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写上窑古镇的作文怎么写
上窑古镇一日游
长沙吃喝玩乐推荐
2018.9.2 长沙铜官窑古镇
长沙是个爱吃爱玩爱休闲的城市,但是除了老三样——岳麓山、橘子洲和五一广场,一直就没有新的地方,可以让人去玩的嗨、吃的嗨。一直关注大王山和铜官窑的动态,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重资打造的新景区,宣传出来的都是新鲜的游乐项目,但是真正开业的,目前只有铜官窑古镇。既然开园了,那少不得就会引起我这个爱新鲜、爱尝试的fashion girl(哈哈哈哈),好好去凑热闹!
铜官窑古镇还是挺好找的,反正顺着湘江大道一直开,就到了。停好了车之后,我运气好,跟着摆渡车就去了游客服务中心。因为我是提前在美团买的票,所以在自助机取好票就直接进景区了。
我不得不说,这个景区真的好大啊!而且好壮观啊!一眼看过去,满满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和街巷,以及导游介绍的那个长的像葫芦(寓意福禄)石渚湖!
我的第一站奔向了机器人博物馆。毕竟市区也没有这种类似的展馆,所以这里的人气很高。不由分说,这个馆的人气非常旺盛,我一早跑来,但是馆里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了。
萌萌哒机器人跳舞的时候,真的是好可爱啊
从机器人博物馆出来之后,我是选择进了舜子街,回来的时候再沿着湖走回来。
舜子街上,有很多的商铺和老字号,还有很多的小景点。比如说有镖局了、绣楼了、曾氏祠堂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戏楼,一个是博物馆。
口技、弹词、花鼓戏等,在别的地方也很难看到了,但是在古镇里面听来就特别的舒爽。而且这里的戏楼都是老房子,是他们从别的地方直接搬迁过来的,所以特别有韵味。
背着卖东西的工作人员,超有代入感
博物馆特别精彩!真的是没有见过真正的藏品,就不知道这些宝物有多么珍贵!在博物馆导游小姐姐们的介绍下,我可真的是长见识了。
逛到博物馆的时候,我就已经又累又饿了。幸好沿街都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虽然比外面贵点,但是这是景区,也就能接受了。我买的矿泉水比外边贵2块,吃小吃估计也是要贵个3~5块。正餐没有尝试,毕竟是妹子,爱吃零食。不过为了给下次带朋友来做准备,我也打探了一下菜价,人均60~100、邻湖风景,而且刚开业期间,有各种优惠活动,这么算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
园子太大了,所以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开放,比如说他们在岛上做了一个特技表演的秀场,未来将会上演火与水之间的搏击!
飞行影院和5D影院也没开放,据说都是迪士尼的团队做的。上海远,长沙近,将来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下这些特种体验,应该是会很刺激的。
总的来说,铜官窑古镇还是特别震撼的,但是因为刚开园,里面的很多设施和项目都不是很完善,估计再有个半年时间,这个地方就会非常的棒了!
Ⅱ 我对( )的尊敬 | 一篇作文 , 括号里填“一个古人的名字”,各位大侠帮帮忙!小弟在这里感激不尽!
我对范仲淹的尊敬
范仲淹二十岁时,曾远游陕西,结识名士王镐,一起啸傲于雩、杜之间,抚琴论《易》,极尽其欢,晚年仍满怀深情地追念这位旧友。约略稍前,范仲淹还与王洙有布素之游,奠定了终生不渝的友情。这种出行和交游,开扩了青年范仲淹的视野。
大中祥符(1008~1016)年间,范仲淹在著名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求学,数年的刻苦力学生涯使他“大通六经之旨”。青年范仲淹虽“出处穷困”,“布素寒姿”,但却矢志不渝,勤奋学习,自觉磨练意志,确立了其卓荦不群的理想人格,“忧思深远”的忧患意识和“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如果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是范仲淹的初衷,那末在南都学舍他已有了“慨然有志于天下”的人生信念。
大中祥符八年(1015)的进士及第,是范仲淹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是科江西人萧贯贡试第一,但鄙薄南人的寇准,硬是说服真宗,让蔡齐状元及第,这和他坚持不让王钦若拜相一样,体现了他人才观念上狭隘的地域观念,范仲淹却对这位名相的刚毅果敢,勇于决断,推崇备至。
仲淹释褐初仕广德军司理参军,首先奉母侍养。他治狱廉平,清正自守,常与知军大异其趣而挺然不从。刚正不阿,卓然而立的操守已始见于筮仕之初。天禧元年(1017),范擢文林郎、权集庆军(亳州)节度推官,时知州为上官佖,通判杨日严,十分倚重这位才华横溢的年青幕僚。次年,三十岁的范仲淹有燕赵之行,留下了豪情满怀的《河朔吟》,抒发了他收复燕云失地的壮志雄心。他还奉母命归宗复姓,上表陈请时有一联四六名句,化用范蠡、范睢故事,用事精切,显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文字功力。
天禧五年(1021),仲淹调官监西溪盐仓。这位僻居海隅的监当官,颇有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不避自荐之嫌上书时为执政的张知白,向他倾吐心声:“卑栖曾未托椅梧,敢议雄心万里途。”八百余年后,民族英雄林则徐也直抒胸臆:“位卑未敢忘忧国”,实出同一机杼。范仲淹同年挚友滕宗谅,时官泰州从事,两人志趣相投,时相过从,唱酬无已,他们在东海之滨结下情逾骨肉的金石之交。他和富弼,也在海陵结下终身不渝的忘年交,当时,富弼侍父而来读书于此(弼父富言监泰州酒税)。
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创议重修捍海堰,与滕宗谅一起主持这项工程,因气候条件恶劣,遭遇挫折。但仲淹不为所动向朝廷力陈,得到淮南漕使胡令仪、发运副使张纶的支持,在胡、张的主持下,于四年秋重新开工,历时三年,这条横跨通、泰、楚三州,长达一百五十里的捍海堰终于完成。虽然仲淹因守母丧离开了泰州,但当地人民仍将其命名为“范公堤”。三州均立有范公生祠,杨阜《画像赞》云:“我思范公,水远堤长” 。“青衫下僚”的“名世高节”,是永远留在当地人民心中的丰碑,范公堤在近千年的“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遗址迄今犹存。范仲淹写有《堰记》,总结他第一次治水的实践经验,可惜这部水利名著早已散佚。
天圣五年(1027)正月,晏殊罢执政为南京留守,辟守丧居此的范仲淹掌应天府学教席。次年,还荐仲淹应学士院试,除秘阁校理,范的仕宦生涯实现了一次重要转折。从此,他对小自己二岁的晏殊终身师事之,体现了其尊师重道的可贵品格。范仲淹在执掌府学的教学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其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在南都守丧期间,范仲淹向宰相上万言书,提出了他最初的改革新思维, 不仅成为庆历新政的蓝图, 也启示了王安石的熙丰变法。 苏轼高度评价了这一“天下传诵”的万言书,称“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首相王曾对这通万言书极为赞赏,暗示晏殊荐范召试馆职。在宋仁宗时期,人才的脱颖而出,时贤先达的荐拔赏识,大力提携,也是重要原因。范仲淹对此深有体会,在他跻身名流后,比他的前辈做得更多、更好。在人才的破格选任方面,由于范仲淹不遗余力的倡导和垂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仁、英、神、哲四朝如云蒸霞蔚般灿若群星的可喜局面出现,这是赵宋王朝能在内忧外患中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
天圣七年(1029),范仲淹力谏皇太后不可在殿廷接受仁宗行拜贺之礼,认为这样有损“君体主威”;又建议刘太后还政于“春秋已盛”的仁宗皇帝,但春意正浓的皇太后切于权势,疏入不报。仲淹遂自请补外,通判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
天圣九年三月,仲淹迁太常博士、徙陈州(治今河南淮阳)通判。知州杨日严乃亳州时顶头上司,继任知州胡则,也与仲淹结成忘年再世之交。人在宛丘的范仲淹仍时时关注着朝廷的政治态势、人事变化动向。
明道二年(1033)三月,刘太后撒手人寰西归,仁宗亲政,朝政一新。原先上疏忤刘太后的官员相继得到提拔重用。四月,范仲淹被召回,除右司谏。宋代的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即可据传闻上疏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失实,也不加罪。这是历代封建王朝望尘莫及的最大限度的言论自由和批评朝政权力。目的在于 “折奸臣之萌,而救内重之弊”。 苏轼对这种“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的赵宋祖宗家法最为赞赏, 尽管他自己曾蒙受过“乌台诗案”的牢狱之灾。
仲淹直言极谏,恪尽言责。在太后称制时,劝刘后尽母道;在仁宗亲政后,则劝帝尽子道,调和二宫,煞费苦心。仲淹还受命安抚江淮灾伤,所至措置得宜,如奏蠲舒、庐州等地折役茶、赡军茶、江东丁口盐钱,主张盐法通商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 是年岁末,在宰相吕夷简的支持下,仁宗废黜郭皇后。台谏在孔道辅和范仲淹的率领下,群起力争,被责问得张口结舌、理屈词穷的吕夷简玩弄阴谋手法,请台谏次日上朝力陈;仁宗连夜下达诏旨,分贬台谏领袖孔、范出知泰州、睦州,天明即押出国门。台谏官员相继上疏救援、力争,皆不报。在皇权和相权的联合压制下,显然,台谏只能屈居下风。
景祐元年(1034),仲淹出守睦州。在春意绵绵,风景如画的新安江畔,身心疲惫的范仲淹,凭吊严子陵钓台,主持重修了严光祠堂,精神境界有了新的升华。他倡导贪廉懦立的名教思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成为激励人们道德质量修养的千古名言。桐庐郡小政闲,公务之余,范仲淹与幕僚一起登临游赏,交相唱酬,饱享畅游山水之乐。就在仲淹陶醉在江城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之中时,同年八月,一道诏令将他调知乡郡苏州。
