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写好作文怎么积累素材
一 要积累作文材料
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
1、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帐,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
|2、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
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
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
二 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
1 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
2 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
3 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
4 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
5 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
6 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
7 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
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
三 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
1 “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 “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 “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
4 “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5 “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
6“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
7 “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
你的建议.
1就跟楼上说的一样,订一些好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很容易吸引人,也不会太乏味.但是前提是必须基于你对她有兴趣.没有兴趣就算订了也毫无作用.
建议订购:<<读者>>其实有几年高考的作文题可以从上面看到影子.而且这本杂志本身是很值得读的.<<意林>>这是我初2时无意间发现的一本杂志,我自己很喜欢.它里面都是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总结出人生道理,对素材积累很有帮助的.
2可以买基本高考满分作文.我自己没买,不过觉得应该会有作文.看看他们是怎样写的,为什么会打满分.特别是老师的评语一定要看,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真正的闪光点在哪里.
3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写出好文章哦~‘所以积累很重要.就算你看了很多好文章,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很容易遗忘,我们老师建议我们要有个摘抄本,可能你们老师也说过了吧,但是很少同学会做,这是很重要的哦.把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写的好的抄下来,没事的时候看看,开始可能觉得没什么用,但如果你坚持的话 ,就会看到效果的.
4还有哦,写作文时不要敷衍.这真的很重要.本来写作文的次数就不多.敷衍一次就错过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因为老师会指出你的错误和需要更正的地方,建议找老师当面修改,这样会更全面.
最后祝你文章越写越有感觉哦,呵呵.
对了,还有你问的积累.就是上面说的好的句子,自己喜欢的.至于背?只要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就会有影象,没有必要背吧.
因为你写作文时它只是给你一个思路.但是那些很经典的句子,写的很有文采的可以背背.
——————————————————
考场作文由于时间有限,选取角度时宜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化大为小,即采用小角度、小切口的方法入题,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用小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这样,往往能化难为易。以小见大,即所写的小事应该能够反映重大的主题,“从一滴水中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一位考生以“剌秦”为题,描写了荆轲剌秦王时的心理活动,极写了荆轲在牺牲自我与统一中国之间作出的可贵选择。由于入口小,自己对这个故事熟悉,写起来挥洒自如,并反映了人民渴望统一的重大主题,赢得了高分。又如,另一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从昭君出塞这个故事入手,刻画了中国古代女性王昭君在民族关系紧张时深明大义、舍小我顾大我的高贵品质。由于入口小,既能使自己写起来得心应手,又能反映珍视民族团结的重大主题,得到了好评。
3、展开联想和想象:
写作文一般不要就事论事,应该紧扣主题展开联想和 想象,由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驰骋于古今中外,荡漾于天地四方,这样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瑰丽多姿,让人看了爱不释手。例如,在今年的高考中,对于“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就有一位考生从屈原的洁身自好,想到现时社会出现的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建议屈公在“弃官从文”“半官半隐”“以油润官”之间作出选择,以此讽谕时人,针砭时弊,得到评卷老师的赞许。
丰富的联想能够让我们视通万里,合理的想象能够使文章辉映四壁,我们应该学会使用。
(七)话题作文得分技巧:
1、标题要显眼。“题好一半文”,好的文题应该简明生动、新颖独特,为此,应该精心设计,认真推敲,仔细琢磨。作文时,我们可以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本文的实际,或者以题显旨,或者推陈出新,或者巧用修辞,或者点石成金。
2、开头要惹眼。开头切忌讲些无关紧要、偏离题意的话,要尽快入题,吸引读者。为此,可以巧设悬念,以发人深思,可以引用诗词,使诗情洋溢,可以讲述故事,引人入胜,可以引用名言,使文采斐然,还可以蕴含哲理,耐人寻味……总之,开头要有统摄全篇、点明题旨、先声夺人的功效,这样才能为全篇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主体要耀眼。为此应该:
(1)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因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打破思维定势,学会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联想和想象,使构思不落俗套,别具一格。
(2)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来说,在紧扣话题的前提下,直接从现实生活落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鲜活,将社会热点问题信手拈来,能够吸引读者,使人读有所得。
(3)倾注真情,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只有掏出心来 ,写真事,抒真情,不搞“假大空”,才能打动读者。
4、文句要抢眼。文章要有文采,文句除了要通顺外,还应该做到生动形象,长短变化,错落有致 。为此,写作时应力求做到使抽象材料形象化,形象材料具体化,具体事理哲理化。同时,还应该适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使用各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倒装句、独词句)。在句式的选用上,为了不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使语言富有文采,还应该做到整散结合、繁简结合、文 白结合、长短结合、雅俗共赏。此外,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人名言,也能使自己的文章高人一筹。做到了这几点,就能给别人以深刻的印象,提高作文的水平。
5、结尾要亮眼。对于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我国古代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自然是说要有一个好开头,“猪肚”则是说中间要有足够的容量,而“豹尾”是要求结尾要简洁有力。所以,对于文章的结尾,也应该精心设计。结尾时,通常是或呼应开头(或题目),使首尾一贯,或画龙点睛使主题升华,或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留有余地,令人回味……总之,要做到简洁扣题,精采有力,这才是大家所期望的。
6、文面要顺眼。写文章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作时,除了努力做到内容美之外,还应该做到形式美。为此,应该力求书写工整,段落匀称,卷面整洁,这样,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较高的评价。
7.话题作文的写法:
审题:捕捉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
立意:褒扬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关注世界风云,把握时代脉搏。
选材:选手头最多的,感受最深的,最能表现主题的。
构思:选定文体,选取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
五、话题作文得分技巧:文题要显眼、开头要惹眼、主体要耀眼、文句要抢眼、结尾要亮眼、文面要顺眼。
虽然是摘抄的,但我祝你考个好成绩!!!!!!!
❷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自古以来,创新从来就不是“无中生有”和“凭空想象”出来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创新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有依据的,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被挖掘”出来的。
曾经有一个关于创新的著名故事。1836年,年轻的查尔斯·达尔文在一次印度洋航行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一座珊瑚礁中往往生活着大量的海洋生物,而珊瑚礁附近的小块陆地上,或者珊瑚礁以外的海水中生物的种类却要少得多。
年轻的达尔文在当时,并没有很快地发现这个现象背后的奥秘,但是他开始对一个灵感进行思考,而正是这个灵感,为他30年后写下巨著《物种起源》奠定了了基础。
对于达尔文来说,他的伟大创意就诞生于此。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培育,最终开出了创意之花。
那如何收集更多资料和就元素?搜集到这么多信息之后又该如何使用?灵感女神何时才会垂青?
日本著名信息整理和智慧创造法的开创人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这样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回独立思考的原味,还需要一册笔记本就可以做到。”
他自己本身也是这样做的。奥野宣之每天在本子上记录“人生或生活(life)的记录(log)=生活记录lifelog”,记录自己的行动与思考,做了什么,吃了什么,想了什么,近乎完整得记录下一天生活的脉络。
在他的笔记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月前的会议纪要、两周前的企划案、一周前的剪报、三天前的读后感、昨天会面人的名片和谈话内容。而这些,都成为他之后一篇介绍产品软文的素材,其中的读后感还成为与一位新认识的朋友聊天的谈资。
奥野宣之始终觉得,记录了才有存在感。
通过重读笔记,他回顾当年的自己、幼稚的话、更加可以找到进步的空间,看到今天的成熟,个人的成长和努力的成就感。通过10年记录108本手帐笔记,奥野宣之从中不断挖掘灵感,实现大量知识生产,并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的方法和感受编辑成一本书分享给苦于无法获得灵感的创意人士。
他说:“创意生成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加深记忆理解,让原创思考遍地开花。”
这不是我们大多数苦于没有素材的一般人所急需的最有效的信息搜集方式吗?
