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贵州的糍粑写一篇作文在450字
印象中的糍粑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每到要吃糍粑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收藏着几斤专糍粑,如今属我已经记不清吃过多少回糍粑,也从未数过吃了多少个糍粑。要说糍粑的味道,不仅仅是香甜可口软滑细腻,也蕴含着家乡的乡土味
糍粑的做法很简单:糯米泡半天以上,滤干水,放置在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静的器具上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至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殊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间保存。别小看这小小的糍粑,光他的吃法就有好几种呢:用炭火铁夹烘烤这吃,用油炸着吃,煎着吃``````想到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甜酒糍粑。那次我冒着风雪回家,手是冰冷冰冷的,脚也好不到哪去。那时我就在想,如果风雪再大些我怕是一动也不想动了,光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赶紧回家吧!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就被一股莫名的香味引到餐桌。我纳闷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定睛一看,呀!原来是甜酒糍粑。我迫不及待的端上来就是一口,仿
❷ 家乡的糯米糍粑作文600字
作文如下: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回俗,它们有年年答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❸ 舌尖上的糖油糍粑作文
舌尖上的糖油糍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到土家人,我们必然会想到糍粑。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用以拜年或食用的必备食品,是土家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有句俗语:“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有个小小年猪也要杀”。因此,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糍粑。
其实糍粑的做法也不能说容易,但却是融入了一年来的汗水。首先,将糯米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泡好、蒸熟后,舀到碓窝里,由男人用粑粑棍轮番砸打,直至熟烂后,再捞到桌面上,由师傅揉匀,并分成均匀的圆坨,发给参加做粑粑的人,各自用双手揉捏蹭压、精心制作而成。
糍粑的做法不仅是从河南到湖南——难上难,糍粑的纹式花样还是很多。
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条鱼,那是表示人们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点上四个点,那是表示人们四季发财;有的在糍粑上印五个五角星,那是表示人们热爱祖国……
糍粑不但样式繁多,而且形状也不拘一格。圆形代表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离;方的则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
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意义。
白色代表一个人的纯洁;红色代表土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土家人清清白白……
在过去,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礼物,俗话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为糍粑是团圆、圆满、元宝等的象征,表示对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贺,没有糍粑,再重的礼物似乎也不够分量,不成敬意。
土家糍粑与土家人过年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土家糍粑是土家人团结、文明、友谊、和谐的象征,但愿它与其他土家文化一样世代传承,长盛不衰,但愿土家糍粑给广大人民以美好的祝福,但愿人们借着改革的春风,将糍粑的香味带向五湖四海,更愿糍粑的香味在祖国的春风中越飘越乡……
❹ 介绍广东 糍粑作文五百字
在客家过春节会感觉到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万象更新,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在除夕5:00左右每家每户都会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那是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前奏。5:30正式开饭,大家在餐桌上吃饭,尽量坐紧凑一些,这样比较温暖。年三十的饭菜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刚刚出炉的盐犋鸡,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肉香骨酥;那清蒸鸭,鸭肉有嚼劲儿,耐人寻味;还有那糖醋鱼,在一层橙黄橙黄的酱汁上洒一些豆鼓,色泽金黄;客家酿三宝,分别是酿青椒、酿茄子和酿豆腐,有青紫白三种颜色,十分美味,是应有尽有,每盘都十分开胃。到第二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在村头便响起了刺耳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家闻声而起穿上了大红色的新衣与新鞋,三步化做两步跑过来看热闹,那场面是格外热闹!而后,各自回家吃早饭行早礼,然后全家一起大扫除。年初二,出外拜访亲朋好友,收个“利是”,讨个吉祥。年初三,我们称为“穷鬼日”,假如,那天有人来家里做客,则客人称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年初四,可以出外旅游观光。年初五、年初六大家不出外,街上也冷清了许多。正月十五——元宵节,又一个高潮来了,每家每户都出外赏花灯,大家在街上摩肩接踵,站在高处往下望,那如同是蚂蚁换上了红装,在街上猜灯谜。此外,我们还要煮汤圆,所谓汤圆汤圆,吃了则会团团圆圆,汤圆也有各式各样的,有豆沙芝麻馅儿的,有花生米磁馅儿的,还有绿豆馅儿的,玲琅满目,能让你大饱口福。在客家过春节,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格外热闹的气氛,客家人是热情好客的,请多来客家坐客,特别是在春节。
❺ 写家乡打糍粑的作文急!
