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写黑板的作文 500字
1965年,老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2005年,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A
春天来了,满园的桃花、梨花、李花都散发着清香,是甜?是快乐?而改革的东风已吹遍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再吃大锅饭了,农民不再受穷了。
老子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
在课上,他总是把自己心中的"墨水"都吐给学生。他告诉学生:黑板是公用的,你们有什么想写想画就写吧、画吧。
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是把自己比喻成黑板,把他们比喻成粉笔。老师希看同学们有疑问就往问老师。
在那时,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总是乐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没有黑板,哪有粉笔?
B
在一个新的世纪里,科学教育已不再落伍,而这教育把重压寄托给学生。
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在课上,老师坐在椅子上,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的空间,老师则在一旁作引导。
教学上,儿子总是视学生为上帝,他则是"上帝"的仆人。
儿子告诉同学们:他自己起引导作用,你们有什么疑问要互相讨论,到实实在在想不出来的份上,再来找我。
他说粉笔是有限,是用钱买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在黑板上乱涂乱画。
同学们也明白:老师是黑板,粉笔是他们自己。
后记:
星光下,老子和儿子坐在一起。他们各自谈论自己的教学。他们最后的共同语言是: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自己要改改才有帮助呦 !
⑵ 【急需啊】一段作文 开头和结尾 要好 老师说要适合出黑板报 好的话给分多啊
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林浩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少年。林浩,男,1999年出生,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挣扎,身材矮小而灵活的小林浩终于爬出了废墟。但此时,小林浩班上还有数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的逃离,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爬出废墟后,由于通讯的中断,小林浩同在外打工的父母失去了联系,焦急的小林浩同14岁的姐姐和妹妹一起在映秀镇滞留了两天,2008年5月14日,他们三人同其他乡亲一道,经过7个小时的艰难跋涉,走小路逃出了震中映秀镇,转移到了都江堰,其后又来到成都与堂哥汇合。2008年5月19日,小林浩同其姐姐和妹妹一起被安置在了四川省儿童活动中心,这里安置了所有来自灾区的孤儿。小林浩到成都市儿童医院做了身体检查,还好并无大碍,只是一些皮外伤。2008年5月20日,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地方电视台播出了《九岁救灾小英雄林浩》的专题采访报导,小林浩那稚嫩的童音、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感染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当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来救同学时,他回答说:“我是班长。”,短短几天之内,网络上便出现了大量寻找林浩的帖子,还有热心的网友建立了“九岁小英雄林浩”吧,目前发帖量已超过6000条,与此同时,京华时报等媒体又对林浩做了更进一步的采访和报导。许多中国人从小林浩身上看到了祖国新一代的希望,他的乐观和勇敢感染了每一个人。六一儿童节,林浩来到北京参加了庆六一特别演林浩与姚明入场出,之后,林浩又随同父母来过河南、上海等地,小林浩一时间成为了公众人物。2008年6月7日,中央文明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林浩名字赫然在列。2008年6月27日,林浩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称号,受到了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四部门的联合表彰,并在颁奖晚会上受到了政治局常委李长
春的亲切接见。
⑶ 作文 黑板中的记忆
这篇作文可选取的写作角度是很多的,而文章还要讲究布局结构。所有的记忆碎片是通过“黑板”这一具体的“物”来展开的,写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感,两者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整篇文章中。