然而,这样一本实用性创意指南并不复杂,书中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通过自身经历和通俗的语言重点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整理规则、如何积累、如何产出创意。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原创内容的产生步骤:
1、用笔记整理信息的三条规则:
△一元化
什么是一元化?就是不分类别,尽情记录,将你想要记录的一切信息都纳入这一册笔记本中。
工作中的创意、读过的书、灵光一现的感想、报纸、杂志、他人的留言、信件、明信片、出息的会议、培训时的记录、打印的邮件、对电影的记录、私人日记、用完的票据等等……把这一切都记入到一册笔记中。
你可能会说,这么多信息,我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其实不用。
将信息一股脑地放进一个笔记本,就像收拾孩子的玩具箱,你一定会找到你想要的信息,我们不用刻意去整理和分类,因为这样很容易将时间和精力耗散掉,按照一些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记录、安心地寻找,重点是能够持续坚持下来。
那如何才能让信息容易寻找?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能准确定位出来它所在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第二个原则:
△时序化:
添加日期标签,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录。换句话说,就是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种非常有用的方式:6位日期记录法。
年份后两位+月份两位+日期两位,合计为6位数字。例如:【171008】=2017年10月8日。
作者介绍,他用这种方式记录了10年,从未发生过不清楚记录时间的情况,如果一天内多次在笔记本上记录信息,即使不添加6位标签,也可以通过内容的前后关系来得知。他举了一个小例子:
【130708】参观的宣传卡
【130709】书评《第一次普选与选举海报》
【130710】《朝日新闻》报道《对参议院选举中各党派获得议席的预测》
【130711】某次聚会的流程和收到的名片
【130712】度过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论文集锦的打印件
可能已经不记得当时为什么要记录下这些零碎的信息,但是通过将自己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弄清楚资料之间的关系。在上面这些信息中,后面他翻到这一页笔记时,就能够想起“2013年7月参议院选举”迫近的时候,他对关于选举和政治思想史的书籍有了兴趣并进行了大量阅读。
有了记录,后期再次阅读和提取信息的关键在于对索引整理,因此有了我们第三个原则:
△索引化:
所谓索引,并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寻找信息的线索。如果我们在寻找某一条信息的时候,有了“XX笔记在第1册的6位数字标签'130227'这一页”的话,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素材或者零星印象将越来越清晰。
我们可以在每一册笔记结束后,为该册笔记做一份手写目录,将重要的信息编辑到首页里,手写的过程也是巩固和加深记忆的过程,在日后寻找过程中翻阅目录即可。
还可以用粘贴标签的方式代替目录,在贴标签处写好分类。
同时,在切口处涂上颜色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还想在10年后拥有自己的数据库,那么在电脑找那个建立索引数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作者建议我们采用笔记本编码——日期——检索标记——条目标题的方式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笔记本数据库,这样日后查找时就非常方便了。
2、如何积累:书写和剪贴的小窍门
△字母速记法:
用罗马字首字母来略记,可以加快我们记录的速度。当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采用略记的方式,而是将我们常用的内容进行略记。例如:地名、人名等等。
△内容符号化:
我们还可以将经常写的内容用符号简单来代替,包括访谈记录和读书笔记中的高频词。
R:阅读
M:电影
T:电视
会:会议
P:计划
素:素材
A:想法
E:饮食
……
还可以自创一些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符号,这样翻阅笔记本时,可能还会有会心一笑的小惊喜。
△巧用分隔线:
一天内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想重复写下6位日期,可以采用不同的分隔线,让内容分块,这样阅读时也能明白上下内容的区别。
△重用“超黄金地段”:
一般来说,笔记本的开头和最后一页都不会记录任何内容,作者奥野宣之将之成为“度假胜地”。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会把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珍藏品”放进去,贴在上面,有孩子玩耍的照片、有粉丝的感谢信等等。当你打开笔记本时,看到这些内容心情就会变得愉悦放松,无意间的一瞥可能会改变你此时记下关键信息的心情,也会让你变得更有斗志。
△活用剪报、腰封、纪念品:
新闻的内容一般在开头一段就做了概括总结,我们剪贴时只需要剪贴最核心的部分就够了;
书籍的腰封往往概括了书籍的作者、书本的主要内容和推荐阅读的理由,也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们剪贴下来,后面翻阅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想起书本的内容和最精彩的地方,所以这一部分千万不要轻易丢弃。
一些纪念品能够成为我们的时间记忆的法宝,比如说咖啡店里的一个杯垫、购物时候的小票、甚至一张传单如果引起了你思绪的联想,都可以成为笔记本里的一枚重要的记忆线索。
试想一下,某一天翻开你的笔记本,想起十年前的某一瞬间你当时关于工作或生活的某一点思考的经历历在目,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也可能成为你日后创意的一部分。
3、如何产出:灵活运用素材的技巧
获取创意的过程,其实结合作者和美国创意学大师詹姆斯的说法有五个步骤:
步骤1:收集——积累尝试与作为研究课题的知识
步骤2:咀嚼——阅读、回想、深入思考积累的信息
步骤3:发酵——脱离课题,在潜意识层面思考
步骤4:顿悟——创意的产生,突然之间惊呼“明白了”“找到了”
步骤5:具体化——将创意化为成果
首先,但对于收集来说,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即便在写笔记时感觉自己的观点不够精彩,也未必是坏事。
作者提到,他有一天在报纸上读到了驻冲绳美军基地相关问题的报道,深有所感,就将报道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直接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不停往冲绳派驻军队,真是太不像话了。”
刚落笔,他就不由感到这个想法没有意义。会做这种评论的人比比皆是,真正有意义的应该是会去思考:“该如何解决了?”
