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

小学语文听说读写

发布时间:2020-12-13 16:18:48

⑴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学习技巧,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中笔者将对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什么是语文意识?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三、“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方式
1.听的能力培养。要适应时代需求,培养跨世纪人才,就必须从小加强听的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呢?先教给学生听的能力的听读方法, 可以先做示范,让学生模仿,然后反复进行听的训练。听的训练不仅仅局于课内,完全可以课内外结合起来进行训练。只要学生愿意主动训练, 课外培养听的能力机会很多如:听广播、看电视、听报告、听故事, 哪怕是听别人谈话,都可以慢慢培养听的能力的,此外就是对听到的作文指出它的优缺点或者进行“听后感”训练。
2.说的能力培养。要让学生敢说话,小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有的敢说话却只言片语、结结巴巴,这就需要老师多提问来训练勇气,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表扬和奖励他们多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 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
3.读的能力培养。首先,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篇课文或一段话,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注意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4.写的能力培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蜂出泉流,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生要在写作中学会表达,首先关键是学会积累,懂得积累材料、积累语言,文章就有东西可以表达。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
另外,从学生开始学习作文的年级起,就应教给其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每一次的作文练习,我都先让学生起稿,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下来,然后收上来,在文中写上我的点评,再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把文章好好改正字词错误,想出新点子,把作文写完整。
四、结语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选择合适的教法,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而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且要达到精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⑵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是: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语与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称为语文。然而语文又来源于生活,故在教学生学语文时,还要让学生联系生活会用语文。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我国小学教育的种种弊端已日益显现。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问题尤为突出,从小学到中学,语文授课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而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少、慢、差、费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问题。 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实施之际,讨论语文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为改变语文教学不良现状,一大批语文教师从素质教育要求着眼,身体力行,锐意改革,为全面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关于有效教学,仁者互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什么是语文意识?它是我们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一句话,就是对如何运用语文的一种自觉。语文意识的养成就是正确的语文习惯的培养和形成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教研实践中,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要有较强的语文意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语文教学要摈弃功利,褪尽修饰,删繁就简,回归常态。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简简单单的语文教学境界,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应该走在语文路上,将视野对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语文意识?还是以读为例。对一个具有高度语文意识的教师来说,教授一篇课文,就不仅要使学生搞清楚课文写了什么,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换一种写法行不行,效果有什么不同。有没有这个语文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这个意识,语文学习的效果就好,进步就快。没有这个意识,收获就少,进步就慢。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偷,这些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阅读过程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阅读给人以智慧,给人创造力。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阅读就仿佛是一粒火种,只要时机适当,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那一盏灯。因此,我们要注意鼓励学生。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透适合自己的优秀书籍。 我们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从而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我、提升自我,使鉴赏活动成为他们的自觉修养过程。
作为一名学生,能独立阅读非常重要。而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我了解到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经过反复构思,我设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阅读规划表、阅读摘抄卡、天天阅读登记表等组成。动员家长参与, 适时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阅读任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等,制订有效的奖励机制。
三、注意作文教学的过程性指导 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该是构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过程。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写作前的启发和写作成文后的评价与反馈,对于写作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的指导还不深入。学生作文兴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质量不够理想,从教师这一块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即过程性指导。因此,要改变现在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也就是说,作文,要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的写作实践进行面对面的碰撞,在学生的思维上产生影响。那么,这其中有哪些可以运用的方法呢?举例如下: (1)注重两记。坚持让学生写好两记,即日记和读书笔记,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并积累写作素材。 (2)现身说法。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3)典型展示。让学生在和别人交流写作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对写作过程的正确认识。注重评优激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放大细节。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铺演和解剖,让学生在放大的镜头中发现问题,在反复的历练中揣摩要领,领悟规律。 (5)现场提升。让学生在修改和调整中获得过程性的体验,在动态比照中获得强烈的学习刺激,鼓励合作,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发挥效用,发挥老师的导师功能,就一定要想办法去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能只是讲孤立的知识,悬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恒抓写字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培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从修订大纲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写字,强调打好基础,包括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画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体现了加强写字,提高写字质量的指导思想。同时我个人认为美好的字体可以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现代人不可能像汉朝书法家张芝那样天天洗砚台,把池塘水洗黑了,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和尚,单身居寺楼一练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几乎全是独生子女,教师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坚持有效地练字,至关重要。而练字比较枯燥、乏味。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使他们好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充分说明了兴趣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尝试了以下几种激趣法,效果较好: (1)天天书法展评。利用教室墙壁,精心设计一片学生作品展评空间。统一用田字簿纸张,学生每天张贴一张,字数不作要求。 (2)设立优秀榜,进步榜。采用自评、集体评价的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奖励作业本、钢笔等。 (3)目标预设与评价。每周学生结合实际,给自己制定短期目标,如写好基本笔画、写端正字、调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结束作总结评价,从而制定下周目标。坚持下来,学生就能体验到这种过程的快乐,并收获成功。 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新世纪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听说读写能力,遵循教学规律,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是理解与落实《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标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实践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作为自身教学的目标,在读写之间寻找结合点,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为母语的传承、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⑶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发展。要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现在的孩子往往不会倾听。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二、让学生学会说话
说是一种最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文学习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三、让学生学会朗读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朗读。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l,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引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让学生学会写作
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难得就是写作。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⑷ 小学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即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语文教学使得回小学生能够具有辨别语音、答理解语意、评品话语的能力,使得小学生能够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能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然而目前看来,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达不清楚、文章表达不通顺,甚至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等现象,所以,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急需培养和提高,而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训练。

