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二十四孝素材作文

二十四孝素材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3 16:05:24

⑴ 24孝图读后感——作文,800字左右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赏析:<<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观念,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接下来,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⑵ 关于《二十四孝图》的作文怎么写 提供个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
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
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
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
,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
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
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
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
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
:“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
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
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
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
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
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
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
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
”、“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
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
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⑶ 扬州二十四孝作文500字

“孝”乃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道德行为,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人之行莫大于孝”,的确,孝正是做为子女应当履行的责任以及义务。
前几天,我看到的一则公益广告,恰好诠释了“孝”的意义。那天,我与往常一样,坐在电视机旁看着动画片,正当广告时间时,一则公益广告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位年轻的妈妈给自己母亲洗脚,并告诉老人这样对身体好,这一幕却被他的儿子看到了,这时,只见孩子端着一盆热水,颤颤巍巍的走来,边走边说:“妈妈,洗脚。”他妈妈看着他,会心的笑了笑。看了这则广告,我受益匪浅,它体现了一个“孝”字,可能在有些人眼中,只不过是七个笔画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字罢了,可是在我眼里,“孝”却是重于泰山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人若不孝,禽兽不如。”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我们就不应该孝敬他们吗?大家一定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吧,讲的是东汉文学家孔融四岁时的故事,一位客人送了他一大筐梨,然后他父亲让他来挑,可他偏偏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其实孔融这种做法也是“孝”呀!只不过是他的方式不妥当罢了。
从这则公益广告中,我明白了:“孝”的重要,正如人们所言“有孝方知家中暖,无孝怎知人间情。”是呀!就让我们与“孝”长跑吧!让我们将“孝”发扬光大吧!

⑷ 跪求“二十四孝”故事扩写作文600多字

《搜神记》卷十一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

《晋书》卷三十三 列传第三
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也。祖仁,青州刺史。父融,公府辟不就。
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灸,复有黄雀数十飞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其中“卧冰求鲤”故事中的主人王祥被列为24孝子之一,足以证明该故事从元代起就传讲至今。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百里负米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椹供亲
埋儿奉母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 乳姑不怠 亲涤溺器 弃官寻母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 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一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至今犹存。
孝梯里中颂王祥
卧冰求鲤传四方
一片孝心感继母
王览效法敬兄长

典故释义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字字落实
至:极,很。
慈:慈爱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牛下:指牛棚
炙:烤(肉);烤的肉
幕:帐幕