他便写下了:“这么多人都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政府会熟视无睹?如果要讲公平承担义务,在我们自己居住的街上驻军,我们能接受吗?”“历史上,远东的军事制衡是怎样保持至今的?”
就这样,写着写着,他就引发了新的思考,并深入研究,为他之后的文章提供了素材。
所以,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这样看来,我们一点都不愁没有素材来源,只能怪我们平日里思考太少。
其次,对于咀嚼,奥野宣之提出了一个观点:无目的地重读。
怎么做到无目的重读呢?其实开始的时候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闲暇和无聊的时候,拿起往日的笔记本,没有目的的翻阅,最好是从前往后翻,距离我们关心的事物越远越好,你会有意外发现。
此时信息已经进入了大脑的潜意识里,然后再联想到我们的工作中,很有可能就会从中发现一些我们曾想都没有想到的视角。
通过笔记,我们接触自己过去的思想,会动摇自己当下的世界观,重读笔记与过去的自己对话,长久以来的问题意识就会浮出水面,可以进一步加深思考。
另外,我们要主动地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对比阅读分析。这样就可以从中发现新的线索和视角,让创意的组合具有更多可能性,也会让我们的思维广度在读扩张。
最后,对于所有信息整理了一轮,如何对现有的信息组合,形成创意?作者奥野宣之提出了三种方法:卡片重组、移植信息、复印拼贴。
△卡片重组
重读笔记的过程中,将同一主题的信息整理出来,80字左右,一张卡片对应一条信息,背面留空白,然后像扑克牌一样在餐桌等较大的空间里铺开,你会重新阅读引入眼帘的内容,你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过的出人意料的组合。
△移植信息
使用大号纸张,将记录在笔记本上的资料情报移植到纸张上,赋予其新的内涵。适用于一万字以内的文章创作以及就某一主题进行的数月思考的整理。
其实这个方式可以与思维导图一起运用,整理笔记本信息的同时将脑海中的信息一同梳理一遍,将内容分条缕析地写下来,再回来重新读一遍,会发现有些信息是重点,你会一再划上记号,这就有可能是你可以使用的素材和创意点。
△复印拼贴
与移植法相同,如果觉得手写信息麻烦,可以考虑用复印的方式,将信息复印出来,然后贴到空白的大号纸上面,将各个内容都整理下来,很快,你就有厚厚一沓复印的原创素材内容了。
无论是对于在漫长人生中读的书,还是经历的事情,甚至灵光一现的瞬间,我们的记忆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将生活中这些细微的想法和灵感记录下来,成为我们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创意,有这样一个笔记本在身边,有技巧地记录和思考,就能有扎实的收获。
读书笔记帮我们改变读书方法,信息整理帮我们改变思维方式,随时带一个笔记本在身边,将重要的信息记录在案,有一天,你会发现,灵感女神就在身边。
❸ 如何写作文怎样积累素材
多看
多学
多想
天天坚持记日记
写读书笔记
一件事情的可以用来说明什么
你的观点是什专么
这件事可以证明属你的观点么
把你的素材分类
同样的一个故事从不同角度
可以有不同看法
也要注意语言
比如说都是看
可以换很多别的词表达
望
瞟
瞪
盯
瞅
窥
瞄
见
察
其实作文和阅读是一体的
一个表达
你说的话让别人理解
一个理解
别人说的话你来理解
坚持吧
一天看一篇文章
分析明白
中心思想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思想来写的
有哪些好词好句
如果同样这件事情让你写
你会怎么写
自己写下来对比原文
你写的好在哪
作者写的好在哪
分析自己的不足
下次注意
也分析作者的不足
你来修改
怎样写会更好
每天背点好的句子
段落
仿照这个句子段落你来写别的
最重要的
是坚持
一点一点累积
时间久了
自然作文会有提高
❹ 初中作文积累素材的方法有哪些
一、 课题名称
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二、 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学生每当作文时总会唉声叹气。尽管他们用牙咬着笔杆,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也还是写不出几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观察。这样就形成大事没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当然就没什么内容可写了。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因此,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作文素材,才能解决学生作文“没话可说”的问题。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提出本课题,希望通过探索、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义
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的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最为丰富,是培养良好习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的作文热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四、 研究目标
1、 背诵目标
背诵古今优美诗文45篇;
背诵名言警句60句;
背诵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中优美语段12段。
2、 观察目标
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掌握一些观察方法;
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3、读书目标
随身携带一本书,枕边摆放一本书;
常去书店去买书,见缝插针来读书;
常与同学来谈书,常与朋友交换书;
常与父母互讲书,常向老师来求书。
4、写作目标
(1)内容:以反映师生、社会生活内容为主。
