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分析审题作文高考
材料作文在近些年较为时兴,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作文形式。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所以,备受命题人的青睐,很有可能是今后一段时期命题人的宠儿。如何驾驭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
那么,如何把好材料作文的审题关呢?
首先,研读推敲,明确对象。有这样一则材料: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飞翔!在这一则材料里涉及到两个对象——幼鹰和鹰妈妈,明确了这两个对象就把握了写作的要点。
其次,联系生活,把握要点。材料作文难在哪里?难在对材料的整体把握,难在对材料精神实质的精确挖掘与表达,难在认识范围的开拓与迁移。材料的精神实质是指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情绪、一种倾向、一种意图、一种思想或者是一种道理。抓住材料的精神实质,要注意从总体上去认识材料,分析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生活体验来分析,抓住实质。提炼出来的最佳观点是对材料的再思考、再抽象。
上面这则材料中的两个对象——幼鹰和鹰妈妈,我们在把握要点的时候,既可以从幼鹰的角度,又可以从鹰妈妈的角度来进行。从幼鹰的角度,分析得出:要想生存,延续生命,就必须学会独立生存的本领,这本领从何而来?那就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经受磨练,百炼成钢,这样方可成为生活的强者。从鹰妈妈的角度,分析得出:如何教育子女?真正的爱就是放手让孩子们经受磨难,体验人生的百味。
再次,根据要点,恰当拟题。把握了要点,并不是说就拟好了标题。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拟好标题呢?
一是直接把观点浓缩成题。上面的材料里,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对象之下的一些要点,可以拟题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中学习方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溺爱不是真爱,等等。
二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直接组合成题。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必须是在对材料认真阅读分析,并深刻理解了材料的中心思想后方可为之。摘录要句的原则是:简洁明了,必须是材料主题的体现或是某个角度的反映。
方法是:可以直接截取材料中一处短句而用之,或者间隔摘录两处以上短句连缀而成。
有这样一则材料:199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既是一个激励民心的年份,又是一个勿忘国耻的年份:鸦片战争150年纪念,庚子之变90年之血祭,圆明园被焚毁130周年……明镜照形,古事知今。坐落于首都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遗址,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我国武装侵略的明证,这历史的伤痕,这往昔繁荣的灰烬,剩下的是一个东方民族耻辱的沉沦,哭泣的尊严。
这则材料,我们在完成“首先”和“其次”这两个环节后,摘其要句为题可以是:勿忘国耻;90年血祭;伤痕、灰烬——明镜等。
需要说明的是,把握材料作文审题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
同时,完成了审题环节,还只是材料作文写作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比如论据要有典型性和广泛的意义性;论证过程要有合理性;论证的方法要有恰当性等都非常重要。
㈡ 全国高考作文题筛选法
1、2015年高考江苏考生要针对高考作文题目里面给出的材料 ,分析一下材料里面隐藏的内丰富内涵,从容材料中比较筛选出自己所需的材料,从材料中读出不同的感受,提炼出独特的意义,并在作文时从自己的角度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内涵得以提升,达到了较好的论证效果。 2、高考作文给出的材料如果对于考生来讲不是很熟悉,考生写起来就会觉得很难,所以高考作文的难度对于不同考生来讲是有不同理解的。 3、只要考生能够按照作文要求去写,具体如何立意、写什么文体、内容都是可以得分的。
㈢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目应该怎么写如何立意,点评分析
我家有一只可爱、美丽、又有趣的大母鸡。这只大母鸡是爷爷送给我的,我把它当作一件无价之宝,它昂首挺胸,显得很威武,白色的羽毛,血红的冠子,两只爪子
坚韧有力,脚踏实地。它高傲自大,把其它的鸡不放在眼里,要称老大。鸡吃食的时间一到,鸡都叫了起来,显得很高兴,瞧那只大母鸡,看到盆里的食物就像离弦
的箭,飞快的跑过来,把食物据为己有,其它的鸡“咯咯咯”的乱叫,一只小母鸡不甘心,慢慢的走到大母鸡身边,大母鸡看到了,狠狠的把那只小母鸡的背啄了一
下,吓得它飞快逃蹿。只好吃大母鸡剩下的一些残食。大母鸡吃饱后,就要回窝睡觉了,到期窝内首先叫几声,再在草地上挖个凹坑,把身子蹲下去,贪婪地眨几下
眼皮,把头插进翅膀内,一动也不动的熟睡了,我用手拍它,它却没有反应,我笑着说:“真是一只懒鸡。”一觉醒来,它先抖抖羽毛,用嘴啄掉羽毛上的脏东西。
像小姑娘打扮自己,我经常说它:“臭美、臭美”。它似乎也不在意,大摇大摆地走着,其它难都要顺它的意,否则就要遭殃。不是毛被扯掉,就是身体被啄流血,
疼得它们直叫唤,就边我家的狗都要让它三分。大母鸡下蛋时,不停地“咯咯咯”的叫,鸡毛突然竖起来,它非常难受,看着它那痛苦的样子,我很同情它,一会
儿,一个散发着热气的蛋生下来了,每次它下完蛋后都精疲力尽,这时我就拿些大米给喂给它,还用抚摸它的背。大母鸡,我真是太喜欢你了,你是我忠诚的朋友。
㈣ 怎样分析一个高考作文题目
目前的高考作文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正确分析好材料内容是最关键的。
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要对作文给出的材料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材料中暗藏的作文题眼,然后根据作文要求进行写作。
㈤ 今年高考作文该怎么分析
2012上海高考作文要求:跟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以下为易思专家对此次高考作文的解读和分析点评:
(专家点评一)
