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1-01-07 20:12:23

1. 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2.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

高中语文必背文言文篇目有:

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专、永遇乐(千古江山)、扬属州慢并序、长亭送别(节选)、逍遥游(节选)、劝学(节选)、屈原列传(节选)、陈情表、滕王阁序(节选)、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

游褒禅山记、前赤壁赋氓、离骚(节选)、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对酒当歌)、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山居秋暝、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兵车行、蜀相、客至、登高、登岳阳楼、石头城、琵琶行序、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官(长安回望绣成堆)、锦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登临送目)、念奴娇(大江东去)、鹊桥仙(纤云弄巧)。



(2)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我国的古典诗文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是融汇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结晶,兼容了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

同时,经典古诗文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大量阅读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我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高中生必背文言文40篇

3. 高中语文文言文哪些重点词句必须背

实词用法随见随背,这一个方面的用法一般都是一对一的,所以记忆都比较迅速,想总结很难,只能是看到一个记住一个。
必须背的词是虚词,也就是之乎者也的用法。
这四个词的词性和意思太多,而且也是有一定规律性可循的,一定要记牢。
其他的一些特殊句式要掌握,要自己会划分,像什么宾语前置这类的。
大致就这样吧,望采纳,谢谢

4. 高中文言文语法总结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 。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常见类型: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 草 木,草木尽死。

◆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四、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

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例: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你是问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v 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v 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v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v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5. 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文件

