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

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

发布时间:2021-01-01 18:48:23

A.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7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中的张炜月有没有名气啊!

原文首次出现在2003年第12期《银潮》杂志,2004年5月又登在《扬子晚报》和《读者》杂志专,应该是作者生活属中有感而发的。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下面这个同学:
张炜月,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009年保送 江苏, 南京大学

B.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不过必须是于永正老师的 ,,急急急啊,麻烦大家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母亲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母亲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无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回报

C.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抱母亲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劲干什么?”
我(吃惊的 )说:“我版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权
护士( 奇怪的 )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我(内疚的 )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母亲(慈爱的 )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责怪的 )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我(失落的 )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奇怪的 )问:“为什么?”
我(回想的 )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起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D. 语文教材《第一次抱母亲》有关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新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凡是读过这一课的人,都会感动的,尤其是男人,成年男人,一直忙碌着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男人。对于这一课,我一直想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来上,因为这是一篇写给男人读的文章。尊敬的读者,千万别说我是性别歧视,我永远不是一个性别歧视的人,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更不敢性别歧视。人从生到死,何时才有这种抱,这个时间在哪里?今天十多岁的孩子学习这一课,男女生同学这一课,收获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因为体验,因为孩子的父母还不需要孩子抱,这一课就会自然而然与孩子有种天然式的距离。我想这就是一个教学的时间维度的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着这件事,其实就是文学中的时间维度一词的再现表达。作者其实内心感觉到了这一抱来得太迟了,感觉这一抱让时间倒流。这就是文字表达时间维度的价值。因此这一课,用文学表达中的“时间维度”观来引领学生学习是非常好的尝试。

一是,作者的这个“第一次”灵感是怎么来的?“第一次”的灵感来自于什么?作者写的非常清楚,那就是“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这是本文中的第一次灵感,在这个第一次的行动中,作者“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个“轻”唤醒了作者那历史性的回忆,时间往回走了,这种思絮谁也挡不住,为个人面对这一切都会有。但“轻”字的回忆不足以引起人们阅读上的共鸣,关键是作者往前走了一步,让“第一次”有了世界上独特的“第一次”,那就是“我突发奇想……”、“轻轻地摇动”、“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的出现,一件过去与当前的情景,作者能不记下这世间独特的感受吗?写到这里,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篇文章中,不去把这个第一次的过程,真正通过阅读呈现出来,不让孩子认识到作者的这种文字表达,那这一课还能够在孩子的头脑中保留多久呢?

二是,“抱母亲”这个行动,如何唤醒十多岁的孩子?好多老师说上节课,不管怎么激情朗读、引导,当今的孩子无动于衷,甚至对今天的孩子有一种埋怨。我想大可不必如此,那是因为孩子暂时不需要抱母亲,这就是说明这一课的教学应该是起点式的教学,应是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教学。什么时候抱母亲?病的时候,母亲即将离开或者离开人世的时候。母亲实在不能动的时候,抱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这就是本课告诉人们的“迟来的回报”,一种带着一丝残忍在其中的拥抱……这一切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别说孩子,就是我们许多老师、大人也难以体会到。这就是“时间,一定会让许多人明白。”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要用“抱母亲”这件事,给予孩子四维世界中的“时间”这一维。这就是我个人主张的,这一课一定要上出四维课来。

三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感受真多,他没有藏起这个感受,独自拥有这份感受。作者用笔,用文字记下了这次感受,让更多的人阅读这种感受,阅读着时间跨度很大又是那么非常急促的感受,是一种灵魂洗礼性的感受,是一种刺痛人让许多人心在流着血的感受。所以,从这一点上,写作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就是一种责任。我想从这一课中同样可以读出这个责任来。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不可忘记写作引领,就是文字表达是一种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字符号内涵着的责任感,作者感谢的母亲,我们同样跟着作者一起感谢母亲。非常感谢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把这个“第一次抱母亲”的行动价值告诉了我们每一个,老师与学生一起感谢,情感自然升华。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受这些文字的“活”性,学生对自己及家庭中发生的事,也会自动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作之生命性,不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吗?假如这一课,我们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生命的存在,此课阅读还会有多少价值呢?这不是什么深度的思考,广度的研究,高度的呼唤,只是通过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文字的“活”,自己也要拥有这种“活”,否则我们的母语教育就缺少了许多。

