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学好语文
学语文,就是要“背”
学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通过次数的累积,达到一定的记忆。
那些文章写得好的人,他们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他们是天生就懂得这些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经过不断的读到好的文章,从中领会了如何更好的去组织语言。
学语文本身是要下点功夫的,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这都是对文化底蕴的积累。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词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记忆力和创造力从不矛盾
创造性是怎么来的呢?因为看得多了、做得多了,以后才会有创造。
写文章也是“创造”,本来没有这篇文章,现在创造出来,你怎么创造出来?因为看得多,记得多,词语掌握多了才写得出来,谁创造得好就是因为他积累得多。
所以文学就是这么回事情——
首先,是积累、吸收;然后,在自己脑子里编程;最后,才是吐出来表达。
创造力是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忆的积累,突破常规,举一反三,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东西。你积累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的语言越丰富,你的表达就越好。
犹太人有句话,和我们中国的学习方法很像,他说小时候应该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你要会生吞活剥,首先你要把它吃下去,东西吃多了以后他自己学会消化。
胡适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9岁的时候特别喜欢一句话: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我就是觉得好玩,并不是很懂。到了60岁,我还是喜欢这句话,这时候才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9岁的胡适真的不理解吗?他不理解不会感到喜欢的。其实9岁也算理解,60岁也叫理解,理解程度不同罢了。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都这样,更复杂的话你怎么理解?很多东西小时候解释再多也理解不了,长大了,阅历到了,自然就懂了。
所以“生吞活剥”没关系的,吞下去了,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这里面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没有吃东西。你说十年下来,你会瘦成什么样?
写好作文,也需要“背”!
其实孩子“吞下去”这么多,也是为了“吐出来”,也就是写出好作文。
很多家长发愁,孩子写作没创意,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总是让孩子按照套路写作文,现在就算写好了,长大后就肯定也不会写。因为他的思维被放进了框里,被锁链锁住了。
记忆是一个基础,但又不能所有的事情都只依靠记忆力,我们要吸收记忆的是经典和值得记忆的东西,而不是记忆一些条条框框套路性的东西。
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读书,看多了才能提升出鉴别能力。孩子没读几篇文章我们就给他一个题目,要他创造,即便是创造出来,也是很浮在表面的东西。
㈡ 作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500字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在我的学习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这让我很烦恼。比如:字写版的不好看、书背的慢,考权试、做练习时马虎……
爸爸妈妈总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我也觉得不好。可是该怎么办呢?妈妈认为应该多练字。于是她便从书店买来本字帖,我一看见这些字帖头就疼,可是前几天,我才正真体会到了写字的乐趣。
那天,侯老师要我们写一段话。好的贴在墙上,不好的淘汰。于是我回家就用黑笔写了一段话,本以为不会把我选上,下课时去看看有哪些人被选上时,竟看到我写的字被贴在第二行的第四个。原来我觉得练字也不是那么难吗!
我的书背的也非常吃力,常常是背了上句忘下句,经常卡壳。像第六课,我就背了三小时(还是前三个自然段),原因是不熟。妈妈的要求也很高,不许错一个字。
妈妈叫我读几遍在背书,我不听,所以一背错,就从头开始,拖时间。现在我背书听妈妈的,先读再背。背书快多了。
说起我的马虎,那可是全班数一数二的。考试时、练习时,最容易马虎的就是我。不是漏字,就是错字。不是错字,就是病句。不知被扣过多少冤枉分。
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细心,细心,再细心,改掉马虎这个坏习惯。我的考试、练习才能有保障。
这就是我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㈢ 有关勇争第一的作文素材
鲤鱼能跃龙门,是因为他不甘落后于他人;蟋蟀能长鸣,是因为他不愿被黑暗埋没;笨鸟能先飞,是因为他害怕掉队,害怕落后,为此他努力发奋,誓要超越他人。
