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财经人物作文素材

财经人物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1-03-03 00:48:39

❶ 人物传记分为

1、按写作方式分类

人物传记中,自己写自己的传记称为自传,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等,有些回忆录也属于自传。自传,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自传按叙述方式,可以分为亲笔自传和口述自传。

2、按载体分类

按载体的不同,人物传记可分为传记、画传和传记片。

一般传记,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

画传,指的是以图片、照片等为主,辅以简短精炼的文字、资料,反映传主的生活历史、生平状况、精神面貌、主要贡献等的纸质书籍或者电子文本读物。画传兼具文字传记的真实性、可读性和画册的直观性、可视性等特点。

传记片,就是是纪录片、电影形式制作的传记。以纪录片形式制作的传记也叫人物纪录片;以电影形式制作的传记也叫传记电影。

3、按传主分类

(1)政治类:领袖、政治家、政治人物、革命家。

(2)文艺类: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教育家。

(3)科技类:科学家、院士、专家、工程师。

(3)军旅类:将军、军官、英雄、烈士。

(4)演艺类:明星、艺人。

(5)财经类:创始人、企业家、领军人物。

(6)社会类: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7)民间类:侠义之士、奇人异士、模范、孝子。

(1)财经人物作文素材扩展阅读:

传记的起源:

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很早,而且体裁多样。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

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到了西汉中叶武帝时期,被誉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出现了。

司马迁创造的纪传体,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司马迁不仅创造了以人物记传来代替历史事件的叙述,通过传人来记事,同时,他还以文学的手段,来描写历史人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而又形神具备的人物形象,不仅为我国文学和史学的兴起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且对史学、文学、戏剧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❷ 作文材料1968年吴晓波

吴晓波,1968年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焦虑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学业压力,特别是在现在飞速发展的当代,我们的内心更是会焦躁不安,害怕被社会淘汰,害怕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害怕才能得不到施展等等,吴晓波总结出焦虑产生的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不确定性,我们面对的一种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到哪去,他说起刚考上大学时听的一次演讲时听到讲师说上帝死了,然后开始很焦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未来的出路,后来把思念大学时光泡在图书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产生了想做一名知识分子的想法,谈到所谓的合格的知识分子,他还引用了罗斯福的话“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第二点,焦虑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叫人比人气死人,就像他提到的那个青年的提问一样,看到别人的成功,看到他人的成就,比较自己的一事无成,很是焦虑,所以比较会产生很大的焦虑。第三种是选择,在我们的人生中会出生很多岔道,然后每一次选择就会耗去我们的时间,耗去我们的精力,最后焦虑不安。大学时期的吴晓波曾经用五个月时间与同学组队在南中国逛了一圈,看到了农村的样子,还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特别是湖南看到的那个贫困家庭,真正理解到家徒四壁是什么场景,回来后的他慢慢冷静了下来,变成一个不是特别愤怒的人。他说“年轻的时候,你如果有一次很长途的旅行,对你的一生来讲是有很深远的意义”,在我看来,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目的地如何,而在与这段旅行中的过程,其中的所看所感所思,旅行能更好的让我们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我们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我们现在的焦虑,可能是成长的焦虑,是希望获得成功的焦虑,但成功者确实也有成功者的很多的一个困扰,他提起一个富人朋友虽然家财万贯,可是却失去了拥抱亲人的机会。最后既然产生了焦虑,我们就要积极的想办法解决,对此他还提供了几种克服焦虑的方法,一是要确定自己喜欢的东西,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三是要努力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事跟专业。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收获成功的喜悦,焦虑自然也就随之消除了。

❸ 2008--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素材,颁奖词

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其颁奖词

1、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农民。
【事迹】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13位农民除夕租了辆中巴车,顶风冒雪到郴州救灾。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与解放军、武 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他们的义举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勇为”。
【颁奖词】
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事迹】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才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事迹】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
6月17日晚,济南军区士官学员武文斌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这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对共和国的承诺。
【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树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4、中流砥柱 经大忠

【事迹】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受灾最严重。地震发生时,北川县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地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3天3夜没有合眼,而他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他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
【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5、男儿榜样 李隆
【事迹】
在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5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后,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6、这就是爱 韩惠民
【事迹】
34年前,一场飞来横祸,把韩惠民和初恋情人吴月瑛分开,吴月瑛瘫痪了。
照顾吴月瑛3年多后,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而他答应交友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是为了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我们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7、大写尊严 金晶
【事迹】
当几名x独分子试图从她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圣火传递时,坐在轮椅上的金晶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触动了所有人的心弦。
【颁奖词】
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8、华彩惊世 张艺谋奥运团队
【事迹】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总导演张艺谋说,电影做了20多年,从来没有这种感受。这种机会一生只有一次,当你有幸从事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工作,这是你一生的财富,值了,值了!
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用世界通用的语言介绍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9、点燃生命 吉吉
【事迹】
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7分,中国登山队19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请记住造就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逾百年历史上一道奇观的5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第一棒火炬手吉吉,西藏登山队运动员;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颁奖词】
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10、傲拓天疆“神七”航天员
【事迹】
去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3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任务,9月27日16时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评选的入围者,“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的当选,更是众望所归。飞天的渴望在中华民族的脉搏里流淌了数千年,如今“神七”发射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复活了一个古老民族关于“飞天梦”的记忆和影像。3名航天英雄用近乎完美的方式举步量天,将一个古老的人类巡天愿景变成了现实。“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北京奥运会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11、特别奖 全体“中国人”
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❹ 高三时评类作文怎么写

时评类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二)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❺ 90后的名人事例

有许多比如:赵俊杰,90后企宣&高级网络工程师,俊杰网络文化传播机构总经理,90后名人协会会长,青岛沙洲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企宣主管,青岛傲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赵俊杰网络部总监。
男,汉族,1991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B型血摩羯座。现住青岛市

★个人经历★

1991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0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市重点中学 淄博怡中外国语学院。因为不满目前应试教育的模式愤然退学。
2007年,赵俊杰参与了一家IT培训机构的培训,因为之前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之后以优异成绩取得高级网络工程师的证书。
2009年,17岁的赵俊杰已经是具有IT高端技术从业两年工作经验的高端人才。先后从事 IT维护、硬件采购、网站开发一直到项目经理、技术经理。
2008年8月,在担任某网络公司技术经理的同时与同学韩青峰(2008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委特聘网络工程师),于涛。一起开办 依兰网络 成为青岛互联网的一支年轻力量。
2009年3月。赵俊杰结识青岛著名音乐制作人 MC沙洲。加入其创办的 沙洲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网络与企宣部主管。赵俊杰网络工作室并计划在09年推出青岛原创音乐合辑“都市灵魂”选秀活动。
2009年6月。青岛依兰网络更名为青岛傲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仍然保留依兰网络品牌。并拥有自己独立的IDC机房。
2009年6月。担任中国90后名人协会名誉会长。
2009年6月,参与制作QTV-4青岛电视台财经资讯频道大型综艺节目《拼购乐翻天》,担任其网络技术支持。
2009年7月底,与艾水水、丁仕源、周丽晶等90后成功人士参与《新周刊》策划的关注90后专题采访。
2009年10月1日,整合其资源创办俊杰网络工作室(俊杰文化传播机构)
2009年10月12日 参加青岛市团委等单位主办的“赢在青岛”青年电视创业大赛。
赵俊杰“赢在青岛”创业大赛2009年10月13日 登入当天的青岛晚报第七版 “16岁辍学闯北京 18岁成就老板梦”
2009年10月27日,顺利进入“赢在青岛第一季”50强。成为晋级选手中唯一一名出身90后的选手。
2009年11月初,推出《Fish娱》系列杂志,第一期《Fish娱·时尚》已经推出电子杂志Demo版。之后还将推出《Fish娱·动漫》《Fish娱·购物》等系列杂志。
2009年11月14日,青岛财经日报A13版报道“赵俊杰:90后网络工程师”并获得创业导师指导意见与风投投资价值评估。
2010年1月30日,青岛百路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傲盾网络)挂牌成立,该公司与北京百路桥集团强强联手,拓展业务。邀请赵俊杰担任其公司网络总监。
2010年,参与制作青岛网络电视台节目。