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回们有各种吃法,答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❻ 吃糍粑场面作文求解
难忘外婆的糍粑
清晨,刚到外婆家,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我立即冲到厨房,发现外婆正在做糍粑。
只见外婆把和稀的面团沿锅边倒下,面缓缓渗到锅底,外婆舀了几勺油,沿着锅边倒下,“嗞嗞”立刻响起;“梅儿来啦”,外婆惊喜地说:“待会儿让你尝尝好吃的糍粑!”她说着,又用铲子把糍粑划成一块一块的,再在上面洒一些油,翻过去,盖上锅盖。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盯着锅盖上腾起的烟,巴不得现在就能去吃一口糍粑,外婆揪了几根蒜叶,洗净后,切碎了,掀开锅盖,糍粑那浓浓的面香扑鼻而来,外婆加了一勺油,撒上蒜花,在锅与糍粑间的缝隙处倒上两勺油,轻轻翻几下,盖上锅,香味更加浓郁,我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外婆拿来一个精致的花碟子,盛了一碟,端上饭桌。我也没闲着,盛好山竽粥。外婆让我先吃,自己用大碗盛了好多饼,说是送给左邻右舍尝尝味。
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块两面金黄的糍粑,咬下去,好烫啊,我又松开牙齿。我使劲吹那块糍粑,这次,我吸取教训,只咬一小口,包裹在外面的两层又脆又酥的壳,中间的部分又软又糯,一口咬下去,两种不同的感觉,嚼一嚼,香味立即溢满口腔,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不老也不嫩,一点也黏牙。吃一口咸咸的糍粑,再喝上一口甜甜的山竽粥,一直暖到心里,一干一稀,一咸一甜,搭配得当,相得益彰,我一连吃了好几块糍粑,喝了满满一碗山竽粥,撑得快不行。
吃完糍粑后,令人回味无穷,颇有余“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妈妈想减肥都减肥不了——外婆做的饭菜糕点太美味了。
下周末,我还要吃外婆做的糍粑!
❼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看打糍粑、吃月饼、赏月)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浩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❽ 有关卖糍粑的人 的作文
成长,需要驻足回望
在你辛苦的泥泞道路上,你是否回头张望到家中灯光的亲切,从而继续勇敢向前?在你欢愉的阳光大道上,你是否能转首凝视风雨中的艰辛困苦,从而激励自己冷静沉着?
我们的成长需要昂首阔步向着灿烂的朝阳,亦需要驻足回望细数经历的片段。
谁不曾有幸福美好,水不曾有辛霜难过。当你身处困境时,你能清醒地回过头去,仔细观望你的那一份小幸福,你便会觉得冷漠的心中刹那充满了力量,再汹涌的浪也挡不住你那内在的冲击。当你获得了成功,你若能细致的转身抚摩你留下足迹的土地,你便不会被冲昏了头脑,那土地也许贫瘠,也许泥泞,上面留下的是你的血汗结晶,你视它们珍宝,便明白自己的目标是在更遥远的地方。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使你想到了什么?