著名的铁娘子撒切尔·玛格丽特夫人从小便受到严格教育,父亲教育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争第一。父亲让她永远坐前排。从此后无论她走到那里,在学校或在公车上,她永远坐前排,绝不往后坐。多年后,当她回忆父亲对她的教育时,她对这点记忆犹新,她说;“若不是父亲当年让我永争上游的思想,我永远不可能有这番成就”。作文网 home.sanwen8.cn
撒切尔夫人的成就让我们惊叹,她的永争上游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使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认清目标,让她永远不会自满。若是没有这种精神,做事处处点到即止,不求甚解,相信“铁娘子”必定不会有如此大的作为。
达芬奇30岁的时候仍不出名,便投奔到一个公爵门下,几年后,公爵派他到修道院去画壁画。修道院的人并不怎么看重他,把他安排到最不起眼的餐厅画,那里又偏僻薪水又少。但达芬奇十分努力作画,就在这不起眼的地方,他画出了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从此名扬四海。作文
达芬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用心作画,力争上游的精神是他成功。这种精神能够让他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自己的最终目的使他不会迷惘;若是没有这种精神,恐怕当他接到这个任务时便精神颓废,头脑发昏,忘记最终目的,最后一事无成。
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无论何时都力争为国人争荣誉,直到82岁仍在每天进行着物理演算,随时工作,2006年发表6篇学术论文。作文
李政道无论何时都在向学术顶峰攀登,不管在哪里都力争上游。这种精神使他时刻保持着活力,有力气工作,让他不自负自满,有明确目标。若是没有这种精神,恐怕他现在是个只会不停提起当年勇的好汉,一个垂垂老者而已,不再是学术泰斗。
永争第一可以使我们保持学习的活力,永远有学习精力;
永争第一可以使我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明确目标继续奋斗;
永争第一可以使我们两眼向前看,而不在意已经走过的路。
㈣ 写雨的作文
夜,来临了。是一个伴着微雨的夜。因为有雨,这夜突然又变得漫长了许多,幽静了许多,美丽了许多。
雨,是从一开始就伴着夜幕的,它淅淅沥沥地下着,给夜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我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雨,竟强烈地感觉到它的美。它时而像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孩细碎、繁密;时而像群鸟欢歌,糜鹿飞跃;时而如鸣鼓,波涛、林海、大海奔流;时而……猛得一声闷雷飞快地穿过了这有节奏的交响乐,带着它低沉有力的声音传了很远、很远……雷声过后,再继续听这交响乐。它好像又换了一种情调,变成了雨水打在树叶上发出的沙沙声;掉进河里发出的丁冬声,失足落在房顶上发出的啪啪声……
“砰砰”“哗哗”等无灵敏声音又组成了一支不知名的进行曲。过了一会儿,雨声转入了无力的嘀嗒声,听着这没有节奏、没有规律的嘀嗒声,一种忧愁涌上心头,这雨,滋润了我的心,打湿了我的眼睛,一种不知名的感觉笼罩着我。我清楚地感到我被它震撼了。我突然由雨联想到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当他还是孩子的时候是那样弱小,但充满了幻想,接着他逐渐长大成人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随后,他老了,伴着心律机器上“嘟———”的一声响,他的生命、他的灵魂悄然地离开了他的身体。他静静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夜,雨,愁……
听雨
听雨
岑溪三中04甲梁朝飞
电闪雷鸣,花草树木,春夏秋冬……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瑰宝。而在这些宝藏之间,我犹甚喜欢雨的声音。
所以,我爱上了听雨。一年四季的雨季,给我带来不一样的心灵体验。
春雨是个文静优雅的小姑娘。杜甫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跟着枝条发
芽悄悄地来,人们都没发觉。但只要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静下心来,手捧一杯香茗,头脑里想像着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上好的宣纸,春雨在纸上轻轻一沾,那翠绿便昏昏地散开,布满了大地……这时,窗外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在你耳边响起了:“……。”
夏雨可没有这么好的脾气了。它一路闹着,跳着,成群结队地落下来。落到瓦楞上,窗户上,大地上……击响一切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那有节奏响声仿佛在提醒着你:一个摇滚晚会就要开始啦!接着,狂风怒吼,乌云满天。为了照亮场地,还邀请了闪电来,刹那间黑夜变成了白昼。当指挥手中的棒子一动,千万个音乐家演奏起了音乐。那气势气吞斗牛,颤动着你的内心,心中不禁翻起了层层千里浪,让人彻底未眠。
秋天,历来被人们称为金秋。那我们就把秋雨叫作金雨吧!在潇潇金雨中,万物陷入了一年之中的低谷。金雨不断地下落,虽然带来了一丝冷意,但是也给农民伯伯带来了丰收地喜讯。有时看着窗外的雨,我不禁构画起人生的蓝图,思绪就好像断了线的风筝……
冬天在人们心中是寒冷无息的,但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它不徐不疾地下落,为树木除去“白衣”,冲洗了街道,也给小河注入了活力。它,就是春天到来的象征。
听雨,用心去听,便能解读四季,感悟人生真谛!