❻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

[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作者:江山依旧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毕淑敏的抉择少男少女们常喜欢玩一种浪漫的网游,用五种象征不同生存方式的实物供人选择,并逐次放弃一项,凭最后留下的,并参考前面的,便证明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人,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当然,他们大多会选择鲜花,因为它代表着美丽而芬芳的爱情。当著名作家毕淑敏偶然遇到这样的提问时,却以相当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她在不故作崇高且认同世俗生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丰富的联想力,以自身真实的生活状况介入命题,拿生命来感受、体验这残酷的一失再失。每一项的最终放弃,她都权衡再三、思潮翻滚,越到临界越感阵阵痛楚袭来,如灵肉的割舍,如绝域般无援。这真是一个残忍的网游,因为它遇到了一个"傻"到能真切感应的人。毕淑敏,她最终抓住了笔紧紧不放。此时,积蓄已久的所有辛酸与委屈全涌了上来,她不能自已,泪水滂沱而下。毕淑敏这篇长长的自叙,数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清晰地记起。是的,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金钱、地位、荣誉、感情这几样东西,足以构成一个人安足生活的全部,人舍此何求?可是,这就是真正的生活吗?这就是人活着全部的价值所在吗?毕淑敏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对于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来说,精神生活才更为神圣而重要。在那里,灵魂有宁静的屋宇,有自由的翊膀,俯仰之间,有洞彻与发现,更重要的是,面对自己,你可以是自己唯一的主人。没有思想,混迹尘土,仅剩一具欲望的躯壳在人间游荡而过,这对于一个清醒的写作者来说,不啻是荒凉而可怕的。毕淑敏选择了写作这最后的归宿,选择了一根生命赖以存在的思想的苇草,虽然这苇草在工业时代的夹缝中如此尴尬地摇荡,但却从没停止过追随太阳的方向。此刻,毕淑敏幸福地依偎着它,在草尖上欣喜地看见了阳光、空气、河流、爱人和孩子…写作,可以是一种更具意味的生活方式,只要你,给思想一张可供栖居的洁净的纸张。素面朝天毕淑敏在当代作家中,我对毕淑敏印象最深。这不仅是因为她曾经是位医生与我同行,由医生变成作家使我羡慕,而且还因为她素面朝天的品行让我敬佩。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西藏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到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其代表作有《预约死亡》、《红处方》等。《素面朝天》是她早期的作品。虽然这篇文章不是她的代表作,但许多人都知道它。我也是首先从这篇文章了解毕淑敏的。说毕淑敏素面朝天,是因为她不仅写了《素面朝天》,而且她主张"素面朝天"。她认为大自然中每一棵树木、每一棵花草,都用本色地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它们会衰老和凋零,但衰老和凋零是一种真实。人类的这张脸,是与生俱来的证件。我们的父母凭着它辨认出一脉血缘的延续,我们的亲人、朋友和同事凭着它来了解其喜怒哀乐,所以不必要隐藏在脂粉和油彩的后面。她还说"化妆品不过是一些高分子的化合物、一些水果的汁液和一些动物的油脂,它们同人类的自信与果敢实在是不相干的东西。""假若不是为了工作,假若不是出于礼仪,我这一生,将永不化妆。"敢于素面示人,就是自信的一面。"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真是"文如其人"。关于毕淑敏的的外貌,采访过她的记者王洪是这样描写的:"毕淑敏其人比我想象的还要高大,果然是\'素面朝天\',不施粉黛。着装素净淡雅,蓝色的外套,衬着雪白的衣领,给人以纤尘不染的深刻印象。圆圆的始终微笑的面孔,依稀留下了金戈铁马军旅生涯的豪迈与西藏高原的粗犷。"也许是她的处女作发表"太迟",34岁时写《昆仑殇》,大概还由于她的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毕淑敏留给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大妈"形象。关于毕淑敏的文字风格,也可以说是"素面朝天"。"她不以学问见长,也不以前卫式的实验标榜;她不是江南的小山秀水,但也有别于莽原塞野的黑骏马,有别于黄河决堤似的一泄千里;她自然不是男人眼中的\'丰乳肥臀\',但也不是女性自我描述的心理体验;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又不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她的散文把日常生活中似乎极为平常的事物作为审美客体,把似乎人人所经所历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王洪对她朴实无华的文风作了很好的总结,甚至夸奖毕淑敏很有一点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毕淑敏的创作与她从事的职业--医生有关,无论是在她的作品中还是在实际行动中,都更多地与病人、囚犯、孩子之类的弱势群体接触。她热衷于探讨"临终关怀"、"人生意义"、"幸福感"这样的命题。这在中国作家中是少见的。王蒙评价说,她最大的特点是"悲悯"。所以她的作品在普通市民中有着广大的读者群。毕淑敏当了22年的医生,后来自修了电大中文专业,不是"正宗科班"出身的她成了作家,实属不易。她虽然现在已是国家一级作家,但她不卖弄,也不故作儒雅,对自己写作的过程也向记者"实话实说"。譬如说,《昆仑殇》是她的处女作。当谈到成名作《昆仑殇》的创作及发表情况,她说是1978年返京后,在西藏阿里那段遥远的经历找不到人交流,才有了写作的冲动。5万字的《昆仑殇》一个星期就把初稿完成了,但她却没有勇气寄出去,后来稿件还是由她的丈夫送到《昆仑》编辑部的。就是《素面朝天》一文,也是"当时偶遇海南出版社出版人的夫人,才得以出版。"这是何等的诚实和坦率啊!毕淑敏无论是为人为文,真可谓是素面朝天。作家王蒙甚至认为连她的名字都太普通。他在为《毕淑敏作品精选》一书所作的序言中写道:"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这是对素面朝天的毕淑敏最贴切的评价。文如其名毕淑敏提笔写字是在一年前,那时才开始接触一些关于文字方面的信息,走上读书之路。这正如一座有实心围墙的花园,你不走进去,是看不见花园景色的,永远也不会知道里面究竟有多么的绚丽多彩,而毕淑敏就是这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散发着迷人的幽香。走进围墙内,不禁被景色所迷惑,当时的我绝对不会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兴奋,而又感慨万千。随着时间的推移,圈内的朋友也渐渐多了起来,说的、写的、看的…耳闻目染无不是里面的文、人,无论"大"家还是"小"家,或者如今的网络写手。他们对我提得最多的就是毕淑敏了,因为她的行文和为人,一致认为我应该多看看她的文章,或者说她的文章比较适合我阅读,因此,心存此念久矣。一本《毕淑敏自选精品集》的散文卷终于暂时满足了我一回期盼的心愿,急切的心情才稍稍得以缓解。虽说我没有能够拜读她的《红处方》,但从她的这本集子里我分明看见了一个和蔼可亲的大姐,满面笑容地朝着我的方向走来,向我挥手致意。她的这本集子大约收录了她九十多篇精品散文,读了也就对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她的文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质朴无华,是那么的容易接受,并能随即溶解其中。她的散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能给人启迪和思索,让我们在引起的共振波中彼此交流、传递。王蒙说:"她太正常、太善良,甚至于是太听话了…有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字、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读她的文章,好快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打开书刚刚读完第一篇就被她的文字打动,像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着我的眼球,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贪婪吸取,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读完此书,王蒙所说都一一清晰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她确实是位正常、善意、祥和、冷静的人,作文也是循规蹈矩,实在难能可贵,笔端流出的无不是善意与冷静。合上书,细细品味,却很难想象一个十七岁的柔弱女子是怎样穿上军装扎根西藏阿里的,在阿里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此刻我多想置身高原,感受那时的她,一连串的问号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油灯下笔耕的她需要多大的意志和韧性,也许正是这十一年的军旅生涯才练就了她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她的花季在高原上绽放,她的青春年华在她的笔下得到了升华。而我曾经的理想也在这瞬间被点燃,我崇拜军人,心中的橄榄梦一直无法释怀,至今还是激情未减,脑海里闪现的是戈壁、奶茶…我很欣赏她说的这句话:写作是童年、皮肤、听觉、命运的延伸。很形象很受启发。她还说,因为写想起很多往事,幼时的落花生,埋在我们的大脑垄沟中,一镢头下去,几颗果实被刨出来,于是很贪心地接着挖下去,岁月也就在墨水中复活,在倾听世界立体声的同时感知辽阔恒远的历史气候和深邃内在的人性温差。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很恰当,也很美丽,因为写作本身是一种思索的过程,将我们的记忆闸门打开,在记忆长河中收获的是生活点滴凝聚而成的颗颗果实,那里是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接着她又说,写,追我思虑,听,迫我虚心。写作是快乐而辛苦的行为,将生命的长度和阔度拓展,我不否认,因为我正为此辛苦并快乐着。她以女性独特的敏锐视觉和丰富的感知,写了很多关于女性的文章,比如《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寻觅优秀女人》、《性别按钮》、《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芒果女人》、《假如酋长是女性》、《你是否位女作家羞愧》、《历史女人》、《女思考者》、《淑女书女》等都是令人震撼的文章,她从自身的感受出发,理性的分析,读起来倍感亲切和温暖,且真实感人,毫无娇柔造作之态,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作为女人我们需要这样的感觉和追求,好好抓住自己的特征和长处,做一个智慧、率性的优雅女人,学会思考、生活。从她对待朋友的女儿若樨的冷静交谈方式、对女友千头万绪的巧妙解脱以及对《眼药瓶的奥秘》中渠枫的剖析,还有她对待小兵私下为了自己奶奶病情而克扣别人用药的典型行为进行理智而大胆的冷处理,从而让这名小兵走上了健康为人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张扬着她的善良、冷静与睿智,而这些又恰恰是我们每一位女性所必备的姿态。