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写苏轼作文题目

写苏轼作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0-12-28 00:59:40

『壹』 题目:与苏轼相逢 初三作文:600-800字左右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吗?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吗?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痴汉吗?
桥上的花再一次开了。
而我,终于遇见了你。
只看见,青青的竹杖,绿绿的芒鞋,以及被雨淋湿的衣裳。你的笑容从容洒脱,幽然超俗,你的眼神,更是令人心动,秋风碧水泛清波。
真想问你一句:“难道你不埋怨世俗吗?难道你甘心被贬吗?你不想成就你的人生吗?”
我早已猜到他的答案,他早已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东坡的一生极坎坷:爱情受挫,仕途受阻,政治上受拖累,无尽的冤屈无处伸。
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心如风,神如风,自然如风般生活。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留下不朽的文采,在历史舞台上闪闪发光。
转眼,千年已逝;转眼,你已白发苍苍。任由大江东去,只留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愁。
你是如风的男子,有如风的心,你用你生命的精华,舞出绚丽的舞姿!用刻刀刻下你华美的舞姿,让后世仰望你,你的豪放成为北宋的一道风景。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贰』 苏轼写的科举作文的名字是

《刑赏忠厚之至论》。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仁宗嘉祐二年内(1057年)应礼部试而写的文章。容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章说理透彻,结构严谨,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

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这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礼部进士考试时创作的文章。宋代王安石执政后,立即对取士制度进行改革,废止了考诗赋,而改用经义,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便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才,为变法服务。



这种政论性文体称为策论。策论大多要求考生就一些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刑赏忠厚之至论”就是宋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策论的题目。

『叁』 关于苏轼可以用来写哪些话题的作文呢

一、注意审题
小作文的审题(即审读材料)很重要,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因为一个小作文专的材料中,往往隐含了若干属个写作要求,如不细心审读,抓不到这些隐含的要求,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二、注意语言的简洁
这一点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小作文字数一般是100┄300字,受篇幅限制,语言要求简洁明了.其二,如果是写应用文,则语言也一定要简洁,因为语言简洁是应用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
三、力求结构完整
小作文是片断性作文,而非篇章.虽如此,但不能一味忽略结构的完整性.一篇小作文如果能够做到结构完整,则效果会更好。
四、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受文体的制约,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为主.小作文也应注意这一点.如江西省2002年中考语文小作文题为二选一,(1)通过某一情景或场面,描写你最喜欢的色彩.(2)就你最喜欢的色彩,发表议论.无论选哪一题,或描写、或议论,总得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但如果能兼用其他表达方式,如兼用议论和抒情,表达自己对某种色彩的某中看法和喜爱之情,则能使短文大为增色.

『肆』 要写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用什么题目好新颖一些的

你要写什么类型的?写他的豁达或者人生状态我觉得《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很不错

『伍』 请大家帮我想几个关于苏轼的作文题目

《东坡肉与苏轼》,写苏轼发明东坡肉的事。《历经坎坷的诗圣》苏轼的一生其实很坎坷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降职,历经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他依然不放弃,坚强地活下去,为人民服务,作文赞杨一下这种精神。

『陆』 题目苏轼我想对你说写800字作文

你是文坛上的东坡居士,写下了着名的赤 壁两赋一词,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留 下了你许多不朽的诗篇。

你虽多次被贬,却不乏坚韧和乐观的人生 态度,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 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从你身 上,我学会了坚韧和不拔;从你身上,我学会 了乐观和豁达;从你身上,我学会了理想的艰 辛。你是我的榜样,你是中国亿万人的榜样, 你的精神,你的人格,流传至今。因为有你,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 源远流长。

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就 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风雨无 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你是一个才子,才 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你从来没有想过,你让 很多人受过伤。你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你恨 得要死,别人没有你的才气,当然要恨你,但 是你落难时你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挫,歪 歪倒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我仿佛可以看见,在那交通不便的时代, 你携家带眷,风尘仆仆,跋涉在中国的荒野古 道上,无休止地向着新的谪居地进发。最后, 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岛,你这个一天都离不开 朋友的豪放诗人,却被迫像野人一样住在蛇蝎 衍生的椰树林里,在语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却残 生。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和情感上 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你始 终保持一颗纯洁的童心,你用孩子般的单纯天 真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 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会和独特的发现。 你用孩子般的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 务,却又不免显得不通世俗,不合时宜。我觉 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你不断的下放,每一 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获。因为整个生命被 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 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 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 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 都不会美。

『柒』 苏轼可以写什么话题的作文

篇一:苏轼读书的故事500字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横空出世,成为大宋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旷世奇才——苏轼。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坦然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遭贬谪又蒙受冤屈,处境险恶,生活困顿,但他临危不惧,永远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不断打击着他支离破碎的人生,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用平常心去面对,去承受。他带着乐观旷达,走进自然,走近山水,消除一切挫折、不幸。登临山水,怀古凭吊,去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在苦闷中寻求超越和解脱。“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他苦闷和彷徨的同时,他为泛舟赤壁静谧美好的景色所陶醉,对归隐江河以寄余生的向往。他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大自然,使精神得以获得超然,获得自由。

