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以老规矩为题的800字议论文
提到“老规矩”,现代的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我们渐渐淡忘。但“老规矩”其实并不是迂腐无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条规矩都是无数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道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节,是一种尊敬长辈的表现,也是为了不让长辈担心自己出什么事情。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要随便动别人家的东西,也是从小就要让小孩子懂得的礼仪。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爸妈宠着,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就经常会翻主人家的东西,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主人碍于面子肯定不会说孩子,但心里肯定会觉得这个小孩不懂事,同时也会觉得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老人经常跟我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要正直。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韩国,也有很多“老规矩”。比如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长辈开始吃饭后,晚辈才能开始.这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今一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这一类现象也越来越多,完全没有了“长幼有序”的观念。
再比如晚辈向长辈敬酒时,晚辈要将杯举得低于长辈的杯子,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就是失礼,晚辈还应该背脸并将双手举杯而饮。现在的职场当中,下级向上级敬酒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这些礼仪。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老规矩”看起来麻烦死板,但它们蕴藏的含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礼仪。孔子说“不知礼,无一礼也”。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准则是不应该忘却的,否则我们和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礼仪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的“老规矩”看起来是有些繁琐和死板,但这不是我们应该抛弃它们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开动头脑,想想怎么把这些“老规矩”变成这个时代的“新潮流”,让这些宝贵的智慧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贰』 写一篇以餐桌上的老规矩为题的作文
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到处跑那是要饭的;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夹菜只许夹面前的,不许过河;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餐桌上的这些老规矩,你还记得多少?
一番走访的结果是,这些老规矩懂的人是越发少,不守规矩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
孩子犯“饭规”被打掉半颗牙
讲述“打掉半颗牙”的是常州的网友“不是罪”。“一个女同事家里不允许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听音乐、玩手机等等,她说,家里第一个iPad就是因为她老公吃饭的时候玩游戏被她砸了的。”女同事的讲述让这位网友有些惊讶,上周六吃晚饭的时候她小女儿手肘撑着桌子头朝天地啃鸡翅膀,被她拿筷子打了一下嘴,打下了半颗门牙。
采访中记者发现,孩子吃饭问题已成为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还吃饭规矩呢,能多吃两口就不错了。”对张奶奶来说,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7岁孙女吃饭。从孩子能吃饭开始,张奶奶就变着花样给孙女烧各种好吃的,可是让她头疼的是,小孙女吃饭就是不香,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唱歌跳舞做游戏哄着吃,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了,孙女吃饭还要把大熊、小猪等毛绒玩具带到桌上来。“她要做妈妈,喂玩具一口,她自己才吃一口,每次吃个饭,都要个把小时。
吃饭时要不要“上规矩”?
“不是罪”在发完网帖后还做了一个调查,根据投票结果,55%的网友赞成“看情况,有时候打是必要的。”这份调查共有三道问题,除了“你支持用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么”之外,还有“你家吃饭时规矩多么”和“吃饭时要不要给孩子上规矩”这两项。93%的网友选择“应该上规矩”,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77%的网友自曝家里餐桌上“有规矩,但不算严格”。
网友“月影小贼”说,“我小时候吃饭吧唧嘴我爸都会打的……还是要有规矩啊,不然出去的话吃相多难看。”相比之下,“0岁小不丁”对于“上规矩”看得就比较淡,“只要不吃得到处是饭,喷饭,一般没有什么规矩,正常就行。”“丹桂姐姐”认为,看不惯了就打一顿的做法并不合适。“孩子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要开始养成习惯,做大人的也能轻松不少。”
餐桌上的老规矩有哪些
长幼有序 先请长辈上坐
在餐桌老规矩中特别注重长幼秩序。比如,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坐,饭桌上朝南的位置是要留给长辈的,桌上的荤菜也必须先由长辈夹过,小辈才可以夹。时至今日,一些家庭在聚餐时,还能保留这样的规矩:转盘桌上的菜都是先转给长辈夹过后,小辈再分享。
吃有吃相忌“吵”“挑”“剩”
市民李女士说,她牢记的“规矩”是:吃饭不要说话,不用筷子敲碗盆;坐下吃饭,身子不能扭动,不能斜着,必须端坐着,一手捧碗,一手拿筷子;不能将饭碗放在桌上,一手拿筷子就着碗吃;不能将两肘都放在桌上撑着吃;吃饭的时候,不能一手托腮。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地挑,吃饭时不能将菜、饭掉在桌上、地上,如果掉了要捡起来吃掉。碗里的饭必须吃得一粒不剩,吃完后筷子不能搁在碗上。问别人是否要添饭,不能说“要饭”。
端着碗到处跑那是要饭的
对于餐桌上的老规矩,八旬高龄的李国根能说上一大串:全家人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碗到处跑那是要饭的;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夹菜只许夹面前的,不许过河;家有客人,要谨记茶七、饭八、酒满……
李老说,当年因为吃饭没有端起饭碗,没少被父亲大骂:“手断了啊?”