当时苏州正发大水,宋代任官有避乡贯、亲嫌的规定,不知是否他主修“范公堤”的成功实践促成了这次调动?范仲淹行装未卸,就赴常熟、昆山实地考察灾情,提出了疏浚五河,引太湖之水注入东海的治水方略,成为苏州地区北宋迄今屡见成效的一种治水主导性思路。回到苏州城内,又全力以赴赈济救助嗷嗷待哺的十万灾民。仲淹记事以来第一次回故乡,仅及凭吊吴县天平山的祖茔,察看姑苏城内的祖居,命名其宅西斋为岁寒堂,堂前之松为君子树,树旁之阁为松风阁,各赋诗一首,寓意深矣。
景祐二年(1035)三月,仲淹被擢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跻身侍从,有了更能发挥其才华和更多干预时政的机遇。八月,仲淹以判国子监召回后,言事益切。老谋深算、城府很深的吕夷简奏请任命范权知开封府,想以烦忙的日常事务困扰之,再相机寻其治政失误而罢黜之。但范精于吏治,治绩无懈可击,京都肃然。
范仲淹耿介正直,容不得吕夷简擅权市恩。向仁宗上百官图,指出进退官员的大权应由皇帝亲自掌握。又上《帝王好尚》等四论,仲淹不过是从维护赵宋祖宗家法的立场出发,主张强化皇权,侵削相权而已。切中要害的疏论激怒了权势欲极重的吕夷简,他反诉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宠信吕相的仁宗诏令范仲淹落职出知饶州,这是范仲淹第三次因言事而遭贬黜。阿附权相的侍御史韩渎还奏请以仲淹朋堂榜朝堂,戒百官越职言事。当时范仲淹以其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已在士林享有重望,馆职余靖、尹洙上疏论救,相继被贬外;欧阳修致书右司谏高若讷,斥其迎合时相不论救仲淹为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被贬知夷陵。蔡襄愤而作“四贤一不肖”诗记其事,士论荣之,传诵中外,洛阳纸贵。这场风波史称“景祐党争”,上述诸人后来均成为宋代名臣,范仲淹士林领袖地位逐渐形成。仲淹被贬出京,依例交游官员当祖饯都门,但迫于时相的淫威,前来送行的只有李紘和王质。
三出专城,屡遭贬黜的范仲淹,虽鬓白如丝犹素心未改,“许国忘家”乃其立朝准则、处世信条。仲淹每守一州,把兴利除弊作为行政首要目标。在饶州,奏免鸟嘴茶充贡和奏免德兴银冶场的贡课,成为他新的德政。南宋初,状元及第的王十朋在州治创思贤堂,州学建敬爱堂,立颜(真卿)范庙,以纪念这位前贤。
景祐四年(1037)十二月,因叶清臣疏请,诏移仲淹润州(治今江苏镇江),次年到任。宝元二年(1039)三月,又徙知东南重镇越州(治今浙江绍兴)。在润,仲淹尝筹划建州学,重建清风桥,后被改名“范公桥”;在越,则以德化治,后人建有贤牧亭以祠。他还留下了《清白堂记》,力邀李觏来越州州学执教,兴学已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康定元年(1040),西夏战事骤起,宋军大败于三川口,朝野震惊。仲淹临危受命,先以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旋擢刑部员外郎、陕西都漕,又迁龙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膺寄方面。八月,再迁户部郎中,自请代张存知延州(治今陕西延安)。在延州实行将兵法,采取积极防御、寻机小规模出击战略,初步稳固鄜延防线。授狄青《左传》,勉以折节读书,遂成一代名将;又对志在投笔从戎的张载,劝以治《中庸》,张后成关学开山,理学巨擘。仲淹的慧眼识人,于此可见一斑。
庆历元年(1041),韩琦对西夏采取攻策,仲淹不为所动,结果宋军大败于好水川。仲淹也因私与元昊通书,独犯“人臣无外交”天条而被降官户部员外郎,贬知耀州;韩琦则因败军之罪贬知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十月,分陕西为秦凤、泾原、鄜延、环庆四路,由韩琦、王沿、仲淹、庞籍分任四路帅臣。仲淹奏上攻守二议,初步形成其独具卓见的加强西北防务、抗击西夏的军事思想。
庆历二年(1042),范上疏再论攻守之策,主张增筑堡塞,行坚壁清野之计,在扩军备战的同时,实施招纳怀抚之策。三月进筑大顺城,成为楔入双方必争地界的堡垒,进可攻,退可守。范有诗记其事,张载有《记》颂其功。仲淹又主张营水洛城,坚辞邠州观察使之职,不愿以文阶易武阶,这是当时儒臣的普遍心态。闰九月,由于主将葛怀敏“猾懦不知兵” ,轻率冒进,再败于定川砦。仲淹及时从庆州出兵驰援,方稳住阵脚,迫使西夏退兵。十一月,诏命复置四路都部署,以范、韩、庞籍分领之,系衔并带四路招讨使。仲淹上表自请,愿与韩琦共同驻跸泾州,与延州庞籍成犄角之势,又奏请文彦博知秦州、滕宗谅知庆州,并兼两路帅臣。经过反复探索,在范、韩主持下,宋陕西四路立体纵深攻防体系始构筑完成,宋夏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宋夏和议,仍以延州为管道,正式启动。范仲淹稳妥的积极防御战略初见成效。
庆历三年(1043)四月,范、韩因西线战功而擢拜枢密副使,八月,又除范仲淹参知政事,九月开天章阁,诏命近臣条对时政,仲淹应诏上《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措施。标志着庆历新政之始,且除修武备一项外,其余九项措施均以诏令形式划一颁行,在行之二年的新政期间,尚有溢出十事疏的内容。新政包括澄清吏治、培育人才、富民强兵、强化法制等四个方面内容。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法制等各个领域,是顺应历史潮流,颇有一定深广度和社会效应的一次改革运动,旨在调整封建国家决策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其中,如“磨勘新制”是对两宋陈陈相因的的磨勘旧法唯一一次革故鼎新的强力冲击;厚农桑也确实对兴水利、课农桑、辟田畴、增户口产生了积极影响。最为功德无量的是诏州学立学和改革贡举考试制度,这不仅促进了文风和社会风气的深刻转变,也造就了大量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文化学术事业等精神文明的高度繁荣昌盛。在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弥久的影响。庆历新政为熙丰变法及此后的历次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由于仁宗皇帝的始从终弃,执政大臣的首鼠两端,守旧势力的顽固强大,祖宗家法的掣肘限制,导致了庆历新政的功败垂成。但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一次全面政治改革,是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远大抱负的一次可贵实践,其功绩永垂史册。庆历四年八月至五年元月,仲淹被命宣抚河东、陕西,在秋冬季节,先后行经今山西及陕西的一些地区,在宋代为交通未便、备极艰辛的极边地区。就在仲淹黾勉王室,艰难跋涉之际,王拱辰等策划了“奏邸之狱”,将苏舜钦等改革派新进英锐“一网打尽”,矛头直指时相杜衍和参知政事范仲淹,范自请罢执政,求知邠州,得到批准。庆历五年十一月,又诏罢仲淹兼任四路帅臣,以给事中改知邓州。
庆历六年(1146)起,范仲淹在邓州渡过了三年一生中难得的惬意时光。解除了机政和边防重任的范仲淹,在邓州这一风光秀美的重镇,在“幕中文雅尽嘉宾”和诸子随侍的亲情中优闲度过了邓州之任。在这里,他的曹氏新夫人还生下了季子纯粹,后来成为苏轼的徐州僚友,他请苏轼写下了《范文正公文集序》。仲淹在邓州,营造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既是对前任、同年谢绛的忆念,又把这风景如画的园囿辟为公园而与民同乐。仲淹在邓州迎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高潮,其杰作《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他还兴致勃勃参加了祠风师、贺瑞雪等民俗活动,祈求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每到一地,他总把民众的疾苦安危放在首位。所以当他任满时,邓民遮道,仲淹也颇愿留任,遂得再任。范仲淹身后,邓人在州治建“景范楼”,在百花洲建范公祠,纪念这位名臣在邓州留下的政绩与遗泽。
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移守东南重镇杭州。在赴任途中,他最后一次在乡郡姑苏逗留,决定创办范氏义庄。作为元老重臣,这年七月,又擢官礼部侍郎。尽管他未能如唐宋贤守白居易、苏东坡那样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留下令人赞叹的白堤、苏堤,但他首创的救荒模式,却在中国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皇祐二年,两浙路爆发大饥馑,杭州灾情尤重。仲淹一改开仓济民,赈济流亡的常规办法,而是纵民出游竞渡,力倡公私兴工造作,独创以工代赈,募民兴利的救灾新模式。另外,他又抬高粮价,广泛吸纳粮食涌向杭城,导致粮价大幅回落和人心稳定。这种扩大消费,刺激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兴办公共设施和工程项目,组织灾民自救;与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粮价双管齐下的高明措施,保证了杭州“民不流徙”,安然度荒。皇祐三年,范仲淹移知青州,与富弼交政后,又逢河朔饥荒,范又成功地将这种管子发明的轻重之术发挥到极至,一举三得,既平抑粮价,又免支移之苦,还帮助州民渡过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光。这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过人胆识和行政智慧。可惜,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公元1052年6月20日),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在移守颍州的途中病逝于徐州。范仲淹“智谋过人远甚”,“文武兼备” ,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方面,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即使在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也是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又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教育事业,悉心培养和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他不凡而短促的人生,谱写了“先忧后乐”的时代乐章。