写作本题应该由“黑板上”的内容发散开去,文章的内容应该与“黑板上”有所关联,但又不局限于“黑板上”。要将视野拓展到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重点要放在“我”的“记忆”上。
⑷ 写课堂的作文开头结尾
在高效课堂以前学习的过程中,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一直是我心中过不去的坎儿,每次我回答问题的勇气就在身边时,总会想到被老师骂的场景,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如果回答错了,老师会不会骂我呢?这重重打击了我的勇气,举手的念头一下就没了。
尽管老师说回答错了也没有关系,但我心中的绳总是解不开,只有老师硬逼着我,才肯说一点,那样的课堂真是没有趣味。
但现在的我是一个上课爱思考、爱发言的孩子了,我克服了心中的胆小,知道是什么影响了我吗?对了,就是高效课堂。那是一个师退生进的课堂,在那个课堂,我真正的学会了许多知识,比起以前那个课堂,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座位也大不相同了,是以6个同学为一组,坐在一起的方式教学的,组里学习好的与学习不好的很平均,结成了学习对子互帮互学。作业也不同了,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学校花钱为我们制订了三单:课前的预习单、课堂的问题解决单、课后复习单,还有小黑板我们可以用它练字,所以,写字也大大有了长进,我们还准备了复习本、毛笔字书……
刚开始,家长、学生,都很疑惑,“这不是让孩子更好的说话了吗”我的家长疑惑的说,但经过以后日久天长的学习,家长也渐渐明白了学校的意图,这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讨论,把几个人的智慧融为一体来更好的来破解问题。在高校课堂开展了两年中,我学了很多:我有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也提高了效率,我也提高了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但给我带来最大帮助的还是上课举手回答问题。
记着我上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当上了我们组的学科长,“当上了学科长就要给组员带个好头”这是班主任长给我们学科长说的话,但一向胆小的我一点也不敢展讲,终于有一天,老师给我们组布置了一个比较困难的题,我一会儿就找出了答案,心想;小菜一碟,到了我们组汇报了,可我们组没有一个人肯汇报,老师看到这一幕说:“学科长站起来汇报”我傻眼了,慢慢站起来,拿着单子,双腿直发抖,顿时忘记了答案。看着同学们的目光都看向我看来我更急了,老师轻轻的说:“别慌,慢慢说。”于是,我拿上单子重新说了起来,说完后,老师给了我掌声,我肚子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当我说完那一刹那,我感到了原来回答问题也不是这么难,只是把自己心中的答案说出来罢了。虽然我那声音不是强而有力的,但这次的回答问题给我以后打了基础,在以后的回答问题上我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成为了一个爱思考、爱交流、善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
我要好好利用高效课堂的优势,帮助我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⑸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开头结尾,中心是庆祝教师节
当明媚的阳光投入教室,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个不停,把我牵回了那段黑板上的记忆。
语文老师来了,在黑板上,她描绘了风情万种的世界——捅马蜂窝的冯骥才、在扬州茶馆小憩的朱自清、驰骋自由战场的斯巴达克斯、因材施教,弟子三千的孔子……从春秋战国,到希腊神话;由花园中的一枝花,变为老红军的战友……我们带着对世界无限的想象,走入了课堂,黑板上的笔记就是导游图,也是时光机,载着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穿越梦想与现实。
数学老师来了,数学的世界是无尽的,既需要大胆的猜想,又需要周密的论证。我们带着对世界无限的思索,走入了课堂。老师的板书是最好的导航,大家时而提笔,时而思考,为解开每一道难题兴奋不已。黑板是布满了红外线的通道,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越。
英语老师来了,英语语法、英语句型……一切理论化的知识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我们希望和老外自由地交谈,于是打起精神,将黑板上每一字每一句牢牢记住,并举一反三。走出学校,我们帮助城市中的外国人解决困难。
一阵清脆的下课铃,是我们最盼望的。黑板就在这时休息,望着我们冲出教室的身影,静静地呆在教室里,仿佛睡着了。黑板上记载了智慧,记载了多少孩子们学习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我发现每天辛勤育人的老师不就是我们学习道路上的黑板吗?
随着一阵阵入耳动心的铃声再次响起,我又想起了那位老师,那位冷静而包含智慧的老师,又牵出一段段:黑板上的记忆……
⑹ 作文 黑板上的记忆 开头怎么写
看,那黑板已被打磨多次反光。听,是老师掷地有声地奋笔疾书着。忆,感谢老师的孜孜教导,伴我走过懵懂时光,给我最美好的记忆......
