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言文作文素材(带翻译)
实时更新|新型肺炎疫情最新动态
、
2020疫情热点人物作文素材
1.钟南山院士:一言九鼎,百姓安心。
“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是人民日报微博上对钟南山的
评价。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钟南山院士胸怀大理想、心中有人民。2003年非典肆虐,67
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而今,武汉疫情肆虐,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
“尽量不要去武汉”,- -边自己却登上了前往武汉的高铁。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
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但是在他看
似无坚不推的外衣之下,却深藏- -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
2.李兰娟院士:首提封城,深入“红区”。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
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
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
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
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
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3.张定宇院长:生命渐冻,情怀火热。
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完全可以在家治病养病,可他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渐冻症,这可不是一般的伤风感冒,然而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却干得比一般人更带劲。这是何苦呢?有人发出感叹。其实这正是张定宇与他们的不同之处,不同在自我定位,不同在人生价值。在一些人看来,人生短暂,活着就要享受,而在张定宇的价值体系里,奉献自我才是人生价值的根本,他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就是为了更多更好地奉献自己,奉献自我是他人生的终结追求,也是他不知疲倦、忘我工作的精神动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学者赵翼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国家不幸,社会动荡,这对文人而言是幸事,因为这样更能创作出优秀甚至伟大的作品。但也有 人认为未必如此,应是“国家繁盛诗人幸”, 如大唐盛世,产生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也灿若星辰。如果《人民日报》要举办“文学与时代”的征文比赛,请你写- -篇文章参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发表你的看法,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双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国家”“诗家” “幸”与“不幸”等关键词来分析。要运用理性思维,深入辨析二者的关系,选定主题,完成写作任务。题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考生需要能够放开视野,具体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有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点。要善于总结学过的素材,发现优秀文人的共性,剖析他们的成长、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把握文人自我精神塑造对于优秀文学作品产生的决定作用,明确时代对文人精神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能辩证分析,提出创见者为_上乘。行文时要有条理性、深刻性,尽可能展开横向、纵向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国家不幸诗家幸。
2.国家繁盛诗人幸。
3.生逢盛世,文学之幸。
4.任何时代都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偏题立意:
1.苦难是一-所的大学。( 题目要求阐释“文学和时代”的关系,这里将双概念变成了单概念,了“文学”)
2.文学的盛世。( 审题不准,忽略对文学与时代二者关系的分析)
3.欲为文学大家,必生于乱世。( 观点太绝对,立不住脚)
4.文人、国家。( 观点不明)
5.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 鲁迅只可以作为“文学与时代””国家与诗家” 关系的例子存在,若以此作为核心内容,是立意偏跑)
6.潦倒的文人杜甫。(同上)
... ...
[佳作赏析] :
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
你可知,诗词之美美在何处?美在它生于苦难的土壤,却在诗人的创作下,长成一朵诗词之花,香远益清,芬芳了历朝历代,也芬芳了诗词之花园。正如清代学者赵翼所言:”国家不幸诗家幸 ,赋到沧桑句便工。”诸如此类之事,何可胜道也哉!君可见,南唐后主李煜在经历了人间的浮沉、国家的兴亡后,创作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诗将抽象的“愁”具体化、形象化。妙哉!妙哉!
君可见,一代才女李清照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创作出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名句,以直白重复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愁之苦。这次第,怎- -个愁字了得,更是直接抒发愁之初。再看,"又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将愁化作有重量的事物,别出心裁。她在生活的苦难中,将诗词之花扎根下去。待他日回首,春满园。善哉!善哉!
君可见,爱民诗人杜甫在经历宦海浮沉后,创作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这是何等的爱民思想。杜甫之苦,何可胜道也哉!
可如果他们没有经历人生的苦难, 又会如何?
南唐多了一份安宁,却少了诗歌的花朵。李煜夜里不再愁苦,或许会寻欢作乐,那么他还会是诗人吗?杜甫若仕途顺达,在他当上高官后,还会这般忧国忧民吗?
