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角色扮演小学语文

角色扮演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1-01-03 21:06:25

小学语文阅读常见的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哪些

就语文阅读常用的实践活动种类,我觉得当然有很多种,其实一种实验调查,课外研究和课外书的阅读相结合,这种情况下都有很多种,所以我们把理论落实到实际

⑵ 如何让小学语文变得“美妙”而有效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要想让小学语文变得“美妙”而有效,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人物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
在我国,语文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完整统一,这是最基本的特点。目前,小学语文课上并没有把最基本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要从根本上找到教育突破途径,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心灵应该是律动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向往的,才能让同学们沉浸在学习语文的环境中。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对语文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练习、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教师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还需要结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使学生尽量领悟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鼓励学生阅读中外儿童名著,领略书中的精妙所在。设立图书角,让同学们捐赠出自己喜爱的图书,作为公共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同学,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 要让学生多读。每篇课文都先叫学生回家预习,让学生能大体知道课文讲什么。教学第一课时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把不太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每篇课文都会有生字,四年级的学生有自学生字的能力,待学生学习后,同桌互相纠正。用了这个方法后,学生读书水平提高了,连一些平时不会读的同学也基本上能读好。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 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 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 要让学生多说。精读课文则是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尽量多让学生说,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让老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每次课文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也逐渐有所提高。 要让孩子多写。教完生字后,要让学生描红生字,并且把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指导书写. 要想学生深入文本,老师要先备好课,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体会。循序渐进,才能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学好一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再谈自己的感受,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⑶ 部编版小学语文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

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

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

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3)角色扮演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教材制度沿革:

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

⑷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是最难教的,也是最难管理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随之现在网络的普及,许多人的传统观念的发生了改变,从大人到小孩,小孩的观念有的出现内了超前的早熟。因容而,小学的小孩对世界的一个认知正处于一个探索,我们应该更有耐心的教导他们,不只是教他们知识,还应该教会他们做人。如果小孩做错了事,或者叛逆的话,请你站在尊重他们的立场出发,一个小孩的行为叛逆,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家庭,或者社会,所以我们应该更包容他们。也许你可以采用一种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合作的游戏,让他从一个被教育者转变成教育者,让他们切身的去体会该怎么样才能做好,要相信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一定的自信,让他们有信心相信自己其实也可以做好。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给与一定的包容和尊重,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⑸ 小学语文为什么要运用角色扮演法

为了让有些没有自制力的孩子能更用心的听讲,因为分角色朗读比较有趣。

⑹ 小学语文《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公开课教案

《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公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用不同的语气读出对话。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认识到做对他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理解青蛙妈妈说的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前说: 你认识哪些小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同学字 1、 出示生字,自由读。 2、 小组讨论: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 汇报: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 4、 分析生字,理解词语,口头组词。 四、 导书写:师范写,生描写、仿写。 五、 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 教学后记:同学能很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并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 青蛙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身手? 二、 读课文 1、 范读第1小节,问:小青蛙会想些什么? 2、 看动画,边看边想:小青蛙跳到什么地方问谁去了? (1) 出示对话,指名读,评议。 (2) 分角色朗读,想想怎么读好它们的对话? 3、 自读课文3——4小节。 想:小青蛙又去问谁了?他人又是怎样说的确良? 4、 看动画片,反馈交流:互相练读,指名读,评议,再读,分角色朗读。 5、 小青蛙还会问谁?它们又会说些什么?(自读第五小节) 6、 指名读妈妈与小青蛙的对话。 问:你明白妈妈的话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 齐读课文。问:假如你是小青蛙,你现在知道做什么事最快乐了吗? 四、 课后拓展: 1、 分角色扮演课文。 2、 你认为你做什么事最快乐? 18 什么事情最快乐 小青蛙(图) 板书:啄木鸟(图)捉虫 水牛(图)耕地 蜜蜂(图)采蜜 为他人做自已能做的事,你会觉最快乐。 教学后记:同学知道做协助他人的事才会最快乐!

⑺ 小学语文是课本知识和阅读哪个重要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三个核心习惯是关键。这三大核心习惯是: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其中阅读习惯甚为重要。
在新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各科教学目标作了详细讲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三.小学科学教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如下表所示。

组别 目标总体描述
一级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
(1-9'ELA'2.2)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 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 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背景。
七级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习阅读的英言语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活动。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 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级 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 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其分目标是: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七.小学音乐教学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八.小学美术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阶段目标如下: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
(1~2年级)
(1-2'FA'2.2.1) (1-2'FA'2.2.1.1)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2'FA'2.2.1.2)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1-2'FA'2.2.1.3)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3~4年级)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3-4'FA'2.2.2.2)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4'FA'2.2.2.3)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5~6年级)
(5-6'FA'2.2.3) (5-6'FA'2.2.3.1)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5-6'FA'2.2.3.3)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⑻ 求教小学语文老师

