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需美文一篇及其赏析(赏析800字)
点评即是很好的推荐理由。十篇都有地址。
希望对你有帮助!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2004年四川考生
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
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把他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
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这一节追忆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诗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选摘了海子《麦地与诗人》《活在珍贵的人间》《四姐妹》中的诗句,通过“麦地”等海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海子执着追寻精神世界的高贵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记”与“铭记”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
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
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
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节诗意地表现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讯问》中的诗句,诗行中表现出海子对圣洁母爱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海子 “忘了站起来”,天堂和世人 “不会忘记”他,巧妙地对比中,诗意地表现出对海子的永远的忆念)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
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这一节写“我”的凭吊与追寻。“梦中”的寻找,永远的祈愿,沉痛而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海子及其诗歌世界的认同与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点评: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却以他对纯粹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而成为永恒。选择海子为题材,表达对海子及其海子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足见作者和海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本文的成功处主要表现在:一、意境深远,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对海子及其诗作情有独钟,因而善于引用,信手拈来。海子诗歌中的安静、悲伤和执着,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对永远的海子的深情怀念,对海子诗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寻,使文章有了超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而有厚重的内涵;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见的结构模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分小节再现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后“我”的凭吊与追慕,节与节之间是跳跃的,也是富于想象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蕴蓄了自己激越跳荡的情感,隽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与它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作文二:
蓦然回首
忘记是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彩车盛礼恭迎管仲的那份宽容;
忘记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灯,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记是祁黄羊那“举材不避仇,任贤不避亲”的那份明理;
忘记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份洒脱;
忘记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旷达!(排比铺陈,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忘记”的境界,既有气势,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
——忘记是一种心胸,忘记是一种境界。忘记该忘记的。多一份宽容多一个朋友,多一种忘记多一个世界。当你在学会忘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言两语剖析“忘记”的意义)
——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铭记是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铭记是赵孟頫与爱妻患难风雨,不离不弃的那份坚贞;
铭记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份誓言;
铭记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铭记是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那份责任;
铭记是严子陵垂钓富春江边披蓑戴笠的那份固执;
铭记更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份凌云壮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对比,丰富了“铭记”的内涵。语言精练而有意蕴)
……
——铭记是一份警醒,铭记是一种责任。记住该记住的。多一点铭记多一点警醒,多一份铭记多一份成熟。人生许多事,是在铭记中成就,也是在铭记中精彩!(点睛式的议论,由事例而及内涵,意蕴更为丰富)
——在铭记中,蓦然回首,你已有了认真生活的理由!
在忘与不忘之间,多少故事风雨不衰!让我们树立心中的标尺,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踏实与精彩!(总结上文,明确点题,照应“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言简意赅)
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材料丰富,行文简洁。其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一、作者摈弃了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诠释了“忘记”与“铭记”的具体内涵,表现出丰富的积淀。二、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此外,结构上前后对照,由分而总,语言凝练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种明快流畅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丰富、结构的明快简洁功不可没。
作文三: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
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作文四: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对比举例,开篇即有气势,“忘却富贵”与“铭记忠心”形成鲜明对照,形象而深刻)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整齐的句式,再现了苏武“奔走”于茫茫大漠、游荡于寒沙衰草的身影,富有震撼力)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四组排比,四种不同的反应。“哀叹”、“惊诧”,是苏武给对方的震慑;“正气”、“执着”,表现出苏武的磊落光明)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组排比,四个不同场景。一方面是处境的艰险,一方面是苏武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铁骨铮铮的忠臣形象令人慨叹)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睿智”、“勇气”、“不屈”、“铮铮铁骨”,更从不同侧面凸现苏武的品质)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彳亍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挖掘苏武其人其事的内涵,回扣忘却“富贵”,铭记“忠心”的主旨)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排比作结,一咏三叹,反复强化中,苏武的形象更为光辉)
永远的苏武。
点评:本文以它的厚重和文采而别具一格。“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作者却能从不同侧面入手,淋漓尽致地表现苏武的忠贞气节,表现他在“忘记”与“铭记”间的决绝,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位在枯草寒冰之上的铁血男儿形象,讴歌伟大的爱国主义。苏武故事本身折射出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流畅而蕴藉的文字营造的深远意境,都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显得格外厚重;此外,本文也极富文采。作者撷取了苏武生涯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加以形象生动的描摹,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而整散结合的句式,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流畅而隽永,别具惊心动魄之美。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出色的文采,正是本文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http://www.yuxie.com/dyx/20060101/16021373.htm
作文五: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http://..com/question/2918889.html
本人最欣赏这篇了.
