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关武则天的人物传记作文600字
虽然麟德元年上官仪被诛后,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上元元年更是与唐高宗并称为“二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何手握大权独断专行的武则天却没在唐高宗活着的时候任命过任何一位宰相或大将?为何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只是被唐高宗“略施行之”?为何武则天要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敢将于自己有恩的李义府袁公瑜等人追封?唐高宗对武则天真的是“言听计从”吗?
事实上想要知道唐高宗对武则天究竟有多“言听计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看武则天究竟都让唐高宗做了什么。
首当其冲便是废后未遂一事。
但凡是对这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这场废后风波的导火索便是麟德元年宦官王伏胜的告密,称武则天大行厌胜之事,然后宰相上官仪借机向高宗提出了废后一事。然而细心一点的人就能发现,掀起这场风波的上官仪和王伏胜有着一段相同的履历:此二人皆曾是高宗长子、废太子李忠的幕僚。李忠封陈王的时候,上官仪任陈王府咨议,王伏胜为陈王府内侍。
而纵观历朝历代的宫廷事件便能知道——一旦皇后被废,那么她所出的太子的地位也就随之不保。所以武后若是被废,那么她亲生的太子李弘以及其余三子将会面临何种境况已是不言而喻。上官仪身为宰相,又岂会不知此理?然而在这紧要关头,上官仪不仅不力劝高宗以保太子,反而如此积极主动地提议废后;而王伏胜告发皇后,其用意又是何在?这种种举动不得不令人疑窦丛生,所以紧接着许敬宗向高宗举报说上官仪、王伏胜暗中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唐高宗的废后未遂一事看似是以武则天的大获全胜为告终——因为上官仪被诛,武则天也赢得了“垂帘听政”的机会,甚至与高宗并称为了“二圣”。然而这“二圣”的称呼并非前无古人之举,隋朝的独孤后就因为经常与隋文帝谈论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且再仔细看一看随后上任的宰相名单,就可以知道武则天的这场“胜利”以及所谓的大权在握,不过是笑话一则。
乾封元年刘仁轨拜相,紧接着戴至德、张文瓘、郝处俊等人相继拜相,上元中来恒、薛元超、李义琰也拜相了。这几位宰相除了戴至德、张文瓘与武后并无甚恩怨情仇外,其余几位可都是与武则天结过不小的梁子的。
比如刘仁轨,高宗一朝的重要人物,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既是唐高宗的肱骨大臣也同样是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只可惜与武则天的爱将之一李义府是死对头。
比如郝处俊与李义琰,这二人在唐高宗因为风疾想要逊位于武后的时候是一唱一和,三言两语便让高宗打消了这个念头。
处俊对曰:“尝闻礼经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则帝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守也。陛下今欲违反此道,臣恐上则谪见于天,下则取怪于人。昔魏文帝著令,身崩后尚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遂欲躬自传位于天后?况天下者,高祖、太宗二圣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谨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族。伏乞特垂详纳。”中书侍郎李义琰进曰:“处俊所引经旨,足可依凭,惟圣虑无疑,则苍生幸甚。”帝曰:“是。”遂止。(《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四》)
又比如来恒,其弟便是著名的反武派前宰相来济;再比如薛元超,其父薛收乃是唐太宗的十八学士之一,姑姑薛婕妤则是唐高祖嫔妃。薛婕妤因为“妙通经史,兼善文才”,高宗年幼的时候曾“从其受学”,对其“礼敬甚重”。薛元超本人尚和静县主,一家人可谓是与李唐皇族关系密切非常。
更不用说军事上的诸位大将了。刘仁轨自是不用再提,裴行俭也是著名的反武派人士之一,还有王方翼,人家可是被武后取而代之的王皇后的族兄,薛仁贵更是唐高宗一手提拔上来的,还有程务挺、李孝逸等等这些尽与武则天不是一条心的。而武则天的另两位爱将袁公瑜与崔义玄,倒是在军事上还算有点本事,只可惜是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
即便是武则天后来绞尽脑汁上书的建言十二事,唐高宗的反应也不过是“皆下诏略施行之”——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政令不仅要通过唐高宗的同意才能施行,而且还只是“略施行之”,可见武则天的意见对于唐高宗来说根本就是无足轻重。
事实上,与臆想中的唐高宗对武则天言听计从的场景截然相反,史书中处处可见的是武则天在一心讨好着唐高宗,小心揣摩着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将母亲长孙皇后的亲蚕礼发扬光大,所以与王皇后从不举行亲蚕礼截然不同,武则天的亲蚕次数堪称是有唐一代之最。知道高宗提倡节俭,所以武则天主动将皇后裙子上的十三个褶子改成了七个。知道高宗不会任外戚坐大,所以武则天身为昭仪的时候就特意写过一篇《内训》,当了皇后之后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诫》,还“以身作则”,并“以身作则”,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见踪影,直到唐高宗驾崩,武则天这才有机会将武家的人一个个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职上。
