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
例如:
引用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
1.秋日里,在草堂与杜甫一起仰天长号“八远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体会诗人背井离乡的心酸和穷困潦倒的无奈。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田野披上艳丽的轻纱,我不愿显得呆板,也佩戴了一枚胸花。”入冬,我手捧着亲爱的书,在火炉准备一杯热茶,就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温习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利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衾不暖锦衾薄。”的塞北风光。依偎在窗前,描绘“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凉景象……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3.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
4.这个年代,没有宋词,所以,我寻觅不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意境,寻觅不到“千金纵买相回赋,脉脉此情谁梦”的,寻不到“妨把浮名,换了浅斟你唱”的无奈,寻不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悲凉,在这个没有宋词的年代,我却固执地认为,那是世上最美的乐意。
5.“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评……”,遥望历史的蜀地,回想那些熟悉的面孔,感伤的眼泪潸然而落。
6.“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你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家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
7.有时,我也想化作历史的足迹,重踏“雨邑清尘,柳色青青”的一片美景,饱览“苍苍翠微,蝉鸣幽深”的致远宁静,感受历史的一片沧桑。
8.他仰头望望天空的飞鸟,是那样自由,朝着梦想奋力翱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满心悲愤,他转身一跃。他的一跃,凝成了一条弧线,宣明了满心的爱国情怀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潇洒!
9.揭自然面纱,拥美丽怀抱。自然绝不会单调,因为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点缀;自然绝不会孤独,因为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陪伴。
10.窗前捧诗词,邂逅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女子愁情愁几何?“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年少的你是幸福的。可命运之神却没有垂青于你,让柔弱的你承受多舛的磨难,文物丧失,丈夫远逝,金兵南下,带着对明诚的追忆,国家的担忧,你在“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夜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倚窗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捂胸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望雨感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㈡ 作文是否可以把名家的诗词作为文章开头结尾
可以,对大家都知道诗词名句引用,可以不说明是哪个作者。
对一些比较不普遍的,最好以“*************************”——作者。来做开头或结尾。
㈢ 急需用可以作为作文题目的古诗词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示儿》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病起抒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 《惠州一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瑟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 《绝句》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 《蜀相》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苏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咏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关汉卿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
-年之计在于春.-日之计在于晨。--《南阳萧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明•冯梦龙 《古今小说》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 《七夕》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石灰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 《论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清代•孙洙 《唐诗三百首序》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狱中题壁》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无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自嘲》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鲁迅 《无题》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 《无题》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 《无题》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自题小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㈣ 以诗句开头的作文
一。含有成长滴诗句:
和《大嘴乌》
(唐)
白居易
群雏又成长,众嘴骋残凶。
别弟妹
(唐)回王维
两妹答日成长,双鬟将及人。
满江红
(宋)刘克庄
麻与麦,俱成长。蕉与荔,应来享。
虞美人
(宋)黄人杰
青青两鬓年方壮,儿女俱成长。
二。有关成长滴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
《少年行》一身能擘两雕弧,辱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赴新词强说愁。
《乐府诗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哪里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㈤ 求引用古诗或名言的作文开头
又见枝头吐新绿题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总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美的书签,珍藏在岁月的扉页间,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里。然而,当她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里被再次拽出来,试图用她久违的美丽感染每一株小草,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时,我才发觉,窗外已是春光烂漫。春天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着各自的奇妙。在渐吹渐暖的春风里,万物开始复苏了。透过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学楼前这方小小的花园里四处漫延。不,春天毕竟不是一枚精美的书签,她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留心而不来,更不会为我们的挽留而驻足。望着窗外这个美丽泛滥的春天,我也审视着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杨树冷冷清清的躯干,逐渐的丰润成青绿色;枝头鹅黄的嫩芽正踮起脚仰望着阳光,压抑了一冬的愿望试图伸展成一片片碧绿的叶;各种各样的小草争先恐后的探出了脑袋,唯恐错过布谷鸟衔来的那缕阳光似的,她们欢畅的心情肆无忌惮的疯长着。追求作为生命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那么的深切。生生不已,奋斗不息这是我的人生信念。多想把青春的时光谱写成一片翠绿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轻唱的期望书写的更加简洁明亮。此时,我轻盈的思维仿佛翩飞的蝴蝶,已飞出了我的视野,穿过遥远的时空,迷失在唐诗宋词里。朦胧中我看到那些叹春、伤春的以及惜春的诗词大家,依旧站在春天的画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无法企及的只是虚枉罢了,与其这样,不如让生命以无限的激情响应春天的勃勃生机。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么可贵的时光啊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贵那么,就用我激情生命与这些花草树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㈥ 可以作为作文题目的关于希望的古诗句
