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你好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作文题型,还是学生的作文?
如果指题型,应内该叫做“有明确容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如果是指作文,应该说“写任务驱动型作文”。
任务,就是指定担任的工作。就高考作文来说,是命题人指定考生完成800字的作文,怎么完成?任务驱动作文题型的任务是具体而明确的,比如指定文体、指定读者、指定写法等等。没有具体而明确任务的作文题型不叫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驱动,就是施加外力,使动起来;驱使、推动的意思。高考作文是命题人出题让考生完成写作任务,用具体而明确的写作任务驱使考生按照任务要求完成作文。
任务/驱动考生/完成写作。
因此,这样题型的作文评分的第一要素,就是看考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所以,关键是要找到具体而明确的写作任务,在这些任务的引导下,一丝不苟的完成写作任务。
任务有多种,每一个任务都必须明确的给予回答。当然,不是一问一答式的,而是把这些个具体任务逻辑地串联起来,使文章所有的段落形成有机整体。
⑵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范文
护好善意的火种
一位平凡的老人,能够无私地将自己的积蓄捐助失学儿童,而且是常年如此。彭秀兰老人身上体现的是令人尊敬的无私与高尚。她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她的捐献中包含着浓浓的善意和温暖,如寒冷荒原中的火种一样珍贵。
彭秀兰老人的行为会引起质疑,恰恰说明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当下,这种善意的稀缺和珍贵。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购买多大的房子、拥有多少的存款时,有多少人还会将目光投向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尤其是在捐赠制度有待完善,过程仍需透明的现实情况下,多少手捧爱心而来的人会因此寒心、却步?
所幸还有彭秀兰这样的人坚持着,而她的出发点又是那样的单纯:“要将一切还给人民”。彭秀兰没有忘记,是人民的纳税支付了她的工资,是人民的力量将她从苦难中最初解放,是人民的支持让她有了安稳的生活。而许多人,尤其是官员,常常忘了这一点。当他们面对人民的呼声装聋作哑时,当他们肆无忌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他们应该在彭秀兰老人面前感到惭愧,他们显然忘了“人民”是社会的基石。
更多的时候,不仅是高居人民之上的人们,普通人也可能忘记,每个人的相互联系,才组成了“人民”的概念,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应该是“人民”的基本诉求。最近一些大师级人物的离去引起一次次追思的热潮。梅葆玖、陈忠实、杨绛……他们的离去引发许多人自发的悼念,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跟风,我认为这更多的体现出人们对于随大师们而去的精神的追求,是对当下现实不满的质疑,是带着遗憾发出的追问。
在怀疑和担忧中,所幸还有彭秀兰老人的存在,还有“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医生”的存在。他们都来自“人民”这个光荣的群体,他们代表着高尚和普通的完美结合。作为既是旁观者,亦是参与者的我们,应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称赞和支持。当然,对比先进国家,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够完善,所以才会有人质疑老人的捐赠能否落到实处,这些,的确需要改进。
总之,护好善意的火种,不忘将它传递,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对彭秀兰老人精神的最好继承。
⑶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通俗地讲,就是比新材料作文写作多了具体任务(要求)的作文题型。它与新材料作文并不矛盾、对立,它是新材料作文题型的一种拓展、变式。它与新材料作文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些具体写作任务(要求)而已,但就是这项“任务”使得它与新材料作文迥然不同。
(3)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结尾扩展阅读
1、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特点
①所给材料无论是叙事性的还是非叙事性的,多是几种观点,几个人物,几个场景,几多思维的。多元、多向、对立是其特点。
②给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指令(即任务驱动),对写作对象、角度、范围甚至文体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多带有“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等指令性语言。
3、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联系实际。
⑷ 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头引用材料的两种方法
困难就像一座高山,永远也爬不到尽头;困难就像一条小溪,也永远没有尽头;困难就像夜晚的繁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当然,这只是失败者眼里的困难,但是我不怕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只要有认真思考的精神,困难是一定会被我们征服的。
每当我解着一道道复杂而疑难的数学题时,我就会想:千万不要被困难所吓倒,我要冷静思考这道题。整理好思路和平时学过的概念,不一会儿,这道题还是会败在我的手下。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要骄傲也不要气馁或自卑,低下头去向困难认输,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胜利者的谦虚和王者一贯的自信。就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认真去面对困难,去认真的解决它。我们要用平常做事的心态去解决困难。
当我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困难时,我要做的不是紧张,手忙脚乱,向困难低头,认输,我要做的而是镇定,镇定,再镇定!冷静下来后,我会认真的思考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争取把它做得圆滑,完美。
我想:也许我的人生字典里是没有困难这两个字的吧!困难它在我的眼里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名词。
我相信:我是一个永不言败的胜利者。高山在我面前已不再是往日的高山;小溪在我面前已不再是往那无尽头的小溪;繁星不再是数不清的繁星!