毛泽东曾言:“人间正道是沧桑。 ”以沧桑为肥,培育诗歌的花朵。不仅有忘忧花,亦有迎春花。正如,罗曼-罗兰曾言:”真正的英雄主 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便是如此。在遭遇乌台诗案后,他并没有一振不起 ,而是更加超脱、更加向上。大雨滂沱时,他一人仰天长啸,对着老天爷喊道:“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他对苦难的态度,可赞!苍颜白发时,苏轼仍意气风发,自信地说道:“三十年前 ,我是风流帅!”这是他对无情岁月的态度,可敬!待他日回首,春满园。
[点评]
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形象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在苦难中开出诗的花朵”,给 人深刻印象,感染力强。选材经典,从李煜到李清照再到杜甫,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丰富的内容,给人事实胜于雄辩之感。
2020“公众人物”李子柒
1.直面磨难,才能赢得漂亮。
在成为网红前,李子柒是一条饱尝人间辛酸的”毛毛虫”。李子柒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便离婚了,父亲早逝,继母待她很不好。爷爷奶奶看她过得太苦,实在不忍心,便把她从继母手中接过来抚养。所以李子柒从小便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之后,奶奶就成了李子柒在这世上的至亲之人。由于奶奶年事已高,难以供养她继续上学, 14岁的她便辍学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也许就是千千万万普通打工妹的其中之一。但为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选择立刻回家,并在弟弟的帮助下, 开始拍摄视频。就这样,一个农村女孩在没有背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自己身兼编导、摄像、出演、剪辑多职,开始做起了自媒体的工作。她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却也在生活的泥泞中养出了坚韧、要强的性格。李子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难免经历磨难、挫折,但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没面对就已经选择了放弃。放弃太容易,可总有一天你会后悔。现在贪玩落下的功课,未来要花百倍的力气去弥补;现在荒废的时间,将来很可能再也无法追回。
2.学无止境,才能改变命运。
也许有人会问,李子柒在农村生活,为什么却成了火遍全球的“宝藏女孩”?答案是,她从未停止学习。八年的时间里, 她学习了很多技能,包括视频,拍摄、剪辑、后期等。她说,每一个镜头、每一场拍摄,自己都要一一调整 ,镜头只要稍微有一点瑕疵,她都要重拍好多遍甚至好几天;为了剪好一个视频,她常常一整天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视频中,她看起来无所不能: 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可以牵着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间播种。她4月会酿枇杷酒, 5月又能酿出樱桃酒, 7月能做出七巧饼, 8月能做出苏式鲜肉月饼。如果遇到不会做的东西,她是怎么办的呢?为了拍“活字印刷”, 她专门花了小半年时间去学;为了拍好视频《兰州牛肉面》, 她先在面馆里学了好几天牛肉面的各种制作工艺,然后带着这些方法回家苦练了一个多月,没事就揉团面练习,每天练习到胳膊酸痛,直到能完整地拉出均匀的面条时,她才开始拍摄这期视频。她一直在学习,而且是亳不含糊地学,学不会宁可不拍。没有人能凭天赋活一辈子,只有不断地学习,方能得到想要的生活。学习是每时每刻都要做的事,无关年龄,无论你现在是否需要它。如果贪恋安逸,过于放纵自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那么毁掉的只能是自己。
3.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李子柒用她的视频,让很多只存留在中国人记忆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呈现在人们面前。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继承,李子柒做的正是这样的事。李子柒的视频,没有过多高深讲解,只是通过中国式衣食住行,体现生活之美好和中国传统文化之精致。正因如此,她的作品能跨越地域、超越语言,引发外国观众广泛共鸣。外国网友评论说:“这简直像是在看国家地理+迪士尼+厨神当道。”“她正在教我们认识我们所不了解的中国。”有外国网友看了她的视频后表示,很想去中国看看。随着中国经济愈加发展,世界各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愈加高涨。以生动的形式呈现优秀的文化,以真实的情感打通各国民众共通的心灵,是对外传播文化的方式。向世界有效地呈现中国文化之美,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子柒!
B. 一个古文材料 关于作文的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道路本来是平坦的,但陷入空想,抓住某点感受,就自恐命危的人,看到这个瞎子可以省悟了吧!
【说明】这则寓言它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已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
对“盲子”来说,桥下可能是深渊,可能是激流,桥有多高,水有多深、多宽、多急,这些他一无所知,而且因为眼盲在他坠下之前也永远不可能知道。然而,与其说盲子是因为对桥下一无所知而恐惧,不如说他是怕自己掉下去性命不保。盲子到底还是害怕“死”这一事物本身!
