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民族汉考作文题目目录

民族汉考作文题目目录

发布时间:2021-03-10 01:57:01

Ⅰ 关于民族作文的题目是什么

每个人每天都要刷牙,我也不例外,可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把牙膏挤一点在牙刷上,沾上点水,在牙

齿上刷几下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泡沫出现。继续刷,泡沫还会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泡沫是怎样产生

的,又是怎样消失的呢?我一定要搞个明白。

于是,我问“百事通”老爸:“爸爸,你知道泡沫是怎样形成,又是怎样消失的呢?”老爸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嗯,嗯,泡沫是怎样产生的,我还真不知道,至于泡沫的消失呢,我可能知道一点儿,泡沫是一种碱性物质

,它遇到酸性质时,两者中和,泡沫就消失了。”“哦,是这样啊!” “不过,我说的并不全面,你还是问问别

人,上网查资料吧!”老爸说。

于是,我又问了好多人,可他们的回答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好了,上网去查查资料吧!网上的资料好多,可

这些答案也是杂七杂八的,没有统一的答案。怎么办呢?我又想到了书,可我翻遍了《十万个为什么》、《百

科知识》等许多书籍也没有个现成的答案。最后,我把多方面的答案综合起来,终于知道了泡沫的秘密。

在刷牙时,牙膏产生的泡沫作用可大呢!因为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牙齿的表面,必须借助于

牙膏才能把牙刷干净,使牙齿光亮美观,用牙膏刷牙,还可以清除口臭和防治口腔疾病。牙膏为什么有这些作

用呢?这得从牙膏的成份谈起。

牙膏是由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它包括摩擦剂、洗涤泡沫剂、粘合剂、保湿剂、甜味剂、芳香剂和水分

。近几年来,在牙膏中还加入了各种药物,制成多种药物牙膏。一支好的牙膏,轻轻一挤,就冒出洁白润滑的

膏体。它应有高雅的香味,适度的甘甜,细腻的口感和充分的泡沫。

摩擦剂是牙膏的主体,常用的摩擦剂有碳酸钙(caco3)、磷酸氢钙(cahpo4·2h2o),用量在30%~55%之间

。为了增加去污效果,里面还需加入洗涤泡沫剂十二醇硫酸钠(roso3na),用量在2%~3%左右。牙膏能洁白

牙齿主要靠这两种成份的作用。摩擦剂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洗涤泡沫剂具有洗涤和发生泡沫的作用,二者结合

起来加上牙刷的作用,就能把牙齿表面的污垢刷去。泡沫能使刷除下来的牙垢悬浮,不致再与牙面粘附,最后

随嗽口水吐出口腔。但是,洗涤剂有润滑作用,如果它的成分过多,产生的泡沫就会越多,润滑亦会增大,这

样反而会降低摩擦剂的摩擦能力,影响洁齿效能。牙膏质量的高低,并非决定于泡沫的多少,而在于摩擦剂的

质量。

洗涤剂为什么能产生泡沫呢? 洗涤剂的原料主要是皂片或合成洗涤剂,采用皂片作为洗涤剂,其所含的碱性物

质还会刺激口腔黏膜,长期使用,容易引起口腔炎症,合成洗涤剂在口腔内如不能清除,其残留物被摄入人体

内,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危害。洗涤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是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一类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

质,它能快速发泡,既能发泡沫,又能清洗口腔中的污垢。作用就是减弱污渍与污垢物间的附着力,在牙刷机

械力的作用下,使污垢脱离牙齿,从而达到洗净牙齿的目的。泡沫就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引起的。

泡沫是如何消失的呢?在泡沫形成不久,泡沫落成一层小膜的时候,它重力比较大,它会挤占一定的空间来容纳

自己,但随着环境(外力、水、风等)的改变, 泡沫内外失去平衡,在破了的一瞬间,爆破气波冲出了比较薄弱

的小膜, 泡沫就看着消失了。

Ⅱ 2017中国民族汉考的内容或作文题目

咚咚锵……一声春雷,天空闪过几条红白紫的亮线,原本晴空万里的碧天,滴滴答答……专下起了瓜盆属大雨,春天竟大摇大摆的走来了……
说是大摇大摆,实则不为过。大雨滂沱,街道原本川流不息的车辆人群,正一点一点的往边靠,不一会儿,便分散出一条宽敞的大道。我抱着书,踉踉跄跄的走在铺满枯叶的小道上,“今天真倒霉,竟不带伞!”我唉叹一句,抱着书的小手不禁打了个冷战,身子一阵阵颤抖,便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路过那颗茂密的大树,我低着的头眼角余光不经意瞥见了样东西,我瞪大了眼,顿时,一股怜悯涌上心头,第一次,我我感到了生命的脆弱,脆弱中夹着一个渴望生存的机会。我赶忙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仿佛一眨眼就会消失的小生命。

