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恰当的运用作文素材
首先,你要明确自来己所写自文章的主旨,明确之后可以自己想想有什么可以用得上的事例.
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列出一个提纲,将这些素材按自己所想的顺序组合起来.
最后,按自己的构思开始写,注意素材要衔接精密,素材与素材之间最好可以有过渡句来连接,这样可以是行文读起来流畅;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引出材料.
有时候还可以通过镜头式的方法将材料用到文章之中,这样就可以免除过渡句的使用,一般来说,镜头式作文好写,还容易得高分.(楼主可以自己查查具体的镜头式作文怎么写)
运用素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偏题,平时多写写、多积累、多看看例文,时间长了就会如探囊取物一样得心应手了.
Ⅱ 如何在作文中用好素材
深思熟虑,用好材料
教学设想:1、学会使用材料作论据
2、欣赏习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导语: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写作必须要占有材料,其实,写作过程就是确立观点和寻找材料的过程.农民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对于我们来说,“手中有料,作文不慌”,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不管遇到什么题目,都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写出好文章来.
写作议论性的文章,选择材料作论据很重要.运用材料论据要恰当,不然就很难具有说服力.
让我们看看《考试大纲》对写作对材料的要求.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 基础等级: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②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归纳:“基础等级”的④“发展等级”①②④都提到对材料的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我们对下面的文章进行点评.找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在人类社会中,对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中的盐,少了它,生活会淡而无味.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碰上对手.如何看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要求:以“对手”为话题写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例文 感 谢 对 手
(1) 在2001年7月3日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体会议上,北京战胜多伦多、大阪、巴黎和伊斯坦布尔,获得第29届奥运会主办权.全国人民为之欢呼雀跃,而主持人水均益却说了一句令人难以忘怀的话:“我们要感谢对手.”
(2)是的,正是有了多伦多这样强大的对手,北京才有紧迫感、压力感,才使我们的申办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完美.这样的对手,可使中国更强大,在国际上的威望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确要感谢对手.
(3)世界充满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竞争就会有对手,有了对手才有战胜之而成为强者的念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竞争,这就是要战胜对手的根本原因.
(4)《动物保护》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年轻的美洲虎.秘鲁人为了很好地保护这只虎,在公园里专门开辟出一块近20平方公里的森林作为虎园,精心设计和建造了豪华的虎房,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虎园里林木茂密,绿草芳菲,沟壑纵横,流水潺潺,并有成群人工饲养的牛、鹿、兔等供老虎尽情享用.凡是到过虎园参观的人都说,如此美妙的环境,真是美洲虎生活的天堂.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从没有人看见美洲虎去捕捉专门为其准备的“活食”,也从没有人看见过它的王者风范.它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于是,政府又通过外交途径,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结果还是依然如故.一天,一位动物学家来公园参观,看到美洲虎那副懒洋洋的样子,便对管理员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在它所生活的环境中,不能只放上一群整天只知道吃草、却不懂得猎杀的动物,要放一些猎性动物与其共存,否则,美洲虎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来.管理员听了动物学家的话,不久便引进了几只美洲豹投放虎园.这一招果然奏效,自从美洲豹进园那天起,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高高的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老虎那刚烈威猛、霸气十足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广阔的虎园里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之王.
(5)在美国北部,人们为了喜欢有鹿群的生活,捕杀了狼,结果鹿群的体质越来越弱,生命力也逐渐降低.后来,又在鹿群中引进了狼.狼是鹿的对手,鹿在某次被追捕的过程中逃脱了,之后它便懂得了只有跑得更快,才不会被狼吃掉的道理.接下来的结果是它不停地奔跑,然后超越自我,不断繁衍了下去,而体质和生命力也一代比一代强.狼也是一样,为了追杀鹿群,奔跑再奔跑,而它的子孙成了比鹿的子孙更为强大的对手.
(6)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曾有一个洋学生傲慢地污蔑“中国人太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料”.徐悲鸿十分气愤,当即向洋学生挑战:“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试比试.”此后,徐悲鸿不顾生活中的风吹雨打,在艰难中他铭记自己的诺言,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中一展才华,蜚声中外.在清末中国人落后挨打的悲惨时代,如果没有洋学生辛辣的言语激起徐悲鸿的爱国心,也许他终不会立下雄心壮志,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为中国人争气.徐悲鸿告诉我:“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们帮助你不断地挖掘潜能.”
(7)一种动物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一个人没有了对手,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庸碌无为,就会因为过于相互的依赖而失去生机与活力;一个政体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懈怠,甚至走向腐败和堕落;一个行业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鹿群因为有了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才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有了对手,才有了超越自我的一切力量和勇气;有了对手,才使你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等待你的只有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8)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对手视为心腹大患,是敌人,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一种力量,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危机四伏的感觉,会激发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会让你排除万难去克服一切艰难和险阻,会让你想方设法去超越、去夺取胜利.
