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哪些是朱自清的文章
匆匆是小学六年级人教版的课文,作者朱自清
Ⅱ 中小学(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哪些鲁迅的文章
小学课本:《少年闰土》
初中课本:
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册《社戏》、《故乡》
第四册《孔乙己》
第五册《论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册《藤野先生》
高中课本:
第一册《呐喊》自序
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
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
第四册《药》
第五册《阿Q正传》
高中语文读本:
第一册《孤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第二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点比喻》、《捣鬼心传》
第三册《为了忘却的纪念》、《春末闲谈》
第四册《狂人日记》
第五册《阿Q正传》的成因、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示众》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
(2)小学语文课本文章扩展阅读:
鲁迅的人物评价: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Ⅲ 小学语文中叶圣陶的课文
1、《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也是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作者叶圣陶。本文章介绍了爬山虎是如何爬墙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叶圣陶专集》 ,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朗读人是陆洋。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夜空和闪闪的星星。
展现了孩子想飞上月亮遨游太空的美好愿望。本文想象奇特,插图生动形象,能引起孩子对夜空无限的遐想,和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全诗韵律和谐,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入选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
4、《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这篇游记不作为课文的时候叫《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5、《藕与莼菜》
《藕与莼菜》就现代作家叶圣陶于192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借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怀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热爱之情。
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藕与莼菜》后被收入沪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八课。
Ⅳ 小学语文教材散文有哪些
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萝瀑布》、《我的信念》、《春》、《济南的冬天》、《散步》、《羚羊木雕》、《背影》、《老王》、《信客》、《桥之美》、《地下森林》。
一、散文: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文学体载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二、中文名:散文
三、释义: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一种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概述:殷商时代有了文字,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到了周朝,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如《春秋》。以后,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
五、分类:现代散文的定义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1: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2: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Ⅳ 季羡林在语文小学语文课本上发表什么文章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专册)
《怀念母亲》(义务属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夹竹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国标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9课)
《小苗与大树》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
Ⅵ 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的文章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支花。
《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Ⅶ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红色经典文章有哪些
小学课本红色经典文章:《金色的鱼钩》,《狼牙山五壮士》
Ⅷ 小学语文课本(你用过吗),满满的回忆,让我哭一会
1、原文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约翰》②。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拥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赏析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为别人做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敬爱之情。 3、作者简介周晔(yè), 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鲁迅兄弟三人,老大周树人(鲁迅原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周晔是周建人和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1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自建国后一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周建人在晚年口述,周晔执笔,出版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周晔还独立撰写过《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一书,是她研究鲁迅的姊妹篇。
Ⅸ 林清玄在小学课本里写过哪些文章
《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
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自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
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
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