主流餐桌“新规矩”:吃饭不玩手机不看电视
据介绍,老规矩逐渐被淡忘,其中有原因。以前,儿子儿媳一家都跟着父母、祖父母居住在一起,三代甚至四代同堂,一家得有七八口人甚至更多。一起生活的人多了,为维持家庭秩序,定下规矩是自然而然的事。“饭桌教育是最为严格的。”然而,现在的家庭规模小型化,老人独居的越来越多,多是一家三口一起生活,年轻人对于老规矩没老人家那么看重,吃饭的老规矩渐渐就不成规矩了。
值得关注的是,老规矩不再,又有新规矩建立。“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埋头看手机像什么样子。”不少市民提到自家餐桌的“新规矩”时都会提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是最基本的要求。
『叁』 作文老规矩800字
时代需要“老规矩”
提到“老规矩”,现代的年轻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陈旧的东西,没有一点实际的用处。所以当今社会里,“老规矩”正在不知不觉地消失,被我们渐渐淡忘。但“老规矩”其实并不是迂腐无用的“老古董”,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每一条规矩都是无数人的生活经验总结得出的,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道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两句话。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节,是一种尊敬长辈的表现,也是为了不让长辈担心自己出什么事情。比如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要随便动别人家的东西,也是从小就要让小孩子懂得的礼仪。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被爸妈宠着,要什么就给什么。所以去别人家串门的时候,就经常会翻主人家的东西,好像是在自己家一样。主人碍于面子肯定不会说孩子,但心里肯定会觉得这个小孩不懂事,同时也会觉得家长不会教育孩子。
老人经常跟我们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同时也告诫我们做人要正直。现在的小孩子很小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韩国,也有很多“老规矩”。比如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长辈开始吃饭后,晚辈才能开始.这是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但是如今一些家庭中,小孩先吃,吃最好的,这一类现象也越来越多,完全没有了“长幼有序”的观念。
再比如晚辈向长辈敬酒时,晚辈要将杯举得低于长辈的杯子,用杯沿碰对方的杯身,不能平碰,更不能将杯举得比对方高,否则就是失礼,晚辈还应该背脸并将双手举杯而饮。现在的职场当中,下级向上级敬酒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这些礼仪。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些“老规矩”看起来麻烦死板,但它们蕴藏的含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礼仪。孔子说“不知礼,无一礼也”。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这些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准则是不应该忘却的,否则我们和那些不懂得什么是礼仪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必须承认有很多的“老规矩”看起来是有些繁琐和死板,但这不是我们应该抛弃它们的理由。相反,我们应该开动头脑,想想怎么把这些“老规矩”变成这个时代的“新潮流”,让这些宝贵的智慧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
『肆』 以老规矩为话题的作文
“规矩可以不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
在这儿,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老规矩造就了特殊的北京人。郭德纲在微博中罗列的北京老规矩有:阖家坐在一起吃饭,座位次要长幼有序。若是家中得宠的小孩子可以挨着长辈,但是不许乱了次序。开始吃饭,便不许端着碗到处跑——那是乞丐的行为。形容不整是家教不严的体现。可见,规矩是体现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教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之道。
老规矩是对文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它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我一直记得一次在摆餐桌的时候,顺手将筷子插在了米饭上。母亲因此而狠狠教训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极大的不吉利。因为这使整一碗饭像是香炉,更是犯人临刑的辞阳饭。看似有些迷信的老规矩,却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讲究。
『伍』 以老规矩为话题的议论文
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回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答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陆』 以《北京老规矩》为题写一篇作文
北京老规矩
老北京的确有许多老规矩,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见生人打招呼用“请”“您”“对不起”“稍候”等谦词敬语。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规矩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老。他们会不会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认为,他们不会死,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北京老规矩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之一。北京老规矩多为谦词敬语,也有一些是行为约束。无论是说话,还是行为,都是中国人言行举止的形态,也是人类文明的外在形态之一,怎么能不要呢?其次,北京老规矩并非如有些人所说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人自由的束缚。从我们知道的一些老规矩来看,绝大部分老规矩仅仅是对人社交场合言行的约束,不包括对某些特定场合,比如男女私密空间或兄弟姐妹之间的要求。总的说,老规矩属于社交礼仪范畴,并不太多涉及私人空间。难道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不应该有必要的礼仪吗?第三,老规矩经过千百年来无数人的锤炼,经过几十代人传承而未被淘汰,足以说明其生命力,为什么要消失在我们这一代呢?