范仲淹生前故后,士大夫对他表示了一致的推崇,绝非偶然。王安石誉之为“一世之师”,“名节无疵” ,司马光称其“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哲” ;黄庭坚论定为“当时文武第一人” ,王十朋更褒为“此志此言高孟轲”,“见公端似见周公”;朱熹也评为“本朝第一流人物”;元好问亦推为“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的圣贤。范仲淹的影响,也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如日本著名景观“后乐园”,即由朱舜水取范仲淹名言而命名。近代以来,范仲淹研究成为一门显学,绝非偶然。范仲淹忧先乐后的风范,刚正不阿的品格,自强不息的意志,爱国忧民的信念,淡泊廉素的作风,泛爱乐善的胸怀,博闻广知的学识,文武全才的智慧,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构成了他“粹然无疵”的完美人生。
范仲淹留给后人的学术论著、诗文不算很多,但其影响却歴久而弥远,深刻而惊世。赵宋王朝虽然在内忧外患中支撑了三百二十年,但却创造了封建时代最为兴盛的精神文明,在当时世界也居领先地位。朱熹已指出:“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 。近代的两位学术大师陈寅恪和王国维先生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在中国学术思想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宋学是难以逾越的巍巍高峰。宋学突破了汉唐墨守经传旧注训诂的樊篱,倡导义理之学;追求心性修养,及明体达用,经世致用,外王内圣的统一;具有“致广大,尽精微”的博大精深,整合儒释道学的万千气象。其本质特征则是陈寅恪先生总结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批评态度。”
宋初即已确立右文崇儒,“以文德致治”的既定国策,宋代大开孤寒之士通过科举入仕之路,通过馆阁制度培养和储备人才,令其致身通显。宋代士大夫的理想人格中,多蕴涵着爱国热情、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念和自觉追求,范仲淹就是其中集政治家、思想家于一体的杰出代表。官僚与学者是他们的一身两面,范仲淹年青时曾在应天书院学习过,后又执掌书院教席,不仅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基础,也对教育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庆历新政中的诏州县立学,是功德无量的盛举,奠定了我国九百六十年以来的地方教育体系基础,为大批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也曾短期担任过判国子监之职,主张办医学等专业教育,培养和荐引了当时最著名的几位太学教授:宋初三先生及李觏。宋代太学、州县官学、书院学等三级教育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创举,范仲淹视教育为头等大事,培养人才为百年大计,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当时的一些知识精英,如宋六家中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政治家富弼、司马光,著名学者李觏、张载,宋初三先生,均出自高平门下。他与古文学家尹洙、苏舜钦及名臣韩琦、杜衍、晏殊等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他自己以《十事疏》为代表的政论性散文,五《记》为代表的古文,《易义》为代表的学术著作,骈散结合的律赋创作,乃至脍炙人口的某些诗词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他从不曲学阿世,实事求是的治学风格,融儒释道于一炉的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使他不失为开风气之先的文化学术思想界领军人物。
范仲淹“积学于书”,“得道于心” 。他哲学思想的基石是:提出了“纲维三才”的天人合一观,穷神知化的辩证思维,理一分殊,内圣外王的四德说,实开《易》学研究中义理派先河。宗经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取向,他于六经中求文、道、用的统一,实创“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的治学路子。范仲淹还出入佛老,精研三教经典,力求会通而经世致用,正如他诗中所高度概括的那样:“清静道自生”,“读《易》梦周公”,“养志学浮丘” 。这种有容乃大、海纳百川的学术视野,使他成为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宋学开山。
范仲淹的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的担当精神,浓郁的人文情怀。他立志“尚经天纬地之业” ,而“忧事浑祛乐事还”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和信念。兼济天下,“爱国忧民”是范仲淹立身行事,处世立朝的惟一准则,也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范仲淹毕生信守不渝的信条是:“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所以他能坚持“行己有耻”的高风亮节,不仅在贫贱时能安之若素,富贵时也能保持清正廉明,“为政忠厚,所至有恩” ,兴利除弊;晚年又推己及人,设立扶助贫寒族人的义庄。
“素心直拟圭无玷”的范仲淹,开“重名教,以矫衰弊之俗”的时代新风。倡导名教,旨在重建以儒家名教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仲淹的名教思想,包涵了丰富的内容,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仁义礼智信、诚明、忠孝之类观念,而且也包括恬于进退,淡泊名利,犯颜直谏,气节观念等合乎时代要求的新观念。如果说前者更着重于个人的心性修养层面,后者则更注重于社会责任的层面,两者的和谐统一,即为外王内圣贯通的伦理道德规范。范仲淹以名教为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其名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震烁古今、义薄云天的惊世名言。其“至诚许国”,“不以进退易其守”的情操,不仅两宋时广为传颂,时至今日,犹不失为仪型典范。
范仲淹无论出入中外,执政临民,乃至膺寄方面之际,始终以“犹济疮痍十万民”的执着,为传统的重本抑末经济思想注入了全新的内容。他力主茶盐通商,发展商品经济的远见卓识,主持改革,兴修水利,奖劝农桑的成功实践,以军事、外交、经济(屯垦戍边、坚壁清野)手段三管齐下巩固边防的虑深思远,刺激消费、以工代赈救荒济赡的独特模式,提出“损上益下”、“裒多益寡”,摧抑兼并的固本宁邦之策,运用轻重之术平衡粮价,虽仅是吉光片羽,但仍不失为中国经济思想上颇具亮色的真知灼见。这不仅是比他的前辈提供给历史的“新的东西”,也是为后人提供有益谋谟的宝贵财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创办的范氏义庄,体现了他一贯的民与物胞的人文情怀,充分反映了他对家族、社会的责任感、爱心奉献及对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心态。范的高瞻远瞩,实开宋代赈济、福利事业的先河,南宋不仅富家大族竞起效尤,蔚为时尚,而且,也促进了始于北宋末的官办慈善养济机构的诞生,成为近代各种官方民办扶贫事业的滥觞。范氏义庄的成功实践及其遗韵流泽,对于当今社会保障福利机制的形成及扶贫事业,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范仲淹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提出了“救斯文之薄,而厚其风化” 的主张。他还力主“文质相救” ,文以载道,将道统与文统完美结合,他有独具一格的诗论和赋论。他对前辈作家王禹偁、穆修比较推崇,对同时代的尹洙、苏舜钦、欧阳修等人“力为古文”的文学造就也颇为赞赏。他自己也创作了文质兼备、情文并茂,骈散结合的散文和律赋。范仲淹和与他同时代的作家群体形成了一种新的文风,一扫西昆体“刻辞镂意”,“专事藻饰,破碎大雅”的弊弱文风。
范仲淹还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须“文辞贯道”, “意必以淳,语必以真” 。他在《唐异诗序》等文中简要概括了唐诗各种流派的特色,反映了他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品位,对诗歌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有明晰的认识。诗言志,歌咏言,他认为抒发真情实感是诗最本质的特征。范仲淹的诗众体皆备,他的交游诗、山水诗、边塞诗中不泛“格清而意远”的精品佳作,如《野色》、《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献百花洲图上晏相公》等为不可多得的杰作。另外,范仲淹的律赋创作,堪称唐宋大家,尽管他精心编纂的赋汇总集《赋林衡鉴》已佚,但保存下来的序,是一篇十分精彩的赋论。律赋兴于唐,宋代以来,赋主要是应付礼部贡试的科举文体,不为人所重。但“少游文场,尝禀词律”的范仲淹,却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创作出不少言为心声的佳作。正如杨万里所论:“古今文章,至我宋集大成矣。”宋文之盛,正始于庆历,范仲淹无疑是这一作家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作为边塞词人的范仲淹,虽其词作多已散佚,今仅存五首,但却阕阕精彩,字字珠玑。他的词作豪放中有婉约的成份,实开苏辛词风的先河,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节律感,音乐美。范仲淹的散文,题材广泛,是他从政、治军、兴学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颇具文学和审美价值,其中不乏佳篇。《岳阳楼记》等五记、《十事疏》、《奏上时务疏》等为传颂已久、脍炙人口的杰作,他的四论也风格犀利,纵横阖捭,还有一些书信及伤悼文字也写来感情真挚,十分动人。总之,范仲淹不失为享有时誉的作家,他的诗文言志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流畅,立意超迈,醇厚雅正,一如其人,广受当时及后世的人们所喜爱。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理应有范仲淹的一席之地。
