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关于网络谣言的作文素材,200字左右!谢谢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微博的悄然走红,衍生出了“网络谣言”这一怪胎。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谣言谎言在网络流传,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从“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到“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再到“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等信息,耸人听闻,经查证均属编造,是不折不扣的谣言。
【背景篇】
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沟通交流、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许多无中生有、肆意恶搞的网络谣言亦频频出现,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扰乱了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声誉,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某种程度上说,造谣如制毒,网络谣言不啻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毒品。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85亿,任何一个微小的谣言,乘以4.85亿网民,都会变成影响全国的大问题。网络空间无论如何开放与自由,始终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并直接影响着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行为与现实行为一样,都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因此在网上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之内,否则,“自由的空间”难免变成“自由的墓地”。
【探因篇】
为了吸引眼球,网络谣言制造者必然选择奇特、劲爆的话题,这对喜欢看热闹、玩新奇的网民来说无疑是投其所好。虚拟世界里的攻击、防卫、反击等一系列手段都充满刺激,远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好玩,一供一求之间,谣言摇身一变就成了“真相”。
眼下,网络谣言之所以有市场,是一些人猎奇猎色心理作祟,总乐于关注“桃色事件”、点击“花边新闻”,甚至像犯了毒瘾一样,一天不看就难受,形成强烈的依赖性。久而久之,这些人心理变得阴暗、污秽,分不出真假、辨不清是非、弄不懂对错,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而那些谣言制造者,或是责任缺失,或是见利忘义,或是别有用心,捏造编造虚假的、荒唐的、阴暗的信息,误导人的思维,干扰人的判断,扭曲人的理性。网络谣言像毒品一样毒害人,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了互联网形象和社会信誉。
【理性篇】
网络谣言如“毒品”
网络谣言有极强的毒害性。毒化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秩序。“艾滋女事件”“人狗情未了”等案件虽已告破,却难以抚平受害人的精神创伤;(话题作文 www.fwsir.com)“某领导包养众多情妇为其滥权”“浙江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开房被抓”谣言虽已被戳穿,却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新疆滴血食物传播艾滋病”“碘盐能防核辐射”的谣言虽已远去,但造成的社会混乱轻则伤害个人,重则影响稳定,可谓“巨毒”无比。对此,每个网民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网络谣言有极强的欺骗性。网络谣言犹如美丽的罂粟花,常常披着妖艳的外衣,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毒侵入身”。有的人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瞎编一些千奇百怪的“真实故事”;有的人迎合个别网民低俗兴趣,大量炮制香艳的花边新闻;有的人利用一些网民的仇官心态,制造一些领导干部的“丑闻”;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打着关心民众的幌子,编造和传播一些让人恐惧和不安的消息,达到挑起事端、扰乱社会秩序的目的。鉴于谣言的欺骗性和破坏性,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觉。面对五花八门的网上信息,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智分析。