毕淑敏,文如其名,文收其心。走进毕淑敏茫茫书海看人生。当快餐文化席卷文坛的时候,踩着清雾,循着那丝轻盈缥缈的音乐,我在寻找,寻找那隐居在平凡中却充满哲理的世界。这条路,我相信依然不会孤独。《忍受快乐》,一本书,一个富含感性却不乏哲理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已是月淡星疏,只是那几颗明明的星星仍固执的守候着黑夜,一时间竟是看得痴了。一席凉风拂过,带来晚风特有的一丝寒意,只是手中的那本书,依然散发着一丝温暖。因为它,我走进了毕淑敏,也走进了哲理的殿堂,聆听那丝久违的天籁之音。看它,不是因为那似乎有些不伦不类的书名,也不是因为它的主人是位著名的作家,而是为了寻找失落的心灵,寻找那些明悟的感觉。心灵在这个充满霓虹色彩的都市飘荡,却找不到任何的归属感。冷冷的晚风飘过无痕,却留给我无尽的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钢筋水泥的孕育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也在人的心灵之间竖起了一面面铜墙铁壁。阴霾密布的天空下,快乐在慢慢消亡,在死寂的夜空中涣散。总有那么一些人,当快乐来临的时候,他们手足无措,举止慌张,甚至以为快乐认错了人。许多人就这样迷失了方向,像迷途的羔羊,等待主人的呼唤。于是,陶醉在忍受快乐中的我醒来后,是多么地希望迷失快乐的人儿也来聆听这天籁之音,让毕淑敏当一回你心灵的医生。毕淑敏是作家,也是医生,王蒙评价她说,"既是做了小说,似乎也没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的小说那样,她的散文因在"世界屋脊"的特殊生活经历而渗透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的心理分析。散文集中的部分心理散文,更是贯注着她,一位心理医生充满洞察力和稳定感的目光。或许,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心灵感情是最微妙的东西,不可能被轻易读懂,但我发现毕淑敏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奔跑。《忍受快乐》,或许在当今这个文学殿堂中几如米粒之光,在我心底,却可以与日月争辉。作为一位作家,毕淑敏不失为当代中国文坛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然而,作为一名医生,她更不负医者父母心的那种悲悯世人的责任。在面对非典那"跑了的一代"的学生时,在非典肆虐的北京,虽然她很想以一种长者的宽容和溺爱之心原谅他们,但时代赋予二十一世纪当代青年的责任是那么的重。她写下"致跑了的一代",她以无尽的勇气,用笔挥洒出一行行如血泪般的文字:别把灾难带回家,即使无奈生命即将结束,也要让生命在医院划上句号,为世间减少一份痛苦。在这个选择落叶归根观念的时代里,她的这份勇气与坚决在"假如我得了非典"一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却是珍爱生命的极致体现。风卷残云,重忆非典,那无疑是一场梦魇。只是岁月于潇洒中展现出了它惊人的魄力。是的,时间在慢慢淡化曾经非典带来的恐惧。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呢?短短的三年,人们似乎已从非典的阴影走出来了,甚至于好像从未发生过非典一般,大家有开始肆无忌惮的竞赛吃的胆量了。亲爱的人们,淡忘得太快,那是对生命的一种蔑视。这不是一种真正的快乐。毕淑敏是为医生式的作家,她的文字如同对症的药,点醒了人生百态。用一篇篇富含哲理性的散文洗涤着那些早已蒙上一层灰尘的心灵,抚过那正在忍受着快乐的心,似甘露如清泉,慢慢地滋润着那因干裂而受伤的心灵。当我虔诚地聆听《忍受快乐》的时候,慢慢得放飞自己,一缕新生的阳光探入心扉。正如毕淑敏所说,"我相信心与心的勾连,是这个世界上最有趣和最快乐的事件之一。"那么我想说,走进毕淑敏,走进她的文学世界,那会是走进生命的一条捷径。拯救毕淑敏曾经以为毕淑敏是一位真正的作家,读了几年的毕氏作品之后,现在越来越感觉她在向一位真正的医生的目标努力着。不妨看看网上流行的标准的"毕淑敏简介":"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及注册心理咨询师。"用小说来传播医学知识、医学道德甚至医学关怀,如果不说是毕淑敏的一大发明的话,也得算是毕淑敏近年的一大贡献。看吧,《红处方》关注吸毒人群,《拯救乳房》关注癌症患者,《血玲珑》关注血液绝症病人,《心灵七游戏》是一本心理自助读物,用主流媒体的话说就是:"毕淑敏的创作始终保持着对社会、对人性的高度关注,富于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写作态度使毕淑敏获得了人们的尊敬。"这话从语法结构上看显得绕,像是一条首尾相衔的蛇儿在转圈圈。都能看懂是在表扬毕淑敏,可中国词汇那么丰富,本可以把表扬信写得更有层次、更有质感一些的。在相濡以沫几十载的老公的眼里,"毕淑敏很敬业。一谈起她的工作,我就觉得她始终是个医生。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是医生。2002年8月,她和她的一帮学心理学的博士同学开办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除了当作家,她依然是医生,只不过过去她是内科主治医生,现在是心理医生而已。"不管是哪科的医生,毕淑敏近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没有离开医院的故事背景倒是真的。《红处方》的故事就发生在一所戒毒医院。从故事大纲看,是一部谁都能写的一部作品,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只在于怎么写和写成什么样子。一位叫余化石的朋友有一篇评论贴在了网上:"我们不难看出,这部书从前到后都好像充满了白色恐怖,更具体的说是毒品的恐怖。在现实世界中,虽然毒品、艾滋病在全球蔓延,但我们好像对它们并没有多少了解,更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恐怖。这也许是我们没有被它们\'临幸\'过,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的责任没有尽到,没有使我们了解它。这部《红处方》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材料,给我们大家敲了一个警钟。"这话很有代表性,听朋友们谈到读这部小说的感受,大多是这样来看待它。不妨这么理解:毒品猛于虎口,既然医学科学家还未探索出戒毒的好办法,作为一个尽职的小说家,就给那些在将吸未吸边缘上徘徊着的人们使上一招恐吓计吧,先吓退了再说。这样来看《血玲珑》,就不像是小说,而更像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了。《拯救乳房》讲述的是一个心理治疗小组的故事。故事中公务员、老干部、硕士生、下岗女工、白领丽人、妓女等汇聚一堂,携带着各自复杂的经历和对癌症的恐惧与抗争,在一次次的小组活动中探讨死亡。《拯救乳房》一书首印12万册,这样大的起印数让人想到是沾了书名的光。出版社一方告诉媒体,取名"拯救乳房"经过了认真慎重的考虑,并非为迎合大众低级趣味或者是哗众取宠。但这样的说辞,一个神智正常的人就算把俩鼻孔捂得严严实实透不过气,都能闻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儿来,不值得当真的,只好去听作家本人怎么说。毕淑敏那段时间也算声带宏亮,一再宣称《拯救乳房》这个书名并非哗众取宠,都快成了祥林嫂了。退一百步说,就算真如毕作家所说:"乳房的本意是中性的,等同于腿、胳膊、大脑,而拯救,是一个庄重的动词,这样的搭配,我觉得语法上、概念上应该没问题。"且不说历来哗众取宠的书名、标语、口号之类其实大多在语法、概念上立得住脚,但《拯救乳房》一书既出,客观上读者大众就是被大大地"哗"了一下子,被哗的结果就是大把掏银子买书。你不能因为主观上没有这样的"因",便毅然决然地一定要否定这样的"果"吧?毕淑敏的这番道理讲得好没道理也。这样的做派,显出了内心的不够诚实。而她称"乳房跟人身上的其他器官一样,不应有任何特殊之处",进而指责"读者很浮躁"、"有的读者从书名想到了色情,把《拯救乳房》当色情小说看",这就是老毕有失厚道了。其实这个书名并没什么错误,取名暧昧正是当下畅销书的一个策略,除了表明作者和出版人的机智,在人格上降低不了什么。读《血玲珑》时总有一个拂之不去的感觉:毕淑敏的医生与小说家两重身份没能水乳交融在一起,而是在两个身份中间游移不定的时候居多。这部作品披的是医学外衣,作品却没并未体现多少过硬的医学依据,更像是纯粹的小说家在编排故事,因而故事之太过离奇以至于格调显得低俗也就不意外了。单看书中女主角卜绣文为救女儿而决定再次怀孕,设法获得当初强暴自己的那位男士的精液一段曲折故事,就称得上一部现代版的"三言二拍"了。但是毕淑敏大夫构造的让女主角生出胎儿长期供病者抽取骨髓的"血玲珑"方案,从医学上先就说不过去。当今媒体报道过的骨髓捐献与受赠者结对配型的事例已经不少,一旦配型成功,便是一劳永逸,因骨髓具有再生功能也。毕淑敏这一番为故事而故事的工夫经不住起码的推敲,考虑到毕医生已经转行心理咨询,这一节略过不说也罢。在此为出版毕氏作品的编辑们支一招儿:要想毕淑敏的书卖得更好,应当给她一个准确的定位,比如"通俗医学故事"、"医疗关怀文学"。就像香港那位叫梁凤仪的姐姐,若不是扛上了一块"财经小说"的招牌,能否成名都不好说,包装的成果是,从十几年前起,大陆每一家像模像样的书店,都少不了一个"梁凤仪财经小说"专柜,那得替出版者和营销商赚了多少银子呀。在当下这个普社会人们关注心身健康的时期,给毕医生弄块医疗文学的膏药贴上,必更加走红。说归说,心里还是希望毕淑敏不再平地踏步。原因很简单:曾经发现几位好的小说写家,如今已大半凋零--王小波已成古人,李敖也渐渐走进了下水道,贾平凹在忙着拿旧作翻新卖钱兼卖字画,韩寒、郭敬明、张悦然那帮小朋友显见得只有为同龄人提醒休闲读物的本领不说,小小年纪已经知道拿散碎文字集结成"新书"来混大把的银两了,惟毕淑敏势头依旧猛,年年推出大部头新书,真的好希望她能显把身手,挺而担起拯救当下中国文学的重任。拯救中国文学,当由留住毕淑敏这一粒活力饱满的火种始。()〔高考作文素材之人物篇--毕淑敏〕【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❼ 财富(作文题)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喜欢炫耀的成功,就是商业繁荣,物质丰富,金钱万能。 这个假象如同宇宙黑洞,以强大的力量吮吸世界五大洲民众,无力抗拒。当今世界的西方自由式市场经济成为“全球一体化”模式,引起各国聪明才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人人都做发财梦,因此招来了财神爷,阴魂游荡在地球上空。其实没有什么财神爷,倒是金钱魔鬼,月黑风高,到处都是阴森森的妖气,令无数善男善女着魔,为了钱,什么事都敢做。目标是发财致富,把经济搞上去,不论采用什么手段,只看效果,不讲过程,这是西方实用主义成功的秘密。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看看《圣经》怎么说。 耶稣对他的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富有的人很难进入天上的王国。” 他又说:“我再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眼,比富有的人进上帝的天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19:24) 这还不算,还有更厉害的告诫:“你们这些富有的人,哀哭嚎叫吧! 因为将凄苦临到你们身上。”(雅各布书,5:1) 以下的经文就不必引证了,有过之而无不及,如“财富腐烂”、“金银生锈”、“吃掉你们的肉”、“在最后的日子,你们积存的东西,到头来像火一样”……,句句都是《圣经》上的语言。尔撒圣人(耶稣)以身作则,树立了清贫守道的光辉榜样,而西方这些不孝子孙们,叛经离道,否认上帝,对抗先知,却与金钱恶魔共舞,而且流毒全世界,用他们核武器和欺骗宣传助长钱魔嚣张,强迫各国“全球一体化”,世界沦陷全部进入资本主义邪恶泥坑。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 一句话,把吃人的资本主义描述得淋漓尽致。