C. 可否请您提供一些(约20个)文言文的事例,为高中议论文做素材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2.不耽于枕席
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
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唐•卢仝《感古四首》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古可镂。
《荀子•劝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不要坐着徒自悲伤,就因为鱼儿没有让你钓上;给你的钓钩装上鱼饵,继续努力,不要沮丧
《礼记•中庸》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汉•贾谊
数罟不入跨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
我们只拥有一个地球。
世界环发大会主题词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
唐•马总《意林•文子》
如果任凭环境无休止地恶化,人类在地球上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2)事实论据
书法家的“墨池”
历史上著名书法家,从小苦练书法基本功而产生的“墨池”。有两处:一处是位于甘肃酒泉的张芝“墨池”。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当时人尊称为“笔圣”、“草圣”。他长年勤奋练字,刻苦磨练基本功,常在池边洗笔砚,结果将池水洗黑,色如墨水,故称“墨池”。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住地也有一个“墨池”。王羲之从小跟从书法家卫失人(铄)学书法时就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12岁时他就开始钻研书法论著。成人后,认真临摹名家手迹,因为日认练字不辍,笔砚就在属于前池塘里洗,天长日久,一泓清水的池塘就变成一池墨水。由于他重视基础,基本功孔实,所以后来达到书法的高峰,被人尊为“书圣”。他诸体皆精,尤其擅长正书和行书。所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石头磨成浆
齐白石老人有三绝:绘画、作诗、篆刻。他的篆刻布局奇肆朴质,刀法刚劲雄健,独树一帜。可他初学篆刻时,总是失败,不是走刀字坏,就是石碎器毁,常常不得要领,他向篆刻家铁安求教。铁安对他说:“南泉冲有的的石,你挑一担回去,刻了磨,磨了刻,把一担石头磨成石浆,印就能刻好。”
齐白石司出了其中的道理:“这是要求我狠练基本功啊!”于是,真从南泉挑回一担石头,日以继认地刻个不停,刻了磨,磨了再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篆刻艺术,终于在长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与他的画、诗一样为世人称道。
门采尔练画
德国著名油画家、版画家门采尔是靠自学成画家的。他平时苦练绘画基本功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天,人们看见他坐在一条臭水沟旁,行人觉得奇怪:休息也不能坐在臭水沟旁啊?走近一看,原来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在作画呢!刚才他跨水沟时,不小心弄脏了鞋子,此刻他就是专心画他那满是污泥的鞋子。门采尔无论走到那里,身上都带着画笔。见到什么感兴趣,就画什么,终日手不离笔。有人对他开玩笔说:“你大概患了绘画‘狂热症’吧?”门采尔诙谐地答道:“我希望我的这个病是绝症。”
(3)理论论据
学者功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
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清•张伯行《学规类编》
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水已,遂成丈匹。
宋•王应麟《小学绀珠》
为学作事,忌求近功。
明•黄宗羲《明儒学案》
学者之患,在于好谈高妙,而自己脚根却不点地。
宋•朱熹《朱子文集•答胡宽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管子》
行者必近而后远。
《墨子》
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秘诀”。
苏步青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中国谚语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避孕药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劝学》
当攀登学问的高峰以前,先应该去学习它的ABC。
[俄]巴甫洛夫
知识的基础一定要凭阅读建立。
[英]培根
18.机遇
(1)引言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人。它不相信眼泪,它与层懦、懈惰无缘。
机遇稍纵即逝,目光敏锐、勇敢果决者常常能获得它。
机遇对任何人是平等的,能不能抓住它,主动权在每个人手里。
(2)事实论据
诸葛亮待机而出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5岁时随家人为逃避战乱,离开山东老家辗转到湖北襄阳避难。17岁时隐居在襄阳城西的隆中。诸葛亮少有大志,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大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因此,他隐居隆中边种地,边修学,静观天下,待机而出,人称“卧龙”。
汉末以来军阀混战的形热已趋明朗。曹操基本上统一中国北方,势力最大。孙权割据江东统治巩固势力次之。刘表、刘璋等军阀也各有地盘。刘备在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中,组成了一个势力不大的军事集团,但屡被曹操击败,被迫辗转投靠,没有自己固定地盘。为发展自己势力,到处访寻人材。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诸葛亮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掌握着军政大权。他联孙抗曹,取得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胜利,并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四川,取得益州,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
拿破仑捕捉机遇
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
1793年,他被汇报会往前线,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汇报会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3)理论论据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系辞下》