这篇高考作文题仍然延续了2011年作文的生活哲理性意味,这也是考前我一直跟学生所强调的,注重人性或精神的东西,意料之中!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篇很容易读懂的小材料,也没有太多可以发挥的角度,我相信大部分的考生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来简单分析一下:对于一则材料,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它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这句话。那我们就要从这句话来分析,被自己舍弃的微光是什么,而这些微光却又在天才的作品中的体现,那么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最重要的这些“微光”。而“这些微光”也就是指我们曾经拥有的品质、精神或灵感被我们所抛弃,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却又被发现,所以这篇材料的立意就是:我们善于利用容易被我们所遗忘或抛弃的那一闪念的灵感,或许那就是我们成功的要素之一。
(专家点评二)
解读:
1.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整个材料一共两句话,关键词为“微光”,但是这种“微光”是被我们舍弃了,而在天才作品中我们又发现了原来自我的“微光”。
2.我认为“微光”这个词是一个突破口,什么样的微光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而这样的东西又会被我们舍弃呢?我想到了理想(梦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梦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轮回,很多人都已经把最初的梦想抛到了脑后。但是在一些天才的优秀作品之中我们看到了关于理想的坚持,只有对于某个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为之奋斗的人最终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专家点评三)
这则作文材料的难度并不大,关键在于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部分和限制性条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微光”是材料的中心词,人们对待“微光”的态度多是舍弃。而与常人相对的是,天才会把“心灵的微光”倾注于作品中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天才的作品中发现的东西。
“微光”可以从字面上解释为微小的光线,是不容易发现的,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材料中又说“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可见“微光”是一闪即逝的。
综上分析,这篇材料的立意应该放在“灵感”的角度上更为合适。
以下为此次作文的范文(易思原创):
(范文一)
灵光一现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题记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懒惰吗?
(范文二)
原来,我是主角……
前一段时间,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阵热播,相信大多人感觉里更多的是熟悉,是重温,甚至会大声说,“我们也曾经拥有过,那样的美好……”
但是为什么只有九把刀把青春那种独有的美好定格了下来了呢?也许我们会怀念,却从来不会想到这种怀念再现时原来可以如此动人心扉。难道只因我们曾经都拥有过?
每一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着独属于他自己的个性与张扬,并因如此,每一个人才是他自己而非别人。但是在这个愈来愈崇尚喧嚣与繁华的世界里,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平凡甚至卑微的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白白地将它舍弃。而事实上,正是那些在自己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确实多年以后别人对你的怀念。一如从前的我自己。
那时的我,性格内向,喜欢文学类的读物,喜欢在札记本上写东西,喜欢发呆与冥想……唯独不喜欢跟人说话,确切地说应该是害怕与人接触。青春期女孩的世界里弥漫着童话般的美好,一切都是那么晶莹剔透,而现实中的自己就相对卑微的多。因此,往往会害怕遭到拒绝。也许只是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我都会在意好久。
就这样,我的高中生活都快要结束的时候,同学们之间突然一下变得亲近起来,好像一切都在高考前发生了某种升华,我们都好像在瞬间长大了许多……我们敞开心扉表达我们自己,或者诚恳地对某个人说因为他,我的高中生活才充满了精彩。总之,一切都变得释然和美好,仿佛每个人都在努力的抓住即将逝去的青春与美好。
也就在这时,我和朋友调侃,我的高中生活都没有异性的介入,青春期可算是一片空白啊!多少有点遗憾!“才不是呢?”她说,“你可是唯一让我们班所有男生倾慕的女生啊!”我顿时傻眼了,不管怎样,要是我早知道自己得到了莫大的肯定(那可是一班自视甚高的才子们啊),那么我的高中生活也就不会像我自己臆想中那么糟了啊,那么我也就不会总是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只是欣赏别人的精彩了……
这个让我傻眼的“真相”固然让我遗憾不已,但更多的是让我的人生从此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个人只要做好他自己,不要用自己心中的种种揣测和臆想去妄下评判而让自己变得卑微,那么乐观而积极的人生便接踵而来,生命中的种种美好也将绽放。
(范文三)
固守真实的自我
人生往往会有很多次机会去领略成功,而我们却一次次与之失之交臂,最终我们才在天才的作品中发现那曾经是自己失落的光辉;感叹之余,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我们站的太高了么?我们在一次次的与成功失之交臂的时候我们从天才的身上看到,我们应该固守真实的自我,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陶渊明
在苏轼的诗里,有儒有道有禅,有这样的一段对陶公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仕为高,欲隐则隐,不以隐为高。”这是苏轼评价陶潜时说的,做官时,陶公没有把自己当做稀世的珍珠;归隐时,自然泥土的倾向扑鼻而来,我喜欢陶公的泰然自若,他珍惜着自己身上那份固有的光辉,在珍惜之余他也将自己千古流传,而我们感叹的不仅仅是对陶公文采的欣然向往,更多的是对陶公一直固守珍惜着自己身上的那份微光,我们在这份微光里找到了真实的五柳先生,也嗅到了陶公给我们留下的散发着几千年不断的幽香。
苏轼