主人公简介
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
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典故扩写
卧冰求鲤扩写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好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刚过片刻,继母走进房内。“王祥,起来,快去给我和你父亲把炕烧热!”
“我……”
还没有等王祥把话说完,继母就大喊起来:“懒猪,还不快点起来干活!”
王祥只好强打着精神起了床,按继母说得去做。
这时,父亲回来了。继母立刻在王祥父亲面前谗言道:“夫君,祥今不知怎么回事,异常懒惰。方才我发现他没有烧炕就睡大觉了。真是岂有此理!”
父亲一听,立刻大发雷霆。他立即叫来了王祥,不问三七二十一就训斥道:“祥儿,今日你不干完活就睡懒觉。到底为何?”
“父亲,今日我……”王祥有口难言。平时,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从不顶父亲。
“以后不可这样,下不为例!”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继母感到心口忧闷,很不舒服。父亲叫来郎中,给继母号了脉。郎中开了药方,声称要治好这种病,只能喝鲤鱼汤才有会见效。可是,到哪去买鲤鱼呢?这个寒冷的季节,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买鲤鱼的。怎么办?大家为此都在发愁。这时,王祥二话没说,自己便独自一人向村外那条河流走去。
“王祥,你到哪去?”父亲问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里封冰,你去那里干什么?”
“父亲,你别管了!”
“那孩子肯定又是去那里玩了。你看看,要这孩子有啥用?这么多年,我看是白养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继母说。
王祥来到河上,只见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这时,王祥脱掉了上衣,躺在了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体温融化了一块冰。王祥敲开冰,只见冰下有好多鲤鱼。他不顾天气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两条鲤鱼。
他高兴地把鱼带回了家。
“爸爸,有了,有鱼了,有鱼了!”
“哪来的?”父亲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就详细地介绍了得到鱼的过程。王祥的父母颇受感动,尤其是那继母,她羞愧不已,拉着王祥,羞怯地说道:“祥儿,你真是个好孩子,以前为母错怪你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嫌弃你了。”
父亲也说道:“祥儿为人善良,宽厚待人,真令人钦佩!这下,你亲生母亲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一时间,三人欢乐地相拥在一起,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故事发生地
在临沂城北白沙埠镇,一条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小河穿镇而过,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更源远流长地承载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孝。它就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孝河。
【孝河】因王祥卧鲤而得其名,孝河又称孝感河,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境内。据《临沂县志》记载, 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主人公后续
“在王祥卧冰求鲤之前,孝河本是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河,而在王祥卧鱼的故事被千古传颂后,它便担负起了让孝文化像河水一样源远流长、滋润人心的‘任务’”。王伟勋是王祥的第四十八代孙,对于孝河,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紧傍孝河而建的孝园里,记者看到了河边亭子里“晋元公王祥卧冰处”的石碑,碑后面刻着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据传,王祥卧冰处冬季河水不结冰,而其他水面则冰封如玉,“孝河凝冰”遂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原碑是明朝嘉靖年间设立的,后来遭到毁坏,前些年村民们建造了这座亭子,又重新立碑。现在的孝友村也是为了纪念王祥的‘孝’和王览的‘友’,嘉靖年间由双湖村改名为‘孝友村’的。”王伟勋
说。

相关轶事
【九孔藕】专为孝心多出一孔
除了因王祥“卧冰求鲤” 而闻名,孝河所产的白莲藕也是一大特色,尤以肥、细、嫩、脆、甜最为出名。
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藕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九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这一个“孔”,便是“孝心”。
2002年6月,孝河白莲藕被临沂市农业局评定为“优质农产品”,并注册“孝河”牌商标。2009年,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莲藕之乡” 荣誉称号,“孝河”牌白莲藕被授予“中国知名品牌”。

【孝友村】民风纯朴孝闻天下
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 ,里面供奉着王祥、王览和王羲之的塑像。
68岁的退休教师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孙,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时,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
王孝俊说,孝友村民风纯朴,村里人都特别孝顺,出了很多现代“王祥”,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 多村民都会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来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

传承意义
“‘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只要有人就一定要有孝。当初想要重建孝友祠,主要就是想起到教育警示后人的作用,弘扬‘孝文化’。中国现在正在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尚未完善,绝大多数老人仍靠子女晚辈赡养,提倡孝道尊敬老人仍然是个现实问题。弘扬孝文化,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王孝俊说。
“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王祥以孝事亲的行为,规范了几千年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为了弘扬孝文化,白沙埠镇每年春秋期间,都会组织全镇中小学生接受传统孝文化教育,讲孝事、读孝书、听孝课、扬孝风,使孝道教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