老规矩所以有被淡忘之势,所以今天又被重新提起,不说历史原因,就看我们周边的现实吧,足以说明老规矩有多么宝贵,足以说明人们多希望它回来。以我自己近年来的经历看,我就经常遇到陌生人愣突突的发问和冷冰冰的咨询,甚至连起码的问候语、抱歉话以及谦恭之态都没有。最近在参加语言大会期间,被不礼貌的语言对待,还不要紧;善意的提醒后竟被更不礼貌的语言,包括一些大人而包围,这可怎么得了啊!我并不是让这些孩子们用北京老规矩待我,而是用起码的谦词敬语。比如,你好(当然说您好更好),对不起、请稍候和谢谢等等。更可怕的是,对这样一件本来无关紧要、提个醒儿而已的事情却招来一所大学个 别老师和学生们的莫名奇妙的攻击,有说我们如何辛苦,有说南方人不懂北京话里的“您”,有说无录像无真相,甚至有人冷嘲热讽的说还是请你回北京讲老规矩去吧,更有甚者,伴以各种人身攻击和谩骂侮辱之言,太可怕了。
老规矩始自老北京,但其内涵和骨髓是文明修养礼貌待人,这一点应当是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中国以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必备。换言之,老规矩应当发扬光大,应当是更多人的规矩。俗话说,无规矩何以成方圆?十三亿人生活在一块土地上,怎么能没有一点规矩呢?如若无规矩,岂不乱成一片,回到原始社会了吗?!
老规矩不老,也不会老。在新的时代,老规矩还会被注入新的血液,焕发出新的青春光彩。
『柒』 中国老规矩800字作文
文章作者:匿名 | 高三 2016-02-02 22:55:13
老规矩往往让人想到旧社会束缚人们思想与行为的封建礼教,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如“出门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等是教育人们要有尊敬长辈的美德;而“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则是对为人处世以及持家之道的一种要求。这些老规矩,曾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北京人。近日,这些久被遗忘的老规矩被人重新提起并引发一片热议,追溯根源还在于老规矩在新时代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作为一定时代文化影响下的行为准则,老规矩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精髓。这其中,有的则是值得人们去遵守、传承的文化精华,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个人成长离不开这些老规矩。老规矩其实就是家规、家教的一种形式,它大多关乎个人修养和纯正家风,特别是传统礼仪和人际交往。耳濡目染,个人素养得以提升,社会规范实现传承。历史上,一些注重家风家教和传统优秀价值观教育的诗书家族,往往后代人才辈出,留下一段段传奇。曾国藩家族即是一例。《曾国藩家书》谆谆告诫后辈言行举止、修身立德等为人处世之道,这些把老规矩和个人经验融合而成的传统家教慢慢内化为曾氏子孙心中的行为准则,其后代名人辈出。读《南渡北归》,尤为曾氏后人贵族气质和卓越成就而唏嘘。
当下中国需要这些老规矩。不可否认,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出现了毒奶粉、中国式过马路等令人齿寒的道德滑坡现象。仅仅靠法治解决问题显然是治标之策,社会细胞的改良才是根本,这当然离不开依然有生命力的老规矩。基本道德规范的老规矩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扬弃之义在于传承精华。这些老规矩的代际传承必然造就一个个优秀的个体和家庭,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若干年后,后人眼中,哪些老规矩是我们传承的,哪些老规矩是我们改进的,哪些老规矩是我们创造的。老规矩不能老去,我们必须在当下或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创造,为后代留下优良的文化传统。
据《纽约时报》揭秘,奥巴马夫人米歇尔为女儿定了几条家规,她的两个女儿在出席各种场合中举止显得格外端庄得体。假如几百年后,奥巴马家族慢慢形成一些规矩,后人品行高洁,卓有建树,那么这些家规或许会从家庭的老规矩变成后人眼中颇有价值的社会老规矩。我们需要反思,若干年后有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老规矩。
老规矩不能老去,从你我做起吧!