作文六:
2004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 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22223/2605304.html
作文七:
2006年广东考生高考语文作文
广东考生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
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
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
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高考应试作文以审题、立意、构思为要。审题透彻方能立意高远,故有作文审题为先之说。今年高考作文审题似易实难。题中的“天使”有多重含义: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验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住题目中心词的本义及引申义:美丽善良的妈妈是天使,纯朴真诚的孤儿是天使,而乐于奉献爱心的“我”也是天使。形象丰满,寓意深刻。题中的“雕琢”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有些考生不管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一概照搬“雕琢”,出现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类别扭写法。这份考卷将“雕琢”具化为解读“天使”真义、涵养天使情怀、践行天使人格的过程。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却充分演绎“雕琢”真谛。审题立意,高下立见。此外,本文构思精巧,伏笔呼应,曲折有致。语言也朴素含蓄。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第二欣赏推荐这篇)
http://e.people.com.cn/GB/4543413.html
作文八: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悍(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那些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并(虽)保存了下来,但那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圾。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
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吟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的交集却不会因此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文化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却也是我们现代人善于吸收的一种气度。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的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立为这个时代某种物象的象征,并成为经典。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法,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际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的确,由于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其中确实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他们的时间范畴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们都曾经伴随我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悲苦。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作那个时代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的绚烂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点评】作为同题作文,如果《说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魂兮归来》更多的是站在批判的角度,来审视“商品文化”,那么这
㈡ 优美的段落 和赏析!!!!!!!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2004年四川考生
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
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把他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
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这一节追忆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诗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选摘了海子《麦地与诗人》《活在珍贵的人间》《四姐妹》中的诗句,通过“麦地”等海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海子执着追寻精神世界的高贵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记”与“铭记”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
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
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
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节诗意地表现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讯问》中的诗句,诗行中表现出海子对圣洁母爱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海子 “忘了站起来”,天堂和世人 “不会忘记”他,巧妙地对比中,诗意地表现出对海子的永远的忆念)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
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这一节写“我”的凭吊与追寻。“梦中”的寻找,永远的祈愿,沉痛而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海子及其诗歌世界的认同与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点评: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却以他对纯粹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而成为永恒。选择海子为题材,表达对海子及其海子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足见作者和海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本文的成功处主要表现在:一、意境深远,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对海子及其诗作情有独钟,因而善于引用,信手拈来。海子诗歌中的安静、悲伤和执着,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对永远的海子的深情怀念,对海子诗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寻,使文章有了超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而有厚重的内涵;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见的结构模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分小节再现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后“我”的凭吊与追慕,节与节之间是跳跃的,也是富于想象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蕴蓄了自己激越跳荡的情感,隽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与它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作文二:
蓦然回首
忘记是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彩车盛礼恭迎管仲的那份宽容;
忘记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灯,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记是祁黄羊那“举材不避仇,任贤不避亲”的那份明理;
忘记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份洒脱;
忘记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旷达!(排比铺陈,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忘记”的境界,既有气势,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
——忘记是一种心胸,忘记是一种境界。忘记该忘记的。多一份宽容多一个朋友,多一种忘记多一个世界。当你在学会忘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言两语剖析“忘记”的意义)
——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铭记是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铭记是赵孟頫与爱妻患难风雨,不离不弃的那份坚贞;
铭记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份誓言;
铭记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铭记是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那份责任;
铭记是严子陵垂钓富春江边披蓑戴笠的那份固执;
铭记更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份凌云壮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对比,丰富了“铭记”的内涵。语言精练而有意蕴)
……
——铭记是一份警醒,铭记是一种责任。记住该记住的。多一点铭记多一点警醒,多一份铭记多一份成熟。人生许多事,是在铭记中成就,也是在铭记中精彩!(点睛式的议论,由事例而及内涵,意蕴更为丰富)
——在铭记中,蓦然回首,你已有了认真生活的理由!
在忘与不忘之间,多少故事风雨不衰!让我们树立心中的标尺,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踏实与精彩!(总结上文,明确点题,照应“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言简意赅)
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材料丰富,行文简洁。其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一、作者摈弃了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诠释了 “忘记”与“铭记”的具体内涵,表现出丰富的积淀。二、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此外,结构上前后对照,由分而总,语言凝练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种明快流畅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丰富、结构的明快简洁功不可没。
作文三: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
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作文四: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对比举例,开篇即有气势,“忘却富贵”与“铭记忠心”形成鲜明对照,形象而深刻)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整齐的句式,再现了苏武“奔走”于茫茫大漠、游荡于寒沙衰草的身影,富有震撼力)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四组排比,四种不同的反应。“哀叹”、“惊诧”,是苏武给对方的震慑;“正气”、“执着”,表现出苏武的磊落光明)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组排比,四个不同场景。一方面是处境的艰险,一方面是苏武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铁骨铮铮的忠臣形象令人慨叹)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睿智”、“勇气”、“不屈”、“铮铮铁骨”,更从不同侧面凸现苏武的品质)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彳亍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挖掘苏武其人其事的内涵,回扣忘却“富贵”,铭记“忠心”的主旨)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排比作结,一咏三叹,反复强化中,苏武的形象更为光辉)
永远的苏武。
点评:本文以它的厚重和文采而别具一格。“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作者却能从不同侧面入手,淋漓尽致地表现苏武的忠贞气节,表现他在 “忘记”与“铭记”间的决绝,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位在枯草寒冰之上的铁血男儿形象,讴歌伟大的爱国主义。苏武故事本身折射出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流畅而蕴藉的文字营造的深远意境,都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显得格外厚重;此外,本文也极富文采。作者撷取了苏武生涯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加以形象生动的描摹,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而整散结合的句式,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流畅而隽永,别具惊心动魄之美。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出色的文采,正是本文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作文五: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文六:
2004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作文七:
2006年广东考生高考语文作文
广东考生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
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
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
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高考应试作文以审题、立意、构思为要。审题透彻方能立意高远,故有作文审题为先之说。今年高考作文审题似易实难。题中的“天使”有多重含义: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验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住题目中心词的本义及引申义:美丽善良的妈妈是天使,纯朴真诚的孤儿是天使,而乐于奉献爱心的“我”也是天使。形象丰满,寓意深刻。题中的“雕琢”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有些考生不管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一概照搬“雕琢”,出现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类别扭写法。这份考卷将“雕琢”具化为解读“天使”真义、涵养天使情怀、践行天使人格的过程。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却充分演绎“雕琢”真谛。审题立意,高下立见。此外,本文构思精巧,伏笔呼应,曲折有致。语言也朴素含蓄。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强的表现力。
㈢ 好的作文开头、结尾
我记得我语文老师教我写做文时说过.写一篇好做文,少扣分.要做(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内要像凤凰头一容样靓,中间就要举例子发挥想向尽量把做文要达到的数字就像猪肚子一样大.最后要生动而有力特别强调要表达的就像豹尾巴一样有力..呵呵呵学老师说的.
