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21.陈涉世家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翻译: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听(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将尉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将尉恼怒,让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们。将尉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将尉拔剑出鞘想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利剑杀了将尉。陈胜帮助他,一起杀了两个将尉。(于是陈胜)召集并号令部属的人说:“你们诸位遇上大雨,都已误了期限,误期是要杀头的。假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去守卫边塞死掉的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伟大的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部属的人都说:“愿意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就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个个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成高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个)将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义军之后攻打蕲县。攻下蕲以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军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则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来。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士兵好几万。攻陈县时,那里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带兵在城门洞里同起义军作战。守丞不能胜,被人杀死了,起义军才进城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当地管教化的乡官和才能出众的乡绅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战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定国号叫张楚。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都起来惩罚当地郡县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22.唐雎不辱使命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翻译: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啊!”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这再好不过了,虽然是这样,但这是我从先王那继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不高兴。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区区的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墙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因此穿丧服,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了。”说完(唐雎)挺剑而起(剑未出鞘)。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23.隆中对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是确实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可如同一条卧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智慧与谋略浅薄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用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是否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到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拿着饭和水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深厚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刘备就解释给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关羽、张飞才不说了。
24.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
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25.词五首
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白苹”通 “白苹”)
梳洗完,独自在望江楼上倚栏远眺。过去成百上千的船儿却不见心上人的那一只。斜阳余晖,含情脉脉,江水悠悠远逝,怎么令人愁肠寸在白苹洲。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
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
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雕 通:雕)
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完,望采纳,谢谢。
② 求人教版九年级上下两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译文: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哪里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这支队伍,并担任小队长。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陈胜、吴广在一起商量,说:“如今逃跑(抓了回来)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为国家而死,这样好吧?”陈胜说:“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压迫,痛苦不堪。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谏劝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最近传闻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怜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的。”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二人)于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俩的意图,说:“你们的事都能办成,能建功立业。不过你们还是去问问鬼神吧!”陈胜、吴广很高兴,(又)捉摸这“问问鬼神”的意思,终于悟出:“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信啊。”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再把绸条塞进人家网起来的一条鱼肚子里,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绸条,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附近丛林里的神庙当中,天黑以后点上灯笼(装鬼火),装做狐狸的声音,向(士兵们)喊道:“大楚复兴,陈胜为王。”士兵们一整夜既惊且怕。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平时很关心周围的人,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出力。(那天)(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们发火,让他们责罚他,借此来激怒士兵。那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众士兵愤愤不平,)军官(刚)拔出剑来威吓(士兵),吴广一跃而起,夺过剑来杀死了他。陈胜协助吴广,一同杀了两个军官。陈胜把众戍卒召集起来,宣布号令,说:“各位(在这里)遇到大雨,都超过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过期就要杀头。就算侥幸不杀头,而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齐声应道:“一定听从您的号令。”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大家露出右臂(作为义军的标志),打出大楚旗号。又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任都尉。起义军(首先)进攻大泽乡,占领该乡后接着进攻蕲县。攻克蕲县后,就派符离人葛婴带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陈胜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谯等县,都拿下来了。一路上收编人马,等打到陈县的时候,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马一千多匹,士卒几万人。进攻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带兵在谯门中应战。起义军(一时)不能战胜,(不久)守丞被人杀死,大军才进入陈县。几天后,陈胜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共同商讨大事。这些人异口同声地说:“将军您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讨伐残暴无道的秦国,恢复楚国的社稷,论功应当称王。”于是陈胜被拥戴称王,宣称要重建楚国。这时,各郡县受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纷纷起事,惩办当地的长官,把他们杀死,来响应陈胜的号召。
22、《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向)
原文: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23、《隆中对》(陈寿)
原文: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译文: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曹操同袁绍相比,名位低贱,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终于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的原因,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控制着皇帝向诸侯发号施令,这实在是不能同他较量的。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而刘表却没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形势给您提供的机会,难道将军没有夺取它的意图吗?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又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接纳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二州,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24.《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③ 语文出版社的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