⑺ 求作文黑板上的记忆开头和结尾,中心是 友谊
开头: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回暖是雪地里的答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稀有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
给我温暖,我会在茫茫无尽头的沙漠中找到一抹最动人的绿色。
给我温暖,我会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感受到一丝最惬意的沁凉。
给我温暖,我会在怅然若失的荆棘路上收获一份最感人的动力。
结尾: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人给我温暖,而我真心诚意地享受到了温暖。他们的温暖给我带来了鼓励、带来了支持、带来了帮助,使我的心灵得以慰藉。给我的那份温暖将永远弥漫我的心河,多久都不会散去! 给我温暖,我渴望温暖!
~~~~~~~~~~~~~~~~~~~~~~~~~~~~~~~~~~~~~~~~~
生活,如果没有温暖便是一碗清水;家庭,如果没有温暖,就没有温馨和快乐;而社会,如果没有温暖就无需存在。
⑻ 黑板上的记忆 文章开头和结尾 不要重复
黑板上的记忆
从上学开始,教室前总有一方黑板。如果用快进的镜头来回顾学校里的日子,那一定就是黑板前人来人往,黑板上内容满了又空,空了又满。在这样的过程中,一直不变的似乎只有黑板左上角写的值日生名单了。总是有人工工整整地写下值日生三个字,后面又跟着几个名字,这几个名字的主人心情如何又不得而知了。
至少我小时候,是颇讨厌当值日生的,看到自己名字“不情愿”地被写在黑板上,免不了愁眉苦脸。那时候力气小,做值日生总是要花上半个多小时。辛辛苦苦做了,还总被老师说“娇气”、“在家里一定没做过什么事”等等。
有一次轮到我值日,正好中午就放假,和其他几名值日生交流了一番,决定统一口径:不知不问不做,反正怪下来也“法不责众”。我中午高高兴兴地放假回家,也许是太高兴了,竟然把假期作业忘在学校。赶回学校的路上,我心里有些不安:会不会只有我们的教室还乱糟糟的?我推开教室的门,竟发现我们班主任拿着抹布垫着脚在擦黑板。老师很自然地冲我笑笑:“是我忘记说了今天值日生中午要做完值日,大家估计也都忘了。反正我也没事,就自己打扫一下了。 ”
我愣了一会,傻傻地点头,然后拿起扫帚和班主任一起打扫教室。一边打扫一边聊天,平时看起来挺严厉的班主任竟然也很善谈。她也只是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个子不高,擦黑板也要踮起脚才够得到。“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帮大家打扫一下教室也挺开心的”,老师倒对这样的劳动毫不抱怨,“而且你们这群小孩子平时又不做家务,打扫不干净的。 ”打扫完,看着敞亮的教室,我心里也有一种满足的感觉,小心地爬上椅子,在黑板左上角的值日生下面写了老师和我的名字。
现在,我总是很珍惜每次做值日生的机会。这样为大家做点什么的机会,其实也很难得。在学校里,是会有课业的负担和激烈的竞争,但更多的是纯粹的快乐,比如劳动带来的快乐。就像值日生名单只是黑板上的一角一样,那次回忆也只是学校里美好回忆的一角,我很珍惜这一切。
黑板上的记忆是各种各样的,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之间的争吵,也有求学的酸甜苦辣……黑板上的记忆使我回忆起了我的校园生活,想起来,是那么丰富有趣,那么多姿多彩!
记忆一:黑板上的名字
又到了自习课的时间,黑板又接任了自习课一成不变的任务——记不守纪律同学的名字。“我希望值日生不要记我们组任何人的名字,如果记上,全组都要罚写的。”我忐忑不安祈祷着,心里画着十字架。“吱吱吱,”值日生又写下了一位同学的名字,我猛地抬头一看,心情又平静下来:“还好,不是我们组的同学!”