⑸ 贪污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通用模式
开头部分(约占25%):
1.用简洁的语言转述试题材料。
2.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或提出观点,或提出下文要探讨的问题(论题)。
常见的写法:
①选好角度,对所引材料做简单分析,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类似新材料作文)
②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后再提出观点。(类似
新材料作文)
③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并对关键概念作必要阐释,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的深入分析作了分析说理范围上的界定,以便下文的分析说理更有针对性。
④选好角度,对试题材料做简单分析,但没有马上提出观点,只是为下文提出要探讨的问题。
主体部分(约占65%):
紧扣上文所提出的观点或问题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就事论事,一以贯之,体现纵深思维,追求透彻说理。要求具有一到两次拓展,两到三个层次,层次之间的关系不限。
1.分析说理的目的:
①明析原因(根源、本质),②辨是非,③直指利害。
2.分析说理的方式:
①综合运用因果分析、对比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和辩证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选定的事件或人物的行为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分析。
②有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经典论述)。
3.分析说理的原则:
注重文明交流,包容并尊重他人权利,反对打压不同意见;要通过自己的自由思想和独立判断来支撑文章的看法和观点,还要避免自说自话。
4.层次拓展的方法:
正反对比、横向展开、逐层深入……
结尾部分(约占10%):
再次回到试题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或寻找对策(措施、办法)、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正面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详写)
④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反面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分析,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略写)
③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可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并挖掘现象背后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④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先破后立:前三步为“破”,最后一步为“立”)
四、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拓展的“争议性材料”模式
①用简洁的语言引述试题所给材料。(略写)
②对所述材料进行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作为过渡。(略写)
③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解读,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赞成,可反对,也可辩证看待。(较详)
④(赞成)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的合理性,阐明其意义。(主体部分, 详写)
⑤(赞成)倡议劝勉、呼吁号召,总结全文。(略写)
⑥反对)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剖析某种做法之错误(危害),挖掘产生的根源(原因)。(主体部分,详写)
⑦反对)从多个层面提出若干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总结全文。(较详)
⑧辩证)适当联系社会中的类似现象,对某种做法作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辨明是非,阐述利害。
⑨辩证)就不足不当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善意见,并适当展望其良好效果,总结全文。
⑹ 任务驱动型作文常用的名言名句
1 任务驱动型作文适用名言
一、试卷16句名言
1.前苏联作家茨巴尔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适用于结尾,第7段) 例如:前苏联作家茨巴尔曾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生命落地之始便美好无暇,别让自己的性灵沾上了“私欲”的尘垢,影响他人的生活,有负贤人之训。于老王夫妇身上我们得到这样一种启示:以正确、理性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做损人利己之事。
2.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言“批评不应一味抱怨,全盘贬斥,而应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第6段,辩证段用。) 例如: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言“批评不应一味抱怨,全盘贬斥,而应具有指导性,建设性和鼓舞性。”诚如斯言,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老王夫妇,在看到他们行为不妥当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
3.前苏联著名批评家巴赫金曾说:“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适用第4段,点例段。) 例如:追根溯源还是社会教育体系的缺陷,形形声声的言论,亦正亦邪的倡导使人将心灵玷污,被人生的风风雨雨和云遮雾饶迷蒙住双眼而变得自私。
4.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叔本华(可用于第5段,引出具体解决策略,立足当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或用于倒二段、结尾段,引出呼吁)(这句背下来,明用) 例如:叔本华曾言: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诚如斯言,不管过去如何,我们应把握现在,针对如“老王夫妇”这一社会共同命题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
5.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 ——伏尔泰(法国)(可用于第5段对材料事件所选择的否定对象评价,然后引出具体策略)
6.世界弥漫着焦躁不安的气息,因为每一个人都急于从自己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尼采 《不合时宜的考察》(可截取前半句用于第五段联系现实段;或引用整句,作为引出根源的过渡句)
7.只有我们独立自主地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叔本华(可用于第6
段,辩证段,引出要理性看待所选择对象的行为)
⑺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怎么写好
一、题目来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自,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
二、开头、结尾
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常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2、提问引人关注。3、概括揭示。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
⑻ 任务驱动型作文开头怎么点题,开头结尾怎么写
在我的复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制许多有趣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去年暑假里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八月十五日,妈妈带我做公交车从过江隧道去南京玩。到了万达广场后,我们转乘地铁去新街口。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地铁,因此我特别兴奋。当我步入地铁车厢后,突然大叫一声:“妈妈,这车厢两边怎么装了两面镜子呀?”顿时,周围的人大笑起来。我疑惑地望着妈妈问“为什么笑我?”妈妈笑着说:“这两边不是镜子,而是很多节车厢连在一起的。”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把两边车厢里整齐的坐椅看成是镜子里的物体了。
这就是我的一件“丑事”!
