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开头常用方法
写好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
(一)直接式:一般同学总喜欢在开头上绕来绕去,说些不着边的话,既浪费许多笔墨,又影响表达效果。
实际上有许多优秀的记叙文,一般都是直接进入事件的记叙。如都德的《最后一课》
、契诃夫的《变色龙》
,
开头都是简洁明了,一开始就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情景中,让读者的思绪随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起伏。
(二)点题式:文章一开头就入题。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益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北京十二中初
中分校的学生叶杉有一篇习作《我的父亲》
,其开头这样写道:
“
人们自古以来歌颂伟大的母亲,我却更加喜
爱我的父亲。母爱仿佛是阳光,温暖,无微不至。而父爱仿佛是无边无际的海洋,宽广、辽阔,似乎能包容
一切。
”
从这第一段,
我们很清楚作者要歌颂的是谁,
歌颂的内容是什么。
语文课本中,
这样开头的文章不少。
《八只小猫》的开头:
“
我并不喜欢活的或者别的什么猫,但对家里八只景德镇的瓷器小猫有些例外。它们是
在江西瓷品展览会上与我见面的,我一看那清新可喜的样子就爱上了。
”
紧扣题目,点明了
“
八只小猫
”
的来历
及作者对小猫的感情。
(三)
交代式:
这种方式用在记叙文的开头,
交代时间、
地点、
人物及事件等有关信息。
例如,
莫怀戚的
《散
步》第一段:
“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小组集体参
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作文,开头做出这样的交代:
“
今天,是我们第二次集体出游。我和六位同学大清早就顶着
风走上大街,奔赴实践地点。
”
对参加活动的人员作出详细地交代,为下文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出场埋下了伏
笔。
(四)回忆式:初中学生写的文章绝大多数是叙述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所以,采用回忆式开头就很自然,易
于使自己写作时回忆起过去的一幕幕,也有助于将读者引入故事中。冰心的《小橘灯》
、朱自清的《背影》
、
魏巍的《我的老师》
,这些大作家的作品都是这样开头的。
《小橘灯》的开头只短短一句:
“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
事了
”
,简洁而实用。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开头最多。如:
“
今天,我坐公交车回学校,不料,在公交车上发
生了一件令人不太愉快的事。
”
(五)渲染式: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展开烘托气氛,也能引发故事情节的推
进。这种方式用好了,容易显示作者的功力。王愿坚的《七根火柴》
,记叙的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两个战士围
绕
“
七根火柴
”
发生的故事。文章开头对草原上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对故事的展开及主题的表现有着重要的
作用;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也是如此,开头就交代山之高大险峻、连绵不断及暮色沉沉,都很自然地令读
者想到:山路夜行太危险,赶快找落脚地;这样的山路,哪儿会有落脚地呢?这样的段首,不仅吸引读者眼
球,更为
“
小茅屋
”
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对表现主题极为有利。
(六)引用式:
《人民的勤务员》是典型的引用式开头。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看到这句话,人们马上会想到雷锋,雷锋用实践很好
地诠释了他的这一座右铭。而这一段话也是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就本文来说,它既点题,又是全文的中心。
当然,引用对于不同文章作用也不尽相同: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
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在议论文中,常见的方法是引用名言导出话题。
(七)
“
开门见山
”
式。
“
开门见山
”
是一种应用得很普遍的开头方法。它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就因为这一开头就直入本题。在信息时
代的今天,时间弥足珍贵,看文章的人都希望尽快地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倘若在开头处拐弯抹角、枝枝蔓
蔓,一味地在题外转悠,那么,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激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对我们考场作文来说,阅
卷教师承担着繁重的阅卷任务,
一个
“
开门见山
”
直入文题的、
“
不蔓不枝
”
的开头一定可以博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使阅卷人对你的开头对你的作文留下极佳的印象,从而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
开门见山
”
式的
开头,在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极常见,可谓俯首可拾,如: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
他的背景。
”
(朱自清《背影》
)
。开篇点题,为下文写寄寓深挚父爱的
“
背影
”
设伏。
“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
”
(茅盾《白杨礼赞》
)开篇第一句明确了赞颂的对象
——
白杨树,定准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
赞颂。
“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高
尔基《海燕》
)开头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飞的战斗环境,接着从
“
色
”
(黑色)
、
“
形
”
(闪电)
、
“
神
”
(高傲)
三个方面,显现了海燕迅猛高飞的战斗英姿。
㈡ 写作文开头的方式有哪些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如: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 《我有这样一个家》
本来只需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偏偏要在前面加上这么多啰啰嗦嗦的叙述,使开头显得拖泥带水.不妨修改如下:
若要问我有怎样一个家,我可以用一句话回答你,我有一个讲究民主、热爱科学的家.
