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
1、相关性,中考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话题作文和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给了大家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自由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试可以自拟题目。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我们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4)想像自由。丰富的想象力是佳作的特征之一。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我们广泛的自由度也使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中我们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别人所未想,写别人所不能写。想象的自由中还要提到一点,就是思维的深度。作文的深度就是思维的深刻性。看透所写事物的本质,把握各个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辨证的分析事物,写出的文章才能使读者觉得有厚重感,有震撼力。一、要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二、要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角度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或偏。三、要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话题作文审题"三要"一要吃透材料明意图;二要吃准材料抓关键;三要看清材料抓范围。立好意的方法观察--寻找特点;感悟思考--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联想--相似联想,相近联想,相反联想立意正确、新颖、深刻如以"水"为话题:经过组词、析词、联想后,可确立如下中心:第一、装点大地秀色的水--要为别人带来欢乐。第二、孕育一切生命、哺育万物的水--伟大的母爱。第三、认准方向,千曲百折不回头的水--要有坚强的意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第三、遇到阻力能发挥百倍勇气的水--愈挫愈坚的顽强品格。第五、污水----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第六、汗水--做勤劳的人。第七、水的精神--以柔克刚,滴水穿石的精神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一、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学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作文指导《中考话题作文审题》。二、作文拟题的要求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2标题不能过长3标题要含蓄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三、拟题方法指导1.要扣题,不要摘题话题作文中,一般有话题提示、要求,三者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话题不等于文题,2.要新颖,不要平淡例:2002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以"靠"为话题.3.要大题小作,不要小题大做:例:《梦》--范围太广,无从下手《与嫦娥通信》《美梦成真》角度具体,文体亮丽《多梦少年》4.要切合文意文体,不要游离话题(1)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作文内容是统一的:例:以"水"为话题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记得"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就以<<女人>>,<<我的妈妈>>为题目,让人啼笑皆非。(2)话题作文的题目与体裁(文体)是统一的:如:用"论","说","……之我见","……给我的启示"之类的题目,那么文体就一定要写成议论文。如果以<<成长中的烦恼>>为题,你却写成议论文,这会使人觉得不伦不类.四、怎样才能拟好作文的题目让读者从你的题目中看出你的文学素养。1、我们可以引用诗句、格言、警句、符号2、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3、我们还可以出奇制胜,别出心裁,以反胜常4、当然,我们更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例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情感的共鸣。例如《"老黄牛"的故事》、《夕阳红》《生命的绿洲》、《第二起跑线》……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例如《迟到的友情》、《耳朵挑食》、《甜甜的教鞭》……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例如《别了,三毛》、《江南雨》《春蚕到丝方尽》……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例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悬念法。又称"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例如6月15日送贺年片》、《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例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还是狂一些好》……六、拟好作文题目歌诀o文好题一半,拟题须思量。o要使作文好,佳题不可少。o直接最方便,引用更奇妙。o比喻和拟人,新颖又独到。o方法用得好,读书少不了。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教学目的:1.了解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分析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一篇作文,我们训练了以“父母的爱”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父亲因为我的一点小感冒而累得生病住了一个星期的院,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还有一位同学写《雨天里的一把伞》,内容大致是:放学时,大雨如注,无奈之际,母亲飘然而至,结果因为淋雨,母亲身染小恙。虽然写的还不错,总觉得内容太陈旧了。这些都涉及到了作文的选材问题,那么我们的作文该怎样选材呢?