㈣ 以走出校园为话题写的作文开头怎么写,不要网上其他的
走出校园
下课铃响了,当我就要走出了校门的时候,心里有种和以前不一样的感觉.
以前总盼望快点走出校门,因为走出校门就自由了,那是很快乐
的.可如今,我却情不自禁地停住了脚步,心里有着千万分得舍不得.只因为,我毕业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这大概是我最后一次踏出校门了吧,脑海不禁思绪万千……
还记得第一次刚踏进这个新学校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强大的好奇心引导着我们兴奋地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美丽的花圃,标准化的运动场,先进的电脑室,宽敞的电教室……无一不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随后的日子里,同学们渐渐地熟悉了,友谊之花开在阳光下,是灿烂的,美丽的.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为班级争夺了不少荣誉.运动会上的努力拼搏,艺术节上的精彩演出,绘画比赛的合作意识……都骄傲地告诉了大家:我们是最棒的!然而,今天我们这个集体就这样解散了,这一切只能永远地成为记忆了.但我相信,记忆会是永恒的,美丽的.
在这个学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要感谢每一位辛勤培育我们的恩师,尤其是大队辅导员——邓老师.从小我便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女孩.老师提问时脸会红,见到老鼠会害怕.但自从当上大队长后,我变得大胆了,性格也开朗了.这都是邓老师的功劳.当我第一次站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时,面对台下一千多位老师和同学,心里紧张极了,是邓老师一直在台下鼓励我,支持我,使我增加了不少信心.演讲完毕,台下想起了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邓老师也高高的竖起了大拇指,我好开心.随后的日子里,邓老师还让我当了学校的主持人,值日组长和广播员.对于每一次的任务我都认真的完成.因为我不想让邓老师失望.毕业前几天,邓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他说他很舍不得我……听着,听着,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七月的风轻轻的吹拂着我的脸颊,好舒服.我挥了挥手,高兴的踏出了校门.因为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那是…… 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似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
“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
“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是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
那天的我虽然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那天的我虽然是在天桥上,但是小女孩的行为告诉我:人间自有真情在.孩子的纯真让我们是否有所思索?……
㈤ 求一些优美段落的赏析或文章的读后感越多越好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2004年四川考生
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
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把他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
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这一节追忆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诗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选摘了海子《麦地与诗人》《活在珍贵的人间》《四姐妹》中的诗句,通过“麦地”等海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海子执着追寻精神世界的高贵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记”与“铭记”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
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
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
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节诗意地表现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讯问》中的诗句,诗行中表现出海子对圣洁母爱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海子 “忘了站起来”,天堂和世人 “不会忘记”他,巧妙地对比中,诗意地表现出对海子的永远的忆念)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
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这一节写“我”的凭吊与追寻。“梦中”的寻找,永远的祈愿,沉痛而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海子及其诗歌世界的认同与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点评: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却以他对纯粹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而成为永恒。选择海子为题材,表达对海子及其海子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足见作者和海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本文的成功处主要表现在:一、意境深远,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对海子及其诗作情有独钟,因而善于引用,信手拈来。海子诗歌中的安静、悲伤和执着,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对永远的海子的深情怀念,对海子诗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寻,使文章有了超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而有厚重的内涵;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见的结构模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分小节再现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后“我”的凭吊与追慕,节与节之间是跳跃的,也是富于想象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蕴蓄了自己激越跳荡的情感,隽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与它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作文二:
蓦然回首
忘记是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彩车盛礼恭迎管仲的那份宽容;
忘记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灯,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记是祁黄羊那“举材不避仇,任贤不避亲”的那份明理;
忘记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份洒脱;
忘记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旷达!(排比铺陈,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忘记”的境界,既有气势,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
——忘记是一种心胸,忘记是一种境界。忘记该忘记的。多一份宽容多一个朋友,多一种忘记多一个世界。当你在学会忘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言两语剖析“忘记”的意义)
——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铭记是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铭记是赵孟頫与爱妻患难风雨,不离不弃的那份坚贞;
铭记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份誓言;
铭记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铭记是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那份责任;
铭记是严子陵垂钓富春江边披蓑戴笠的那份固执;
铭记更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份凌云壮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对比,丰富了“铭记”的内涵。语言精练而有意蕴)
……
——铭记是一份警醒,铭记是一种责任。记住该记住的。多一点铭记多一点警醒,多一份铭记多一份成熟。人生许多事,是在铭记中成就,也是在铭记中精彩!(点睛式的议论,由事例而及内涵,意蕴更为丰富)
——在铭记中,蓦然回首,你已有了认真生活的理由!
