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小学语文课文《故乡的田螺 》 原文
插下青苗,灌满了水,田里茫茫一片,似湖似海。禾苗往上长,青蛙阵阵叫,水底下的小田螺也在伸腰。
清晨,阳光洒落下来,水面顿时有了暖意。在青青禾苗的掩映下,田螺探头探脑地伸出螺壳,觉得这天地安全温暖,它便把乳白柔软的身体,赤条条地展露出来,接受大自然的沐浴。直到傍晚,凉风吹来,禾苗瑟瑟地抖动,它才慌忙缩进密不透风的硬壳里打瞌睡。
稻子渐渐黄熟,田螺也已长大,有的像核桃,有的像婴儿的拳头。这时候,田螺急着要寻找一个安身的地方过冬,等到来年春天撒下它们的子孙。
稻子开始收割,稻田排水了。田螺背着笨重的硬壳,拼命往泥里钻,直到地面只留下一个透气的小孔才歇。
秋收大忙,大人们成天在稻田里忙个不停,而我们这些八九岁的孩子,便赤着脚,提着篮子来到田里,搜寻田螺的窝。“这里准有!”看见泥土里有积水的地方,我就用手指一抠,果真抠出一只田螺。走了几步,又发现一个窝,用竹片挖下去,又是一只……
秋天的田螺最大、最肥、最鲜,煮一煮,便是农家桌上的好菜。有时候,我们还把田螺肉和猪肉剁成肉糜,和在一起,再塞进田螺壳里炖着吃,那味道,更是鲜美无比。不久以前,我吃到法国蜗牛,据说这是上品菜,味道确实不错。但我总觉得它远远不如咱故乡的田螺,也许是因为那儿时挖 田螺的情景,深深印在我的心底吧!
2. 《故乡的杨梅》全篇课文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
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2)小学语文课文故乡扩展阅读:
作者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原名王衡。鲁彦是笔名。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说《野火》(《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3. 鲁迅在桌子上刻“早”的那篇文章的原文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3)小学语文课文故乡扩展阅读:
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
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眼中的书屋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
4. 中小学(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哪些鲁迅的文章
小学课本:《少年闰土》
初中课本:
第一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三册《社戏》、《故乡》
第四册《孔乙己》
第五册《论雷峰塔的倒掉》
第六册《藤野先生》
高中课本:
第一册《呐喊》自序
第二册《祝福》、《拿来主义》
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
第四册《药》
第五册《阿Q正传》
高中语文读本:
第一册《孤愤》《未有天才之前》《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第二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隔膜》、《一点比喻》、《捣鬼心传》
第三册《为了忘却的纪念》、《春末闲谈》
第四册《狂人日记》
第五册《阿Q正传》的成因、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示众》
鲁迅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灵活,风格鲜明独特,语言幽默。在他55年的人生中,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有《鲁迅全集》二十卷1000余万字传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新中国的语言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
(4)小学语文课文故乡扩展阅读:
鲁迅的人物评价: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郭沫若(诗人、学者):“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日本文学评论家):“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5.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是什么意思,怎么标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意思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每一个自然段前都空两格,所以自第一段起,只要首字符空了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
自然段划分层次,即通过对段落的分析,分析出这个段落在文中有几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
1、顺承式: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2、并列式: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3、总分式: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还有先分述再总结。
(5)小学语文课文故乡扩展阅读:
划分文章段落,可以参考上述分层的几种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总起句;有的在段尾,即总结句;也有的在中间议论部分或人物语言中)。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
分别举列如下:
1、《夹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并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又如《秦兵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马俑规模宏大”,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没有中心句,可根据主要意思概括为:“江主席来到南开大学阅览室,与青年学生一起吟诵诗词并谈论古典文学常话。”
3、《碧螺春》各段则可以小标题形式概括各段内容。
6.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标
1、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标自然段意思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划分。
2、标自然段是分析课文的第一步,每一个自然段前都空两格,所以自第一段起,只要首字符空了两格就是一个自然段。段落的划分一般要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感情的变换。具体怎样划分要看文章,不能一概而定。
7.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三四自然段里的拟人句是哪一句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第四段中心句是: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富饶的西沙群岛》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7课,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部分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部分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7)小学语文课文故乡扩展阅读: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西北部,海南岛东南方。
西沙群岛内海洋生物非常多,珊瑚礁鱼类有432种,占本区海洋鱼类种数的81.3%。海域海洋底栖生物类的棘软珊瑚科有6属6种,水螅珊瑚2属7种,属于潮间带腔肠动物类的鹿角珊瑚科有11种,蜂巢珊瑚科5种……西沙群岛珊瑚礁为世界上著名的四大高生产力区域类型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富饶的西沙群岛
0
8. 结合小说的基本特征解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小说《故乡》
鲁迅 先生的小说 作品历来是中学语文 教科书编选的重点,尤其是版《呐喊》集中的一权些作品几乎成为各种版本语文 教科书的固定篇目。本文以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 教科书和人教版高中语文 教科书中鲁迅 小说 作品为例,论述语文 教学中鲁迅 小说 的文本解读问题。
一、文本分布现状及现有文本解读观点综述
鲁迅 小说 作品思想蕴籍深厚、语言简约精致,历来是中学语文 教科书编选的重点。现行苏教版初中语文 教科书和人教版高中语文 教科书的编选状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语文 教科书中鲁迅 小说 作品是编选的重点,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所选篇目大多出自《呐喊》集,只有《祝福》一篇出自《彷徨》集;其二,所有选文都采用全选的方式,包括《阿Q正传》这样篇幅很长的中篇小说 ,这为整体把握文本创造了良好条件;其三,初中阶段的选文注重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如《社戏》和《故乡》中很多童年回忆都易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则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如《呐喊·自序》和《我怎么做起小说 来》两篇文章是作者安排的小说总纲和写作意图,但它们的选入,对于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9. 鲁迅都有那些文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鲁迅有很多作品被选入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杂文:
《论雷峰塔的内倒掉》
《论“容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记念刘和珍君》
《文学和出汗》
《“友邦惊诧”论》
《为了忘却的记念》
《拿来主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小说:
《孔乙己》
《一件小事》
《社戏》
《故乡》
《药》
《阿Q正传》
《狂人日记》(节选)
《祝福》
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诗歌:
《自题小像》
《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