四是,我说过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式母亲,现在的大多数中国母亲还是这样。中国式母亲真的非常伟大,到老还是关心着孩子,把奉献写在了一辈子的历程中。我觉得这对于整个中国民族的大发展来说,这种母爱是需要改变的。所以,教学这一课,我还为孩子提供一些西方的母爱,尤其是犹太人的那种母爱,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式阅读。这里没有谁是谁非,相信孩子会有着自己的标准,会用文字的方式告诉自己的父母什么样的方式最适合于自己那个家庭。我想东西方两个维度母爱之形式与内容的思辨,加上孩子已经感受到的时间维度,《第一次抱母亲》文字之传承的功效就大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在这种反复阅读与写思之中统一起来了。

因为······我也是老师~~~~~

E. 第一次抱母亲的主要内容是神马

课文: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您别动,我来抱您。”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土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却取笑我:“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让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侯母亲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静静地站在边上看着。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赏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新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凡是读过这一课的人,都会感动的,尤其是男人,成年男人,一直忙碌着不能常回家看看的男人。对于这一课,我一直想应该让更多的孩子来上,因为这是一篇写给男人读的文章。尊敬的读者,千万别说我是性别歧视,我永远不是一个性别歧视的人,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更不敢性别歧视。人从生到死,何时才有这种抱,这个时间在哪里?今天十多岁的孩子学习这一课,男女生同学这一课,收获的感觉肯定不一样,因为体验,因为孩子的父母还不需要孩子抱,这一课就会自然而然与孩子有种天然式的距离。我想这就是一个教学的时间维度的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用文字记录着这件事,其实就是文学中的时间维度一词的再现表达。作者其实内心感觉到了这一抱来得太迟了,感觉这一抱让时间倒流。这就是文字表达时间维度的价值。因此这一课,用文学表达中的“时间维度”观来引领学生学习是非常好的尝试。

一是,作者的这个“第一次”灵感是怎么来的?“第一次”的灵感来自于什么?作者写的非常清楚,那就是“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这是本文中的第一次灵感,在这个第一次的行动中,作者“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个“轻”唤醒了作者那历史性的回忆,时间往回走了,这种思絮谁也挡不住,为个人面对这一切都会有。但“轻”字的回忆不足以引起人们阅读上的共鸣,关键是作者往前走了一步,让“第一次”有了世界上独特的“第一次”,那就是“我突发奇想……”、“轻轻地摇动”、“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一个动作接着一个动作的出现,一件过去与当前的情景,作者能不记下这世间独特的感受吗?写到这里,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篇文章中,不去把这个第一次的过程,真正通过阅读呈现出来,不让孩子认识到作者的这种文字表达,那这一课还能够在孩子的头脑中保留多久呢?

二是,“抱母亲”这个行动,如何唤醒十多岁的孩子?好多老师说上节课,不管怎么激情朗读、引导,当今的孩子无动于衷,甚至对今天的孩子有一种埋怨。我想大可不必如此,那是因为孩子暂时不需要抱母亲,这就是说明这一课的教学应该是起点式的教学,应是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教学。什么时候抱母亲?病的时候,母亲即将离开或者离开人世的时候。母亲实在不能动的时候,抱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这就是本课告诉人们的“迟来的回报”,一种带着一丝残忍在其中的拥抱……这一切孩子怎么可能体会到?别说孩子,就是我们许多老师、大人也难以体会到。这就是“时间,一定会让许多人明白。”所以,这一课的教学要用“抱母亲”这件事,给予孩子四维世界中的“时间”这一维。这就是我个人主张的,这一课一定要上出四维课来。

三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感受真多,他没有藏起这个感受,独自拥有这份感受。作者用笔,用文字记下了这次感受,让更多的人阅读这种感受,阅读着时间跨度很大又是那么非常急促的感受,是一种灵魂洗礼性的感受,是一种刺痛人让许多人心在流着血的感受。所以,从这一点上,写作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就是一种责任。我想从这一课中同样可以读出这个责任来。我们引导学生阅读不可忘记写作引领,就是文字表达是一种责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文字符号内涵着的责任感,作者感谢的母亲,我们同样跟着作者一起感谢母亲。非常感谢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把这个“第一次抱母亲”的行动价值告诉了我们每一个,老师与学生一起感谢,情感自然升华。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受这些文字的“活”性,学生对自己及家庭中发生的事,也会自动的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写作之生命性,不就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吗?假如这一课,我们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生命的存在,此课阅读还会有多少价值呢?这不是什么深度的思考,广度的研究,高度的呼唤,只是通过读,让每个孩子感受到文字的“活”,自己也要拥有这种“活”,否则我们的母语教育就缺少了许多。