在忘与不忘之间,多少故事风雨不衰!让我们树立心中的标尺,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踏实与精彩!(总结上文,明确点题,照应“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言简意赅)
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材料丰富,行文简洁。其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一、作者摈弃了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诠释了“忘记”与“铭记”的具体内涵,表现出丰富的积淀。二、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此外,结构上前后对照,由分而总,语言凝练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种明快流畅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丰富、结构的明快简洁功不可没。
作文三: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
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作文四: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对比举例,开篇即有气势,“忘却富贵”与“铭记忠心”形成鲜明对照,形象而深刻)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整齐的句式,再现了苏武“奔走”于茫茫大漠、游荡于寒沙衰草的身影,富有震撼力)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四组排比,四种不同的反应。“哀叹”、“惊诧”,是苏武给对方的震慑;“正气”、“执着”,表现出苏武的磊落光明)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组排比,四个不同场景。一方面是处境的艰险,一方面是苏武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铁骨铮铮的忠臣形象令人慨叹)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睿智”、“勇气”、“不屈”、“铮铮铁骨”,更从不同侧面凸现苏武的品质)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彳亍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挖掘苏武其人其事的内涵,回扣忘却“富贵”,铭记“忠心”的主旨)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排比作结,一咏三叹,反复强化中,苏武的形象更为光辉)
永远的苏武。
点评:本文以它的厚重和文采而别具一格。“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作者却能从不同侧面入手,淋漓尽致地表现苏武的忠贞气节,表现他在“忘记”与“铭记”间的决绝,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位在枯草寒冰之上的铁血男儿形象,讴歌伟大的爱国主义。苏武故事本身折射出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流畅而蕴藉的文字营造的深远意境,都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显得格外厚重;此外,本文也极富文采。作者撷取了苏武生涯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加以形象生动的描摹,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而整散结合的句式,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流畅而隽永,别具惊心动魄之美。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出色的文采,正是本文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http://www.yuxie.com/dyx/20060101/16021373.htm
作文五: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http://..com/question/2918889.html
本人最欣赏这篇了.
作文六:
2004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 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22223/2605304.html
作文七:
2006年广东考生高考语文作文
广东考生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
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
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
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高考应试作文以审题、立意、构思为要。审题透彻方能立意高远,故有作文审题为先之说。今年高考作文审题似易实难。题中的“天使”有多重含义: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验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住题目中心词的本义及引申义:美丽善良的妈妈是天使,纯朴真诚的孤儿是天使,而乐于奉献爱心的“我”也是天使。形象丰满,寓意深刻。题中的“雕琢”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有些考生不管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一概照搬“雕琢”,出现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类别扭写法。这份考卷将“雕琢”具化为解读“天使”真义、涵养天使情怀、践行天使人格的过程。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却充分演绎“雕琢”真谛。审题立意,高下立见。此外,本文构思精巧,伏笔呼应,曲折有致。语言也朴素含蓄。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强的表现力。
(我第二欣赏推荐这篇)
http://e.people.com.cn/GB/4543413.html
作文八: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悍(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那些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并(虽)保存了下来,但那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圾。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
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吟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的交集却不会因此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文化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却也是我们现代人善于吸收的一种气度。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的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立为这个时代某种物象的象征,并成为经典。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法,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际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
的确,由于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其中确实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他们的时间范畴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们都曾经伴随我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悲苦。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作那个时代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的绚烂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㈥ 作文开头要怎么写才优美,吸引人要有例句!
优秀题记精选
