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作文素材关于淡泊

作文素材关于淡泊

发布时间:2020-12-29 06:33:15

A. 议论文素材----淡泊,(急需)

淡泊——加减人生 读过一篇随笔《生活的篓子》,很受启发:一个生活沉重的人去见智者,智者给他个篓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捡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等那人走到终点,累得趴下。智者说,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往自己的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选择是做“减法”人生了。远离名利、看淡成败、安于淡泊就是减法,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说的就是人生需要减法。张良当年历尽艰辛帮刘邦夺天下,功高盖世,可他却毅然辞官不做,归隐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乐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韩信也是战功赫赫,但他对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场,最终却丢了性命。可见减法使人消灾。生命是一道算术题,人的一生不过三万个日子,活一天就会减少一天。功名和财富却随时间推移做着加法。可是有一天当这两条曲线交叉时,生命的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零,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再多的也都带不走。这就是生命的算术公式。残酷而真实。人生的加法,给我们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财富的积累,加入亲情的温馨,使人生更加丰盈。而人生的减法,为我们减去多余的物质,减去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减去环境的纷扰,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因此,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它们是生命中的两个轮子,不可或缺。一个是孔子孟子“兼济天下”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一个是庄子老子“顺乎自然”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加法减法并用,两个轮子齐转,生命之旅才会风光无限。

B. 议论文关于淡泊名利的,谁能提供

古人云:要淡泊名利。“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人一直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
“名利”是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贫穷富贵,穷达逆顺,都免不了与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一语道破天机。
淡泊名利是一种境界,追逐名利是一种贪欲。当今社会真正淡泊名利的很少,追逐名利的很多。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种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志遥教育在其博文中常常强调这一点,且身体力行,把荣誉给别人,快乐自然留心中。本人非常钦佩他的学识修养。
“名利”——人的一生又有谁不是在追逐,努力地工作就是为了使自己的事业有所建树,可以说是求名;拼搏使自己的生活能够富裕也能说是逐利。人活着,有谁敢说没有追求过这两个字呢?我认为“名利”主要是一个度的问题,只要不过,不贪,追逐一下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安于清贫的目的不是守贫,而是静心。
淡泊名利是人生所为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哲学。淡泊名利,就是要超脱世俗的诱惑与困扰,实实在在的对待一切事物,豁达客观的看待一切生活。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志向,必然就会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需要的是充实思想,为之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追求名利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欲望。
其次要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才能更好地做到控制物欲。只有树立远大的乐于奉献的精神,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贵的人生。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事实论据

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理论论据

1、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2、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3、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4、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6、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7、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8、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0、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1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2、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3、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4、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15、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16、凡是一无所求的,什么都会有。英国谚语

17、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18、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材料:

在众多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其是皎洁的月色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俱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窑。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她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她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淡泊之花常驻心头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唯恐失去,不再有其极审美的慧心,失去了在赏月时的那些快感。白兔的因为患得所以患失,给予了我许多感慨。

每天,在我们心中都会开出鲜花朵朵,我想,其中那最美的一朵就是那多常驻我们内心的淡泊之花。

淡泊不易做到,但是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记得《庄子》的语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技艺高超的木匠,皇上让他打造一个木橱并打算赏赐他许多钱财,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发挥极致,而这位木匠则不然,他斋戒七天,并达到了无我之境,正是这种淡泊的心态,让他创造了巅峰之作。

尧让位于许由,许由说:鸟在大树林里也是要一个鸟巢,老鼠在河边喝水时也只是果腹而已,算了吧!也许这如许由说的:“名者,实之宾也。”只有当我们以己合天,拥有淡泊的心态,做到忘利,忘名,忘我时,,我们的潜能就会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为名为利,忙碌奔走时,当名和利把我们的生活叫得乱七八糟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是为什么而活。或许,真的是地位诚可贵,金钱价更高,,但是如果我们想获得真正的成功,真正的快乐,那么二者皆可抛。

东晋末年,在那动荡不安的社会,在那追名逐利的社会,陶渊明居然会发出:“归去来兮!”的感慨,是什么让他在动态中保持平衡,我想还是那颗淡泊的心。

生活在五彩缤纷的都市中,又一颗淡泊的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拥有淡泊的心态,却不是甘于堕落,不争上游,如果这样社会将止步不浅。