Ⅲ 2016民族汉考作文写什么

前不久,全国高校200多位英语教师云集上海,批阅26万专业英语四级卷。一道关于端午节的试题四问:一问屈原的性别?回答非男即女;二问:屈原生活的年代?答东周西汉的,南唐北宋的,淸末民初的,花样繁多;三问:屈原之死?答被国王一刀砍了脑袋的,被皇帝绑上绞刑架的,答失足落水的有之。四问:投粽之意?相对集中:因为粽子是屈原的最爱,屈原托梦给朋友,说他馋粽子了,而水晶宫里只有海鲜的段子......四个题答错了近一半。

Ⅳ 民族团结的作文题目

爱,在民族团结中流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每当这首歌唱响的时候,我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我出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语是“银灰色的草原”,它位于天山以北,阿拉套山之下,东西镶嵌着两颗晶莹透亮的戈壁明珠——艾比湖和赛里木湖.这里山青水绿,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这里孕育着淳朴善良、勤劳豪放的各族儿女.
——这就是我的家乡!
——这就是养育我幸福童年的家乡!
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乐市,有一所“逸夫”小学,是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的.是我现在上学的地方.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不仅有汉族学生,也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同学,虽然我们民族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但我们之间象自家人一样快乐生活.
记得我们班有一位哈萨克族同学,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标准,老师讲课他也听得不很明白,因而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们看着很着急,就一遍一遍的教他学说普通话,让他一步一步理解汉字意思,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的普通话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在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里,也有民族老师用汉语给我们上课的.有时候老师还教我们浅显易懂的一些民族话,如: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等;有时候还给我们讲民族故事,让我们理解民族风俗习惯,尊重民族风情.
在集体活动中同学和老师有时是一起参与的,这时候民族同学可是大显伸手了,如维吾尔族同学表演维吾尔族舞蹈《我们新疆好地方》,蒙古族同学唱蒙古歌曲《吉祥三宝》.我们也跟着他们学跳、学唱,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一年有四季,民族团结就是这四季里——春日的鲜花朵朵,夏日的和风习习,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阳光融融.让我们尽情品尝这四季的芬芳!让我们用心浇灌民族团结的花儿!让我们用情唱出祖国的繁荣富强!

Ⅳ 跪求.............民族汉考```作文题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Ⅵ 2016新疆高考少数民族汉语考试的作文题目是关于什么的

1、2015年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由于使用的试卷不同,各省的语文作文题回目各异,但基本上答都是材料作文。2、考生要针对作文题目里面给出的材料,分析一下材料里面隐藏的丰富内涵,从材料中比较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材料,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独特的意义,并在作文时从自己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Ⅶ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的题目

关于民族团结的作文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往开来、意气风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讲任务,是56个民族共同的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只有56个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中华民族才能焕发出无比磅礴的伟大力量,民族复兴的伟业才会展现出宽广灿烂的光明前景。