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普遍。但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所以用一则好题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什么样的语句作题记,并没有限制。.你可以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用你感觉能表达文章主旨或感情的自己的语言;可以用诗句,也可以用谚语,甚至一则小故事。它可以是抒情性的,也可以是哲理性的,但是必须与文章相关,否则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在投机取巧。一般说来,题记中带哲理味的多些,所以我们选的也大多是带有哲理意味的。
▲最柔软脆弱的是人性,最厚重刚烈的也是人性。
▲人性的堕落,常常从无视公理开始,社会的尊严,常常因权力滥用萎缩。
▲永远相信,人世间不只是心灵的沙漠,感情的冰窑,各种至善至真的情怀,筑起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个性即风格,像每片惟一的叶子,展示生存的锋芒与美艳。
▲生命有时就如一场雨,看似美丽,但更多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
▲生命的意义不在美丽的言辞中,不在空洞的追求里,而在于实实在在的谋求自己的生存,同时也帮助别人生存中。
▲人的一生,如同四季,春种,夏耘,秋收,冬藏。
▲生命如同一幅画,可以没有色彩铺张的轰轰烈烈,但不能缺少美的意境。
▲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已经点完了。
▲这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幻着颜色。我赤足在河边,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
▲生活是根,在地底下;生活是水,在湖中;生活是山,在坚强中;生活是花,在绽开的刹那中。
▲让我们再一次秉持生命的激情靠近你,让你在我心之荷袅袅升华。打开心灵的霓虹,让我们固守心泵一脉纯。
▲当雨季来临时,许多生命的记忆被雨水淋成褪色的风景,所有不经意的回眸都被绚丽成最浪漫的构思,在梦醒后的清晨,无奈地投入另一种漂泊……
▲每个人都曾面临人生的选择,我们必须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事……
。▲我是富有的,因为我拥有智慧。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要被世俗的尘嚣蒙住你的眼睛。
▲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滋润我们的生命。
▲把耳朵叫醒,然后,倾听世界,相信,必有一个声音属于成功。
▲如果把坎坷看做一种调味品,你就会感到坎坷的生活也有滋味。
▲通向人类真正伟大的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
▲苦难对于天才是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如果把苦难只视为苦难,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难。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苦难中如凤凰涅槃,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一个不容置疑的哲理,一个令人铭心的命题,一个内涵丰富的象征,没有不为名利的世纪超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自己本身就是太阳。只要自己是太阳,早晨一定会到来。
▲你其实已经有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
▲给心情涂上颜色,我们便有了七彩的人生,我们才真正地把握了自己。
▲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差别十分微妙: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
▲我要用微笑去点缀今天,用歌声去照亮黑夜。
▲倘若你想改变你的世界,首先就应该改变你自己。
▲上帝给你关闭所有的门之后,还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只要有一双忠实的眼睛与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为生命而受苦。即使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也看到了春的壮丽。
㈦ 抒情作文开头和结尾
这就是我的答案作文一
行走在人行的道旁,一路梧桐唏唰飒飒,叶儿黄了,根儿枯了,地面上集焦的叶片,尽也在寒风的吹拂下,翩翩蹈舞着,他们为什么要在生命的最后归宿里,而奋力的搏拚执着?是为那来年的新生,还是为有着更好的归宿,恐怕也只有梧桐树木,梧桐叶知晓。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暮色夕阳的黄昏,是叶儿伴陪着树干,树干支撑起叶片,他们就是这般如此相依相偎,又互为相搀的走过了一秋二秋三秋,一秋又一秋的四季,直至生命轮回的终极。
不要束缚孩子的思想,关于这疑问的解题及答案,才疏而学浅的我,却为之良久思忖。
每当孩子提及一个问题,问出一个疑点,解难一个答题的方式时,我们娘俩儿就会为之不相上下的争执一番,各抒已见。
“在我看来,这种答题的方只有一种,也唯有一种正确”?
“反对,对于你的说法,我不赞成,应该说是不完全正确,还有其他的解题与答解的方式···”
不管怎么样争执,好斗的我,还是总觉感的认为,在孩子尝还年幼的时候,是不能给予TA太多思维局限与视野受控的,应让TA无限的扩展空间的思维、视野、与发挥其想象的能力,这样的TA以后长大成人之后,才会有着更为广博的见解与看法和思辩的驰骋。
这样的解题方式,也才会更为有效有力的提高孩子面对社会与应急事件的综合应急处理能力,当孩子的某一种认识有失偏颇时,但也不能一口的就给予否定,应给予高度的认同、肯定和鼓舞的发挥其自然想象,才对TA今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运作和发展空间。
记得一次,在与孩子讲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时,当时的孩子也就三岁多点儿,在故事讲完结束之时,孩子发问了:“妈妈,人救了,可砸的缸谁赔”?
此时的你或我,可能也都已陷入了沉思深入的过程,无语了吧。
还这么小的孩子,都有了这样想法与设限,当面对生命与一个物体时,是生命重要还是一口缸钵重要,施救与被救者及缸的主人,该由谁来承担责任与索赔。恐怕此时该引发的争议,会有着不尽相同的忧虑了吧,这还只是生活在现状的人生,所面对的一个狭小之一角呢,这还仅只代表的是一个不被人们所发现与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缩影。
不同的人会,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群会引发不同的争议;不同的受益与损益中,又会有不同的界定,但真正公平正直而又无私的真理及定义呢,又在哪里,却需待众集的审时度势的,值得人们去引发争论的讨论和争议。
可如今,每看到孩子为那一篇篇作业,还为之发愁而又恼苦的不想做,不想去完成之时。也就让我有更加自感的觉得,这样的解题方式,未必就为正确。
总觉得吧,一个真正良好的答题、问话的方式、方法,应该也是有着多种、多重、多样的解题答题的方式。但是,最为精确、准确的而又接近答案,却毕竟是少数。
比如说:领带的打法吧,应该是有多种,可以是向左也可是向右,更可以从两旁向中的聚汇靠拢的打绕。
在拆解领带之时,也可是为打结的,也可是为不打结的,然而拆解的方式与方法,也会是可以由多种、多样、多法的方式,而不局限一出拆解之法。
领带打法的不同,其得出的形状也会有所各异,至少了来说,就为一个简单的领带打法就有三种,这是在高职的学科上,老师就以着传法方式,在实践中让人领教过了。
当然啦,要想更为创出更新的打法,还会有多种,多样、多形、多式的打法。但是,对于已过了这个打领带这个年龄的我来说,似乎打什么样领带,也了无兴致,更无此雅趣,想去再度的探究与细研其还有啥意义的新奇。
但是,对于解题的方式方法,却可以总概的是不只为有一种的方式,而是多种、多重、多样化的形式。包括答案,也应是不只限于一种,呆板的答题方式,而应是该为多种、多重的灵活形,并非就老师所限定一种答案就唯一的全权正确,宏观、微观、狭小与微粒,不能全部的给学生画打上一个叉叉,应给个部分适当灵活的分数。
这就是我的答案作文二
世界无限广阔,万物繁复多变。无限广阔中产生多样标准;繁复多变中产生不同角度。啊,无限的世界充满无限的神奇伟力,你是如此的多角度。
生活中角度繁复多样。你要摘吃树上的苹果,你就必须先放弃手中的红樱桃;你要将玉液琼浆注入杯中,你也必须先泼去杯中已有的牛奶或咖啡……可是这样的生活不是到处充满失去了吗?是的,生活充满了失去与付出。然而生活又是如此奇妙,角度不同,标准不同,你对生活的看法也会大相径庭。放弃了红樱桃,可你得到了鲜美的青苹果;放弃杯中的牛奶或咖啡,可你毕竟将玉液琼浆注满杯中…….真是绝妙!这个世界又充满了获得。
绵绵历史画卷也无不多角度而存在。罗马鲜花广场上焚死了一位世纪天才——布鲁诺。他的遗言:“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懂得我的价值!”天才被教庭扼杀了,我们都厌恶罗马教皇,认为它阻挠了历史的进步。是的,历史也曾为此付出过沉重代价。可是历史也是如此多角度。如果从历史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布鲁诺的死并非只意味着历史遭到扼杀。
布鲁诺去了,培根又勇敢地站了起来,高举唯物主义旗帜,摇醒了整个处于酣眠的欧罗巴!“知识就是力量”一经提出就传遍了欧洲乃至全世界。培根曾说:“有些人的死亡,并非一切的终结,相反,这也许是新生。”啊,布鲁诺先生,是你的死亡鼓舞了无数勇敢者的精神,你的死亡推动了历史!