Ⅲ 新会睦州清明节习俗作文600字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Ⅳ 江门市睦洲镇的风土人情作文
中国第一侨乡---广东-江门简介
简介
江门市,约形成于14世纪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五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著名侨乡的首府。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
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951年1月江门改为省辖市。以后又先后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撤销县级新会市设立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崖门镇、双水镇、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区人民政府驻会城镇,将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
江门市现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
2008年,江门及下辖各市城市建成区总面积198.87平方公里,其中江门市区(蓬江、江海、新会)城市建成区面积108.62平方公里。
全市常住总人口410万,人口密度405人/平方公里。人口中民族数达52个,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66%,其余51个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0%。“五邑话”是粤语的一枝,是五邑地区的主要方言。
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现已达376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州107个国家和地区。江门五邑籍华侨、华人中,分布在亚洲地区的占20%,美洲占70%。
近年来,江门市大手描绘蓝图,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陆续完成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包括有:东湖公园、东湖广场、五邑华侨广场、院士路、长堤风貌街、釜山公园、玉湖公园、体育公园、名人广场、冈州广场等,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到了江门,最不可不看的就是遍布在乡间、竹林间的碉楼。在成片开阔的绿色稻田里,弯曲的小河缓缓流过,密实挺拔的竹林中坐落着风格各异的碉楼,每一座碉楼的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寻迹碉楼,就像打开一幅幅侨乡画卷,走进一幕幕历史往事。
除了碉楼以外,江门山水园林比比皆是。最新评出的江门侨乡八景是:江门东湖公园的“东湖倩影”、新会天马村的“小鸟天堂”、新会圭峰山风景区的“圭峰叠翠”、台山上下川岛海滨旅游区的“川岛风情”、开平塘口镇的“立园春晓”、开平的“碉楼奇观”、恩平的“温泉仙境”、鹤山大雁山风景区的“雁影波光”等。
[编辑本段]江门建市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城市,是对乡村而言的。根据词典解释,城市,即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研究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其主要内容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地理条件、历史发展。80年前,江门之所以从一个镇成为省辖市,是有其自然地理优势和经济地理优势的。
1、优越的自然地理优势,为建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门,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西部。珠江水系西江主要发源于云南沽益县马雄山东麓水洞,自西向东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四省。无数年代,西江上游挟裹着大量的泥沙滚滚东流,沉积在海上数不清的岛屿之间的平静水中,直至形成三角洲,其形状如人手的复制品,以5个手指,一磨刀门、泥湾门、虎跳门、崖门及横门,牢牢抓住太平洋的南海。江门尤在人的手腕,扼西江五个出海曰。江门凭籍西江,上可通广州、香港、澳门:下可达肇庆、广西梧州及新会、开平、恩平、阳江、水东、电白、雷州、廉江、湛江、海南岛,成为广州府的西睡屏障,四邑乃至粤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因而,江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位于江门东北部 3公里 的北街,成陆于13世纪,在西江河畔,是江门水陆交通之门户。此地河面开阔,靠岸水位较深,宜吨位较大的轮船停泊,实为天然良港,具有独特的地利条件。正因为江门有如此自然地理的优势,成为了帝国主义觊觎的地方。1860年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为加强对中国南部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增辟沿海及内地对外通商口岸,把魔手伸到了珠江三角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粤海关成立,在江门设立正税口,俗称“江门常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根据《中英缅甸通商条约》专款,江门成为了西江的第一个上下客货停靠站,属三水管辖的一个分支机构。同年10月,粤海关在江门设立办公所,这是首次以条约形成把江门定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关口,江门也就成为了西江南路对外贸易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把江门这个商品集散市场、进出口商品集散市场辟为进出口商品的转运口岸,作为其深入五邑侨乡及粤中粤西其他市场的“桥头堡”,进行经济侵略,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初四(即1902年9月5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即《马凯条约》),将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相应设置海关。1904年3月7日,江门海关正式成立,粤海关把江门和甘竹两个常关划为江门关管辖。口岸的开辟及江门海关的设立,对江门的水陆交通、对外贸易及商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江门扩大了对五邑乃至广东西部的辐射和影响,从而加快了江门建市的步伐。
2、商品经济发达,为江门建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城市是一个地区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一个地方要成为城市,仅靠行政手段是难以办到的,它必须靠商品经济发达。江门虽然非紧靠沿海,但可经五门出海,背靠五邑侨乡,面向省港澳,堪称经商宝地。
江门的商品经济萌芽于14世纪。其时,在今蓬江区圩顶的地方有一个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邻近四乡的农民和渔民将生产的农副产品及鱼产品拿到这里销售或交换。后来圩集逐渐向海滩扩展,到16世纪,已发展成为“千艘如蚁集江滨”相当热闹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数百万计”。各种谷栏、果菜栏、鱼栏、猪栏、牲口栏、杉竹栏等陆续设立起来,经营方式有零售和批发,商品购售远至广州、海南、湛江、阳江等地;近则香山(即今中山)、顺德、台山、开平、新会、鹤山等县,至清乾隆末期,江门成为珠江三角洲西部的商业贸易中心,酒楼旅店林立、商店遍布街道,商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光绪二十八年(190年)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成为了五邑乃至粤西地区的对外通商口岸,商贸更为活跃,这可以从江门海关第四任税务司(代理)烈梯(GReady)在上报的《江门海关十年报告》(1904~1911年)中了解到。报告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描述的:“江门连接三角洲所有5个人口水道,许多世纪以来是这个地区的重要贸易中心。以轮船作为交通工具的出现,使昔日极盛一时的民船逐渐衰落。但在江门,各种各样的船只紧密地拥挤在江门河的情况,在中国其他地方可能不易看见:航海汽轮高耸于民船之间;由新加坡、印度来的装备有6~12门防海盗重炮的300~400吨的帆船;装备带枪眼及防弹板以保护驾驶舱两则的汽船,拖着油漆艳丽、旗帜招展的巨大客船喷着汽前进;官盐船,粮食船,满载陶器或生猪、活鸭、水果、蛋类以及丝蚕的民船;两边有孔洞、有流动水舱用以装载活鱼的船艇、舢板;一些由被放逐的麻疯人居住家宅船。上述无数的船只造成江门河十分挤拥,以致小船行驶期间也十分困难。由于这种经常性的拥挤情况,1904年3月7日,江门开放为对外贸易口岸时,将海关设在靠近河的东北入口 2英里 的西江右岸(即北街?作者注),在其对面有优良的锚地。因此,大吨位的船只无需进入河内,由民船或舢板将旅客和货物从城内运上大轮船”。当时,每年从香港、澳门进口的布匹、糖、大米、火柴、石油产品、西药及医疗器材、成鱼海味品、五金百货等,源源不绝地通过江门流入珠江三角洲西沿各县;邻近各县生产的烟丝、茶叶、葵扇、蚕丝、鲜果、夏布等,又经江门这个口岸远销省内外及世界各地。每年从港澳进口和省内外输入的商品值银2440万元,而出口和输往省内外的商品值银1580万元。