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今中外名人热爱科学的事例
1、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
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
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2、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
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
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3、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
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
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4、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5、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Ⅱ 小学生热爱科学的作文三百多四百字
我是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我热爱科学,我喜欢思考,我喜欢探索。我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我对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总是喜欢刨根问底。我还很爱看科学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100个世界未解之谜》、《孩子最爱玩的科学实验》等等。有时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脱毛衣时为什么会产生静电?为什么云会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问题我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我还爱做科学小实验呢。有一次,我看到书中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叫“茶叶跳舞”,于是就尝试着动手做起来。我按书上说的找来了茶叶末、橡皮筋、塑料薄膜、铁盆、勺子、铁碗。可以开始做实验啦,我带着兴奋的心情,首先把塑料薄膜小心翼翼地用橡皮筋固定在铁碗上,接着把一些茶叶末撒在塑料薄膜上,然后我拿着勺子用力敲铁盆。奇怪!怎么茶叶并不会像书上说的那样,听到敲打声就跳起舞来呢?我以为是我敲得不够用力,铁盆发出的声音不够大,于是我更加使劲地敲啊敲,可那些茶叶还是一动不动,我好失望啊!我左思右想还是想不出失败的原因,只好求助于外公了。外公告诉我是我的茶叶末不够细。那怎么样才能把茶叶末弄细一些呢?“对!有了!”我兴奋地叫道,“我可以用手把它们搓细呀!”后来我用搓细后的茶叶末撒在塑料膜上,这时我只轻轻一敲,“呀!茶叶跳舞啦!茶叶真的跳舞啦!”我激动地叫起来。这茶叶究竟为什么会跳舞呢?外公仔细地给我讲解:“因为我们敲打铁盆引起周围空气微粒的振动,这声波碰到了塑料膜,塑料膜也振动起来,然后把能量传递给茶叶末,由于茶叶末很轻就随着敲打声跳动起来了。”原来是这样,真有趣啊!
我做过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从中我也懂得了很多科学原理。我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从小就要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长大后去解开科学界那些还未解开的谜团,为科学事业做贡献。
Ⅲ 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作文800
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探索各种自然规律,还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科学教学中,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一些意见。
一、正确指导观察事物。
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事物的现象和特征,从而探究、总结出自然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只有正确的指导,才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出较强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对求知者在探索科学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中发现的主题素材加以应用,最好地说明了应用现有经验把求知者带到一个更广阔、更美好、更有序世界的基本原理。
每年秋天,几百万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始他们的正规教育。这些五岁大小的孩子们满怀着激情与兴奋,象大孩子一样登上校车,终于有机会去看看学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父母们也把此刻看作一个转折点。学校为孩子们提供机会去发现他们经常所问的问题的答案,如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轮船会浮起来?等等。所有与儿童有关的人都希望学校能继续激发儿童求知这一天性。
教师应该运用许多方法来保持儿童的这种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们天生的好奇心,安排他们到湿地、河流、湖泊去郊游,把这作为他们学习观察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加旺盛,我们把鸭蛋带到学校,鼓励学生照看这些鸭蛋,让他们想象小鸭子孵出时的样子。为了灌输对实验究根寻底的爱好,老师们用电池和灯泡或岩石和矿物等材料作为提问问题、做实验、发展理论和交流观点的出发点。
二、激发兴趣学好《科学》
小学《科学》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彻底改变了《自然》教材的传统模式,从而使教与学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达到提高《科学》教学之目的,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学生才有学习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例如,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能蹲在地上半天观察蚂蚁的活动,或在草丛中跑上半天捕捉蝴蝶等等,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由其兴趣爱好所驱使。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学生在认识物体、材料后,应放手让学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种方法将课堂的实验调动起来,从而把学生的兴趣引向研究简单物理方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想办法努力地去做。随着一个个的实验成功,学生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脸上。情趣盎然的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三、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新一轮的科学课程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课堂处在开放多元的状况,同时,也对科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老师的新旧思想冲突,原有的那种课堂模式与现有的开放的以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头脑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的教师观与新型教师观,学生作为知识接受的主体与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人等等,这些似乎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时刻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为此,应结合新课程培训,对科学课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要知道课堂上的任务谁来给,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是从课本中找出问题来研究,或者直接由教师给出课堂任务,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带”着学生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往往学不好科学,课程改革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老师也往往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把课堂学习任务提出的权利让给了学生,因而也就造成了另外一种现象,教师往往完全由着孩子走,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叫好,而不敢做任何的评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不敢想象具体有多少问题,但思考一下:究竟有价值的问题有多少呢?