(9)正由于此,我们要说:感谢你——对手!
分析优点:
学生概括:(1)语言通顺,运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2)事例丰富(3)结构较严谨(4)引入巧妙.
分析不足:
教师:第4段的叙述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学生:不简洁,缺乏概括.
教师:记叙文以记叙生动见长,叙事时需要生动、具体、形象;议论文以论证精辟见长,叙述事例的目的是证明观点,叙述需要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观点即可.
归纳:1、材料要简洁概括.
修改方法:(1)删除描写性语句
(2)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在秘鲁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活着一只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年轻的美洲虎.有人工饲养的牛、鹿、兔等供它享用,还从哥伦比亚租来一只母虎与它做伴,但它只是耷拉着脑袋,睡了吃,吃了睡,一副无精打采的熊样,从没有人看见过它的王者风范.后来放进来几只美洲豹,这只美洲虎再也躺不住了,它每天不是站在山顶愤怒地咆哮,就是如飓风般俯冲下山冈,它那威猛霸气的本性被重新唤醒.它又成了一只真正的老虎,成了这片虎园里的森林之王.
教师:这则材料是否紧扣主旨?
没有紧扣主旨.只扣住了“对手”,而不是紧扣“感谢对手”.
教师:议论文写作不能只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叙述上,还要恰当运用说理,使材料与观点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若即若离.
理论论证是对事理进行分析,并提示事例与中心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论点得到证明和深化.
归纳:2、加强说理,运用议论性的语句使之扣题.
运用说理使之扣题:“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有了危机、忧患意识,才重新找回了失去的威风;感谢美洲豹吧,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什么是真正的丛林之王.”
思考:本文用美洲豹和狼两则材料论证“感谢对手”,好不好?这篇文章是要论证“感谢对手”,还是在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是否在此处再加上,“兔子要感谢那些食肉动物,没有它们,兔子的后腿会更短,尾巴会更长”?
不好.如果把这则材料放在文章开头作为引入是可以的,可以增加文章的新颖性.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应选用更具典型意义的、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更密切的事例.如果通篇都引用自然界事例,那么,文章就缺乏深度.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用什么样的材料,对文章的境界至关重要.文章要有高的境界,必须收光聚焦,即材料既要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趣味,又要能充分论证观点.材料的选择要有深刻的内涵,就是材料能揭示主题,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发掘其社会意义,能给人以警示和启迪.
概括:3、尽量发掘材料深意.即考纲上阐述的“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
这篇文章的开头已很好了,所以我们只能任疼割爱,把这则材料和后面的“鹿和狼”的事例也删除.瞧,刚才我们费了那么大劲修改的段落就这样没了,多可惜呀!其实不可惜,只要是不能紧扣主旨的,删去都不可惜.
绘画大师徐悲鸿这则材料是否紧扣观点?
一代绘画大师徐悲鸿初到法国留学,曾有一个洋学生傲慢地污蔑“中国人太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料”.徐悲鸿十分气愤,当即向洋学生挑战:“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祖国,我们比试比试.”此后,徐悲鸿不顾生活中风吹雨打,在艰难中他铭记自己的诺言,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中一展才华,蜚声中外.在清末中国人落后挨打的悲惨时代,如果没有洋学生辛辣的言语激起徐悲鸿的爱国心,也许有才华的他也终不会立下雄心壮志,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为中国人争得一口气.徐悲鸿告诉我:“重视你的对手,因为他们帮助你不断地挖掘潜能.”
思考:此材料是否能充分论证“感谢对手”?
否.此材料论证的是“人要有骨气”.“洋学生”不是“对手”,作者只是在最后巧妙地把材料往“感谢对手”上靠.议论文要注意点据一致,即论据和论点要保持一致,就是材料与中心要高度一致,不能偏离题旨.偏离题旨是写作时常出现的问题.题旨必须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而在行文当中却逐渐偏离,横生枝杈.
归纳:4、材料要紧扣观点
教师:下面是为这篇文章补充的材料,同学们看看这些材料是紧扣观点.
(1):向你的敌人敬杯酒
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一个人身价的高低,就看他的对手.对手总会给你带来压力,逼迫你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练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敌人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分析:紧扣题旨,但是不够简洁概括.可删去描写性语句(即黑体字),再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2)捉螃蟹的渔民捉到一只螃蟹后往往把盖子盖严,捉到第二只螃蟹后就不再盖盖子了.因为有两只螃蟹后它们便互相拖拉,以致谁都爬不出笼子.在竞争面前,有谁会懂得谦让呢?动物终究是动物,人则不同.人类是有灵性的,知道如何竞争,光明磊落,并以尊重自己的对手为骄傲.对手不是敌人,没有了对手,自己也无法生存,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分析:此则材料不能论证“感谢对手”.他论证的是感谢“敌人”,让他们都爬不出笼子.