当时,江门虽是新会县的一个镇,但因为它是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邑通向省会广州及港澳的水路交通之要冲,加上北街建有海关,是万国商埠,因而江门是五邑邮、电、路、航四大政攒集的地方。1908年由谭键著的《新会多土志》是这样评价江门的:“如网之有纲,如衣之有领”。江门成为口岸后,设立了水、陆巡警局、电报局、邮局等机构,开通了人工电报和水陆邮路:英、美、日等国商人在江门开办了火油公司等13家,英、美、加拿大等国教会也纷纷在江门开设教堂,传道增医,江门渐成了“华洋杂处,商旅辐揍”的热土。至清末,江门通往各地的航运线达27条。民国初年(1912年),江门因其交通方便,商业发达而成了各派系军队争驻的要地。江门口岸的地缘、商缘,吸引了五邑华侨乡亲前来办实业,购住宅,引进当代先进技术,新宁铁路直通北街,江门造纸厂、江门新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江门玲新电话股份有限公司、遂昌火柴厂等企业先后建成投产,中国银行江门分行、广东中央银行江门分行先后设立。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江门的经济已形成规模,对外贸易、商业服务、交通邮电创历史新高。据江门海关统计,在民国12年(1923年),江门口岸出入境旅客达65万人次,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77.80万海关两。其中进口占84.78%。文化事业受经济发展的推动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发生变化,新闻业、影剧娱乐业、新学堂、西医诊所(医院)等从无到有逐渐举办起来,商场商业化引进了烟、赌、娼等黑道生意也兴旺起来,黑社会势力随之逐渐扩张。据统计,1921年,江门的常住、流动人口共7万。
由于江门具有上述自然地理及经济优势,因而在1925年8月6日,经广东省政府第二十一次省务会议决定,将江门埠建设为省直辖市。江门建市,意味着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地位的提升,对五邑侨乡乃至粤西地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了。其表现为:
一是政治、军事位置凸现。江门设市,适逢国民党与共产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江门逐渐成为江会区及五邑的工人农民运动的中心,国民党、共产党及各群众团体将江门当作一个政治平台,开展各种政治活动;各派军阀也派军队驻守,把江门当作盘后五邑的“桥头堡刃。同年9月24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率部到江门,设军部办事处;同月,新会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在江门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贯彻省第一次农代会精神,发展农会组织,建立农民自卫队;12月9日,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新台县分会在江门成立。1926年3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十三师进驻江门;4月初,江门学生联合会成立;4月20日,江门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江门市国民党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7月 11 日,广东第四区绥靖委员会在江门成立;1927年1月,中共四邑地方工作委员会(后改为五邑地委)在江门成立;同月,中央新会县委会在江门成立:3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江门组建五邑游击司令部—…。即使江门于1931年2月26日被撤销市建制后,江门的政治地位仍未削弱。3月1日,新会县政府机关从会城迁到江门。国民党江门党部仍保原有建制,一直到1934年才改为区党部。“九一八”事变后,江门商民抗日救亡经济绝交委员会和新宁铁路总工会抗日会在江门成立,组织民众开展反日救亡运动。
二是市容市貌迅速改观。江门建市后,市政厅便着手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改造市容市貌。从1927年起,对全市进行较大规模的市政建设,开辟和拓展街道,修筑地下水道,安装路灯,建楼房,筑长堤,兴公园。先后把新隆街、新市街、曾花街、莲平路、兴宁路、长堤等处的平房拆除,拓街道,并沿街兴建底层作商店,上层作住宅的2~4层带骑楼的楼房:在常安路还兴建4 ~ 6层楼宇。1928年,市促进委员会成立,用民间募捐的办法,集资20多万元白银,修筑鱼栏(即今竹排头)至聚源路口的长堤,全长1. 80公里 。同时,续修常安路和钓台路,扩宽太平、塘步新市、宝善等13条马路,总长3658. 54米 。在商业区东面,先后形成了仁和里、觉魂里、兴平里、桃源坊等住宅区.在江门河南岸,逐步形成了红门楼、华庆里等10多个住宅区。这些住宅区建筑多有规划,比较整齐划一,大部分是2层,也有平房和少数3层楼。民国 21 年初,江门撤销市建制后,新会县政府机关迁到江门,又大兴土木,拆建房屋,整治马路。县政府成立襄办处,采取政府与街坊协作形式,继续修筑长堤沙仔尾路段,同时还修筑紫菜、紫坭、紫沙、羊桥、象溪、葵尾、仓后、上步、浮石、镇东、竹椅、永安、新华、聚源、揽鼓、新椰等33条马路。马路宽一般为6~1 4米 ,沥青或混凝土路面。至民国38年解放前夕,全镇有主要街道46条,总长14. 67公里 ,其中行车道总面积12.89万平方米,多为混凝土路面,不过因年久失修,路面坎坷不平,排水不畅。江门建市后经过大力整治,彻底改变原江门镇的旧貌,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五邑地区。
三是经济跃上了新台阶。建市后的江门,境划扩大,人口骤增,据1930年统计,江门有住户15077户,人口81874人。市场更显繁荣,有“小澳门”之称。其时,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以水路为主,铁路、公路为辅的运输网络,仅江门至香港每天对开客轮6艘,江门港成为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内河港。民国初期,尽管政局动荡,但江门商业乃十分兴旺。尤其是成为省辖市后,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四乡小贩络绎不绝,至1932年,共有商户3000家。其中,绸布50多家,百货文化用品60多家,五金电器颜料化133家,糖烟酒茶业50家,牲口屠宰及烧腊业59家,水产业24家,酒茶旅业17家。由于商贾云集,贸易活跃,金融行业也蒸蒸日上,全市共设有5家公立银行,4家私营商业银行,50多家银号(钱庄),10多家当押铺和保险代理机构,分别办理江门、新会、高明、鹤山、中山等地的金融业务。江门海关在民国ZI年的管辖范围扩大至广海、石歧、阳江、崖门、水东、三峡海;分所有电白、博贺、都斛、闸坡、北津口共5处。但进出口贸易受到世界性经济危机及日本加紧入侵中国的影响,渐趋衰落,至民国25年,进出口贸易降至197.39万美元。从1939~1945年日本军占领江门7年期间,百业萧条。抗战胜利后,工商各业日渐恢复和发展,先后开办了电池、玻璃、制糖等轻工企业,国内商业进出口贸易、金融保险、影院舞厅、赌场妓寨等生意兴隆。当时,江门虽是一个3万人的小镇,却没有电信局、邮电局、航政局、商检局、侨务局等管理机构;广东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等公立银行仍在江门设有分支机构,开通了水路客运线34条,公路客运线5条,还开辟了水上飞机穗江客运航线,呈现繁荣景象。民国37年至解放前夕,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失掉民心,在经济上濒临崩溃,使江门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它仍不失为粤中地区的对外通商口岸、批发市场、交通枢纽和金融、邮电、侨务中心,新闻、医疗、娱乐文化事业仍保持领先地位。
Ⅳ 爱睦州从我做起作文
【爱睦州从我做起】
睦洲村位于睦洲镇中心,是睦洲镇的文化中心村。有睦洲大道江珠高速路,新中一级公路,马崇康大桥,“三路一桥”纵横本村,交通十分方便,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人口有5092人,村民代表60名,村“两委”干部7名。农民耕作主要以水稻为主,养殖方面以南美白对虾为主,效益良好。
这就是我的家乡睦洲,我爱我的家乡睦洲。
春天到了,田野里的小草嫩绿嫩绿的,给睦洲大地披上了一条绿色的新衣。柳树长出了嫩芽。一阵风吹来,它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玩弄自己轻盈的长发,小鸟被她的美丽给吸引,不禁在枝头放声歌唱。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只见桃花浅笑、梨蕊含羞、樱花烂漫、吊兰清秀,真是各有千秋、难分高下。春,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夏天睦洲的田野,到处是绿油油的水稻,还有茂盛的桑树地。知了在树上“知知”的叫着,好象正在开盛夏的音乐会,青蛙也过来“呱呱”伴奏,好象在说:“穗苗啊,快快长大吧!”
秋天,沉甸甸的稻穗弯下了腰,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的推动下,卷起一层层“波浪”迷人的秋景,让我陶醉!
冬天,睦洲广阔的田野也不失“大家风范”!田野在寒风中,显得那么美,它无私的精神让人敬佩。虽然田野上是光秃秃的,但是在田野的泥土里,正孕育着新的生命。俗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练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她从不和百花争艳。
只是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里,默默的出现,她是纯洁、坚强、勇敢的象征。冬天的田野,真美啊!
田野也是人们的“聚宝盆”。
农民们在睦洲的田野上种地,辛勤的劳动后,在田野里收获丰硕的果实,再用果实换来金钱,养家糊口。还有人在田野上养牛羊,牛羊门吃着新鲜的野草,各各都身强力壮。瞧!不远处就有几只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餐呢!田野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收益。
我爱睦洲的田野,它美丽、富饶,更是无私的为人们奉献!