我的比LS的好.
㈤ 六年级作文 我的学期总结 500字
六年级期末作文:又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也已经悄悄地临近了。检验我们一学期来学习情况的时刻即将来到,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周密的复习计划。小编也整理了关于期末考试试题、期末作文、复习方法、期末手抄报等相关资料供广大小学生和老师参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又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寒假.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回首这半年的点点滴滴,朝朝暮暮,心中顿生了许多感触。这半年中经历的每一天,都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考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着回首我们所走过的路.
出勤情况:请了一次病假.拉下一天的课希望下学期争取做到全勤本学期没有迟到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孩子,而通过学习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学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中国的本科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学穿校服;举止文明; 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期末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结合这个小结回顾过去,确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自然,这需要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
㈥ 关于一些作家写作的小故事!!!!
1、王勃打腹稿
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王勃天资聪颖,悟性过人,六岁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九岁时就能看出颜师古所注《汉书》的瑕疵,十四岁时被朝廷授予朝散郎,十六岁时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兼修撰。
王勃写文章,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刚开始,他并不精思,先磨墨数升,然后酣饮好酒。喝得差不多了,找床倒头,蒙被大睡。等到睡醒了,挥笔成篇,不改一字,时人谓之“腹稿”,此词流传至今。
出处:宋·宋祁等《新唐书·王勃传》
2、鲁迅写作的三个目的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鲁迅创造了以论理为主,形式灵活的杂文形式,并将之发扬光大。
他的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毛泽东誉之为“匕首”和“投枪”(匕首投枪一说本于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小品文的危机》),深入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
3、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姐妹是世界文坛最为知名的伟大作家,她们的作品跻身巨著系列,影响世界文学近二百年。夏洛特·勃朗特的名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名作《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尼丝·格雷》闻名于世,打动了各个语种、不同国家的读者。
但是在三姐妹小说出版的1848年,她们却是以男性的笔名发表作品的。三部巨著的作者竟然是女人,出版商极为震惊。他们便想以此为噱头曝光作者的性别来宣传,但是勃朗特姐妹拒绝了。这就造成了读者完全不知作者,仅仅是出版商知道勃朗特姐妹的情况。
十九世纪的女性作者隐姓埋名写作已是常态,简·奥斯汀在发表自己的小说时用的也不是自己的真名。比如《理智与情感》的署名是一位女士,《傲慢与偏见》的署名则是“《理智与情感》的作者。
4、巴尔扎克的一天
巴尔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直辛辛苦苦,夜以继日。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累得双手发麻,两眼流泪,太阳穴突突直跳。后来他患了心脏病,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仍然拼命的工作。
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的:“我现在下午六点钟睡觉,半夜起床,然后一连工作十六小时……我只有一小时有空,就是五点到六点的吃饭时间。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
5、贾岛推敲
唐代诗人贾岛,有“苦吟诗人”的称号。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此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李凝当天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其中有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他骑在驴背上,脑子里不停琢磨着是“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边走边想用手比划着“推”、“敲”的动作,贾岛完全沉醉在诗情字句的炼意、炼句、炼字的选择琢磨之中。这时,吏部侍郎、代理京兆尹韩愈处理完一天的公务,沿长安的大道向他的别业归去。
毛驴受惊,闯入韩愈的东仗之中,而贾岛还摇头晃脑地比划着,全然不知。韩愈的护卫大惊失色,即将贾岛拿下,推到韩愈面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愈乃一代文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知情后,见怪不怪,反而与贾岛一起探讨起诗来,他认为还是用“敲”为好,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