(3)当有记者问刘翔,“每次比赛时,你的身边总有许多世界级的强手,难道你不因为紧张而害怕吗?”刘翔从容的回答道:“虽然强手如云,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我才能发挥得更好.”正是这种自信,帮助刘翔最终站在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我们的人生也是一个个的赛程,每人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不同的对手.面对对手,唯有充满自信,才能面对他们.如果丢失了自信,那么意味着,比赛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提前离开了赛场.
分析:这则材料论证的是只有“自信”,才能战胜对手.
材料(4)3721的总裁说过这样一句话:“竞争对手好比是磨刀石,是他们把我磨砺得十分锋利,然后我手起刀落,把对手砍掉.”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竞争对手,他们激励我们奋斗不息的勇气,最终超越自我,最终使对手这块磨刀石越磨越薄,使自己这把刀越来越锋利.所以说,有一个对手很重要,有一个强劲的对手更重要.
分析:运用了议论性语句,使材料很切题.
(5)一位英国冒险家在丛林中迷路了,他无法找到求生之路,绝望中的他失去了生存的愿望.突然,一只豹子冲向他,他拼命奔跑,左突右冲.碰巧,豹子被猎人设下的机关捕获,他才得以逃生.最后他坚忍的穿过森林,重获新生.假如没有豹子,探险家可能葬身丛林;而豹子的出现,恰恰激发了他的求生欲望.其实,对手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它激励你,刺激你,助你成长,助你成功.
分析:材料很准确.
(6)曾见过这样一些报道,“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时教练把鳄鱼放进泳池”,“肯尼亚长跑选手与狮子一起训练”……教练用这样的方法训练运动员固然有些残忍,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存在,能激发人的最大潜力吗?其实这个世界是不存在什么对手的,如果真有对手,那对手也只是你自己,如果你战胜不了自己,也就战胜不了其他任何“对手”.
分析:不能证明“感谢对手”,“对手”变成了自己,怎么感谢?
教师:使用材料的最高境界是巧妙化用,不着痕迹.把材料有机地融入文章中,避免生硬引用,从而留下粘贴痕迹.
我们可以用略写的方式巧妙化用材料,为这篇文章补充一些内容,使之更充实,更具说服力.
归纳:5、巧妙化用材料
方法:一个事例一句话,选用二三个事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需要动力,对手就是能量;生命需要旋律,对手就是音符;生命需要味道,对手就是盐.有了对手,才有了儒家与墨家同盛,法家与道家同兴的场面,才有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有了对手,才显出曹操的雄才伟略、奸雄本色,才衬托出孔明的足智多谋、用兵如神,才有了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有了对手,历史才会如此多姿多彩.
一个团队若无对手,会变成一盘散沙,不攻自破;一个人若无对手,也会自我膨胀,自我毁灭.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得感谢对手,没有对手,就没有我们自已.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对材料的一些要求,概括起来有五点
1、材料要简洁概括.
2、加强说理,运用议论性的语句使之扣题.
3、尽量发掘材料深意
4、材料要紧扣观点
5、巧妙化用材料
6、材料要有新颖性(跟上时代脉搏、老材料新立意);
还要善于运用新鲜的材料,即使是陈旧的材料,也要善于化腐朽为神奇,让材料发出夺目的光彩.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有谁真正喜欢对手呢?我们也可以从“渴望平静的生活,不希望有什么对手”的角度立意.
仍采用化用材料的方法:
“柳宗元远离了世俗、远离了‘对手’,寄情山水,从而描绘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优美诗篇;陶渊明正因为疏远了世俗这一对手,才领略了‘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情怀.对欲‘穷则独善其身’的人来说,生活中还是少些凶猛的对手,多些知心的朋友,这样的日子岂不是优哉游哉?”
下面再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点评.