Ⅵ 去上饶市睦州山春游作文400字左右
前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了绿色学校春游。一路上,汽车在马路上颠簸,我内们的心也随着颠簸跳跃容,急切地盼着快点到达绿色学校。
一进绿色学校的大门,导游就带着我们来到一个泥池旁边,让我们捉泥鳅。刚开始,我们女生都以为泥鳅会咬人,心里充满了恐惧,因此只要一个女生摸到一条软软的、滑滑的东西,便会尖叫一声,别的女生听了,也会害怕得跟着尖叫。过了一会儿,我们班的女侠看见男生们毫无惧色地抓着泥鳅,便也试着抓了几条。结果,她们发现泥鳅是不会咬人的。别的女生听了这消息,就勇敢地抓起泥鳅来,这时女生和泥鳅的“世界大战”开始了,我也斗志昂扬地加入了这场战争。我拼命地把水往自己这儿拨,希望泥鳅也都过来,然后采取混水摸鱼的战术。但事与愿违,大部分泥鳅都从我的“魔爪”中溜走了。而女将们个个愈战愈勇,泥鳅们则被我们一个个生擒活捉过来。转眼间,泥鳅已所剩无几,我们的兴趣却非常高涨,恨不得把它们都扫荡一空。可时间如泥鳅一般从我们手中滑过,一眨眼,这快乐的十几分钟就过去了。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泥池,许多同学还不住地回头望。
Ⅶ 我与空间为话题600字
空间的边界
什么情况下我们会提到空间?孩子会对父母说:“我需要自己的个人空间。“老师会对学生说:“你的学习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创业者对团队说:“我们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那么何为空间,它如何存在,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一栋房子,墙体围出来的范围我们叫做空间。空为虚,却是实际的使用之处。“空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了边界。试想,拆掉墙,里面的空间也不复存在。想到“空间”,我想到一潭水,一个盒子,一片黑暗。它们的边界或圆润、或方正、或模糊。“生命”的空间有边界吗?我以为,空间是我们与生活交流的介质,人们在其中进退、调整,创造与世界的关系。而如何掌握好“空间”,除了琢磨其中填充和减少的方法,不如去思考寻找它的边界,因为边界决定了空间的形状和范围。
那一个人生命的空间有边界吗,它是什么形状?如果生命是一个大空间,将所谓的“思维空间”、“生活空间”、“学习空间”等,看做一个个小空间格子般排列其中,生命的空间似宇宙般寻不到边界。横向来看,也许原则、三观、道德观念、个性等围合成了我们的边界,形成我们的空间,也构成了我们的个体。修剪和变化空间边界便决定了个体与世界的沟通方式。纵向的看,生死似乎是生命的边界,这边界如何应对,不可改变吗?人固有生死,对大多数人来说,充分完善这边界中的生命过程便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期盼到达终点之时,没有遗憾、可谓圆满。而有人要去追问和思索,为何人生要被这些空间界定,也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考验。
所谓“边界“真的存在吗?一思索便源源不到尽头,生命坐在生命空间的中央,望不见彼岸。花开花落,空花水月。你以为掌控了空间,其实也被空间掌控着。这时候忘掉边界,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生命空间便跳跃浮现出来。
Ⅷ 10篇 喜欢的水浒人物 作文600高分悬赏
天魁星宋江——梁山泊寨主,一百单八将之首。
宋江的出身及绰号:
宋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孝顺、仗义疏财,因为面黑身矮,人们都称他为“孝义黑三郎”。上梁山前,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兼之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不管甚么身份,他都热情接纳、终日追陪,并无一点厌倦;来人若要起身则尽力资助。可称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平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救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大家把他比做天上下的能救万物的“及时雨”一样,在山东,河北很有名气。
宋江上梁山的缘由:
宋江自幼与同在郓城县东溪村人称“托塔天王”的晁盖相熟,是为好友,“生辰纲”事发后,宋江出于义气私传讯息,使晁盖等人脱险。晁盖等人上梁山后,为报宋江救命之恩,派刘唐携礼物夜走郓城县答谢。宋江推辞不成留下书信和黄金两条,不料是夜被私通张文远的外室阎婆惜发现并以此要挟,宋江怒而杀惜逃回家隐藏且得好友朱仝私放,赴柴进庄避难并与武松相识结为兄弟,后走清风寨投靠花荣,并于清风山结识燕顺、王英、郑天寿等人。观灯遭刘高之妻陷害,与花荣大闹清风寨,收得秦明、黄信等人后同上梁山,于对影山劝收吕方、郭盛两位少年将军,路遇石勇得家书回家奔丧被擒发配江州,路上结识李立、李俊、童威、童猛、穆弘、穆春、薛勇、张横等好汉,至江州遇戴宗得会李逵、张顺;酒醉浔阳楼题反诗发狂言被判死罪,得梁山众英雄法场相救,白龙庙聚会同上梁山;曾头市晁盖中箭死后,为众人推为梁山泊主。
宋江的结局:
受招安后率众兄弟战大辽、扫田虎、擒王庆、平方腊后,被授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受蔡、高、童、杨陷害,误饮毒酒后怕李逵再反,招来与之同饮共亡,死后被葬于当地蓼儿洼。
宋江所使的兵器:锟吾剑
天罡星卢俊义——梁山泊副寨主,一百单八将之二。
卢俊义的出身及绰号:
卢俊义,世居北京(大名府),出身富商之家,枪、棒、拳为河北三绝,一身好武艺,号称:棍棒天下无对!北京人尊称其为卢员外,江湖上人送绰号玉麒麟。
麒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祥瑞,又被称为“仁兽”,卢俊义相貌堂堂,目光炯炯,眉分八彩,身高九尺如银,故被称为“玉麒麟”。
卢俊义上梁山的缘由:
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和众头领守在山寨,每日祭奠晁盖。一日请到游方去济南经过梁山泊的大名府龙华寺主持大圆法师,闲聊中,宋江从其口中得知了卢俊义的名字,顿起仰慕之心——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小可心上还有甚麽烦恼不释?为此,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李逵扮做哑道童来至卢家为其算命,诈称其有百日血光之灾,须往东南千里外避祸,并诱其在墙上题藏头反诗一首。卢俊义信之,留燕青在家,自与管家李固押十辆货车去泰安还愿。路经梁山,不听劝告车插旗帜,先后与李逵、鲁智深、武松、刘唐、穆弘、李应大战不胜,被花荣箭射笠缨夺路而逃,为李俊、张顺诱至船上、活擒于水中;上山后不愿入伙,被强留三月有余方才下山,遇燕青得知家中变故而不信,回家后被与妻私通的李固告发,被判充军沙门岛,家产尽被李固霸占。途中险被押解公人害死幸得燕青相救,旋复又被告发被判死刑,石秀劫法场不遂一同被关,幸有蔡福蔡庆照顾。梁山军前后两战大名府,卢俊义方才获救,杀奸夫淫妇之后上梁山,活擒史文恭为晁盖报仇,宋江让位众人不服,拈阄打东昌遇虎将张清连遭败仗,石碣天文位居天罡星成为宋江副手。
卢俊义的结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做为宋江副手,率众兄弟转战南北,身先士卒,经数十常恶战,最终功成而回,被授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蔡、高、童、杨四奸臣设计,使人告其欲反被召进京,于天子赐宴中暗下水银,返程途中因毒发溺水身亡。
卢俊义善使的兵器:枪、棒。
注:为使大家更熟悉《水浒传》中的人物,特写此系列文章,预备按梁山英雄座次而写,力争每日介绍1--2人,如有谬误处,请大家指正。
天机星吴用——梁山泊军师,一百单八将之三。
吴用的出身及绰号: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祖居郓城县东溪村,生得眉目清秀,面白须长,爱做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在村中任私塾先生, 生来爱读兵书,通晓军机,上梁山后运筹帏幄,指挥若定,因此,江湖上人称“智多星”。
吴用上梁山的缘由:
刘唐为生辰纲一事,夜走郓城县往投晁盖,途中酒后醉卧灵官庙,为巡查的县都头雷横抓获并带往东溪村晁盖庄,晁盖得知详由,谎对雷横说刘唐是其外甥得释并送雷横十两银子。刘唐不忿,私自追赶雷横欲讨回银两,话不投机,两人动手,挥动朴刀大战,雷横不敌刘唐,看看将败,被旁边私塾先生吴用用铜链劝开。吴用、刘唐回晁盖庄,计夺生辰纲,吴用出谋划策,并赴石碣村巧言说服阮氏兄弟共同聚义,定巧计在黄泥岗用蒙汉药晕翻杨志等人,劫取生辰纲。事发后与晁盖等人等人同上梁山,并定巧计在石碣村大破官军。上山后巧激林冲火并王伦,从此奠定梁山基础,在后来的争战中多出奇计,为水泊梁山的兴盛立下大功,成为梁山军师。