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
中国谚语
见机不遂者陨功。
汉•桓宛《盐铁论•击之》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
《三国志•吴书•诸葛属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有机不可失,无机不乱抓。
中国谚语
小心等待,必要抓住时机。
[英]弥尔顿《复乐园》
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
[前苏联]高尔基《可笑的奇闻》
普天之下,善于利用时机者始能得到。
[英]艾略特《亚当•比德》
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乎时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
[英]培根《论敏捷》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
中国谚语
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过急行动,你将必得去擦抹悔恨的眼泪;而如果你放过一次成熟的时机,你将永远抹不干懊丧的眼泪。
[英]布莱克《结婚戒指》
取天下与守天下,无机不能。
宋•苏洵《远虑》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宋•苏轼{代候公说项羽辞}
大丈夫相时而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水磨不可能用已流逝的水来磨面。
D. 什么叫文言文作文素材
说起文言文,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厌恶,因为我对文言文有着很深的矛盾,就像是水火不容,每次考试我的文言文都是全班做的最差的,所以我很讨厌文言文。
从初中开始,我就对文言文产生了厌恶的情绪,记得第一次上古文课时,语文老师教我们的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苏轼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受到很多人的赞扬,但是跟古文有着代沟的我,却不是很喜欢这些文章,每次上古文的课,我总是听到一半就走神了,还有几次竟然睡着了,然后被老师点名批评,我真的很是尴尬。但是文言文的确很难懂,而且我这个人在无聊,听不懂的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瞌睡,然后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睡着,所以我很多时候都想大哭一场,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无奈。
于是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买了一本初中语文教材全解,那上面有课本里古文的翻译和注释,我虽然读文言文都不懂,但是我至少对白话文感兴趣啊,再说了,我读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挺有意思的,因为古文里介绍的人物传记读起来就像是在读古代版的名人传记一样,介绍了很多古代有知识,有成就的人物,所以我就来了兴趣,还别说,慢慢的,我就试着去读文言文,开始很困难,很多字都被我理解错了,根本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然后我就回去看一下注释,在恍然大悟,结果在下次的考试中,我的古文试题拿了全班第一,害得班主任特意问我是不是做了弊,我解释了很久他才相信我,哎,倒霉的我啊。
逐渐到了高中,我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本性难移,我还是一看到文言文就会厌烦,我想过按照初中的办法学习文言文,但是高中的课程是在太多了,我根本没有多的时间去钻研,所以我就一直吃我的老底,做文言文试题的时候能够答对三分之一我就万幸了。
本来我以为我这辈子跟文言文就这样了,但是总分十九分加上诗歌鉴赏一共二十五分,我只能拿到七八分,的确很让我感到痛心,于是我就狠下心来,用了一个月的课余时间牢记文言实词还有相关的诗人背景等等,终于又提升了五六分的水平,尽管效果不怎么明显,还特别的辛苦,但是我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我努力了,我是用自己的勤奋换来的分数。
还有很多时候,我自己一个人无聊,便开始回想自己学过的,看到过的文言文,然后默默地背诵,背不起来了也懒得背诵,直接下一篇,很多次我都背的颠倒,这篇文章的内容背到了下一篇上面,然后实在想不起了,我自己便会为自己的烂记性笑起来,然后就这样度过无聊的时光。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它是我们建立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础,这是我在一个演说节目里看到的一句话,所以现在我不怎么讨厌文言文了,相反还有些喜欢,文言文之所以让人头疼,这也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是吗,再说了,看到文言文头疼的肯定不止我一个人吧,我又何必为此感到厌烦呢。
考试的时候,我也不会因为看到文言文就丧失了信心,相反,现在的我看见文言文就好比看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正等待着我去逐步的翻译,逐步的探索呢,怎么样,你是否还会因为文言文难懂而感到厌烦呢。试一试我的方法吧,说不定会帮助到你哦。
E. 谁有关于博大胸襟的古文名句.以及素材.我在写作文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专,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属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F. 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运用到作文素材上(人教版)
非要用高中的古诗文么?不能用课外的?我也是高三考生,这里可以版帮你介绍一些我喜权欢的。
1,这个很常见。《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以运用(善用人才,善假于物,欣赏)等话题。
2,这个一般人没见过。这是一封明代女作家妈妈——郑淑云写给儿子的信:
“阅儿信,谓一生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着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翻译成现代汉语:人的一生时常会遇到三种困顿,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二是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信赖的朋友;三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刻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活着。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
话题:母爱,理性,爱,感恩等。
不知道楼主喜欢不?