教者是否对这些问题作出整理、归纳,课堂上我们研究哪些,哪些是不用研究的,课后只要去查查资料就行了,哪些是需要成人的帮助才能完成的,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教师受“尊重主体”的影响不敢说“不”,往往都是“好,请坐”,让学生提过就算了,不加肯定又不予否定。而绝大多数我们研究的是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问题究竟由谁来提,是完全由着孩子走,还是把书本上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内心的心理需求,成为学生想研究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情境的作用,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好科学。
四、提高《科学》课教学的质量
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而且喜学乐学,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科学质量,则成了摆在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很多老师在使用教材时,大都经历了由分到合的过程,可以说绝大部分教师早已有了综合理科的概念,几乎可以用熟稔于胸来形容。在这个基础上实施科学教学,若想要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则非易事,
小学《科学》教科书以崭新的面貌,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内容、鲜明的特点吸引着我们的教师,也感染着我们的学生, 教材努力突破传统的以科学知识点为中心和以讲授为主要形式的体系,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我们要做到 在“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结构模式化,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到精心设计的各类探究活动之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拓展空间,使教学的过程达到开放和活泼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兴趣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的科学质量自然得到提高。
五、活跃课堂气氛
在开放的课堂中,要以探究为核心。在教学中,要意把课堂向学生开放,但开放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结合本课的主要目标,让学生自由去探究,使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比如,我在讲雨的形成这节时,我没有按教材上的哪样,给学生做实验,让学生说出实验结论,而是让学生先自学,雨是怎样形成的,之后,我说:“哪位同学,能给大家做雨的形成实验?”肃静的课堂变活跃起来,有很多同学想试一试,正在学生兴奋的时候,我说:“做雨的形成,要有冰才行,可老师,在课前,没有找到冰,怎么办?谁想做这个实验?请你把自己的实验方案写出来,如果全班同学认为可行,能看到雨的形成,哪你来人给大家做这个实验。”这相当于我给做这个实验设计了一个小小障碍,要想做好实验,就得知道,冰在实验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发现很多学生为了能做实验,急着写实验方案,等有写完的,就请全班同学讨论,有不可行的地方,马上被同学们推翻,被推翻的又去修改,在这讨论和修改中,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动脑,想办法,探索更加合理的方案。我有时都说不上话,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结果是,有一位同学提出,用冷水代替冰做实验,全班同学意见大体一致,方案定了,做实验就开始了。当然,我要让方案的设计者来做实验,看他们自己的方案可行不可行,全班同学都在关注实验的成功与否,如果不行,再研究,一直到看到“下雨”。当他们真正“下雨”时,对于雨是怎样形成的,冰在这时起到什么作用,人工降雨的原理,不言自明了。每节课下来,我总感到,
时间过的太快了,学生的兴趣,还没有消去,怎么办,让学生再研究,雪是怎样形成的?当做课下作业,去探索和研究。在这样开放性的课堂中,学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是以探究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o(∩_∩)o 希望能帮助到你,
o(∩_∩)o ★★★★★请及时给予好评或采纳,万分感谢! (*^__^*)
Ⅳ 热爱科学作文450
热 爱 科 学
——读《我做合格小公民》有感
暑假里,我看了《我做合格小公民》一书,其中的“热爱科学”篇令我感触最深。
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侯善于观察和思考,爱提各种问题,经常做实验……为此,他闯下了不少祸,但爱迪生仍然痴心不改!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磨难和挫折,但他对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个不倦的探索者和发明大王。
看完这篇文章,再想想我自己,觉得心中无比惭愧。我也是个科学热爱者,从小就有着远大的抱负,并且酷爱天文学,可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却常常畏缩、怯步。我也不象爱迪生那样善于观察、提问和思考。当个科学家必然会历尽千辛万苦,经历许多磨难和挫折,可我现在却没有毅力去克服它。如果你赤着脚走在荆棘丛生、布满铁钉的小道上,务必会使脚鲜血淋淋、血肉模糊,当个坚强、出色的科学家或许就要时刻经历这种“上刀山,下火海”的感觉。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如果他们没有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就取得不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人类的进步,正是靠爱迪生那样不畏艰难,终身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探索者们,如“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哥白尼,他推翻了已盛行了一千多年的“地球中心说”,他知道,“太阳中心说”必将给封建社会以沉重的打击,暴露上帝创造世界说法的荒谬。再说说伽俐略,他一直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却受到了宗教的打击,被一次又一次地告上了宗教法庭……1634年,终身为科学真理而斗争的伟大巨人,含冤离开人世,直到1983年罗马教会才为他公开平反。千百年来,他们一直令后人敬仰和怀念。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科学,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坚持真理,使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这是多么高尚的科学献身精神啊!我是祖国的小公民,是祖国的儿女,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会在我的心灵中点燃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永攀科学高峰的火焰,成为二十一世纪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栋梁之材。我将会像他们那样,用科学,用智慧,来建设我们的祖国!