解释文言实词的含义
1、爱: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热爱
2、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吝惜,舍不得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
2、安: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哪里
2、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
3、衣食所安 养生
4、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5、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么
3、被
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3、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遇到
4、倍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倍数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违背,背叛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越发,更加
4、焉用亡邻以倍郑 增加,
5、本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
2、王欲行之,则何反其本矣 基础,根本
3、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入于人欤 推究,考察
4、若止印三二本 量词,册
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副词,本来
6、今存其本不忍废 稿本
6、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浅陋
3、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4、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自谦之词
5、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轻贱
7、兵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兵器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军队
3、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战争
4、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军事,谋略
5、穷兵黩武 战争
8、病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困苦
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劳,劳累
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 担心,忧虑
4、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缺点,毛病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9、察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观察
2、前太守逵察臣孝廉 考察,推举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洁净的样子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看清楚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精明
10、朝
1、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2、朝闻道,夕死可也。 早晨
3、两朝开济老臣心 朝代
4、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朝见,朝拜
5、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朝见
11、曾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曾经
2、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
12、乘
1、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驾,坐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顺应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顺随
4、自京师乘风雪 冒着
5、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一车四马的合称
13、诚
1、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确实,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果真,如果
14、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台阶
2、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出师表》 去掉,除去
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修治
4、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 拜官授职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流逝,过去
15、辞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 告别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推辞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托辞
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 文词,文学
5、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言辞,文辞
6、大礼不辞小让 计较
16、从
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跟随
2、樊哙从良坐 依傍,紧挨着
3、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听从 ,依顺
4、弟走从军阿姨死 《琵琶行》 参与,参加
5、从余问古事 《项脊轩志》 向,从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纵”,合纵的盟约
17、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几乎,差不多
2、郦道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钟山记》大概,恐怕
3、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大概
5、有殆而欲出者 通“怠”,懈怠
18、当
1、有大石当中流 阻,挡
2、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正在,值
3、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担任,做
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一定,必定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占据,把守
6、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抵御,抵挡
19、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道理,规律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论》 途径
3、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取道
4、于是废先生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思想,主张
5、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天道,自然的规律
6、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道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向
8、道之以政 通“导”、引导
20、得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伶官传序》 得到
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
3、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 心得,收获
4、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 获得
5、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鸿门宴》 能够
6、此言得之 《六国论》 对,合适
21、度
1、度长絜大 ,比权量力 计算,衡量
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估计
3、度义而后动 考虑
4、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法度
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限度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没有
2、而墨子非之 责怪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不是
4、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除非
5、觉今是而昨非 不对的,错误的
23、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恢复
2、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通“覆”,盖上,遮盖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又
4、山重水复疑无路 繁复,重复
5、王辞而不复 回答
24、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六国论》 失败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担负,承受
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凭借,依仗
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
25、盖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遮盖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大概
3、盖亦反其本矣 通“盍”,何,怎么
4、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原来是
5、刘豫州…英才盖世 胜过,压倒
26、故
1、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2、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 缘故,原因
4、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 旧交情
5、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 衰老
6、故木受绳则直 《劝学》 所以
27、顾
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五人墓碑记》 顾念,顾惜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看望,拜访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顾虑,顾及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只不过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难道,反而
28、固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过秦论》 险要的地势
2、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 固执,顽固
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使……稳固
4、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 确实,实在
5、少年固强之 坚决,坚持
29、归
1、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 女子出嫁
2、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回来
3、微斯人,吾与谁归?《岳阳楼记》 一道
4、吾妻归宁 《项脊轩志》 出嫁女子返回娘家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返回,回来
30、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
2、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六国论》 诸侯国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岳阳楼记》 国都,京城
31、过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过错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 责怪
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本纪》 超过
4、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拜访,探望
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项脊轩志》 经过
32、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什么
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多么
4、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序》 哪里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通“呵”,喝问
33、恨
1、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怨恨
2、以是知公子恨之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感到遗憾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遗恨,悲恨
4、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 仇恨
34、胡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古代我国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2、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什么
3、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
35、患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 后患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忧患,祸害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担忧,忧虑
4、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忌讳
5、时有患疟疾者 生病
36、或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岳阳楼记》 有时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或许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如果
5、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或者
37、疾
1、臣少多疾病 《陈情表》 疾病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 痛心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猛烈
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记》 患病
5、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列传》 通“嫉”,妒忌
6、举疾首而相告曰 疼痛
7、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毛病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锐利
38、及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比得上
2、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屈原列传》 追赶上
3、及至秦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 到达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和,以及
5、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涉及,牵连
39、即
1、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倘若,如果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 当
3、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 立即,马上
4、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登上(帝位)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就
40、既
1、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进学解》 完,尽
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全,都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不久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 已经
5、将军既帝室之胄 既然
41、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借助,利用
2、假令仆伏法受诛 《报任安书》 假如,如果
3、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假装,与“真”相对
4、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假期
5、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以罚秦 《项羽本纪》 暂时,权且
42、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空隙
2、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一会儿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悄悄地,秘密地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离间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从小路
43、见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看见
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拜见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表被动 《屈原列传》 被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见
5、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显露,出现
6、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看见的东西
44、解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剖开,屠宰
2、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撤退,离散
3、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解释,解答
4、天下土崩瓦解 分裂,涣散
5、太后之色稍解 消解,缓和
45、就
1、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 登上
2、轲自知事不就 完成,成功
3、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信陵君窃符赵》 成就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靠近,接近
5、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 就职,赴任
46、举
1、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举出,提出
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兴起,发动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选拔,推荐
4、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攻克,攻占
5、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攻克,攻占
6、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尽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 拿
8、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全
47、绝
1、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横渡
4、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停止,断绝
5、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超越
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陡峭的
7、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传》 绝交
48、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雨霖铃》 忍受,经受
2、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胜任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能够,可以
4、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 忍受,经受
49、克
1、与克期俱至 限定,约定
2、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克制,约束
3、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祭十二郎文》 能够
4、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战胜,攻下
50、类
1、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类似,好象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事例
3、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种类
4、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类推
51、怜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值得同情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可惜
3、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怜悯,同情
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疼爱、爱惜
5、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爱戴
52、弥
1、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 《滕王阁序》 满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越,更加
3、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扬州慢》 满,遍
53、莫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 没有谁
2、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 不要
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 没有
4、至莫夜月明 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没有什么
54、乃
1、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你的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是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竟然
4、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记》 只,仅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于是
6、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却
55、内
1、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里面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通“纳”,接纳
3、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国内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有重之以修能 《离骚》 内心
5、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 交纳
56、期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jī周(年),月
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至,及
4、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长亭送别》 日期
5、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 希望
57、奇
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少有的,罕见的
2、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淮阴侯列传》 以……为奇
3、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运气不好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零数,余数
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优秀的,杰出的
58、迁
1、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贬谪,放逐
2、时北兵以追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迁移
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变化,变动
4、再迁为太史令 调动官职,升官
5、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 征发,流放
59、请
1、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 邀请、约请
2、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求,请让我
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谒见、谒问
4、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信陵君窃符赵》 请示
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
60、穷
1、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尽
2、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 困窘,处境困难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
4、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寻求到尽头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滕王阁序》 穷尽,极尽
6、穷巷陋室 穷山恶水 僻、荒
还有一半字数超标了了,你追问吧