G. 作文素材、古文类
我帮你在网络文来库找了自几百篇,免费看的!点下面的链接上去选吧!
上360学习网学习吧,我是360学习网的于箱老师!我们的网站上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课程的视频讲解免费看!并且还有试卷可以免费下载!每份试卷的每道题都有视频讲解可以免费看!
做好以下的内容就会进步的!
1 上课用心听,听懂多少就多少
2 作业独立完成, 坚决不抄袭别人的,哪怕做不玩也不要抄袭
3.每天订正好当天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
4考前复习平时不会的和错的题目!
如果采纳我的答案为正确答案,网络知道就会显示我们的网址!我们是网络知道开放平台合作伙伴!
http://wenku..com/search?word=%B9%C5%CE%C4%CB%D8%B2%C4&lm=0&od=0
H. 文言文作文素材态度与生活
:“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是呀,如果你追寻的是美好,你就会发现美好;如果你总是看见黑暗,那么黑暗就会将你包围。
米卢在执教中国足球队时曾说过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是的,我们做任何事情,对待事情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客观困难的确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直面困难,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中的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想办法解决困难,还是在困难面前垂头丧气、选择不快乐,这便是一个态度问题。
人与人之间有多少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的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二十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只要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不被困难吓倒,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拥有“健康和快乐”这最珍贵的财富!
所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白都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态度决定命运。应该说,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收获不同,只是人们的态度不同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态度就是目标,是追求,是激情,是活力......让我们拥有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困难的态度,点燃自己的信念之火,学会感激充满生机的每一天!
很高兴为你解答。一、主动寻觅、用心追求才能得到
追求快乐之道,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要了解快乐不是垂手可得的。它既非一份礼物,也不是一项权利;你得主动寻觅、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当你领悟出自己不能呆坐在那儿等候快乐降临的时候,你就已经在追求快乐的路途上跨出了一大步了。怎么样?感觉不坏吧?先别乐,等你走完其他九步之后,你就必能到达快乐的真正境界。
二、扩大生活领域、尝试新的事物
当你肯尝试新的活动,接受新的挑战的时候,你会因为发现多了一个新的生活层面而惊喜不已。
学习新的技术、开拓新的途径,都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满足。可惜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平白丧失了使自己发挥潜能、获取快乐的良机。
许多人以为自己应该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以稳当的方法去开拓前程。这种想法未免过于保守,因为那个适当的时机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任何人的生命都不是精心设计、毫无差错的电脑程式,所以应该有准备迎接挑战的勇气。
三、天下所有的事情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追求快乐的途径很多,不光是只有你死心眼认定的那一个。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这一生只能成功地担任一种工作,扮演一个角色,甚至以为如果不能得到或办到这一点,自己就永远不会快乐,这种想法未免太狭窄了。不能达成目标固然痛苦,可是这并不表示你从此就与快乐绝缘了,除非你自己要这样想。
对事物应采取弹性的态度,不要冥顽不灵,记住任何最好的事都不一定只有一个。当然这并不是要你放弃实际、可行、梦寐以求的目标,而是鼓励你全力以赴,使梦想实现。
四、敢于追求梦想与希望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年轻人尤其应该有梦想、有希望,因为奋斗的过程和达成目标一样,都能使人产生无比的快乐。你要有勇气梦想自己能成为一位名医、明星、杰出的科学家或作家……等,而且要全力以赴,奔向理想。
当然你的梦想要合理和具体可行,不要好高骛远,空做摘星美梦。比如你天生一副乌鸦嗓子,”就别梦想变成画眉鸟!还有,你要记住,就算你无法达到这个目标也并非世界末日。布朗宁曾说:“啊!如果凡人所梦想的都垂手可得;那还要有天堂干嘛?!”