把废话尽数删去,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
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高飞……——题记
我是一个中学生,整天奔波于“题海”之中. 《我要高飞》
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形象的描写,如:
1.透过窗口,我看到槐树花又开了.开得依然那样洁白,晶莹,清香.《槐树花》
2.终于,在茫茫一片昏黄妁路灯光里,出现了51路公共汽车那臃肿的身躯.在夜幕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挤车》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恰当的修辞及引用诗文.如:
1.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洌泉一样清新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着母爱阳光的幸运儿.《无尽的爱》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圃圃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圃,耳边又想起那钱氏英语. 《良师》
总之,只要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语言亮丽,这样的开头便会给人以美感.
常见的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就是“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1.日子淡了又淡,天空高了又高.夏日来了…… 《夏日》
寥寥数十字,将夏日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直奔主题,引人入胜.
2.窗外,雨打芭蕉;帘内,一灯如豆.掬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独守一次静谧的夜. 《雨夜话茶》
开头仅用两句话,简明扼要而又韵致无穷.
3.她叫王婧婧,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4.父亲抡起锄头,画了个满圆,“嘭”,一个土块碎了.
“爸,我回来帮你吧!”憋在心里的话终于吐了出来.漂亮的弧只画了一半,锄头遵循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飞向前了. 《父亲的爱》
5.唐老师病了.
快放晚学时,同学们都难过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如同死水一般寂静.《真情》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6.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 《同窗好友》
7.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8.夏日的夜晚,很深.偶尔传来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我沉思着,久久不能入睡.刚读高一,很偶然,我的处女作登报了.那时我高兴极了,甚至忘乎一切.我竟飘飘然地虚度光阴起来.直到今晚,才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了什么. 《爱,在无形中》
㈢ 作文开头有哪几种方式
1、开门见山,落笔入题
文章一开头,就把要写的事、人直截了当地摆出来,使人一看到开头就明确题旨。
如:今天,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2、交待介绍,直接陈述
写人叙事的文章,一开头就可以交待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几个要素,通过直截了当的叙述,使读者明白事件产生的背景,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清楚的了解。
3、描写景物,渲染气氛
文章的开头,不直接陈述内容,而是通过描绘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风景、场面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为文章带来特定的感情色彩,定下文章的“基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文章的题旨和内容。
4、捕捉特写,详尽描绘
这是写人、状物的记叙文常用的写法,以文章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开头,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捕捉住人物的某一方面展开详尽的描绘,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如: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再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5、抒发情感,打动人心
在文章开头,根据写作的需要,把所要表达的感情真实地反应出来,抒发出来,以拨动读者的心弦,激发读者的情感。运用抒情开头,一定要有感而发,而不能为文生情,无病呻吟。
如: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
6、以议开头,促人深思
开宗明义,文章的开头就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意见或主张,揭示文章蕴含的深意,促使读者深刻地思考。开头的议论必须围绕文章的人或事展开,不可离题万里。
如: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少说也有两千多年了,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任何人都适用的真理……
7、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文章的开头,巧妙地设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愿望,促使他们去“追根究底”。
如: “咚咚!”屋外,西北风里夹着一阵阵敲击声,是谁在田野里?二姨一骨碌坐了起来,我也醒了。是姨夫吗?不会呀,他们部队服役,回家探亲还得一个月,那是谁呢?