Ⅲ 怎样运用高考作文素材
每年为了迎战高考,我们总是让学生识记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学生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素材,我们谈一点看法,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转换角度应用 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一个偶然因素,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多万字的书,就这样用自己的笔抄录装订而成。 这则材料,自然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能够无需思考就应用的。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的扩展其应用范围。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有丰富的学识来应用这则材料;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正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再如,一则材料作文你自己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是这样吗? 二.对照比较应用 《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有主。” 2007年四川卷是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从反面应用,以不跨出越过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三.联想转化应用 前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有些同学擅长写文学类的作文,那么,由这则材料可以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物,在想象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虚构一篇小小说;或联想某些自然现象,写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也可转化形象,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以动物或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 四.搭桥对接应用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电机坏了,所有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有人推荐了德国来美国谋生的思坦因曼思。他来之后,在电机旁听了三天,又用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好一会,最后在电机一个部位画了一道线,说“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果真按照他这个指点去修,电机就正常运转了。为此公司总裁福特先生,给了他一万美元酬金,又邀他加盟。他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他就职的那家小工厂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写一篇“享乐与追求”的命题作文,表面看起来与这则材料关系不大,但抓住其中一个因素延伸,就可以与之衔接应用。如道德追求,是讲感恩之心的。“道德”是座桥梁,使二者结合在一起。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来作文,如果延伸一下,想到一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尊重知识”,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一道线,一万美元的酬金,就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论证这个问题。再比如以“走进阳光”为话题作文,你如果立意“要走进事业的阳光之中,就必须有科学知识”,那么这则材料以“事业”为桥梁,自然可以应用了。五.触发生成应用 一位老妇人,在她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并自我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时,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她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说:“老实说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跺脚时,我都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10条错误之一。”
比如以“责任”为话题,如果你首先想到了“社会责任”,那么由此联想生成民族责任、团体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等。如果说维持家庭和睦温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那么要实现这个责任,就应当宽容。这样这则材料就成了我们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如以“目标与实践”为题目,我们由这则材料想到了人生目标之一,就是家庭幸福,而这在实践中需要像这老妇人一样,有50年如一日的恒心。我们知道,“恒心”只是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这样来看其它方面,如真诚、宽容、爱心、习惯、爱好等心理品质是否也需要呢?由此打开思路,其它素材也就聚于笔下,并可构思成一篇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可见,一个“恒心”由此及彼地联想生成了多个心理品质并列的构思,成为文章的思想结构要件。六.对比映衬应用例如这一段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膝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它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法。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再看一个例子: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七.组合排比应用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例如下面这个例子: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再看一个例子:读书人是要有点意气。或者说,书生意气本来就是指读书人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气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读书人追求知识以至完全摒弃一切杂念的意气;“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读书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读书人高洁孤愤、藐视权贵的意气。(2006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这段文字的中心就是第一句话。作者用了三个例子,组成排比,引用不同的名言、诗词阐述书生意气,分别表现了读书人的专心、忧心和雄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读书人的意气。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且不谈,这里要说的是,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八.一材多解应用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就拿当前的金融危机来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受影响。这个材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运用:①危机与机遇共存;②面对危机人们有不同心态,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亦然;③合作共赢:这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此外,还可以有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不同立意。