记忆二:老师的板书
虽然我已经上五年级了,但那“咯吱咯吱”的版书声,仍在我耳边回荡,原封不动。
语文老师在学校颇负盛名,从她成为我们的代课老师和班主任以后。曾记得:她第一天开始给我们讲课,在黑板上写字,把所有的同学都惊呆了。她的字写得真好,我更是看得连眼睛都不愿眨。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因为有一手漂亮的好字而出名的。这我们并不怀疑,她的板书告诉了我们!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上课,不知不觉就偏离了话题,讲起了“四大洲,五大洋。”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老师也讲得慷慨激昂,在黑板上写下了“四大州,五大洋。”这六个字,同学们一看,急忙说:“老师,您“四大洲,”“的”洲写错了!老师一看,急中生智说道:“同学们,知道我这节课要干什么吗?我就是要让你们找错字。”听老师这一说,我们这堂课的气氛又活跃起来了——
记忆三: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一节,上数学课,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目:“刘大爷用15.7米长的篱笆靠墙围一个半圆形的养鸡场。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经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先算出周长,再算出半径,最后算出面积除以二。我急了,我有另一种解题方法,我赶紧举起了手:“”还可以用半圆的那个篱笆的长除以圆周率算出半径,再算出面积,最后除以二。这引发了同学们一场激烈的讨论,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至今还没有结论。
黑板上还有许多记忆、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多姿多彩,五彩缤纷。
我又路过了那块小黑板,不禁驻足停留,一排排齐刷刷的“10”分中嵌着一个“9”分,显得格格不入。“9”分的上方,正是我的名字,而我,却勾起了唇角……
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化学试场。每个实验台前都站着一名同学,忙碌但胸有成竹。我也在其中。加热不一会儿,同组同学的试剂都显出了蓝色,表明待测品是氧化铜。而我的沸腾了好几次,却仍是透明的。虽然怀有重重疑虑,我仍决定尊重实验事实,将“碳粉”填上了试卷。
我的预感果然应验,监考老师一路顺风地批着我的考卷,在短暂停留之后,在“碳粉”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旋即,她转过身,在登分的黑板上写下了“9”。
9分,我的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只有9分,在那一排齐刷刷的“10”分中,是那么大而刺眼,又似乎是那么渺小……
身边的同学纷纷作证,我的试剂的确没有变蓝。我二话不说,快步走回实验台,拿起那身份不明的黑色固体,请老师做实验。
结果再次令我咋舌,加热不一会,试剂就显出了欢快的蓝色,在试管中轻飘飘地摆着……
“我还是觉得不对。”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又拿出了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老师便拿来了PH试纸,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准备作最后、也是一锤定音的检验。
我屏息,凝视着那张试纸,慢慢浸入试剂瓶——一片浓郁厚重的宝蓝色迫不及待地蔓延开来,直至吞噬了整片试纸,很深,很深。
答案昭然,原来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是碱。自始至终我都是正确的。并且,我不曾放弃。
同学们都觉得黑板上的“9”分应改为满分。而我却只是浅笑不语,就让这“9”停留在黑板上吧,因为,它是我坚持的成果与见证。它与其他的“10”分有区别么?不,9分,也可以那样完满。
“9”终究保存了下来,同时,黑板上的9分,固执地不肯变蓝的试剂都将被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要坚持,坚持那些不该放弃的,比如那客观的,不容任何人辩驳的事实。
这块小黑板及其他一切,都将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记忆,同时,也是激励我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黑板上的记忆,美好、坚定。
“今天是谁擦黑板?”班主任一进教室便盯着黑板皱眉道。同学们的目光都向我扫来,我从座位上跳起,迅速奔向黑板,拿起黑板擦,用尽我最大的力气拼命地想擦去上节课化学老师留下的笔迹。
完工!我微笑着走向座位,谁知刚坐下,老师便说:“不够干净,等会儿让同学们怎么看啊?”