8、诗文引入,顺畅自然
为了叙述某件事情、描写某处风景、刻画某个人或阐明某个道理,在文章开头处引录与该人、该事、该景、该理有关的诗文,由此引出写作内容,水到渠成,顺畅自然。引用恰当的话,可以增加文章的诗意,吸引读者,揭示出内容的精华。
如: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9、话语开头,先声夺人
这种开头一般适合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不按部就班展开内容,而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事物进展中的某一过程产生深刻印象。
如:“哎呀,宝贝儿,该起床了!”像以往一样,我随着叫声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表针正指七点半。妈妈坐在床旁一手抚摩着我的头,一手拿着我穿的衣服……
10、倒叙开篇,引起回忆
运用倒叙的方法进行叙述,即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运用倒叙,可以引起读者的强烈的阅读兴趣。
如: 唉!烦死了,还是睡觉吧。可是,刚闭上眼,白天发生的事情又浮现在脑海中……
㈣ 作文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开头) 至少4种
(一)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是一种根据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语提供思考的范围和方向,要求作者围绕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
话 题作文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的新形式,使考生的创作个性得到展现,优势得到发挥,才干得以施展;同时,高一级的学校所需要的能够写不同文体 的学生也能够在话题作文这种考试形式中得到满足.随着作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深入,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在不断完善,从近三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题来看,话题作 文的出题形式有了新的变化:
1.用导语引出话题.如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在生活中,有许多的人和事物使我们感动.同时,我们的一些行为也可能感动别人.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用材料引出话题.题面由文字或图画材料和话题两部分组成.材料的作用是激活思维,引出话题,限制写作范围.大多省市以这种形式命题,高考也是这样.
3.直白式.作文直接呈现话题的题目,不做任何解释说明.
写话题作文审题很重要.下面我们以2003年河北省中考作文为例,分析一下审题的内容包含哪些方面:
一审文题要求、规定语,明确写作范围.话题作文试题的文字部分至少包括写作导语、话题范围、具体规定或要求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文字,都需要我们逐一阅 读,辨析要求,明确界限,避免违规.题面上的硬性规定,如文体限制、字数要求、选拔性阅卷不得出现暗示性文字,对姓名、校名、地名等方面的要求,要言听计 从,如果硬闯红灯,得分会惨不忍睹.
二审文章体裁要求,确定适合的写作体裁.话题作文虽然一般不限文体,可是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又要有文体色彩,不能用《谈感动》一类的题目写记叙文,也不 能用《感动游览记》一类的题目写议论文,议论文也不要有题记、小标题之类记叙文特点的写作形式.如果文章缺少文体规范,写出来四不像,大段的记叙和大段的 议论生硬地捆绑起来,会使阅卷老师一头雾水,搞不懂是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体味呢,还是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去理解,你是没有驾驭这种文体的能力呢,还是分不清 记叙、议论和说明这些表达方式的作用,其阅卷印象自然会受影响.
