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素材题目 > 教育缺失的作文素材

教育缺失的作文素材

发布时间:2021-02-14 01:38:21

⑴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
【小编导语】彭宇案、许云鹤案这些因道德、诚信、良心而引发的社会受关注事件仍在人们心中留有余悸的时候,秋风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届全民讨论,也让这个秋天更添了寒意——广东佛山2岁女童连续两次被车碾压,18位路人无一人上前施救,最终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者——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18位路人漠然离去?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捡垃圾的阿姨热心施救?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横在了当今社会?今天作文频道就事论事,就近几年频发的社会道德事件,为同学们搜索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时事素材,从道德的定义、道德观、时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讨论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女童遭两车碾压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彭宇案诱惑的缺德 近期,一批所谓彭宇案及其判决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并被认定为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际碰撞中,老年人都倾向于讹钱,而年轻人都是助人为乐者。这种看法其实很粗鄙,客观上,它替我们社会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我们所提倡的道德,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与实践,它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倾向构成一对矛盾,正因为如此,践行道德从来不是一件可以风行天下的事。中国所谓道德滑坡,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的一个概念,那时候,很多人已经严重不满于社会的道德状况了。现在用彭宇案来解释道德滑坡,显然缺乏说服力。不可否认,彭宇案会增加助人为乐者的顾虑,但彭宇案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老人倒地后,很多人倾向于围观,却无法解释人们围观倒地老人之前的道德问题。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描述倒地老太是被人撞倒的,但肇事者扬长而去;在江苏南通彭宇案中,被压在三轮车下的石老太,是被其他过路车辆剐蹭翻车的。如果倒地老太们因为向彭宇索赔而消解了社会的道德热情,那么,应当对老太们倒地负责的人扬长而去,本身就是因为他们缺德。老年人也是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的受害者。当前,我们社会的道德状况确实堪忧,但人们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却必须准确定位。追根溯源,再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疗效。即使彭宇都是无辜的,法院判决他们不必为老人们受到的伤害承担责任,结果也仅仅是排除了人们助人为乐的后顾之忧,但是,还不足以形成对助人为乐的正向激励。谁来为老人倒地受伤承担民事责任,这仍然无解。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刻刻,在人类道德的广阔领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实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为乐这一道德律令,其内涵也相当丰富,外延也堪称广阔,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们伸手扶起,但从救护常识上讲,最恰当的做法应当是给120和公安机关报警,由专业机构来负责处理,作文素材《道德缺失作文素材》。我们之所以袖手旁观,不是因为倒地老人可能讹诈钱财,而是因为我们患了社会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谓彭宇案的教训,其实只是一个借口。最近,武汉有位老人倒地后无人扶起,大家止于围观,舆论认为这是彭宇案的恶果。我们可以把彭宇案当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却找不到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借口。武汉的公共汽车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残孕专座,共有4到6个座位,很多年轻人上车就坐在了这些专座上,有人给老人让座,但拒绝让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还撰文说,公共汽车座位就应该先占先得,老年人应当放弃让年轻人让座的念想。这种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释不通,只能归咎于公民意识淡漠和缺德。现在,大家都在感慨社会诚信缺失、权钱交易、食品商人和医院唯利是图、学校违规收费,其中很多属于制度问题,但归根结底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根源值得认真反思。反思是一个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的过程,它需要有宏观的视角,从人性、制度、观念与实践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借口,就能给不安的良心带来莫大安慰。这是彭宇案的诱惑,我们必须摆脱这种诱惑。(杨于泽)新华网评:法律必须介入道德领域许博渊烟台一位73岁老人9月26日晕倒在街上而无人救助,醒来后手举200元钱求助,有青年上前将其扶起,没有拿他的钱就走了。媒体报道后有论者如此评论:有专家建议加大对‘讹人’者惩处力度,以法律来惩治讹诈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证据,又如何拿出被人讹的证据?法律不是万能的,强行介入道德领域未必是什么好事,也管不过来。真正解决‘救人反被讹’,解决类似的老人跌倒之后无奈之下的拿钱‘自救’,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他还写道: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法律不是万能的,这点我完全同意,世界上没人说法律是万能的,除非傻瓜。但是,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是能的。如果因为不是万能的,就把它放在一边,连它有限度的能也不去利用,那也是傻瓜。的确,许多情况下当事人拿不出救人的证据,也拿不出被讹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无能为力。因为法律重证据。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在能够拿出证据的情况下,也把法律的武器放在一边。例如前不久江苏如皋的讹人事件,就有公交车上的摄像为据。那位讹人的老妇就是在铁证面前才被迫道歉的。我曾发文呼吁,社会道德必须动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它,抢救它。只此一举,就可以为道德壮胆,为良心壮胆,同时亦可令那种绑架和强奸道德的缺德之人有所顾忌。事实上,法律已经介入了,只不过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罢了。2006年南京彭宇一案,鼓楼区法院主审法官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作如下合理想象:从常理上分析,其(彭宇)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仅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虽然此案的最终结果是庭外和解,但对中国社会道德的破坏性无法估量。从此之后,老人跌倒后无人相助的报道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上述论者说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不知道什么意思。推想起来,也许是教育和呼吁,还有表扬见义勇为者之类吧。烟台老人手举200元人民币求助,十目所视,此时上前相助,被讹的风险应该比较小了。如果以此为据,说明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法律不必介入,道德完全有能力自救,那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历史上,我们一直提倡以德治国,要求人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修齐治平,而不大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不大习惯法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应该承认,法律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尤其是在被认为小事而偏偏事关道德的一些方面。比如公共绿地里的银杏熟了,有人公然拿了长竹竿在打,打得地上满是叶子却没人管。又比如绿地里的马莲草,有人公然把它的叶子一大把一大把地掐下,拿回家去也没人管。因为在这里法律是空白,道德也就成了戕害的对象,弥漫开来的是不道德:公共的东西是可以据为己有的。如果有关方面对此加以立法,而且责成有司以法管理,谁窃取公物,就惩罚谁,窃取者就会有所戒惧,道德就有了依靠,就有可能长大成人。结论是:为了培植和维护中国社会道德,法律必须介入道德领域。