二、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1、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2、教师点拨归纳:作文选材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千人一面,耳详能熟。表现在材料老套,无法吸引读者。二是堆砌材料,不加选择。表现在材料用的多,但不典型。三是东拼西凑,一味模仿,给人一种抄袭之感。
三、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⑶ 如何写好中考话题作文
【如何写好中考话题作文】
近年来中考作文都是以话题作文为主流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只给考生一则材料,一些提示、一个话题和一些注意事项,让考生任意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任选一个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来抒发与话题相关的某种思想、认识和情感等。真可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考场作文是对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要求比较严格。作为将要参加考试的学生要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怎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呢?我认为至少应在以下四方面努力: 一、细审题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作文考试中,第一关就是作文的审题。尽管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等于不要审题,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可以天马行空。话题往往是由材料引出的,这就意味着材料与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篇考场作文题目,凝结着命题专家的大量心血,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许多深刻的内涵。我们要在材料中找出控制骏马奔驰的缰绳——体现主旨的关键词语。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命题的意图吃准,在一定的高度上审视材料,在写作的时候才不会顾此失彼。如果仅仅因为时间紧,我们视而不见,或走马观花,就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想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非常困难了。 另外,要认真研究作文要求。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不是没有要求!你如果选择了记叙文的体裁,你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按照记叙文的规矩去写,如果你选择了议论文,你就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老老实实地写下去。千万不要分不清楚说明和记叙,抒情和议论乱搅和。写诗歌必须要有形象和意境,写戏剧一定要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不怕题老虎,只怕小马虎”。我们要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要求认真研究,仔细看清,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 二、走熟路 许多下笔成文,或出口成章的人,他们心里装的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块块观点材料统一的“预制构件”。应考前也应当造点“预制构件”,即围绕一个中心,先做片断练习,适当记忆,熟练掌握。考试时可以在已有的“预制构件”的基础上,变换角度,组成新的文章,使之与考试的命题要求相符合。这些“预制构件”如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走熟路,即建立起熟悉的结构框架。尽可能选择自己所了解的新角度,新形式,新体裁,搭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的框架。然后纵观框架,就可以领悟到全文是否紧扣题意?所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话题的要求?全文的内容是否具体、充实?观点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段落层次是否清楚?开头结尾照应得怎样?如此,就会“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为文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再按“纲”顺“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行文过程中的思维“短路”现象,这不但可以节省写作时间,更可以提高作文质量。 三、显亮点 亮点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炼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作文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让阅卷老师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醒目的标题。 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仅这一点就能使阅卷者为之瞩目,并对尚未谋面的文章产生较大的好感。先声夺人,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极有效手段。题目宜“大题小作”,切入口以窄小为好,把原话题宽泛的大范围变为一个具体的小范围,把大题目变为小题目。或借用名言佳句拟题;或巧用修辞手法拟题。议论性的文章,标题要使人一目了然;记叙类的文章,要生动形象。标题亮丽,文自生辉。 2. 精彩的开头。 开头是展现给阅卷者的第一缕“阳光”,考生尤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阅卷者一份好心情。 3. 意味深长的结尾。 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些同学草草结尾,随便了事。这样会大大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质量。文章的结尾要或紧扣开头,首尾呼应,或重申观点,再次点题,或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等。结尾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阅卷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 4. 句段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显见大诗人创作之严谨。一篇考场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个别段落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个别地方恰当引用,言由心发,文自情生,就会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5. 动人的细节。 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6. 美化的文面。 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等等。文面美化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张王牌。 四、慎修改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考场作文要“自找毛病自诊治”。如果说先前的搭架是成文前“着眼于防”,那么,成文后的修改就是“着手于治”。考场作文应以积极防治为主,因为写完后不好“另起炉灶”,否则时间不允许。基于修改的时间有限,修改时最好是两遍:第一遍可采用“略观大意”的方法,参照原先列就的“框架”,从主题、思路、材料等方面进行复审。如果发现某方面的“毛病”,切忌大增、大改和大换,而做些小修小补的工作,竭力使之“顺理成章”;第二遍应倾力于文字表现方面的问题。对于局部性的小毛病,细加追究,诸如错别字、病句,用得不当的标点符号等,逐个订正,力求文字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考场作文要写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平时多看多写多练,但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写好考场作文。
⑷ 一篇初中作文教案
初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捕捉细节 体悟关爱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关爱”为主题,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写一篇表现“关爱”话题的亲情作文.针对当前很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枯燥、感受不到什么动人的东西.不知道如何从平常的生活中选择材料表现自己,抒发的情感的状况,我进行了一堂作文指导课.让学生体悟关爱,来一次心与心的真挚的交流,学会关爱.
[教学课时]
2教时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古往今来,“关爱”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爱”这个主题曾被多少诗人讴歌,被多少常人惦念,描写“爱”的诗文往往最具真情也最能打动人.请你说说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互助互爱的事例
二、写作指导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写文章,总觉得无话可说,事实上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描写,说真话诉真情,就能打动读者
2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小事同样能体现关爱之情.如果我们在写作时能尽可能地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进行定格放大,运用多种手法将细节写真实、写具体、写生动,尽量做到细微之处显真情,同时用最美的语言将自己的对关爱的体会、理解和感悟真实地表达出来,那么我们的作文便是成功的.(可结合《背影》一文的写法对学生作指导)
三、随堂作文
以“关爱”为话题,自主拟题,写一篇表现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之情的文章.
要求
1) 说真话诉真情,用生活中的小事体现关爱之情.
2) 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描写.
3) 不少于550字.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此次作文使学生们认识到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的重要性: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作文又源于生活,只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亮点,便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同时此次作文也使学生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学会了以互爱互助的心态抒写平常的事情,学会了摒弃自私自利、感情虚假等不足之症.也在无形之中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生活处处有真情.有了一颗关爱的心,你就会觉得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学会关爱,拥有一颗关爱的心.