面对迷茫的世界,深思伊斯兰对财富的立场和指导。 信仰真主的精神力量,足以抗拒邪恶的黑洞吸引力,保持头脑清醒,坚守正道。 本文从劳动开始谈起,任何论述伊斯兰对金钱的性质分析,再谈穆斯林的成功之路。

伊斯兰鼓励信士劳动,创造财富,先知穆罕默德说:“如果一个人,早晨拿一根绳上山砍柴,背到山下出售。他挣得钱,够自家花用,再施舍给贫困的人一些。 毫无疑问,这样比向别人乞讨要好得多。” 伊斯兰没有完全否定财富的意义,取之有道,用之有德,这是金钱来往和交流的基本原则。通过正当渠道和方式赚来的合法利润,可能使一个商人成为富翁,拥有万贯家财,这些钱可以用来投资再生产,改善日常生活,也应当用来支持慈善事业。财富对于拥有者的意义,只是真主的考验,《古兰经》说:“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财产和子孙只是一种考验,在真主那里有重大的报酬。”(8:28) “你应当借真主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 你当以善待人,像真主以善待你一样。”(28:77)

现代被卷入市场经济洪流里的亿万民众,把挣钱看作是第一需要,任何其它的生存目的都舍弃了,例如崇拜真主、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照顾家庭、疼爱妻子、关心小区公益事业。 《古兰经》中确定的人的价值不在拥有多少财产,而是“在真主看来,你们中最尊贵者,是你们中最敬畏者。真主确是全知的,确是彻知的。”(49:13) 人活在世界上应当有许多责任,即使有了技术专长,或有艺术爱好,也不能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尤其一心扑在金钱的目的上,对别人冷若冰霜,没有人情味,这样的人不是顺从真主的奴仆,与敬畏真主背道而驰。 先知穆圣 说:“谁帮助他的弟兄减轻负重的人,真主也将在复活日减轻他的负重。” 《古兰经》说:“你们的主是最知道你们的心情的。 如果你们是善赤7d的,那么,他对于常常悔过者确是至赦的。你应当把亲戚、贫民、旅客,所应得的周济分给他们,你不要挥霍。”(17:25-26) 金钱万能是恶魔,有迷人的妖媚之力,使人堕落成唯利是图的卑劣小人,利令智昏,失去人性,背叛信仰,六亲不认。

在当今世界上,被金钱的妖精着了魔的人,人性变了质,对待亲人和同胞不如禽兽,短斤少两、假冒伪劣、广告欺骗、弄虚做假,贿赂官员,偷税漏税,甚至盗窃、绑架、威吓、杀人,为了金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公正的社会发生两极分化,少数人以不道德的手段成为暴发户,他们的财富“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是肮脏的钱,罪恶的财富,真主说:“你们不要借诈术而侵蚀别人的财产,不要以别人的财产贿赂官官吏,以便你们明知故犯地借罪行而侵蚀别人的一部分财产。”(2:188)

那些为了获得不义之财,敢于大胆干罪的人,夸耀自己等能干,路子野,吃得开,上通官府秘室,下连流氓黑社会,因为这些人失去了信仰,对真主没有恐惧,没有敬畏,不相信后世报应。

今日社会衡量人生的价值只有金钱,金钱万能,金钱是上帝。流行的格言是“笑贫不笑娼”,“娼”未必都是女性,而代表了任何卑劣和没有人格的丑事和罪恶的行为,只要有了钱,什么丑陋都能掩盖,什么无耻的行为都能摆平,不论是道德的,或是法律的。 这是社会的堕落,人性的腐败,一个社会如果连羞耻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人性?也可能是物极必反,一个青少年走了一段人生的弯路,希望在回归正道,穆斯林应当头脑比别人清醒得早一些,弯路走得短一些,祈求得救于至仁至慈的真主。真主说:“他们的财产和子嗣不要使你赞叹,真主只愿借此在今世惩治他们,他们将在不信道的情况下死去。”(9:85)

财富是真主的对一些人的恩赐,因此是考验,不信道的人不可能有这样的觉悟、理解和人格。穆斯林应当感到幸运,在这个世界上,能获得造物主的正道启示和指导,这是人生难得的福份。伊斯兰并不赞美人们都受穷,贫穷不是光荣,而人人都应当参加诚实劳动,公平交易做生意,做科学研究,开发市场,合法贸易和经营,都是敬畏真主的行为,因为认主独一的理念融化在信士的一切行为之中。在当今世界上,我们穆斯林必须参与社会活动,与人合理竞争,遵纪守法,发挥高度的智慧和才能,我们也要走发财致富的道理,但是我们是真主的奴仆,服从真主的命令,敬畏真主。 真主许诺他的奴仆们:“但使者和他的信士们,借自己的财产和生命而奋斗;这等人正是有福的,这等人正是成功的。真主已为他们预备了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那正是伟大的成功。”(9