Ⅳ 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
[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作者:柳岸钓客探索1.探索【名言警句】1.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华罗庚2.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3.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4.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爱因斯坦5.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茅以升【运用思路】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要希冀有平坦的路可走。荆棘丛生、险象环生,这是每一个在科学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在探索的征途上的必经之路!【精彩素材1】失败的背面上世纪50年代,日本的冈田良明是一位造型师。当时,他剪裁造型纸,用的是安全剪刀。但是安全剪刀有时并不"安全",剪坏一次,造型纸也就报废了。有一天,当冈田良明吃着板状巧克力时,他从折断的巧克力喀嚓声中,想到了一个创意。他想是否可以发明一种可折断的刀片,让工具一直保持在锐利的状态,同时也能延长刀片的使用期限,不需要刀钝了就丢掉。冈田良明在公司努力地要实现这个创意,但原来公司的老板都不认同他的看法,反而觉得他不胜任工作,解聘了他。他离职后继续构思,创造出一种可更换的刀片,这种刀片无须整个地扔掉,而像巧克力那样一截一的使用寿命。为了这项产品,冈田良明特地开了一间阿尔发公司。从1959年开始生产。这项产品一问世,在日本创下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之后便狂销全世界。【素材点拨】在探索的道路上,依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找准目标,就会走入"失败的背后"--成功,就会走向辉煌!【适用话题】"成功与失败"、"意志"、"创新"等。【精彩素材2】霍金说:"我错了!"作为一个科学家,份儿大到一定程度,承认错误就变成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不只牵涉到自己的声誉,还关系到他创立的学派和追随者的未来。在33年的激烈争论后,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终于承认,在关于黑洞是否吞噬一切的问题上,他错了。1997年,这位黑洞理论的创始人曾经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约翰普瑞斯奇打过一个赌:他认为被黑洞吞噬的任何物质都会永远的被隔绝于外部宇宙之外,普瑞斯奇却认为,某个天体所携带的信息并不会在冲向坍缩恒星的过程中被摧毁,并且有可能得到恢复。【素材点拨】作为一代杰出的理论物理科学家,他能在公众之前说自己错了,他是了不起的。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本没有捷径可走,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要坦然去面对各种失败、挫折!【适用话题】"挫折"、"坦然面对"、"错误与进步"等。【精彩素材3】伦琴发现X光一天,潜心于阴极射线研究的伦琴像往常一样,独自在伸手不见五指、充满嘈杂放电声的实验室里工作,忽然发现一张纸上有微弱的亮光。仔细一看,亮光是来自一个学生在纸上用荧光物质写的一个字母A。由于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几公分的距离,这微弱的光线,一定是由比阴极射线更有穿透力的未知光线造成的。做事严谨、细致的伦琴没有放过这一细节,他又用一张扑克牌测试,还是可以穿过。然后,他找了一本很厚的书,发现可以在荧光幕上形成清晰的影子,显示这束光线也是直线行进。他用磁铁改变阴极射线的行进方向,几分钟内就确定了这种光的来源是阴极高压线撞击管壁的位置。同时,他也发现这种光和可见光一样,不受磁场的影响而偏向,所以不带电。但是这种光与可见光还是有很大差异,他无法观测到反射、折射或绕射的现象。他还发现这种光也能使底片感光,于是制造了三张照片。就这样,伦琴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并因为这一发现而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素材点拨】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光的故事为我们如何做好细节提供了启发。在工作和学习中,没有一件事情小到不值得去做,也没有一个细节细到应该被忽略。小小细节中或许有机遇在等候!【适用话题】"小事情与大事业"、"关注细节"、"态度与成功"等。精神【名言警句】1.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2.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巴甫洛夫3.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马克思4.科学的唯一目的是减轻人类生存的苦难,科学家应为大多数人着想。--伽利略5.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会有人牺牲,有人受伤,我要为科学而献身。--罗蒙诺索夫【运用思路】精神是支柱,是在科学探索之路上前进的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人类(祖国)而献身、为科学事业而忘我…这种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喂养着一位位科学家,使他们的智慧化为人类历史中灿然的一笔。【精彩素材1】立克次医生献身于立克次体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里,大家一直不了解斑疹伤寒的病因。直到1909年,有一位叫立克次的医生,在美国洛杉矶斑疹热病人的血液中,首先发现了病原体。立克次体兼有细菌与病毒的特征。病毒很小,可以自由地通过特制的细菌滤器,而细菌则不能。立克次体则与病毒一样,也可被细菌滤器滤过。但是,立克次体又和细菌一样,有完整的细胞壁,而病毒则没有细胞壁。第二年,他又从病人的血涂片上再次找到了病原体,以后便一直致力于此项研究,终于染上了斑疹伤寒而殁于墨西哥城,时年39岁。