五、只跟自己比,不和别人攀
从我们懂事以后,我们就感受到“成就”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强烈。因此年轻人处处想表现优异,以为自己非得十全十美,别人才会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一旦发觉自己处处不如人时,就开始伤心、自卑,结果当然毫无快乐可言。
所以你应该用自己当衡量的标准,想想当初起步错在那里?如今有无进展?如果你真的已经尽了力,相信一定会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I. 常见议论文引用的古诗和论据
议论文写作指导:善用古诗文材料作论据
中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博闻多识,自然可以提高一定的写作水平。但限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不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考作文时,常找不到写作的切入点,无从下笔;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我们不妨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借用课本材料中平常人们引用得少的但又能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的材料作例证,有时也能够写出考场佳作。课本的材料包括课文实例、课内名言名句和有关写作的知识短文,可以说积累课本材料是医治作文“硬伤”的良方。下面,就赏试给大家分类整理、介绍、提示一些可用的古诗文论据及运用材料的方法:
一、一个材料几个角度
古诗文有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得出不同的立意。下面我们试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进行分析:
可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际遇进行思考:如蔺相如的角度(从他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廉颇的角度(从他与蔺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秦王的角度、赵王的角度、宦者令缪贤的角度(从他推荐蔺相如的角度)等。
同一个人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立论:
(1)从蔺相如处理与廉颇的关系角度立论: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动机来看,提炼观点: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从蔺相如处理关系的结果来看,可提炼观点:多一点宽容。
(2)从廉颇与相如的关系角度立论:从廉颇与相如最终和解的结局可提炼观点:要勇于认错、改过;从廉颇起初负气寻衅可能导致的后果来看:廉颇位居高位,自恃功高,贬损相如。如果他遇到的对手不是相如,或是相如听了门客的劝告而与之闹翻,造成龙虎相斗的局面,难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可见,身居高位者一言一行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国家利益。对他们因计较个人名利地位等原因而犯下的错误,是不能原谅的。因此可得出结论:不能为满足私欲而犯不能姑息的错误。
(3)从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角度来立论:
从事件本身来看:在事关赵国国家尊严而君臣又束手无措的情况下,如果推荐的人不能担此重任,那么缪贤难逃罪责;缪贤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国分忧。可提炼观点: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从缪贤举荐过程来看:缪贤不惜公开“隐私”,不顾及自身利益,不惜贬损自身形象。这个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的宦者令确实令人击节赞叹。可提炼观点: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从举荐的结果来看:一般说来,高风险应有高回报。可是,缪贤除损失一位足智多谋的门客之外,不曾有廉颇那样的嫉妒之心。应该说,是缪贤玉成了相如,使之脱颖而出。这种成人之美、不思图报的品德及部下出己之右而无嫉妒之心的胸襟,令人感奋,油然而生敬意。可提炼观点:付出不图回报。
二、几个材料一个角度
有些古诗文材料虽然不同,但把它们加以重组、整合,会发现它们还是可以用来说明同一观点的:
(一)铺叙美好亲情和友谊
1.亲情友情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2)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陶渊明摆脱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李密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陈情表》)
2.子女教育
(1)焦母越俎代庖,横加干涉,使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导致出现焦仲卿、刘兰芝“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者,警惕啊!(《孔雀东南飞》)
(2)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唾其面”的恶毒说话。作为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触龙说赵太后》)
3.团结合作
(1)蔺相如后来“位在廉颇之右”,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因而处处忍让,最后得到“将相和”的可喜结局。(《廉颇蔺相如列传》)
(2)战国时期的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六国论》)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促使自己提高。(《师说》)
(二)关注社会现实和生活热点
1.居安思危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谏太宗十思疏》)
(2)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子就语重心长地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季氏将伐颛臾》)
(3)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中,可以看到只有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才能保住社稷。欧阳修就曾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民心向背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孟子见梁襄王》)
(4)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过秦论》)
3.情与理
(1)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马谡”,精彩感人都在“挥泪”二字,“斩”体现法纪;“挥泪”体现人情,不管人情如何深厚,最终还是“斩”。从一千多年前的这个历史故事,我们不是可以悟到一点什么吗?(《失街亭》)
(2)李密是前朝遗臣,拒任当朝的官,是会引起皇帝猜疑的,幸而他的一篇《陈情表》,写得入理入情,如“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赞叹他的孝心。(《陈情表》)
4.环境保护
(1)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二千多年前的孟子已意识到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寡人之于国也》)
(2)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阿房宫赋》)
(三)省察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
1.逆境成材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报任安书》)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了家仇国恨。(《勾践灭吴》)
2.骨气品格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2)屈原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浊世同流合污,“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自投汨罗以死”。(《屈原列传》)