❽ 在新华社发表文章在什么媒体刊登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
新华社在建设现代全媒体集团,拥有各种新闻发布形式和媒体工具,包括传统通讯社业务、报刊业务、网络业务、经济信息服务、数据库和搜索服务、手机和网络及大屏幕等新媒体、电视台等等综合性架构。
文字新闻报道
文字新闻报道是新华社传统报道形式。它及时、准确、权威地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时政、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的重要新闻。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每天播发稿件近600条。新华社文字新闻产品分为6条发稿线路:通稿新闻线路、体育新闻专线、服务新闻专线、财经新闻专线、社会文化新闻专线、专特稿新闻专线。
通稿新闻线路
是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新闻的综合线路,是新华社履行国家通讯社、世界性通讯社、党和人民耳目喉舌、消息总汇四种职能的权威线路。
通稿新闻线路设有“授权发布”、“新华视点”、“新华时评”、“国际观察”、“时政”、“国际”、“港澳台”、“外事”、“社会”、“经济”、“海峡时评”、“法制”、“科技”、“医卫”、“教育”、“体育”、“文化”、“媒体集萃”等栏目。同时,播发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事新闻、港澳台新闻、体育新闻的“新华社快讯”。
·主要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项主张。
2.纵论世界风云变幻,报道中国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政治、经济、科教、外交、军事新闻。
3.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4.报道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单位。
5.及时报道国内外各种重大突发事件。
6.揭露社会上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消极现象、不良现象。
7.报道海内外受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科技、文化、体育新闻
·发稿情况 每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发稿250条左右。
体育新闻专线
是报道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体育人物、体育事件及体育产业的新闻专线。内容包括中央权威部门授权新华社发布的重要体育新闻;国际、国内体育权威机构提供给新华社的独家新闻;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欧洲足球锦标赛、NBA、CBA等重大体育赛事报道。
体育新闻专线设有“体坛热点”“新闻人物”“体坛走笔”“赛事前瞻”“赛事综合”“名人视点”等栏目。
·主要内容
1.全面报道欧洲五大联赛和南美各国联赛、欧洲冠军联赛、联盟杯赛、亚洲冠军联赛、欧洲足球锦标赛和亚洲足球锦标赛等国际足球赛事。
2.报道中超、中甲、女足赛事以及国足征战国际赛场等国内足球热点事件。
3.全面报道NBA、CBA等篮球赛事以及明星球员情况。
4.报道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各项国内外体育赛事。
5.报道全民体育健身和休闲活动。
6.报道国内外正在兴起的各种新奇、刺激的极限挑战运动。
·发稿情况 每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发稿60多条。
服务新闻专线
是以报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以实用新闻为主的新闻专线,具有服务性、前瞻性、亲和性。每天播发国内外民生领域的权威新闻、相关动态、信息资讯,内容涵盖汽车、房产家居、生活消费、旅游出行、健康医药、IT通讯、人才求职、休闲时尚、学习培训、气象环境等方面。
·主要栏目
1.生活观察:是服务新闻专线的重点栏目。主要报道生活消费领域的热点、疑点、难点、冰点问题。
2.公众质量服务:权威报道公众关心的产品质量问题,稿件以组稿形式播发,包括产品质量播报、伪劣产品追踪、黑榜企业暗访、违规问题查处、专家支招预防等。
3.民生热点访部委: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权威解析群众在购车、买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
4.求证新闻:报道权威机构声音,澄清社会上的“小道消息”。
5.记者亲历:以记者亲身体验,反映生活消费领域的方方面面。
6.城际比较:对比报道国内外城市在市民生活形态、消费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7.新华数字:即时发布消费指数、就业指数、旅游指数、就医指数等。
8.南辰观察:由新华社记者南辰主笔,主要报道汽车消费领域的热点、焦点问题。
9.每周房情:评点主要城市商品房销售情况。
10.新闻背后的医学:介绍新闻事件涉及到的医学知识。
·发稿情况 每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发稿60条,同时配发20底左右的图片、图表。
社会文化新闻专线
是新华社为满足综合性报纸对社会文娱新闻的需要而设立的新闻专线。专线以新颖的角度、鲜活的语言,报道国内外社会、法制、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新闻。
·主要栏目
1.新华调查:是社会文化新闻专线的重点栏目,深入报道国内外社会和文化娱乐方面的焦点、热点事件。
2.社会广角:报道日常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包括突发事件、社区生活、道德风尚、社会思潮等方面的信息。
3.法治视线:报道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制事件新闻。
4.社会周评:对社会新闻和社会生活进行评论。
5.文化时讯:主要反映各地文化动态。
6.文化生活:反映老百姓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消费心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培育和亮点,以及国际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
7.文化视点:深层透视文化现象,反映文化发展的一些客观规律,揭露文化领域存在的丑陋现象。
8.中外读书:对好书、新书进行评论和宣传,对出版领域的媚俗现象进行抨击,综合报道全国图书市场。
9.艺术舞台:报道各类舞台演出和娱乐活动。
10.影视天地:报道新电影电视节目、歌曲演唱等消息。
11.名人明星:对一些文化界名人的行为与动向进行跟踪报道和深度报道。
12.文物考古:报道国内外文物考古领域的新发现、新观点等。
13.旅游文化:介绍各地旅游动态、景观设施、旅游经济等。
·发稿情况 每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发稿80条。
专特稿新闻专线
是新华社为满足媒体个性化需求设立的一条专线,具有独特的互动形式、灵活的供稿方式,在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中,为媒体提供了大量生动、有价值、针对性强的专供稿件,受到广大用户的称赞。专特稿新闻专线按照报道领域分为国际专稿和国内特稿两大部分。
·国际专稿
·主要内容
1.国际要闻:报道国际新闻最新发展动态。
2.时事特稿:报道最新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新闻事件,以最快速度介绍重大事件的发展进程、来龙去脉和事件细节。
3.软特稿:报道世界各国社会、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融知识性、新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4、大千世界:报道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文字简短精练,内容趣味盎然,每组稿件500至1500字,是报纸丰富、活跃版面的首选。
·发稿情况
1.国际要闻分两个时段发稿,6:30-9:30,播发“上午专电”,主要服务于晚报;19:00-24:00,播发“今晨专电”,主要服务于日报,每天发稿20篇以上,总字数近10000字。
2.时事特稿分两个时段发稿和软特稿分两个时段发稿,7:00至8:00,主要服务于晚报;16:30至19:30,主要服务于日报。每篇稿件在1000字左右。
·国内特稿
·主要内容 追踪报道国内热点问题,深度挖掘冰点问题,根据媒体的报道需求,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为媒体提供全方位报道。
·发稿情况 每周一至周五发稿,日均发稿3篇,每篇稿件2000至3000字。
新闻产品抄收方式
1.全球卫星广播网方式
全球卫星广播网(简称全球网)是新华社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等新闻信息产品的通讯网络系统,也是新华社目前最主要的传输技术手段。2000年元月开始正式启用。全球网通过四颗卫星发送业务信号,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全球各地区。用户接收软件采用流行的浏览器技术、灵活方便,充分考虑了广大用户的使用需求,主站有灵活的网络管理功能,能及时更改、设定用户的接收权限。这套系统采用滚动式播发,技术成熟,稳定性较高,覆盖面大,用户界面友好,能有效保证新华社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和稳定性。
2.互联网技术服务方式
登录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可接收新华社图片图表新闻产品。多媒体数据库的对外服务功能包括产品订阅、数据检索、个性化定制等。
图片图表新闻
新华社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图片采集和发布机构。新华社不仅拥有一支遍布全球的高素质专职新闻摄影队伍,还吸纳了国内外一大批优秀签约摄影师,进一步拓宽了新华社图片稿件来源。每天24小时实时播发新闻图片700余底,全年发稿20多万底。新华社图片内容丰富,画面精彩,具有权威性。通过全球卫星广播网传输图片,时效性强,图片拍摄、传输和播发全面数字化,图片从拍摄到传送到用户终端仅需几秒钟。
由新华社和国家档案局双重领导的中国照片档案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新闻资料图片库,保存200余万底资料图片,内容涵盖中国近百年历史和世界重大新闻事件。
新华社图片图表新闻产品有:新闻图片通稿专线、体育图片专线、图表漫画专线、新华/路透晚报都市报专线、新华/法新图片专线共五条专线和图片专特稿、展览图片。
新闻图片通稿专线
是全面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体育等新闻的一条综合线路。图片通稿专线权威、及时、发稿量大,体现了新华社宣传报道特色。主要来源于新华社自采图片,并辅以外通社的新闻图片,以及部分国内外签约摄影师提供的地方新闻图片,适合党报、都市报等综合类报纸,是各类媒体图片报道不可缺少的专线。
发稿情况: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播发图片200余底,遇重大事件,如国庆大典、“两会”召开等,发稿量大幅增加。
体育图片专线
报道国内外体育新闻,展现体育运动力量、速度与美的图片专线。内容有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报道;世界杯足球赛、NBA等各类球赛报道;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群众体育、明星逸事的报道等。图片来源新华社体育记者及部分外通社稿件。该专线适合体育类报纸和有体育版面的各类媒体采用。
发稿情况: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发稿量50余底。重大赛事期间,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发稿量增大。
图表漫画专线
用图表、漫画形式报道各类新闻事件的专线。图表数据来源权威准确,制作精美简洁;漫画诙谐生动,集新闻性与艺术性于一图,有很强的表现力。以财经播报、突发事件为主,还设有政策解读、国际要闻、生活服务、旅游出行、人才就业、医疗卫生、体育保健、质量抽查、环境保护、房产家居、科普教育等。适合日报、都市报、晚报以及财经类报纸采用。
发稿情况: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播发图表、漫画近20张。
新华/路透晚报都市报专线
是新华社与路透社联合推出的主要适用于晚报、都市报类媒体风格的图片专线。内容主要涵盖社会、文化、娱乐、经济、科技、环保、体育和突发事件等动态新闻。由新华社提供国内新闻图片,路透社提供国际新闻图片,图片量各占一半。该专线适合晚报、晨报、都市报媒体采用。
发稿情况: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播发图片60余底。
新华/法新图片专线
是新华社推出的全部由法新社独家提供的国际新闻图片专线。内容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热点动态新闻,兼顾文化、生活、体育等软性新闻。适合国际新闻版面较多的日报、晚报、都市报媒体采用。
发稿情况: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日均播发图片30余底。
图片专特稿
是新华社为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图片拍摄、编辑服务。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体育等各类专题图片。
展览图片
由新华社编辑、发行的供各地橱窗展示的图片。内容包括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如《祝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世纪伟人邓小平》《相互关爱抗击艾滋 共享生命》《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55年成就展》《纪念澳门回归5周年大型图片展》等展览图片,独特的宣传报道形式,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
新华社档案图片
中国照片档案馆是国家级照片档案保管研究机构,由新华社和国家档案局双重领导。拥有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珍贵历史图片200余万底,每年还以20万底的速度递增。
为使历史档案图片更好地服务社会,新华社利用丰富的档案图片资源,通过多媒体数据库图片库,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新闻配图、展览画册、送礼留念、广告宣传、编史修志等方面的图片零售服务。
中国图片总汇
是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新闻图片数据库,设有实时图片库、档案图片库和摄影师图片库,囊括了新华社记者、签约摄影师拍摄的所有图片,库存百余万底。主要针对期刊、展览、出版等用户提供服务。
中国图片总汇根据图片大小、内容和年限的不同制定价格。用户可以在图片总汇网站上,通过搜索引擎,按关键词、图片类别、编号等多种方式,快速检索到相关图片。
音视频新闻
实时连线报道由电台、电视台主持人直接和新华社前方记者连线,互动交流,实时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新华社连线报道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和东方卫视等强势媒体提高新闻时效,拓展报道领域的重要手段。
现场录音报道新华社记者在国内外重大新闻现场采访,向电台、电视台、网站提供的录音报道。主要报道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体育等新闻。
·发稿情况 日均发稿20条左右,时长30分钟。
·稿件接收方式 登陆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视频新闻产品
《新华纵横》
“瞩目新华,纵横天下”。透视调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疑点等新闻事件,追求主题故事化的电视表现手法,每期集中一个主题或一个新闻事件。此节目是新华社重点栏目,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
·发稿情况 每天一期,时长10分钟。
《国际专题电讯》
报道国际时政、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新闻事件。定期约请新华社资深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讲述国际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剖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是非曲直,是广大电视观众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该栏目由“环球要闻”、“专题报道”、“海外采风”三个板块组成。“环球要闻”主要报道海外当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以消息为主;“专题报道”深入报道海外最新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链接相关的新闻背景、新闻资料等;“海外采风”主要对海外发生的社会、文化新闻事件进行简明报道。
·发稿情况 每天一期,时长15分钟。
《新华社电视报道》
内容包括国内外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科教新闻等,属于新闻素材节目,电视台用户可以将《新华社电视报道》的新闻直接插播或进行再编辑。
·发稿情况 每日5点到20点之间发稿,分四次滚动播出,每条新闻时长1分钟左右,总时长60分钟。
·视频节目稿件接收方式 通过亚洲2号卫星KU波段传送节目,中心频率为12.26820GHZ
新华视讯
新华视讯于2005年1月1日正式推出,已经在中国联通CDMA1X平台上开通三个轮播频道,并向中国移动用户提供近万条精彩视频片段的点播服务。考虑到手机用户的特点,新华视讯每条讯息都对时长进行了严格控制,并对画面和字幕进行了手机屏幕的专门适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为手机用户量身打造"。
新华视讯手机视频的应用产品包括:
·新闻频道 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让您随时随地纵览全球大事。
·证券频道 权威发布财经信息,时时把握市场动态,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出。
网络供稿
网络新闻信息内容有全球各地快讯、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产经新闻、IT新闻、科技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地方新闻、军事新闻、文教新闻等13个栏目,供网站选用。
发稿情况 每天发稿300条左右
·稿件接收方式:登录新华网
网群建设
新华社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建设网站,并提供技术维护,同时通过链接方式,使用户网站与新华网紧紧连在一起,使这些散落在互联网茫茫大海中的信息孤岛,依托新华网的品牌优势和强大影响力,提高用户网站浏览量和点击率。
新华短信
新华短信是中国最大的手机新闻信息短信提供者,是“第五媒体”的领航员,拥有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短信采编平台,运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音频等多种形式,为手机用户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快、精、准的特点。
新华短信自2003年开播以来,实现了五个跨越:从单一文字到多媒体的跨越;从中文发布到中英文发布的跨越;从新闻报道到新闻信息综合服务的跨越;从单向发布到双向互动的跨越;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的跨越。 主要栏目特色:《新华头条》点击热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传递事件真相;《时政要闻》聚焦政治风云;《人事任免》权威播报中央和地方官员变动情况;《英文新闻》看新闻、学英语;《财经新闻》一览全球财经。贴近读者生活的栏目还有:参考消息、娱乐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科教新闻、股市传真、健康生活、天气预报等。
信息产品及服务
新华社信息产品包括七大专线:大客户信息专线、高管信息专线、环球财经实时信息专线、新华财经分析专线、对外中文信息专线、对外英文信息专线、海外信息专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七大系列信息产品。
大客户信息
大客户信息以大型企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为主要服务对象,为VIP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和综合性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内容包括四大模块:每日快递、舆情监测、专题报告和特色信息。
·每日快递是在每天早8时前向用户高层领导提供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经济、社会要闻的“上班必读”,让用户第一时间洞悉全球政经大事,把握业界热点。
·舆情监测通过追踪上千家国内外媒体,使用户随时了解媒体对自身及关注对象的报道,帮助用户知己知彼,决胜市场。
·专题报告是根据用户点题进行信息采集,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完成的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
·特色信息集成100多种热点行业的动态信息和市场分析。
以上述四大模块信息为基础,通过卫星推送和互联网方式,为VIP信息用户提供一系列专供信息产品:《政务专供》《院校专供》《酒类专供》《房地产专供》《钢铁专供》《汽车专供》《医药专供》《IT专供》《出版专供》《环保专供》《科技专供》《金融专供》等,并且可以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多样化组合,形成个性化专供信息服务。
......