为了纪念立克次医生,学者们建议用立克次体作为斑疹伤寒病原体的名字。【素材点拨】在立克次献身的经历上,我们看到了一颗执著于事业,献身于事业的崇高品德!没有这种精神,立克次体就发现不了,斑疹伤寒的病因也无从找起,社会当然就不会进步!【适用话题】"探索与献身"、"代价"、"崇高"等。【精彩素材2】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献身精神2005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的马歇尔和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这是对他们科学献身精神的补偿和对他们科研成果的肯定。1983年,为了获得细菌致病的证据,马歇尔和一位名叫莫里斯的医生,服食自己培养的细菌,让自己患上胃炎。马歇尔很快就痊愈了,但莫里斯则费了好几年时间才治好。后来,马歇尔和沃伦又用内窥镜对100例肠胃病病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内都有这种细菌。沃伦和马歇尔将发现的这种细菌定名为幽门螺杆菌。【素材点拨】人们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用在这科学家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在外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却泰然处之,可叹!【适用话题】"献身与获奖"、"执著"、"得与失"等。【精彩素材3】有机化学家赵玉芬1988年,年轻的女化学家赵玉芬提出"磷是生命化学过程的调控中心"的学术观点,实现了生命化学的一个重大突破,为人类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作出了贡献,在分子生物学和跗工程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赵玉芬不但揭示了生命的化学本质,她对生命的本质也有着深刻的见解。生于大陆、长在台湾、在美国学而有成的她,不恋国外优裕的条件,在"而立之年"回到祖国,回到有着"清清的河水,高高的白杨"的故乡,实现"为中国人做事"的梦想。她在美国的同学已经开上奔驰车、住上小洋楼了,她则说:"如果你追求这些,当然会羡慕他们。可他们是在为别人干活。我追求的是事业,这里是干事业的地方。"在祖国,她专心于有机磷化学和生物有机化学的研究。12年间,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发表论文54篇,其中48篇在国外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位国际有机化学权威听了她的学术报告后说,这位清华大学的年轻教授"一定会成为大科学家"。现在,当年在台湾彰化的田埂上赤足拾稻穗的小姑娘,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年轻的院士了。【素材点拨】生命是天地间最奇妙的事,探索它的奥秘一直是世界上的尖端科学。有了可贵的爱国心,必将使科学研究的天地一片宽广!【适用话题】"爱国"、"祖国"、"故乡情结"、"解读生命"、"年轻与有为"等。真理【名言警句】1.热爱真理的人在没有危险的时候爱着真理,在危险的时候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2.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3.总有一天,真理会取胜。即使真理在他一生中未能得到胜利,为了坚持真理也会使他变得更好,更加聪明。--赫胥黎4.研究真理可以有三个目的:当我们探索时,就要发现到真理;当我们找到时,就要证明真理;当我们审查时,就要把它同谬误区别开来。--帕斯卡5.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运用思路】真理需要实践来检验,真理需要时间来证明。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趋向完美的过程,就是一个展示智慧的过程。【精彩素材1】实践是发现真理的过程真理只有一个发现途径,即在实践中发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今天的宇宙观,是人类发现、认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也是人类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历史。"地心说"表现了原始人类的懵懂的宇宙观,也是人类对宇宙的一种假说;哥白尼"日心说"的出现,表现了近代人类对科学的实践和探索,同样是人类对宇宙的一种假说;而今天的宇宙观是现代人类对宇宙的重新认识的结果,也是今天的人类对宇宙的假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实践中发现的。而且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真理,还将会被人类进一步的实践过程中所认识所修正。并将会被今后的历史所检验。【素材点拨】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人类认识自身的历史的过程中,存在着谬误、挫折,但最终会走向成熟,成为真理。【适用话题】"发展"、"实践出真知"、"真理与谬误"、"坚持"等。【精彩素材2】当你解答了100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调查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发现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正蚯蚓,但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他无法回答,这究竟是为什么?密卡尔逊提出的这个问题,引起了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当时,魏格纳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的起源问题。