【行动篇】
切莫让网络谣言毒害善良的的心
抵制和反击网络谣言,人人有责。广大网民要共同行动起来,打一场反网络谣言的全民战。网络谣言制造者是罪魁祸首,必须予以严惩。严惩,绝不仅是公安部门的事,每个网民都是维护网络世界和平的“干警”,都是反击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卫士”。特别是知情网民,要及时站出来,不做“沉默的羔羊”,敢于对谣言说不,要予以批驳,让谣言止于真相。
要扬长鞭,痛打“贩毒者”。网络谣言传播者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基本道德,缺乏做人准则,对连自己都无法证实的东西总去跟帖、转发甚至起哄,甘做网络毒品制造者的“帮凶”。我们要自觉抵制、远离谣言,对一些谣言传播者,要促其反省,不在低级趣味、自我愚弄中荒废人生。
要亮明镜,挽救“吸毒者”。轻信网络谣言者最可悲,他们或许因为单纯、幼稚,或许因为缺乏理性、常识,容易轻信。对这些人,要用事实、真相和案例做镜子,帮助其看到事实、看清真相,看到轻信谣言的危害,增强辨别力和免疫力,理性看待事物,不“逐臭”,不“八卦”,更不沉迷于猎色猎奇,做到“心理阳光、眼睛明亮、头脑清醒”。如果每个理性的网民都去积极挽救网络谣言“吸毒者”,多一些规劝、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引导,就能让网络这片天空充满阳光。
B. 以“谣言对社会的危害”为话题写一篇话题作文
谣言,你怕吗? 传染病的成功传播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易感人群。别人的一句话,一个举止,经过不同人的理解和表达之后就会与原来相差甚远。原因是有人从中做了手脚。或者,这世间本来就有谣言的存在,它也是一种传染病,只不过多了些人文色彩。 人类真的很厉害,既是谣言的来源,又是谣言的传播媒介,最终还成为谣言的受害者。似乎有些“自作自受”,但,社会发展就是如此矛盾。 谣言攻击就像空气中的病菌,无时无处不在,为了成功抵御病菌,避免传染,就要启动免疫系统——这,就是心态。 在谣言降临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时间。谣言就象石头,时间就像淙淙流水,流水总有一天能将石头的棱角磨光;谣言就象种子,时间就象硕果,硕果总有一天能将种子的养分吸取;谣言就象烈火,时间就像水,水总有一天能把烈火扑灭。 在谣言降临时,我不害怕,因为我有阳光。谣言就像风雨,阳光总在风雨后,要拥有阳光,就必须忍受下雨。谣言就像影子,阳光底下就是影子,影子暴露在阳光下,我不在乎,因为人和影始终要并行。 在谣言降临时,我不哭泣,因为我有微笑。哭泣的百合花虽然晶莹剔透,但似乎有些美中不足,我不要。我要做向日葵,总是带着微笑等待阳光的沐浴,晾干脸上的泪珠。 在谣言降临时,我不解释,因为我有权利。既然谣言已有,又何需无为的解释。这种解释只会成为掩饰——有时沉默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会平静,就象广阔的湖面、虽有谣言这块石子激荡击起的圈圈涟漪,但我仍是平静的,以静制动。 我会勇敢,就象重压下的大地。谣言的力量也许压得我挺不直腰板,但我会躺下,让承受的面更广。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是勇敢的斗士,要与谣言决一死战。 我会反驳,就像打在地上的皮球,对我的谣言更多、更剧烈,我就反驳得越有力。任何人都可以沉默,但并不代表可以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反驳不是解释,更不是掩饰,而是一种抗击,一种自卫——倘若连最起码的自卫也丧失,我就不是我了。 谣言,我不怕!
C. 求作文素材”
专家观点
第一轮信息较易获信任
“九月红十字会通过各地民政局发通知,要求各地单位企业职工按工作年限进行捐款……”这是一则典型的“秦火火式”谣言,点出具体机构名称和时间,语气十分肯定,有时还仿照新闻导语的写法,让很多人误以为真。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教授陈力丹说,这种“说得跟真的似的”的谣言,迎合了公众对事实的好奇心。一般人
认为谣言是不精确的、模糊的,确定性的信息更容易获得信任,而“秦火火”编造的谣言,听起来跟新闻事实很相似,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信息很多,会
提升谣言的传播效果。
不少网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最先散播的虚假信息令人印象深刻,后来出现的辟谣帖和真相反倒被淹没,不为人知。对此,陈
力丹认为,印刷时代的传播思路是,什么事情都要搞清楚了再说,尽量发布准确的信息,以维持社会稳定。但在信息时代,“先声夺人”的效果很明显,不论是谣言
还是真相,第一轮公布的信息相比较而言,更易获得信任。