Ⅳ 怎样运用高考作文素材
你好!
每年为了迎战高考,我们总是让学生识记一些作文素材,但是从平时的写作训练来看,能应用在文章中的学生却很少。针对这种现状,就如何运用平时积累素材,我们谈一点看法,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一.转换角度应用 一次,侯宝林想看看明代笑话集《谑浪》,探究笑的艺术,但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旧书摊,也没找到。一个偶然因素,他知道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就不顾天寒地冻,一连18天跑到图书馆去抄,一部10多万字的书,就这样用自己的笔抄录装订而成。 这则材料,自然写勤奋.刻苦.成功等方面内容的作文,是能够无需思考就应用的。但换个角度,就能大大的扩展其应用范围。如话题作文“站起来”,你可以从要在社会中站起来,成为一个巨人,就必须努力使自己有丰富的学识来应用这则材料;命题作文“学会说不”,你能否想到既要学会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说不,也要向自己的惰性.懦弱和意志薄弱说不;“生命的价值”这样的题目,正可以从艰难曲折和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个角度来联系应用;再如,一则材料作文你自己准备以“精神无价”为写作角度,那么侯宝林的拼搏精神不也是这样吗? 二.对照比较应用 《元史》记载:一次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就都去摘梨,只有许衡站着不动。有人问:“你为何不去摘梨?”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主人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有主。” 2007年四川卷是命题作文“一步与一生”,这则材料正好从反面应用,以不跨出越过道德底线的一步,成就高尚的人格来入笔;“激励的价值”这一话题,既可以从他人激励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自我激励的比照角度来写,这则材料不正反映了许衡能以道德信念自我激励吗?三.联想转化应用 前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而成才。 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8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有些同学擅长写文学类的作文,那么,由这则材料可以联想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人物,在想象中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虚构一篇小小说;或联想某些自然现象,写一篇托物寄意的散文;也可转化形象,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以动物或植物为描写对象,写一篇童话,或者寓言故事。 四.搭桥对接应用 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有一台电机坏了,所有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都未能修好。有人推荐了德国来美国谋生的思坦因曼思。他来之后,在电机旁听了三天,又用梯子爬上爬下忙了好一会,最后在电机一个部位画了一道线,说“这儿的线圈多绕了16圈。”果真按照他这个指点去修,电机就正常运转了。为此公司总裁福特先生,给了他一万美元酬金,又邀他加盟。他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他就职的那家小工厂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写一篇“享乐与追求”的命题作文,表面看起来与这则材料关系不大,但抓住其中一个因素延伸,就可以与之衔接应用。如道德追求,是讲感恩之心的。“道德”是座桥梁,使二者结合在一起。2007年,天津卷以“有句话常挂在嘴边”为题来作文,如果延伸一下,想到一句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要尊重知识”,这则材料所反映的一道线,一万美元的酬金,就可以从一个侧面来论证这个问题。再比如以“走进阳光”为话题作文,你如果立意“要走进事业的阳光之中,就必须有科学知识”,那么这则材料以“事业”为桥梁,自然可以应用了。五.触发生成应用 一位老妇人,在她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并自我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时,我都愿意原谅他。”有人问她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她回答说:“老实说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跺脚时,我都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他犯的是我可以原谅的10条错误之一。”
比如以“责任”为话题,如果你首先想到了“社会责任”,那么由此联想生成民族责任、团体责任、职业责任、家庭责任等。如果说维持家庭和睦温馨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责任,那么要实现这个责任,就应当宽容。这样这则材料就成了我们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如以“目标与实践”为题目,我们由这则材料想到了人生目标之一,就是家庭幸福,而这在实践中需要像这老妇人一样,有50年如一日的恒心。我们知道,“恒心”只是心理品质的一个方面,这样来看其它方面,如真诚、宽容、爱心、习惯、爱好等心理品质是否也需要呢?由此打开思路,其它素材也就聚于笔下,并可构思成一篇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可见,一个“恒心”由此及彼地联想生成了多个心理品质并列的构思,成为文章的思想结构要件。六.对比映衬应用例如这一段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顾炎武不做清朝的高官,……古今有志气、有骨气的人,都不以高官厚禄为荣,膝下有节,自强不息。他们的高尚品质永远为后世传诵。相反,那些曾荣耀一时、富贵一生的人,现在却早已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了。”它除了运用举例论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对比法。通过正反对比使论证更加周密,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再看一个例子: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高考满分文《轻松起跑》)我们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七.组合排比应用素材应用中的“组合排比”不是指一般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运用素材的方法。它也可以称做“多料合用”。这里所说的“多料合用”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显得滔滔不绝,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可以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语言表达要注意精要整齐,排列顺序要合理(比如按时间先后,由远到近,由主到次等)。例如下面这个例子: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后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终于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节选自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文中用了三个例子,共同说明江南是心灵栖息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一个是浪迹天涯的三毛,一个是“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的沈万山,一个例子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经“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了江南的美好。这当然是单独一个例子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再看一个例子:读书人是要有点意气。