四是,我说过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式母亲,现在的大多数中国母亲还是这样。中国式母亲真的非常伟大,到老还是关心着孩子,把奉献写在了一辈子的历程中。我觉得这对于整个中国民族的大发展来说,这种母爱是需要改变的。所以,教学这一课,我还为孩子提供一些西方的母爱,尤其是犹太人的那种母爱,引导学生阅读,比较式阅读。这里没有谁是谁非,相信孩子会有着自己的标准,会用文字的方式告诉自己的父母什么样的方式最适合于自己那个家庭。我想东西方两个维度母爱之形式与内容的思辨,加上孩子已经感受到的时间维度,《第一次抱母亲》文字之传承的功效就大多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就在这种反复阅读与写思之中统一起来了。

满意请采纳。

F. 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会员:黄日成友情提供 前不久,我在西安执教了《第一次抱母亲》。既没有做课件,也没有表演,却获得了师生的好评。如果说获得师生掌声和赞叹之处是亮点的话,那么,归纳一下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他还有二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 由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范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的朗读能人情人境,并博得大家的掌声,能说不是亮点? 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我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第一节课我是逐段逐段地“过”的,必要时我作了示范,甚至于领读。尽管他们是四年级的学生了,但该领读的还要领读。做任何事情不能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第二节课是“精读”,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不要以为老师范读只是为了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朗读好,万万不可缺少了老师的范读。课后有位老师对我说:“怎样使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看起来,就是‘跟我读’。”我说:“对的。”课堂上我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指导学生把书读好的“过程”,更是我追求的亮点。 过去,我很重视“披文入情”“披文得意”。但如果只是始于“披文”,止于“得意”,就失落了语文的本体。“在语文阅读中,文本语言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以它为凭借,披文得意,人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阅读时不仅要接受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里说的“载体”即语言文字。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这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护士见“我”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多重,以至于抱母亲时差一点摔倒,便“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责怪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明白了是埋怨中带有一点责备的意思,我便问:这里为什么不用“责备”,也不用“埋怨”?学生说:用“责备”,不符合护士的身份,太重了,因为他们毕竟素不相识;用“埋怨”,又轻了,不足表达护士对母亲的关爱。有了这样的理解,我又问:护士说的这句话该怎样读?怎样读才能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这样做,是不是就“意文兼顾”了? 《第一次抱母亲》中有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因为这段话中的“越”是生字,所以我先教“越”字。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接着,我抓住了“重担”这个词。我说:“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看‘重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绝不仅仅是指挑在肩上的那副100多斤重的担子。”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发言热烈而精彩。是啊,母亲肩上挑的实际上是大半边天啊!这时,我指着板书“翻山越岭”说:“那么,现在你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说:“翻山越岭指的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 这就是品味。语文课本中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真的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品味。不品味,语文教学就索然无味了。 味同嚼蜡的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就无从谈起,自然也不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这样品味过之后,接着我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带进课文中——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时学生的朗读生动而感人。——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读。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 课的最后,指导学生写字。我先请学生“读帖”,“读”完后,描红,然后“临帖”。临写完了,我请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写“越”和“疚”字。但两人写得都不规范。“越”字的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高了;“疚”字里边的“撇”写长了,而“捺”又写短了,且没有“脚”。于是,我请学生再“读帖”,看“越”字右边的第一笔——“横”,在哪儿起笔。学生这才发现,它在左边“走”字的第二横处起笔。接着,我边讲边在黑板上范写了这两个字。学生们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听课老师也静静地听,静静地看。当我范写完了,师生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只是赞叹我写的字漂亮吗? 总之,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 所以,我现在每教一篇课文总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朗读上下功夫;课文中的每个新词务必弄清它的意思,要求运用的,务必弄明白使用范围,首先自己造几个句子;每个生字以及要板书的词语,力求写得规范,做到笔顺规范,间架结构符合楷书的要求。 特级教师李梦钤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确实如此。当我把教材真正读懂了,读出味儿来了,教学方法也就随之而来了,自然语文课也上得较简单了。 最后要说的是,我这样说,绝不是否定多媒体、否定表演等手段。