你好,你所应聘的应该是一个补习学校吧。那么是否要详细教案就咨询学校吧。
小学语文一年级训练说话写话,二年级初步学写日记,三年级初步学写作文。因此,现在作文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个新事物。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征。
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要新鲜,充满童趣,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当妈妈的小帮手》、《某某同学的趣事》。
确立主题后,要考虑采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展兴趣。现今很多地方都搞“快乐作文”,方法是先做快乐有趣的活动,再让学生讨论讨论,最后写作文。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什么都别想,只要想着:我是孩子们的朋友,我要让这些小朋友们都快乐。能做到这点就进入了角色。上课时,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反应,及时调节自己。如:说话的声音大小,语速的快慢,情绪的张弛等等。
教学时间2个小时,肯定有课间休息。注意休息时,与学生们拉拉家常,让学生们帮你支支招,有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0个学生,在开展活动和交流时,要合理分组。可以就某一问题兴趣一致的同学一组,也可以就几个颜色分成阵营。一般4-6名学生分成一组比较恰当。
在教学时间安排上,1、开头3-5分钟,与学生见面,说故事等拉近与学生距离,同时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或引出要开展的活动。2、5-20分钟,开展主题活动,动手操作、角色扮演、游戏等等形式都可以。3、20-40分钟,交流所见所闻所想。先在小组里,后推选优秀班级交流。对于同学们有争议的地方,不妨快节奏地重新活动。4、40-80分钟,学生作文,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拓展作文思路,指正不良习惯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字和句子写错了,不要急着去擦,可以用修改符号圈画)。5、80-120分钟,作文评讲。先在小组内互评,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讲出写得好的地方,(不如意的地方肯定很多,才三年级嘛,所以我们就挑好的说。)小组评完后,推荐优秀的班级内朗读,大家共同欣赏。最后,出示普通作文一篇,老师给学生们演示怎样修改作文。(说话通顺,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好作文。一句一句读,一个意思说完了,就是一段。几个意思就组成了作文,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作文的脉络。作文中最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就是中心。一个句子普通说法大家都知道,我们能用其他东西打个比方吗?能把它当作人来说吗?体会下换个说法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修辞。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我们可以先忽视,在学生朗读时,注意他体会意思,思考该是什么字,该停顿吗?慢慢孩子会理解就不会错了。)
在作文评讲中,注意应该锦上添花,赏识学生好的思路,好的词语句子,好的修辞,好的想象联想等等。只要是比较好的,都予以肯定,让学生对作文不至于畏惧。此外,教师要在好的基础上,说出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还可以进步得更好,引起求知欲。
总之,三年级作文,就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只要孩子们喜欢写作文了,你就成功了。
祝你好运,早上匆忙打字,思路不够清晰,先将就着吧。我要去上课了。

⑼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培养他们三个核心习惯是关键。这三大核心习惯是:阅读习惯、问题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其中阅读习惯甚为重要。
在新颁发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各科教学目标作了详细讲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三.小学科学教学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四.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课程目标结构如图2所示。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如下表所示。

组别 目标总体描述
一级
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
(1-9'ELA'2.2)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 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 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六级 进一步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能理解口头或书面材料中表达的观点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有效地使用口头或书面语言描述个人经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计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英语学习活动。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能根据自我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目标和策略。能体会交际中语言的文化内涵的背景。
七级 有明确和持续的学习动机及自主学习意识。能就较广泛的话题交流信息,提出问题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读懂供高中学习阅读的英言语原著改写本及英语报刊。具有初步的实用写作能力,如通知、邀请活动。有主动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八级 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与讲英语的人士进行比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头或书面材料的内容发表评价性见解。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如商讨和制订计划、报告实验和调查结果。能有效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能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
九级 有自主学习能力。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能就国内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环保、人口、 和平与发展等用英语进行交谈,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字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丰富学习资源。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

五.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六.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其分目标是:
(一)情感与态度:◆ 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自信、诚实、求上进。
(二)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 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 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三)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四)过程与方法:◆ 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七.小学音乐教学总目标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以自由、即兴的创作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习浅显的音乐创作常识和技能。通过认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了解中外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初步识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加深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了解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联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八.小学美术教学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阶段目标如下: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
(1~2年级)
(1-2'FA'2.2.1) (1-2'FA'2.2.1.1)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1-2'FA'2.2.1.2)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1-2'FA'2.2.1.3)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3~4年级)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3-4'FA'2.2.2.2)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4'FA'2.2.2.3)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5~6年级)
(5-6'FA'2.2.3) (5-6'FA'2.2.3.1)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5-6'FA'2.2.3.3)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阅读全文

与角色扮演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