我们甚至还可以在高宗一朝的重臣花名册中扒拉一下,瞅瞅朝中究竟有哪位宰相是武则天钦点的,又或者有哪位大将是武则天任命的,借机欣赏一下唐高宗对武则天究竟是怎样一种“言听计从”的法子,顺便再观摩一下武则天又是如何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
只是可惜的很,翻遍史书看到的却是当年力挺武则天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许敬宗外没一个落着了好下场,倒是那些屡屡被武则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备受唐高宗的青睐。
例如,武则天当年恨王皇后与萧淑妃恨得非得将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死后对其子女家族的种种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独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没有办法。是武则天宽宏大量吗?史书中可是明载了她对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经过。然而,当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的时候,“生杀予夺”的武则天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还能做什么?
又如,长孙无忌对武则天立后一事多有阻挠,武则天对此也暗恨在心。虽然长孙无忌最后失势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嫡孙长孙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员。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武则天称“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唐高宗便下诏追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将之陪葬昭陵,又命其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国公。而此时“把持朝政”的武则天又在哪呢?
再如,扶持武则天登上后位有功的李义府、袁公瑜、崔义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贬的贬的时候,“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又做了些什么呢?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驾崩后,才想起来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赞之功”,这才大肆追封一番?
想来武则天若是真的对唐高宗有那么大影响力的话,真的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的话,那么想必处理掉王方翼、长孙延这些人绝对不在话下,而将李义府、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举手之劳。然而纵观史书,唐高宗发话的时候偏偏看不到武则天的身影,唯有等到高宗不在了,武则天才敢出面收拾这些曾经恨之入骨之人,追封当初于自己有恩之人。
至于唐高宗活着的时候,武则天究竟能对军国大政了解多少,又有多少置喙的权利,实际上通过她当政后的种种政策便能略知一二了。
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为了独揽大权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将泰半精力都放在了铲除异己上,致力于平息徐敬业、琅琊王李冲等人的内乱。而面对边境上的突厥叛乱,武则天则奉行了消极放任的应对之策,除非突厥南犯到极有可能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时候,武则天才会派将抵御。
如果只是清除异己也就罢了,只可惜偏偏武则天自己又没有那份军事才华,只知道将高宗留下来的那些高级军事将领,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李孝逸、张虔勖、泉献诚等人杀光,流放光,却不知道怎么才能打胜仗。而武则天亲自任命的那些将领,也都是些无军事指挥才能的平庸之辈,或是不懂兵事的诸武子弟,如武重规、武攸宜、武三思、武懿宗等;或是其嬖臣,如薛怀义等;或是被认为可靠的文臣,如魏元忠、狄仁杰、韦待价等;即便是真正的武职将官,也是临阵怯懦者如淳于处平。
再加上缺乏长远有效的战略构想和军事部署,这便导致了武周时代动辄可见上十万的军队,在一群庸将的指挥下沦为无数炮灰。武则天也因此一度企图以物资、金帛、和亲换取苟安,然而由于并未认清突厥的真正意图,武则天派自己的侄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亲时,反被默啜借口武延秀并非李唐皇族子弟而拒婚——好不容易推出的一个和亲政策,居然被羞辱不说,最后还能沦为突厥出兵的借口。武则天的“军事才能”,简直就是惨不忍睹。
所以武周时期的版图硬生生是比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缩水了近五分之一,而武周时期的边境也堪称是安史之乱前最烂。可见唐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根本就不曾接触到真正核心的军国大事——不然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武则天的军事水平又怎会如此的不堪入目?
