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格式
不需要空行。
高考作文一般要求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或除诗歌外)
3题目自拟
4不得套作,不要专抄袭属
5不少于800字
6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迎合社会主流舆论,富有正能量。
并没有严格的空行要求。
写作技巧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很多南通教师都讲过引用先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得用到合适的地方,切忌乱用)
网络-高考作文
❷ 对高考作文题目有什么要求吗
2009年全国i卷作文题:以“路径”为题目写作文
2009年全国ii高考作文: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的妈妈色盲
以下是其他省份今年的高考题:
2009全国高考北京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金融风暴中的我
2009年天津高考作文:我说九零后
2009全国高考语文四川卷命题作文:熟悉
2009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题:春江花月夜
2009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生活给我智慧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
2009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
2009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题:以一个社会热点,作为评论的中心——兽首拍卖,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品味时尚
2009年高考湖北语文卷作文题目:站在____门口
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
2009年陕西高考语文卷作文题目:材料——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
2009年浙江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目作文。
2009高考辽宁卷作文题:沈阳全民读书月
2009高考海南卷作文题:材料作文“诚实善良”
2009高考宁夏卷作文题:善良
2009年辽宁高考作文:沈阳全民读书月从构形角度写
2009年宁夏高考作文:以善良为题写一篇作文
2009重庆高考作文《我与故事》
❸ 高考作文规范,要求
❹ 高考作文题目要空几格
理论上前面必须腾出抄四格;但要做到美观一般标题行做到居中。
高考作文的注意事项:
1、正确审题、命题新颖独特
既然是材料作用,那么可供选择的观点和对象有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审题,分清重点对象,正确的理解这篇材料所想要表达的含义,之后再与社会现实所结合,取一个既新颖独特又不跑题的作文题目,以此增加阅卷老师继续读下去的看法,从而提升作文分数。
2、卷面整洁、干净
卷面整洁、干净不一定代表着你书写的字体像印刷体一样,但是要做到起码的书写工整。毕竟近几年以来的阅卷都是先通过电脑进行扫描、之后阅卷老师在进行阅卷。
(4)高考作文题目要求扩展阅读:
高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1、首尾呼应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感觉。
2、点化主题
有些记叙文的结尾,同时要提示读者注意了解文章的主题,但是作者不是用逻辑思维的方式直截了当表述出来,而是用比喻、象征等形象化的方式加以暗示,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余地,让读者有所思,有所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考作文
❺ 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具体如下:
一、全国Ⅰ卷
1、作文题目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下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2、材料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3、作文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安徽、湖北、福建、河南、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
二、全国II卷
1、作文题目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2、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3、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
三、全国III卷
1、作文题目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2、材料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要求
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
四、全国新高考Ⅰ卷
1、作文题目
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材料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3、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山东省
七、上海卷
1、作文题目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2、材料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3、要求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4、试卷适用地区
上海市
八、天津卷
1、作文题目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2、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3、要求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试卷适用地区
天津市
九、浙江卷
1、作文题目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2、材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3、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4、试卷适用地区
浙江省
十、江苏卷
1、作文题目
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材料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3、试卷适用地区
江苏省
❻ 怎样才算是一篇好的高考作文题目
一是:用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一句话,作为题目.
如《铺路者的路》,是我在写一篇关于一个老师辛苦一生只为给学生们“铺路”,可他自己的人生之路却是那么地坎坷,于是,我就用了文章中自己最得意的那句话做了标题;我的一个学生在写一个看图作文,漫画的内容是中国象棋中的一个小“卒”,在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都是木头做的,凭什么我就只能做一个小卒,凭什么我就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我就没有退路……”在结尾处,那个同学这样写道:“安心地做你的小卒吧!从一步一步地移动开始,去圆你那凌云壮志的梦!用你那一往无前永无退路的脚步,走出一片人生的霞光吧!”于是,这最后的一句话就成了这篇文章的题目:《走出一篇霞光》.
二是化用前人的名句、诗句.老话有“又是一年春草绿”,我就曾经套用过,去年高考前,我就把自己为广大考生写的一组文章的总题目命为“又是希望与焦虑相伴时”;我有一篇指导学生们要学会“剪裁”的文章,题目叫“留一把金剪给自己”,我的一个学生就化用了一下,把自己写以“距离”为话题的文章题目拟为“留一片飘渺给自己”.
有时甚至可以化用一些很健康的流行歌曲的歌名,来为自己的考场作文拟题目.如,哈三中的一次模拟考试,话题是“利诱与做人”,就有同学将《把根留住》,这首歌的歌名化用了一下.就一下,就很有效果,“再谈把‘根’留住”.
赵本山有一年唱了一支歌,叫《一个“情”字活一生》,一个同学就将自己的文章题目拟为《一个“正”字活一生》,应该说相对于许多直接就用话题本身作为题目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很亮的题目.
三是主谓倒装一下,有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的名篇.毛泽东就没说《司徒雷登,再见》,也没说《司徒雷登,拜拜》,偏说《别了,司徒雷登》.读这题目,就让人觉得过瘾.美国的侵华政策彻底失败,真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中国人民“敲锣打鼓送瘟神”!
