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描写人的作文素材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这老汉,头上戴着一顶破草帽,露在帽沿外边的头发已经斑白了。肩上搭着一件灰不灰、黄不黄的褂子。整个脊背,又黑又亮,闪闪发光,好像涂上了一层油。下面的裤腿卷过膝盖,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满大大小小无数个筋疙瘩,被一条条高高鼓起的血管串连着。脚上没有穿鞋,脚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着旱烟袋,烟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钟摆似的两边摆动着。
8、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9、 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
❷ 关于人物的作文素材
人物的作文素材
1,"为了中华之崛起"
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在种种回答中,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未厌居
叶圣陶早期擅长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对黑暗社会采取"讽它一下"的态度.有人说他的作品有厌世思想,叶即反其道而行之,为书斋取名"未厌居",散文集出版时题名《未厌居习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3,髀肉复生
刘备一次赴刘表之宴,席间去厕所时,见大腿肌肉滚圆,感叹光阴如箭,功业未建,心中伤叹流泪.
4,曹操招贤
曹操强调用人唯才,而不问出身,资历和所谓的德行,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都兼收并蓄,委以重任.
5,刘备起兵
《三国志》载,刘备是个"织席贩履"的穷汉,他的起兵,靠的是两个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奴.两人见刘备有大志,"多与之金财",刘备据财"用合徒从".
6,曹操"捉刀"
三国时刘邵《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曹操使崔琰代己会见胡使,自作卫士,在交椅旁提刀警卫,使"捉刀"与"代笔"相对,为后人留下冒名顶替的典故.胡使别有慧眼,认为坐上的"曹公"美则美矣,"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渔的问号
幼年念书,李渔在《孟子》中读到"虽褐宽博"一句时,老师解释说:"朱熹说,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肥又长."
李渔认为既然是穷人,就该把衣服做得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为何却不呢 老师也解答不出来.
成年后,他游历到孟子说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请教,才知道之所以宽大为衣,是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李渔终于明白了幼时的疑问,也知道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8,钱学森回国
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钱英就计划返回祖国.1950年7月,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美国海军次长丹·金格尔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到了1955年,经过周恩来等人的外交努力,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9,慈禧之叹
清末张之洞献给"老佛爷"慈禧一双碧玉耳环,青翠欲滴.慈禧先是爱不释手,继又长叹一声,将耳环收起.宫女问之,她说:如果数十年前我得到这双耳环,它一定能为我增色,现在年事已高,青春的翠绿恐怕只能反衬出我的衰老.
10,孔融争担兄过
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孔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妇孺皆知.在他十六岁时又发生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为官清正,敢于仗义执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侯览迫害.张俭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处暂躲一躲.凑巧孔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俭得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张俭逃脱的也是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这不关我弟弟的事."两兄弟互不相让,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可是都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县令只好向上司禀报.最后,为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11,谭嗣同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帝,由于看守太严,才未动手.