我们往往会在苏轼的“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中,感受到了苏轼的那份执着,那份信念,那份豪情壮志;在追求真实自我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固守着自己的那份微光,那份执着,那份泰然自若,喜欢读苏轼的诗,不仅仅是因为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的名声,也不仅仅是他那样的千古豪情,而是喜欢他的那份执着,他那份对自己精神的一种固守,他没有在茫茫的人海中失去自己最珍贵的,所以他成就了自我。
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领略到了原来伟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天才,而是在人生之初,他们固守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微光,那么执着,那份光辉。
李白
在唐朝的文坛上叱咤风云的青莲居士,他成就了唐朝的文学,也成就了一代浪漫的诗风,他感叹蜀道之难的艰辛,在那份豪情中他将自己的那份真实表现的一览无遗,将自己的真实展露的如水晶般的晶莹,他在这份豪情中慢慢的掌握好了光辉,慢慢的找到了真实的自我,我慢慢开始领略到原来人生是需要勇气去面对的,我们是需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需要珍惜我们生命那些点点微光,因为正是这些点点的微光才造就了真实的自我,让我们固守真实的自我吧,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留下我们光辉的一笔。
他们不断的向我们诠释着我们需要好好的珍惜着生命中的微光,正是这些微光我们才能慢慢的在这个繁琐的世俗生活中保证真实的自我,我们才能慢慢的领悟到生命中的真谛,那些微光,慢慢的成为了点缀我们成功的光环。我们不断地需要固守真实的自我
㈥ 求《高考作文分析》,字数大概800吧
从考生离开考场时较为轻松的眼神看,今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似乎并不难,不像去年让不少人一脸困惑。因为题意相当明白,纠正了去年郑板桥“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玄虚。
上海卷题目中“钓鱼的故事”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从材料阅读上来说应该没有障碍。“这道题平实易懂,易于发挥,能读出的最直接的涵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凡事要有个度,有个尺寸,不能无休止地索取,所谓‘取之有度’。”黄玉峰分析,“这里讲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学生可以由此而彼,由表而里。比如可以讲个人自身的发展,可以谈谈现在的教育问题,等等。比如,现在有些学生为了得奖一味去拼搏什么‘奥数’、‘奥物’,结果影响了全面发展,这就好比早早钓起一条尚未成熟的小鱼,却损失了未来长远的发展潜力。”
此外,黄玉峰认为,这个题目还可以谈谈责任的问题。钓鱼者是在索取,但他们在索取之余不忘履行一份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道题目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只要能多关心和思考自己身边的问题,社会上、书本中都有很多素材可以信手拈来。”
各地作文题关注相似话题
“今年高考作文题形式多样,多姿多彩,但仔细推敲,却形异实同。”黄玉峰浏览了十几个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发现这些题目有一个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这个口号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提出的,如今竟成了全国高考不约而同关心的问题。
全国卷Ⅱ的“深阅读和浅阅读”讨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面临浩如烟海的文字,我们如何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之为我所用。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准,是人精神成长不可缺少的,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浙江卷“角色转换之间”,谈的是文化反哺现象,也是新形势下一个有趣的新现象:前辈向后辈学习,两代人开始互动交流,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反映。这些题目涉及的就是“学会学习”。
全国卷I的“猫捉老鼠”,让人思考我们是满足于吃别人准备好的现成的东西,还是自己去寻找;是提倡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放弃责任去享受,这是对生存能力的考验,也是90后必须认真思考的严峻现实。江苏卷的“绿色生活”谈人应该如何活着,如何活着更环保,更有意义,更幸福。广东“与你为邻”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候人生存的处境是无法选择的,但当你面临这样的存在时,采取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是可以由你个人抉择的。四川卷是“点、线、面、体的人生”,实际上是要人们走好人生每一步,重视每个阶段人生的发展写出精彩的人生。“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学会生存’是一个始终不会过时的重大问题。”黄玉峰说。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可探讨如何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这个世界。安徽卷阮元的诗,“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本意是讲合理利用资源,可以引申为每个东西都有价值,关键是怎样用其所长,发挥出价值。同样,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讲的也是理想和现实、道与器、思与行的关系,我们不但要关心“天空”,还要关心脚下的“土地”。“人生于世,不仅要考虑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环境,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学会关心’。”
最简单作文题束缚最少
湖南卷的作文题最简单,就一个“早”字。“一个字的题目更可以有回旋余地,束缚少。”黄玉峰说,学生可以有多方面的思考,比如可以谈“任何事都要走在前面”,肯定这个“早”;也可以提出质疑,“大器晚成”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所以“早”也可能是一种急功近利,伤仲永就是一个例子;“早”还有一种清新、稚嫩的感觉,比如《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这种一个字的题目,可以通过组词来确定写作的方向,如早慧、早熟、早春、赶早等。”
