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的阅读答案
(三)10文中说“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请找出文中的三个理论依回据:
依据一:长答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_
依据二: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__
依据三:长城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_
11、_作比较 _和__列数字 ,说明了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
12、“据说”不能删,它表明不是亲历,不是确切的。如果去掉则变为真实的,无可否认了。
13、 C 14、B “仅凭肉眼”对“看”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限制,避免了歧义。
㈡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阅读答案
太空”是由无复极元和制能量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物质的,存在时空概念并存在于宇宙内部的一个有限的,有着开始和结束的整体事件,源于 易经。
这个问题首先有一个界定范围,太空到底是哪里。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也就是太空。这个范围在开始是可以看到长城的。之后距离越来越远,长城也就看不见了。
月球上看不到长城的,按照比率换算 相当于200米外看一根头发,很明显是看不见的,即使头发是巨人的,这个说法应该是魏巍在他的一篇作品中提升民族自豪感杜撰的,具体作家我记不清了。
这个太空应该有一个界定范围,一开始是可以看到长城的,之后逐步看不见,我很希望这位提出问题的美女给定一个范围,太空实在太大了。
㈢ 为什么从太空可以看到长城
实际上在太空中用肉眼是不可能看到地球上的长城的。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想问的。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万里长城是太空中能够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建筑”的说法就广为流传。据说是得到了众多宇航
员的亲口核实,并有照片为证。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
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__
__,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
大。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如果说太空上能看到长城,显然不真实。
从实际来看,自从这一说法流传以来,不少亲临太空的宇航员就在纠正,表示绝无此事。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
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但至今,仍有不少媒体不但不对传言进行纠正,而且还在津津乐道地宣扬“太空中能看到长城”。道理很简单,但多年来,人们对此说法却深信不
疑。这多少说明了我们对过去老祖宗的辉煌始终抱有依赖感,总觉得这是中国人的巨大骄傲和无上光荣,因此情愿相信错误的说法也不愿承认科学。
不科学的赞誉其实是谬误。如果用谬误来渲染民族情结只会误导百姓,令世人不屑。我国有万里长城,埃及有金字塔,荷兰有围海大堤,都是气势雄伟的
人工建筑,都是各自国家的骄傲,但这种骄傲不必上升至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地步。长城并不会因为在太空上看不到它而变得不伟大。而“长城是在太空上能见到
的惟一的人工建筑”的宣传,只会使爱国情结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基础上,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科学观念。
在不少媒体向青少年征集最想向杨利伟提的问题时,绝大多数人都填写了“在太空中能看到长城吗?” 杨利伟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作出了否定回答,也许会泼灭不少人的热情,但却强有力地纠正了错误观念。
㈣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 阅读理解答案
依据一:长来城是狭窄且不规则源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
依据二: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
依据三:长城从人的视野里消失的高度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
作比较
列数字
说明了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
C
B,理由:“仅凭肉眼”对“看”的含义作了明确的限制,避免了歧义。
㈤ 宇航员真的能在太空看出万里长城么
肉眼能否在太空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近年来一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六年制小学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语文》中,有《长城砖》一课,作者是刘厚明。这篇课文说,在太空,肉眼可以看到长城。