他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量很有限,无法横跨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揭示了这样一个秘密: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裂开分为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素材点拨】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也正说明他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发现的真理,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毅力。【适用话题】"发问的精神"、"面对机遇"、"持之以恒"、"坚持"等。【精彩素材3】老师,是您错了两位化学家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学术争论。"既然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让实验事实说话吧。"贝托雷对普鲁斯特说。"应该如此"。普鲁斯特回答。贝托雷回到他的实验室,看见他的助手盖吕萨克正疲倦地坐在椅子上。"怎么样,我让你实验的结果出来了吗?"贝托雷亲切地问。"出来了。"盖吕萨克抖擞精神站了起来。"拿给我看!""但是,老师,"盖吕萨克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是您错了"。"哦?"贝托雷皱起了眉头,接过实验报告,看了起来,脸上显出深深地失望。但是,对于大科学家来说,真理比自尊心更可贵,贝托雷看完盖吕萨克反复实验做出的报告后,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站起来,用手拍拍这位助手的肩膀,说道:"我为您感到自豪,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没有理由让您当助手,哪怕是给最伟大的科学家当助手,您的眼睛能发现真理,能洞察人们所不知的奥秘。您应该独立地进行工作,从今天起,您可以进行您认为必要的任何实验。如果您愿意的话,请留在我的实验室里工作吧,如果有一天,我能自称是像您这样的研究家的导师的话,将十分高兴。"【素材点拨】在真理面前,作为一个大科学家,贝托雷能忘记自己的失败和自尊,敢于屈就于助手。他的精神值得钦佩,也给我们以启发。生活中,要坚持客观实际,就需要这样的胸怀。【适用话题】"自尊与自醒"、"面对错误""胸怀"、"良师"等。规律【名言警句】1.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2.没有侥幸这回事,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爱因斯坦3.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李四光4.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达尔文【运用思路】人类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人类在地球村永久、幸福地生活的权利。不仅如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群体间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精彩素材1】学者的呼吁素有"冠状病毒之父"之称的台湾学者赖明诏表示,大部分的病毒,都是由动物传给人类,例如艾滋病毒是从猴子身上跳到人类的身上,依波拉病毒也是相同,唯独天花病毒,只有人类身上才有。其他病毒从动物身上传给人类后,经过基因突变,人类便受到感染,且极难治愈,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其实病毒比病毒学家还聪明,他指出,因为病毒在动物身上,人若不和动物接触自然没事,但因为人口太多,与动物接触频繁后,病毒自然会产生突变能力,适应不同环境,感染人类后继续繁殖,引起重大疾病,再经由人与人接触再彼此传染,最后引发大流行。在这场人和细菌病毒的战争中,他认为人类赢不了病毒或细菌,他说,人类发明抗生素药物,又滥用抗生素,细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愈来愈壮大;人类开发环境,侵扰大自然,病毒的反噬永无止境。人类要学着与病毒和平共存,不要去侵犯自然界,就能相安无事。【素材点拨】在日趋复杂的世界,人类只有学会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才能相安无事。学者赖明诏的研究结论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适用话题】"学会生存"、"和谐"、"代价"、"自然"等。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作文素材运用(关注科学)〕【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Ⅵ 热爱科学的小故事
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Ⅶ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500字作文
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有句话叫“科学才是真理”。一切事物的运行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处处留心皆学问”,科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如果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奇妙的科学知识。
三棱镜下的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汇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磁悬浮列车飞速运行着,离不开神奇的磁场;许多建筑物的屋顶建成鸡蛋壳状,这是充分运用了圆形不易破碎的原理……
当我们有疑问时,不能盲目相信大众说法,一定要动手实验,以事实说服人,以科学道理说服人。那个在科学史上被传为佳话的苹果,假如没在牛顿头上落下,万有引力或许至今还未被人发现;经过上千次的不懈探求,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电灯,为后人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果没有辛勤地实验,居里夫人又怎能发现震惊了世界的“镭”?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人类也许还没有进入核门槛呢!