传说之疑点
首先是王祥的籍贯。晋朝官到太保的王祥只有一个,是琅琊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市),并非宋朝临川人蔡为善在《卧冰池记》中及后世所传:“临川王家村人。”
其次是有关王祥的孝道。据《晋书》、《三国志》、《资治通通鉴》载:“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继母朱氏遇之无道,祥愈恭谨。朱氏子王览年数岁,每见祥被楚挞,则涕泣抱其母,母以非理使祥,览则与祥俱往。及长娶妻,母使祥妻,览妻亦趋而共之,母患之,为之少止。祥渐有时誉,母深疾之。”“汉末遭乱,祥隐居庐江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魏)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委从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曰:“临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祥始出任,年过五十矣。”后累迁司隶校尉、司空、太尉。魏相国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司徒何曾、司空荀凯邀太尉王祥同去祝贺,何、荀见司马昭即拜,独王祥以长揖代礼。王祥说:“吾等魏之三公,王、公相去一阶而已,安有天子三公可则拜人者!损魏朝之望,亏晋王之德,我不为也!”司马昭也对王祥曰:“今日然后知君见顾之重也。”晋代魏,以王祥为太保。“王祥所以可尚者,孝于后母与不拜晋王耳。”
以上是正史中有关王祥“孝道”的记载。在野史及其他资料中则有孙盛的《杂语》及《二十四孝图》详细记载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但未指称王祥为临川人及事发于临川。孙盛是东晋时候的人,其《杂语》曰王祥:“性至孝,后母苛虐,每欲危害祥,祥色养无怠。盛寒之月,后母曰:‘思食鱼。’祥脱衣将剖冰求之,少顷,坚冰解,下有鱼跃出,因奉以供,时人以为孝感所致也。”1979年出版的《辞海》记载:“旧民间流传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故事发生地
卧冰求鲤处
在临沂城北白沙埠镇,一条东西流向蜿蜒数里的小河穿镇而过,它就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孝河。
孝河又称孝感河,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境内。据《临沂县志》记载,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二十四孝”中有七孝出自临沂,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被推为“二十四孝”之首,影响最为深远。在孝河北岸的“孝友祠” ,里面供奉着王祥、 王 览和王羲之的塑像。
68岁的退休教师王孝俊是王祥的第五十代孙,1994年重新修建孝友祠时,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王孝俊说,孝友村民风纯朴,村里人都特别孝顺,出了很多现代“王祥”,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多村民都会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来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