或者说,书生意气本来就是指读书人身上透露出来的那种气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读书人追求知识以至完全摒弃一切杂念的意气;“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是读书人踌躇满志、豪情万丈的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读书人高洁孤愤、藐视权贵的意气。(2006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这段文字的中心就是第一句话。作者用了三个例子,组成排比,引用不同的名言、诗词阐述书生意气,分别表现了读书人的专心、忧心和雄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读书人的意气。当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且不谈,这里要说的是,作者将同类素材排比组合,既在观点上加大了力度,丰富了内容,又在语言上显示出了一种气势,表现了一定的文采。这种用材的方法,是经过了作者主观的精选、加工,和那种无视内容的需要与否而堆砌材料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八.一材多解应用写议论文,同学们大多苦于无材料可用。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同学不会高效率地利用自己占有的材料,不善于一材多用。由于事物本身的丰富多彩,一则好的材料总是立体型的,具有多元的属性,再加上不同的人对材料的理解不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多角度切入:①金子总会发光的。烛子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于重任,出使秦国,挽救了国家的危难。②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和扶植。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孤。如果没有佚之孤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举荐,烛之武纵有多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③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秦国。④责已恕人,宽容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⑤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不一样,烛之武的外交辞令委婉曲折,柔中有刚,弦外有音。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人际交往大大增加,不善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一材可以多用,但首先得有分析的头脑,才可能从同一材料中发现蕴藏着不同的意义。同时,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应根据不同观点的需要,作一定的取舍,在叙述时要突出和强化与观点相关的地方,其他无关内容可一笔带过。如果我们能做到一材多用,那么一则材料可论证几个不同的观点,可说明几个不同的问题,那么同学们头脑中库存的材料就会成倍增加,又何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呢?就拿当前的金融危机来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一步步演化和扩大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受影响。这个材料,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多个角度运用:①危机与机遇共存;②面对危机人们有不同心态,不同心态必将决定不同的命运,人如此,国家亦亦然;③合作共赢:这是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要渡过危机,只有依靠各国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此外,还可以有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等不同立意。
更多你可以咨询:400-012-4008或者www.cheng.xueda.com
Ⅳ 作文素材的用法
如何运用素材是有讲究的,首先要有积累,多阅读,多看报,要分类做一本版积累本记录下值得你权欣赏的实例,然后并写下感想,并写出关键词如“感恩”“善良”等,在写作文时可以套用,并学会适当议论,对事件作出自己有价值光的判断,学些技法写实例,就可水道渠陈,关键要坚持。
Ⅵ 运用作文素材的顺序如何安排
首先,你来要明确自己所写文章的源主旨,明确之后可以自己想想有什么可以用得上的事例。
然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列出一个提纲,将这些素材按自己所想的顺序组合起来。
最后,按自己的构思开始写,注意素材要衔接精密,素材与素材之间最好可以有过渡句来连接,这样可以是行文读起来流畅;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引出材料。
有时候还可以通过镜头式的方法将材料用到文章之中,这样就可以免除过渡句的使用,一般来说,镜头式作文好写,还容易得高分。(楼主可以自己查查具体的镜头式作文怎么写)
运用素材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偏题,平时多写写、多积累、多看看例文,时间长了就会如探囊取物一样得心应手了。
祝楼主早点掌握哦~~
Ⅶ 高考作文素材如何使用,才能写出好作文呢
作文得高分,背素材是没有用的。
一、想写好作文,要广泛阅读,作文就内是考察平时的文学积累,古容今中外名著都要广泛阅读,头脑积累的知识多才有东西可以,才能出口成章。
二、阅读书目,经常写读书笔记,是练笔和对所读书目的加深印象和理解。
三、坚持写日记,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人能记住的事情有限,即使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时间长也会忘记,写在日记上能留住生活,为以后写作提供素材。
四、高考的高分作文一定是来自生活,从自己生活着手的。背的素材,会让很多高考学子写成空洞无味,而且很多卷纸出现同种、同类、同题材作文的笑话,这样的作文无法取得好成绩。
五、学习没有捷径,一定要勤奋,重视平时的点滴积累。
Ⅷ 作文素材到底是怎么用到作文里的
一、摘抄品评法平时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及时把在每天至少15分钟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佳词美句、诗词名句,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做到每天一摘抄.并在旁边做好相应的语句评析,可从语句中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用词的精妙、句式的结构等方面进行品评,或者写上自己的读后见解与感受.以促使同学们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有效地积累语言.
二、背诵交流法只抄不记还不能达到目的,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非浅.因此,同学们可以把积累下来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经典作品、哲理典故、精彩时文等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想办法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交流,进行感悟,进行比较,进行品味,进行欣赏,以此来把素材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增加各类知识的储备,使到语言日臻丰富,在运用语言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书面表达的能力,作文素材《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三、运用积累法只积累,不运用,就不能达到最终目的.同学们要坚持每周一练笔,在练笔中,尽可能地把自己积累的词语佳句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因为,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同学们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从而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词汇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语言表达更规范、流畅,且富有表现力,结构也更精巧,意境也更深远.由此,还可提升同学们作文中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识关注现在的社会,多看下焦点访谈,那里面的文字很犀利的,对作文还是有点帮助,