现在的小孩子。。。。
你这内容也太多了吧,你认为在这里可以全部给你回答完吗
④ 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孟子两章》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⑤ 语文7-9年级人教版 求文言文及翻译
七上
5《童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
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0《论语》十则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不忠诚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温习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点做老师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孔子说:“由(子路)!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内心自我反省。”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中间,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来学习,他们不好的方面,(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掉它。”
曾子曰:“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任务重大而道路遥远。把“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死了然后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孔子说:“季节严寒,然后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20《山市》
原文: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翻译: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然而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近处没有这样的寺院。不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绿瓦飞檐,才明白是“山市”。没多久,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城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成千上万。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变得隐隐约约。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一切都没有了,只有一座高楼,上接云霄与天河,(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大开,每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了,不能数出它的层次。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的靠着(栏杆),有的站着,形状不一。过了一会儿,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又渐渐变得像平常的楼房;又渐渐变得像高高的平房;突然像拳头一般大小,又像豆粒一般大小,于是不能看见。又听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又叫它“鬼市”。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集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论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用在空中盐撒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与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他离开以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门外游戏。客人问他:“你爸爸在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来,已经走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见面,中午您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惭愧不安,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入家门。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围墙毁坏。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补,一定会有盗贼。”邻居家的老公公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这个人家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公公(偷了他家的东西)。
《塞翁失马》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精通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居住地。人们都来宽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领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来祝贺他。他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去打仗。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保全了性命。
《与朱元思书》
烟雾都散净了,天空和远山是一样的颜色。(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是青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茂密碧绿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冷冷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叫,猿猴也不住地啼。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象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见到阳光。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当作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本性嗜酒,家里穷不能常喝。亲戚旧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酒叫他来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不舍不得离开。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自我娱乐,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忘记心中的得与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论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把自己的志趣当作快乐。(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或者是葛天氏的百姓吧?
23《马说》韩愈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上,(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用“千里马”称呼它。
千里马,吃一顿有时吃尽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够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打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每每向藏书的人家借,(借来)亲手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归还。天很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不放松抄书。抄录完了,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为这人家大多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与(我)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脸色愈加恭顺,礼节愈加周到,不敢说出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然笨拙,终于获得很多教益。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隆冬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几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了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盖着,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店主每天提供(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享受。同住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饰红帽带和宝石的帽子,腰佩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的勤恳与艰辛是这样。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高兴。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往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潭把一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成为小岛,成为不平的岩石,成为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与游人一起娱乐。
向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象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水的岸势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坐在潭边,四周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废弛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上面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好景色,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山,吞着长江,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象那连绵的雨下得繁密,连续几个月不放晴,阴惨的风愤怒地号叫,浑浊的浪头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已的情绪了。