Ⅷ 最近几年民族汉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命题的几个原则
武汉市江夏一中 程良焱
语文学科的高考,作文题是“传统节目”,且不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是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高考刚诞生的时候,就有了作文考查。考得最多,议论也最多。每年高考题面世后,不仅是语文界,在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都给了作文题以足够的关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上,或介绍,或评论;有肯定,有否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年高考结束以后,全国十几道作文题又成了大家的议论话题,尤其是湖北卷等几套试卷的作文题,更是议者众多,见仁见智。对于同一道作文题出现很多不同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往往与评论者的好恶、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认识水平等因素有关。但是,有没有一个基本的、静态的标准呢?应该说是可以找到的。
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一道好的作文题,要能够对考生的写作水平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考查和评价,还要能够对今后的中学作文教学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实现这两个功能,高考作文命题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四个原则,或许能对高考命题和高考作文题评价以及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一、写作的公平性。公平性是高考的核心价值观,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具体到作文试题中如何体现,还是有必要议一议。笔者认为,高考作文题的公平性,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公平性。作文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对每一个考生应该都是公平的。前几年全国统一命题,跨度很大,覆盖面很广,理应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近两年有十几个省市自己命题,这方面的矛盾缓和了一些;但一个省内的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汉民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修养仍然有一定差别,命题者不能不给予高度关注。对于这一点,近几年的高考题都做得比较好。例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要求以“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为话题作文;2004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买镜”为话题作文;2004年高考北京卷,要求以“包容”为题作文,等等,在内容方面,都没有特别倾向哪类考生,疏远哪类考生,因而是公平的。现在很多省市自己命题,一些作文题呈现出了一定的地域特点,例如2005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试题是,要求考生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流行文化对考生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对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考生来说,这个内容是他们熟悉的,因而试题也是公平的;但如果把它作为全国卷的作文题,或者移植到内地的一般省份去考试,就不一定对每个考生都那么公平了,因为“流行文化”在全国各地的风行程度和对人们的影响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第二,文体的公平性。近几年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在写作要求中往往有一条“自选文体”,这项要求是非常科学、非常明智的,因而它成为话题作文的亮点之一。遗憾的是,“自选文体”这一要求所体现出的高考写作的公平性,还没有为很多人所认识,因此在近两年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又出现了指定文体的要求,例如2005年的北京卷和湖南卷,都限定只能写议论文(记叙文)。为什么限定体裁妨碍了高考写作的公平性?这是因为每一个考生不同文体写作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有的擅长记叙,有的擅长议论,有的擅长说明,有的擅长抒情;现在你要求只能写某一种体裁,必然对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有利,而对于不擅长这种体裁的学生,他只能弃长而取短,这就造成了写作的不公平。
有人可能会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既然已经规定学生在高中阶段应该掌握常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的写作,高考指定其中一种体裁来考查,就是合理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或者说不完全正确。不错,《课程标准》是有这样的规定和要求,但我们应该把这个意思解读为掌握这几种文体的基本写法,达到基本要求。原因应该是很清楚的。其一,《课程标准》中还有大量的供学生选择的写作选修课,以给学生提供在某一种文体方面达到更高境界的平台;相比较而言,常见文体的写作就只能是一般要求了。这正是新课程重视学生差别,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基础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的重要思想的体现。其二,《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展示个性,培养特长,这种“个性”和“特长”当然应该包括写作在内,;因此,学生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上各现其长,是十分必然的。其三,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清楚,学生到了高中,往往呈现出爱好和擅长一定文体的写作趋向,他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和渐趋成熟的心理需求,不可能让他们各种文体的写作都达到优秀,各种文体的写作水平都很高是不现实的;其四,从社会需要来看,跟学生将来的工作和业余兴趣爱好有关的文体,一般也只有一、二种,这是需要达到较高水平的;至于几种常见文体的写作,能达到一般要求也就够了。把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都训练得很优秀,似乎并没有什么必要。有鉴于此,高考试题指定作文体裁,不仅难以客观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不好的导向。
作文命题实现写作的公平性,还要尽力避开宿构。这就要求作文命题避开那些常见常写的旧题陈题,避开那些流行的复习资料和教师学生手边的各种书籍经常引用的材料,注意命题角度,追求命题创意。一旦出现陈题和师生手边的材料,就很难做到公平了。2005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在这方面就有点不尽如人意。命题所选材料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五册《语文读本》里《〈人间词话〉八则》中的第七则。表面上看,学生人手一册,似乎是公平的;但语文教师都清楚,《语文读本》篇幅很大,高三年级教学时间又很紧,教学中对它的处理是有很大弹性的,有指导学生自主浏览的,有挑选部分篇目指定阅读的;某个对《人间词话》情有独钟的教师,他可能当作讲读课文来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这样,考生在这道作文题面前,“前经验”必然差别很大,写作的公平性就大打折扣了。当然,无论从哪里选取材料,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从离师生阅读视野较远的地方去找材料,“撞车”的概率就会小得多。