Ⅸ 作文素材的运用示例有哪些
关于生活的:不见那落下去的夕阳,是多么和平静美吗?不见那怒放的春花,是多么热烈火暴吗?我们生活在天地间的人,若能献出自己的热力,如骄阳之壮烈;若能展开自己的激情,如春花之绚丽;那么,生活过而非白活,热爱过而有真爱,短暂的一生便不只是一生。
关于奋斗的:帆清楚地知道:在大海上航行,难免会被风吹折,也可能会被大海吞下,但这些危险决不会使帆低下高昂的头颅!因为帆早已把生命交给了大海,也把死交给了大海。帆懂得:如果离开了这沸腾的航海事业。帆即使活着,还不只是一块闲置的破布。
Ⅹ 高考作文使用素材的技巧 有哪些
[高考作文素材来源分析及写作技巧点拨]高考作文素材来源分析及写作技巧点拨崔天祥高考作文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素材的科学选用不可轻视,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选用的素材往往也是不太理想的,因为就作文而言,没有东西写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高考作文素材来源分析及写作技巧点拨.通过盘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选用的素材有以下来源:来源之一,语文课本.语文教材里的选文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名篇,无论从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素材运用、思想立意哪一方面看,都是作文的范例.认真揣摩语文课本里的范文,自然会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请看一考生《捻亮点点心灯》片段:折扇轻摇,衣袂飘飘.那潇洒的身影,缓缓沿着历史的杨柳岸踱步.谁都赞他是一代才子,才情飞扬,然而穷困潦倒的他最终也只得"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生命原本只是平凡的一点,却在点点滴滴的岁月中得到了拓展.他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为宋词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最终成了北宋最有影响的词人之一.烟柳一梦,仍旧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淡雅,仍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念,点点心灯,梦境绚烂.这个片段就成功地化用和引用了柳永的词句,这些词句均来源于课本.可见,从语文课本里挖掘素材,是一种可行的做法.来源之二,社会生活.对我们来说,最缺的不是生活,而是发现和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沙一石,一分一秒,得到的素材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请看一考生《绿色生活》片段:村里总是大片大片绿色的田野,淹没了在田间埋头干活的男人.谁的庄稼种得好,谁的玉米长得快,谁的棉花受了虫灾,晚上去谁家喝酒,谁的水壶没水了,拿起谁的就往下灌.日暮的时候,蹲在田埂上抽着烟,落日的余晖洒遍整片望不到尽头的绿色,一年年的收成便从烟卷里一圈圈地冒了出来.这位考生写的就是身边淳朴自然的乡村生活,字里行间充溢着淡淡的人间烟火味,颇有沈从文《边城》的味道.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了考生太多的幸福和温暖,也给了考生太多的思考和感悟,引导考生把目光投向生活,写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就给作文注入了一股源头活水.来源之三,名人故事.多读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了解名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把握名人的人生轨迹,评价典型的事件,进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这有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请看一考生《偶然之处诗意花开》片段: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偶然之时发现了青霉素.而"有心栽花"苦苦研究的葡萄球菌却与他无缘.青霉素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估量,弗莱明也被誉为"青霉素之父".有时候,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候,得来全不费功夫.偶然之中,蕴含着必然,只要不懈努力,偶然中必然有诗意花开的美丽景象.考生经常写到的名人有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有当今走红的影视明星、体坛健将、劳动模范、高考状元等.他们之所以是"名人",是因为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这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认真挖掘,就不愁没有素材.来源之四,美文时文.精读相当数量的美文时文,先成竹于胸,时间长了,就会内化成自己的语文素养,写起文章来,笔下自然会流出心灵的清泉.请看一考生《与你为邻》片段:大海啊,与你为邻,你的儿女变得勤劳质朴;与你为邻,你的儿女学会了自力更生;与你为邻,你的儿女生活得幸福快乐.你从远古走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你还将继续走向未来,一切生灵怎能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你?我想借用一位作家的几句话来表达我的满腔热情:大海,请听我说/请一直蔚蓝/因为我在看着你∥请一直歌唱/因为我在听着你∥请一直幸福/因为我在想着你…借助时文美文对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优化自己的语言,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考生把目光投向了时文美文,从优秀的考场作文中就能看到考生可贵的人文精神与文学资质,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因为读书是永恒的主题.来源之五,时事热点.平时多关心国家大事,多思考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准确捕捉关键信息,再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完成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写出的文章就大气.一考生在《难题》里这样写: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海湾闯了大祸.我感到那源源不断涌出的石油就像一股股冒着热气的血液,正从人类的胸口源源不断地流出.那些披着"油衣"的海鸟,孤寂地趴在海岸上,它们的表情,我看不清,但我知道,它们的内心一定有巨大的悲怆、无比的愤懑和对人类的绝望.石油的泄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将抛给人类越来越多的难题.近期,佛罗里达州沿岸已被确认有石油入侵.阳光包围,海浪抚摸的这一片乐园,会不会变成黑乎乎的一片?我们都希望不会.另外,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地球一小时,低碳,限塑令,汶川、海地和智利地震等热点素材在考场上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来源之六,历史事件.读史,悟史,在作文中定格历史的瞬间,就能增加作文的厚重感.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究竟是怎样走到今天的.请看一考生《在生命弯道绽放光彩》片段:凤凰浴火方能重生,幼蛹破茧才能成蝶.苏武在漫天飞雪中坚守信念,绽放人生的光彩.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为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誓言铭刻在心;黄沙漫漫,他与孤冢为伴,放眼远望,将"高官厚禄"的引诱忘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把毡毛草皮连同沸腾的热血一起咽下.他用睿智,将光秃秃的旄节升华为一段不朽的佳话;他用勇气,将北海的羊群定格成一段千古的传奇,作文素材《高考作文素材来源分析及写作技巧点拨》.