夫志四海,来万里犹比邻。 ——源 曹 植《赠白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车到山前必有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㈦ 享受诗词文化作文开头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王维的诗中有画,明明只是读诗,眼前却常常表现一幅幅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并没有新奇的结构,奇特的想象,绚丽的情思,有的只是平淡如水,近乎白话的语言,可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人一遍又一遍的去读去品。其实,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追求名利,跟随潮流,让自己金光闪闪,其实只是为了掩饰自己空白而又自卑的心罢了。一个真正自信的,有才华的人并不需要这些外在的修饰,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让人折服的气场。“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它是由内而外的。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有内蕴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洒脱的人。时光易逝,一生几十年仿佛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于世光,如蚍蜉于天地,沧海之一粟,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伤怀。这时去读一读李白,苏轼的诗,去品味诗中的洒脱人生。“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狂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他们活得随性,没有为世俗所累,难道不是这样吗?人生短短数十载,如果不能活得充实洒脱尽兴,岂不可惜?让我们做一个洒脱的人吧!读诗,让你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现在的人,少了一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多了一份利欲熏心的贪婪,少了一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坚持,多了一份溜须拍马的奉承;少了一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爱,多了一份自私的贪心。所以,读诗,让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古诗,就像茶一样,初入口只觉苦涩,但却有绵长的回味,期中蕴含了无数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细品读,这大概就是古诗的魅力吧!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喜欢诗词,喜欢诗词的韵律美。谁不曾陶醉于诗词的天籁中?谁不曾被诗词的音韵之美拨动心弦而乐以忘忧、喜笑颜开?牙牙学语时,我们被父母教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虽然不通其意,但心中却有种异样的感觉;上小学时,我们背着手,昂着头,摇晃着脑袋朗诵“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个个都瞪着无知的双眼,乐在其中;至于现在,当我在心中吟诵“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时,仍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就是诗词的音乐美所带来的美好体验。诗词如歌,让我们陶冶性情,促我们享受人生。喜欢诗词,喜欢陶醉于诗词的意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向往荒居野处的古人,携一张琴,捧一杯茶,于深山幽林之中偃仰啸歌,在千里澄江之上快乐垂钓。与自然同呼吸,和天地共变幻,倘佯在大自然奇妙的景物中。喜欢陶渊明式的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观天边云卷云舒;沉醉于王维的山水田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更流连于苏轼“水风清,晚霞明”的初晴凤凰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诗词如画,展现了自然万物的奇妙瑰丽,我只愿做一个画中人,永远陶醉在诗词的意境中。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古诗词中的各种美,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一、吟——古诗词声律之美吟,即“吟咏”。古诗词教学,我认为“吟咏”是第一位。所谓“吟咏”,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说“吟咏”是第一位,这是古诗词这一特定文学形式所决定的。作为古诗词,其语言本身就是有音响、节奏、旋律的,是抑扬顿挫的,是音乐性的。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感悟古诗词,还是要从“吟咏”开始。当然,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可能向学生灌输有关古诗词声律方面的知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用“吟咏”的方式来让古诗词呈现其特有的声律之美韵。就拿程颢的《春日偶成》来说吧。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而全诗的主题是:通过描写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春日郊游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一味地不遵循任何方法地去读去背;或者通过教师的无休止的讲解。我想,学生是很难从古诗中体会到诗人那近乎孩童似的无比愉悦心情的,更无从谈起从诗中得到美的享受。但如果我们教师指引学生来“吟咏”这首诗,我想,那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首先,我们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将这首诗分出节奏: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分的节奏来读一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标上需要重读的字词: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标出何处该扬,何处该挫,从而形成这首诗的“吟咏”效果:云淡∕风轻∥近午天△⌒,旁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经过反复吟咏之后,那云之“淡”,那风之“轻”,那鲜花之清香,那绿叶之婀娜,一幅绚丽多姿、色彩斑斓、光彩夺目的春光美景图不就早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吗?那“余心乐”之高亢,那“学少年”之窃喜,不也都早就荡漾在学生那因“吟咏”而陶醉的小脸之上了吗?学生不懂什么是声律,但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低沉,或高昂,或急促,或绵长的“吟咏”,这正是对古诗词声律的最好诠释。二、品——古诗词妙语之美品,即“品味”。古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一是要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二是要品佳句,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巧妙呢?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好的途径。用心去“品”,古诗词妙语当尽展眼前。在教学白居易《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去“品”诗中之妙语的。师:请大家读古诗的第一、二句。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师:谁能说说这两句话描写了什么?生:描写了夕阳余辉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绿色,一半成了红色。师:是“照”吗?生:是“铺”在江面上。师:大家看得真仔细,可白居易为什么不用“照”,而用“铺”呢?(生一时语塞)师:没关系,我们来好好读一读这两句。注意在读到“铺”字时,我们大家要慢慢地,轻轻地去读一读,回味回味。让这个字响在耳边,现在眼前,熔在心中。(生又开始读诗了。)生:我想,此时的太阳一定是贴在江面上,所以作者才用了“铺”字。生:我觉得“铺”这个字用得特别好,一个“铺”字就能把夕阳照在江面上这一画面写“动”起来了。生:我也认为作者“铺”字的运用非常得恰当,当我读到这个字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红红的阳光从江的那一头向江的这一头缓缓滚来。生:读到“铺”字,我感觉到夕阳是多么的美好,它轻轻地为江面抚上一层红绿相间的衣服,是那样的体贴入微;也让我知道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果实,更有美伦美幻的夕阳。生:当我从“铺”字去看这江面时,那江水在缓缓流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光彩在不停的闪烁,那红的,那绿的,映入眼帘,好一个“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面!师:是呀!多美的景色!一个“铺”字用得多形象。当我们大家读到这个字的时候,心中会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与安闲。这是秋天夕阳的柔和,这也是秋天夕阳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再来读读两句话,读读这首诗,品一品这无与伦比的“铺”字!回味回味这江水一半是绿,一半是红的壮观景象吧!