无独有偶。在2002年1月,今盾出版社出版的《眼见未必为实》一书,作者是陈天昌。此书也说,在太空,肉眼可以看到长城。有的书还说,在月球上也可用肉眼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2003年底,有人问杨利伟:你在太空看到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回答:没有。不少专家也认为,在太空,肉眼不可能看到长城。
那么,在太空,肉眼能否看到长城?我们可以先从人的肉眼的分辨率谈起。据分析,人眼对物体最小分辨率的张角是1角分,即60角秒。如果长城的宽度是10米,我们在35千米的高空看地球时,万里长城宽度的张角恰好是60角秒,处于肉眼可以看到长城的临界点。因此,视力十分好的人,在其它条件很理想的情况下,肉眼能看到万里长城的距离也不会超过70千米。此时,万里长城宽度的张角为30角秒。
在300千米的太空用肉眼看地球,长城的视宽度不到7角秒。2003年5月7日水星凌日,水星经过太阳圆面时,水星的视直径为12角秒。全世界虽然有几十亿人,但没有一个人仅凭肉眼看到水星凌日。在5000年的人类文明史,虽然水星凌日发生了600多次,但翻遍天下书籍,至今仍然找不到有人用肉眼看到水星凌日的文字记载。但在300千米的太空用肉眼看地球,长城的视宽度小于7角秒,却有不少宇航员看到万里长城。如果这些宇航员用肉眼看水星凌日,肯定可以看到水星凌日的。因为水星凌日时,水星的视直径达12角秒,几乎比长城的视宽度多一倍。但这些宇航员却不敢说自己能看到水星凌日,太令人遗憾了。
虽然水星凌日肉眼看不到,但金星凌日肉眼是可以看到的。2004年6月8日,全世界就有成千上万的人仅凭肉眼就看到金星凌日(须借助滤光片)。因为金星凌日时,金星的视直径达58角秒,恰好处于肉眼可看到金星视直径的临界点。 翻阅古书,世界上最早用肉眼看到金星凌日的人是阿拉伯自然科学家法拉比,他在一张羊皮纸上写道:“我看见了金星,它像太阳面庞上的一粒胎痣。”据分析,法拉比是在公元910年11月24日看到金星凌日的,当时金星的视直径为63角秒。通过对水星凌日和金星凌日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地得出结论,肉眼能看到的物体,最小的张角是多少?
有人说,在太空,相机能拍摄到万里长城,因此,肉眼也可看到万里长城。其实,这两者是不能划上等号的。肉眼能看到的东西,相机不一定拍到;相机能拍到的东西,肉眼不一定看到。这是因为:一、肉眼仅能感受到光线,而相机的胶卷(感光材料),不仅能感受到光线,而且能感受到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电磁波。二、相机的快门,快门速度最快达12000分之1秒,最慢达 几十分钟。肉眼看不到的暗星星,通过相机长时间的暴光,就有可能拍得到。三、相机的光圈。有大光圈、小光圈和最佳光圈。四、相机的镜头,有鱼眼镜、广角镜、标准镜、长焦镜和望远镜。在太空拍摄长城,要采用长焦镜或望远镜,用鱼眼镜和广角镜是拍不到长城的。因此,相机如采用最佳的组合,能拍摄到肉眼难以看到的东西。
2004年5月17日,我国不少报纸刊登欧洲航天局的最新公告,说宇航员可以在太空用肉眼看见中国的万里长城。还刊登了欧洲航天局的“普罗巴”卫星2004年3月11日在600千米高空拍摄的一幅长城照片。照片现世,世界愕然。几天后,欧洲航天局更正说,那不是长城,而是河流。但我国的专家说,那不是长城,也不是河流,而是北京市白河地区的一段盘山公路。从上面的论述可看出,相机拍长城,照片鉴定一错再错。如果用肉眼看长城,时间很短暂,难道就不会没有看错?所以,有宇航员说在300千米的太空用肉眼可看到万里长城,其实他们用肉眼看到的往往不是万里长城,而是河流、盘山道路或高速公路。因为不少河流、盘山道路或高速公路,其宽度都比长城宽得多。
㈥ 在太空中真的用肉眼就可以看见长城吗且是唯一可以用肉眼看到的人类建筑物吗
我国科学家确认“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以下是回答: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08日 14:53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记者李斌、卜云彤、吴晶晶)人类究竟能否在太空看到长城?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我国科学家最近的一项实证研究为这一历史谜案画上了句号:科学家通过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确认,人类肉眼无法从太空看到长城,但依靠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看”到长城。科学家的文章即将发表在核心期刊《物理》上。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从国外宇航员“见”长城之说,到把此事写入小学课本,从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宣称未见到长城到不久前欧洲空间局制造的“从太空看长城”事件,一时间迷雾重重,争论热烈。
今年5月发生的欧洲空间局“从太空看长城”事件,激起了我国科学家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从事遥感图像解译40多年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戴昌达研究员在光学物理专家聂玉昕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下,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遥感实验和实地验证。
根据人眼视觉原理和视觉分辨率,几位科学家认为,即使长城宽达10米,常人识别长城的最远距离也仅约36公里,视力好的侦察员大概可在62公里处识别长城。“这些距离都远低于公认的太空高度,何况长城一般只有5米宽?”
