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2009高考作文题目浙江

2009高考作文题目浙江

发布时间:2020-12-29 09:49:22

❶ 2006年浙江的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专学,告仲尼曰:属“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❷ 求1999年到2009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陕西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是一道材料题。题目中讲到一群小动物学游泳的故事:一群小动物有一次被大灰狼追赶到河边,于是萌生了学习游泳的想法,但是大家都学不好,后来仙鹤说,既然兔子跑的快就不用学游泳,既然松鼠会上树,也就不用学游泳……

题目要求,根据这段材料,自拟题目,完成800字的作文。
2009高考全国1语文卷作文题:路径

请以“路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2、除诗歌外,文休不限。3、不少于800字。
2009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打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恒谦网特约陕西省高级教师 张普轩

【作文题目】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

题目中讲到一群小动物学游泳的故事:一群小动物有一次被大灰狼追赶到河边,于是萌生了学习游泳的想法,但是大家都学不好,后来仙鹤说,既然兔子跑的快就不用学游泳,既然松鼠会上树,也就不用学游泳……

题目要求,根据这段材料,自拟题目,完成800字的作文。

【权威解读】:09陕西高考作文不是中国民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但却是本着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

【写作启示】

话题1:人各有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

成功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决断一个人是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已的优势。例如职场中人,如果根据自已的长处选择职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已的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

范晓是某建筑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他最大的困惑就是高考填报的法律专业志愿,却被调配为会计学专业。他对会计并不感兴趣,三年来虽强迫自已努力,但学习起来很吃力,每次考试都是费尽心力才勉强过关。就要毕业了,对选择会计类职业确实没兴趣,另外改换专业又要从零开始,心中无底,甚是烦恼。

研究发现,每个正常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用才干构成的独特优势,是指一个人天生能做一件事,总比其他人做得好,比如兔子跑的比谁都快,松树能上树等等。。。

话题2:世界上任何物质都遵循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是不能违背的。假如让兔子和松鼠通过学游泳来逃避大灰狼,无疑是不可为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事倍速功半。
-------------------
我年年都关注一下作文题,诚实的讲,今年的感觉尤其囧,
我为N年前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突然觉得很难为情……

❸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年—1976年: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年: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习惯

1989年:“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年: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尝试

1995年: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题目: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人文素养与发展 ,05年浙江:一叶、一枝、一世界,06年浙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07年浙江:行走在消逝中,08浙江: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❹ 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点评及

你要批卷了,绿叶对根的情意主题应围绕乡土情结或母爱或老师一类,两者应内该有轻重之分,绿叶和根不是容同等的,而你写友情的话,与你朋友就是一样的,无谓说绿叶和根,可能在审题上就有偏差了。

如果老师觉得你的文笔还可以的话能上30,不然就20到25徘徊了。

❺ 09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内歌词

不要容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唔......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 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❻ 2012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浙江
台湾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说,她读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回却被全班同学评为“最欣赏答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博文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跑步,都值得肯定。
请在上述网民的议论中,选取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

❼ 2019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要浙江的

2019
试卷类型
作文题目
全国III卷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
全国I卷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北京卷
韧性、色彩
江苏卷
物各有性,事犹是,人亦然
浙江卷
作家与读者

❽ 09年浙江卷高考语文作文是什么

2009高考浙江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刘欢唱的歌词大意:要问我回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答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

❾ 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简析(原创)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回放: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这个作文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转换之间,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和高考作文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倡导是吻合的,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从而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写作能力,不失为一道好题。在行文中,学生能否抓住“转换”这个侧重点,是立意是否准确的关键。
该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释“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阐释“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统传承方式”是“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点拨考生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层思考;第三句为考生提示写作思维拓展的方向(写作切入点):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而且明确告知考生,年轻人的反哺能力“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愚以为,2010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题可从多个角度切入。材料已点示:考生可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多角度切入写作点;也可从施教者或受教者两个角度分别切入;也可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转化的辩证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层面、语文的素养、识见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考场作文等级,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题更具区分度,更符合高考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2)思维理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隐含着一对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由传统的“父辈”对“子辈”的施教,到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对长辈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确认识,这样方能立意准确。
(3)文题中性
命题《角色转化之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两代人之间对文化的认识差异和互相影响,也可以写成散文,抒发自己对文化反哺现象及本质的情感;更可以写成议论文,直接阐述自己对文化反哺中角色转换的看法。任何一种文体都可以切合这个命题,因而文题是中性的。
(4)关注现实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继承了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个材料的命意,仍旧着眼于现实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汹涌而来,网络文化四处泛滥,外来冲击无孔不入,在这物质享受高于一切的现实社会,在这娱乐至上娱乐至死的年代,在“科学知识”的传承、“价值观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变、“审美情趣”的更新上,我们很多人不知觉地失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作文将人们的视角带入了当下,关注了现代社会文化,更关注了我们的精神。如果说,2009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比较感性和抒情,那么,2010年的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则更重理性和思辨。从这一点来说,作文难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既不能囿于传统画地为牢,也不能否定抛弃传统而另起炉灶。文题引导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让中华文化焕发生机,形成强烈的感染力,产生巨大的文化辐射力,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3、写作要点:
(1)全面理解材料,命题作文不能另起话题。如单写“反哺”或仅写物质生活上子女对父母长辈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审题不准确。
(2)可以以叙述为主,讲讲自己对家长的引导,比如看超女和快乐男声,看非诚勿扰,没有青年人引导,家长几乎不可能看此类节目并产生兴趣。 至于这个“反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就好。
(3)激活大脑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扣住“文化反哺”,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一种公众认同的正确观点,则有望写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❿ 2009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共多少篇 题目分别是什么

2009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送你一个满分作文网http://e.people.com.cn/GB/8216/28339/去看看吧!!!!!!!