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古诗词的时候,总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思的肤浅理解上,或只是把诗人的思想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始终无法在古诗词学习中走得更远。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指引学生去对古诗词语言的品味是一条必经之路。毕竟,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美韵是要“品”出来的。三、想——古诗词意象之美想,即“想象”。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让学生与古诗词来一起做一个深呼吸?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我认为,除了“想”,别无其他佳径。看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一词时是怎样让学生在想象之中感悟古诗词意境的吧!伴随着如袅袅轻烟似的丝竹民乐《琵琶语》,王老师开始了:师:好,孩子们,请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回到作者的家乡,走进纳兰性德的故园。我们去看一看,在他的家乡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景。生1: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他的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放下书包,趁着风,放起了风筝,还有的用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家乡一片生机勃勃。师: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他看到的,你们看到了哪些?生2:我看到了晚上,月光皎沽,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圆圆的月亮,鸟儿也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只听见外面“呼呼”的风声,花儿合上了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夜晚。你看到了——生3: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上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汉子们正往家挑着水,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喝酒聊天。可以说,“想象”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缺乏“想象”的一堂古诗词教学课,必将会使堂课变得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王老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使得教师与文本,课堂与文本浑然一体,当学生置身其间时,必然会与课堂的意境也浑然一体了。这么一个依托“想象”而整合而成的意境,能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吗?其实,我们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为我们创造这么一种让人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而不乏美韵的文学形式。古诗词是“美”的,我们要以“美”的方式来让其展现在我们学生的面前。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的那样,让我们的学生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㈧ 在写作中用古诗句描写风景的开头
好句子是怎么造出来的
——文采思维及表达技巧训练
第一部分
怎样造出好句子
一、分类联想巧设喻
1、自然类.
我们要表达生活处处是美,美是多姿多彩的这个话题,便可这样设喻: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
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
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斜阳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在训练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好一个角度,然后用一个合适的引导句,逐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诗词类.
灿若星辰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以“生命”和“乐观”为例:
(1)引用古诗词.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2)化用古诗词.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3、人文类.
如果能在比喻中注入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那自然也就更有文采了.例如:
(1)名人+名事.
命运就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
命运就是屈原留在汨罗河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
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
命运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2)名人+名言+名德.
骨气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
骨气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不羁.
骨气就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
骨气就是叶挺“人的身躯怎能从狗的洞子爬出”的凛然不惧.
二、花叶相宜巧映衬
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衬.”借这个比方,文章中的一些中心句好似红花,一枝独艳稍嫌单调,如果能从其他角度铺排几句(绿叶)陪衬起来,就有韵味和风采了.
1、拨叶寻花——铺垫式.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
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叶——铺垫句
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
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花——中心句
2、擎花携叶——牵引式.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 花——中心句
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
叶——牵引句
就好像大地上没有群峰
就好像山川内没有了飞瀑
就好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
三、纵横交错巧排比
1、层层深入法(纵式).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
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 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 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这样通过层层递进,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不仅有层次感,而且也很有力度,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2、同类并列法(横式).
青春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
青春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
青春是片片馥郁醉人的花瓣
青春是颗颗晶莹透亮的露珠
3、异类交叉法(交错式).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
加官进爵是政客的幸福
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该例与同类并列的写法不同,每一个排比句所选取的角度都不一样,是一种异类交叉的手法,显得灵活多变,姿态万千,意蕴丰赡.
第二部分 丽词佳句巧借用
——古诗文的运用增加句子的意蕴
一、穿插引入古诗句于开头、中间、结尾.
(一)古诗名句写开头——一枝红杏出墙来
好的文章开头能够在瞬间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开篇就引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古诗名句,往往能达到这一目的.2007年以“季节”为题的福建高考作文,有一考生这样开头:“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
作者紧扣四季特点,用古典名句为春夏秋冬作注脚,让我们感觉这些名句的情韵一下子流注到作者的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所写的每一个季节里都站着一位位诗人,是这一位位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扮靓了《季节》.
(二)古诗名句写中间——动人春色不须多
一篇文章里总是那几句连自己看了都皱眉头的套话,那该是多么的乏味,倘若能够在行文中巧妙地引进古诗名句点缀一下,顿时就会化平庸为神奇,化枯燥为隽永.一篇有古诗名句入文的作文是耐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相信阅卷老师是不会拒绝打高分的.如2008湖南高考满分作文《彼岸,灯火阑珊》中的几个段落:
其实美国人如此,我们中国人又何尝不知晓此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