日本使馆派人和他联系,对他说"可以设法保护",谭说:"大丈夫不作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临刑时,他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2,书生杨锐
光绪帝预感到事情不妙,密召杨锐入宫,说明太后举动,要杨锐设法.杨锐惊惶失措,冒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正是"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13,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曾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司徒雷登在回国后不到四个月便中风病倒了.在与疾病搏斗十三年后于一九六二年九月十九日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灰安葬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
14,司马光论德才
"贤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如果肯定我的回答 请选为最佳答案 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❸ 善用人的作文素材
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条建议包括了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对于皇亲国戚,姚崇也不进行照顾。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姚崇奏请玄宗批准后,惩办了王仙童。
姚崇还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当时在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蝗虫飞起来遮天蔽日,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的重大损失和百姓的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稳定也至关重要。他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后是宋璟,他也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他掌握朝政大权,但他决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一次,他的远房叔叔宋元超在参加吏部的选拔时,对主考官说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能予以照顾,弄个好官儿做做。结果被宋璟得知后,不但没有给他说情,反而特地关照吏部不给他官做。
张九龄是广东人,当时的广东被称为岭南,还不是发达地区,犯罪的人也经常被流放到那里,以示惩罚。所以在人们眼里,那里是荒凉、艰苦的地方。出身于广东的人由于历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里出来的人很难在朝中做到宰相这么高的官。但是张九龄却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被玄宗相中。
张九龄在做宰相之后,也像玄宗那样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干,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参与选拔官吏时,他一直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同时,对于玄宗的过错,他也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不因为玄宗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隐瞒实情。
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张九龄
(六七八-七四零),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武则天长安元年(七零二)中进士,调校书郎。玄宗即位后,张说荐其为集贤院学士;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注意选择州县官。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
张九龄的诗,有不少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朝人士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
❹ “我是人”作文素材
我是人
一说石头,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鹅卵石的圆滑莹润,而是山石的糙砺粗犷。
但我们不能说鹅卵石是不好的,起码它也有自己的功用。它可以铺路,可以当装饰品,可以做特殊的炊具——类似于砂锅的道理。
山石与卵石,代表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一出世,一入世。
出世者,超凡脱俗,本色不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夜夜清辉。
入世者,和光同尘,融于俗世,享受着喧嚣,看的是闪闪霓虹。
出世者,认为万丈红尘不可近身,自己只会被污染,迷失本心。种种繁华、苦乐悲欢皆是虚幻,于是出世。
入世者,想着这凡世间有着自己的追求与依托,种种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去享受的,如同饮酒般,迷蒙着,沉醉着。
有时,出世者会对入世者抱以惋惜:滚滚红尘,悲欢离合,到头来只是一场梦,可他们却不肯自拔。佛祖曾言此世间乃“六恶浊世”,于是劝人超脱;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却矛盾地留下了道德五千言,愿人修行。众出世者难以理解入世者的执迷不悟,有的想普度众生,有的只能叹息。
可入世者也会讥笑出世者: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还不是为了在这世间走一遭。一个人,没了七情六欲,还算完整的人吗?出世者只懂得逃避,只会消极抵抗。而入世者却是真正的勇士(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搏击巨浪。高兴时大笑,伤心时大哭,笑脸与泪水尖激荡的是真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纵使娇柔的女儿家,也会有对这人生生出这般万丈豪情的一刻!
所以有人迷茫了。出世?入世?到底孰对孰错?孰优孰劣?
还是石头作出了解答:“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
好一个“还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无论面对何种纷繁,无论出世还是入世,只要记住这一点:“我是人!”
我不是禽兽,我不是鱼鳖,我不是花草,我不是溪泉……我是人啊!是一撇一捺的人啊!是有头有脑的人啊!是有灵魂有思想的人啊!……孰是孰非,只凭历史去裁决,我只需做一个人应做的,不做一个人不应做的,那么总会有后世的人尊敬我(说我是一个“真人”)!
于是我想起了十年浩劫。许多人将他人贬为牛鬼蛇神,恣意凌辱,却也将自己异化为非人!忘记了最不该忘的东西,便也失去了做人的资格。(本段删)
出世也好,入世也好,享乐也好,受苦也好……只需记得自己是人,去做人应做的事,那么人也就是自己,自己便是人的代表之一(“人的代表之一”改为人中的问心无愧的一员)。
❺ 人要活得真实的作文素材
保持年轻的心态,度过完美的人生. 女人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丧失信心,更要学会做个享受生活,欣赏人生、品味人生、探讨人...