〔道德缺失作文素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⑵ 有关社会道德缺失的作文素材,要短一点,小故事那种形式的。

【小编导语】彭宇案、许云鹤案这些因道德、诚信、良心而引发的社会受关注事件仍在人们心中留有余悸的时候,秋风瑟瑟的十月又一起新的道德事件引发了社会各届全民讨论,也让这个秋天更添了寒意——广东佛山2岁女童连续两次被车碾压,18位路人无一人上前施救,最终那位救女童阿姨是一位处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者——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18位路人漠然离去?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让捡垃圾的阿姨热心施救?是什么样的道德标准横在了当今社会?今天作文频道就事论事,就近几年频发的社会道德事件,为同学们搜索了一系列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时事素材,从道德的定义、道德观、时事案例等方面全面讨论道德,道德缺失作文素材。【事件回放】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女童遭两车碾压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几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现在小悦悦在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接近脑死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彭宇案诱惑的缺德 近期,一批所谓彭宇案及其判决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并被认定为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际碰撞中,老年人都倾向于讹钱,而年轻人都是助人为乐者。这种看法其实很粗鄙,客观上,它替我们社会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我们所提倡的道德,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与实践,它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利己倾向构成一对矛盾,正因为如此,践行道德从来不是一件可以风行天下的事。中国所谓道德滑坡,其实是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的一个概念,那时候,很多人已经严重不满于社会的道德状况了。现在用彭宇案来解释道德滑坡,显然缺乏说服力。不可否认,彭宇案会增加助人为乐者的顾虑,但彭宇案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老人倒地后,很多人倾向于围观,却无法解释人们围观倒地老人之前的道德问题。在南京彭宇案中,彭宇描述倒地老太是被人撞倒的,但肇事者扬长而去;在江苏南通彭宇案中,被压在三轮车下的石老太,是被其他过路车辆剐蹭翻车的。如果倒地老太们因为向彭宇索赔而消解了社会的道德热情,那么,应当对老太们倒地负责的人扬长而去,本身就是因为他们缺德。老年人也是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的受害者。当前,我们社会的道德状况确实堪忧,但人们缺德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却必须准确定位。追根溯源,再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疗效。即使彭宇都是无辜的,法院判决他们不必为老人们受到的伤害承担责任,结果也仅仅是排除了人们助人为乐的后顾之忧,但是,还不足以形成对助人为乐的正向激励。谁来为老人倒地受伤承担民事责任,这仍然无解。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时时刻刻,在人类道德的广阔领域中,扶起倒地老人其实只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就是助人为乐这一道德律令,其内涵也相当丰富,外延也堪称广阔,扶起倒地老人也只是其中一件小事。如果有老人摔倒,有的需要我们伸手扶起,但从救护常识上讲,最恰当的做法应当是给120和公安机关报警,由专业机构来负责处理,作文素材《道德缺失作文素材》。我们之所以袖手旁观,不是因为倒地老人可能讹诈钱财,而是因为我们患了社会冷漠和道德冷漠症。所谓彭宇案的教训,其实只是一个借口。最近,武汉有位老人倒地后无人扶起,大家止于围观,舆论认为这是彭宇案的恶果。我们可以把彭宇案当成不扶起倒地老人的理由,却找不到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的借口。