② 写关于赞扬武则天的作文
空前绝后,一代女皇
性巧慧,多权术。
她君临天下,她统疆万里,她凭借自己的力量从最低的位置坐上了皇位,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她是五千年来男性为尊的土地上唯一的女皇---那个最有权力的女人。
她姓武,14岁,唐太宗李世民赐她名为“媚”。66岁时,她给自己起名为“曌”。
唐时,她仍受到尊敬,毕竟她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优秀的政治家,李唐的皇帝,也是她的子孙。宋以后,道学家盛行,对她多贬斥,少赞扬。
尽管如此在她的家乡——山西文水,家乡父老仍为她建起庙宇,历代修缮不曾废弃。这座则天庙,恢弘大气,颇有盛唐之风,门口的对联更是对这位女皇一生的总结。
“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
这,就是他的人生,美人武媚和女皇武瞾。
童年的武则天,出身富庶,但是却并不太幸福。武则天之父名叫武士彟 ……余下全文请结合下面的文章
1、政治较清明
这主要表现在
提倡科学,能够破格用人。在她统治时期进一步发展了科学制,创立了
和
。并下令
以上民吏及百年自举。
通过科举、自举和别人推荐,选拔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成为武周政权的
,如
、
、
,后来成为开元时期的贤相。唐中期的宰相陆赞扬武则天善于用人,
。北宋史学家
亦认为,武则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因而那种认为武则天重用
、
、
,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观点,是值得商榷。
2、经济有发展
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认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命人撰成
《兆人本业记》,颁行天下。她继续推行
。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营田,成效显著。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
有19项。还以境内农田好坏作为奖惩地主官吏的标准。武则天的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一,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其二,地方储粮亦很丰富;其三,户口显著增加。
武则天时代的
也在发展。主要表现在
、铸造业和
上。农业、
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贸易的发达。武周时期的交业事业,亦相应发达。
3、国力很强盛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因此,衡量和评价任何一个帝王的好坏、是非功过,都要看其如何处理各民族的关系,能否维护国家的
和主权。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民族
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
、
、突劂等族贵族的侵扰和叛乱,采取了坚决抵抗、讨伐的态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现在,长寿元年(692),武则天批准
收复“
”的请求,并
,在众多的将领中擢拔
为全军主帅、
军总管,率军大破
,一举收复“
”(龟兹、
、疏勤、碎叶),置
于龟兹,派兵镇守,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长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则天又在
设置
(
在今新疆
),与
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维护了
和
完整,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与中亚人民的友谊。
4、文化已发达
武则天在位时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
、
少林寺、
和
。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江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
,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
③ 写关于武则天的作文,拟什么题目好(不要太俗,要与众不同)
武媚娘传奇
④ 关于武则天的作文。600~2000字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成了多少人梦中的偶像,现实的楷模。她的凌云之志,她的万丈雄心,以及她巾帼不让须眉的风格,不能不让人由衷的钦佩!直到今天,武则天仍是一个谜一般的女子,高高耸立在人们的视野中。
就连中学的女生们,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仰慕之情,说着当如武则天的豪言壮语,更不知有多少人感叹:女子当如武则天!
古代,男尊女卑是社会的习俗,武则天以一个平凡的女子,依靠自己超人的聪慧和过人的胆识从一个普通的后宫女子直到皇帝,的确创造了一段传奇和神话。皇宫禁地,富贵和权威齐集,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武则天能在勾心斗角,利欲充斥的紫色宫墙内,纵横捭合,不但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把天下踏在脚下,这哪里又是一般女子所为!有多少人千方百计、苦心诣旨、终身奋斗,也不过是为了后宫的一席之地,以求衣食无忧,富贵常伴,光宗耀祖。大不了觊觎皇后之位,母仪天下,但这又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又有多少人连这个念头恐怕都不敢起。
武则天,不但做到了母仪天下,而且敢为天下先,如一把利剑刺穿所谓的封建道德的层层阻难。
高高在上的武则天,把天下的兴亡都抓在手中,发号施令,英武绝伦,她用她的知人之明,识人之智,用人之术,把一个繁盛帝国的根基深深扎下。一个女子,能成就众多男子不能成就的事业,能让世界因她而精彩,离开她不行。这样的一个女子,真乃英雄。女子当如武则天!