针对“黑夜看明灯”的类似说法,戴昌达认为,长城属砖土结构,不是发光体,也不是强反射体,与周围背景的反差不会太大,且宽度、高度有限,不会有太大的阴影和投影。“宇航员在升空或降落的瞬间也许能看到长城,但这个瞬间太短暂,宇航员也不能分心,不可能看清。”
在分析欧洲空间局5月公布的卫星图像后,专家认为,图像未经精几何校正等应用处理,导致长城影像难于辨别。“欧空局认定的‘长城’实际上是一条山沟,‘大运河’则是密云水库的主要支流——白河。”
在拿不到欧空局卫星图像数据的情况下,科学家对法国“斯波特”卫星提供的同一地区图像进行了应用处理、图像解译并驱车赴现场验证,得出结论:5米左右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图片经过适当处理,才能较清晰地显示长城的存在。(完)
历史谜案的由来 ——“从太空肉眼看长城”争论大事记
这场科学公案的由来似乎要追溯到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之日起,宇航员“看到长城”的一句话立刻传遍世界。至此,在人们尤其是十数亿华夏儿女心中扎下了根,根深蒂固。
而自那以后,关于人类肉眼看长城的争论就没有断过,在宇航界、科学界乃至社会公众中截然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派认为肉眼从太空能够看到长城;一派认为这不可能。正反双方犹如论战一样,各自搬出科学依据,振振有辞。而对于绝大多数不知情或者未深究的社会公众而言,则犹如雾里看花,一场科学公案似乎变成了历史谜案。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近年来围绕这场谜案的“大事”——
曾在太空站工作的宇航员威廉·博格在1991年出版的《在太空中如何盥洗》一书中说,在那样的高度上已无法用肉眼看到长城,而需要用望远镜才能看到。
2000年凤凰卫视曾采访第一批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之一的奥尔德林。他说,在月球上是看不到万里长城的,长城是狭窄而不规则的,在轨道上,很难看到不规则的事物。
2000年5月4日,首位太空游客蒂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我从中国上空飞过时看到了中国的河流和山脉,但没有看到中国的长城。
2003年10月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返回地球后表示:“看到地球景色非常美丽,但我没有看到我们的长城。”
2004年年初,全国政协委员王翔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纠正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长城砖》中有关宇航员肉眼能看到长城的错误,教育部对此公开答复表示纠错工作正在进行。
美国宇航员尤金·塞尔南2004年2月访问新加坡时表示:“在高度为160至32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中国的长城的确可以用肉眼看到”。国际空间站远征七队的科学官埃德·刘也赞同他的观点。
2004年5月11日欧洲空间局网站首页以“从太空看中国长城”为题,发布了一张“普罗巴”卫星3月25日过境时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文字说明指出,该图右上方一条蜿蜒曲折的细线条是延伸7240公里的长城。该公告还认为,如果天气、光照等条件适合,宇航员可以用肉眼看到长城。
公告刊出仅一天后,美国宇航局网站转发了这条信息和图像。两家国际公认的空间科技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立刻引起广泛关注,类似“从太空看到长城并非神话”的报道出现于国内多家媒体,还有文章“叫停”政协委员建议小学语文课本应纠错的提案。
与此同时,质疑和否定的意见也纷纷见诸报端和网站。复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的学者首先提出不可能是长城,根据立体效应和翻转180度看,图像很明显是一条汇聚水流的山沟。
2004年5月19日欧空局发布纠错公告,承认此前公布的图像发生解释错误,把一条注入密云水库的河流误判为长城,至于那条被判为运河的影像是否有错和宇航员能否看到长城等问题则未提及。
2004年5月27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科技人员用航片、1:1万地形图与欧空局的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后提出新的看法,长城、河流之说都不正确,是条山间公路。
2004年6月4日,有人提出“杨利伟没有看到长城事出有因”:杨利伟在21个小时的太空飞行过程中没有在白天飞越长城上空,因此根本没有时间看到长城。
2004年5月,前苏联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访华期间曾透露她在1963年环地球48圈的过程中看到过长城。(新华社记者李斌、吴晶晶、卜云彤)
㈦ 在太空中真能看见长城吗
在太空用肉眼是看不见长城的。因为人眼的视角和分辩率都有限,长城虽然长度很长,但宽度还是太小了,所以人无法用肉眼将其从地面背景中分辨出来,这就像从楼上的阳台去看地上的一条很长的缝衣线一样,是看不到的。倒是金字塔这样的“宽大”建筑在当地天气条件比较的时候可以被看见。
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顺利返回地面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有记者好奇地问:“你在太空上看到了万里长城了吗?”杨利伟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
那么在太空中真能看到长城吗?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不仅如此,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也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因此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长城完全从人的肉眼里消失的高度也只有60公里。这相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相差实在太大。
如果在月球上也能看到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第一批登月的两名宇航员之一———奥尔德林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时就强调:那是人们的误解,是由于人们对事实不了解所造成的。而第一位太空游客、富翁蒂托也否定了这一说法。更有专家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拓展资料: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长城_网络
㈧ 太空上能看到长城吗<小学课本的疑惑>!!!