有一年高考,考题给定的是这样一个材料:“某杂志社搞了一次无记名投票.问的是当别人遇到麻烦事时,你会怎么办?结果,回答‘默默走开’的人占绝大多数.”命题者要求考生针对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的一个学生,就将自己的题目拟为“别走开,社会需要你”.当年这篇文章成为了上海的高考优秀作文,刊登在《新民晚报》上.
开头,进军的第一步
答:开头,进军的第一步.鲁迅先生在《孩儿塔·序》中曾经这样高度地赞美殷夫的诗的价值:“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套用一下,给文章开一个好头,就如同是“冬末的萌芽”、“进军的第一步”.评卷老师,读了太多的随意,太多的沉闷,忽然间,一个好的开头赫然出现在眼前,还不就如同在冰封了一冬的大地上终于看到了春天的影子一样,心里立刻泛起喜悦的涟漪?
议论文开头的好方法,例如:
类比切题法.类比,是一种论证方法,更是一种好的开头方法.所谓“类比切题”,就是在文章开头,先摆出一个或几个与自己要论证的观点属性相同、相类的观点或事物作为类体,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亦即“本体”).
一般地说,作为类体的事物越通俗、越生动、越鲜活,越自然,一句化去,越美就越耐人寻味,也就越饱有感人撼人的的魅力.在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中(那年的话题为“心灵的选择”)就有相当多的小作者在自己的成功作文里,熟练地运用着这种开头方法.如,一篇题目为《心之几何尽在选择》的优秀作文,在文章开头,小作者便极富色彩地这样写道:
“是倔强地盘曲在绝壁之间,还是坦荡地直立在广袤草原,那是树的选择;是欢呼地奔向广阔的大海,还是静谧地流淌成清澈的小溪,那是水的选择;人生在世,在心灵的交汇处,又何尝不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选择?心之几何,尽在选择.”
❼ 请问高考作文题目要求以"..."为题就一定要用这个题目吗
以“某某”为题,即是命题作文,当然是要以此为标题。但文体、主题自定。
以“革某”为话题,即是话题作文,再以此为标题反而不妥了,标题宜自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命题作文是规定了标题的话题作文。
❽ 高考命题作文要求
考生切盼已久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日前已经出炉了。与2006年相比,有哪些变化?考生该怎样才能把握复习的方向,为高考做好准备?因此,学习和研读新考纲,明确今年高考可能的变化,以确定复习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记者日前请来贵阳一中各位名师对新大纲进行解读,以方便考生及时掌握今年高考信息。名师们一致评价,新考纲的趋势是:淡化了应试色彩,重视考生能力,其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在以后的《教育》版中,我们将逐一推出有关2007年高考大纲各科系列报道。
★语文:基础知识抓“常见”,
写作论据要具体
【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 吴孝林】
近几年来,高考语文学科的命题始终体现了“稳中求变”的特点。今年的高考也不会例外。根据2007年高考语文大纲,今年高考不会考繁难字冷僻字,在字音和字形识别的要求上,都加了“常用字”的限制;在作文的要求上今年更加明确文体的规范,不鼓励写“四不像”作文,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更切实际。因此,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必须狠下功夫、夯实基础,切忌投机取巧。一定要“勤动手”、“多动笔”、切忌“只看”、“只想”而“不做”。各
个板块的具体复习要求如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趋势:字音、字形、标点、词语、短语、病句等考查点或逐年轮换,或综合考查。考查的重点是“常见、常用”却极易出错的汉字、词语等。因此复习备考时要关注常用、常见的语文知识,避开繁、难、偏、怪的内容;关注语言知识的实用性,特别是现实社会中需要运用语言知识来解决或表达的内容,要多加训练。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命题趋势:创设一定的情景考查名句,这种方式应是今后命题的一种方向。复习筛选时应在“重要”和“名”上下功夫。
【现代文阅读】阅读突出对“新知识”的考查,重点选择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社会科学类或自然学类文章。备考时注意:整体阅读和整体感知,要善于把阅读文段的基本观点、只要内容和整体框架之后,再逐一解题。2007年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设计更开放,空间与角度可能更广阔,答案的设计可能更灵活了,文章整体的题目有可能得到强化。考生要具有驾驭整篇文章的能力,以上类型题目可能适当增加;主观表述题的答案字数可能有一定限制,复习备考时,应有意识地注意上述变化,以做到心中有数,遇变不惊。
【古代诗文阅读】大都是人物传记,有人物、有情节。为避免选题“撞车”,“叙事类”、“议理类”文言文也可能逐步纳入选材范畴。考查重点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筛选信息、归纳概括主要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观点、翻译等。
复习中一要坚持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路子。因此,具有课堂教学改革导向功能的高考语文测试,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书读和把握教材上的文言篇目。古诗鉴赏以唐诗、宋词为多,一些散曲、杂剧和其它各时代的著名诗词也应在视野之内。考查点仍在内容、感情、观点等概括与评价;语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意境意向的赏析等,2007年命题有可能在内容与表达的结合点上命题。关注新变化,如文言文的断句,建议复习备考时以课本为根本,培养文言文阅读语感,总结、归纳常见实词的常见用法,训练整体把握、跳读和猜读的能力。不必字字句句都读懂,对于实在读不懂的地方,要能够跳过去,通过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对前后语境的理解或对语句结构的分析,猜测为读懂词语的意思,即使没有猜测出来,也不必惊慌,训练直译能力。