她忧国忧民的心召唤着天下的英才,她用心结着一张网,网住了大唐的盛世。
发号施令,浩荡仪仗,从者万千,不过是琴之一曲,曲过就是难言的寂寞。
春去秋又来,树叶绿了又萧瑟。秋夜枕凉,无边的帐幔,空荡的殿堂。
一滴泪,在月光下闪着寒光,风摇着大殿顶上的风铃,不时在梦中回响,谁又会看到,一代女皇独自垂泪!
面对重重的困难,她镇定而骄傲。大唐必须向前走,能带领的只能是自己。她以无比的自信信手挥洒,天空风和日丽。
她鼓起自己所有的勇气,爬一方万众瞩目的高峰,她捧起大唐万里的河山,用心镌刻着最美丽的风景。
一个女子,谋划着一个大国十万里的出路,运筹着千万人生活的蓝图。而肩上扛着的,已知的未知的多少困难、艰险,都如大山般向自己的压来。有时她也在问自己,登上高峰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高处只有不胜寒!命运如果注定让一个女子来负担所有的沉重,为何还给了她如斯的寒冷。
冬雪又飘,四周寂静无声,唯闻一声叹息,唯有独依门楼望白茫茫的大地。屈膝的奴婢,只是机械的做着该做的事。
前呼后拥的人群,谁又是自己的知己,可以嘘一声寒,问一声暖?什么时候可以放肆的笑几声,自在的跳几曲舞,赢得几声喝彩几声嘘吁。什么时候可以独登高山,看风景无边,泛舟西湖,任时光荏苒?
只是啊,春花秋月等闲过,白了少年头。脚步蹒跚,容颜早逝。梦里依旧的,是家乡的小河,家乡的茅屋!只是啊,谁来倾听自己的心事,诉一诉时光的脚步。谁来安慰走向年迈的心灵,回到曾经的年轻?
但她笑,树已成林,花已开放。但她笑,百年孤独,千年沧桑。
高高的无字碑,空空的碑文,犹如空空的寂寞,谁来书写她的一生?人已远去,消失在岁月的风尘,她已不见,只有风在吹,小草在招摇。
匆匆去了,万事皆休。去追随她挚爱的高宗,再同他诉说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让心灵再次找到温暖和呵护。那里该会有拥抱,让自己回忆起当初入宫是的欢喜。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那份雄心,展铺在艰辛困苦的舞台上,谁知那高高的宝座,其实冰冷的异常。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那份深深的寂寞,足以把灵魂啃噬的残缺无比,谁知那深味的孤独,如秋风扫着青青的树叶。
女子当如武则天,谁知一世的英名,都赋予了黄土,谁知坎坷的一生,只是一座土丘,一具没有文字的石碑。千种风情尽埋,万种方仪都随风。
女子当如武则天,风华绝代,云起浪涌,她在历史的天空中沉默不语,身后一片喧哗。
⑤ 写关于武则天的作文,请给一个题目呗~
我心中的武则天
——《读上下五千年》有感
说起武则天,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毕竟她是中国历史里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杰出的女皇帝。
武则天小时候就精明能干,在她当上皇后时便开始使出那果断泼辣的手段,就连黄高宗也怕她,等她当上皇帝后,先建立起了周朝,为了巩固统治,便把反对她的人除掉,虽然她心狠手辣,但她十分敬贤,把知道的贤人召集起来。
面对武则天这样的皇帝,我是十分敬佩她。一个女皇帝仅能管理朝政,并且能干又懂文墨,干什么事情都有条有理,是文武百官都怕她。这些都足以说明女性不比男性差,社会也不应该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武则天既有对的地方又有错的地方。她为了使别人不背叛自己,随便听信他人举报滥杀无辜,把一些忠臣逐出皇宫,或是发配边疆。我认为她这样做在管理朝政时做的不到位的一个方面。
一些坏人,就像周兴、来俊臣这样的,坏事干多了,到了被处死的时候都没有人想帮他们,即使武则天想庇护他们,但那反对的人不少,也只能把他们处死。这也告诉了我们:坏事干多了,遇到困难是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你。
武则天为了巩固她的地位,对于反对她掌权的人进行无情镇压,同时,她又十分重视任用贤才。她经常派人到各地去物色人才,只要发现谁有才能,就不计较门第出生、资格深浅,破格提升,大胆任用。所以在她手下,涌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武则天重用人才使国家更加“牢固”,不易被打垮。在她手下最有贤才的大臣就属狄仁杰了,他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狄仁杰老后又向武则天推荐了几个贤才贡献给了国家。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个“无字碑”,我认为她是为了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许多符合民众利益的事,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一大步。
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充分说明了女性的重要,也说明了女性可以掌握大权。
不好意思,我把文章也发了,题目是我心中的武则天
⑥ 写武则天的作文写一个什么题目好呢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记武则天