荆轲刺秦、焚书坑儒、安史之乱、南京大屠杀、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经典历史事件,具有永恒的价值.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并提炼出符合文章主旨的经验教训,也是考生喜欢的一种写法.尽管考场环境特殊,考生作文素材涉及的领域还是如此广阔,考生作文素材折射的文化积淀还是如此深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是作文备考的制高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啊,如果没有积累,作文素材运用中自然而然就会碰触以下雷区:雷区之一,低幼化.思想认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选择的也是一些简单的素材,不能引导读者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例如有文章写助人为乐,就选一位老奶奶摔伤了,一个小朋友送她去医院的素材.好像这老奶奶没摔伤,就没办法表现助人为乐的主题,像这样的素材,是作文败笔的一部分,因为没有多深的思想性.也有文章写太阳公公月亮姐姐(不是不能写,小学生经常写),这和高中学生的思维认识不太吻合吧!还有文章对素材的处理过于简单,既没有自己的见解,又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有人戏称为一个故事两句感叹.雷区之二,套板化.作文是个性化的产物,老重复别人走过的老路,没有一丁点儿的个性和创造,充其量只是复制和粘贴,这样的作文有多大的价值呢?朱光潜曾说,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它们是"套语""滥调"…是"套版反应"…"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尤其是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素材,如果常常以老面孔出现,就不容易抓读者的眼球了.最后,来谈谈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应试技巧问题.技巧之一,顺手牵羊法.名言警句类素材,最适合引用.既可以表明观点,又可以证明观点.引用素材的关键是准确,要准确识记,要准确理解.请看一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片段:在一篇名为《降低飞翔的高度》的文章中读到了下面的文字:如果不能浩荡为一方大海,那就流淌成一条小溪,潺潺而歌,为大地演奏纯净的音乐.如果不能站立为一棵大树,那就葱茏为一株小草,迎风摇摆,给春天增添些许的色彩.如果不能崔嵬为一座高峰,那就锻炼成一枚石砾,与日月同辉,替大山堆砌微薄的高远.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好高骛远,最终一事无成的现象,这篇文章就引用了《降低飞翔的高度》里的文字,很好地论证了"降低飞翔的高度,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观点.技巧之二,画龙点睛法.如果说引述素材是画龙,那么对素材的点评就是点睛.点评,要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既要写出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要切合素材的核心.请看一考生《换个角度会很美》片段:(第1自然段)从同一扇窗向外看,有人看到的是墙下污浊的淤泥,有人看到的是天上灿烂的繁星.有时,换个角度会很美.(第2自然段)1848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淘金大军蜂拥而来,可是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有人灵机一动,在河上做起了摆渡生意,不过几年,他便成了一支船队的老板.面对金矿,多数人眼里看到的只是金子;而那位聪明的摆渡者,却站在另一个角度,在汹涌的波涛中看到了"淘金"的机会.换个角度,思常人所不能思,想常人所不能想,你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第2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就是对素材恰到好处的点评,既切合素材的核心,又呼应了开头.技巧之三,一线穿珠法.作文时往往要用到好几则素材,这就要围绕一个中心,对这几则素材,进行合理剪辑,使之更好地为中心服务.请看一考生《选择》片段: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后,立即放弃了国外优越生活的"鱼",追逐中国航天事业的"鼠",在中国航天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季羡林一生研究学问,"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光环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轨迹,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任继俞曾请人给自己刻下了"不敢从心所欲"的印章,以此勉励自己专心研究学问.甚至连生日聚会都不允许办,只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他视安逸生活为粪土,毕生追逐自己钟爱的事业.李灵在如花的年龄,放弃了享受物质生活的"鱼",追求当乡村教师这只"鼠",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这位最美丽的80后乡村女校长,放飞自己心灵的"猫",用自己的双肩,挑起了孩子们沉甸甸的梦想,赢得了众人的尊敬.这里就选择了钱学森、季羡林、任继愈、李灵这四个人物正确选择的材料,来论证"放弃物质享受,追求理想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一中心.技巧之四,改编翻新法.考生积累的素材,大多是一些未经加工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要把这些素材用到作文中,必须经过加工提炼,常见的加工提炼的方法有:变换角度,压缩素材,虚构素材等.请看一考生《深深浅浅》片段:我是一本书,一本很古老的书.他是我的第一位主人,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每天,他都会用拂尘轻轻掸去我身上的灰尘,然后取出书签,把我放在同样一尘不染的桌面上,静静地读.我的成就感就在这一刻被释放到最大.我和他互相看着,他的手指轻轻划过每一个跳跃在我周身的文字,细腻,绵长.我知道,他是在用心解读着我的每一桩心事.没有秘密被看穿的尴尬,只有觅到知音的欢欣.看着他眉头紧锁,我知道这是他读不懂我的心事而苦恼;看着他嘴角微扬,我知道这是他参透了我的内心而欣喜.他仔细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重新阅读,他都会惊喜地发现之前不曾察觉的奥秘.在他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我把自己的内涵也挥洒得淋漓精致.我享受着被他欣赏的日子,直到他再也无法拿起我.这段文字对"深阅读"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从"我(古书)"的角度行文,很有打动读者的力量.因为第一人称"我"能给读者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独特感.典型的素材,使用的频率比较高,最容易以老面孔出现,这就要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提炼.别人直接引用,你间接引用;别人用第三人称,你用第一人称;别人顺叙,你插叙;别人直录,你虚构.在角度的变换中,就能看出作者创造性思考的痕迹.作文时,素材往往不能完全照搬,需要根据行文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压缩,把素材和文章中心最吻合的部分保留下来,其余的删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底"通"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文字,就是压缩了司马迁《报任安书》里的文字,经常被用来佐证"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等观点."仲卿,你看这湖水,清灵透彻,清清淡淡,却能幸福地与这巨石相守相伴.我总觉得有些不安,总觉得自己像那远处飘摇的蒲苇,没有依靠,孤孤单单.我是一个平凡人家的孩子,你选择我,难道不后悔吗?"兰芝抬起头看着仲卿,她的双眸如同这湖水一样,深邃中泛着一丝光芒.这是一学生《魂断定情湖》片段,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对话、神态、语言描写,虚构了兰芝的素材,使她的形象更丰满更美丽.()〔高考作文素材来源分析及写作技巧点拨〕【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