6. 还有人教版新课改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里文言文知识汇总

内容太多,只能发一部分。
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18虚词
一、【而】
(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师说》)
⑤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阿房宫赋》)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④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⑤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⑥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③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地”“着”或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
④夜缒而出(《烛之武退秦师》)
⑤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成“以”“以此”“来”。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译为“才”,“方才”,表示时间的副词。
①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传》)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③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送东阳马生序》)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之意。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一般可译为“不久”,“一会儿”“后来”。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二、【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战》)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用于宾语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问句中,若宾语是疑问代词,这个疑问代词放在动词前)。
①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3、作定语,可译为“这”“那““什么”。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③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孔雀东南飞》)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哪里”。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⑤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⑤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崤之战》)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三、【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用于疑问句末,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为“吗”“呢”“呀”。
①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可译为“吗”“么”“呢”。
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3.表揣测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吗”。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呢”“吧”,有时不译。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④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表示停顿预语气,一般不译或译为“呢”。。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6、用于形容词尾词尾,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同上)
④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⒉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对象,可译为“在”“于”。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3、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公西华侍坐》)
4、表示对象,可译为“向”。
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四、【乃】
(一)用作副词。
1.表承接。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转折。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递进。译为“甚至”“乃至”“而”“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
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用作代词。
1、用做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2.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管传序》)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无乃】表猜测,可译为“恐怕……”
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刺谬乎。(《报任安书》)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五、【其】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六、【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用于前后两分句间,后句比前句更进一步,可译为“况且”“而且”“再说”。
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己久疲。(《赤壁之战》)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⑤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3、表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虽然”“即使”“但是”“不过”。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4、表并列关系:⑴陈述一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可译为“并且”“而且”。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
②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赤壁之战》)
③且使遽告于郑。(《崤之战》)
⑵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状态同时具有,可译为“又…又…”。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⑶连接动词,可译为“一边…一边”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②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将,将要。
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②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④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七、【若】
(一)动词,表示比拟、比较。一般译为“像”“好像”“如”“正如”“及得上”“比得上”。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④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如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二)用作代词。
1、表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四)介词,表另提一事,可译为“至”“至于”。
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①车后若干递送夫。
八、【所】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用作代词
1、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⑤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
2、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工具,方法,原因,对象等。常见有“…的地方”“…的方法”“…的原因”“用来…的”。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⑤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
3、为+所+动词“为…所”被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三)用作名词,表处所。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所谓】所说的。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所在】
1、到处。
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2.所在之处,处所。
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促织》)
九、【为】
(一)动词。
1、表动作、行为。有“做”“作为”“充当”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③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⑥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表动作,行为的结果。可译为“变成”“成为”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表心理。可译为“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表判断词,是。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③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可译为“为了”“因为”。
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③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表代替。译为“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介绍涉及的对象对,向。
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7. 高中文言文知识汇总

高考语文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篇)
1 《劝学》 荀子
2 《过秦论》 贾谊
3 《师说》 韩愈
4 《阿房宫赋》 杜牧
5 《六国论》 苏洵
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7 《石钟山记》 苏轼
8 《前赤壁赋》 苏轼
9 《离骚》屈原
10 滕王阁序 (唐)王勃
11《屈原列传》《史记》
(二)诗词曲(35首)
1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11 《秋词》 刘禹锡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12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溢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3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4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5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6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8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9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1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2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4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5 《窦娥冤》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26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②,皎皎河汉女③。 纤纤擢素手④,札札弄机杼⑤。 终日不成章⑥,泣涕零如雨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⑧? 盈盈一水间⑨,脉脉不得语⑩。
27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嘘戈

8.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兰亭集序、赤内壁赋、游容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8)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阅读全文

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