评说
王祥的母亲去世后,有了后母朱氏。后母不慈爱,在王祥的父亲前数次说他的坏话。 谮 ,是诋毁的意思。由于这样,王祥又失去了父爱。一次,后母想要吃鲜鱼。当时天寒地冻,王祥就脱下衣服,躺卧在冰层上来求鱼。冰忽然自己化开,有双鲤跃出。王祥捉到两条鲤鱼,归家供养后母。
据说,后母不断刁难王祥,她要王祥捕捉黄雀烤给她吃。这是个很难做到的麻烦事情,但是由于孝的 感应 ,许多黄雀又自动飞到王祥的帐篷中,王祥又过了一坎。
后母还是不放过王祥。家里有一棵果树,据说是李子树,果实快熟了,后母要王祥看守着,不能让一颗果实掉到地上。因此遇到刮风下雨之时,王祥就会奔向果树,抱着果树哭泣,哀求果实不要掉落下来。
人心终究不是铁石浇铸成的,王祥的后母终于被一次次的孝行所感动,终至羞愧自己的行为,最后把王祥看成自己亲生的一样。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主题反复渲染,便是 感应 ,孝子的孝行会感动天地万物,并且得到好的回报。这则故事亦是如此,《卧冰求鲤》的故事再次为孝的 感应 提供了又一个例证。当然,这些 感应 的故事大多经过了加工、放大,故不必当真,但是从中可以抽取出一种核心的、合理的智慧,那就是侍奉亲人要顺从、宽容、忍耐,哪怕在刁难、刻薄之下,也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而解之。
另外这一则故事还突出了又一个主题,即子女与后母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这样的家庭中怎样来行孝呢?应该像虞舜、闵子骞那样,用自己的孝行和睦自己与后母、父亲以及同父异母兄弟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在《颜氏家训·后娶》中有专门的论述,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谈的,即告诫子孙,对于丧妻后再娶的事情要特别慎重。他举出好多的例子,其中说到周宣王时候的重臣尹吉甫有个长子叫伯奇,他的后母在父子之间挑拨离间,说伯奇对她有邪念,其父一怒之下将其放逐。伯奇作了琴曲《履霜操》表明心志。其父感悟,射杀了后妻,父子归好。比如又说到,曾子的妻子死了,他拒绝再娶,并对儿子说: 吾不及吉甫,汝不及伯奇。 有意思的是,西汉成帝时候的大臣王骏丧妻,也终身不娶,谓人曰: 我不及曾参,子不如华、元。 华、元,是曾子的两个儿子曾华、曾元。
在传统的《二十四孝别录》中还有一则《护兄感母》的故事,也与王祥有关,可以一起通读:
王祥弟览,字元通。母朱氏,遇祥不慈。览年四岁,见祥被挞,辄流涕抱护。及长,朱虐使祥妻,览妻亦往。祥渐有时誉,朱益恶之,乃祥。览知取饮,祥固争之,不与。朱恐览饮,急倾去。自后食,览必先尝,坐卧必同处。朱感而悔,爱祥如爱览。
这个故事很生动,就是21世纪的现代人读一下,恐怕也颇能触动情怀。王祥之同父异母弟王览,在四岁时候,见到其兄王祥被母亲鞭挞,常流着眼泪抱住王祥护卫哥哥。等到长大了,都娶了媳妇,朱氏虐待王祥之妻的时候,王览之妻也前往保护。王祥渐渐在当时有了声誉,朱氏更加厌恶他,于是想用毒酒杀害王祥。王览知道这件事情,便想取而先饮,王祥极力争夺,不给其弟。朱氏恐怕自己亲生的儿子王览饮了毒酒,急忙倒掉。从此以后,每次饮食,王览必定自己先尝一下,坐卧必与其兄在一起。朱氏终于感动而后悔,爱王祥也就如同爱王览一样。
王祥、王览用自己的孝悌感动了母亲、感化了母亲,使得她重新回归到一个做母亲应该有的道德轨道上来。此中亦然看到,孝子的感化力量是无穷的。
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有一个孝友村,这里就是王祥的故里。2006年12月,《卧冰求鲤》这一流传了1700多年的传说,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看到一个材料说,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共有3000人,95%以上为王姓。孝友村沿河而建,这条河名叫 孝河 , 卧冰求鲤 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河里。 孝河凝冰 是琅琊八景之一。在 孝河 莲池边的小亭下,明朝嘉靖年间所立 晋元公王祥卧冰处 碑依然耸立。这块碑也曾被毁坏,有关人士在附近搜集碎石并谨慎整理,使石碑恢复了原状。另外 孝河藕 是老城三宝之一。传说那藕有九个眼,比平常的多了一眼,这个眼就是 孝眼 。另外直到今天,在临沂孝河边还立有一块石碑 风雨守李处 ,据传这便是王祥守护那棵李子树的地方。
如今王祥的后裔在河边建起了仿古的 孝园 ,建有怀里抱着大鲤鱼的王祥雕塑。 孝园内还有 孝友祠 ,此地乃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之所。 孝友祠 曾因战乱、 文革 以及千年风雨的侵蚀而遭到破坏,但是还有几方断裂的古石碑,能够证明此地为王祥故里的物件。

另一说故事发生在新安
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意外发现王祥祠堂及“晋太保孝王祥之碑”等数通石碑。专家称,王祥碑的发现再次印证: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新安。
此次文物工作者在新安县磁涧镇老井村王祥祠堂旧址发现石碑一通,碑阳面刻“晋太保孝王祥之碑”几个大字;右下方刻有“至正三年五月河南府路总管梁宜、达鲁花赤伯答罕等立石”小字;左下方刻有“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书”小字。碑阴面有古诗一首:“为母卧冰希世有,龙天遗鲤感精诚。寄言天下为人子,永继王祥万古名。”据专家研究,“至正”为元顺帝时的年号,伯答罕、崔帖谟尔普化都是蒙古人的名字,因此,此碑应是元代官府于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所立。另外,文物工作者此次在这里还发现“移建晋王太保祠碑”一通,此碑为王祥五十一代孙王雅轩所立,立碑时间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
专家认为,西晋的都城是洛阳,而王祥在西晋担任太保之职,且洛阳有王祥河,有王祥祠堂,早在元代,官府就在新安为王祥立碑,王祥后裔也一直生活在新安。种种迹象表明,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发生地应该在新安。