至于春风和煦、日光明媚,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得)茂盛青葱。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高兴极了的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即在朝廷里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即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这样做官也担忧,辞官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那些山峰,树林、山谷尤其美丽,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洁,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里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野味野菜,杂乱地在前面摆开,(这)是太守宴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站或坐大声喧哗的,(这)是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之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翻译: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仍然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来就飞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每次冒着寒风快步行走,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层的,清澈得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又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约一寸左右。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经常有。风力虽然还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之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它啊。
⑥ 人教版语文书九年级下册 所有文言文部分书下注解
公输
一、解释重点词语。
1、起于鲁 起:出发,动身 2、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3、再拜 拜了两次 4、不可谓知类 知类:明白事理
5、然胡不已乎 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
6、胡不见我于王 见:引见 7、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拒”,抗拒。
8、子墨子守圉有余 通“御”,抵挡。 9、公输盘诎 通“屈”,理屈。
10、吾知所以距子矣 用来……的方法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 入侵
12、吾义固不杀人 善良坚持道义 13、请说之 解说这件事
14、不可谓仁 对人亲善,友爱。 15、虽然 虽然如此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2、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3、知而不争 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
4、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5、九设攻城之机变 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
6、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抵抗者)。
7、胡不已乎?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8、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9、愿借之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10、请献十金 请允许我奉送(给您)十金。
1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损失不足的而争夺有余的。意思是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
孟子二章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舜发于 被任用 2、人恒 过 常;犯过失
3、傅说举于 被选拔 4、衡于虑 同“横”,梗塞,不顺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责任,担子;这 6、而后作 奋起
7、苦其心志 使……痛苦 8、征于色 颜色
9、劳其筋骨 使……劳累 10、发于声 吟咏叹息
11、饿其体肤 使……饥饿 12、而后喻 了解
13、空乏其身 使……贫困 14、法家拂士 同“弼”
15、乱其所为 使……错乱 16、入则 在里面。指国内
17、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18、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19、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同“增”
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4、行拂乱其所为 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重点词语解释
1、地利 有利 2、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3、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故曰 所以
5、七里之郭 外城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凭借
7、环而攻之 围 8、固国 巩固 国防
9、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 10、威天下 震慑
11、池非不深 护城河 12、亲戚 畔之 内亲外戚;通“叛”
13、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14、多助之至 极点
15、坚利 锐利 16、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二、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词语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4、贤者能勿丧耳 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10、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向”,从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13、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4、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15、乞人不屑也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庄子两则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惠子相梁;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相:做宰相;国:国都,京城
2、非梧桐不止;安知鱼之乐 止:栖息;安:怎么
3、于是 鸱得腐鼠 于是:在这时。鸱:猫头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曹刿论战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肉食者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 间:参与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虽:即使。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估计。伏:埋伏。
12、何以战 凭借什么作战。
13、望其旗靡 靡:倒下
14、故逐之 逐:追赶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4、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愚公移山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汉阴:汉水的南面。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焉,疑问代词。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15、年且九十。 且:将近
1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17、如太行、王屋何?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18、愚公长息 长息:长叹
19、虽我之死 虽:即使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也有一说为“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竭尽全力。你崇尚仁义却不肯帮我杀死一个欺负我的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道理。
公输盘折服了。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舍弃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短小的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弃自己丰盛的食物,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患了偷窃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丰盛的食物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连过多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可是我也不说。”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注释
(1)公输盘: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姓公输,名盘(bān),又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班,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2)云梯: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指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起于鲁:自鲁国出发。起:起身,出发。
(5)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
(6)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 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7)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8)借:凭借,依靠。
(9)说:同“悦”高兴,愉快。
(10)金:量词,前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11)义:善良坚持正义。
(12)固:本来,从来。
(13)再拜:表示郑重的礼节,一拜再拜。
(14)请说之:解说这件事。
(15)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16)荆国:楚国的别名。
(17)见:召见。
(18)争:同“诤”,直言相劝。
(19)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0)然:但是。
(21)胡:为什么。
(22)已:停止。
(23)见:引见 。
(24)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25)敝舆:破车。
