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静”为题 800字高中作文
命题作文“静”写作指导及例文
「作文题目」:
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篇,宁静的夜是精神的书籍。静是一种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人生独悟;静,是一种修为,是潮期潮落后的生活本真。静是一种享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默契下的和谐安详。
请以“静”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有的直接给出题目,有的前面还有一段提示性的话语。提示语的作用无非两个,一是提示性,一是限制性。我们看这个提示语,主要起什么作用。限制性在哪?提示我们写作的几个角度?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是一种享受。可以找一个自己熟悉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
这篇以“静”为题的命题作文,题目相当宽泛,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正因为题目太大,我们反而感觉“拔剑四顾心茫然”。因此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构思立意:
1、组词法:围绕“静”,我们可以列出“安静、冷静、宁静、寂静、平静、幽静”等一些常见的词语,写作时就可以围绕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展开。组词法主要针对概念过于宽泛笼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组词之后再结合现实,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如“宁静”大自然的宁静、心灵的宁静、宁静也是一种美、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等等。
大自然的宁静,却隐藏着勃勃的生机。种子在悄悄发芽,花儿在潜滋暗长;小熊在地洞里熟睡,蚕蛹在丝被里变化,大地的诗歌啊,从来就不会停下。
心灵的宁静。人需要宁静,身体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洗去尘世的喧哗,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
宁静也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平静、深远,是美的升华。
静中蓄势,蓄势待发,你做好准备了没有?
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有人总是停留在学习的表象,没有感受到学习如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2、提问法:什么是静,为什么要静,静有什么好处,如何能作到静,可以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如:静能生慧、静水深流、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人生目标明确,才能静;人生追求专注,才能静;人生淡泊名利,才能静。静心静悟,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
3对比法:可以将静与动结合起来,重点阐明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如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静制动等。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世界顶级美术大赛,主题是“静”大部分画家画的是休闲时的海滩景象,平静的海面,和煦的阳光。但夺冠的是一幅令一般人看到了都不敢相信的画。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狂风怒吼、波涛汹涌,好像要吞噬身后的那座山。而那座大山上的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但细心的人才能看见那座山头上伫立着一株让人感觉宁静的青草。
总结:动与静总是相生相成的。动到极至,就是静到极至;能否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最最具有震憾力的东西,这就要有一颗不被表象所迷惑的沉静的心;心静让人感觉更深远等。
宁静的另一面是不宁静,是内心的欲望与躁动。在商朝滚滚、钱浪滔滔、“唯物”盛行的今天,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因为只有宁静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柯,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
「精彩例文」:
静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蕴藉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中思得佛门真谛,成就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将心态、精神放松。而到了更高层的镜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甚至无名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关者;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的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稽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贰』 以静为话题写一篇多于600字的作文
悠悠蝉声牵梦魂
因为环境静、心静,所以容易引发思考和回忆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在这个雨后的黄昏,独坐在自家的阳台上,静静地望着外面.当那一棵高大的树木以雨后清新的面容进入到我的视线,我突然就想起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诗:蝉.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落魄的幕僚在一个炎热的夏夜听着树梢上知了无休止的鸣叫声,心思重重,恨自己的无能,恨官场的黑暗,恨自己有家不能回,恨hh
蝉这个小小的昆虫,在我的记忆里已经储存了这么多年,如今在异乡的夏夜,竟以一棵树的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重新勾起我童年的记忆.) y
蝉最初出现在我意识里的时候,我也就是四五岁.那个夏季,父亲经常在夜晚拿着手电出去转,我问母亲,父亲是去干什么了,母亲笑着告诉我,父亲是去给我们找好吃的东西了.于是夏季在老家的院子里,我就静静地坐在母亲的怀里.母亲边摇着蒲扇为我驱赶蚊子,边给我讲些古老的故事,等着外出的父亲回来.
