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作文题是一篇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内化,一切魅力,一切容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她自己作文的主题是体现人生如面对成功和失败。对于刚刚考完的语文试题,考生们普遍表示,总体感觉不是太难。
Ⅱ 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可以是 辩证的看待问题 吗
不是来辩证看待问题,是见源仁见智的,不同经历、阅历、知识的人、角度不同,对同一景色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题目没有界定一定的框框,没有固定在小范围的标准答案、根据我看到的风景,写出我想的、我感受的,还是比较好些的。
Ⅲ 历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0: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尝试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5:双赢的智慧
2006: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以外文体的作文。
2007: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2008: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
2009:以“见证”为题作文
2010:人生的光影变化
2011: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Ⅳ 2014山东高考作文题,这样写是不是跑题了
你的高考作文题目是"透过心灵之窗品赏世界",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是窗子,关注点是通过窗子看到了什么。你写的是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扇窗,不同的人透过心灵之窗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从立意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你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名人的事迹,比如:李白透过心灵之窗看到了飘逸,邰丽华透过心灵之窗看到了梦想……没有突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见解”这一层意思,只是空洞地举事例,这只是论据是否充分的问题,跟跑题无关。
你在写作的过程中紧紧围绕着窗子来写,正是牢牢地抓住了关键词“窗子”,这是你的作文可取之处。“不同的人不同的见解”是你的论点,只要你在开头明确地提出来,结尾部分加以呼应,这就是一篇好作文!
Ⅳ 2014山东高考作文
所给材料复的关键词是窗制子,关注点是通过窗子看到了什么。有的考生写以积极态度看世界,有的写换个角度看问题,有的写看问题要看长远,还有的写透过心灵之窗品赏世界。
我个人认为,你写心态改变生活,略有不妥。因为是用眼睛看,题目和立意都要突出看的意思,你用了改变,就意味着你没有抓住所给材料的主旨指向。
如果你能结合所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来多角度论述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也许不算跑题;要是信马由缰,另起炉灶,完全脱离了所给材料,跑题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Ⅵ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立意
2014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开窗看问题。材料作文:窗口下一个画框,通过它可以看到不同的画面,有的人看的雅,有的人看到的是俗。有的人看到的是静,有的人看到的是闹。自拟题目。
Ⅶ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是什么
纵观几年的山东高考,我们不难发现,藏在作文题背后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大方向。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价值观
世界所需要的正确的人生定位——人生观
青少年特有的精神风貌(理想、奋斗、挑战困难、质疑、公民意识)——世界观
今年亦是如此。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材料大意:打开一扇窗,你会看到一幅图画,有人看到静,有人看到闹,有人看到俗,有人看到雅。
根据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文章。
今年以材料作文为基本形式,之前不止一次的给学生讲过,作文以材料作文为难度顶峰,材料作文尤其以热点类和寓言类为最大难度,而今年的作文审题本身不难, 符合山东卷出题“不藏考点,不考偏点”基本特征。今年的材料作文,考生们抽出3-6分钟的审题时间完成审题,还算比较顺畅,所以,只要围绕题目书写难度都 不太大。
其次今年的“窗外风景”,还是有值得思索的部分,在命题主旨上,继承了“不平凡的真善美”和“历史的哲学的思辨”这两大不变的主题,“内挖人性中的闪光点 与多元性”与“外探社会中的真善美和深思索”的哲学矛盾,体现哲学的内蕴。山东卷语文作文出题思路在探寻考生对于社会、人生、自我的价值实现、人生定位等 方面的思索与评价层面继续加深,逐步走向更广义的发展方向,立意标准也相比于之前占到更重要的地位上。
从审题点上来说,材料提出主干来对考生来说并非困难,文章沿着“窗外风景”——“所见不同”——“雅、俗、静、闹”的思维流程,这样我们就容易抽取在题目 中的相应信息,在整个的思维流中,雅俗静闹是一个维度而人们的角度人又是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从对待景物的看法角度来看强调了“人生价值的选择”“人生定位”这两个大层次,而在人们的格局这个角度来说“人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识是由人的经验阅历决定”与“格局不同视角不同”也是可以突破的内容,在内容中包含 这些的属于完美审题。
关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三观是山东卷的常态,在去年的山东高考中,莫言改错体现着从关注大众观点到关注个体思维融合关注社会, “自省”成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在今年山东“我叹风景歌咏志”终于走上了“格局与境界”的道路,总得来说,今年的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相对平稳,部分思辨性较强的文章将会产生高分作文。
Ⅷ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16高考语文考试作文是一组材料,根据考生回忆,大概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囊,有些东西需要被装进去,有些需要拿出来;有些此时需要,有些未来需要……自立角度。
2015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都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优秀作文: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2014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 开窗看问题 优秀作文:窗外
2013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以“莫言”为材料自拟标题。优秀作文:闻吾过 心窃喜
2012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以孙中山箴言自拟题目。范文: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范文)
2010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满分作文:心灵的暖春
2009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目:《见证》
2008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满分佳作:蝶变
2007年山东高考卷作文题: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满分佳作: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人们在地上看月亮的时候是晶莹明亮的,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散文以外文体的作文。
Ⅸ 2014山东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也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因为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有很大的遗憾,就是我们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还是知道自己创造和创新的,但到上了高年级以后,他们就只认同标准答案了,因为只有标准答案能让他们上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不断往上走的时候,标准答案认同感越强,自我想象力发挥越弱。我们今天都在探讨名牌高校毕业之后孩子是缺乏创作力的,跟我们过多认同标准答案是有关系的。
山东卷的“从窗口看到不同风景”跟北京卷作文是同样的题,因为这就像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有时候是春花秋月,也有人看见是春天的沙尘暴和秋天的箫瑟,同样的秋色有的人是看瓶子满的葡萄酒,有的人是半瓶子空的葡萄酒,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主观的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因为我们今天看这个世界,当整个的孩子被一层一层标准答案鼓励着,都只能去答书本上给他的知识的时候,他头脑优于电脑的地方在哪里呢?哪里才是他的价值观和他的智慧呢?哪里才是他用清晨去颠覆一些标准的勇敢呢?所有这些东西高考意味着上一个大台阶,他是一个真正自主的能够做一个独立的公民,这样的一个台阶。
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判断,所以我觉得这个类型的题是特别应该做出鼓励的,这是关于两个题型。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