(26)褐:粗布衣服。
(27)粱肉:指好饭好菜。
(28)何若:什么样的。
(29)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30)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
(31)鼍:鳄鱼。
(32)文梓:梓树。
(33)豫章:樟树。
(34)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35)善哉:好呀。
(36)虽然:虽然如此。
(37)牒:木片。
(38)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机变,巧妙的战术。
(39)诎(qū):通“屈”,意思是理屈。
(40)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41)寇:入侵。
(42)距:通“拒”守备。
(43)守圉(yù):守卫,圉通“御”,抵挡。
(44)禽滑(gǔ)厘:人名,魏国人。
(45)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
5. 辟:同“避”,躲避。
6.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8.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9.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0. 非独:不单,不仅。
11. 勿丧:不丢掉。
1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3.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4.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5. 蹴cù:用脚踢。
16.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8. 何加:有什么益处。
19.奉:侍奉。
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
⑦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翻译
翻译什么?
《陈涉世家》(司马迁)
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内,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容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
么?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少时,曾经给别人租田耕种,蹲在耕地的田垄上,惆怅悲伤很久,说
⑧ 初三语文下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的文言文全部翻译。
考点分析与备考建议
【考点分析】
近年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基本篇目的作者及朝代; 2.常见重点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3.重点语句的背诵与翻译; 4.把握文章重点,概括文章中心;
5.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6.开放性试题。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预计今后中考对文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较大变化:
(1)主观题型增多,单纯选择题减少;(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增多;(3)所选文言文语段逐步走向课外,或课内外结合;(4)题目分量增大,会出现少量的开放型试题;(5)根据新大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在中考文言文测试中会相应降低难度,同时可能加大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试题的分量。
【备考建议】
一、基础要牢固,运用要灵活。
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必须夯实基础,特别要注意对字词的理解、记忆。有了牢固的基础,考试中才能灵活运用。
二、把握断句停顿的节奏。
诵读文言文时有时要在句中停顿,就必须辨清语意和结构,使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及语言结构一致。如:”今齐地方千里“就应读成”今齐地/方千里“。
三、注意文言语句的翻译。
1.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三原则。“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译文要明白通顺;“雅”就是译文要文笔生动优美。
2.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有两种方法,即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按照文言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用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不便于直译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需要,辅之以意译。也就是说,在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注意问题:首先是译句不能脱离原文、原句的意思,必须忠实地表达愿意。其次,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第三,文言文多省略,翻译时要补充。最后,专有名词不翻译。
四、把握意脉,突出整体理解。
考卷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大都是对句子含义、句子作用(在文中的地位)、句子语气、句子表达效果(含品析)和对文段中心意思、思想倾向、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的分析理解。所谓把握译脉,就是对全文的中心意思、结构线索要胸中有数,这是整体理解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是对句、段的分析不能就句论句、就段论段,要统观全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将词(关键词)、句、段,段与全文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倾向、时代背景联系起来,综合理解。不能架空分析,牵强附会。在分析过程中可运用联系、比较法。
唐山市友谊中学 李国金
真题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边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2.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3.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5.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析】第1题是对文中重点实词的考查,要在平常学习时将其掌握。第2题中涉及的“之”有多种用法,可以作代词,可以作助词“的”,可以表宾语前置,可以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可以作动词“去、往”等,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与B项相同。第3题是对文章理解的考查,涉及到文章的中心。第4题则是对邹忌进谏的语言技巧的考查,侧重于语势和论证关系角度。第5题属翻译句子,并不复杂。
答案:
1.A 2.B 3.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志。(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4.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5.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唐山市友谊中学 黄杰
专题研究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法赏鉴
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
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
3.语言简练生动。
一篇300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动态,省去国内情况,这些都是异常简洁的。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
4.别致精巧的层次结构。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很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妻、妾、客是三层;“私我”“畏我”“有求于我”是三层;“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百姓,又是三层。上赏、中赏、下赏,是三层;“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又是三层。这些都是比较容易识记的。在看,邹忌自以为美于徐公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旦日”、“明日”是也。邹忌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是第一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是第二层;然后到“暮寝而思之”是第三层,找出了矛盾的焦点。全部事态的发展也是三层:邹忌现身说法进行讽谏是第一层;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是第二层;最后使邻近的诸侯国都来入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是第三层。
二、《愚公移山》中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这篇寓言中有不少的细节描写,它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而且也为突出文章主旨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愚公提出“吾与汝毕力平险”后,家人“杂然相许”,一个“杂然”道出了大家热情之高。可见,愚公的主张得人心!愚公率领三个人,“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一词,交代了工具之简单而落后。愚公的坚定意志由此可见!邻人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一个动作细节“跳”,既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又道出了其热心参与的态度。可见愚公移山不仅家人赞同,群众也支持!“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一个神态细节“笑”,让读者看到了智叟可掬的自作聪明之态;“北山愚公长息曰”,一个“长息”,写出了愚公早已成竹在胸。二者对比,突出了愚公不畏艰险的精神!
⑨ 急求 语文古文翻译(九年级 下册)。。。。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也有一说为“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要拿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就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指教呢?”