⑸ 新二十四孝的评论性作文

《新二十四孝》的感悟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⑹ 二十四孝作文之四百多字

诚实是最宝贵的财富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游泳。我看见好多人在玩水,有的在玩水球,有的在比赛游泳,还有的在玩水枪。我觉得水枪好玩,于是,我就去玩水枪。有很多人都射我,然后我就反击,有很多人都被我达得落花流水,爸爸看了,坚起大拇指,别提我有多高兴了!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的内容讲的都是诚实守信的故事。作者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注入我的心田,使我懂得了诚实是多么重要啊!诚实是做人应有的品质,是最可贵的美德。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来:记得是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我的成绩是98分,得了第二名,我欣喜地看着试卷,忽然,我看见老师少扣了2分,那是一道选择题,我选错了,老师没发现。我急忙把试卷放进作业袋里,生怕同学看见,丢了我的第二名。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批评了我,并让我第二天主动找老师把误判的分给减掉。我当时表面上答应了妈妈,可心里却很不以为然。一方面,我认为妈妈小题大做,另一方面我又没有勇气向老师说明。从那以后这件事在我心里淡忘了。这两篇课文仿佛是专门给我看似的,我脸上火辣辣的。现在我懂得了数学成绩是可以计算的。知识是一种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人变得充实,拥有诚实能使世界更美好!诚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少年儿童要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

⑺ 读<<二十四孝>>,感恩父母心作文,急(高分)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感恩父母心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

⑻ 新二十四孝作文怎么写

新二十四孝作文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从古至今,五千年的中国长史上,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他们感天动地的故事流传后代,万古长青!
暑假里,漫游在社区图书馆的我被一本《新二十四孝》吸引了。翻开书,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映入眼帘,一句句发人深省的话语在耳畔响起,顿时令我百感交集!其中,一个名为《感激》的故事更是令我难以忘怀……
在柏林交响乐团的访华告别演出上,有这样一位中国姑娘,名叫张姗姗。她已是这个着名大乐团的小提琴副首席。每当她谈起今天的成就时,总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她的母亲。从6岁开始,在母亲的督促下,姗姗唯一的游戏就是拉小提琴;每逢周日,不管刮风下雨,妈妈总带着小姗姗从郊区到几十里远的市区辅导老师家学练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张妈妈将女儿培养成才时,自己却突然被病魔击倒了。但作为女儿的姗姗始终没有放弃,时时陪伴在母亲身边,与母亲一起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张姗姗,一个孝顺的姑娘。她不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楷模吗?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像一棵参天大树,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他们的光辉!明朝大学问家陶宗仪说:“孝为百姓宗。”唯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会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一个有望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丝雨露;爱,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人类为爱而生,生来被父母爱着,那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向关爱着我们的人付出我们的一片爱吗?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老人,老伴已亡,临终前,让他给女儿一百个幸福。但家中女儿女婿却冷眼对他,希望他早死。为了完成老伴的遗愿,他为女儿做了九十八件事,在为女儿买香蕉的途中,被车撞死了,临终前说:‘我的死是给我女儿的第一百个幸福!’
当前的社会上,有多少人是故事中的那个女儿,她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却从未想过父母的劳累与辛苦;从未帮父母做过一件小事;从未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顺父母。真希望他们能看看《新二十四孝》这本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做一个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孝治天下。”孝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孝很简单。在父母劳累时为他们锤锤背,倒杯茶;在父母忙碌时,帮他们做几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学习工作上,有一些成就,让父母欣慰……这些就是父母最想看到的!
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求回报,不要求我们长大后报答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做一个正直的人,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同学们,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能世代传承,为了构建和谐美好的文明社会,让我们一起呼吁吧:
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世代传承

阅读全文

与二十四孝素材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