我想,那只白兔最后的决定是对的,没有了“名利”这块石头,他又可以享受赏月这一天伦之乐。其实淡泊是让我们摆好名和利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既不能患得患失,也不能让名利代替了快乐。

纷纷扰扰的都市生活,那一片淡泊之花开得分外耀眼,我们从此不再为名利而变得忙碌不堪,我们也不再患得患失。因为我们每个人手中都持一株淡泊之花,并让那淡泊之花常驻心头

C. 树欲静而风不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材料作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思是你想要安定的生活,可是别人却偏偏不让你过安定的生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要以淡泊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志向,以宁定的态度来面对远方的困难。

D. 淡泊名利为素材的作文,800字以上

陶渊明

山脚下,斜倚着五柳先生残破的小屋,在世人皆沉湎于金钱权势时,陶渊明选择了恬淡处之,吟诵着“少无
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句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正是这种恬淡的生活使他成
为了田园派的创始人。如果陶渊明没有回归这种恬淡的生活,想必他也不会专注于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更
不会从这平静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他也就不会成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是这份恬淡实现
了陶渊明的理想。因此,恬淡处世帮助我们成就自身的价值。

秋阳杲杲。南山,小路,蜿蜒;东篱,阳光、洒满。一个身影,白须、白袍,白色的衣角随风轻轻地摆动,
折下一盏金菊,
抬头仰望远处的夕阳,
拭去额头的汗珠,
挥罢衣袖,
他轻声吟道: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所谓的功名利禄,忘掉所谓的封官拜爵,他醉心于田园之间,却得到了“悠然见南
山”的宁静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掩埋了记忆,他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

哀帝兴宁三年(
365
——
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号

五柳先生

,死谥

靖节

,浔阳柴桑
(

江西九江
西南
)

,
出身于破落
仕宦
家庭。曾祖父
陶侃
,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
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
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
陶渊明集
》。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李白

青莲居士,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
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官场的尔虞我诈,忘掉当朝的浮云蔽日,他纵情于山水之中,却得到了“李白斗酒
诗百篇”
“诗仙美名千古传”的美誉。掩埋了记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

,中国
唐代
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

,其诗大多
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
杜甫
并称为


李杜

,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

小李




李白祖籍陇西
成纪
(现
甘肃
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
701

2

28
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
生于
四川
省江油市
青莲乡

另一种
说法
是其父从
中原
被贬中亚西域的
碎叶城
(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
所生,
4
岁再迁回四川
绵州
昌隆县(今四川省
江油市
)。其父
李客
,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
盛唐
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
湘江
,东至吴、越,寓居在
安陆
(今湖北省安陆市)、
应山
(今湖北省
广水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

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
太原

长安
(今陕西省
西安
市),
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
山东
任城(今山东省
济宁
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
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
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
与韩荆州书
》,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
天宝
元年(
742
年),因道士
吴筠
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
翰林
,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
白初因才气为
玄宗
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
生活。

安史之乱
发生的第二年(
756
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

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
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
夜郎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

当涂
县令
李阳冰
,不久即病卒。

苏轼

赤壁下,飘荡着苏子的扁舟。被贬后的苏子并未借手中的笔无尽的诉说着不被认可的苦闷,恬淡的他只是借
了几分酒力信口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也由此得出“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的人生哲理。若是他没能恬淡处世,而是一味的排遣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无法吟咏间成
为绝唱,更不会在叹息间得出人生真谛。正是恬淡面对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使苏子于骇浪波涛间得出人生
真谛。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去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
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
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
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的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
心,亦迷惘而空灵。

苏轼(
1037

1

8
日-
1101

8

24
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

,世称

苏东坡

。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苏轼


苏洵
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
年(
嘉祐
二年),与弟
苏辙
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




,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苏洵,苏辙,
曾巩
)。史书记载苏轼


长八尺三寸有余,为人宽大如海

。苏轼中
进士
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
地任职。
1080
年(元丰三年)因

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
种田,故自号

东坡居士

,人称

苏东坡

。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
州、颍州、扬州、
定州
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
公。

E. 淡泊的作文素材(最好是关于感动中国的),200字左右阿

哥 田雨 不给分 要你命啊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专得各种奖属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F. 需要一些淡泊名利的议论文素材,谁能提供