不能
从理论上来讲,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专对属不规则事物很难观察,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地形背景隐没,仅靠肉眼,在20公里的高度就很难将它分辨出来。对于航天器平均400公里的轨道高度来说,就相当于在2688米外看一根头发丝一样。
㈨ 今天老师说在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我觉得不太可能,因为长城太窄小了,在太空中看长江才是一条细线,加上
你试一下,能不能在五十米远处,看到一根长头发?
㈩ 在太空到底能不能看到长城
不能
航天英雄杨利伟从太空回来后,在回答记者提问“是否看到长城”时回答“没有看到”。这条新闻播出后,立刻引起人们对2001年审定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长城砖》的批评,大家要求编写教科书的出版社改正。最近,有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专门就此事提交议案,不久传出这篇《长城砖》即将被叫停的消息。
不过,关于这件事最近又爆出新闻。2004年3月19日《北京晨报》报道:1972年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吉恩·塞尔南上个月在接受新加坡《海峡时报》专访时,回忆了当年登月时目睹的种种情形,“在距离地球160公里到320公里的轨道上,确实可以用肉眼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塞尔南的这一说法与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截然不同。对此,塞尔南的说法是:能不能看到长城取决于视力的好坏,并且要知道该往哪个地方看。
有专家指出,长城虽然绵延几万里,但平均宽度不过10米,对于飞行高度达到300公里的航天器来讲,只有500米宽的建筑才能映入眼帘,10米宽的长城显然不够标准。
这些新闻材料放在一起的确非常有趣。杨利伟和吉恩·塞尔南都是亲自登上太空的人,应该相信他们的话都是实话。不过,登上太空不像到河边洗洗脚那么省事,芸芸众生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亲自实践一下。那么,在太空到底能不能看到长城呢?笔者分析,在太空,很可能用肉眼可以看到长城。
第一个理由就是人家作为飞行员的吉恩·塞尔南亲眼看到过。按正常的逻辑,一个美国人,他没有必要说瞎话,没有必要用撒谎的方式专门来论证外国的长城的雄伟。
其次,杨利伟第一次进入太空,肯定没有专心看长城的任务,能否看到长城毕竟不是一个什么重要课题。他第一次进入太空,技巧可能还不够熟练,要想看到长城,该怎么看,往哪儿看,他可能没有研究和注意。
而且,能否看到长城跟天气状况肯定也有关系,跟飞行员的视力也有关系。
现在杨利伟和吉恩·塞尔南两位太空英雄的说法很不一致,结论是矛盾的,我们因此无法确定教科书上的说法就一定是错误的,教科书也不必忙着修改,课文不必忙着撤掉。我们以前对教科书的批评和责难的确有些操之过急了。杨利伟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那一阵子我们有些狂热,对英雄说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坚信不疑,但这样也可能犯一些不假思索的简单错误。现在跟吉恩·塞尔南的话一对比,的确要冷静一下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太空到底能否看到长城,不要太武断。因为毕竟我们大家都没有到太空去过。将来我们的神州六号、神州七号航天员别忘了好好地观察一下。到那时,也许事情就可以弄清楚了。
我看,“在太空是否用肉眼可以看到长城”这个问题被准确认识的曲折过程,本身就是如何探求真理的最好教育,这不论是对小学生还是我们成年人。(李启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