也许是年幼的单纯,抑或是对清贫生活的厌倦,那时小小的我对饮食的渴望尤其热烈.每日里稀汤寡水的吃多了,能吃上点肉就是最奢侈的希望.可谁家里能有那闲钱买肉呢?父亲也就是为了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才夜夜出去转.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蝉才开始进入我的记忆,并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每个晚上,父亲都回来得很晚,具体什么时间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我睡着之前没有回来过.只是在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就会闻到一股诱惑人的香味,接着就能听到母亲脆脆的呼唤:孩子们,快来吃肉了.我和哥哥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母亲的跟前.母亲把一盘炸得苏黄的肉团放在院子里的石桌子上面,让我们用筷子夹着慢慢吃.母亲告诉我这是马叽了肉,我问马叽了是什么,母亲告诉我,就是外面树上天天叫个不停的那东西.望着香喷喷的马叽了肉,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就赶紧夹起往嘴里面送,有时越是心急,越夹不住,哥哥老笑我,我就索性扔掉筷子用手抓.现在想来,那样子一定滑稽的可爱吧.更有甚的是,馋嘴的我害怕哥哥比我吃得多,就坚持让母亲给我们分开,这样哥哥就占不住光了.如果你问我,马叽了肉的味道,我也真说不清楚,只能说:那是相当的香啊!
我知道马叽了还有好几个名字的时候,是我上学认字以后,老师给我们讲了马叽了真名叫蝉,俗称知了.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了生物,老师对蝉的一切给我们做了一个详尽的介绍,并且拿标本给我们看.我也就对蝉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蝉是同翅目昆虫,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呆在树枝上,等到秋风把它吹落到地面上,然后再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一直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汁液过日子,再经受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幼虫到成虫的转换过程,才发育成熟.在夏季的某一个时刻,尤其是晚上,当人们都进入了睡梦中,它们悄悄地爬出地面,爬到树杆,经外面的凉风一吹,蝉蛹的背上就会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这样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为了能完整地发育,它必须垂直面对树身,牢牢地挂在树上,再慢慢自行解脱,整个过程要持续一个小时,我曾经亲眼看到蝉蛹蜕皮的整个过程,决不亚于女人分娩所要遭受的痛苦.去掉干枯的浅黄色的壳,等到翅膀慢慢变硬,才可以自由飞翔. 自古以来,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古代的诗人写出那么多咏蝉的诗词来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蝉从炎热的夏天到萧瑟的秋天一直不知疲倦地哼唱着,不需要任何伴奏,却能唱出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不光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趣,也给人带来了精神的愉悦.
当我们在夏日的午后或者是在黄昏,躺在树荫下的摇椅上听着大自然所赋予我们最优美的音乐mm蝉声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蝉的一生是多么残酷,长达三四年炼狱般的地下生活,是一场生命的浩劫,更是生命的涅磐,能够展翅枝头,引昂高歌却只有短暂的几十天啊!我在想,它如果知道它的辉煌只是瞬间,还会不会那么义无返顾地孕育再孕育呢.
土地承包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天大的变化,我不再为贪吃点马叽了肉而和哥哥争得面红耳赤,父亲也不再为了给我们解馋在蚊虫叮咬的夏夜跑到村子东边的小树林里捉马叽了.相反,我们全家喜欢在凉风习习的夏夜,围坐在院子中央的圆桌前,吃着瓜果,拉着家常,听马叽了在头顶的树梢上拉着长腔没完没了地歌唱着hh
蝉的叫声是那种固执、单调的唧hh唧hh唧hh唧hh如果我们在心烦的时候会感到这声音很讨厌,可当我们静下心去品味,那将是最好的催眠曲.在枝叶繁茂的空隙里传出的声音,带着绿的清凉慢慢沁人心脾.
蝉多生活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而我如今生活的西北因为温差大的缘故,不适宜蝉的生长.我从离开家的那天起,蝉声就离我越来越远了,偶尔听到也是在梦里.
此刻,正是夏日雨后的黄昏,正是蝉完成成虫的最佳时机,也是蝉声最脆亮的时候,望着外面那棵油绿发亮的槐树.心头就涌动出潮潮的酸楚,我好象看到了父亲拿着手电筒匆匆出门的背影,想起我躺在母亲的怀里,母亲那亲切的话语和着蒲扇扇出的风就像一杯冰冻的果汁甜甜的,凉丝丝的进入了我的身体.
在这个多事烦躁的夏天,能这样静静地坐着,去思索一些东西,尤其是蝉鸣,我的心也逐渐地平静了下来.和蝉为了生命的涅磐所付出的那么多痛苦相比,我的那点烦恼算什么!