『捌』 以老规矩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在规矩中生活,从规矩中突破
观望苍穹,北雁南飞,定成一字人字,有规有矩,因此能抵南而御寒;察看后土,行蚁繁杂,定各蚁严格分工,有规有矩,因而化渺为强力。因此,有规有矩方可成大方圆也。(修改后,标题醒目,开篇形象鲜明且富于感情。)
规矩能使团体更加团结。
三国时期,曹操有次带兵打仗,驻扎在一个乡村中。他命令士兵们不准去践踏庄稼,否则按军法处置。不料他的马突然受惊,跑到了田地里,踩坏了一大片庄稼。曹操二话不说,当场削掉了自己的头发,士兵们大为震惊,从此军队里更加团结。试想若没有这条规矩,大家都能践踏田地,不但百姓会有所不服,曹操的威严也无从体现。最后这个团结就像没有凝聚力的一盘散沙,很容易被颠覆。我们的班级也是一样,若没有班规,校规束缚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就会像脱疆的野马般横冲直撞,任意妄为,这样的一个混乱的团体,后果不堪设想。(更换不恰当的材料,使内容更符合题意。)
规矩能使世界更加有序。(调整分论点的表述方式,使文章的思路更清晰,结构更严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自小便知道的道理,就是因为人们有种潜移默化的这种思想,按照这样的形式过马路,交通才会如此通畅。殊不知,这就是规矩,若没有它,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交通系统早已经瘫痪了。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下楼梯靠右行,垃圾要分类放,公共汽车前门上后门下,遇事要排队……这些平时我们潜意识里就会做的事,其实就是规矩啊,规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也习惯生活在规矩中,因此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混乱,反而更有序。(增加正面表述的论据,充实文章,使段内形成正反对比的结构,加强论证的力度。)近日,某省内一家家乐福超市中发生了一严重的踩踏人致死的事故,造成了三死十几伤的严重后果。这起事故是商家的经营模式违反国家法规,举行限时优惠活动而引起的。如果每个人都漠视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国家的法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没有了规矩,社会将失去平衡。
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也要从规矩中突破。尽管规矩约束我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有些时候如果墨守成规,我们的社会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利落过渡,辩证分析“规矩”,使用新材料,突破原有思路。)
过时的规矩需要突破,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百日维新运动的首领之一梁启超,关注西学,对国外民风民俗有一定的了解。他发现中国的女人还在裹小脚,我们的社会还宣扬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于是他便大力引进西方文化,并首先让自己的女儿停止遵循那些陈规陋俗,经过他的努力,中国人的思想有所解放,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试想若没有人敢打破这些束缚人发展和自由生活的陋规,中国会有进步吗?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有矩,可成大方圆也!我们在规矩中生活,但也不能一味坚持陈旧的规矩,要学会突破规矩,这才是我们对它应有的态度。
『玖』 以 老规矩 为话题的1000字作文
“规矩可以不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
在这儿,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