⑦ 武则天作文200字左右
则天工于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杀死了,皇帝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高宗大怒,于是起了废后的念头。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像
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唐高宗这时已经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打击元老大臣势力。于是,武则天开始成为高宗政治上的“战友”。他们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 打破了原来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绩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打动了高宗的心。使高宗和武则天在废立皇后的问题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转过来了,可以说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于是在永徽六年(655年)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贵族集团,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情况被改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武则天都城·神都洛阳复原模型
这些都够你写了。
⑧ 关于写武则天霸气的作文800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出自女诗人武则天笔下。武则天,人人都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位女皇。要知道女皇只是她的一个角色。
则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一个勤政干练的皇帝,还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女子。她演绎了太多的传奇故事。
则天做了28年皇后,7年太后,15年皇帝。这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如何评价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出现的这一位不同凡响的女性?暴君乎?明主乎?风流女皇乎?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她一生的功过谁也说不清楚,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看自己。她是明智的,主宰了46年的江山,最终立下了无字碑,任由历史去评说。
作为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尽管有人说她篡唐立周,任用酷吏,罪不可恕,有人说她统御有术,四边安靖,功在千秋。可是历史的事实摆在眼前,是政治开明,国事强大,这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事实。从政治角度开看,她确有绝顶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谁也没有资格说她的不是。高宗在位时,她曾上过“建言十二事”,让当朝臣子赞叹不已。在她统治期间,她垄断了北周贵族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那时,社会继续发展,国泰民安。一代女皇也有宽容的一面,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不但没让她大怒,反而埋怨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但要说作为一个女子,一个母亲,她实在太不够格了。她亲手扼死自己的亲生女儿,毒死长子。用一系列恶劣的手段对付王皇后、萧淑妃,剁其足,将其投入醋缸折磨致死。恶毒妇人心啊,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总是一个成功的伟大女性。她向世人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儿郎”,证明了一个女子的魄力。
则天一生被权利所贯穿,高高在上,孤单一人,她会寂寞么?她也曾一枝山花笑烂漫,却转身间叱诧九天上。何时,寸心炼成了钢,百媚千娇下火场。权利的欲望扼杀了她的天真。
威风够了,繁华够了,在富丽堂皇的宫中,夜寐时,是否曾偶尔想起当年和小伙伴一起在街头打闹,是否梦到过当年上学堂路上的小吃摊...
阴冷的朝堂上,有的只是阿谀奉承,有的只是虚假的敬意。真正的挚友也只有狄仁杰了罢。委屈向谁哭诉?秘密向谁透露?只能埋藏在心里,待到繁华落尽,天子与凡人一样,躺在冰冷的墓穴里,让它慢慢腐化...