她命运坎坷,1岁丧父,12岁丧母,为谋生计她跑到铁路上捡煤渣,被从背后驶来的火车碾碎双腿。一天,她看到,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搬张小凳子学走路。她想,自己也可以用凳子把身子顶起来走路……于是,她主动请求福利院院长,要求照顾福利院里的孩子,于是她撑着板凳,以残缺之躯做起了138个婴儿的妈妈,一做就是37年。她就是许月华,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在我们的眼里,快乐也许是物质上的满足和亲情爱情的精神的满足。而在许月华的眼里,快乐应该就是看着这138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福利院里,身高不足1米,在生活中只能靠板凳走路的许月华,用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这些身体残缺、智力障碍的弃婴最完整得母爱。 在福利院的这些日子里,许月华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要走路、要奉献”的想法让许月华坚强的活了下来。在最初开始练习用板凳走路的时候,她开始用两个四角板凳支撑着,学习一手一步地向前“行走”。每天天没亮,许月华就开始练习。深夜福利院的人都睡了,她仍不肯休息。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等到手上的血泡变成了厚茧,瘦小的胳膊变得粗壮有力,许月华终于重新学会了“走路”,并成为福利院的编外保育员。 我们可以想象许月华经过了怎样的磨炼,在学会了“行走”啊!许月华用感恩、坚强、甘于奉献的心,来照顾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同时,许月华的伟大行为,也得到了网民的一致好评。为之动容的网民赋予“半截人”许月华、“2010感动亿万网友的四位中国‘妈妈’”的称号。还有一件事,同时也是令许月华最骄傲的一件事——138个孤儿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写的是同一个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后来在采访中说:“烦恼的时候,就是十二岁以前,不去想了,全部忘掉。(抚养)越来越多的小孩,我就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了!” 许月华至今都非常快乐,而且她的行为是我们这些身体健全、家庭幸福的人无法做到的,但是许月华的精神是可贵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许月华这样,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的。 放飞吧,我的中国梦; 放飞吧,中国的梦!
❻ 了不起的普通人作文素材
妈妈长着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又长又翘的睫毛下有一双明亮乌黑的眼睛,好像发亮的黑珍珠。除此之外,妈妈还有着雪白的皮肤,高挺的鼻子和一张樱桃小嘴。
妈妈有很多优点,比如:关心子女,孝敬老人,助人为乐,待人真诚等。但妈妈最令我惭愧又令我敬佩的优点还是拾金不昧。惭愧?为什么,这还要从我六岁时说起。
那天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走到半路,我竟然捡到了二十元钱。妈妈见到了,对我说:“梦冰,我们去交给警察叔叔好吗?”我听了,说:“不嘛,我要买糖吃。”“梦冰乖,这是我们捡到的,不是我们的。我们要交给警察叔叔。知道吗?”妈妈依然亲切的说。我生气了,说:“说了不嘛不嘛,你怎么还问呀。真烦人。”说完,还打了妈妈一下。妈妈也生气了,抬起手就打了我一巴掌。我愣了一下,要知道,妈妈从来不打我的。继而对我说:“你先不耐烦了?”说完,从我手中把那二十元钱抢了过来。又对我说:“去,交给警察去。”“才不呢,要去你去。”我不情愿的嘀咕了一声,跑了......
后来,才听姥姥说,妈妈也是为我好。妈妈小时候,连一块钱都很难得来,更何况二十块钱。妈妈六岁时,得到了一块钱。她小心翼翼把它捧到手里,放到枕头底下,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似的。可小心了......
刹那间,我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什么滋味,只觉得脸上好像被人打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终于,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也明白了妈妈打我的原因......
这就是我的妈妈,我爱妈妈。
❼ 关于名人作文素材
1、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
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凭坚强的毅力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用手
指"听话"并掌握了5种文字。
她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为世界盲人、聋人谋利益的事业中,曾受到许多国家政府、人民的赞誉和嘉
奖。敢于正视人生的疾苦和磨难,是海伦成功的根本。
2、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
为推行变法,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
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
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
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3、华罗庚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给予优厚的待遇,想把他留在美国。但当他得
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这故事表明了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
回归祖国的脚步。
4、李嘉诚的故事
李嘉诚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接到通知,一位官员专程来
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他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去了火车站。由
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
努力去做。"
5、狄更斯的故事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记下
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了精彩的人物对
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
大成功。
❽ 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作文素材
我们存在的这个社会有着不同身份的人,有高傲的千金小姐,有伟大的人民教师,有辛勤的农民,工人,不同的人对社会关系的处理不同,不同的人社会观点不同,千金小姐傲视一切,对从事普通事业的工作人员都存在着藐视和不满,她注重的是人的身份和地位;人民教师平视一切,对从事普通事业的工作人员都存在着敬佩和关心;农民,工人笑着看着一切,对其他人都是平等的,管你是谁,是皇上,是公主都认为你只是一位要吃饭的人而已!