天逐渐黑暗下来,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清脆的蝉声.我想,远在家乡的父母亲此刻肯定也是在院子里,听着蝉鸣,在想念远方的女儿吧.
『叁』 急需一篇以静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左右,帮帮忙。
烦躁了一段时间,开始喜欢静了......
静来得自然,并没有目的,也没有束缚,似乎一切是老天刻意的安排。“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吗?这个东西,我并不懂。但我却默默喜欢静了,还是一种没有理由的喜欢。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因为烦躁而喜欢,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也打心底里问自己,喜欢静并没有理由。而烦躁又不知不觉地走了。也许是我看透了烦躁的样子罢了,不必去烦躁。烦躁多了,生活就会变得无味了。只有烦躁少一点,生活才多一点滋味,才多一分激情,生活就自然过得充实一点。
静,我喜欢了。
看,灰暗的天空,也跟我一样。不同的是,它喜欢的静,却是沉静的静。而我喜欢的是有血肉的、有灵魂的静,这样的静就是我的感觉。其实关于静的含义,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我这么想,别人也这么想的。我喜欢的静,正如初出水面的芙蓉一样,娇美洁净,嫩嫩的,让我心动不已。这就是我所说所喜欢的静。
静,我迷上了。
听,尘封的故事,也许也有我的一段情怀吧。每一个故事,都有着它存在的意义,因而我们追求的意义也不同。而我却喜欢静的故事,因为故事里有我的存在,这就是我追求的意义。当一个人独自沉思的时候,或许想很多事情,或许做很多事情,或许傻傻呆着,又或许什么也不是。而我却喜欢一个人,坐在江岸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匆忙与悠闲,表达了生活的节奏;静静地听着江水的流淌声,有时候滔滔不绝,有时候悠悠自流,表达了它流淌不息的执着。正如动人心弦的萧声,余音袅袅,让我沉醉。这就是我喜欢听的静。
静,我爱上了。
想,人生路,有时候遥远,有时候就在身边。看你是怎样想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者在不同心境,都有不同的想法。有意义的时候,也许你会觉得人生的路子很短,只想争取更多的,做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只有这样,在人生路的尽头才没有遗憾。没有意义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过得好漫长,就只想着怨天尤人,就越过越空虚,走的路也变成泥沼一片,走到尽头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看别人的人生,想自己的人生,走自己的路。这样,怎么会活得空虚呢?就不会觉得人生无奈了,就多了许多色彩。所以,人活着就要用自己的想法,描绘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正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一样,绘得维妙维肖,让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这就是我喜欢想的静。
静,我喜欢了,我迷上了,我爱上了。
『肆』 急!求一篇高中作文!以《守静》为主题的800字作文,最好是描写小巷文化,长江黄河等!不要高考满分作文
夜色茫茫,风声萧萧。
关上门窗,隔开所有的干扰,将自己淹没在清寂的空间,伴着平平仄仄的方块字,一个人于戚戚清清中游走。
想到“安静”这个词,竟不自觉的笑了。
安静,是怎样的玄妙?一直很安静,是怎样的境界?