立意的多元性。所谓“立意多元”是指考生在试题的要求下,能够从正面、反面、侧面,多角度、多方面去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叙事写景,表情达意。高考作文命题要遵循立意多元性原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其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大家都在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具体到语文教学、语文高考中该怎样做,我们还有很多认识误区和行为枷锁。中小学学生的创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其内涵,这里不展开论述。笔者想指出的是,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引导和鼓励考生在法律准绳和道德常规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如果限定立意,主题先行,那和封建科举考试的“代圣人立言”有什么本质区别?不错,学生价值观的提升,需要引导、帮助和教育,但“灌输”往往没有好效果;而学生体验、领悟以后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有可能内化到他的思想中去,成为他行动的指南并产生内驱力。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在逐渐淡化解读文本“答案唯一”观念,高考作文命题应该与中学教学接轨。从高考作文题的“评分标准”来看,命题专家们已经在关注这一问题;但似乎从作文形式方面关注较多,从作文内容,尤其是立意方面的关注则较少。
其二,拓宽写作思路的需要。一道作文试题,数以十万计的考生去写,如果只能表现某一主题,难免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我们也就难以看到更多的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美文佳作。诚然,体裁、题材、结构、手法、语言的不同,也可以造就文章的绚丽多彩;但“意”毕竟是文章之“魂”,灵魂的鲜活,思想的灿烂,才是文章真正的“高致”。而一旦作文命题没有了“立意”的框框,考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大为广阔,新鲜的思想、独立的见解,必然能使他们的写作才华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自话题作文面世以来,“自定立意”往往成为很多作文题的一项具体要求,按理说,立意多元化应该不再成为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高考作文题自觉不自觉地在这方面束缚着考生手脚。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引导语中说得很清楚:“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会有启发。”虽然提示了五个写作角度,但都得围绕王国维“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思想”谈“启发”;大思想、大前提已定,考生只能在这个框框内“跳舞”,写些阐释、印证、引申类的文字,越出雷池一步,就是走题。尽管题目另有要求说“自定立意”,但事实上已无“意”可“自定”。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辽宁卷作文题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话题,2000年全国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2001年全国卷以“诚信”为话题,等等,都是立意“一边倒”的作文题。相反,2005年全国丙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上海卷以流行文化的影响为话题,广东卷以“纪念”为话题,2003年全国卷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2004年北京卷以“包容”为题,等等,都是能够写出立意多元化文章的试题。
审题零难度。“零难度”是个形象的说法,意即难度比较小,一般的考生都不会感到困难。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认识误区。有人认为,高考作文试题,应该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审题是一道门槛,要把一部分考生拦在门槛之外。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高考作文题究竟“考”什么?应该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这其中当然会涉及到情感态度和思想品德,但似乎并不把理解和分析语言材料作为考查重点;而作文题艰深难解,恰恰是背离了这一考试宗旨。其次,审题的过程和结果具有不稳定性。由于高考时间紧张,考生的情绪也紧张,如果作文试题意思过于复杂,文字过于深奥,考生一下子难以把握,就容易出现一念之差,审错题,审偏题,或者审题过于肤浅。而审题犹如射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走题”,分数将一落千丈,再好的写作才华,也会付诸东流。其三,写作最本质的功能应该是服务社会生活,而个人进入社会后的写作,有感而发者居多,确定范围者有之,但很少有指定具体试题的,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这方面的经验。当然,应试写作不同于社会写作,前者有一个统一标准统一评价的问题。但这两种写作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越拉越大,而应该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学生走向社会作铺垫的,这二者之间的鸿沟越小,学生走入社会的适应性就越强,适应速度就越快。综上所述,高考作文题的审题难度,应该有个适当的控制,宜小不宜大;不要把区分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设置在审题难度上,更不要误以为审题难度的大小就等于或者决定了写作难度的大小,审题能力和表情达意的能力不是一回事。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审题难度问题上,有些试题是解决得不太好的。例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提供给考生阅读的一段文字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选文,这段文字的本意是在谈文艺理论,又是用文言文写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形式,考生理解起来都比较困难。比如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的“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的“高致”,作何解释?莫说是十七八岁的孩子,又无工具书可查阅,就是我们当教师的,又有多少人能说的清楚准确?而这些词语又是体现王国维“思想”的关键字眼,一旦理解不清,甚至弄出错误,写作的麻烦就大了。据说今年作文的平均得分,比去年降低了4分,不少考生偏离题意,这是否与审题难度过大有关,是值得思考的。2004年高考江苏卷要求以“水的凝重与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结果难倒了不少考生。孤立地看,这个话题还是不错的,既有形象,又有哲理,内涵深邃,充满思辨,但却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批评,原因何在?就是因为太难,考生不易把握。这样的话题,就是让我们教师来写,要在一个小时以内,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也是相当困难的。2005年高考福建卷要求考生就两幅画的内容作文,也人为增加了难度。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多少话题可以谈,何必让考生先去鉴赏两幅画?如果某一考生文章写得很好,就是不善于看画,怎么办?199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之后,写一篇鉴赏文章,带来多大反响,受到多少批评,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在难度方面,高考全国卷作文题还有值得商榷的,比如2003年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1986年的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等,内部关系都相当复杂,难以把握,带来审题的较大困难。而像2004年高考上海卷以“忙”为话题,北京卷以“包容”为话题,2005年高考山东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江西卷以“脸”为话题,广东卷以“纪念”为话题,全国丙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上海卷要求就流行文化的影响作文等等,都是难度把握较好的作文题。
取材生活化。这里的“生活”是广义的,既指直接的实践生活,又指通过阅读、影视等途径获得的间接生活。所谓取材生活化,就是说,高考作文试题涉及到的内容,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或者间接了解到的,考生有话可说。这一原则与前面说到的公平性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平性是指考生之间对作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应该是大体接近的,生活化则是指作文内容与考生整体(或主体队伍)之间的关系,即绝大多数考生对作文题涉及的内容,是熟悉的,有话可说的。这个道理比较好懂,这里不展开分析,也不再举例。
高考作文试题的命题,还可以说到一些原则,但愚见以为以上四条原则是基本的,主要的。遵循了这几条原则,试题就可能不会出较大问题,否则,就难免不尽如人意。关于高考作文命题,向来见仁见智,本文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还望专家和同仁指正。

阅读全文

与民族汉考作文题目目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