临近上课,同学们都已陆续地回到教室,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子弹一样向我射来,我仿佛已被击得遍体鳞伤。我低着头,咬着牙向讲台走去,拿起一旁湿漉漉的抹布,就向黑板扑去。刚擦了小半块,老班的声音又在耳畔响起:“你下去吧。不用擦了,你这样擦我等会儿还怎么上课?”
我可是真心想把黑板擦好而不是和你作对呀!我生平最讨厌被人误解。受了委屈眼泪就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而你却又轻轻地拿起黑板擦,轻轻地拍去上面原有的粉笔灰,轻轻地擦着黑板。一声咳嗽在耳畔响起。你捂着嘴,眉头微蹙,却只一心想把黑板擦干净,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你的板书。
又是两声咳嗽。时光的碎片慢慢向我飞来,渐渐地,渐渐地拼凑在一起。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也曾是一名教师。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很偶尔地听到母亲轻微的咳嗽,起先没有注意,后来她的咳嗽愈发严重起来。问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没事。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母亲又咳嗽了,略有些愠意地向父亲抱怨了什么,当时我听得分明。父亲便让母亲不要再做老师了,但母亲仍坚持着自己的事业。那夜,母亲的低语随着时光一起散去。
恍惚间我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仍是年轻时的模样。而我眼前的老师,二十年如一日,面对着这扬起的雪花。阳光洒在你微蹙的眉上,乌黑的发丝被白色的粉尘染成了霜。她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些。
她一定也曾在家中轻轻地咳嗽过。她一定也曾笑着说没事。她一定也曾面临着其他更健康工作的选择。可她选择了我们。
后来,再擦黑板,我也是轻轻地,轻轻地,想要拂去那被黑板染白的双鬓上的雪片。
一块黑板,一位老师,还有我的母亲。那便是黑板上的记忆。
⑼ 关于黑板的作文
黑板,是教室中不可缺少的道具,老师用智慧的魔法,将智慧凝结于此;黑板,是老师们星光熠熠的舞台,他们用明星的风范,传授给我们知识;黑板,是我们记忆的相册,它见证了这五载同窗的喜怒哀乐——见证的是从无知到振翅欲飞的我们,成长升华的历程.
当明媚的阳光投入教室,老师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个不停,把我牵回了那段黑板上的记忆.
语文老师来了,在黑板上,她描绘了风情万种的世界——捅马蜂窝的冯骥才、在扬州茶馆小憩的朱自清、驰骋自由战场的斯巴达克斯、因材施教,弟子三千的孔子……从春秋战国,到希腊神话;由花园中的一枝花,变为老红军的战友……我们带着对世界无限的想象,走入了课堂,黑板上的笔记就是导游图,也是时光机,载着我们穿越时间与空间、穿越梦想与现实.
数学老师来了,数学的世界是无尽的,既需要大胆的猜想,又需要周密的论证.我们带着对世界无限的思索,走入了课堂.老师的板书是最好的导航,大家时而提笔,时而思考,为解开每一道难题兴奋不已.黑板是布满了红外线的通道,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越.
英语老师来了,英语语法、英语句型……一切理论化的知识把我们搞得晕头转向.我们希望和老外自由地交谈,于是打起精神,将黑板上每一字每一句牢牢记住,并举一反三.走出学校,我们帮助城市中的外国人解决困难.
⑽ 黑板上的记忆作文,开头结尾
开头:老师,你往黑板上写的白色知识就如同伤口上药还是会留下疤痕一样,即使用黑板擦擦掉,也还是会留下淡淡的痕迹。虽然淡淡的,但也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
结尾:黑板上的裂痕,已不是普通的裂痕,它装载着一段师与生之间的美好回忆。清风飘荡,粉笔末簌簌落下,如飞舞在记忆中的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