那其间的韵味,仅仅以一个词,用一句话是不能诠释的。安静于我,有一种贴心暖胃的舒适。时而如诗,灵动飘逸,婉约柔美;时而如画,水墨淡彩,养眼润心。时而如茶,碧澈通透,清香宜人。时而如歌,宛转悠扬,直抵心扉。
源于安静,喜欢一个人游走。
幽长的小巷,风声沙沙,微笑浅浅;脚步轻轻,心绪淡淡。
雅致的空间,乐音悠悠,情谊深深;墨香袅袅,诗心款款。
习惯安静,于是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冷雨微寒的日子,与文字相依相偎,任悲愁在纸上缤纷俏丽,让凄清由指尖缓缓流失,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细节啊,只是一杯茶的功夫,竟显得那么的赏心悦目,好似珍藏已久的画册,每一页都精彩,每一帧都可亲。
清寂落寞的瞬间,和音乐耳鬓厮磨。一句歌词牵动一份念想;一段旋律幻化一款韵致,一首歌曲成全一场梦寐。那些往昔,击节而歌,扣动心弦;那些未来,似暗香盈满心房。
闲庭信步的时光,和自己的影子对话。矜持的心性让生活越发的简单,漂浮云端的梦幻竟是那么的魅惑,竭尽全力的付出也会事与愿违……
是的,安静最好!安静,是一种美丽。安静的走路,安静的欣赏,安静的歌唱,安静的相伴……远离尘世的喧嚣,避开嘈杂的人海,静听鸟语花香,漫赏云卷云舒才是最享受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气息,熟稔熨帖,触手可及;犹如一件丝绸质地的衣衫,轻如蝉翼,柔若游丝;你说不清它的舒适,却能感觉它的贴切。
安静,是一种情调,与心念有关,随温暖同在。橘色的灯影下,一些馨香,在柴米油盐的烟火中升腾,一些快乐在有一句没一句的对话间传递,一些温软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滋长,一些幸福在肌肤的相触中蔓延。
安静,是一种素朴,好似墙角下的花骨朵,不经意间叫你眼前一亮。因为真实,一举手就能任意扑捉,一不留神便会撞个满怀;因为习惯,一抬头就会尽收眼底,一想起竟又那么的平淡如水,朴实无华。
安静,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眼睛和眼睛的对话;是十指相扣的温暖,是唇齿相依的温柔。
安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底蕴,是源自心灵深处的蛊惑,有着不能言语的魅力。
『伍』 以静为话题的作文
安静
周国平说过:“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当大海笑着涌起波浪,当海滩闪烁着厌倦尘世的苍白微笑,当波涛对着孩子唱着婴儿摇篮曲时,我躺在康河柔软的摇篮中,随风漂流,去追寻那个安静的世界。觅一方静土;将心灵安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无上的价值。
走进小巷,感受安静,安静的小巷上演着多少代风风雨雨的兴衰史。小巷如此安静,一条现代化的乌衣巷,燕子低飞寻觅旧家。淳朴永远是小巷的主题曲,老百姓永远是小巷的主人。怪不得柯灵这样赞叹道:“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安静的小巷,安静的位置,蕴藏着历史文化的崇高价值。
走进智者,因为世间智者的归宿处,正是后人静坐、静读的好地方。古往今来的作家们,用那支刚健的笔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精神的宝库。喜欢读他们的作品,这里有咆哮的呼喊,有空虚的傲然,有繁华高雅的文化气势,汹涌澎湃后,我们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们感到无比充实与安静。聆听心灵的回声,单纯地盼望中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在这流动的文字中,我们寻找安静,默默地藏身在文学的缝隙中独自逍遥。智者的精神宝库是一处静土,贮藏着无价的丰富的精神财富。
读过《我们在天堂重逢》一书,书中记述了一位德国姑娘名叫伊莎贝尔,年仅16岁,在经受了多次化疗的痛苦折磨后,未能阻止病情的恶化,但肺癌已进一步扩散。她当即平静地做出了安乐死的决定,并要求立即执行。她静静地,静静地,寻找那份安静,如此尊严地走向死亡,她的勇气从何而来?当她看清死的不可避免时,仿佛在瞬间,她坦然了,平凡生命中唱响一支雄壮的乐曲,生命诚可贵,坦然面对现实,勇敢走向死亡,那是可贵的。热闹是外在的,安静才是本质的,人似乎终究无法逃离安静的国度,觅一方安静的乐土死亡,变得平淡和坦然,短暂的生命也变得高贵、尊严和无价。
这个世界是个热闹的世界,何处才有一个安静的位置?古人云:“又得浮生半日闲。”道出觅得闲情逸致后的感喟,还是去沐浴于阳光的外衣下,聆听阳光充满禅机的语言?此刻它仿佛正在向我讲述沈从文那个无忧无虑的湘西生活;还是去听雨吧,听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随风飘散的烦恼,慢慢地、慢慢地溶解在雨中,溶解得无声无色无味,让混沌的心境被丝丝细雨洗耳恭听得明静;还是去诗中翱翔吧,让柔和的诗音从诗页间飘舞,为诗穿上新的衣服——哲思的绚烂,东方的静美,给心灵置一个房子,用安静的气息填充它。
我问朋友,应该为安静涂抹什么样的颜色呢?不愿让尘世的喧闹玷污了它。那就用白色涂它的脸吧,就如安格尔所画的那样明媚和芬芳。让褐色的双眼放射光芒吧,如塞那河的波心,充满朴实真诚。有人说:“安静是年轻人最好的装饰。”寻找安静,让心静谧,因为安静永远是我们心灵之笔膜拜的图腾。