只需轻轻转个身,你便会得到你奋起的动力,便会寻到你潮湿的鼻息,当你鼓起勇气向后转,你会发现成长的路上许是一路荆棘,是你赖以存活的一个呼唤,你拥有他们,于是他们是你以无穷尽的力量。
也许那年的希奇已被埋藏在暗灰的尘埃里,也许那念的涟漪已被抚得波平浪静。你去寻找他们,用你成长路上仍然稚嫩的双眼没,去懵懂中掘出希冀。你用柔弱的双手翻动了陈年的土灰,企图救出你那卑微的呻吟。在这之中,你的双眼尖锐了,你的双手有力,你成熟在对你自己的反复咀嚼中,你从回忆中牵出无尽深思。也许青春打马而过,也许童年稍纵即过,你能透过漫天的迷雾,顶住来自云端泰山压顶般的稀薄空气,在天地浑浊中找到光明,你在转头是,身后便应该是一件件瑰丽的契机
成长中,请你驻足回望。你将看到的饿是那蔼人的笑容,那那一片竹林中擦身而过的风。
成长,需要爱
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真是感动不已。原来有那么多的人爱我!帮助我。
妈妈,我要谢谢你!没有您就没有今天的我。还记得小时候你拉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教我怎么走路的样子吗?可能事隔多年,您的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可我却把这珍贵的回忆深深地刻在心里。妈妈您的爱如冬日里最灿烂的阳光;如夏日里最清澈的小溪;如秋天里最香甜的果实。
爸爸,我要谢谢您!从小到大,您一直摆着一幅“严厉”的架子,扮演着“严父”的角色。说真的小时候我可是从心底里怨恨您。当我想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您总会说:“不!”。可现在我明白了,也懂了,这也是爱。
老师们,我要谢谢你们!当我灰心丧气时,是你们那鼓励的掌声,又激起了我的热情。当我犯错误时,你们教会了我去学会感恩。感受身边的一切事物对我的恩情。
同学们,我要谢谢你们!是你们教会了我什么叫“集体”——一个需要每个人的努力的团体。在我需要帮助时,你们总会雪中送炭,让我的眼睛不禁模糊起来,感动不已。我摔倒你们会扶我,我烦恼你们会逗我开心,有时候真是被你们弄得哭笑不得。
“两个人,或几个人在一起是种不可多得的缘分。”这是我坚信的,其实陌生人也会在你的成长当中给予了你不少的帮助。有一次,我和妈妈出去买东西,一个卖花的老伯教会了我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我和妈妈买花时,他笑得很灿烂,很慈祥,有点像《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感觉。我们买了一束百合花,可他却多给了我们一朵郁金香。我们疑惑不已,便向他问个明白。他笑着说:“这里!”,边说边用手指指了指心。那时我还小不懂事,只觉得这个老伯莫名其妙。妈妈却会意地笑了笑,拉着我的手走开了,这个谜底我也是最近才解开的。
成长中,不可能缺少爱。爱是人成长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去感恩,去回报别人的恩情!
成长需要-----------
成长需要尊严!
我们可以没有钱,没有知识,甚至没有朋友,但不可以没有尊严。我们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最忌讳父母用一些不顾我们尊严的话语成天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孩子也是有尊严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孩子还特别不喜欢家长偷听自己的电话,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极度不信任的表现,也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成长需要宣泄!
不开心的事情憋在心里久了,会不知不觉变成癌细胞,导致身体得癌症,所以,我应该给自己找一种合适的宣泄方法一位小男孩告诉心理医生,他爸爸经常揍他,每次被揍他都觉得心里堵得慌,于是他就去踢球,把球看成是爸爸的脑袋,踢一脚叫一声爸爸的名字,直到自己没有力气的时候他也就觉得心情很舒畅了。心理医生告诉他,这是一个好办法,不仅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及时得到宣泄,也没有伤害到他人。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父母说,你们能不能腾出点时间,做一回孩子最好的听众?
成长需要肯定!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肯定甚至可以成为他们前进的源泉。由一个调皮的孩子,常常被老师批评,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一天他非常高兴地回家告诉妈妈:“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妈妈也很高兴,问他:“老师表扬你什么呀?”“老师表扬我检讨写得好。”妈妈听了鼻子酸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原来孩子是多么希望得到肯定呀。老师和家长不要一味地只看到孩子的过失,每个孩子都是有他自己的长处的,老师和家长要适当地给予肯定,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大让人心里想:我孩子怎么这么差,什么都不如谁谁家的孩子,那孩子真的会变得很差。如果大人们想:我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孩子也就会变得很棒。我真的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棒!”
成长需要包容!