出国留学网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关于单元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二:苏轼读书的故事500字
苏轼眼中的书是:“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陈寿眼中的书是:“一日无书,百日荒芜。”杜甫眼中的书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我对书的看法是:“书,好比一把钥匙,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宝库。”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漫画,如《阿衰》、《豌豆》等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开始和名着打交道了。现在,我酷爱看《三国演义》、《西游记》,可以说是如痴如醉、爱不释手。记得有一次,我写完作业,上床看书,才五分钟,妈妈突然跳出来,对我大吼一声:“王安识,快把书放下,关灯睡觉!”这一吼,吓得我赶紧躺下,同时,脑子里盘算好对策。等妈妈离开,我闪电般地拿出手电,躲在被窝里,在手电光下继续阅读。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谦虚、关羽的爱护士兵、张飞的神勇,都像小刀一样刻画在我的心里。在人物的细节和动作的描写中,让我感受到了完美,就好像我不是在看书,而是就身临其境地观看他们舞枪弄棒,可以和他们直接对话。虽然他们个个神勇,但在《三国演义》的所有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赵云。因为关羽、张飞,虽然武艺高强,但关羽太傲慢,张飞太粗暴,而赵云,基本就没有缺点。在赵云单骑救主时,他怀抱婴儿,孤身一人,与曹兵好几万人厮杀,让我看到了一个中心赤胆,威武超群的英雄。

《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要懂得宽容,爱护他人,不能太骄傲。

『捌』 作文500字,题目:我读苏轼 写出对苏轼的感想,和一些关于苏轼的事也可以,两者结合。

命运原本就是坎坷而无常,而纠结于苏轼一生的,明晃晃的是“错过”,作为一个满腹诗书豪情壮志的文人才子,苏轼无疑是错过了太多太多。

可人生之中,最为悲伤的也是错过,错过并不是能力上的问题,而是命运无情,造化弄人,“苏轼”二字上,刻意的总是标志着乐观与豁达,超然物外的是他,乐观洒脱的是他,忘怀得失的也是他。而谁又想当苏轼和这些词画上无数个等号后,那背后是无数个叹息,那一声又一声疲惫不堪,低沉的叹息正压得苏轼寸步难行。

谁一生下来就是超然物外的?若苏轼一直春风得意,我想他也不愿意作一个忘怀得失的人,是因为失去的太多,才学会了自我引导和解脱,在那样一个见风使舵的年代,满腹的郁郁不得志要跟谁说,能跟谁说,又有谁能开导?最了解自己的人莫不过自己。那文章上,诗句豁达的字眼不过是说给自己,无非是让自己痛得无以复加的心好受一些,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忘怀得失,我得不到的,没关系,我超然物外;我郁郁不得志,没关系,我乐观洒脱。。。。。。如此一个乐观豪迈的诗人,达观的心境是多少悲悲喜喜自我劝说而造就的,他不失望,他不颓唐,仿佛用乐观的锁链将自己牢牢勒紧,不给自己失落的余地。。。。。。可是终究是会悲伤的吧,痛失爱子后那悲伤是席卷而来的,乐观豁达再也锁不住他了,正如那诗中所说:“心似以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那诗中的是自嘲,还是深深的无可奈何,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错过,错过,错过,一生的笔墨中字里行间满满的都是错过。。。。。。

在览了无数篇诗句,最喜欢的还是《定风波》,更喜欢的是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平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这首诗总是给我无限的画面感和想象,仿佛指尖都能触到雨的微冷,听到竹叶间不安的相互摩擦,他是醒醉全无,无悲无喜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是什么让苏轼感受不到雨的侵袭,又是什么让苏轼忘却了雨,他又想到了什么,每个人在读完这首诗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而我只知道,他所表达的,是远不止心情旷达这一点的,一点还有很多,在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什么的人所体会不到其他的内含义。

正常无常,我仿佛能看到那样一个诗人,在历史灰烬的遗留中却耀眼的发着光。

『玖』 求一篇写苏轼的作文,要写苏轼的一生,带上当时苏轼写的诗500-600字

我眼中的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沦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乏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地向我走来。
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孤独的身影: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的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长大的我内心涌出阵阵心酸。
我眼中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这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36岁他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忏怒王安石,被贬杭州。39岁被贬密州。42岁被贬徐州。44岁受奸人谗言所害,罪名作诗讽刺朝廷,差点惨遭杀害,被贬黄州,黄洲那可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为了被祸害的理由?
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于是他才会用登山临水、凭吊古迹来逃避现实,表达不满。其实他内心多么渴望能和周瑜一样,“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扭转这人生不得志的现状,然而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怕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伤感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34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在他被贬密州,孤独苦闷的日子里,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风雨,历尽艰辛,独自飘零,无人读懂他受伤的心灵,我可以想象出当时苏轼是何等的哀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于苏轼只能是奢侈的梦想而已。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们将读不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美句;我们也欣赏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言名句……那将是怎样的遗憾哪!
读着读着,苏东坡在我的眼里成了一个孩子,一个饱经沧桑依然不改赤子之心的孩子。我想也许正是这份纯真,造就了他的成就,让我们今天依然深深记着并永远怀念着。
在我隐隐的泪水中,我看到了他身影渐渐地远去,远去……

『拾』 写一篇关于苏轼的文章,求题目,不要太俗

苏轼,随遇而安的智者
三品苏轼

不朽的名字——苏轼
苏轼一婉约词永远的绝唱

一步一生苏轼

求采纳

阅读全文

与写苏轼作文题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