寻找安静,让心静谧,生命也因之崇高、尊严和无价。
『陆』 以浮躁为话题的高中生作文
抛却浮躁 ,沉淀洁质之心
这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光怪陆离的都市,声色犬马的娱乐,变幻莫测的时尚,无疑都在渲染和加剧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浮躁。人们亟需一场心灵的救赎。那就是,抛却浮躁,沉淀洁质之心。唯有抛却了浮躁,才能牵引我们的心灵,升华我们的精神,从而收获一个恬淡的人生。
抛却浮躁需要拥有宁静平和的心态。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道:“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和平和不仅会提高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能驱走一切的躁动和不安。静水方能流深,心中的一泓碧波亦是如此,先贤庄子任歌舞升平、繁花似锦、美酒豪宅、凌罗绸缎,却始终自持,始终泥淖求生、统率自我、放浪形骸、箪食瓢饮,那是因为他有宁静平和的心态,因而他才会放弃锦衣玉食,才会抛却浮躁,才真正能够回归本真、率直而为,因而他收获了一个恬淡的人生。
抛却浮躁需要心灵去敬畏和感受身边的一切,哪怕是一株草,一阵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夜星辰,一地露珠,这些身边最微不足道、看似渺小的事物恰恰能反应我们的心灵是否敏锐如初或是麻木已久,是否躁动不安或是宁静致远。当我们关注起这一切,这象征我们的心灵正在沉淀,正在走向回归。唯有此,我们才能抛却浮躁。林和靖“梅妻鹤子”,陶渊明杯酒菊花,王摩洁竹喧浣女,寄情于山水,一袭白衣,一派清闲,啸怀自歌,求一分宁静,得一生恬淡,增万物一分灵气,添人生一分悠然。正是这些美好的山与水,间开了他们与世俗,也间开了他们与浮躁。
然古语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最高境界的宁静和恬淡应是在滚滚红尘喧嚣世俗中却淡然自若,抛却浮躁却不必南山躬耕。
因此,抛却浮躁更需要用精神力量来充实自己。泓一法师李淑同虎跑出家青灯古佛,他皈依的不只是佛门,更是自我精神的醍醐。国学大师季羡林专注于国学研究,朗润书斋中求得人生真谛,他三辞盛誉,只为还一个自由自在适意身,羞煞多少世俗人。正是由于他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价值。在一个浮躁的,精神的力量被弱化的年代,更需要提高个人修养,用精神的力量武装自己,用书香来构筑和巩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我们就能身在朝廷,心在野,抛却浮躁于世俗中求得一分宁静,于闹市中回归本我。这,大抵也是一种境界。
当我们拥有了宁静和平的心态,学会了敬畏和感受身边的一切,用精神的力量充实了自己,那么,想必我们已经抛却了浮躁,掸掉了心上的尘沙。林黛玉说过“质本洁来还洁去”,我们抛却了浮躁,便沉淀了一颗洁质之心。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即便于繁花尘世中,也能救赎心灵,收获恬淡的人生。
『柒』 以动与静为话题的议论文 高中
生命中的动与静
有一个探险家,只身到南美的丛林中,找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一群当地的土著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著丛林的深初前去。
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的身上背负笨重的器材及行李,但仍是健步如飞地在丛林中前进。来自文明地区的探险家可没有这么好的体力,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每次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停下来等候他。
日子一天天在赶路中过去,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尝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
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那群土著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著一项神秘的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探险家对于这项习俗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族群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探险家的问题,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
探险家听了向导的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一下,终于展颜微笑,心中深深认为,这是他这一趟探险当中,最好的一项收获。