看着诺福克公爵的行为,我也明白了,其实不管是谁,不管地位有多低下,不管自己有多渺小,也许一文不值,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你也有属于自己生存在世界的权利!不是吗?诺福克公爵就是个榜样,他没有鄙视爱尔兰来的女人,那女人还是他家的女佣,他帮助了她,但在此同时他也得到了一先令小费,因为他知道付出后必然会有回报的。当我看到这里“公爵这时走上前来,他穿着随便就像普通人一样。他答应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陪着女孩,边走路边和她谈话。”写出公爵的随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更是平易近人呢!也突出公爵不在乎权利,地位和金钱,不会用权利,地位和金钱做前提与人交流,做到了人人平等!
“到达城堡以后,他接受了那一先令,再三说“谢谢“,没有让她知道他是谁。一直到第二天,女孩见到城堡主人时,才明白昨天帮她把行李从车站搬来城堡,并且接受那一先令小费的人,就是诺福克公爵!”很惊讶吧,是啊,公爵怎么会去当搬运工呢?公爵又不差钱,但是,公爵这样做只是为自己的付出要一份回报而已,是很正常的啊!
我敬佩公爵的随和,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平易近人!不在乎权利,地位和金钱,不会用权利,地位和金钱做前提与人交流,做到了人人平等!
❾ 有关写人的作文素材(事例)
同学们生活中会接触很多人,特别是自己熟悉的人。他们有的勤劳,有的懒惰;有的处处为别人;有的时时为自己;有的铺张浪费,有的俭省节约……将身边不同的类型的人用文字真实地记下来,就是写人的作文。写人的作文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注意把握。
一、抓住典型不放
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反映出来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抓住最能表面人物品质的典型来写,才能使人信服,活灵活现。最能说明人物思想品质并以此表现世事道理的事物,就属于典型的范畴。“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典型事例,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人物不平常品质的小事也是典型事例。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过一件典型的事写人,是“写人”作文的基本要素之一。没有典型,文章就平淡无奇,“写人”就推动了真正的意义。塑造典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一种事理,所以,同学们塑造典型时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不能无中生有,捕风捉影。
二、言与行中见个性
“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展示他性格特征的镜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一定要重视语言描写,选择他有代表性的语句,来刻画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他的个性和思想。语言要符合人的身份。作文中的人物的真实语言尤为重要,千万不可凭想像“张言李腔”。
除语言外,人的行为也是受人的思想感情支配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描写人的行为,就必须细心观察人物的动作,精心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组。
三、表里如一才是真
用真情真言写人,首要的就是“真”。要把人写真,就要对所写的人物进行观察分析。如何观察分析?除了对描写对象进行语言、行为和外貌的判断外,有时还要对他的内心活动进行一番推敲。这样,就可以表里如一地刻画出人物的品格。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经常见到这样一类话:“我想……”,“他在心里盘算着……”,“老师的话又在我耳边想起”,“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起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在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有了心理描写,作文就显得生活起来。
四、千人不可一面
写人,常常要描写他的外貌。外貌的内容很广,如体态、容貌、衣着、神情等。抓住人物特点写好外貌,才能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有些同学写人时缺乏真情实感,把别人写过的东西背出来便用。描写人的外貌往往千人一面。什么“圆圆的脸蛋,水汪汪的眼睛,乌黑的头发”。不管男女老少都一样。同学们如果对所写人物外貌进行认真的“捕捉”,就会发现,世界上没有两外貌相同的人。描写因人而异,“千人一面”让人乏味。
人的外貌各不相同,作文千万不能像列流水账,一要不少,从头写到脚。实际上,“这一个”之所以不同于“那一个”,往往只体现在某一个或几个主要的特征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外表写得很全,实际是湮灭了主要特征,达到应有的目的,所以,写人外貌时,一定要围绕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特征,善于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