武汉的公共汽车都有2到3排老弱病残孕专座,共有4到6个座位,很多年轻人上车就坐在了这些专座上,有人给老人让座,但拒绝让座的人更多。南京有位名教授最近还撰文说,公共汽车座位就应该先占先得,老年人应当放弃让年轻人让座的念想。这种情形,用彭宇案就解释不通,只能归咎于公民意识淡漠和缺德。现在,大家都在感慨社会诚信缺失、权钱交易、食品商人和医院唯利是图、学校违规收费,其中很多属于制度问题,但归根结底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其根源值得认真反思。反思是一个重建社会道德秩序的过程,它需要有宏观的视角,从人性、制度、观念与实践等多角度切入。道德冷漠的人,常常伴有良心上的不安,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借口,就能给不安的良心带来莫大安慰。这是彭宇案的诱惑,我们必须摆脱这种诱惑。(杨于泽)新华网评:法律必须介入道德领域许博渊烟台一位73岁老人9月26日晕倒在街上而无人救助,醒来后手举200元钱求助,有青年上前将其扶起,没有拿他的钱就走了。媒体报道后有论者如此评论:有专家建议加大对‘讹人’者惩处力度,以法律来惩治讹诈者。道理不差,但救人者尚且拿不出证据,又如何拿出被人讹的证据?法律不是万能的,强行介入道德领域未必是什么好事,也管不过来。真正解决‘救人反被讹’,解决类似的老人跌倒之后无奈之下的拿钱‘自救’,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他还写道: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法律不是万能的,这点我完全同意,世界上没人说法律是万能的,除非傻瓜。但是,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是能的。如果因为不是万能的,就把它放在一边,连它有限度的能也不去利用,那也是傻瓜。的确,许多情况下当事人拿不出救人的证据,也拿不出被讹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法律无能为力。因为法律重证据。但是,我们不能排除在能够拿出证据的情况下,也把法律的武器放在一边。例如前不久江苏如皋的讹人事件,就有公交车上的摄像为据。那位讹人的老妇就是在铁证面前才被迫道歉的。我曾发文呼吁,社会道德必须动用法律武器来捍卫它,抢救它。只此一举,就可以为道德壮胆,为良心壮胆,同时亦可令那种绑架和强奸道德的缺德之人有所顾忌。事实上,法律已经介入了,只不过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罢了。2006年南京彭宇一案,鼓楼区法院主审法官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作如下合理想象:从常理上分析,其(彭宇)与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较大,如被告是见义勇为做好事,更符合实际的做法应是抓住撞到原告的人,而不是仅仅好心相扶。如被告是做好事,根据社会情理,在原告家人到达后,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实经过并让原告家人将原告送往医院,然后自行离开,但被告未做此等选择,其行为显然与情理相悖。虽然此案的最终结果是庭外和解,但对中国社会道德的破坏性无法估量。从此之后,老人跌倒后无人相助的报道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上述论者说关键还是从道德上着手,不知道什么意思。推想起来,也许是教育和呼吁,还有表扬见义勇为者之类吧。烟台老人手举200元人民币求助,十目所视,此时上前相助,被讹的风险应该比较小了。如果以此为据,说明如果人人都能献出一片真心,人人都能见义勇为,必然会汇聚成一股社会正义的洪流,法律不必介入,道德完全有能力自救,那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历史上,我们一直提倡以德治国,要求人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吾日三省吾身,修齐治平,而不大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不大习惯法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了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应该承认,法律在许多地方还是空白,尤其是在被认为小事而偏偏事关道德的一些方面。比如公共绿地里的银杏熟了,有人公然拿了长竹竿在打,打得地上满是叶子却没人管。又比如绿地里的马莲草,有人公然把它的叶子一大把一大把地掐下,拿回家去也没人管。因为在这里法律是空白,道德也就成了戕害的对象,弥漫开来的是不道德:公共的东西是可以据为己有的。如果有关方面对此加以立法,而且责成有司以法管理,谁窃取公物,就惩罚谁,窃取者就会有所戒惧,道德就有了依靠,就有可能长大成人。结论是:为了培植和维护中国社会道德,法律必须介入道德领域。