扼女,浸透着多少他人无法体会的辛酸与无奈?灭子,隐含着多少世人无法体谅的悲凉与痛楚?摄夫,郁结着多少常人无法体悟的失望与恨铁不成钢?宠张,苍凉着多少后人无法体味的孤寂与失落?垂帘,昭示着她足以令朝臣汗颜的谋略与胆识。称帝,昭示着她令男儿仰止的威严与气度。改元,昭示着她欲与先人试比高的雄心与决心。一个曌字,昭示着她常人无法企及的豪气与霸气。一尊无字之碑,更昭示着她令世人无法企及的智慧与卓识......
⑨ 武则天的作文
她,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她,亲手将自己的孩子逼入绝境,夺取皇位;她,用一块无字丰碑为后人留下了一千三百年的谜局;她,将唐朝盛世推向新的高潮……她,就是我钦佩的人——武则天。
初见十四岁画像上的她,那么美好,那么漂亮,却锋芒毕露,好似一朵带刺的玫瑰。眉宇间难掩的骄傲为她添上一抹亮丽。
又过十四年,二十八岁的她冲击后位,先是打败了南方兰陵萧氏贵族出身的萧淑妃,登上昭仪之位,后又不惜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冲击后位,使得唐高宗震怒,废王立武。
当她六十多岁,她又杀害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流放三儿子,囚禁了四儿子,登上皇位,统一江山,将唐初的满目疮痍恢复到强盛时期。她亦是第一位女主皇帝,亦是为后人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她,空前绝后,开创新盛局面;她,令人艳羡,一统大好河山。
我是钦佩她的。
在一个极其注重门第势力的朝代,进入宫廷谈何容易?在一个勾心斗角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谈何容易?在一个名门望族的势力下,将其打倒谈何容易?在一个从未有女主先例的历史下,登上皇位谈何容易?
可是她做到了。
她用她那无与伦比的智慧与心计,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阻挡障碍。从才人到尼姑再到昭仪到皇后,最终到达万人之上,无人之下的皇帝,她付出了多少?她又用她那铁腕的政治手段,扫平多方势力,俯瞰天下。
有人说她狠厉,泼辣。
也有人说她机智,聪慧。
可我觉得,她有勇有谋,斗智斗勇,有着不输于花木兰,穆桂英的英雄气概,也有着女子特有的心思细密儿女情长。兼收并蓄,刚中带柔。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那尊微微含笑,面露慈祥的卢舍那大佛,与女皇巍峨的身影,缓缓重合。
⑩ 武则天作文
武则天,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虽然粗暴却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治国之道,她也正是用这独一无二的治国方法把唐朝的发展推向了鼎盛时期。她是我一直崇拜的人,只要一遇到不如意或是烦心事儿我都会想起她,想起这位女皇。
期中考临近,我一直认真复习准备在这个学期的“弯道”这儿做一次冲刺。向第一名迈出第一步。期中考试终于来临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做着试卷。可能是因为有些紧张我的脑子有些空白,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有些题明明会的都想不出来。
结果可想而知,很糟糕,当分数公布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会这么差?这是我的分数吗?
会不会是弄错了?可是事实就在眼前,我被推向了绝望的深渊,我在冲刺时摔倒了。我泪珠往下滴着,湿润了我的衣襟。忽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武皇的故事:
武则天在还是李世民当皇帝时,她只不过是个才人,李世民死后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其他被一起送来的妃子已经放弃重见天日的念头了,对它不抱有希望了,只有武则天不甘心落到这步田地,不被寺中的艰苦生活所打到;不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运所击垮。终于,等到唐高宗来寺中祭祀,两人回想起当年李治还是太子时的情分,最终把她接回宫中。才得以成为后来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假如当年她放弃了希望,那也就没有后来辉煌的一生。
我想到这里,心里舒服一些了,又感到一股希望把我从谷底拉了起来。我不应该被这些小事所打败,武则天遇到的“灾难”比我大得多,她都不放弃,更何况我呢?只要坚持,不放弃最后总能成功。
武则天于我虽然生活在相距一千多年的古今,可是她却成为了我最崇拜的人,这个女皇教会了我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