老规矩造就了特殊的北京人。郭德纲在微博中罗列的北京老规矩有:阖家坐在一起吃饭,座位次要长幼有序。若是家中得宠的小孩子可以挨着长辈,但是不许乱了次序。开始吃饭,便不许端着碗到处跑——那是乞丐的行为。形容不整是家教不严的体现。可见,规矩是体现一个家庭或是一个家族的教养和人文素质传承之道。
老规矩是对文化的坚持。在很大程度上,它孕育了文化,浸润了文化。我一直记得一次在摆餐桌的时候,顺手将筷子插在了米饭上。母亲因此而狠狠教训了我。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极大的不吉利。因为这使整一碗饭像是香炉,更是犯人临刑的辞阳饭。看似有些迷信的老规矩,却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敬畏与讲究。
规矩是中华文明流传千年的源流之一,如今很多年轻的家长已经不再在乎这些了。饭店里时常有孩子欢跑的身影,家长们往往是端了碗在后面追。甚至很多溺爱孙辈的老人亦不再讲究规矩。宴时座次早已没了顺序,孩子获得了第二宝座。老规矩曾经体现的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传统已经不见了。
2013年底新闻联播推出了家规系列的采访,引发许多热议。北京是全国使用“您”字最多的城市。北京人有爽利而大方的特点,正是源自于这老规矩。无论是对一言一行的约束,还是对内心的教养,规矩起到了约束人们一言一行的作用,由此才产生了行为上的文明,产生了法制和礼教。
时代发展,文化的冲击加速规矩的流失,规矩背后的文化也在被人遗忘。新的文化快速销蚀着传统文化。人们以所谓自由忽视了老规矩,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没有了规矩。然而近来,年轻一辈的人们热议起了老规矩。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文明抢劫的时代,内心缺失了束缚和因文化冲击而带来了日渐明显的冷漠与轻漫、孤独与反省。也许他们意识到千百年来,老规矩约束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约束着人们的一举一动,是人们日常行为的底线。不仅是一言一行要规矩礼谨,更有内心对正义和善良的坚持。这份坚持成就了不同的家庭,在被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有了所谓文化、传统、特色。而这恰恰是现代人们所缺失的。
“规矩可以不被遵守,但不可以被毁灭。”何时开始,人们的要求也变得这样低了?老规矩需要社会的重视,需要内心的珍重。这并不是网络上的一时兴起就能够唤起人们内心对文化礼教的尊重的,然而对于这突然而至的热议与怀念,人们却应当为之欣慰。
望采纳,谢谢
『拾』 谁帮我写一篇以老规矩为话题的作文
中华民族有一个老规矩,那就是在每年的 正月初一迎新年。
一这一天迎新年的,这已经无从探究了, 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习俗了。在这 一天,凡是有着中华传承的人们,不管他 们身居何方都会在内心记挂着这一天,都 会与亲朋好友互相送上美好的祝愿。
候就发现,妈妈总是在碗柜里留有几个生 鸡蛋,每当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妈妈总 会在招待客人的菜色中,加上一盘让我馋 涎欲滴的摊鸡蛋。要知道,在我还是小孩 子的那些年,每家每月要凭购物本才可以 买上两斤鸡蛋。在那些年,能痛快的吃上 一次摊鸡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那时还小的我,总是盼望家里来客人 ,每当爸爸妈妈招待客人的时候,我会找 各种理由,赖在桌子边不走开,期待着爸 爸把一筷子摊鸡蛋塞在我的嘴中,把我打 发走。
平时冲泡饮用的茶叶,另一个桶里装的是 给客人预备的茶叶。我喜欢闻妈妈给客人 冲泡茶叶的时候满屋飘香。
让我帮忙招待客人。妈妈告诉我给客人倒 茶的时候不要把杯子斟满,倒大半杯就可 以了,那样客人可以手拿杯子上半部分而 不会烫到手。
的时候,妈妈会督促我跟上爸爸一起把客 人送到大门外,还要说上一声:再见。
16岁那一年,我与邻家小伙伴打了一架 。当我头破血流的回到家中的时候,爸爸 严厉的讯问了我事情的经过后,领着我到 邻家赔礼道歉。
爱温暖的大手,轻拍我肩膀的感觉。原谅 、宽容、
,我与小伙伴握手言和。
也早为人父了。
人来到爸爸的墓前,给女儿回忆讲述过往 亲历的点点滴滴,有悲伤、有喜悦、有别 愁、有欢乐,犹如回放的电影,历历在目 。
儿女,在我的墓碑前,讲述着我们的今天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