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孟子小学语文

孟子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1-01-07 15:25:03

『壹』 小学语文所有学过的宋词元曲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内音相媚好,白发谁容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账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贰』 《孟子》中有哪些篇章入选了小学或中学语文教材

高中和初中课文选自《孟子》的有:《寡人之于国也》,《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叁』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里《孟子》经典句17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仁者无敌。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乐民版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权;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来源:当代党员

『肆』 小学三年级语文晨读里面孟子的文章有哪些

有很多出来是不容易的,给你的那几个例子,从“庄子”和“健康之路”<br从“庄子”专<BR /
“庖属丁解牛”/>“逍遥游” >“孟子见王”,从“孟子”和“梁惠王篇”的上,中,下。 “公孙丑篇”,“藤文公篇”等,都是从“孟子”
“论语号为”从“论语”

『伍』 小学生多学习孔子、孟子如何

应该多学,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 摘要: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小学语文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孔子;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6-0068-01 中国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一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岁月长河中,经过不断地传承与改革,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思想智慧,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中国儒家教育思想亦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启发和影响。作为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他的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巨大的借鉴价值。本文从孔子对当今小学语文的小学学习内容、小学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论述。 1.小学语文学习内容 “广博与专深相统一”。 子曰:“君子不器”,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该学识广博,不应当仅局限于某一领域的技能或知识。孔子重视对弟子文、行、忠、信四个方面的教育,他教弟子如何从政,教弟子学习“六艺”,鼓励弟子周游列国宣传礼治,以此拓宽知识面,这正是体现了智育与德育、实践与书本有机结合的先进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_发展。”这也正是传承了孔子“广博与专深相统一”的理念,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播,也注重学生人格与个性的培养。 2.小学语文学习方法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适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1 “知之为知子,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育弟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不懂装懂,这样的学习态度体现学生的聪明和智慧。语文知识学无止尽,这就要求小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大胆提问,逐步排疑解惑,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 2.2 “多闻、多见、多识、多问”。 孔子鼓励弟子要在实践中“多识”,通过“多闻、多见”把学到的知识具象化,再经过消化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在学习《风筝》一课,我鼓励学生课后亲身实践放风筝,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实践中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要求学生观察蒲公英、豌豆、苍耳,在实践接触中,使学生对植物妈妈的“好办法”能有更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提倡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而不局限于标准答案,这也正是对“多问、多见、多识、多问”思想的一种继承。 2.3 “学以致用”。 从学与行的关系来看,学是手段而非目的,行才是最终的目的,学习最成功的体现是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孔子强调“学以致用”,这一思想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体现最为明显。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法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归根到底是因为缺少生活体验或者语言匮乏。亲身实践了才能有感而发,有素材可写,日积月累好词好句才有组织语言的能力。所以说写作这一“行”,可以检验小学生“学”是否致用。 小学语文重视日常积累,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与语文知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拓宽知识面,再发散地思考所学的小学语文知识,才能使语文知识成为有用的学识储备。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

『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
1文言文两则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5.《学弈》全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11、俱:一起。
12、弗:不。13、矣:了。14、为:因为。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6、《两小儿辩日》全文: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18、以:认为。
19、去:离。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26、汝:你。 27、知:通“智”。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2匆匆
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桃花心木
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
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6北京的春节
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
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
(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
(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
(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
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
(1) 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
(2)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
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3) 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
4.理解句子
(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
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
(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
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
(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
12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
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
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
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
(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
(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15凡卡
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
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
(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
(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
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
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
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
回顾 拓展四
1、《日积月累》。
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
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
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
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柒』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里《孟子》经典句17句

[原创]《孟子》名言名句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捌』 小学语文2年级孟子与孟母的教案怎么写

课题: 《孟母断织劝学》
课时数:2

A类:
1. 认识“孟、推、剪”等8个字,会写“母、泪、孩”等7个字,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B类:
3、小组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4、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能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的良苦用心,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第一课时

教学板块
学生课堂练习单

板块一【目标4;五分钟】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由于思念父亲,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住。到了集市 ,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这里,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学生念书,也跟着他们学了起来。有一天,孟子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读书,你把我送进学堂里去吧。”孟母终于发出了舒心的微笑……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2、导入新课。
在孟子进入学堂以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孟子的母亲非常的生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孟母又是怎样教育孟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故事,24课《孟母断织劝学》。

1、听故事,思考: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板块二【目标 1;十五分钟】
1、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再默读课文,思考:“断织”是什么意思?“劝学”是什么意思?劝学的结果如何呢?
所以,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孟母通过( )来( ),最终孟子( )。
(3)现在请同桌当小裁判,看看课后的生字会认了吗?会给它找词语朋友吗?
(4)老师还要考考大家,先读字卡上的生字,再组词。小火车开动起来吧!

1、借助拼音读准课文。
2、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和老师一块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4、和同桌互认生字。
5、开火车读生字。

板块三【目标2、3、4;本课时占用约二十分钟】
1、认识剧本。
刚才读课文时,细心的小朋友就发现了,这篇课文的格式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不一样,有哪些不一样呢?
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对话。

像这样的格式的文章,叫做剧本。
2、感悟剧本内容。
(1)这个剧本中有那几个人物呢?(孟子和孟母)
(2)剧本中的孟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先是不爱学习,逃学,后来知错就改)
所以,孟子逃学回来,母亲问他时,孟子的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不在意)
当孟子看到母亲把布剪了,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疑问的语气)
当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惭愧)
(3)剧本中的孟母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
(严格教育孩子、耐心)
孟母的话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耐心)
(4)你觉得孟母的那句话最能打动你的心?
(剪断的布,是一块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出息的孩子。)
读了这句话,你会怎么想?
(5)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说一说他(她)的台词。
(6)我们来合作,老师读孟母的话,请孟璐同学读场景,其他同学读孟子的话,有信心读好吗?
(7)临近三个同学合作,分角色表演读。

1、找出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格式的不同之处。

2、思考:孟子的话怎么读?
孟母的话怎么读?
3、选择一种角色,练习读。

4、和老师合作读。

5、三人小组合作读。

板块四:布置作业
1、和爸爸妈妈演一演,争取脱离课本,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为明天的上台表演做准备。
2、熟练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板块五: 【目标1;五分钟】
1、复习导入。
(1)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2)同桌互读生字。

1、读课文。
2、读生字。

板块六:【目标1;十分钟】
1指导写字。
让学生先观察,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要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难写字
2 、学生下笔描红并试书写

1、观察、交流,掌握写字的方法。

2、在田字格内书写。

板块七【目标3、4;本课时占用约二十五分钟】
1、小组内脱离课本试演。组员提建议改进。
2、请两组学生到讲台上表演。

1、小组内试演。
2、到讲台上表演或观看表演,提出意见。

板块八【目标4,八分钟】
1、学习了这个剧本,你有什么收获?
(1)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
(2)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
2、想一想,在你学习不认真时,你的妈妈会怎样教育你?
可能你的妈妈有时会因为太生气而批评你、责罚你,但是,作为孩子,一定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做个孝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的。

1、梳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学会理解长辈、知错就改。

板块九:布置作业
1、搜集孟子或孟母教子的故事。
2、完成课后的练习。

板书:

23、孟母断织劝学

孟母断织劝学
孟子逃学 知错就改
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

『玖』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里《孟子》经典句17句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仁者无敌。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版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权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来源:当代党员

『拾』 孟子 学弈 小学语文 苏教哪一册

今夫弈之为数shù,小数shù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dé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jiāng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ú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
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
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与孟子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