(2)形式:写好一篇文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3)对生活的反映:能选择生活素材并组织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体现对人生真谛的感悟,对人品精华的品悟,对人情意蕴的感受和对人世沧桑的体会。
五、研究内容
1.关于作文素材积累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间接积累素材的能力;
3.探讨教师如何组织活动,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调动写作兴趣和动机,形成良好的积累素材的习惯,促使学生由“无事可写”向“有事可写”转变的探索与研究;
4.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与作文教学的渗透性、生成性的探索与研究。
六、研究方法
见“行动研究”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课题申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前期测试报告;
2.学习相关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作文素材积累的成功经验;
3.进行相关活动的收集与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接受终审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报告、阶段汇报、中期汇报和结题报告)
2、教师研究随笔、个案研究、案例分析、论文。
3、学生作文集。
4、学生其他成果展示。
❺ 作文素材如何积累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内书本上还是在课外阅读中,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名人名句,优美语句等等,此时你就要把它们抄写下来,抄写到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写上你的感悟感想等等。这样不仅积累了一些写作中可以引用的素材,而且还锻炼了你的写做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
其次,有灵感时就要及时写下来: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比较少,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对生活毫无感觉,有时侯或许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写作时的素材。因此,这就要求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哪怕有一点点的感想,感悟都要及时写下来,抓住写作的灵感。宋代的欧阳修就曾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而宋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梅尧臣也随身带着口袋想到好的诗句时就随时记下来。
3
再次,要多读多背:有专家指出在准备中考作文时头脑中至少要装50 篇范文,其实我认为要把背诵范文或名家名作的过程贯穿到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在初三准备中考的时刻。语文的学习同英语的学习一样,也有语感问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多背,而不能成为“哑巴语文”的学习者。当有了我们平时语文学习中所背诵下来的文章积淀时,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了。
4
最后,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任何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表达的更加的真切感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要用自己的眼睛真实地记录下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灵感,积累写作的素材。
每当布置作文,学生冥思苦想,我启发列举老半天,学生还总要发难:老师我写什么呀?学生不是暗暗叫苦,就是疲于应付,要不克隆一篇,草草了事。
我觉得,确实有困难。让六年级的学生写出深刻大义的文章是不现实的,还应从生活小处着手,必须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但是小孩子未必是个有心人,要让孩子去积累生活,还是要有些方法。
一,利用现在学生写随笔的有效方法,做个有心人,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所以可以借助随笔记录生活。在随笔中反映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这样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认为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来,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
二,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思考者和评论者。我自己是个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在学校生活中和学生接触很频繁,学生学校生活几乎尽收眼底。我甚至在处理学生矛盾问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详细真实的记录事件原委,不少于500字,细扣事件的细节,并利用班会午休发动全体讨论发表见解。
例如张子婷在心理课上窃读,书本被心理老师没收。接连发生一系列的反应,我始料未及。我借此发动同学大讨论,并且要求每个同学从自己的视角记叙事件,然后从自己的角度评价张子婷、张敬宇、班长、好朋友的言行,评判对错。我给全班命题《黄老师发怒了》,因为,那次我真的生气了,而且是开学的第一次!交上来的文章,让我欣喜,我在班中朗读了最内向的一组同学的文章:耿丽娜、谭志海、陈思佳、张睿,那么栩栩如生!