淡泊

(1)引言

淡泊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2)事实论据

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3)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序及按语》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明.薛宣《读书录》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明.薛宣《读书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今楹联类篡》
欲寡则心自诚。
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锷《南宁寓庐联》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宋史.隐逸列传》
凡是一无所求的,什么都会有。
英国谚语如果你的欲求无究尽,那么你的心事和担忧也会无究尽。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
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前苏联] 艾特到托夫《断头台》

G. 议论文素材 淡泊 50字左右

从训练的一段议论文;在实践中;一个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这是很容易做到。基诺族* I
二,内学习证明这是容收集你积累的材料问题被议论提出,组织,总结出论点和证据,梳理记忆。很多好办法,有大量的网上整理论点和证据材料,推荐给学生。形成一系列。然后开始写段落展示的训练方法使用各种争论,这是争论的重点训练,这里良好的训练,议论文一定会成功。
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传统的背材料已经没用了。我建议你更关注社会和民生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的写作。

我在上海,今年刚参加了高考。前不久,读报纸,评论今年的上海卷作文“他们”,大多数学生都在材料的出现移动的情况下写的社会,几乎没有现金。首先,教育与当前构图线的质量,材料是难以掩盖,而其次是因为当前强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注重自己的社会,并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H. 作文素材 贪心(淡泊)

点石成金的故事,,,阿里巴巴与40大盗里的哥哥,,,还有一些贪官污吏,,,
但是贪心却可以化为你上进的一种动力,,,要合理地运用,,,这样正反写很好,,

I. 关于淡泊的材料作文开头

谁年少时没有过一个孤独而又热血的梦?
每当我从迷离的梦中惊醒时,两只眼睛总是呆滞地望着对面一片雪白的墙壁,回忆着梦中那奇特的感受,仿佛这就是来自远方神秘的召唤。
我从小就不甘平凡,且意向远大。我向往着那耸入云霄的高峰,那一望无际的蓝色的海洋,那白云蓝天下温暖的大草原,甚至是万年冰封的延绵雪山,南非丛林中的原始部落,漫漫黄沙中的雄伟遗迹,十死无生的神秘百慕大三角地带……这些既不是妄想,也不是头脑发热。这是一种追求自由、新奇、刺激的生活方式,是伟大的冒险精神的释放,是对人生意义的尽责。
那么,就让我们挎上背包去冒险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人们不甘被禁锢的灵魂在发作,人怎么能够终日活在碌碌无为而又平庸的劳作中,一天到晚只为三餐而奋死挣扎,致使于思想被尘封,向上积极的热情也早已被浇灭,人生就这样被埋没在高速运转的城市之中呢?这是可悲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就算用自我的眼光来审视自己,也只不过是一名配角而已,只为活在别人的眼里,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己。
而我,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绝不会留下一丝遗憾。你可以说我痴心妄想,但是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也许有一天,我会在冒险的旅途中发现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遗迹,去感受那高度文明的神奇城市;也可能有幸破解百慕大三角的秘密;发现传说中极其稀有的“时空隧道”虫洞,从而让人类展开对另一个世界的探索征程;我还要挑战北冰洋中的怪物“克拉肯”,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像人们口中所说的那么强大;或许我研制出了超光速飞船,去广袤无垠的浩瀚宇宙中遨游寻找新的家园;也许我破解了人类基因的密码,可以使人无限延长寿命……总之,冒险是我对生活的希望,是我存在的意义。可能会有人说我疯狂,可谁知我追求的却是真理?
我想去冒险。我想远离这个挥金如土的城市,回归大自然母亲的怀抱。在这里没有险恶的人心,有的只是纯真与美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传奇,一个不朽的神话!我就是,未来的大冒险家!

J. 有关淡泊的议论文素材

淡泊(1)引言淡泊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2)事实论据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斯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什国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探测切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1991年报11月钱钟书法家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居里夫妇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
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3)理论论据[理论论据]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序及按语》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棵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这《诫子书》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明.薛宣《读书录》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
《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
明.薛宣《读书录》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今楹联类篡》
欲寡则心自诚。
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锷《南宁寓庐联》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宋史.隐逸列传》
凡是一无所求的,什么都会有。
英国谚语如果你的欲求无究尽,那么你的心事和担忧也会无究尽。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
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贪材,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前苏联] 艾特到托夫《断头台》

阅读全文

与作文素材关于淡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