生命的存在与延续也充满了不同角度。人的生命伴随着赤裸裸的人体而降临世间;人的生命又伴随着人赤裸裸地离开世间。生命如此往复不也是枯燥与乏味的吗?对于一些人确实如此,他们的生命充满悲观与沮丧。可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原来生命也如此不同。保尔·柯察金,消瘦的脸庞,眼睛却如此有神。他的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他的生命也因此而熠熠生辉,轰轰烈烈。
㈧ 帮我找一篇美文+赏析滴
一, 溪 水
覃锡之
透明的溪水,明净得就像母亲的眼睛。
春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斑斓;
夏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浓绿;
秋天,你的眼里是一片澄碧;
冬天,你疲倦了——合上眼睛,也停止了唱歌。
你摄取蓝天的云朵、黄昏的晚霞、夜空的星星;还留下我儿时的身影。
呵!这溪边沙沙作响的甘蔗林,带甜味的风,曾把我童年的梦吹拂!我躺在你的身边,感到靠在母亲胸膛上的幸福……
你是我们生活里的一支古老的歌——
你望见骑毛驴的迎亲的队伍来了,几支唢呐奏出悲哀的音乐;你望见几个壮实的汉子,抬着笨重的木棺来了,把老人送上山坡;你也听见:山脚下的独轮车,带着吱吱哑哑的声音,在贫穷的土地上呻吟而过……
如果没有你,谁给我们留下自然的彩色;谁给我们记载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呢?
透明的溪水,你给了我一双能够分辨色彩的眼睛。
当我在你身边,发现自己成为一个少年时,就不得不远行了。
你像养育我的母亲一样,送我出山吧!
选自《中学生必读佳作》
[赏析]
文章开头把溪水视为“母亲的眼睛”,接着写出了春夏秋冬“眼睛”里流露出的色彩,这既是对溪水的歌唱,也是对母亲的歌唱,因为这溪水里曾“留下我儿时的身影”,曾让我享受过母爱般的幸福:她记住了山沟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了“山民的悲哀和欢乐”,并把养大了的“我”送出了山去。溪水是歌,母亲是歌,文章本身也是一支哀怨的抒情山歌。
二, 田园诗情
[捷]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
[注释] 作者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本文选自他的散文代表作《明亮的深潭》
[赏析]
本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抒发了作者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感情。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
三, 风 雨
贾平凹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子,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
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 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选自《中国抒情散文经典作品欣赏》
[赏析]
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四, 峭壁上的树
张庆和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侯、抚慰,动辄就施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握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选自《语文学习》2001年第10期
[赏析]
作者饱蘸深情地描写了一棵“摇曳”在他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从四个层面予以考虑展示:首先,它向“饥寒交迫”、“弹尽粮绝”的命运安排挑战,追求生命的存在;其次,它以“铮铮铁骨”和“朗朗硬气”抗争、反击、战胜种种灾难,无畏而刚毅;再次,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从不怨天尤地,总是“努力地”发挥生命的极致,坚强而高尚;最后,当小酸枣“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闪亮于峭壁时,没有丝毫炫耀和停步,而是“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何等乐观而可贵的生命观!掩卷沉思,本文留给读者的不仅是语言的品味,更有无尽的思想启迪。
㈨ 美文800字加100-150字赏析
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2004年四川考生
一片片麦地仰望着天空,那里有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不会忘记,“麦地和光芒的情义”,麦地也不会忘记,在那个有风有光,有云有雨的天空,他在那里。
他住在山间的木屋里,繁华的城市几乎要把他忘记。对着窗子,他只会看见荒凉的山岗、黑色的土地,只会看见美丽苍白的手和月形的山峰。
带上《圣经》。他说,他跟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他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他忘记了自己。
但是,他永远都会铭记,“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他永远都会铭记,“荒凉的山岗上站着四姐妹,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所有的日子都为她们破碎”。他永远都会铭记,因为这些都是他心的伤痕,都是他心中安安静静的愿望。(这一节追忆海子的“生”。作者熟悉海子的诗歌,熟悉海子的人生,选摘了海子《麦地与诗人》《活在珍贵的人间》《四姐妹》中的诗句,通过“麦地”等海子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表现了海子执着追寻精神世界的高贵人生以及生命中的苦痛。海子的“忘记”与“铭记”为文章增添了厚重感)
二月二十六日,他说:“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他穿着鞋子走在大地上。这坚实干净的土地,总是护卫着他柔弱的身躯。土地忘不了他。他就是土地王,他一直就这么走着。跨过他曾经写下的“横陈于地的骸骨”的沙滩,跨过“众神死亡的草原”,也跨过“跑着雪和太阳光芒”的“麦地”,跨过马群,跨过闪电。在两行铁轨间,他躺下去发呆,忘了站起来!