【原题解读】
1、“绿叶”
儿子(女儿)、学生、游子、赤子……
2、“根”
母亲、老师(教练)、家乡、祖国……
3、“绿叶对根的情意”
母子情(亲情)、师生情、桑梓情(热爱家乡、乡愁)、爱国情(游子、爱国赤子)……
【考点解析】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浙江卷自04年自主命题开始,都是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还是第一次。从本质上讲,新材料作文脱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同时保持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更具灵活性、新鲜性与开放性,也更能发挥考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新材料作文因其“新”的特点,容易给考生设置一些无形的障碍。笔者认为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可能偏题。
第二,必须考虑绿叶与根的双元关系、辩证关系。根滋养抚育绿叶,绿叶才得以葱绿昌茂,绿叶心怀感恩之情,纵使飘零一生,也眷恋不忘根对自己的呵护。根作用于绿叶,绿叶反作用于根,这是相互的。有很多考生应该会提炼出“感恩”的观点,比如“游子对故土的感激眷恋”、“华侨对国家的回报感恩”“孩子对母亲的依恋爱戴”等等都可以,但是像一般的帮助别人,比如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情人之间的互相体贴,陌路人一个友情的微笑,身处尴尬时一份温馨的怜悯等等就与材料中的“感恩”之味有点距离,因为它们都脱离了“绿叶与根”的关系。

第三,要写好这篇文章,对考生的的思维能力要求较强。近几年浙江省命题导向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激活学生库存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注现实的认识观,引导学生心灵的真善美和思维的开阔和多样。如果考生能超越 “感恩”,能从材料中品出根与绿叶的延续性关系——“给予与吸收,及再给予”,将个体心理上升为一种群体情感倾向,比如“乡愁的文化心理”等,则能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容易得高分。

总之,在全国大范围一片话题与命题的作文大潮中,今年的浙江卷昂扬走在“新材料作文”的行列,与全国卷Ⅱ及上海卷一起,情理兼重,相信积极参与生活,思考生活,注重生活积累与情感积淀的考生定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满分作文一

归情

我到底该用怎样的情感,掺杂多少理智,才能将这份深植入每朵灵魂深处的情感说清道明。

十六岁那年出远门,怀揣新鲜感飞至大陆另一端去寻访未知的世界。彼时还未理顺心情,只当是一次游历,所以心情愉悦地在异地街头说着外语过着外国人的生活。还记得那是一个下雨的日子,我站在街头无人陪同,周围的人语言不通,满世界都是陌生的字眼。脑海中突然泛起了韩少功在法国的挣扎——

“全世界都是法语、法语、法语!……而我的心,却在归途……”

我突然明白了,那种挣扎在内心的乡土情结有多么强大,那种归情,实质上就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最完美的体现。

十六岁的我在归情中懂得了我对故土的热爱,也让我突然领悟了上一辈的离乡之人的愁思之源。当我看见年近古稀的余光中老人坚定地在厦大校庆上朗诵他那广为人知的诗作《乡愁》时,不知不觉我的眼眶盈满了泪水;当我看见在异国他乡的侨胞们在传递火炬时的护跑,我仿佛看见了五星红旗之下一颗颗忠贞的赤子之心向着太阳灼灼燃烧……

归情,这份深沉的爱,在思乡之子的心中沉淀酝酿许久的岁月里,撑起一个民族不败的雄姿。

所以,我想我是懂得索尼尔仁琴在归国那一刹的沉默的,我懂他在那份悲欣交集的归情得以实现之时的激动与哀叹;所以,我想我是敬佩钱学森的,敬佩他“岂以祸福避趋之”的勇敢的大义,更敬佩他身上那附属着的中国人的傲骨。是那一份落叶归根式的归属感集聚了人心的力量,才能让索氏在俄国灰暗天空中树起精神孑立的一帜,才能让我国的军事科学方面有了重大成就,从而推进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一个民族的复兴与强大。

懂得这份纯洁的归情,让生命最初最美的回忆常在我心;

深藏这份厚重的归情,让民族最强最醇的牵引常系我心;

释放这份归情,这份属于每一个有爱的灵魂的颂歌。记住,这是你对你故乡的热爱,也是故乡的人对你远远轻轻、真挚无声的挂念和祝福……

【点评】

文章饱含深厚忠贞的赤子之心。举例所及韩少功、余光中、护跑侨胞、索尼尔仁琴、钱学森……看似信手拈来,点到为止,实则始终贯串“归情”,覆盖古今中外,意味深长。成熟雅致的语言,纯洁厚重的归情,写就富有真情意韵的散文,表现出相当高的写作水准,而且是在紧张的高考时刻完成的,难能可贵!