他建议,政府部门或被辟谣者要认识到这一传播规律,在公布真相时,一定要把握时机,尽早公布,而且,不能简单粗暴地辟谣,发布的信息要比谣言更加精确、更加具体,才更容易获得信任。
相关链接
秦、杨二人雷语
“网络炒作必须要‘忽悠’网民,使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只有反社会、反体制,才能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情绪。必须要煽动网民情绪与情感,进而将有些人一辈子爬到的官位、有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有些人一辈子积累的财富一夜之间摧毁,而后在被毁灭的三种对象
的‘尸堆’里炒红一个女孩或炒热一个话题。”
“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
为何编造谣言 只为骗取粉丝
“秦火火”原名秦志晖,他2002年高中毕业后辗转广东、北京、湖南多地打工,换过好几次工作后又来到北京,在公司里做文案工作,给一些论坛等活动写宣传稿。不知是不是工作的关系,“秦火火”对于“出名”异常执着。
2010年,秦志晖来到了尔玛公司工作,同年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微博账户“中国秦火火”。但他的微博没有像他期望的
那样红红火火,反而一直都是不温不火,也没什么粉丝。为博眼球,2011年五六月间,“秦火火”居然身穿一件白色衬衣,挤上了拥挤的北京地铁1号线、5号
线,举着一张纸,到处展示给陌生人看:“中国秦火火,微博求关注,求粉丝。”口中还一直振振有词,直到面前的人答应他“回去就关注”,才微笑离开。这段视
频至今仍能在互联网上搜到,他也因此在网上得了个外号——“求粉哥”。
直到2011年的7月,“秦火火”终于踏上了他成名的第一站。但这一步,狠狠踩在了死伤者家属和公众的悲伤上。
预审民警张辉告
诉记者,“7·23”动车事故发生后,“秦火火”发布微博称:“@中国秦火火:刚得到消息,铁道部已向动车事故中意大利遇难者茜茜协议赔偿三千万欧元(折
合人民币接近两亿),据悉,这是铁道部参照欧洲法律中有关人身意外伤害条款后,不得不同意此赔偿协议。若此赔偿协议属实,将开创中国对外个人意外最高赔偿
纪录。”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微博使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定“同命不同价”。后来,铁道部回应,此事纯属谣言,并再次重申,对事故中遇难的外籍旅客,将与中
国籍遇难旅客实行同一赔偿救助标准。
事到如今,“秦火火”承认,“‘7·23’动车事故的炒作,没有调查研究,是我做错了,该承担责任,脑子一热就发了,这个微博是我自己创作的,后来铁道部声明说是假的,没有赔这么多钱。”
但就是这条谣言,却让“秦火火”真的火了一把,一组数据深深触动了他,至今他仍能脱口而出——微博发出后的短短两个
小时里,就被转发1.24万余次,他的粉丝数也终于迅猛增加1500多人。虽然两小时后,这条微博就被辟谣,“中国秦火火”的账号也因此被封,但“秦火
火”还是尝到了甜头,“常规手段”不再满足其迅速增长粉丝的需求,被他利用来造谣的名人和热点事件越来越多,从攻击张海迪、雷锋,到辱骂司马南 (微博)等人,一些网友开始称其为“谣翻中国”。
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微博账号封一个,就会重开一个,前前后后,他共注册了“中国秦火火”、“中华秦火火”、“潇湘秦
火火”、“华夏秦火火”、“炎黄秦火火”、“川中秦火火”、“吴中秦火火”、“姑苏苏秦火火”等12个微博名。12个微博账号,在网上发布和转发谣言多达
3000多次。碰上热点事件,“秦火火”说他总是抢先发声,但后面的“澄清我不关注”。
在民警刚刚找到他进行初步调查时,“秦火火”居然满脸笑意,似乎不认为编造谣言有多大的罪过。他解释自己这些行为用得最多的就是,“想制造热闹,多赚点粉丝嘛。”
为了不损失原来的粉丝数量,他每次要发布新的轰动性谣言前,都会提前通知粉丝,账号可能被封,会启用新的账号,并公布名字,方便粉丝关注。
一些网络推手公司的从业人员坦言,粉丝多,影响力才大,这样的微博才有利用价值。利用这样的微博可以推动很多商业活动,还能帮一些人出名,当然了,网络推手也可以借机赚钱。
“秦火火”更是被一些外媒在报道中称为“网络斗士”、“网络英雄”。
谣言何以被轻信 大V推波助澜
如此“低端”的谣言,为何那么多人相信和转发?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秦火火”,是靠什么忽悠网民的?
网友发现,“秦火火”对铁道部发难不止是编天价赔偿这一件事。他还曾“剑指”当时的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您的大女
儿王晓英是铁道部财务局主任,大女婿李阁奎是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二女儿王晓霞是北京市计生局处长,二女婿郭亮是北京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小儿子王晓飞是铁
道部质检科科长,儿媳张宁是市妇联主任,情况都没错吧?”