❾ 求一篇今年的时评作文。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

2016-03-17 | 阅: 转: | 分享

2016高考“时评类”作文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我们写文章,尤其是写时评类的文章,总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了不吐不快的人、事、物、矛盾、问题、现象等等,没激情,无理性是写不出更写不好时评的。其实写作就是内心的释放,写时评更是如此,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还有除激情之外,还需有理性,需要理智的分析,理性的判断,理论的阐释,这是非常必要的。

【章法技法】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它属于“引论”的部分。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例如现在经营餐饮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性,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专门以白领女性为顾客的餐厅,考虑到白领女性的烦恼,特地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并提供一次性拖鞋,除去她们穿高跟鞋的不适。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
又如英国十六、七世纪的著名画家乔治·摩兰,他的油画作品起初被当做贡品运往中国的时候,人们以为远看还行,可近看一无是处,只看得见一片片的颜料。正是因为这种特色,他的油画作品还是渐渐别国人所接受了,甚至以有他的作品收藏为荣。
其实,我们自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于现在上海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因此今年财经大学、海事大学、海洋大学都非常热门,许多人是有从众心理的,即使自己的孩子不喜欢,也硬逼着他们填上这所学校。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我们自身的特色和别人的特色一样时,那也就不可称其为“特色”。反之,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来填报学校,即使这门专业是冷门,只要自己有兴趣,就可以学得很好,说不定毕业后会成为各公司争夺的人才呢!(联系生活现实,加入个人见解,使文章既有了“我”的存在,又增强了时代感)
做人也是如此,有谚语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的事,那就放手一搏,努力去做吧,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活出自己的特色就好。
但特色并不等于个性,在做任何事之前,要考虑是否侵犯了别人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培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我相信可以活得更精彩,生活也会充满乐趣。

(二)整篇联系现实,可以用多个时事热点组织文章,也可以用一个时事热点贯穿全文。

他 们
(08年上海市满分作文)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点评:作者将目光聚焦于现实,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

(三)联系现实的种类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个例”,二是“泛例”

(1) “个例”就是具体的事例,就是紧扣中心观点,选择一个典型事例,详细地叙述下来。

变味的善良
(2008年云南满分作文)

我们总站在富足的地方悯惜贫穷,总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在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于是,我们俯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每次灾难过后,都有太多的人争先领养孤儿,当这片热潮过去,又有太多的孤儿陷入苦难。据心理学家分析,领养孤儿要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家庭氛围要同孩子原先家庭相似,教育方式、家长性格都要与孤儿相适宜。但是,太多的人仅凭自己一腔热血。热心却唤回了家庭的分裂,孩子们再次面临家园破碎的痛苦,伤害再次打击无辜孩子柔软的心灵。善良由甜蜜变为苦涩。
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
2008年奥运会是我们中国人的奥运,举国欢庆,气氛火热,圣火传递,同一世界,同一梦想。但是,不和谐的色彩也玷污了奥运火红的火炬、绿色的橄榄枝。据报道,8岁孩童用55天时间完成抵京“马拉松式”赛跑;10岁孩子捆绑双臂在激流中前行;8岁女孩在父亲陪同下步行3000多千米到达首都北京……这些行为引起中国甚至世界媒体的关注,其中不乏外国媒体以此对中国奥运的诋毁。不实评论需全力抵制,但也不可否认,这是“畸形奥运热”。我们举办一个理性的奥运,就需要理性的行为作支撑。热情由火热的激情变为疯狂。
我们在用热血烫伤他人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
2008年5月21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以最迅速最团结的行动援救了太多的生命,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无数的闪光灯聚焦四川,闪烁着无数动人感人的故事,但也刺伤了灾区人们的瞳眸。
被成功救援的孩子本是幸运的,但有记者为了采访一遍一遍唤起他们沉痛的回忆,孩子失声痛哭,大人也泣不成声;有热心的志愿者无救灾意识,却前往灾区,虽一颗炽热之心却给灾区添乱。不正确的救援动作,不完善的服务行为,不合理的安慰帮助,给灾区人民“二次伤害”。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心、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奥运。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全面地看待问题。
“爱人之心”深入我们的血液,永葆善良甜蜜,为善良保鲜,让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此文中,孤儿领养,畸形奥运热,汶川救援三个现实“个例”具有代表性,能从深度方面说明问题,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这种具体叙述是相对于概括性的事例来说的,不可像写记叙文那样过于详细,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即可,因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的。

(2) “泛例”就是概括性的社会现象,它舍弃了具体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加以概括归纳出来的一类一类的“泛指“事物”

http://cache.content.com/c?m=5c3b&p=&newp=&user=&fm=sc&query=%BD%F1%C4%EA%B5%C4%CA%B1%C6%C0%D7%F7%CE%C4%A1%A3&qid=985ca0d10005b93b&p1=3

❿ 非专业记者/编辑出身要写财金文章如何去搜集素材,有什么技巧吗

转载:

第一,关于写作素材的收集,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写作主题的确定。写作主题实际上是最大的素材,我认为只要确定了主题素材就会随之而来。那么在这个写作主题的确定上,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作者都非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畅销,但是如果你这个企图让自己作品畅销的欲望太强烈,最终的结果却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因为作品的畅销一定是最终结果而不应是初衷。
一个功利心十分强的作者是绝对不可能写出好书的。作品畅销一定是你努力写作之后的结果,不可能是你激情澎湃准备写书的时候在脑海中盘旋的是我一定能写出一本畅销书,而就能写出一本好的畅销书的。雄心壮志,固然可贵,但我认为,这一定是排在第二位的,所以我说写作遵循畅销的规律才可能出好作品。
第二,关于作品要写什么题材?选什么主题?我个人认为作者还是要听从自己内心世界的召唤。什么意思呢?就是内心有一种东西在呼唤你,让你觉得一定要写出来,不写出来,心里就很难受。关于这点,我觉得作者写初稿时可能会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职业作者,还有一种是本色作者。
我个人认为我自己是本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实际上刚才有几个小兄弟提的问题我觉得已经涉及到这个概念。怎么样让自己保持好奇心,这个严格来说根本不能作为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座各位,其中相当多都是记者出身,包括秦朔和我在内,原来一直是从事记者行业的。
我始终认为很多人的写作和他的职业是有交叉性的,我觉得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应该是一棵树的架构,而写作则应该是这颗树上长出来的叶子。相当多的人,他首先认为我是记者,然后再想到写作,那写什么呢?不是你的工作关注的半径之外再去想一个主题。我始终认为,最好写和你的工作职业直接相关联的。包括我自己现在也在媒体做管理工作,我始终鼓励记者写书。为什么呢?新闻记者很容易会新闻疲倦。一般来说,现在新闻媒体的基本情况和我当年当记者时已大不一样,我觉得现在的记者一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合格记者,三五年后就会认为自己是一名优秀记者了,然后面临的境况是什么呢?新闻疲倦。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在从事记者行业五年、八年以后,不妨尝试一下写作,写作实际上是记者生涯的一种延伸。而且你的职业决定了你的写作主题的选择,写什么?一定是跟你的职业和你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相关联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作者该如何去寻找好奇心的问题,因为你所选择的写作内容一定是跟你长期关注的内容是相关的。当你观察一个问题,你已经觉得我有足够地积累了,我可以写出来,而不是像挤牙膏一样,因为我要写作,所以我要去想一个主题出来。作者应该有这样一个觉悟,我们不是为谋生而写作,是为写作而写作。
按照这样的逻辑,在写作主题的选择上,我个人比较赞同,尽可能地走近你自己,从你最有话语权的领域开始着手。从我个人的写作经历来说,这些年我写过四本书,这四本书几乎都是属于同一个领域的。我从事新闻工作26年,这26年我基本上围绕四个热点不断去挖掘。这四个热点是:温州、浙商、区域经济、中国背景下的民营经济。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首先温州虽是浙江的区域,但这个区域具有全局性价值。如果把温州放大就是浙商,为什么浙商值得关注?因为浙商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三方,是非常有价值,值得解读的一类商人。无论是温州模式,温州商人还是浙江商人,背后都是区域经济。在温州商人、浙商和区域经济的背后,最终它都归结为同一个概念,在中国的整个宏观背景下的民营经济。这四个概念贯穿了我个人写作的全部,这四个概念和我的职业、我的工作一直是紧密相关联的。
在这20多年里面,我跳过一次槽,从新华社跳到了《东方早报》,但是我的工作地点一直在杭州。我在写作题材的选择上,坚持要做到一点就是,我在开始决定写这个题材的时候,就必须有绝对的把握让80%~90%的这个题材可能的竞争者打扒下。为什么要有这份自信呢?你要想动手写某个题材的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因为这个题材是你必须极其熟悉,极其有把握的。这也是本色写作的基本前提。
我从1985年刚参加工作,第一次采访的地方就是温州。当年去温州也非常辛苦,基本上坐车都要12~15个小时,当年从杭州去温州没有飞机、没有火车甚至连高速公路也没有,我对温州和浙江的所有观察就像像蚂蚁一样慢慢往前爬到车窗上去寻找。
实际上你能否从在田地里忙碌的农民身上,从土地耕耘的情况去判断一个区域的经济的准确性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些东西是靠你的眼睛一天、两天、一年、十年一点一滴搜集而来的。我总觉得所谓的专家就是一个概念,就是在同样智商情况下,别人观察一年,我观察十年;别人观察十年我就跟你拼一辈子;当积累到30年的时候,我一定把你比下去。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容易产生焦虑,为什么呢?信息太多。所以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喜欢拼宽度。在互联网时代,你想在任何领域任何行业成为顶尖高手是不可能的。这跟我们以前不一样,以前到图书馆去就这么几万本书,现在呢?书籍遍地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思维的宽度做基础,重点跟别人拼你在某个领域的深度和专业,这点对于你的写作很重要。
我刚刚讲温州的问题。我今年年初又去过一趟温州,算起来我大概总共去过33次温州,我相信在浙江新闻界没有人能够跟我比,这点我非常自信。因为你有足够的时间跨度,我跟我手下的记者讲这点,我说兄弟我不跟你们拼未来,为什么?拼未来我拼不过你们的。因为在这些年,你们手里有非常灵便的互联网工具,奠定我职业生涯的基础中,没有电脑的概念,但是我跟你们拼的是历史。随着时代往前推进,那段历史越来越远,你们会越来越搞不清楚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说这就是我的优势。
很多东西是不可能重新寻找的。最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跟(吴)晓波合作写过一本书——《温州悬念》,到第二年写《非常营销》,都成为了畅销书典范;2004年我写《温州炒房团》,这本书没卖好,我个人认为我可能太早讲了。2004年的时候炒房还没有形成大的影响,我居然去写温州人炒房了。在2004年我相信你们跟你们的父辈没有买过房子,有的时候我发现过于超前也会成为一个问题。这几本书基本上贯穿是一个主题,就是我刚刚讲的温州、浙商、区域经济和中国背景下的民营经济。
比如说温州。我一直以为温州已经过时了,但是最近一两年我发现它又热了起来。所以我又想,好像温州又可以写了。我当年之所以选定温州,是认为它虽然是浙江区域经济的一个点,但这个点很有价值。
温州人很有意思,我们给温州人的评价是:有颜色的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1985年之前,说温州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黑色的。我们对温州人的评价,从灰色到黑色再到红色最后再到灰色,它走的经济道路是有颜色变化的,非常有意思。还包括2011年10月份,温州因为民间借贷的问题重新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很强的历史纵深感。包括2012年最近关于温州金融综合体制改革的问题,非常引人关注。包括在深圳现在推出的金融改革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对温州这次的金融改革不看好,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
一是目前虽然温州地方政府对金融改革很热衷,但是企业界对这次金融综合体制改革兴致不高。二是温州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都是由于自下而上,是靠民间的力量,只有这次的温州金改是自上而下,是靠所谓的秉承政策设计的。
我刚刚讲温州是不是又到了可以再写一次的时候了?刚才(吴)晓波也讲到,写作的可持续性观点,我也很认同,就是你在你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地推进,努力的把你所熟悉的领域彻底打通,这与我刚才讲的观点又有契合之处。因为现在很多人写书总想有所成就,急着想选择一个题材,我觉得只会让人很容易陷入一种焦虑状态。写作前首先要冷静想一想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东西?当我决定去写什么题材的时候基本上能够有把握或者有一定的把握能让我的潜在竞争者被打趴下,如果没有这样的把握千万不要轻易去涉及,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第三,从刚才讲的主题选择回到书稿素材的问题。我刚才讲了,主题的选择最好是选择你熟悉的领域,我认为这个书稿素材的选择和新闻概念、方向是一致的,而新闻的概念就是独家、独家还是独家。同样的题材,假如是独家的,哪怕你文本表达能力、你的观点提炼比较弱,只要你有足够独家的题材,哪怕像中学生一样,你把这个独家题材全部直白地展露出来,你这本书也一定是唯一的和畅销的,当然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难做到了。
但是书稿素材这种独家性,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回过头讲温州的问题,我在写温州题材时候,我还是有些自己的独到的料。比如说温州最敏感的年份是1989年,我相信在年6月份,在温州采访的外地记者大概只有本人。因为当年去温州采访非常不容易,很多记者压根就不愿意去温州采访。尤其在这个时间点,而我就在温州采访。
第四,就是如何在重大拐点处找到另一个自己。无论你自己多么自信,但不可能什么重大的时间拐点你都会亲身经历。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去应该寻找另一个独家的自我,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在2008年时候,我写《中国模范生》,那个时候概念更大的是写改革开放30年的浙江。说句实话,虽然我的工作让我经历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我算是一个见证人,但我还是不可能经历浙江改变发展的所有拐点。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非常简单,去寻找一些在某个历史拐点和我一样具有独家观察资格的这种人。
比如说写浙江经济一定会写步鑫生,他是中国企业改革史上非常独特的人物,这个人物他是出现1983年,我参加工作是在1985年,我已经难以见证事实。于是,我去寻找另一个自己。什么概念呢?在那个历史拐点,亲生经历了步鑫生事件的关键的人物。这些重大人物的重大事件在当时很多都是由新华社发布内刊报道的。当年几乎写关于步鑫生的所有的内刊报道都是我们新华社分社的记者,所以关于步鑫生事件的所有细节,包括新华社的内刊原件等细节内容我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当年步鑫生先生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改革典型,是因为他“铁腕”,他开除了一个工会主席。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工会主席离开之后,重新办了一个企业,而且办得非常成功。而改革者步鑫生在这次事件的一年以后企业就垮了。我知道了这个情况,我就去寻找22年前步先生开除掉的这个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我找到他了,他在嘉兴开了一个厂,开得很不错。我顺着他的脉络去寻找步鑫生有没有跟他见过面,我后来知道,步先生找过他,而且对被他开除的这个人表示了歉意。
