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眼见为实作文素材

眼见为实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0-12-21 13:26:25

㈠ 眼见为实辩证议论文素材

眼见为实,眼不见不一定是真实的。在互联网时代,轻信别了的传言,随意扩散,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就目前看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4.85亿,任何一个微笑的谣言,乘以4.85亿网民,度会变成影响全国的大问题。一条新闻在网络传播几分钟会有几千亿点击,有数万次转发。如果一条谣言在网络传播几分钟,足可以彻底伤害一个人,也足以为社会带来多种多样的、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因素。

血的故事足以证明眼见为实的重要性。小张和小刘本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因在工作方面意见不合,双方闹得很不愉快。小张为了报复小刘就传言说小刘偷了自己的钱,还说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贼。小李向来都很嫉妒小刘,于是他把小张的传言发布到网上。小刘的亲朋好友以及网友都纷纷指责小刘,,人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都着他,而小刘的自尊心一向很强,受不了别人误会自己,一下子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小李也因诽谤他人受到了相应的法律处罚,小张也负了相应责任。又有多少人编造谣言的原因是轻易相信了别人的传言,最后伤害了他人,危害了社会,还伤害了自己以及亲朋好友,

在一次日本海啸之后,网络上传言中国食盐供应有限,结果各大上铺的食盐被洗劫一空,食盐的价格也上涨了,后经查证,此消息纯属谣言。事实上,中国咸水湖储盐量有很多,吃几十代都吃不完。所以,对于一些不能亲眼所见的传言,也应向相关部门查证。

近期,从“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到“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再到“武汉大三女生求职被割肾”“玉溪将发生8.6级大地震”“黔西部分乡镇儿童被抢劫盗肾”等谣言接二连三地出现,耸人听闻。但谣言终归还是谣言,不能随便听信,更不能随便传播,要做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标准,不轻易相信别人的传言,才能防止谣言出自自己之口,对他人,甚至是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样,不但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㈡ 求高考作文素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急

(1)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的哲学道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但眼见是不是一定为实呢?其实不一定。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把假象误认为是真象,就会把虚误认为实了。 (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与客观事物相接触,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但感性认识所认识的事物现象中有大量的还是零乱、片面、乃至虚假的东西,因此感觉器官所感到包括见到的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同时,现象有真象和假象,假象以否定的方式歪曲表现本质,并掩盖本质。仅凭感性认识或被假象所迷惑是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所以“眼见未必实” (2)人们的认识活动有两类,其中学习性认识活动,是学习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听来的,但也可能是真实的。所以“耳听未必为虚” (3)对于见与听、实与虚应作具体分析,眼见的可能是实,也可能不实;耳听的可能为虚,也可能不虚。不能笼统地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阅读全文

与眼见为实作文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