㈤ 三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开头(重要的)
一、开门见山 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 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 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如《中国石拱桥》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如:为什么服装设计师总要千方百计地设计一套又一套的时装?为什么我们的祖国在前进的号角中总夹杂着这样一句话——提倡科技创新?为什么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沿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筑的风格?一切的一切,只因为时代在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变化。时装要迎合时代潮流,发展要与时俱进,生活赋予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四、借物联想 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如一学生这样写《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别,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应该择路而行。
五、巧设悬念 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如一学生写《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
六、名人作答 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如一学生如此写《幸福》的开篇:有人问:幸福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尼采认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虫、石头一齐吞下肚,却毫不恶心,这种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却认为:“拥有无穷的财富和威力,而且能够处事不惊,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七、场景描写 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请看《考试》一文的开端: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八、交代要素 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如《捉鱼》一文的开头:“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着小盆,拎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溪边围坝捉鱼。”这样开头可以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到记叙文的几要素,为下文展开故事情节作准备。
九、介绍背景 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如《火烧赤壁》一文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这个开头,使读者看了以后,对两军相对峙的形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即将发生的事一目了然。
十、概括内容 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开头:
“五讲文明的春风,吹开了学校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的朵朵春花。让我们从这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摘取几朵,领略一下那满园春色吧!”
十一、巧用倒叙 暗渡陈仓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请看一学生如何写《异乡情怀》: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
十二、抒发感情 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如一学生在《诚信》开头写道:“如果人生是一趟奔驰的列车,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轮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航行中的大船,那么诚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将伴你永远前行。”
㈥ 作文里有哪些开头的格式
作文开头的写法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
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
1.诗词开头
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俗语开头
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3.名人名言开头
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4.故事导入
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5、声音开头
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
三、精辟修辞韵味悠长
用修辞手法开头,易抒写作者心灵的感悟,引发读者赏读的情趣。
1.比喻
开头设喻,以引起读者对要说明的事物或道理的兴趣。
2.对比
用对比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加强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题。
3.排比
用排比句开头,句式整齐,语势铿锵,促人赏读。如: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
4.设问
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四、借物联想引发情趣
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
五、巧设悬念曲径通幽
开头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布局之美。
六、名人作答启人深思
采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开文章,有利增强开端气势,给人高远之感。
七、场景描写渲染气氛
描写法即借助某种修辞或某种描写技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氛围,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开端做好衬托铺垫。
八、交代要素引人入胜
交代要素式也是写作文较为常见的一种开头形式,即交代记叙文的几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九、介绍背景蓄势待发
以介绍情况、交代背景的方式开篇,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于对整篇文章的正确、顺利解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写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
十、概括内容凸显主旨
开头总领全文,下文则围绕着它进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为快,为下文的阅读埋下情感基调。
十一、巧用倒叙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十二、抒发感情先声夺人
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直抒胸臆,渲染气氛,达到以情感人。
常言道:"文无定法"。是的,作文的开头往往是由作文的内容、体裁、读者对象、构思技巧和作者的写作功底等综合因素所决定,并无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否为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服务,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学生朋友要善于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巧妙派生,才能写出好的开篇。
㈦ 作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哪些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有:
1.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是文章一开头,就直入正题,把文章所
要叙述的主要内容直截了当地交代出来,让读者一看
就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活
动。这种开头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还
不会跑题。例如《课间十分钟》一文开头: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快步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参
加自己喜欢的课间活动,校园里顿时沸腾起来。这个
开头就点明了时间一-
"下课”,地点一-
操场上”,人物
--“同学们”,事情--“课间活动”。非常直截了当。
2.提示中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开头就点明全文的中心,使读者对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我们看看下面的
开头。
“生活在集体中间是幸福的,两年前,我深深地体
会到这一点。”
这是《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一文的开头,3.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
法。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
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
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
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
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
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4.设置悬念法。
在写事的文章中,我们常常把事情的结果或文中
的某个片段放在开头来写,以引起读者的疑问,然后
再记叙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开头的方法叫设置悬
念法。这种方法可以激发读者强烈的兴趣,如《智斗
奸商》一文的开头写到的:放暑假的第二天旱上,我
和表姐一块儿去买菜。走到菜场的北口,我就看前面
很多人。我和表姐紧走几步,也围了过去..