看了这些大科学家的例子,我不禁怦然心动。我也曾经做过许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呢!
有一次,我突发奇想,想看看把纸船涂上香皂会怎么样。浪费了半个香皂后,没发现什么异常,我终于放弃了。可是,当爸爸叫我挤了一点洗发水在纸船尾上时,我发现纸船竟在水中徐徐“开动”起来。我惊奇万分,反复试验几次后,结果依旧。原来,洗发水竟可以成为纸船的“动力”。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那时,我的心情是多么愉快啊!
我相信,只要坚持探索,善于思考,勇于发现,没准我也会成为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呢!
Ⅷ 《我们爱科学》的作文素材
《我们爱科学》:
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的定义,存在多种不同解释:
《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网络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前苏联《大网络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科学的分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每个分类下又可以分成很多分支,如:自然科学的分支有:包括空间科学(太空科学) 、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 、物理学 。社会科学的分支有: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学。
有一本杂志是关于科学的,我特喜欢,它叫《我们爱科学》杂志。该杂志隶属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是我国惟一的国家级少儿科普期刊,本刊是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好伙伴,为5-18岁读者提供丰富的新闻信息和优质的精神食粮,为亿万少年儿童提供迅捷、全面优质的服务,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新的贡献。它讲述的内容有:生命遐想、热点追踪、全息探秘、科学快艇、宇宙奥秘、少年军校、地球护卫队、可爱的动物、科学探险营、动物SOS、水世界、身边的科学、快乐科学课、电脑小玩家、主题公园、大开眼界、故事魔盘、酷玩街、动手DTY、科漫乐园等二十余个栏目。
我经常阅读《我们爱科学》杂志,它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科学方面的知识,还丰富了我的生活,使我更快乐。我总结了这本杂志的特点是: “最让你意想不到的”、“最冒险的”、“最动脑的”、“最好玩的”。我特别喜爱它。
我们爱科学,是因为科学的作用巨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要转变为社会生产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充分运用科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而要充分应用科学,则要求我们认识科学,深入理解科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我们爱科学,是因为科学是那么的博大精深与奥秘。如: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探索生物界的奥秘;探索太空的奥秘,等等。
我们爱科学,是因为科学能改变、改善我们的工作、生产与生活。
我们爱科学,是因为科学教育能振兴国家、振兴民族。
Ⅸ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的名人事例 作文素材 150-250之间 帮忙 谢谢!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 迅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但 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川端康成)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别林斯基)
◇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季米特洛夫)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末你就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诚然,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但这种创造的价值却是随时间的延续来实现的。试想,历史上那些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科学巨匠文艺大师,哪一个不是通过“惜时”把自己的人生体现得丰富而有意义呢?这里我们还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体会吧。歌德是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他的自述是他对时间的认识和感情的最好注脚:“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掌握了日语、英语、世界语等几门外语,完成了《海边诊所》的翻译。一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觉的高位截瘫患者,一个残疾者的生命为何能释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焕发出如此夺目的异彩?原因之一不是由于她抓紧了分分秒秒的富贵时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吗?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聚萤读书
车胤,生于晋朝,本是富家子弟,后来家道中落,变得一贫如洗。可是,他在逆境中却能自强不息。
车胤年轻时就很懂事,也能吃苦耐劳。他因为白天要帮家人干活,就想利用漫漫长夜多读些书,好好充实自己;然而,他的家境清贫,根本没有闲钱买油点灯,有甚么办法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呢?最初,他只得在夜间背诵书本内容,直到一个夏天的晚上,他看见几只萤火虫在飞舞,点点萤光在黑夜中闪动。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捉来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因为白夏布很薄,可以透出萤火虫的光,他把这个布袋子吊起来,就成了一盏「照明灯」。
车胤不断苦读,终于成为著名的学者,后来还成了一名深得人心的官员;那时候,每逢举行甚么集会或庆祝活动,如果车胤没有到场,大家就觉得扫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众说纷云,捉摸不透。
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怎样赢得更多的学习时间?