吴用的结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吴用作为军师,参加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其间,曾与阮氏兄弟议及重上梁山,碍于义字而做罢。平南归京后被授予武胜军承宣使。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吴用闻讯后与花荣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之后,双双自缢而亡。
吴用所使的兵器:铜链
天闲星公孙胜——梁山泊副军师,一百单八将之四。
公孙胜的出身及绰号:
公孙胜 ,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做“入云龙”。
公孙胜上梁山的缘由:
为给岳父蔡京庆寿,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大肆搜刮民财,共得十万贯金珠宝贝,名曰“生辰纲”。公孙胜得之消息后激于义愤,往投晁盖献劫夺之议,在晁盖庄遇刘唐、吴用、阮氏兄弟,风云际会一拍即合,七星聚义,遂成“智取生辰纲”之举。石碣村一战,运用所学道术,巧运长风火烧官军战船立下头功,上梁山后助晁盖火并王伦,开水浒寨基业。后中途省亲回家,宋江大战高唐州为高廉妖法所败,戴宗、李逵上九宫县二仙山相请,奉师父罗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败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闲星,与吴用一起共为军师。
公孙胜的结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于平大辽途中回九宫县二仙山见师尊罗真人,遵师嘱助宋江平定田虎、王庆,曾于阵前斗法,大破田虎部下术士乔道清,并收其为弟子,淮西平定后,遵师命辞别众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习道术,如见首不见尾的入云神龙,从此隐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公孙胜善使的兵器:松纹古定剑
天勇星大刀关胜——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首,一百单八将之五
关胜的出身及绰号:
关胜,汉末名将关羽嫡派子孙,其人形象与关云长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长须飘扬脑后,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上梁山前为蒲东巡检,因不得赏识屈居下僚(巡检:负责辑捕盗贼的小官)。
关胜上梁山的缘由:
梁山为救身陷牢狱的卢俊义、石秀,出动大军攻打大名府,战罢数场,大败李成、闻达、索超等将,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派人至东京蔡京处求救,京城衙门防御保义使宣赞向蔡京推荐关胜,关胜到京献“围魏救赵”之计,深得彩京赞赏,受命率领宣赞、郝思文二将攻打梁山,初战用计擒得张横、阮小七二人;续战在阵前大战梁山猛将秦明、林冲不分胜败。宋江爱慕关胜,更兼敬其祖上,遂与军师吴用定计,使大将呼延灼前往诈降、并于阵前鞭打假黄信,关胜信其投降诚意,依其计往劫宋江大寨,中计而逃,梁山军用绊马索绊倒其马将其擒获,上山后得宋江礼待,感其义气,遂降。英雄排座次为百单八将之五,成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首。
关胜的结局:
梁山众将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冲锋陷阵,刀斩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在扫田虎、平王庆过程中屡立战功;征方腊战常州刀斩方腊手下名将钱振鹏,数战杀死梁山战将多人的南军大将石宝,最终功成回京,金殿受封为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关胜善使的兵器:青龙偃月刀
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二,一百单八将之六
林冲的出身及绰号:
林冲,东京人氏,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身高八尺,相貌英武,为人忠勇丈义,武艺高强,因其生得豹头环眼,燕领虎须,故此江湖人送外号“豹子头”。
林冲上梁山的缘由:
高俅之子高衙内于东狱庙调戏林冲之妻,被林冲喝退后又定毒计,使路谦诱林冲至樊楼饮酒,复将林妻骗至路家,林妻抵死不从,正闹间林冲闻信赶来,高衙内跳墙而逃,林冲将路家砸得粉碎,复携短刀寻路谦而不得。一日,林冲与鲁智深路遇一卖刀人,购得宝刀一口。次日,太尉府派承局两人到林家,言高太尉命其携刀往来比试。林冲不查,误入白虎节堂被判刺配沧州。途中,两公人在野猪林内欲害林冲,幸为鲁智深所救,于路路过柴进庄,比武棒打洪教头与柴进为友;进牢营先管天王堂后赴草料场,漫天大雪压倒草房,踏雪沽酒夜宿山神庙;高俅为除后患派路谦追综而至,设毒计火烧草料场。山神庙外林冲报仇雪恨枪挑仇人,得柴进引荐雪夜上梁山,不见容于王伦下山索取投名状大战杨志;晁盖等七星上山,林冲为山寨大义于断金庭刀劈王伦,从此开辟水浒寨一派新天地。从此,林冲为梁山东挡西杀,常胜美名传遍天下,英雄排座次为百单八将之六,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二。
林冲的结局:
林冲因与高俅等权奸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是梁山众多朝庭旧将中为数不多的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之一。梁山众将随宋江归顺朝庭后,林冲念及义气,随宋江南征北战,从未折损过梁山的威风,百战余生,终于平定方腊。然而,在回京途中染患风瘫不能痊愈,留在杭州六荷寺中教武松看视,半年后不治而亡。
林冲善使的兵器:丈八蛇矛
天猛星霹雳火秦明——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三,一百单八将之七。
秦明的出身及绰号:
秦明,山后开州人,上梁山前为青州指挥司兵马总管兼本州统制,祖是军官出身,善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因为他性格暴燥,声若雷霆,因此众人都称呼他为“霹雳火”。
秦明上梁山的缘由:
宋江为避祸,投靠花荣客居清风寨,元夜外出观灯为刘高夫妇陷害,打入死牢,并由黄信定计诱花荣一并擒之,与宋江一同打入囚车押往青州,路上为清风山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并擒住刘高。黄信逃回清风寨写信求救,青州知府慕容彦达得信后,命本州兵马总管秦明带兵征剿清风山,在山下与花荣大战,中宋江等设下的诱兵之计,落入陷马坑内被擒,宋江等人劝其入伙,秦明不允,众人用酒将其灌醉,派人穿其衣甲夜打青州。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不辩真伪,以为秦明已反。天明,众人送秦明下山,秦明单骑来到城下,城上知府大骂秦明并斩其家小,秦明无奈重返旧路遇宋江等人同回清风山,告知所使之计,秦明大怒,众人反复陪礼劝说,宋江又许花荣之妹与其为妻,秦明方降;随后单骑前往清风寨,说服徒弟黄信,众人起程同上梁山,从此山寨又添一员猛将,英雄排座次秦明为百单八将之七,成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三。
秦明的结局:
梁山归顺朝庭后,秦明跟随宋江出征大辽,扫平田虎,剿灭王庆,凭手中狼牙棒,战场交锋,屡立战功,从未折了梁山的锐气。最后,平定方腊的过程中,在睦州城下与方腊之侄、少年勇将方杰阵前交锋,不分胜败,不料方杰副将杜微暗放飞刀,秦明躲闪不及,被方杰趁势一戟刺于马下,血染沙场而亡。
秦明善使的兵器:狼牙棒。
天威星双鞭呼延灼——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一百单八将之八。
呼延灼的出身及绰号: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祖籍河东人氏,上梁山之前为汝宁郡都统制,武艺高强,杀法骁勇,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其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故人称“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上梁山的缘由:
梁山义军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了奸臣高俅的侄子高廉,高俅闻信大惊,上奏徽宗举荐呼延灼带兵征剿梁山,徽宗准奏,并赐呼延灼名马“踢雪乌骓”。呼延灼奉旨,带领副将韩滔、彭汜率连环马军出征梁山,阵前交锋不胜则放出连环马大败梁山军将。汤隆献钩镰枪之计,宋江使时迁盗甲请徐宁上山教使钩镰枪大破连环马。呼延灼单骑败走青州以图报复,于路夜宿桃花山下,被李忠、周通盗走宝马。至青州见慕容彦达,知府命其率兵征剿境内桃花、二龙、白虎三山,答应功成后助其官复原职。呼延灼攻打桃花山,寨主李忠不能敌,求救于二龙山,鲁智深、杨志、武松来援,呼延灼与鲁、杨二人交锋不分胜败,带兵回城并于城下走马活擒白虎山寨主孔明。其弟孔亮败走途中遇武松,听其义赴梁山求救,宋江带兵下山,设计擒得呼延灼,呼延灼感其义气归降山寨,献计打破青州,三山聚义,众好汉同归水泊。英雄排座次呼延灼为百单八将之八,成为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四。
呼延灼的结局:
梁山全伙受招安后, 呼延灼参与了平定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的全过程,曾力擒辽帅兀颜光之子兀颜延寿,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练。后领大军,破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出军杀至淮西阵亡殉国。一说为救宋高宗,八十岁与金兀术大战,不敌,马陷吊桥被金兀术斧劈马下(说岳全传)。
呼延灼善使的兵器:八棱水磨钢鞭、长枪
天英星小李广花荣——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首,一百单八将之九。
花荣的出身及绰号:
花荣,上梁山前为清风寨武知寨,少年将军,宋江的旧友。生得一双俊目,齿白唇红,眉飞入鬓,细腰乍臂,银盔银甲,善骑劣马,能开硬弓,掌中一条银枪,有着一身惊人的好武艺,射得一手好箭,能够百步穿杨,人们爱其武艺,把他比做汉朝的名将李广,因此,江湖上人送美誉“小李广”。
花荣上梁山的缘由:
花荣是宋江的结义好友,宋江杀惜之后来到清风寨投奔花荣,于路在清风山救了因上坟而被王英掳上山寨的清风寨正知寨刘高之妻。不料元夜观灯之时刘高之妻恩将仇报,唆使其夫将宋江抓住考打;花荣闻之大怒,抢回宋江并显神箭风威吓跑刘高军士;刘高告上青州,知府派都监黄信假做调解将花荣擒拿与宋江一并押解青州,路上为清风山好汉燕顺、王英、郑天寿救下并擒杀刘高。黄信逃回清风寨写信求救,知府得信后命本州兵马总管秦明带兵征剿清风山,花荣出阵与秦明大战箭射秦明盔缨,后设计收降秦明、黄信等人一同投奔梁山;路过对影山恰逢吕方、郭盛比武,两枝画戟上的豹尾彩绦纠结不开,花荣一箭射去分开两戟, 艺惊众人;上梁山后晁盖闻之不信,恰好天边有雁群飞过,花荣弓开之处,弦响雁落,从此,满山之人无一不敬佩花荣。后梁山英雄排座次花荣位列为百单八将之九,成为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首。
花荣的结局:
花荣自上梁山后屡立战功,被称为“神臂将”“银枪手”,梁山好汉受招安后,花荣随宋江平定了辽国、田虎、王庆、方腊,其间,多次大显神威,枪挑箭射,威风八面。他曾在盖州城下,连射田虎部下大将方琼、张翔、杨端等数人,被称为“神箭将军”,敌军闻之丧胆;大战睦州时,阵前一箭射死方腊手下国师邓元觉立下大功。平南归京后被授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宋江受蔡、高、童、杨四奸陷害饮鸩而亡后,花荣、吴用闻讯赶至蓼儿洼,在宋江墓前大哭一场,双双自缢,赴义而亡。
花荣所使的兵器:烂银枪、弓箭。
天贵星小旋风柴进——梁山泊掌管钱粮头领,一百单八将之十。
柴进的出身及绰号:
柴进,大周皇帝后代子孙,因其祖让位于宋太祖有功被赐丹书铁券,祖居沧州,大财主出身。柴进生得龙眉凤目,皓齿朱唇,三缕清须,相貌俊秀。为人仗义疏财,爱好枪棒,武艺高强,专好结交江湖好汉,曾先后接济过林冲、武松、宋江等人,江湖人送绰号“小旋风”。
柴进上梁山的缘由:
柴进身为贵胄出身,为人丈义疏财,广爱结交江湖豪杰、英雄好汉,因此很为梁山好汉所敬重。不料,高唐州知府高廉妻弟殷天锡看中柴进叔父柴皇城的府第,屡次上门搔扰,并打伤柴皇城,柴皇城气愤得病,柴进得之后,带领暂住其庄的黑旋风李逵前往探视,恰逢殷天锡又来搔扰,李逵大怒殷天锡后回梁山报信。高廉听闻妻弟被打死大怒,抓柴进到堂,柴进据理力争,说明出身并丹书铁券之事,高廉不理,将柴进痛打后押入死牢欲取其性命,幸有牢狱节级蔺仁敬佩柴进,将其藏入枯井之中得保性命。梁山好汉闻讯下山大战高唐州,攻破城池斩杀高廉,李逵只身下井救出柴进,众人共上梁山。石碣天文,柴进位列天贵星,为百单八将之十,在梁山与李应一起共同为掌管钱粮头领。
柴进的结局:
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柴进随众兄弟于平大辽征田虎平王庆,其间曾设巧计藏炮击贼,杀死王庆手下猛将糜胜;收江南自告奋勇,与燕青为伴混入帮源洞,凭胸中文韬武略深得方腊信任并召为驸马。宋江大军杀至清溪,柴进出马里应外合大破方腊军,并在阵前一枪挑方腊之侄、猛将方杰于马下。奏凯还朝后,金殿受封为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因在方腊处召过驸马,恐奸臣因此而见害,于是伪称患有风瘫疾病,纳还官印回家自在而居,忽然一天无病而亡。
柴进善使的兵器:长枪。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梁山泊掌管钱粮头领,一百单八将之十一。
李应的出身及绰号:
李应,中山府郓州人氏,上梁山前为独龙岗祝家庄左近李家庄之庄主。李应形象威猛,燕颌猿臂,虎体狼腰,仗义疏财。爱骑白马,喜穿红袍,善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藏五把飞刀,神出鬼没,能够百步取人。因其生得目似鹞鹰,性如烈火,故此,江湖上都称其为“扑天雕”。
李应上梁山的缘由:
祝家庄欲与梁山为敌,为求自保,同李家庄、扈家庄结为三庄同盟。蓟州好汉杨雄之妻潘巧云与和尚私通,并挑拨杨雄与其结义兄弟石秀之间的关系,后被杨雄识破碎剐于翠屏山。杨雄、石秀相约投奔梁山,路上又遇到时迁同行。来到祝家庄时迁偷店家报晓鸡发生究纷而怒烧祝家店。混战中时迁被捉,杨、石二人走脱,天明时遇李家庄管家旧友杜兴,杜兴引杨、石二人来见李应,李应出于义气派杜兴前往祝家庄讨要时迁被祝家三子拒绝且出言不逊,李应闻之大怒,引人前往祝家庄与祝彪辩理,言语不合而动手,祝彪不敌放暗箭伤李应左臂,李祝两庄联盟遂绝。宋江三打祝家庄后,为请李应上山,派人假装知府等人捉拿李应问罪,于路夺之,李应上山避祸,后方知此乃梁山之谋,事已至此,李应感梁山诚意,从此决定入伙。石碣天文出现李应位列天富星,为百单八将之十一,在梁山与柴进一起共同为掌管钱粮头领。
李应的结局:
李应因为是财主出身,善于理财,故很得宋江器重,负责管理山寨的钱粮,因而出阵较少。平定方腊之时,曾肥刀杀死方腊手下大将伍应星。平南回京后被授与中山府郓州都统制。上任半年之后,听说柴进等人辞官回乡,于是也假称风瘫,上报朝庭,纳还官印后回到家乡独龙岗李家庄,与杜兴一起同为富豪而善终。
李应善使的兵器:浑铁点钢枪,飞刀。
天满星美髯公朱仝——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六,一百单八将之十二。
朱仝的出身及绰号:
朱仝,山东郓城县人,上梁山前为本县马兵都头。朱仝原是本地富户,为人仗义疏财,专爱结识江湖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善使刀、枪;他身高八尺五寸,生得面如重枣、目若朗星,颌下一部虎须,长一尺五寸,很象关云长的形象,因此,大家都称他作“美髯公”。
朱仝上梁山的缘由:
朱仝与雷横同为郓城县都头,两人交情很深。一日,雷横上街闲走,听曲时忘记带银两,被唱曲人白玉乔、白秀英父女恶言嘲讽,雷横大怒痛打白玉乔,被白秀英告之相好郓城知府,被枷在县前示众。雷母前来送饭欲解雷横绑绳,白秀英殴打雷母,雷横大怒一枷打死白秀英,被判发配于路为朱仝私放,朱仝因而获罪被刺配沧州。至沧州后因为人谦和,深得知府及其子喜爱,每日带小衙内上街玩耍。五月初五兰盂盆会,夜带小衙内观灯忽遇好友雷横。原来雷横被放后即带母上了梁山,宋江听说此事,念记旧日情义欲请朱仝上山,吴用为此特设计带李逵、雷横到此。雷横劝朱仝上山、朱仝不允,却发现小衙内不见,从雷横口中得之被李逵抱走,朱仝大惊,寻至城外见小衙内已被李逵杀死,朱仝大怒与李逵相斗,李逵且战且退,引朱仝至柴进庄,经众人相劝,只得同上梁山。英雄排座次位居天满星,为一百单八将之十二,成为梁山泊马军八骠骑将军之六。
朱仝的结局:
朱仝上梁山后,深得众兄弟敬重,在两破童贯、三败高俅等大战中屡立战功。梁山受招安后,参加了平定辽国、河北、淮西、江南的征战,在苏州城下,做为梁山八员上将之一,与南军八将捉对撕杀,率先将南军大将苟正枪挑马下,尽显风威。平南归来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上任后管军有方,后来,随同名将刘光世出战金兵,屡破强敌,因战功直至升任到太平军节度使。
朱仝善使的兵器: 长枪,大砍刀。
————————————自己挑吧,绝对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