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免不了要犯错误,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别人的原谅。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对方。父母与子女之间更应该这样,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吗?或许孩子的错误父母不会记得多久,但是,父母的宽容却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
是的,在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中,相对来说,孩子处于弱势而父母处于强势,这种强势是作为父母的年龄、辈分、生活阅历、“教育责任”富赋予的。家长有了这种地位,难免会居高临下,面对孩子的不服从就会训斥。家长的批评有时是对的,但是要注意方式、语气、不要伤害孩子的尊严,让孩子拥有在争辩的权利,因为孩子需要尊重、理解、肯定、宽容。只要家长能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❾ 关于冬至吃糍粑的作文400字
楼主,你好~~
家乡的冬至节今天是冬至,我们学校放假一天。
冬至,是我们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正午时分产生的影子也是一年中最长的。莆田在冬至也有给祖先扫墓的习俗。听老人说,这一天北方人吃水饺,南方人吃汤圆过节。冬至这一天,我们全家喜气洋洋,过节的气氛非常浓烈。奶奶、妈妈在和汤圆粉,我在一边帮着剥花生。当奶奶把花生米炒过后,我争着把它们碾碎。把汤圆粉和成泥后,我们就开始搓汤圆了,奶奶和妈妈的速度很快,谈话间就搓出了许多,圆圆的,油光闪亮的,好诱人啊!
不用说,肯定很好吃,我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妈妈,我也要搓。”我卷起衣袖,抓过一些汤圆泥,搓了起来,边搓边想:这有什么呀,今天我要露一手给你们瞧瞧。但动手后,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手里的汤圆泥好像是专门跟我作对,一点都不听话。要嘛碎掉了,要嘛扁扁的、方方的,就是圆不起来。我火了,“啪”地把手中的汤圆摔在盘子里,大喊一声:“气死我了,我不玩啦!”妈妈笑了笑,叫我不要气馁,并手把手地教我两手如何用力:“你啊,心不要太急,刚开始时要稍微用点劲,把手里的汤圆泥多搓几遍,这样汤圆韧性才够,不容易破,口感也好。接下来两手用力要均匀,轻轻地把泥搓成圆。”我听了试了试,果然效果很好。我越搓越好,越搓越来劲。当厨房里飘来阵阵香气,我有点迫不及待了。奶奶先盛了一碗给我,边往汤圆上撒些白糖和花生粉,边说:“宝贝,慢慢吃,小心烫着。”我头都没抬地说:“奶奶,这我早就知道了,心急吃不了热汤圆,谚语里面有的。”
我美滋滋地吃着,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劳动啊!
望阅读愉快~~O(∩_∩)O~~
满意就请及时采纳我吧,即使不采纳也请点一下右下角的【赞同】谢谢啦~~
PS:如有问题,1、继续追问 2、私信我哦
❿ 求一篇写糍粑的作文(要带故事和制作过程以及吃法)
今天,奶奶说要做糍粑,我说我也要做,奶奶答应了。
奶奶先把糯米和绿豆用水泡着,等到糯米泡好了以后,奶奶就把糯米放到一个大蒸锅里面用大火蒸,要蒸很长的时间才能蒸好,要蒸熟蒸透。等到糯米蒸好了,爷爷就把蒸好的糯米全部倒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缸里,用一根大木棒捣。爷爷和爸爸一人捣一会,这个很费力气的,我也试了一下,真好玩啊!我还吃了一碗奶奶蒸好的糯米饭,真香,真好吃!
爷爷和爸爸捣糯米的时候,奶奶把泡好的绿豆也蒸熟了,然后和肉炒在一起,这是包糍粑的馅。爷爷和爸爸把捣好的糯米团倒出来,我们就开始做糍粑了。做糍粑的时候,先把捣好的糯米团揪一点下来,像捏饺子皮一样把它捏成圆形,也可以捏成方形,然后把馅放一点进去,不要放得过多。馅放好了以后,把糯米先捏成一个十字形,再把它压成一个圆形,这样一个糍粑就做好啦!我和爷爷、奶奶、爸爸一直做一直做,做了一大桌子的糍粑,这得吃多长时间啊?做糍粑一点都不难。可是妈妈跑哪里去了呢?原来她在给我们拍照,我还没注意呢!
我问妈妈:“妈妈,你想不想吃我做的糍粑呀?”妈妈说:“当然想吃了,看着都流口水呢!第一次就做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
奶奶去煎糍粑了。煎好的糍粑,外面黄黄的,一口咬上去脆脆的,里面又是软软的,里面的绿豆馅真香啊!