凡事全力以赴,让自己动作起来时,浑身充满无比的冲劲,使得我们的灵魂几乎也跟不上这样的动作,这是真正用心做事时,最美好的境界。 应该休息时,则能够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员机会,好让灵魂得以追得上充满干劲时的步调。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间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
“宁静以致远”、“每临大事有静气”等等格言,都强调一个“静”字。静与动相对而言,生命应该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才合乎规律,过动则犹如紧绷的琴弦,于忙碌疲惫中损伤元气;过静则有如一潭死水,于停滞僵硬中失去活力。静与动结合起来,把握住分寸才叫好。不过时下市声喧嚣物欲滔滔,动似乎过剩静却显得稀少,动容易做到,静却不那么好把握。至于静中思动,以静致动,从静中求得智慧,那更是难中加难了。
动与静,实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动中所能体味到的,在静中便难以体会到;静中所能感受到的,同样在动中也难以有所领悟。例如,一个一天到晚忙着赚钱忙着拨拉自己那把小算盘的人,如何能体会到一个利用休闲时间读一本书的人那种悠然自得呢?同样,一个懒散得连三餐都并到一起吃的人,又怎能感受到那个生活得井井有条的人那种严谨有序呢?最美妙的情景是,一个在动中的人有静中时的从容不迫举重若轻,一个在静中的人又有动中时的激情澎湃运筹帷幄。静时不忘动,以防止生命火花濒于熄灭;动时不忘静,以避免忙中出乱失足深渊。
动是一种风光,静是一种境界。动是金戈铁马东风浩荡一泻千里,静是山谷泉咏茅舍萧音闭目养神。动是行动上的突破,静是思想上的顿悟,静动互补相辅相成。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动与静不光是一种生命形态,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于喧闹、纷扰、紧张之中思动,无异于打坐参禅以求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于悠闲、幽静、松弛之中思动,犹如临高俯视以取得跃动之势。动中思静或静中思动,必定会感受到平常不易感受到的人生,看到平时不易看清的事物的面目,悟到平常不易悟到的哲理。
动是发挥,静是积蓄,生命中的动和静相互消长犹如日出日落阴阳交替。动是常态,静是异态,动是生命的根本属性,是生命之能量的激发;而静则是为动服务的,静是为了更好地动,为了动得更有效果更合乎规律。更重要的,静还是一种过滤,它可以把你行动和思想中的杂质滤去,使你获得一种坦然明朗的心境,使你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地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自然,静需要一种领悟一种气度,需要一种对人生深邃的理解,并不是说想静就能有效地立竿见影地静下来的,要想获得静的境界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人生犹如舞台,动好比在台前表演,静好比在台后准备,静动交错互为前提方可演好人生之戏,方可谋大事业成大气候。
『捌』 以“静”为话题的作文怎么写啊
宁静才能致远静以养身”“宁静致远”,这是我国自古名言。“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最高境界,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当今,也许因为现代生活太喧嚣,奔波在汽笛淹没之中,心中少了几分宁静;也许因为现代文明的物欲追求太浓厚,心中少了一份理智。“静”,远离年青人的一份渴求;“静”,当今校园里的一份奢望。我们不仅需要的是环境的安静,无喧闹;我们更期盼的是心境的宁静,不躁动。生活中,循理守常,步履匆匆不杂乱;学习上,攻坚克难,条理清晰不盲目。“静”,是集体号令下的整齐划一;“静”,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默契下的和谐安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不为名利所牵累的恬谈,是谓静,“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为坎坷所击倒的豁达,是谓静。心无旁骛,干练果绝的理智成熟,是谓静;细语柔言,谦谦有礼的秀慧娴淑,是谓静。“静”,是一种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一种人生独悟;“静”,是一种修为,是潮起潮落后的一种生活本真。人生目标明确,才能静,才不会为世俗所惑,人生追求专注,才能静,才不会因干扰分心。清晨,朝阳初上,手揽一卷书,校园书声朗朗——静,像一首抒情诗,与青春活力水乳交融;夜晚,月华朗照,摊开一方纸,攀书山游学海——静,像一首小夜曲,与理想追求和谐统一。静心静悟,智慧在静中孕育;静心静悟,思想在静中放飞;静心静悟,生命在静中升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治学修身者的最高境界.
『玖』 以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800字
作文要自己做! 这些别人不能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