满分作文二

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志,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

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地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条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

那是多么简单却是那样动人的话语,带着那样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踪的答案。

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满分作文三

绿叶对根的情谊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旧工作服,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得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地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庇护的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

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绿叶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点评】

读罢全文,觉得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真情,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作者在缓缓的叙说中,展现出爷爷对故土的眷恋。选取曾使自己感动过的材料而写出的文章,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

满分作文四

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托起了绿叶,在春天。根,供起了绿叶,在夏天。根,让绿叶最后的玩一次,那是在秋天,直到冬天,绿叶再回到根的怀抱里,让它也休息一会儿。
根有自己的想法:托起绿叶,让它感受到阳光的温暖,绿叶也有自己的想法,把自身的暖意,带回给根,让它享受到泥土外的温暖。
根常对绿叶说,你迟早会翱翔于天际,而不在于你与我的这段日子里。绿叶会回答它,我知道,这是最后的煎熬。根笑着,从此托起绿叶。
很快,根就撑不住了,但它仍用最后的力气,对绿叶说,来吧,扑进我的怀抱,让我再次保护你吧。绿叶不会,离巢的鸟,怎么会记得巢的温暖呢?
直到根不再有力气托起绿叶,它才会发现,自己不再有机会翱翔于天际了,它会咒骂,对根的软弱恨之入骨,直到它悠然而下,发现根最后的容貌是如此凄厉,它才会后悔,会用最后的力气冲向它,安抚它,与它以同长眠。
根会劝绿叶再一次爬上去,它会托起它,但绿叶拒绝了,越高的天际,越会迷失自我,与其忘了自己是绿叶,驾着威聂的风,过着触不可及,却随时会跌落的生活,还不如和你踏实的住在一起。根会哭,会笑,为绿叶的不争气而哭,为绿叶的醒悟而笑,它不知道,遥远的天际,是多么的危不可及。
绿叶和根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陪伴着托起自己的根,抚慰着为自己受伤的根,说,我同样飞过。
根会舍弃自己的身躯,为绿叶拦下雨雪,哺育着它,绿叶也会舍弃一切,用自己的身体滋润着它,它们都会说,来年再见。直至绿叶也在根的怀抱中长眠,根会呼唤它,醒醒吧,绿叶儿,天亮啦,我给你找了许多雨水呢。一滴滴雨水,掺着根的泪水,最后一次流在绿叶身上。
根终于把体内的泪水,都给了绿叶,但绿叶仍旧在睡,而根,也再无法呼唤绿叶了……
来年,根又托起了绿叶,问它:你渴吗?

满分作文五

绿叶对根的情意

当绿叶离开根后,感情就变做对根的思念。远离故国,这对怀有赤子之心的游子来说简直就是折磨!所以,我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美国极力挽留科学家钱学森,但他还是不顾一切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若是有人骂他傻,那这人一定是没有离过乡或是没心没肺的人,我就要说一句“谁解其中味”了。
古人有着更强烈的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则是多数文人的心声,其中把这种情怀抒发到极致的,非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莫属。他从元军中逃脱返宋时曾感慨:“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古人惜墨如金,两句的感叹足以看出文山先生对宋土的无比挚爱。尽管古人对于“国”的概念有些狭隘,但我们绝对要对这片“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绿叶致以崇高的敬意。
现在我才明白,叶子在树上出生成长,即使枯萎了也是紧落在根旁,随风而去的不过是寥寥数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但也总有几片叶子不那么安分,自己在风中缥缈也就算了,却痴心妄想着把大树连根拔起。我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是不甘于寂寞,亦或是受了别的大树的蛊惑?也布置他们对我们的根有怎样的情,是不共戴天的恨,或是平白无故的蔑视,还是心理变态的产物?只知道他们的行为可以用“以卵击石”、“蜉蝣撼树”或“螳臂当车”来形容。一片绿叶,或多或少总得到过根赐予的营养,但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忘恩负义地扬言要拔树或“自成一树”,这实在是很可笑。这样蜕变的绿叶在宝岛盛产,却不是蒋介石的错。尽管委员长带了“国民政府”逃去了台湾,但他从没有想过让台湾独立,他只是把台湾当成了一根树干,想着凭借它有一天把*****这棵树干给锯了。这当然不可能成功!我们要知道的,是他从没想让台湾独立地成为一棵大树。如今台湾的“痴梦”,就是蜕变后的“国民叶”“民进叶”的产物,只能叹一声可笑!
不管是“国民叶”还是“西藏叶”,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绿叶就是绿叶,永远成不了大树,这是我们所坚信的不争的事实。
我们这些绿叶,既已明白中华古树之恩,就应挑起繁荣树叶之担,终尽落红护花之责,让我们的中华宝树永屹于世界之巅,与日月同辉!

阅读全文

与2009高考作文题目浙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