来自网络DOC
⑸ 关于《中考》的话题作文
胜者王侯败者寇 结合自身经历,从考试后胜者和败者的不同表现入手,体悟考试。
⑹ 初中作文教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一、导入
作文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还需一个圆满的结尾。一篇文章的结尾要自然生动有力,不仅突出文章的结尾,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鼓舞,这样的结尾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觉,让读者情不自禁地对你的文章拍案叫绝。不过我们的文章结尾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并且易犯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等病,冲突了文章的结尾。所以结尾也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二、整体内容
1、中学生作文常出现的错误:
阅读下面材料,试写一段结尾。
人生路上充满了挑战,挑战首先就是挑战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敢不敢迈开第一步是挑战,要不要改变不适当的行为习惯是挑战,愿不愿承担应负的责任是挑战,能不能承认错误也是挑战,等等。
请以“挑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寓言、故事等,所写内容必须在‘挑战“的范围之内。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明确问题:①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结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②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 偏要多说几句。把文章的延宕部分统统捅破,把该留下空白的人 物和事件交待的过于直白,该“藏”的未“藏”,该“白”的过“白”。
③空喊口号。在结尾处大喊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往往超出了 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的“度”,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2、照应式结尾
结尾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这种结尾法,适合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⑺ 我想要一篇初中的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
围绕中心 严格选材
知识要点:
1、确定内容,就是选择材料;确定中心,就是确定中心思想,也叫立意。
2、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3、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4、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往往会发现几种不同的思想含义。
考试说明:
中考时,学生怎样根据命题要求来确定表达的内容呢?这是在确定中心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选择材料就是针对这个意思说的。
生活纷繁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中学生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同现实息息相通,才能不断激发出对生活的新鲜感受,写出时代感强的鲜活文章。从2001年中考作文来看,考生在确定表达的内容时,可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着眼当代热点
山东省2001年中考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操场上,小鹿同学
突然晕倒了……”这一材料,
就这件事可能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行联想和想象。有位考生把构思和选材的目光投向揭露迷**功的罪恶这场政治斗争,以《走出生命的误区》为题叙写了小鹿同学痴迷**功
,患心肌炎却迷信“有大师保护,快要成仙”的歪理邪说,拒绝医治最终晕倒这令人痛心的过程,强烈声讨迷**功摧残下一代的罪恶行径。这种选材与当代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着眼当代新风
2001年兰州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身边》,大多数生活面窄的考生都把寻找美的目光投向学校或家庭,而有位考生调动自己的课外阅读积累,这样写道:“记得5月初的《兰州晚报》上刊登了兰州急救中心O型血告急的消息,第二天,就有2000多名群众挽起袖子为急救事业无偿献血,挽救了众多病人的生命,这不正是有无数颗美好心灵汇聚而谱写的爱之歌吗?”这样的新风这样的“美”,就出现在中考前一个多月,真实、鲜活、动人,跳动着时代脉搏,是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被用滥了的材料所无法相比的。
3、着眼当代改革
当代改革大潮涌动着创新的灵魂,在中考作文中引入改革题材,能给人全新的感受和思考。2001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是《新的 》。有位考生把课程改革引进选材的视野,以《新的课程》为题,描写同学们对电脑等新课程的热切呼唤,事真情深,现实意义强烈。而河北省有位考生反向落笔,历数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结尾处写道:“中国的莘莘学子,何时才能搬掉书岳题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呢?这位考生拟题《中国的教育家,你难道还没有发现吗》(命题要求是以“发现”为话题作文),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之情振聋发聩。文章以对教育现状的全新审视作为题材,体现出作者与时俱进的意识,那直陈时弊勇于改革的锐气,新人耳目。
4、着眼当代科技
科技高度发展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中考作文如能写及高科技带来的现代文明,或是就“记忆移植”这类双刃剑发表看法,定能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武汉一考生写的题为《“我”为我服务》(命题要求以“服务”为话题作文)的科幻故事就是范例。题中带引号的“我”是“克隆学生公司”同过“我”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克隆人。克隆人“我”代替原“我”读书、作文、考试,原“我”却“躲在游戏机室,尽享美好人生。”一年后,克隆人“我”帮原“我”考入重点高中后便离去,此时原来的“我”大脑竟像“生了锈的轮子”不会思维,腿部肌肉也严重萎缩,原“我”在文末呼喊:“可怕的服务!可怕的克隆人!”作者对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克隆人明确地表示否定态度,带有很强的趣味性与时代感,别巨匠心。
5、着眼当代名人
当议论需要例证或者叙写需要旁及某一内容时,选择的眼光应多向当代名人扫描,力避陈陈相因,人云亦云。江苏淮安市2001年中考所考的是全命题作文“在机遇面前”。有位考生以香港总商会会长霍英东先生和美国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为例,论证“把握机会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这一论点,材料鲜活典型。阅读时浓厚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四川省2001年所考的是半命题作文《我渴望 》。有位考生别出心裁,拟题《我渴望做一回自我》,选材涉及近年来被狂炒的两位“名人”——韩寒和哈佛女孩刘亦婷。文章叙述自己机械生硬地模仿韩寒、刘亦婷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抒发了做一回自我的自信和勇气。材料的鲜活和“名人”引发的多种视角能激起读者全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