我从这个细节中感觉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所以我把这个部分放在我这本书的第三章,总觉得一个坚定的改革者他的内心深处也是有一个柔软的部分的。如果中国的改革永远都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改革是永远不会有出路的。这种细节如果但是我没有找到写内刊的同事的,我是找不到这个材料。只要你能找到独家,让你自己兴奋不已的材料,我几乎可以断定你今天晚上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畅销的。假如说你没有独家的材料,假如说你所收集的材料你自己都兴奋不起来了,如果你能把它写得会让人很想看的话,那你就是中国霍金,就是天才了,我相信这种人可能一千万人里面只有一个。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你去找曾经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并不断挖掘出独一无二的细节,只要你有中等以上的文字表达能力,只要你有那份对中国企业发展的激情,我相信你写出来的文字一定是会打动人心的。
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中国是没有地位的。我熟悉的朋友里面有身家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老板,但说句实话,我曾很留心观察过他们的眼神,这样的老板见了政府官员的时候依然是卑怯的,这种人表面上腰板很挺,但是与官员握手时,伸出手的一刹那,你去观察他,就会觉察到他的内心深处是恐惧的。
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营企业家里面担任政府职务最高的是两个人,都是省政协副主席。当到目前为止,担任实职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只有这两个人。那么徐冠巨这个人能够担任这个职务,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人能够担任这个职务是为什么呢?这次报道这个问题的又是新华社内刊。写这个内刊的人也是我的一个同事。我反过来采访他,从他这里了解到所有真实的情况。
这段历史非常有意思。我总觉得不放在这样的政经背景之下,你根本看不清楚什么叫中国的企业。中国企业在中国来讲没有多少真正西方学意义上的财经环境可言的。而且这种局面在未来的年份,我相信会越来越严重,我很喜欢去寻找这种特定时间点的特定人物。从这个细节着手,通过这片叶子去了解这棵树和这片森林是个怎样的生态。我认为把这些东西写进我的书的话,会让我的书大放异彩,因为:第一点,书的具体事实一定很好看,因为它非常独特;第二,我写的独特素材因为是从一个点放射到一个面的,我相信它有的某种历史价值。
我觉得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善于向农民学习,就是“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我翻查了10种报纸,我们自己没有亲身经历的东西,我必须去翻查历史档案。我就到了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去翻10种报纸。从1978年1月1日一直翻到我写这本书稿的2008年12月31日,每一张报纸我全部翻过。说句实话我确实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我发现人是很容易淡忘历史的。我当时去翻报纸时我就发现,很可能这二三十年都没有人来翻这些报纸,有些报纸都风化粘在一起了,我翻的时候就已经很脆了。
你想想看,在这样图书馆的九楼,全是二三十年前的资料,有一股历史尘埃的味道。什么声音也没有,当你去翻的时候就是那种清脆的声音。我觉得我自己挺神圣的,因为我觉得我在翻出历史。这种东西会让你形成创作时的激情。这种是笨功夫,但是我觉得该花的笨功夫还是要花的。
写浙江会写到义乌,义乌小商品市场到底是不是政府推动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有历史争议的。很多人认为温州的市场发展是民间自发的,所以最终不行了,而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开始发展就是政府权利推动之下形成的。我很怀疑在1982年改革氛围的背景之下,义乌地方政府难道是先知先觉者,居然就发了一个文件来推动小商品市场的建立。我认为写作跟当记者写新闻的道理一样,首先是要去置疑,可能事实证明你怀疑错了,只要你置疑你很可能会找到很有意思的材料。然后我就去翻,最后终于在1982年12月24日《浙江日报》上翻到一段与此有关的话。我就觉得到现在为止在这些事实上,我们现在已经把它当做历史事实来记录了。义乌市场开放的当天没有地方官员出席,没有一个记者在场,也没有放一根鞭炮。如果很希望找到现在所取得的所有改革成就都是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之下形成的,你就会找出很多虚构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这一点。任何作者写这个题材,我认为第一个责任是还原。因为你现在写的东西明年、后年、十年以后,别人会把你的这本书当历史来翻的。我写东西比较谨慎,不是为了卖书去写,你必须为你自己所写的每一个字负责。
所以我觉得一个作者的写作不是纯粹为自己写作的。一本书署了你的名,你会觉得有愉悦感,有一个荣誉感,但无论怎么样,这个书是写给别人看的,你必须对你的读者负责,必须对企业的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负责。所以我刚刚讲,我可能有一点旧文人的情节,我总觉得,在中国社会,文字是份量很重的文化载体,你必须为你的每一字负责。
第五,请与互联网保持距离,我对互联网怀有敌意。这可能是本人在互联网方面的水准太差有关系。我开始用上电脑是1998年,在1998年之前我每个字都是自己手写的,到现在为止,我都把1985年到现在,我写的每一篇手写的稿子,每一本笔记本,我全部编好号放在一起的,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垃圾,但对我来说这是我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脚印。
其实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在写1978年之前这段历史的时候我非常自信,为什么?因为别人没有资料,而我记住了任何一个历史事实,我怎么写就是正确的,因为已经没有相关资料去查证。1998年之后的这段历史我就有一点不自信,网络上到处都有。你点击一个关健词,他会跳出100万个关联词。这都让我的工作变得复杂、重复。
因为首先,我为了找这个材料我就晕掉了,因为关联词太多了,根本就不知道哪一个是源头,而且我在想既然别人都知道,你把这个整理一下写下来有什么意义呢?这个可能是我个人有一种互联网的恐惧症,我的话可能讲得绝对了一点,但从总体上讲,对互联网要保持距离,不要有太强的依赖,否则我认为你写出来的书稿一定是一个泡沫。
第六,与上一点相关联,就是第三方素材的三三原则。什么概念呢?事实上,尤其在最近几年,写东西已经不可能不利用互联网了,但是我在用互联网的时候我就强迫自己,但凡不是亲身经历的材料,我一定要找到三份之上的材料进行印证。就是说某某时间某某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我要找到三次或者五次甚至八次以上的相关报道然后我要进行交叉对比,必须要在某个时间地点或者表述上有三个地方是符合的我才用这个材料。因为我现在对一些记者、作家的稿子已经产生畏惧感了,我说你这材料哪里来的,他说哪里哪里查来的资料,我再查第二次的时候发现这个资料是错的。
比如说现在用的很多描述温州炒房的数据如:10万炒房客,4千亿元资金等,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21世纪财经用了很多次的数据,是从我这儿出去的,这个数据是错的。这个数据是在2004年《东方早报》登过的。因为当时写温州炒房嘛,我就让一个记者去,去了以后云里雾里,因为炒房者是资本流动的,根本就不知道准确的人在哪里,是多少,资金总额是多少。最后他回来了,说这个标题都没法做了。我说这个数字是要掐指推算的,温州的总人数是多少?温州的企业数量是多少?有多少家合资企业?一个企业大概是几个股东?他的资金总量是多少?银行存款是多少?到了那个年份,你要敢于断,我们觉得你自己都不敢写,当然这个断要有把握。
认为在温州例子上,我敢断,基于我所掌握的大量数据。最后我推算出一个概念,10万人4千亿元作为标题,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数据一夜之间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因为大家都没数据。然后互联网有的数据都是互相抄的嘛,抄抄的结果就是永远都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哪里来的。实际上我刚刚讲,互联网是有利弊两面的,他绝对有助于信息的传播,但到处是陷阱。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仅仅为了完成自己的报道,为了对付领导,抄一点就算了。但是写书稿不一样,你署的名是你个人,跟机构无关的,所以我奉劝大家谨慎一点,在寻找资料时候至少一点要寻找交叉点,如果找到若干材料里面的某个时间、地点、人物的表述都是一样的,那我认为出错的概率就很小很小了。
最后一点,与素材收集有关但也不是直接有关的,如果写作没有新素材就找新角度。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原来一个同事说的。他曾经跟我讲,你见了领导你汇报工作怎么汇报?在三分钟之内用三句话把你向领导汇报的事汇报清楚。他说你要么有新材料,没有新材料就要有新观点。因为我总觉得你什么都要有绝对的新的素材也挺难,但如果素材老了怎么办?就去寻找独特的视角、角度。
刚才讲到2001年我写《温州悬念》,严格来说在2001年的时候写温州的书籍很多的,当时写温州写书稿最多的是写温州人怎么发财。我记得当时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负责人就跟我和(吴)晓波讲,你们就写一个温州人发财秘籍吧,看的人很多,因为都想发财嘛。但后来我们换了一个视角,在书稿的封面上用了这句话,两位新华社记者在改革前沿的一次思想冒险。这本书在温州的书稿里面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在于这个初稿的切入的角度很好。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呢?社会阶层,就是在温州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然后在财富积累风靡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阶层的风化。这种社会阶层分化在温州形成了怎样格局。这种格局将如何影响温州的未来?
这说明在2000前后,中国经历前22年的发展,财富已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时候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已经开始了。实际上这两年,2008年时候,中国社会所有矛盾都跟2000年的之后的财富积累导致的阶层分化有关系的。
后来我们这本书选择的视角是什么呢?从阶层分析的角度切入。包括我在写温州的稿子当中,我觉得有两篇是写得不错的:一个是在1988年我写过一篇稿子叫《大胆的温州人》和第二篇1992年我写过的叫《落后的温州》。这两篇稿子写了之后,温州当地的人就跟我说,你里面的材料都是老的,我说我整合这个材料的视角一定是行的,因为你的视角比当地媒体的高度要高。
另一本书是关于哇哈哈的,这个也是我和晓波合作的。卖得还不错,卖了10万本左右。这个初稿能够成功和视角的选择也是有关系的。包括这本书稿每个章节的后面,附了18个营销关键词,什么概念?书稿分两个部分:第一是初稿章节的正章,每个章节后面有附录,我们每章附了几个营销关键词。事实上,后来买这本书的人大多是营销的人员,它主要讲寻找哇哈哈营销的卖点到底在哪里。我觉得这个书稿最终能够赢得一定的社会反响和视角内容是有关系的。
我对自己作者身份的定位是本色作者,基本上无论是角度的选择还是素材的收集,我基本上是是根据记者职业定位,你的工作的细分点,你的半径范围在哪,在这个半径里面寻找你书稿的题材素材,我一直把写作当做自己记者职业生涯的一个衍生品。当我觉得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觉得你有话可说的时候,不说难受的时候,我就开始落笔了。

阅读全文

与财经人物作文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