G. 小学语文里有哪几篇课文是描写友情的有哪几篇文章描写亲情的 最好能说明是第几册的!

友情:四年级的珍珠鸟.亲情:四年级的第一次抱母亲

H.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补充习题所有答案是什么

一、组词
忙碌 桅杆 手绢
绿色 干脆 捐款
养育 疏忽 威胁
盲目 蔬菜 亲戚
二、换成语.
日月如梭 泪如雨下 车水马龙
三、完成练习.
1.灰暗 温暖 喜欢 快乐 感动
2.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这句话体现出明明是个富有爱心的女孩.她接受了别人的爱心,也传递着爱心.
四、完成练习.
1.都画去第二个.
2.(1)指真正的太阳(2)明明的笑脸(3)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3.本课围绕关键字“番茄太阳”,叙述了作者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1、走,我们去植树 补充习题答案 二、1,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2,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三、1,沟渠,山坡,欢声笑语,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数木可以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森林,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栽的小树. 四、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以后要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四下1、走,我们去植树补充习题答案! 二、1、蜜蜂是勤劳的天使
2、叫洪水止住脚步 让庄家快乐成长.
三、2、树木依靠叶子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制成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绿色宝库是森林绿色的希望是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植下的小树.
四、读了这些文字,我真的感受到了森林的重要,它可以调节气温,清新空气,制造氧气.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它!
四下2、第一朵杏花补充习题答案! 二、2、慎重 严重 郑重 三、选3
四、1、霎时间 转眼间 须臾 2、兴奋 激动 3、严谨 一丝不苟
四下3、燕子补充习题答案! 一、聚集 俊美 偶然 分散 丑陋 时常
二、1、分红的桃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2、在暖暖的阳光下,小猫侧身躺在墙角,舌头先舔下自己的爪子,然后在脸上抹了几下. 三、 1、 (2)、细雨 柔柳 青草 花 小燕子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1)电线 小燕子 欢快动听
(2)几痕表现朦朦胧胧,像有又像无,很逼真,如果换成几根就太清楚了没有作者写的耐人寻味.
四、剪 闹 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 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五、抓住小猫耳朵大,胡子硬 眼睛灵活来写的.
四下4
一,通过学习,你弄懂古诗中的那些字词的意思?写下来. 啼:啼叫. 船:小河. 余:我
二,想一想,写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峨嵋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三.理解诗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1,山郭 水村 佛寺
2.宋 程颢 春天的某日,偶有所感写成的诗歌. 风和日丽, 偷闲,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
1,山 花草 燕子 鸳鸯 2,燕子 鸳鸯
苹果里德五角星 补充习题答案
一,填表
鲜为人知 选第二个读音 少 色彩鲜艳 选第一个读音 ④
一切两半 选第一个读音 用到从上往下割 求胜心切 选第二个读音 ①
二,选择 3 1 2 4
三,阅读,完成练习 1,清晰 生疏 隐藏 循规蹈矩 2,顶部切到底部 拦腰切下去
最佳路径 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 只要好好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到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 全划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糖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 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7、《人类的“老师”》补充习题答案
三、1、写科学家从鸟儿在蓝天飞翔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
2、从鲸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速度. 3、从鸡蛋那里发现了“薄壳结构”,并应用到建筑学中.
四、1、发热体发出的热线叫红外线 每种动物都有热量,都会辐射红外线. 2、(1)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内容 感受温度变化. (2)红外线接收器 肉窝. (3)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
四下8、三顾茅庐补充习题答案
二、1、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尊重人才
三、1、高兴 高高兴兴 快乐 快乐乐
2、轻轻敲门 不要惊醒 轻轻的走进去 恭恭敬敬 等了半晌功夫 3、我们来到公园,只见遍地都是五彩缤纷的鲜花.
四下9、祁黄羊补充习题答案. 1、代替 替代 演讲-讲演 生产 产生 现实 实现
二、1、形容词,指偏心于一方. 口语,副词,从来,根本.
2、仇人 解狐 亲人 祁午 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亲人.
四下10、公仪休拒收礼物补充习题答案. 一、1、4135 2、213
三、1、xiang 第四声 chang 第二声 2、(3) 3、(3) 4、(1)你喜欢吃鱼而不接受送你的鱼,为什么啊? (2)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
四下11、永远的白衣战士补充习题答案 一、ji ji gei sai(第一声) se sai(第四声) 二、23461 三、1、通畅 堵塞 2、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3、尽量包揽.商量余地.