⑶ 关于道德缺失,社会信任缺失等等的素材及作文

当前,中国的社会信任缺失形势严峻:少数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在恪守信版义方权面表现不佳,有的“新官不理旧账”,甚至因欠债不还把企业、餐馆拖垮,严重影响了政府和官员的自身形象;在商业领域,合同违约、逃废债务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合起来超过万亿元;不讲诚信造假行为则无法用金钱来衡量。例如,假药、假酒、毒奶粉事件,直接导致人们健康和生命的损失,大量的学术造假引致的学术声誉乃至国家形象的损失……人们对信义行为超常的赞誉,折射了对社会信誉回归的渴望。

⑷ 作文社会教育公正的缺失

数学的来起源和早期发展自: 数学与其他科学分支一样,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生产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智力积累.其主要内容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结构.这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得到印证. 古代非洲的尼罗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以及东亚的黄河和长江,是数学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先民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从控制洪水和灌溉,测量田地的面积、计算仓库的容积、推算适合农业生产的历法以及相关的财富计算、产品交换等等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渐形成了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有关的数学知识.

⑸ 教养的缺失 作文素材

我们应该就教育与教养不对等的关系展开议论,进而强调教养的重要意义。侧重点应该在“教养”,而不是“教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立意就不会偏离题意。比如这样一些论点就颇有深意:要教育更要教养,教养是教育之本,拥有教养就拥有希望。
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同学很容易把教养简单地等同于自理能力,这是对“教养”这个概念的理解错误导致审题失误;有的同学把教养缺失简单地归咎于父母,做表面化文章;还有的同学把教养简单地等同于要爱国、反腐败等,这都是对“教养”的概念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审题错误。
我们可有如下立意:1.有教养才是真的美。2.教育是启智,教养在育德。3.有教育的人让人羡慕,而有教养的受人尊重。4.教育使人智慧,教养让人高尚。5.教养远大于教育。6.教育使人成材,教养让人成人。
素材必备
1.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王尔德(英国)
2.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自己增强生活能力。——池田大作(日本)
3.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阿诺德(英国)
4.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法国)
5.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6.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卢梭(法国)
7.有耐心的人,能得到他所期望的。
——富兰克林(美国)
8.在风度上和在各种事情上一样,唯一不衰老的东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单纯,朴实。
——巴尔扎克(法国)

⑹ 关于教育现状的议论文素材

教育类作文素材]

名言警句

1、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亚里士多德)

2、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3、 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教则愚。(王夫之)

4、 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

元培)

5、对人民来说,第一是面包,第二是教育。(丹东)

6、多办一所学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雨果)

7、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

8、教育是一种最艰巨的事业。优秀的教育家们认为,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

术事业。(加里宁)

9、把完善的教育留给子女,乃是最佳的遗产。(司各特)

10、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士多德)

1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

尔)

12、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学习,在任何环境都能够自学,都能够学到切实有用的

知识。(叶圣陶)

13、事业上最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邹韬奋)

14、世界上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徐特立)

15、人类的生活就是创造。(高尔基)

16、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爱、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罗曼·罗兰)

17、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

入诗句/像进修道院游逛……(罗日·杰斯特文)

18、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达于真理。(李大钊)

19、我们只愿意在真理的圣坛面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权威之前拜倒。(郭沫若)

20、真理是一个崇高的字眼,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黑格尔)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认知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的学习。

16、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对狗的消化过程进行研究中发现了条件反射现象,由此开始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17、获得: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铃声(CS)反复与食物(US)相匹配,从而使狗学会对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获得。

18、消退: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对铃声的条件作用建立以后,若使食物(US)不再伴随铃声(CS)出现,那么狗对铃声(CS)做出的唾液分泌反应(CR)就会越来越弱,直到最后消失。这一过程称为条件作用的消退。

19、自发恢复: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已经明显消退了的条件作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还会以很微弱的形式重新出现,这种现象叫作条件作用的自发恢复。

20、刺激泛化: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21、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与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22、二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称为二级条件作用。

阅读全文

与教育缺失的作文素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