那一夜,他血淋淋地走向天堂!天堂不会忘记他,早早地唤他回去。
那一夜,世人渐渐发觉他用自己最后的身躯在地上铭刻的诗句。如今,他和他的诗永远不会被忘记。(这一节诗意地表现海子的“死”。引用了海子《思念前生》《秋》《九月》《讯问》中的诗句,诗行中表现出海子对圣洁母爱的向往,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海子 “忘了站起来”,天堂和世人 “不会忘记”他,巧妙地对比中,诗意地表现出对海子的永远的忆念)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棺木前,而他却静静地躺在棺木里发呆,不肯站起来。
梦中,我常常来到他的坟茔前,而那坟茔像一只圆圆的眼睛,望着天空。梦里是永远没有天空的,而我抬头却看见了他戴着眼镜的笑容,他诗一样的头发盖住了天空,也盖住了我的神州以及世界的土地。
君生我未生,君死我未死。在我的白驹过隙的人生中,我路过了一片不可及的天空,它却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我愿他在天堂飞翔的影子也在大地上继续飞翔,我也愿以跨越时空的凝望到达没有天空的天涯,去拥抱永远属于我们的海子。(这一节写“我”的凭吊与追寻。“梦中”的寻找,永远的祈愿,沉痛而深情地表现了作者对海子及其诗歌世界的认同与追慕)(2005年四川考生《没有天空的日子我怀念海子》)
点评:海子的一生是短暂的,然而他却以他对纯粹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而成为永恒。选择海子为题材,表达对海子及其海子的诗歌世界的追寻,足见作者和海子之间的心灵相通。本文的成功处主要表现在:一、意境深远,有厚重感。一方面,作者对海子及其诗作情有独钟,因而善于引用,信手拈来。海子诗歌中的安静、悲伤和执着,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另一方面,作者对永远的海子的深情怀念,对海子诗歌世界的渴望和追寻,使文章有了超越时空的人文魅力,增添了浓烈的诗意而有厚重的内涵;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海子是浪漫的,追慕海子的作者也是浪漫的。作者打破了常见的结构模式,运用丰富的想象分小节再现了海子的“生”、海子的“死”、海子死后“我”的凭吊与追慕,节与节之间是跳跃的,也是富于想象的,字里行间巧妙地蕴蓄了自己激越跳荡的情感,隽永而深沉。本文能得高分,与它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是分不开的。
作文二:
蓦然回首
忘记是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彩车盛礼恭迎管仲的那份宽容;
忘记是秦穆公要群臣摘帽熄灯,不介小隙的那份心胸;
忘记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淡定;
忘记是祁黄羊那“举材不避仇,任贤不避亲”的那份明理;
忘记是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那份洒脱;
忘记更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份旷达!(排比铺陈,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忘记”的境界,既有气势,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
——忘记是一种心胸,忘记是一种境界。忘记该忘记的。多一份宽容多一个朋友,多一种忘记多一个世界。当你在学会忘记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三言两语剖析“忘记”的意义)
——蓦然回首,你已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铭记是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那份感恩戴德;
铭记是赵孟頫与爱妻患难风雨,不离不弃的那份坚贞;
铭记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份誓言;
铭记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那份忠心;
铭记是李时珍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那份责任;
铭记是严子陵垂钓富春江边披蓑戴笠的那份固执;
铭记更是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份凌云壮志!(再次排比,和上文形成对比,丰富了“铭记”的内涵。语言精练而有意蕴)
……
——铭记是一份警醒,铭记是一种责任。记住该记住的。多一点铭记多一点警醒,多一份铭记多一份成熟。人生许多事,是在铭记中成就,也是在铭记中精彩!(点睛式的议论,由事例而及内涵,意蕴更为丰富)
——在铭记中,蓦然回首,你已有了认真生活的理由!