【作文】从近十年的高考命题看,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体现了命题者“开放作文,尽量减少对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束缚”的愿望,但写作要求一旦放开后,“预制板”作文、“穿靴戴帽类”作文和抄袭现象增多,不少考生天马行空,造成分数难以判定。为了解决之一问题,命题者采取了“在开放的前提下有限制,在限制的前提下有开放”的命题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考查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审题能力。作文内容多关注社会、关注日常与学习生活、关注人生和考生的内心情感。所以,审题能力、理性思考能力、辩证思考能力、联系材料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流畅表达能力等要进行专项训练,把观点累积、材料累积、布局谋篇的典型方式累积、名句累积等,做一些迁移训练,不间断地背诵一些文质兼美的时文或短论。作文时,语言表达手法要多样,说理论据要具体,切忌泛泛而谈。 (一)
参考资料:http://news.gywb.cn/show_asp/news_gao.asp?pz=新闻中心&id=70307100349&g_gao=news_gao
❾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试题全为材料作文。命题把握时代脉搏,紧贴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应用写作能力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育奋斗精神。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详评见另文《一道具有良好导向的高考作文题》,载《中学语文》上旬刊2020年第8期):
这是一道完全开放的材料作文题,几无审题难度,利于考生写作。虽用古代故事作为作文材料,但用白话叙述,且对疑难字词加以注释,几无阅读障碍;虽然材料中引用孔子和司马迁的话对事件表达看法,看似命题立意有倾向性,实则为开启考生思维,引导考生任选一人赞美。而且,选谁赞美,不受管仲、鲍叔二人之限,还可选择齐桓公小白来赞美,因为试题中有“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中性叙述的材料作文,只要是在材料含义范围内立意写作就算符合题意(有命题者情感倾向的材料作文还需根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立意而不能唱对台戏),符合题意的立意没有优劣之分(但有表达的高下之分),没有最佳立意。本题完全开放,考生完全可以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之中选择一人赞美,不存在选谁最好的问题。
此外,该题用古代名人经典事例为作文材料,增加了文化品位,更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命题导向。
该题还有一个突出优点:防猜题效果好。每年的几套高考作文题一公布,就有老师说自己“猜中”了,也有高考资料编辑人员说所编资料与高考试题“吻合”了;今年亦然,只不过没谁敢说“猜中了”或“吻合了”全国一卷的高考作文。
本题适宜写成议论性文字,但不宜写成一般的议论文。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三:1.需设置符合要求的情景,即“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的情景;2.写的是交流讨论的发言稿,而不是一般的议论文,交流对象是全班同学,作文中应对这一特定情境有所涉及和体现;3.写的内容必须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该题与2015年高考全国卷“谁更具风采”作文有同有异。“同”表现在:“谁更具风采”题要求讲出大李、老王、小刘三人之中的“谁”“更具风采”;该题要求赞美三人之中“感受最深”的一人。“异”表现在:“更具风采”题要求必须用比较法突出三人之中的一人“更具风采”,该题不必用比较法;“更具风采”题写成一般议论文即可,该题必须写成发言稿。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
该题材料中墨子的话的意思是:对待别人的国家要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的身体要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墨子的话体现了墨子的“兼爱”思想,也有孔子的推己及人的“推爱”思想,它与下面的几则外国材料的共同含意为: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在地球村时代),全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灾难面前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故应彼此兼爱,互相关爱。作文应围绕这一含意来立意写作。对作文立意及主题,材料说得明明白白: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故该题无审题障碍,写作不会偏离题意。
该题仍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在试题创设的交际语境——“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中完成作文,要写成参会发言的演讲稿。
试题材料由古今中外名言构成,围绕全球抗疫命制,极具文化品位、全球视野和现实针对性。
全国I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简评:
该题仍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第一段材料阐述人由于自身局限,必须不断“寻找镜子”,画“自画像”,即必须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完善自己,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材料蕴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提醒个体不要盲目自信、孤芳自赏,而要开阔视野、寻找参照,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在这方面,“前浪”(高三毕业生)无疑能对“后浪”(高一新生)提供经验借鉴与认识参考。第二段创设情境——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将考场作文限定在特点的交际语境中进行。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高三学长要为高一新生谈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与教诲,而是亲身经历的感悟与思考,发诸肺腑的分享与交流。这些,审题时值得关注,以便精准把握作文要求——文体:书信;对象: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对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内容:分享自己从参照对象中不断审视自己、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即“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感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