但有细心的网友指出,这则消息漏洞百出,有关铁道部司局及科站的描述都不对;北京市更没有什么交通局、计生局,只有交通委、交管局、计生委;北京市妇联只有主席,根本没有妇联主任;虽然有些城市有“某某市中心医院”,但偏偏北京并没有“北京市中心医院”。
虽然信息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但“秦火火”等人编造的谣言和以往网络谣言中要素不全、语焉不详的特点截然相反,他们抓住了网民的心理,详细说出单位、职务和具体人名,让网民第一感觉这事靠谱。
预审民警告诉记者,“秦火火”等人由于长期做网络推广,深谙网络传播之道,他们每次都用强烈的质问口吻向被造谣对象发难,气势很盛,让人觉得他的话很可能是真的。
记者还发现,这些造谣微博被很多网络大V转发,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民警告诉记者,在案件审查过程中,“秦火火”初步交代,他们和某些人达成了协议,互相帮转微博。下一步,警方将对此进行具体调查。
显然,发布谣言还是会有心虚的表现。记者发现,不管“秦火火”以哪个账号发布谣言,在达到一定的转发量后都会很快删
除信息,但信息在频频转发过程中早已在互联网上留下难以完全消除的痕迹,以致这些谣言经常会隔上一段时间后卷土重来,而且官方辟谣的信息有时无法覆盖到谣
言当时传播的范围,或是网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不再相信辟谣。[6]
谣言如何出炉
靠自己“解读”
其实,“秦火火”等人的谣言漏洞颇多,被很多网友鉴定“层次很低”。那么,这些谣言都是怎么编造出来的?“秦火火”自己交代:“对于很多热点事件,我都是自己解读一下发出来,转发的少,自己发的多。”
对于“3000万欧元赔偿”的出处,“秦火火”这样告诉预审民警,他从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在突发事件中,不同国家的死
伤者会有不同的赔偿标准,另外他还看到有人猜外国人得赔1000万欧元,有人说得2000万欧元。“这都太少了,不如说3000万欧元。”这个数字,就被
他一拍脑袋定了。
至于李天一案事发后对其年龄的质疑,“秦火火”说他全是从维基网络和网络上一些蛛丝马迹中得出的结论。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秦火火”告诉民警,“我对比了一下李天一和李双江的照片,觉得他们长得不像,于是得出结论,李天一很有可能不是李双江的亲生儿子。”随后,他将这一“结论”发布在了微博上。
对于为何编造针对罗援将军的谣言,“秦火火”说,因为看了网上的一些言论,觉得这个人太可恶了,于是就到处搜寻罗援的负面信息,并想当然地认为“1979年他逃过兵役”。[7]
张海迪,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她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很多人,但对她,“秦火火”等人也没有放过。有关张海迪国
籍的无端指责一直困扰着她的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残疾女性,面对一拨拨谣言,我采取的是包容的态度。但是我的宽容却使谣言制造者更加肆无忌惮,而轻信谣
言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人把谣言越编越大,不仅仅是编造国籍的谣言,甚至用一个残疾女性的痛苦编造谣言。”“秦火火”曾在微博中发布了一张张海迪坐在汽车里
的照片,并质疑:“不是说残疾人不能开车吗?她怎么就能,我就是要发出来给大家看看。”可他却忘记做最基本的调查与了解,早在2010年,公安部就公布了
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其中对残疾人学车放宽了条件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双下肢残疾人考取驾照。对此,“秦火火”解释说,“就是发来看
看,乐一下好玩一下,她一直都特正面,又没别的绯闻什么的可说。”
“秦火火”说,他曾在最后一条微博里说过,以后不再发这类微博了。民警问及他原因,他答道:“以前的事儿确实有点过分,我也想给孩子积点阴德,别让孩子以后被鄙视,说他老爸不上道儿。”[8]
为何能“火”
正
如“秦火火”、“立二拆四”自己所说的,网络炒作必须要“忽悠”网民,让他们觉得自己是“社会不公”的审判者,只有这样,才能将那些人一辈子赢得的荣誉一
夜之间摧毁。而他们的信条则是“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这一方面表明网络世界对于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法律界定,让“秦
火火”得以用一个谣言来终结另一个谣言;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真实信息的欠缺透明、公开也给了网络谣言得以滋生的土壤,有些时候,正是政府部门的出言不当、对
事实真相的捂着盖着藏着,把网民逼进了网络谣言的陷阱,让网民很容易被“忽悠”。
此外,网民的猎奇心理也进一步助推了“秦火火”们火爆网络。像凤姐事件、干露露事件之所以能迅速“火”起来,与网民的每一次点击、转发和评论都脱不开关系。明知道是恶俗、色情的炒作,为何还甘于做传播者?难道仅仅是因为转发评论不用负责任?恐怕不仅于此。[9]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这是“秦火火”、“立二拆四”
等被抓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网络毕竟不是法外之地,超出边界必然受到法律惩罚。但若想净化网络,仅此还不够:其一,“秦火火”、“立二拆四”因为造谣传谣被
抓了,那些其他造谣传谣的普通网民或者网络“大V”是否也应该同样受到法律问责?据“秦火火”初步交代,他们和某些“大V”达成了协议,互相帮转微博,警
方已表示将进一步查清。这其实也在警示网民,网络权利与责任是对等的;其二,“秦火火”、“立二拆四”所在的尔玛公司雇用网络水军炒作非法牟利,这也提出
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某些地方的评奖评优中,也不时出现网络水军刷票的情况,有的甚至明码标价,这是否也应该受到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