在忘与不忘之间,多少故事风雨不衰!让我们树立心中的标尺,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让我们的人生多一点踏实与精彩!(总结上文,明确点题,照应“忘记”与“铭记”两个侧面,言简意赅)
点评:这篇作文最大的特点是材料丰富,行文简洁。其丰富性主要表现在:一、作者摈弃了烦琐的叙述和议论,连续运用排比句式援引事例,形象地诠释了 “忘记”与“铭记”的具体内涵,表现出丰富的积淀。二、对事例的援引能从不同侧面加以挖掘,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内在的本质,从而丰富了材料的内蕴,形散而神聚。此外,结构上前后对照,由分而总,语言凝练而有文采,使行文有一种明快流畅之美。此文能得高分,材料的丰富、结构的明快简洁功不可没。
作文三: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诗意而有哲理的开篇,在引用和比喻中巧妙地点明主旨)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篱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以东坡、陶潜为例,诠释“忘记”悲欢之事的“明智”。流畅的文字中蕴蓄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排比举例,证明“铭记”的永恒。笔触所及,涵盖古今中外,丰富的材料增添了文章的人文内涵,厚重而灵动)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回扣开篇,以人生之船“无尽穿梭”这一意象蕴蓄深沉的哲理,诗意而耐人寻味)
点评:这是一篇诗意而富于哲理的美文。其高明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材料丰富。从席慕容到凡·高,作者的笔触纵横古今中外,有诗有文,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有“忘记”有“铭记”。由此及彼的联想,不同角度的挖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二是意境深远,有浓烈的诗意和深沉的哲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席慕蓉的诗句,以“河”喻“生命”,表现出人生就是在“左岸与右岸”穿梭的哲理意味;而文中涉及的典型人物及其典型作品,无不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材料的厚重增添了文章的厚重,再辅以充满意蕴和诗意的语言,自然就诗情画意而含蓄隽永了。本文能得高分,内蕴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是重要因素。
作文四: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对比举例,开篇即有气势,“忘却富贵”与“铭记忠心”形成鲜明对照,形象而深刻)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整齐的句式,再现了苏武“奔走”于茫茫大漠、游荡于寒沙衰草的身影,富有震撼力)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当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四组排比,四种不同的反应。“哀叹”、“惊诧”,是苏武给对方的震慑;“正气”、“执着”,表现出苏武的磊落光明)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四组排比,四个不同场景。一方面是处境的艰险,一方面是苏武的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铁骨铮铮的忠臣形象令人慨叹)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睿智”、“勇气”、“不屈”、“铮铮铁骨”,更从不同侧面凸现苏武的品质)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彳亍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挖掘苏武其人其事的内涵,回扣忘却“富贵”,铭记“忠心”的主旨)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排比作结,一咏三叹,反复强化中,苏武的形象更为光辉)
永远的苏武。
点评:本文以它的厚重和文采而别具一格。“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作者却能从不同侧面入手,淋漓尽致地表现苏武的忠贞气节,表现他在 “忘记”与“铭记”间的决绝,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出一位在枯草寒冰之上的铁血男儿形象,讴歌伟大的爱国主义。苏武故事本身折射出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流畅而蕴藉的文字营造的深远意境,都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显得格外厚重;此外,本文也极富文采。作者撷取了苏武生涯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加以形象生动的描摹,字里行间渗透着浓烈的感情。而整散结合的句式,排比句对偶句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流畅而隽永,别具惊心动魄之美。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出色的文采,正是本文得高分的重要因素。
作文五:
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作文六:
2004云南省高考优秀作文选登: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作文七:
2006年广东考生高考语文作文
广东考生 我是天使
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
“我希望我的安琪能像天使一样,美好!”妈妈的日记中写到。
我擦干泪水,妈妈希望我成为天使,像天使一样,那么我就要做一个天使,即使我不是,但我会很努力。但,天使是什么样的呢?
像妈妈那样的吧!
于是,我留长长的头发,梳得很美。穿长长的白裙子,步履轻盈。
说话甜丝丝的,动作也很轻柔。看着镜中的自己,原来我和妈妈长得很像。但是我的心对我说:“你只是看起来像天使,只是看起来很美好,但你不是!”
怎样才是天使?我问心中的自己,但没有回答。也许是真正的美好吧,我又想,于是去寻找真正的美好。
我开始学着像妈妈那样微笑,很温暖,很舒心。我学着把这样的微笑送给每一个人,无论是贫富、贵贱、老弱病残。也许是世界需要这样的微笑,也许是我,我的心一天天变得透明轻盈。世界很美好,微笑般美好,但我不是天使。我和我的心经常对话,怎样才能成为那个心中的天使,心灵总没有明确的回答,但我在努力!
直到有一天,我拿着妈妈留下的志愿者服务卡来到“童之家”。
我似乎感觉到我将要在这儿插上我的羽翼。
这儿的孤儿、智障儿很可怜,但我为他们做事情却感到很幸福。
虽然仅仅是清理房间,教他们读写画画,陪他们玩游戏。看着他们单纯的笑,我觉得,他们是天使,我也是!
“天使姐姐,你跟我一起玩吧!”低下头,一个天使般的小妹妹对着我笑,“你很善良!”这是最好的赞赏。
“哗!”我的羽翼张开了!原来善良与真诚才是天使的一双羽翼。
我想起了妈妈。
原来她一直希望我善良、真诚,像天使一样美好!
我懂了,也做到了。
我是天使,很美好。
【点评】高考应试作文以审题、立意、构思为要。审题透彻方能立意高远,故有作文审题为先之说。今年高考作文审题似易实难。题中的“天使”有多重含义:一是神性,具有一定的超验性;二是人性,以人的形象出现;三是真善美的化身。
这篇作文很好地把握住题目中心词的本义及引申义:美丽善良的妈妈是天使,纯朴真诚的孤儿是天使,而乐于奉献爱心的“我”也是天使。形象丰满,寓意深刻。题中的“雕琢”是一种比喻,与材料中雕刻石像的语境相关。有些考生不管所写的对象是什么,一概照搬“雕琢”,出现了“雕琢理想”、“雕琢父母”之类别扭写法。这份考卷将“雕琢”具化为解读“天使”真义、涵养天使情怀、践行天使人格的过程。全文不涉雕琢二字,却充分演绎“雕琢”真谛。审题立意,高下立见。此外,本文构思精巧,伏笔呼应,曲折有致。语言也朴素含蓄。如“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等文句都有很强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