要想得到更多的学习时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 早日立下志向:彼埃尔·居里说:"使自己想一个嗡嗡地响着的陀螺一样急速地旋转,使外物不能侵入。"对于那些立志献身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学生来讲,必然会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自觉地抓紧时间学习。
二、 善于制定计划,明确学习任务:要根据学的进度和自己的学习状况来安排计划,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每天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三、 用顽强的毅力,排除对学习的干扰:不少学生承认,学习时间抓不紧或者被其他事情侵占,是由于自己缺乏毅力所造成的。因此,要想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就要在克服困难,实现志向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毅力。
四、 不断检查时间的利用率:每天要想一想:过去的一天在学习上完成了什么任务?花了多少时间?时间利用率如何?效果怎样?怎么改进。不断调整学习时间,使时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五、 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一个人如果认识到学习的重要,看到自己水平不高,感到时间的紧迫,就会自觉地去利用零碎时间。零碎时间最好用来学习自己最喜欢的学科,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
六、 生活要简朴,朋友要挑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应当在追求吃穿玩乐上浪费宝贵的时间。要与有抱负,有志气,好学上进的同学多来往。如果交上了不求上进,只讲吃喝玩乐的朋友,并仿效起来,那么,自己的学习时间必然会一天天少起来。
应该珍惜时间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猫头鹰的启示(如何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一年春天的某个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喜鹊就来到了猫头鹰先生的家门口,欢快地叫着"猫头鹰先生,快起来,借着早晨明媚的阳光,练习我们的捕食本领,不要再睡懒觉了。"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身体一动不动地蜷屈在窝里,懒懒地说了声:"是谁呀?这么早就上这来瞎叫,我还没有睡醒呢,啥时练不行,我还得再睡一会。"喜鹊听了这话只好独自锻炼去了。到中午,喜鹊又来了,一看猫头鹰虽然醒了,但还是在床上躺着,喜鹊刚要说话,猫头鹰抢着说:"天还长着呢,练什么呢,赶趟,趁早还是休息的好。"喜鹊说:"已经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该捕食锻炼了。"可是猫头鹰还是不动。太阳落山之前,喜鹊飞到猫头鹰家,看见猫头鹰刚刚起床洗脸。就对他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了,你怎么才洗脸啊。"猫头鹰说:"我就这习惯,晚上饿了我才开始捕食。"喜鹊说:"这么晚了你还能捕到什么食。"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猫头鹰拍打着翅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累得筋疲力尽,什么食物也没捕到,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也哇哇地乱叫,声音非常难听。
当然这是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如果猫头鹰真的夜间去捕食,就要饿得从树上摔下来了。可是这则寓言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时间。古人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昨天和今天没什么大区别,今天和明天也没有不一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但是我们个子长高了,慢慢又变矮了,头发由黑变白,这时才刚想起,该学的没有学,该会的没有会,该做的没有做,但是过去的时间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青少年朋友一定要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否则就难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Ⅹ 作文《热爱科学》200字
当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着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翻开20世纪的壮丽篇章,我们发现人类在这百年中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创造了无数科学奇迹。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虚构,当时让人不可思议,他所幻想的登月旅行、飞机、远射程炮等,在20世纪都一一成为现实。在21世纪的今天,高科技更是无处不在。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适应新世纪,担起新世纪的重担呢?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于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五小”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视、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从1901年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科技在不同领域里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电子产业、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不久的一天,也许就在你的餐桌上,会出现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学习科学技术,不仅仅是为了成为科学家,也是为了能适应生活,更为了能成为新世纪的主人,担起新世纪,为国家建设,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泽东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