5.对比法。
在文章的开头,把不同的人和事物或同一个人和
事物的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情况作对比介绍。运用
对比法可以使描绘的形象更为突出。
㈧ 作文开头和结尾有哪几种形式
开头结尾常见的写作手法:
一、开门见山法
(
1
)交代事件基本要素的叙述法
《挥手之间》的开头,交代了事件的时间、地点: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
日清早,从青凉山望下去,见有不少人顺着山上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
”
《记一次乒乓球赛》的开头
,
交代了时间的人物、起因和时间。
(
2
)开门见山、揭示主题的点题法
《背影》
一文的开头写到: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
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
”
《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3)把事情的开头作为文章开头的自然起笔法
一篇题目是
《记一堂生物课》
的作文开头是这样的
:
“
上课铃声响了
,
大家
都走进了生物实验室。
”
二、非开门见山法
这里所说的“非开门见山法”
,
并非无“门”
,
而是使用写作技法
(
如议论、
描写、抒情、引用等
)
、修辞方法
(
如设问、比喻等
)
或其它的方法
(
如设置悬念等
)
把“门”装饰的更美一些
,
使文章更添文采
,
进而更深刻、更生动地表现主题
,
更引
人入胜。如
:
(
1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描写法
《驿路梨花》的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色群山
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春色中。
”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
气氛,对后文写边疆军民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衬托的作用。
(
2
)深化主题的议论抒情法
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文《不寻常的考试》都是用了这种开头方法。
(
3
)名言、警句、诗歌的引用法
《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
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雷锋日记中一
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文眼”的
作用。
冰心的
《每逢佳节》
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入题新
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
(
4
)引人入胜的提示法
《第二次考试》的开头提出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引起读者的注意,自然会
使人想到:
“这是为什么?”
急于从后文中寻找答案,
因而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
5
)吸引读者的设问法
有一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家乡》
,
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
“朋友
,
你到过我的
家乡吗?你登过我家乡的山、游过我家乡的水、吃过我家乡的肥鲤鱼吗?”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
当中,
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
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
究竟使用什
么方法开头,
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
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
通
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结
尾
与开头一样,
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
成功的结尾,
能使读者更深入、
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精彩的结尾,
能唤起读者
的思考与共鸣,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选择结尾的方法,
也必须从全局来考虑,
要
使记叙的事件完整清楚,
使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
以求得更好地表达中心,
达到
写作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
1
)自然顺畅的结果交代法
聂华苓的
《人,
又少了一个》
,
写了一个女乞讨者三年前后的不同形象与神
态,
表现了人格的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
文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
只是用
白描的手法,记述了事件的经过。结尾写道:
“砰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
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这一不
加修饰的自然结尾,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
令人回味无穷。
例文
《记一
次乒乓球赛》使用的也是这种结尾方法。
(
2
)照应开头的首尾呼应法
结尾要呼应开头,这是记叙文的一般写法,很多文章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郭沫若先生的《白鹭》一文开头就说: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结尾又说:
“白
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
“白鹭是诗”
,
这一不寻常的比喻,
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
“散文诗”
,
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
朴素而高洁的特点,
赞颂了白鹭的美。
(
3
)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
件加以评论。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结尾段就属于这种类型,这段文字兼用
议论与抒情的方式结束全文,
最后一句话点题:
“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例文《春天的色彩》
、
《分房》的结尾也是这
样的。
有时,用来总结全文的还可以是名言、警句或诗句,这样的结尾更是言简
意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驿路梨花》的末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
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处开’
。
”
(
4
)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
鲁迅先生的《故乡》的结尾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
这段话含蓄、
深刻,
一语双关。
启发人们为创造新生活勇敢地开辟道路,
使全文
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体现了鲁迅“韧”的战斗精神。例文《逝去的岁月》在结
尾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
5
)激励读者的感叹法
有些文章结尾既不是总结中心,也不是启发联想,而是作者直抒胸臆,表
达强烈的爱与憎。
《白杨礼赞》
的结尾就大声疾呼道: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
贱视
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
,去鄙视
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文章结尾与开头一样,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
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
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
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