回乡下过年可热闹啦,有许多城里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你看,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蒸甜酒,杀年猪,做年糕,新年的喜气日益浓烈。我们一家三口也像往常一样赶回老家过年。奶奶见儿孙们十几口人都回家了,笑得合不拢嘴,一大早,就摆出一台小机器,一块长方形的大木板,做好打糍粑的准备。
一开始,爸爸先端出一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蒸熟的糯米饭,一粒粒晶莹饱满,如珍珠般透亮,香喷喷的,整间屋子都弥漫着浓浓的糯香。我情不自禁抓起一把糯米饭往嘴里塞,哇,松软可口,满嘴余香。接着,爸爸把糯米饭倒入小机器头顶的大嘴巴里,就开始打糍粑了。今年用上了现代化工具来打糍粑,记得以前,是用一个大大的石臼,加两根粗粗的圆木棒,几个男子汉轮流上阵,挥动胳膊,将石臼中的米饭捣碎,舂成一大团粑粑。石臼里黏稠的粑粑粘住木棒,越来越难往上提,一场下来,男子汉们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好奇地看着机器碾糍粑的样子。只见一团团糯米饭经过小机器里的轮子碾压之后,变成了黏乎乎的糍粑团,从旁边的小斗里吐出来。二伯抓起一把又细又洁白的米粉,均匀地撒在糍粑团上面,然后把最末端的一团揉成拳头那么大的糍粑团,稍一旋转,左手用力一扯,伯母马上接住,先在手心里揉了揉,再托住糍粑团,手指头按住中心,右手轻轻地绕着中心捏起来,一圈、二圈、三圈……终于,一个圆圆的小糍粑就做成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揉、捏、按、压,柔软的糍粑团经过一双双巧手的创作,一个个圆圆的、软软的小糍粑诞生了。大家一边做着,一边说说笑笑,谈论着积蓄了一年的家常话,笑声淹没了小机器的声音……
我最喜欢的要属给糍粑印花这一道工序了。当爷爷把一个个糍粑坯子放在雕龙刻凤的模子中印出来后,我把它们整齐地摆设在三楼的木板上,就端着印花的工具忙开了。“食品红”颜料盛在白色的小瓷杯里,伴着酒香。印花,就是将一个大拇指粗的刻花的棒子沾上“食品红”点在糍粑中央,糍粑立刻变得漂亮生动起来,宛如盛开的朵朵莲花。我最喜欢做这种活儿,细心地给糍粑中心印上一朵小红花,有时还来了个大创作,将糍粑捏成一只小兔子,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真是难得的手工制作场所。半天下来,我的袖套上、袜子上、手心手背上全弄得红艳艳一片。大家看着我的样子,哈哈大笑,我一照镜子,呀,脸上也是左一抹白右一笔红的了,活像个唱大戏的。
柔柔的糍粑哟,浓浓的乡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爷爷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准备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还有印糍粑的模板。第二天天没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打糍粑了。
叔叔用一个脸盆盛满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里面,爸爸和姑父他们两个人用木槌捣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大约十分钟后,糯米被打成了糊状,完全没有米的样子了。然后把捣烂的糯米挑到一个竹制的簸箕里,簸箕下面铺有一层石膏粉,这样糍粑就不会粘在手上或其他东西上了。爷爷把那一大团糍粑捏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妈妈和姑姑就把那小块的糍粑捏成圆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里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丽的图案,因为糍粑是热的,非常容易变形,模板上的图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等糍粑冷却后把它取出来摆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图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动物、繁体字、风景画等,非常美丽。我们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过去了九个回合。
中间有几次我都想学爸爸的样子去打糍粑,但都轮不到我。到了最后一个回合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我也要打糍粑!”爸爸说:“行,让你尝试一下,只要你能打好。回家我让你玩五个小时的电脑!”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笑着说:“说话要算数。”
我好不容易举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变得重了很多。我抱着木槌往后拉,却因为用力过猛摔了一跤,爸爸他们看了都哈哈大笑。我边揉屁股边说:“现在不能玩电脑了,回家还要治屁股!”
以前我虽然每年都吃糍粑,但从不知道打糍粑原来这么难。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