3.爱国正直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近体诗八首》)
(3)触龙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触龙说赵太后》)
(4)象邹忌那样,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邹忌讽齐王纳谏》)
(5)国家有难,文种挺身而出,于责备君王之中隐见其忠贞,不愧为治乱之贤臣。(《勾践灭吴》)
4.价值取向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报任安书》)
(2)如果“五人”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为?(《五人墓碑记》)
(四)历练人生观念和思想方法
1.自信自爱
(1)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
(2)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项羽坦率粗豪,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最终让刘邦跑了。(《鸿门宴》)
(4)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与朋友游褒禅山,本来可探得奇景,但由于有人打退堂鼓,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胆识谋略
(1)蔺相如只身入强秦,完成了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没有过人的胆识,怎可成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郑国,何故?靠的是超人的胆量。(《烛之武退秦师》)
3.说话艺术
(1)邹忌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邹忌讽齐王纳谏》)
(2)在赵太后盛怒之下,触龙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而已。(《触龙说赵太后》)
(3)烛之武以退为进,柔中有刚,循循善诱,娓娓说理,移花接木,巧用激将,终于劝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
4.自知之明
(1)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邹忌讽齐王纳谏》)
(2)河伯一开始看到黄河如此壮阔,暗暗高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但见到大海后知错能改,慨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5.坚持不懈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3)从王安石游褒禅山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悟出: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精神。(《游褒禅山记》)
6.善于应变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屈原列传》)
(2)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势,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对,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7.善纳雅言
(1)齐威王是一个开明、有作为的君主,能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使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
(2)越王勾践面对臣下的进谏,虚心接纳,求贤若渴,“执其手与之谋”;吴王夫差却刚愎自用,倨傲纵敌,身死国亡。(《勾践灭吴》)
三、运用古诗文材料的几种方法
(一)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可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旨要求,借用古诗文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意义,推陈出新。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曾骂为“竖子不足与谋!”的“蠢才”。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的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于是你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的形象。”“你不朽,你最终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二)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从名著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
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根据作文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对《孔雀东南飞》进行了大胆改造,把刘兰芝比作水,焦仲卿比作山,“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就此而言,本文是成功的。
(三)巧妙采用,移花接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写作材料有赖于平时的积累,但是考试时将教材内容进行移花接木,拿来“为我所用”,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2002年湖南考生的作文《英雄爱国无敌》就选用了屈原、荆轲、文天祥等先哲面临人生选择时的壮举来诠释“选择须无愧于天,无愧于心”这一中心论点,论据典型,说服力强。“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变徵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留丹心照古今 ’。
四、避免“堆砌材料”之嫌的几招
在考前备考以及应考构思时,我们的总方针是,尽可能的占有最多的材料。但是,真的要写进文章中,还是必须先进行筛选、协调和组合。通常的做法是:
(一)多角度多领域举例
如果选用的材料属于同一领域,材料就显得单一,或给人以堆砌之感,如能从不同角度举例,例子的代表性、典型性就强得多了。2003年高考作文《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诠释了同是H2O的“水”,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所呈现出的异样的特色、寄寓的不同情怀。“水——李后主的不尽哀愁”“水——辛弃疾忠愤的希冀”“水——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水——朱自清心仪的美神”,而四个分论点,又都能紧紧抓住“感情影响着事物的认知”这一写作重点进行。
(二)明引暗引相结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帮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2000年高考作文《冷香飞上语文》立足课本,对课本的内容随手拈来,或明引,或暗引。其化用、移用课本知识的功夫,显然得益于对课本的认真学习和博闻强记,以及临场的机智运用。
(三)例前例后有分析
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据”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留意论据与论点的粘合作用,千万不能“以例代证”。2004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就注意到在例前例后作分析,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语言是沟通的钥匙”这一道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是使文章内容充实的重要途径。熟读,熟记,熟用是积累的有效方法。作为老师,我们应引导学生从一向忽视的语文教材中,挖掘、储备30-50个事例,并按不同话题的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论据材料,或者将现有的比较典型的论据材料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使之满足不同话题的论证需要,从而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