⑸ 如何处理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

语文是自从小学到高中的重要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占据着非常重版要的位置.作为人类权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文化的工具,它既是规范的文字语言,也是一门文化艺术.同时也是人类积累经验、延续精神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听说读写能力不只是关系到每个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语文能力的提高,更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学习.需要教师们研究探讨,各展其才.

⑹ 小学语文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吗

⑺ 如何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因此,在小学课堂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

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探究学习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紧紧抓住这四个环节,对学生加强训练,才会使学生的综合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同时,我们要优化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教育体系。在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前几年,有语文老师曾感慨:语文教学怎么了,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连最简单的与人交流都不会,语文已经走进死胡同。时代迫切呼唤语文改革,于是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大家的视线,并且势头强劲。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呢?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呢?这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全面素质的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实践性。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学会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性学习命题的中心是活动。题目大多会设置特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实践经验是学生解题的主要依据。 2.语文性。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基于“生活处处有语文”这一“大语文观”的。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述,我们可以找到对于“语文”这个关键词的解读。那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这就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中“语文”一词的内涵,也就是说语文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生活。 3.综合性。有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学科内的综合,即综合运用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综合性的语文问题;二是学科间的综合,即以语文学科为主,进行跨学科的渗透。语文学科是解决其他学科的基础工具,而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学科渗透能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促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开放性。主要指题型的灵活性和答案的不唯一性。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可多角度切入,形式限制少。答案不作统一规定,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新课程改革中添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的挑战,而且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近几年在中考中一直处于强劲态势。不少学校虽开展了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未能做到人人都有具体的工作的任务,所以有的同学无亲身感受,写不出活动的目的、主题、步骤;有的学生虽参加,也有具体的任务,但不去思考,不去探究,没有形成自己的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一定要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真正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更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全面锻炼。 1.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要让学生听懂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所谓听琴听声,听话听音。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时能听懂言外之意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小丽很爱干净,早上进教室到座位上,拿面纸把桌子凳子擦了一遍,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桌见了说:“小丽,你可真讲卫生呀。”如果你是小丽该如何回答。如果同学们在审题时就字面理解的话肯定会说:“是呀,我的优点就在这。”那就答错了。正确答案是:“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因为她的同桌说的是反话,要听懂言外之意。可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听是首要的。 2.说。培养说话能力就是让学生在与人交流中能够正确简明流畅婉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地表达会让你事半功倍,反之,不正确地表达会让你功亏一篑。说是一门学问与艺术,如何让学生说得正确,说得生动,说得简明,说得流畅,说得婉转……这是不少语文老师觉得困难的事。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就要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是一条恒之有效的途径。开展贴近学生综合的实践活动更有助于“说”,每一活动的实践,都是自己的一次努力,一次体验,一次获得,说自己心中的东西,比说什么都容易。例如学校处理垃圾就一个办法———焚烧。垃圾焚烧时那刺鼻的气味、那熏人的烟让学生深恶痛绝。对此,我就发动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深受其害的学生个个慷慨激昂,谈自己的感觉,谈环保的重要性,最后形成书面文字递交给校长,反映学生对焚烧垃圾的反感,提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应该说这个活动很成功。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事,才能激发学生说潜能,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 3.“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读的能力其实就是让学生读材料,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归纳有效信息,或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路识斯真。”读一篇课文后目的就是要“识斯真”。不读是不行的。有文化的人称为“读书人”,可看出“读”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说明知识从读中来。从读中领悟归纳总结。 4.“写”。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多写作的素材。

⑼ 怎样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

重视听的训练,打好语文学习能力基本功
语文学习成绩,与语文学习能力有很高内的相关性。而语文学习能力,又包括容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概括地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品评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而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听的重要性。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在听的方面至少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听课文朗读,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文磁带,听教师及同学们的朗读,这样有利于记住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行规定读课文的遍数,但每课上过之后,同学们绝大部分都会背,这就是认真听的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听说读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