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我想借助您的力量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公输盘说:“我崇尚仁义,不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请让我解说这件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如今去杀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宋国并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劝阻楚王,不能说是忠诚。争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竭尽全力。你崇尚仁义却不肯帮我杀死一个欺负我的人,却甘心为楚国攻打宋国而杀死很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道理。
公输盘折服了。
墨子说:“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输盘说:“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
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舍弃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短小的粗布衣服就想去偷;舍弃自己丰盛的食物,看见邻人有糟糠便想去偷。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楚王说:“(这个人)一定患了偷窃病了。”
墨子说:“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那里满是犀兕、麋鹿之类,长江、汉水里的鱼、鳖、鼋、鼍多得天下无比,宋国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个连野鸡、兔子、鲫鱼都没有的地方。这就好像丰盛的食物和糟糠相比。楚国有松、梓、楩、楠、樟这些大树,宋国却连过多的木材都没有。这就好像锦绣衣裳和粗布衣服相比。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正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一样。”
楚王说:“好呀!虽然是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好云梯了,(我)一定要打下宋国。”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木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了,但他说:“我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了,可是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用来对付我的方法,可是我也不说。”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
墨子说:“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
楚王说:“好吧!我不攻打宋国了。”
注释
(1)公输盘: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姓公输,名盘(bān),又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班,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2)云梯:攻城用的器械,因其高而称为云梯。
(3)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指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4)起于鲁:自鲁国出发。起:起身,出发。
(5)郢(yǐng):楚国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南。
(6)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是对墨子的尊称。 焉为:两个字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末助词。
(7)侮:欺侮。 臣:墨子的自我谦称。
(8)借:凭借,依靠。
(9)说:同“悦”高兴,愉快。
(10)金:量词,前秦以二十两为一金。
(11)义:善良坚持正义。
(12)固:本来,从来。
(13)再拜:表示郑重的礼节,一拜再拜。
(14)请说之:解说这件事。
(15)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
(16)荆国:楚国的别名。
(17)见:召见。
(18)争:同“诤”,直言相劝。
(19)类:对事物作类比进而明白它的事理。
(20)然:但是。
(21)胡:为什么。
(22)已:停止。
(23)见:引见 。
(24)文轩:装饰华美的车。
(25)敝舆:破车。
(26)褐:粗布衣服。
(27)粱肉:指好饭好菜。
(28)何若:什么样的。
(29)犹……之与……也:好像……同……相比。
(30)犀兕:犀,雄性的犀牛,兕,雌性的犀牛。
(31)鼍:鳄鱼。
(32)文梓:梓树。
(33)豫章:樟树。
(34)长木:多余的木材,形容宋国小而穷。
(35)善哉:好呀。
(36)虽然:虽然如此。
(37)牒:木片。
(38)九设攻城之机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九,表示次数多,古代“三”,“九”常有这种用法。机变,巧妙的战术。
(39)诎(qū):通“屈”,意思是理屈。
(40)所以:用来......的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达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不同。
(41)寇:入侵。
(42)距:通“拒”守备。
(43)守圉(yù):守卫,圉通“御”,抵挡。
(44)禽滑(gǔ)厘:人名,魏国人。
(45)虽杀臣,不能绝也: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 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 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
5. 辟:同“避”,躲避。
6. 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7.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8.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9.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0. 非独:不单,不仅。
11. 勿丧:不丢掉。
12.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3.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4.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5. 蹴cù:用脚踢。
16.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7.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六斛四升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翻译成如果。辩,同“辨”,辨别。
18. 何加:有什么益处。
19.奉:侍奉。
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读"鱼"
21.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同“向”,从前。
22. 已:放弃,停止。
23. 本心:天性,天良。
24.是故:所以
25.能:保持
26.舍生而取义者也:而,表并列
译文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 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四处游历的人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因得好处而丧义),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好处);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子与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而不做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天性。
庄子 ——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古今对比
【欲代子相】 子
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孩子”、“儿子”
【安知鱼之乐】安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或惠子曰】或
古义:有人
今义:或者表选择的连词
【于是鸱得腐鼠】于是
古义:两个词,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注释:
【鵷鶵】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
【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于是】在这时。
【鸱】猫头鹰。
【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濠梁】濠水之滨。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鯈鱼】一种淡水中的白色小鱼,又名白鲦。
【是】这。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意思是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云者,如此如此。
生字注音:
相梁(xiàng) 鸱(chī) 吓(hè) 醴泉(lǐ)鲦(tiáo) 濠梁(háo)
⑩ 急,我要人教版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翻译
九上
①《陈涉世家》 http://ke..com/view/39702.html?wtp=tt#3
②《唐雎不辱使命》http://ke..com/view/39722.htm?fr=ala0_1_1
③《隆中对》http://ke..com/view/6222.htm
④《出师表》http://ke..com/view/39790.htm#3(前出师表)
⑤词五首
1.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肠断白苹(pín)洲。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2.渔家傲 秋思 http://ke..com/view/39841.htm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http://ke..com/view/39847.htm
4.武陵春 http://ke..com/view/39848.htm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http://ke..com/view/1426578.htm
九下
①《公输》 http://ke..com/view/602114.htm
②《孟子》两章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http://ke..com/view/687298.htm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http://ke..com/view/660910.htm
③《鱼我所欲也》 http://ke..com/view/272073.htm
④《庄子》故事两则
1.惠子相梁 http://ke..com/view/928982.htm?fr=ala0_1_1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http://ke..com/view/872995.htm
⑤《曹刿论战》 http://ke..com/view/63771.htm?fr=ala0_1_1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http://ke..com/view/403425.htm?fr=ala0_1_1
⑦《愚公移山》 http://ke..com/view/29280.htm
⑧《诗经》两首
1.关雎 http://ke..com/view/63780.htm#2
2.蒹葭 http://ke..com/view/18684.htm?fr=ala0_1_1#1
(如果全文都打出来的话,会有一些头疼,所以凑活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