4、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关心他人.
四下12、番茄太阳补充习题答案 二、日月如梭 泪如雨下 车水马龙 三、灰暗 温暖 喜欢 快乐 感动
2、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句话体现出明明是个富有爱心的女孩.她接受了别人的爱心,也传递着爱心. 四、2、(1)指真正的太阳(2)明明的笑脸(3)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13、第一次抱母亲补充习题答案
一、1、这里的“轻轻”指的是母亲体重很轻. 2、这里的“轻轻”指的是我的动作很亲. 3、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的总称 4、负担
二、1、我察觉到我没有把母亲照顾好,感到内疚、难过. 2、被儿子孝敬的举动打动了.
四下14、我不是最弱小的补充习题答案 三、2、萨沙朝着蔷薇.蔷薇花上. 3、(3)
四、1、小草把公园的草坪打扮得像绿毡一样 是春天给了他漂亮的颜色 春天给草坪染上了鲜艳的颜色 它本身没有色彩,是桃花给了它红色,小草给了它绿色. 2、谦虚 不渺小 伟大
15课鸟语,补充习题全答案 一、1、224
2、布谷鸟在催促快出工 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
二、2、因为鸟儿不会说话,“我”也不会是鸟儿的知音的.这里的语言只是它们的叫声,加引号表示有特殊的含义.
3、从聪明的乌鸦那里,我学到了遇事要多动脑筋. 三、1、与鸟为友
2、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3、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6.天鹅的故事
一、略
二、1.pan zhao pu chan 2.(2)(3) 三、1. si ku yuan
2.老天鹅 是因为它不拍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冰面.
3.劳动号子
4.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 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
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智慧无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四、 一天我看见一只小蚂蚁发现一条庞大的青虫,于是它用头部前面的两只触角碰了碰大青虫,已经知道自己无法抬动大青虫了.就立刻赶回“家里”找伙伴帮忙,不一会儿,一支精神抖擞、步伐矫健的蚂蚁大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大青虫前,把虫抬起来,齐心协力地向“家”进发,团结起来力量可真大.
17.生命的壮歌
一、1. 缭: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分不清东西
瞪:睁大眼睛直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夏天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
二、1.动物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
2.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1.划去:lue(前一个划去) jia(后一个划去) bo(后一个划去)
2.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3. 因为外层蚂蚁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们也配得上“蚁国英雄”这个称号.
四、1.嘎嘎乱叫、不反抗公鸡还欺侮鸭子,下蛋后太吵.
2. 母鸡保护了小鸡,给小鸡食吃,教小鸡吃食,教小鸡用土洗澡,它那么吵也是为了小鸡的.因为母爱
3.喜欢 钦佩 欣赏
18.沙漠中的绿洲
一、侍弄 挖去 填土 恶劣 漂亮 代价 二、1.这不是毛笔,而是钢笔.
2.这里,学生是快乐的,老师也是快乐的,简直就是学习和游戏的天堂.
三、问题1:阿联酋在种花草之前是什么样子?
答: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问题2: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种植花草树木的?
答: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1.ké è jié
2.“ 、 , . ” . 3.不毛之地
4.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5.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五、1.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解决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2. 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人体有70%是水份,节约用水,尊重生命