例如马燕偷偷吃糖,被同学发现了。按照要求,马燕真实叙述了事件,并作了保证检讨。但是检讨书不是我的目的,我们一起交流,让马燕思考:吃糖事件之后对马燕有何裨益呢?是否明白一些道理呢?把这份心得写入文章,文章立刻有了立意。
再如焦栋打架。焦栋题为《冤枉啊!》。我就在课堂上集体修改,学生趣味盎然,几次修改后,文章生动有生活。
让同学明白写作就是写生活,写身边发生的事,让你悟出一份理。这样一来处理问题需要,二来让学生学会叙述,三来让学生明白成长做人的道理——达到教育目的,更重要的事,学生觉得作文时有话可说,而且中心明白无误。
帮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真正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会为没有写作的素材所困,文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❻ 写作文 怎么积累素材
其实素材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的表达,是你分析事物的角度
关于表达,可多看看一些版散文,权相信那种细腻的表达足以让你着迷。如“心底是一片血红,那是生命的颜色”
角度问题,举一个很俗的例子: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写华盛顿的诚实,却很少关注他的父亲,可怜那位伟大父亲,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好多写作文的人忽略了他那份深沉父爱,忽略了包含着细腻与宽容的父爱。
最后再啰嗦几句:初三了,若作文保持在你说的那个分数上不少了,在提高也是分值有限,且需要大量的时间,望权衡利弊。《昔年本人曾走过你今日之路,故特此提醒,一笑》
❼ 如何积累作文写作素材
写作指导教学!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❽ 写作文怎么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很多时候学生写作为不知道该怎样下手,理不出文章的思路,不会表达或者缺乏表达的技巧写不出好的语言,这个时候就要学会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也不需要整天抱着作文书背,简单点记住以下两点:1、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要想写出你所要表达的事物就要学会先观察事物。比如说写松树,就应该从它的外形开始写,像绿色的宝塔或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树叶像一根根绿色的针,一簇簇挤在一起,像绿色的蒲公英一样;然后写它的习性,一年四季常青,保持绿色的奥秘原来是它针状的叶子保持了水分给予了营养;最后写树的精神,不畏严寒、四季常青象征了那些坚守节操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再比如写事情,你首先观察到事情发展的现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看到事情的过程,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抓住事情的关键,突出详细的写,注意动作、语言、心里等的一系列描写;最后总结事情的结果,这件事导致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有哪些感受,懂得什么样的道理,升华下主题,总结下来。这些都是需要平时不断地去观察、去练习。写作源于生活,学会用艺术化的语言来描写生活。
2、多读书。一想到写作文,大家都会想到多读作文书,最好是背下来。当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是我不太赞同都死记硬背,这样容易把作文写“死”(死板的意思,一个班很多同学都背过这篇作文,结果出来几十个雷同版本这样是不可取的)。多读作文,是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写作的思路,这样的作文该怎么写,人家是怎么写的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当然作文中那些好的句子、段落可以摘抄下来,熟读成诵慢慢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着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那些好的句子为自己所用。在读作文书的基础上推荐同学们多读课外的一些优美的文章、故事,比如《青年文摘》、《读者》、《意林》、《智慧林》等杂志,也可以买合订本的书,合集的《智慧背囊》、《心灵鸡汤》、《感动中小学生的100个故事》等等,这些书都很不错。建议同学们在看课外书的时候参考老师和家长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兴趣,不要不加选择的去看很多、很杂的课外书,这样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一本好书就像一个好朋友,可以教会你怎么识理做人,而一本坏事就像一个坏朋友引你走上歧途,毁了一生,所以我们要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选择一本好书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