㈦ 2018高考作文题目的析题,立意,构思,写作指导和优秀作文8个
一、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二、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三、2010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四、201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五、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六、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七、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八、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九、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十、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十一、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全国卷)
㈧ 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立意点评分析800字
、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抄看,作文都是以新材料为主,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考生肯定“有话说”,但是要把“话”说“好”就要看平时的积累了。材料作文首先是抓准关键词句,然后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出深刻思考或真情实感。
㈨ 高考作文的审题技巧
用一个审题立意的具体例子回答,看能否对你有一些帮助。
【文题】
黑格尔曾对人讲一件轶事: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抬头观望星辰时,掉进一个坑里,有人拉他出来,他说:“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有人嘲笑他,说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自己脚下的东西。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从这则轶事中你读懂了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什么品质?这样的品质又能够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文题分析】
针对这个材料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述的角度。可以不妨从“材料”中设立这样的几个问题入手: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但也未必认识天上星辰,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对于别人的嘲笑如果换个角度理解如何?——“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这是钻研的结果;“看不见脚下的东西”,是因为他研究的痴迷,是用志不分的表现……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
【范文】
痴迷方能成大器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
的确,泰勒斯很了解天上的星辰,当他掉到坑里,过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对天象的准确推测,正是他痴迷观察,用志不分的结果。假如他既望天空,又观脚下,一心二用,虽无掉进坑里的危险,却也未必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
古今中外,大凡在学术上,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除了他们的勤奋、毅力、创新等因素外,其共同点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据说,希腊国王让阿基米德判定王冠上的含银量,阿基米德认真钻研,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洗澡时,从澡盆里溢出来的水中得到启示,竟然忘记了穿衣服,赤裸裸、水淋淋地跑到家。就这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痴迷钻研也流传下来许多类似把怀表当成鸡蛋煮的轶闻。纵观伟人事业的成功,哪一个少得了探索之中的痴情?
古人云:性痴者其志凝。这里的“痴”则是用心专一,用志不分的体现。唯有用心专一,才有可能潜心钻研,钻到极处,才有可能获得成果;也唯有用志不分,才有可能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所以,泰勒期“目中无坑”正是他“心中有星”的表现,正是他钻研中的可贵之处。而许多功不成,名不就者,恰恰缺少这种潜心观星的痴迷精神,使他们失败的也往往是心性浮躁,用心不专的毛病。
还是大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只有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因为他们没有探索,没有钻研,也没有对事业的痴迷。这样说来,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非但不应嘲笑,而是值得学习的。果真我们都具备了学业上的痴迷,又何愁不成学业,不成大器?
【范文短评】
这篇范文的命题《痴迷方能成大器》,揭示着全文论述的观点,预示着要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专心致志与成就事业的关系,而“方能”二字,又意在揭示“专心致志”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一个题目的拟订,就等于确定了论点和论述的主要内容。
在论述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古今中外在学术上,在科研中有建树、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再就痴迷的意义来分析痴迷与成材的关系;最后以从反面指出没有痴迷也绝没有成就的结论来结束全文。
文章条理清楚,语言有力,紧紧抓住材料中“泰勒斯观星掉到坑里”的事例反复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证,使文章不仅在使用论据上显得经济有力,还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显得紧凑集中,充分体现了以话题为论述的中心。