19.云雀的心愿
一、1.(1)②①③ (2)⑤④③
2.一片沙漠 一阵狂风 一条大河 一座水库 一把大伞 一台空调器 二、1.xù guān gàn shèn
2.森林的树冠难道不像一把把大伞吗? 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
3. 知识的获取渠道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书本上,可以从课堂上,可以从电脑上,也可以从社会上摄取其精华,使知识得以储备.
星期天的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可以睡觉,可以逛街,也可以旅游. 4 .一是树冠可以挡住雨水;二是苔藓和枯枝败叶可以吸水;三十土壤能储存水. 三、1.地球,人类,草地毁坏、天空吐烟、排放脏水. 2.草地,天空,河流.
20.古诗两首
一、1.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怕得鱼惊不应人
3.天真可爱.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1. 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将“偷采白莲”的小孩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写尽了小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天真可爱. 2. 不好,因为“遥招手”说明小儿并没有完全拒绝答话,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一点,他会轻声作答的.
三、1.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2. 可爱,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这两句最常被引用来歌咏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蓄着 拖鞋 裹在 衣衫不整 二、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能是“最伟大的人”.
三、1.被撞的爱因斯坦向撞人的小女孩道歉,从而体会到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2.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不拘小节得人. 四、1.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衣衫不整,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平易近人而富有童心.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还关心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又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1.温柔,低头,摊,耸,冲,:“,.”“!”.“?”.“.” 2. 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我读出来爱因斯坦简直成了一个又友善又调皮又很乖的老顽童. 3.怎么穿鞋子,怎么穿衣服,怎么戴帽子等等.
六、1. 愉快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煎熬中会觉得时间漫长. 2. 隐喻,存放不正确的推断,实事求是,及时改正错误. 3. 我认识了一个聪明,对自己严格的爱因斯坦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1. 四通八达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书五经 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 四纷五落 四分五落 四分五裂 四海鼎沸 四姻九戚 四海升平 四衢八街 四海波静 四大皆空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海承风 四不拗六 2.茂密 稀疏 永远 暂时 崇拜 轻视 二、1.常 招 即 具
2.无论,总是. 只要,就.只要每天上课认真听,作业仔细做,就能取得好成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帮妈妈做家务.
3.这里指:樟树有一种香气;不容易招虫;可以制作家具材料.
4.和樟树进行有效的对比,突出樟树的的不怕虫子,拥有香气,能做高档家具等品质.
三、因为樟树的特点和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它是宋庆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的化身.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3.黄河的主人
一、1.(1)tuān piāo(2)è xÌ chéng gāo 2.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二、1. 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
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机智勇敢,战胜艰难 2.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期末综合测试
一、 可怜 均匀 违犯 悬崖 番茄 精确
二、 1.颤抖,知道,使惊怕,应答.2.虽然,但是.无论,总.因为,所以.只
要,就.
三、 1.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三、1.被撞的爱因斯坦向撞人的小女孩道歉,从而体会到爱因斯坦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 2.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不拘小节得人. 四、1.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衣衫不整,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平易近人而富有童心.我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不仅在科学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还关心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又一颗纯真的童心. 五、1.温柔,低头,摊,耸,冲,:“,.”“!”.“?”.“.” 2. 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我读出来爱因斯坦简直成了一个又友善又调皮又很乖的老顽童. 3.怎么穿鞋子,怎么穿衣服,怎么戴帽子等等.
六、1. 愉快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煎熬中会觉得时间漫长. 2. 隐喻,存放不正确的推断,实事求是,及时改正错误. 3. 我认识了一个聪明,对自己严格的爱因斯坦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1. 四通八达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书五经 四海一家 四海为家 四纷五落 四分五落 四分五裂 四海鼎沸 四姻九戚 四海升平 四衢八街 四海波静 四大皆空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海承风 四不拗六 2.茂密 稀疏 永远 暂时 崇拜 轻视 二、1.常 招 即 具
2.无论,总是. 只要,就.只要每天上课认真听,作业仔细做,就能取得好成绩.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帮妈妈做家务.
3.这里指:樟树有一种香气;不容易招虫;可以制作家具材料.
4.和樟树进行有效的对比,突出樟树的的不怕虫子,拥有香气,能做高档家具等品质.
三、因为樟树的特点和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它是宋庆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的化身.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23.黄河的主人
一、1.(1)tuān piāo(2)è xÌ chéng gāo 2.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二、1. 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
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机智勇敢,战胜艰难 2.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三、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期末综合测试
一、 可怜 均匀 违犯 悬崖 番茄 精确
二、 1.颤抖,知道,使惊怕,应答.2.虽然,但是.无论,总.因为,所以.只
要,就.
三、 1.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I. 小学五年级语文 上册 阅读课文「第一次抱母亲」 怎样写读书笔记

故事讲述了一个母抄亲用89斤的身体为儿女挑100多斤重担。这是多么的沉重呀,母亲的身体怎能承受的住呢?可为了儿女,母亲承受下来了,这是伟大的母爱呀!
在印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塔蜜莎维的母亲牺牲了自己,换来盲人儿子的光明,使她的两个儿子能看见七彩的世界。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但这是生命的代价。我们的母亲虽然没有付出到这种程度,可点点滴滴的小事也足以让我们感到温暖。儿女们能够理解母亲,去孝顺母亲,也能使母亲感到欣慰。

其实能做的事情很多,一杯热水、一次100分、洗一洗碗、扫一扫地,都能让妈妈感到开心。或许有人认为,长大挣几万元,几十万元来给母亲养老就是最好的回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母亲不求儿女任何回报,只求你对她的一份孝心,一份挂念,母亲便能满足了。

心里顿时想起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儿宝……”妈妈的爱永远陪伴着我,儿我也不会辜负妈妈对我的期望。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