⑼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近,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
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
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
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的:作文开篇或直接或间接引述材料,然后不顾材料整体意思,强行给材料套上一个话题,比如“创新”。然后通篇以类似这样的几个句子串联起来:“创新是成功的捷径”,“创新是国家进步的动力”,“创新是文明前进的源泉”。
再高级一点的,是能对所论述的话题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递进论述,比如“创新,就是告别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成功,推动国家民族发展”,“创新,需要巨大的勇气”。这种写法一般还会被称赞很有深度。
以上的这些作文写法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它们充其量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的写法,完全不符合材料作文以材料内涵为核心,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推动文章行文的内在要求,然而这样的作文在多年的材料作文阅卷实践中,并没有通过判低分来引导,不知是这些地区本身的阅卷水平就很低,还是阅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现状作出的妥协。
我们再来看看,一线老师是如何教材料作文的写作。在《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的课程里,曾经讲过一个例子,2013年高考后,江苏地区一个老师为当年的江苏卷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这道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材料的结尾有一句“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这个老师写的下水文叫做《细节决定决定成败》,文章抠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句话,然后给它关联上一个话题“细节”,接下来大谈特谈什么叫做细节,注重细节成功成才,不注重细节一败涂地。这篇文章被作者以满分作文的名义发在网上,还被广泛转载。我们姑且不说一个老师写的下水文标榜为满分作文合不合适,这篇作文本身明显就是把材料作文当作阐释型话题作文来写的。一个敢于写下水文发在网上的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千千万万不敢写下水文的老师。
纵观一线的高考作文教学,鲜有真正把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作为核心来教的,大多舍本逐末地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文章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形式结构清晰的文章,很多老师还总结了一系列所谓文章结构的样式,比如什么“总分式”、“并列式”和“递进式”,再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式。还有在文章语言上下功夫的,比如要求学生在文章的什么位置一定要引用名人名言,在文章什么位置一定要联系实际等等。更有走极端的,要求学生按主题背范文以备套作,把高考作文分成什么“毅力”、“信念”、“创新”、“环保”之类的若干个主题,每种主题配几篇陈词滥调的范文,考场直接套用。
以上种种,做法本身无所谓对错,天下文章一大抄,为高考作文做形式结构、语言和素材上上的准备,本身无可厚非,做一定的准备也并非刻意的宿构和套作。但问题还是,这些基于阐释型话题作文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了,舍本而逐末,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大多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停留在十几年前的话题作文时代。
学生写作水平的现状和一线老师的认知仍停留在话题作文的时代,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不责众,劣币驱逐良币,以材料作文形式来命题的作文题,结果很多评卷组官方发布的标杆作文里的优作,依然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而这些官方发布的标杆性的优秀作文,又会成为一线作文教学和市场作文辅导书的风向标。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水平一直在升级,而这样的升级并没有给学生写作和一线教学带来多大的影响,命题的导向功能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时代,高考作文的命题要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上任务指令,说到底,不是为了限制材料作文的写作角度,而是在高考作文命题权收缩的环境下,通过命题增一味药,来对抗多年来久治不愈的话题作文的毒瘤,让命题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
厘清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更清楚作文的训练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