们的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在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早已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再用历史上部分中原王朝狭隘的民族立场来认识长城?岂能用它来象征中华民族?
资料卡片四:
长城
(作者:鲍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上咸下角)篥(音bili,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 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戌楼高耸,斥堠(注:斥堠(hou):了望敌情的土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群山不语,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三、课后思考:
警钟长鸣,看完长城抗战、南京大屠杀及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资料图片,你有何感想?
四、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巍巍的万里长城,保护了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用鲜血维护了祖国的安定,也维护了长城的尊严。落后就要挨打,长城抗战的悲壮画面犹历历在目。今天,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同学们,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万里长城永不到!让我们以长城为荣,也以长城为鉴,要有忧患意识,众志成城,自强不息,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Ⅸ 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
什么叫“12”生啊
麻烦你说清楚点吖╮(╯▽╰)╭
Ⅹ 1∼8册的语文古诗是哪些
【一年级上册】画唐朝•王维静夜思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村居清•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小池宋•杨万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山行唐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唐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草唐•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绝句唐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唐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三年级下册】咏柳唐•贺知章春日宋•朱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唐•李白望洞庭唐刘禹锡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唐白居易渔歌子唐•张志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乡村四月宋•翁卷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秋思张籍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五年级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宋杨万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清平乐(yuè)•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六年级下册】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芙蓉楼送辛渐唐五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浣溪沙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人教课标版一到六年级日积月累集锦第四册:1.读读背背(写景对联)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2.读读记记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焕然一新从天而降千方百计3.读读背背(互相帮助格言)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5.读读背背(勤学格言)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第五册:1.读读背背P3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2.读读背背P49《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3.读读背背P64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4.《论语》(选段)P69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读读背背P9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前山后处处梅。(王安石)6.读读背背P1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7.读读背背P131《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第六册1.读读背背(诗句)P3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2.读读背背(谚语)P49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5.读读背背(友谊格言)P12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6.读读背背(歇后语)P13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第七册1.日积月累P19(对偶)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2.日积月累P38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冬月水仙供上案,腊月腊梅雪里藏。3.日积月累(对联)P98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4.日积月累(名人警句)P14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5.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158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第八册1.日积月累P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2.日积月累P33言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3.日积月累(气象谚语)P50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4.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97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5.日积月累(古诗词)P1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6.日积月累(歇后语)P161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支独秀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第九册1.日积月累(名人名言——读书)P18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日积月累(思乡诗句)P37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3.日积月累(四季之风)P55-56(春)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4.日积月累(格言——刻苦)P74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5.日积月累(歇后语——谐音)P79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6.日积月累(名言警句)P112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7.日积月累(诗词)《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